病害猪无害化处理补贴措施

病害猪无害化处理财政补贴包括病害猪损失补贴和无害化处理费用补贴。从2011年8月1日起,将现有的屠宰环节病害猪损失财政补贴标准由每头500元提高到800元,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负担比例维持不变,中央财政按调整后的补贴标准继续对东、中、西部地区分别补贴40%、50%、60%。病害猪损失补贴的对象为提供病害猪(活体)的货主和自宰经营的企业。

无害化处理费用补贴的对象为实施无害化处理的生猪定点屠宰企业,财政补贴标准为每头80元。具体申报程序是在每年年终,由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提出申请,报同级财政部门,由财政部门会同农牧、商务等相关部门核实情况后,于次年年初予以补助。

另外,許多省份对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无害化处理进行补助,旨在促使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及时、主动上报疫情情况,防止疫情传播扩散。补助对象为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小区)。无害化处理的猪是指病死猪,不包括强制捕杀的猪。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费用,每头给予80元的补助。(北京邓涛)

编辑提醒:政府每年都会出台一系列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实施能繁母猪补贴,启动母猪政策性保险,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支持规模化养殖场建设,给予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建立健全生猪疫病防控体系等。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调动和稳定了广大农民发展养猪业的积极性。由于各地有关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的具体措施有所不同,读者朋友可以到各地畜牧局咨询。

相关阅读

教你几个处理罗非鱼病害的小妙招



走访海南文昌市潭牛镇罗非鱼养殖户——平哥在潭牛有六口鱼塘,据说在冯坡也有几口,用的是希望饲料。经过了解,他主要是使用公司的净水王、黑金神、活菌王(粉剂)、藻健康,使用本公司产品处理问题,效果很是认可!

处理问题一:由于停塘时间过长,水体浑浊并伴有土臭味

有一口水面将近2亩的标鱼塘,由于停塘时间过长,风尾处还漂浮许多腐烂的泥皮和一些死藻,水体浑浊很难看,且伴有土臭味,后来经过头苑一朋友介绍使用了的净水王泼洒,我就用了1瓶净水王,着重泼洒在风尾处,第二天发现风尾处的泥皮及死藻好像化掉一样,没有了,水色变得很清爽,几乎没有土臭味。当我们到鱼塘时,看到水色为翠绿色,特清爽。

处理问题二:由于天气多变,水体浑浊发暗,鱼吃料减慢

有一口二十亩的鱼塘,由于前段时间气候多变,时而高温时而下雨,导致水体浑浊发暗,水色为老绿色,鱼也不怎们赶料。于是按照朋友介绍的方法:用了2包黑金神+2包活菌王(粉剂)+8包藻健康加水浸泡一晚上后全池泼洒,使用后水体觉得没有那么浑浊,鱼吃料也恢复正常。当我们到鱼塘看时,虽然水的透明度不足10,但是水浓而不浊,很爽很活,水色为绿色。

处理问题三:由于是老塘,水为黄浊色,而且PH低,鱼不吃料

在冯坡有一口塘,由于是老塘,养到后期,水体的pH值大概在6.8~7.0之间,很浑浊,为黄浊水,用了石灰水泼洒很快又降,也用了一些调水产品也调不过来,鱼几乎都不吃料了。后来我用了一些净水王泼洒,再用贵公司的黑金神、藻健康、活菌王(粉剂)全池泼洒,奇怪了,水虽然没有调过来,鱼吃料却恢复了,再养半个月就卖鱼了!

走访海南文昌市头苑镇养殖户老林:有两口塘,一口水面积约15亩,另一口水面积约20亩。据了解,老林近几年来一直使用卓越的黑金神、藻健康、活菌王(粉剂)调理水质。他并称赞:“一旦碰上有青苔或水质不够爽,或水质过肥等情况,我就使用黑金神、活菌王(粉剂)处理,用的相当顺手!”经过交谈,总结以下处理方法:

◇处理青苔:1包黑金神+2包活菌王(粉剂)+2包藻健康加水浸泡一晚上后使用,可用7~8亩(如果青苔过多,可先人工打捞后再用)。

◇处理水质不够爽:用1包黑金神+2包藻健康浸泡一晚上后泼洒,可用10~15亩,如果天气适宜第二天水质便恢复嫩爽(用量可视水质肥瘦情况增减)。

◇处理水质有机物过多:养殖后期随着投饵量及排泄物的增多,水质因有机物过多而太肥,底质很容易恶化,使用1包黑金神+2包活菌王(粉剂)+2包藻健康浸泡一晚上后使用,可用10亩,后期定期使用,一方面可保持良好的水质,另一方面还可以预防养殖后期因亚硝酸盐或氨氮超标导致鱼中毒的现象。


◇文昌谭牛和琼海福田罗非鱼养殖户的经验之谈:

在天气闷热、水温较高时,定期使用黑金神+粉剂活菌王+藻健康对整个罗非鱼养殖水环境的调节有很好的效果,而且水质稳定,鱼生长健康,另外定期夜间使用纳米氧效果更佳。

经走访得知:众多养殖户把黑金神、净水王(或解毒超爽)、粉剂活菌王、护苗露、六抗培藻膏、酵素钙肥、特力钙、应激灵等成为用户放苗前必备的产品。六控底健康、得立康、粒粒神、纳米氧、黑金神、六抗培藻膏、新活菌王、粉剂活菌王、藻健康在罗非鱼养殖处理水质上取得很好的效果。

池塘养殖泥鳅病害防治综合措施



泥鳅具有耐低氧、抗病力强的特性,在自然水域中病害较少,但在池塘精养条件下,养殖密度大,对养殖过程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高,使得引发鱼病的因素增多,因此日常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对泥鳅健康养殖至关重要。

一、彻底清塘消毒

苗种放养前做好池塘清整消毒工作,杀灭池中野杂鱼、致病菌、寄生虫和其他敌害生物,是预防鳅病、提高泥鳅养殖成活率的必要措施。池塘清整时,将池水排干,修补池埂,清除杂草,堵塞漏洞,挖去过多的淤泥,曝晒数日,能疏松池底表层土壤,促进底质中的有机物转化为营养盐类,同时达到消灭病虫害的目的。清塘时常用的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氨水及茶籽饼等,其中生石灰不但能杀灭塘内病原体和敌害生物,而且还具有改良底质、调节水质和施肥等作用,但新建池塘不宜使用;漂白粉杀菌和杀死敌害生物的作用较强,但易分解和潮解;氨水具有杀菌、施肥的作用;茶籽饼能杀死塘中野杂鱼、螺、蛙及部分水生昆虫等敌害生物,具有增肥作用,但杀菌防病效果差,生产中应根据各清塘药物的特点及清塘要求选择应用。

二、泥鳅苗种的选择和消毒

苗种的优劣是决定泥鳅能否健康生长的前提和基础,质量好的鳅苗要求无病无伤、体色鲜艳有光泽、体形匀称肥满、游动活泼、大小均匀。鳅苗下塘前,用3%的食盐水溶液浸浴5~10min,杀灭体表细菌和病原体的同时使泥鳅处于应激状态,体表分泌黏液,在下池后能有效避免病原体感染。

三、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低,浪费水体资源,影响养殖的产量和效益。放养密度过高,鱼体生存空间竞争大,互相争食,影响正常的生长速度,造成个体大小悬殊;同时水体负荷大,水环境容易恶化,鱼体对疾病的低抗力下降,易致泥鳅生病。一般泥鳅开口苗的放养密度为50万尾/亩,体长75px左右的寸苗放养密度为10~15万尾/亩,实际生产中要结合鳅苗规格、池塘养殖条件及养殖技术水平等情况来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四、加强投饵管理

严格按照“四定”原则投饵,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鱼体自身体质和抗病力,对泥鳅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定质:投喂的饲料要确保新鲜清洁、营养全面,动、植物性饵料配比合理,适口性好。动物性饵料不宜单独投喂,以防泥鳅因贪食引起消化不良,导致“胀气”而亡,且在投饲前要对动物性饵料进行消毒处理:洗净后在沸水中烫置3~5min,或在5%的食盐溶液中浸泡10min左右,用清水漂洗后再投饲。腐烂变质的饲料绝不能投喂,否则易使泥鳅患肠炎等疾病。定量:水温在22℃以下时,日投饵量占塘鱼体重的2%~5%;水温22℃~28℃时,是泥鳅生长旺盛期,日投饲量达5%~10%;水温在30℃以上或10℃以下时则不投或少投,实际生产中每天投喂量要结合季节、天气、水质和鱼的摄食、活动等情况灵活调整,尽量避免产生残饵,浪费饵料,破坏水质。定时:水温适宜时每天早、中、晚投喂三次,水温不高时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定位:饵料要投在固定的食台上,使泥鳅养成到食台吃食的习惯,便于观察其吃食、生长及活动等情况。日常管理中要做好食台及其附近水域的清洁消毒工作:残饵要及时清除,食台要经常清洗、曝晒或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每周用漂白粉溶液或其他消毒剂泼洒食场一次,定期在食场周围挂药袋或药篓。

五、加强水质和水温管理

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是促进泥鳅健康生长、防控鱼病发生的关键要素。养殖泥鳅的池水要求PH值为7~7.5,溶解氧保持在3mg/L以上,透明度保持在625px左右为宜,水色为黄绿色。养殖期间,要根据水质情况适时追肥,保持池水活、爽,为泥鳅培育丰富的生物饵料。养殖池中可种植适量浮萍、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为泥鳅提供天然饵料,增加池水溶氧,遮阴蔽阳,净化水质。日常管理中注意观察天气变化、气温高低、水质及泥鳅摄食和活动是否有异常等情况,适时、适量换注新水,调节水温和水质,夏季水温要控制在30℃以内。每次换水量不宜过大,一般以换掉池水的1/5左右为宜,换水过少起不到调节水质的作用,过多会降低水中浮游生物的密度;注水时,温差不宜超过3℃,避免因水温突变使鱼体产生应激反应而引发疾病。

六、使用微生物制剂

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改良水体环境,能增加水体中有益菌群,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蔓延,提高机体免疫力,对鱼病的预防发挥积极的作用。常用的微生物制剂有光合细菌、硝化细菌、EM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要长期使用,形成优势种群,才能减少或阻碍病原菌定居,达到预防鱼病的效果。不同微生物制剂调水的作用不一样,要根据池塘水质情况选择适宜的微生物制剂:池塘水质较瘦时,适合用光合细菌进行调节;池水较肥时,应选用硝化细菌;水体藻相不佳,底质恶化严重时,用枯草芽孢杆菌调节的效果较好。

七、养殖水体及养殖用具消毒

做好养殖水体消毒工作是防治鳅病的重要措施,实际生产中,要结合池水现状及鱼病的发生、流行等情况做到按需消毒,避免过度用药。常用的消毒药物是生石灰,一般用量为20mg/L,但新建的鳅池不宜用生石灰进行消毒,会造成池水pH值偏高,水质偏瘦,且难培肥水,可选用1mg/L的漂白粉溶液或0.3mg/L的三氯异氰尿酸等其他消毒剂对鳅池消毒。

养殖过程中的各种用具也可能成为病原体的传播媒介,要定期做好消毒工作,将其清洗后放在阳光下曝晒,或用5%的食盐水或5%的漂白粉溶液浸泡20~30min。发病池的用具必须单独使用,或经严格消毒后方可再用。



罗非鱼养殖常见病害综合防治措施



罗非鱼发病,很多情况是水体环境不良、饲养管理不善而造成病原体的传染侵袭所致。因此,要及时采取综合的防病措施:

(1)池塘和越冬池的水,首先要符合饲养水的标准。利用地下深井水和温泉水,事先要进行水质分析,因深井水溶氧低或含铁、硫量过高。使用前应采取增氧和除铁措施(氧化、沉淀和过滤等)。

(2)用作繁殖的亲鱼和留作翌年放养的鱼种,进越冬池前一定要严格挑选,受伤的鱼一律不能留用。

(3)越冬期易发生水霉病,这主要是由于鱼体受伤后水霉侵袭所致,故捕捞和运输一定要小心细致。此外,越冬池水温不宜低于16℃。

(4)无论是养殖池塘还是越冬池,进鱼前都要消毒。养殖池塘可用生石灰清塘。越冬池则排干池水,清除污物,用1~4毫克/升的漂白粉溶液全池泼洒消毒。亲鱼和鱼种入池前,要用0.4%的食盐溶液药浴10~15分钟。每隔1个月左右用1毫克/升的漂白粉或0.7毫克/升的硫酸铜全池泼洒,进行消毒预防。

(5)规范管理,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养鱼知识,责任心强。严格按操作、管理规程要求进行日常管理。

罗非鱼缺氧浮头不吃食病害频发的处理方法



投饵量的增加从而导致过多的残饵和粪便,使水质变浓,而此时厌氧菌进行分解,产生有害的物质,同时有害细菌大量滋生,加速了水质和底质的恶化(如蓝藻爆发)。在这种环境下,往往会出现缺氧浮头、鱼不吃食、病害频发甚至养殖对象死亡等现象。以下是我处理的案例,供大家参考、借鉴。

【实例一】广东珠海平沙陈老板:有6口土塘,总面积大概六十亩,罗非鱼和南美白对虾混养。6月15日拜访时看到几乎每口塘都有死鱼,其中一口12亩塘一天就死了将近四百条鱼,此塘口水色浓、透明度低、亚硝酸盐偏高,而且整个水体的粘性大、通透性差。处理方法:第一天先用解毒超爽3瓶进行解毒,第二天用六抗培藻膏2桶+新菌克4包浸泡三个小时后全池泼洒,傍晚用降解灵(1包2亩)泼洒。第五天回访发现死鱼减少至只有十几条了,紧接着下午喂完料后用六控底健康+粒粒神(1+1用3亩)干撒,此时水质变清爽。陈老板对此效果非常满意,所以其他几口塘都按照此方法操作,死鱼基本得到控制。

【实例二】吴老板:有11亩鱼(罗非鱼)虾混养塘。随着温度的升高陆续出现死鱼,他也喂过抗菌药,但效果不明显,一天还有二三十条死鱼,而且水质不够清爽,呈暗黑色,死藻多、透明度小。处理方法:傍晚先按3亩用粒粒神、六控底健康各1包混合用干撒,第二天用净水王(1瓶3亩)进行解毒,4个小时后用六抗培藻膏2桶+新菌克4包(需提前浸泡3小时)兑水全池泼洒,晚上7点用降解灵(1包2亩)泼洒。第五天死鱼只有三条了。因之前喂过抗菌药,所以建议用新菌克、保肝促长灵、酶解多糖各10克拌料投喂,一天两餐。

如有疑问或更多养殖难题,请致电海南卓越生物有限公司广东珠海技术主管杨志颖。欢迎您的咨询!

常见泥鳅养殖病害的防治和敌害处理方法



泥鳅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现病害,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进行处理,避免产生较大的养殖损失,常见的病害有水霉病、赤皮病、打印病、寄生虫病及其它生物敌害等。主要防治方法如下:

水霉病:病鳅体表附着白色或类白色棉絮状物,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游动缓慢,在初春水温较低、鱼体受伤时较易发生此病。防治方法:1、捕捉、运输泥鳅时,小心操作,避免鱼体受伤感染;2、鱼体感染此病时,用3%的食盐水溶液浸洗病鱼5~10min,对发病鱼池用4%的食盐水和4mg/L的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 

赤皮病:由于捕捞、运输过程中碰伤鳅体,或因水质恶化而引起细菌侵入诱发此病,该病对泥鳅危害大,尤其在盛夏高温季节发病率高。病鱼症状表现为鳍和腹部等皮肤呈灰白色,肛门冲血发红,继而肌肉溃烂,严重时在这些部位出现血斑,变成深红色,肠管糜烂,直至死亡。防治方法:避免鱼体受伤,全池泼洒1mg/L的漂白粉或0.3mg/L的二氧化氯溶液。

打印病:患病部位主要在鱼体后半部,病灶红肿,多呈圆形或椭园形,此病多发生在7~9月份。防治方法:用1mg/L的漂白粉或2~4mg/L的五倍子溶液全池泼洒。

寄生虫病:病鳅离群独游,摄食减少,鱼体瘦弱,常浮在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体表分泌大量粘液,多由车轮虫、舌杯虫和三代虫寄生在鱼鳃部和体表所致,该病主要发生在5~8月。防治:先用90%的晶体敌百虫0.5mg/L或0.7mg/L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杀虫药用后第二天或隔天再用0.3mg/L的二氧化氯溶液全池泼洒,进行水体消毒。

敌害:主要有蛙类、蛇、水生昆虫(如水蜈蚣、红娘华)、鸟类及凶猛性鱼类等。泥鳅养殖期间,要及时做好敌害清除工作:池塘的进、排水口要用密网拦滤,防止野杂鱼进入;经常清除池边杂草,以防蛙类侵入,发现蛙类及时捕捉,蛙卵及时捞除;对水蜈蚣、红娘华,可用95%的晶体敌百虫按0.5~1mg/L兑水全池泼洒;水蛇可用硫黄粉来驱赶,每亩用硫黄粉1.5kg撒在池堤四周;发现水鸟及时驱赶。




生态养殖河蟹病害防治的四个常见措施



一、蟹池水质的控制
一般水深保持在0.6—0.8米,高温季节调节到1—1.2米。水质调节侧重于三个方面:
1、勤换新水,一般7—10天换一次水,高温时每天注水10—20厘米,3天换一次水。
2、调节水体的酸碱度,一般掌握在PH值为7.5—8.5之间。偏低情况下主要采用生石灰调节,7—10天全池泼洒1次,每亩每米水深用量在10—15公斤左右偏高的情况下主要采用有机酸类:绿水宝等进行调节,7——10天全池泼洒,3-5亩/瓶。
3、用菌肽好来调节水质,3-4亩/袋,全池泼洒,以转化水体中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控制有害细菌的滋生和繁殖。
二、水质管理
河蟹对水质要求较高,溶氧要求每升4毫克以上,pH值6.8~8.7,透明度40厘米左右。春季为提高水温,促进生长,水位可控制在0.6米~0.8米;夏秋季水温升高,池水深度掌握在1米~1.5米。同时勤换水,夏秋高温季节每2天~3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3,并边排边灌,使水的温差控制在3℃以内。若发现河蟹多数登岸、吐出泡沫、呼吸空气中的氧,尤其是白天有大批河蟹攀爬出水面,受惊也不下水,或一下水马上又上岸,表明水质败坏或严重缺氧,此时应迅速将陈水换掉。另外,要定期用活力钙、液氧全池泼洒,以改善水质,增加钙质,促进河蟹生长和顺利蜕壳。
三、改善生态环境
1、清野:在蟹种放养前,应将鲤鱼、黑鱼、鳜鱼、青鱼、草鱼等食肉、食草类的鱼类捕捉干净。
2、种植水草:品种有伊乐藻、苦草(网金边草)、轮叶黑藻等;种植方法:将种植水草糊上泥(尽量减少泥的用量),一般以水草能沉至湖底固定为原则。种植布局上,可采用条播间隔种植的方法,即每种植水草10米宽左右,留有15米左右宽的空间,然后再种植10米宽的水草,直至全池种满为止。
3、放养螺蛳:在清明前每亩放养螺蛳1000斤左右,以做到净化水质,增加天然饵料的作用。
4、放养花白鲢:放养规格3-10尾左右/斤,放养数量30尾左右/亩,可以达到充分利用水体、净化水质、增加收益的目的。
四、疾病防治
高温季节,易引发河蟹的各种疾病,坚持防重于治,辅以药物防治。可定期交替泼洒生石灰、五加碘等药物。经常投喂药饵,每公斤蟹重用土霉素、免疫多糖拌饵投喂。在饲料中添加适量贝壳粉、骨粉、鱼粉、禽蛋壳粉、蜕壳素等,增加饲料中钙、铁等元素,以利河蟹蜕壳。寄生虫可用纤虫清、等杀虫药全池泼洒;细菌性病用碘三氧、五加碘等杀菌药物进行水体消毒杀菌,全池泼洒药物与投喂药饵相结合,则效果更佳。

冬季淡水白鲳养殖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


淡水白鲳是上世纪80年代引进我国大陆饲养的淡水养殖鱼种。由于其肉质好、生长速度快、粗养易管、市场销量大的优点而深受广大养殖户的喜欢。但由于淡水白鲳属暖水性鱼类。冬季,当水温在15℃—20℃之间时,淡水白鲳幼鱼易患小瓜虫病、白皮病、指环虫病。越冬期间淡水白鲳易患腐皮病、水霉病、车轮虫病等。冬季淡水白鲳养殖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

现将这几种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小瓜虫病。病鱼体表出现大量粘液,严重感染时,在水中呈白云状。防治:鱼种进池前,镜检鱼的体表及鳃,发现有小瓜虫时,每立方米水体用0·1克硝酸亚汞加水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洒3天。
2、白皮病。初发病时病鱼体表、背鳍、尾鳍、颌部轻微发白,发白处鳞片一碰即脱。严重时鱼体失去平衡,在水中打转,游动缓慢,或头朝上,尾朝下挂于水面。发病到死亡时间短,3天内死亡率可达60%以上。防治:养鱼过程勿使鱼体损伤。发病时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漂白粉兑水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洒3天。或每立方米水体用12·5克金霉素或用25克土霉素浸浴病鱼30分钟。
3、腐皮病。病鱼皮肤发炎严重时鳞片脱落,肌肉腐烂,呈圆形,失去平衡,游动缓慢,不久即死亡。防治:在鱼种进池和转池过程中避免鱼体受伤。病发时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漂白粉兑水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洒3次。
4、水霉病。病鱼体表有簇状菌丝,行动迟缓,组织坏死,不久失去平衡而死。防治:越冬池水温度控制在24℃—27℃,防止鱼体受伤。发病时,每立方米水体用20克高锰酸钾浸浴20—30分钟,或每立方米水体用0·5克硫酸铜和0·2克硫酸亚铁兑水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洒3次。
5、车轮虫病。只有在鱼体被大量的轮虫寄生后患病。防治:每立方米水体用0·5克硫酸铜和0·2克硫酸亚铁兑水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洒3天。

冬季淡水白鲳常会有一些常见病出现,其主要预防措施如下:
①对越冬池底清池消毒,消灭椎实螺和剑水蚤及其他有害生物和病虫害。
②防止草鱼混入淡水鲳的越冬池。因草鱼极易被九江头槽绦虫寄生于肠道中,排出的虫卵孵化成为钩球蚴,它的中间寄主就是剑水蚤。淡水鲳吃食剑水蚤,九江头槽绦虫就可能大量寄生在淡水鲳的胃肠,造成死亡。
③淡水鲳进入越冬池之前,要用0.2mg/l的亚甲基蓝药浴10分钟~15分钟,不能让淡水鲳带病进入越冬池。
④在越冬池的四角,经常用漂白粉挂袋,每袋装漂白粉100g。特别是在食物附近要挂袋。
⑤若水温只能控制在20℃以下的越冬池,最好的办法是,每周使用一种药物预防一次,基本上是两种药物交替使用。
漂白粉(含氯量为20%以上)每次的用量为池水终浓度为1.0mg/l,全池遍洒。
硝酸亚汞,每次用量为池水终浓度为0.1mg/l全池遍洒。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139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