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沼虾养殖技术之肌肉白浊病的防治方法


又叫罗氏沼虾苗种肌肉白浊病、白体病、白尾病。主要危害体长0.8-3厘米的幼虾,死亡率高。

(一)病原

钱冬等(2003)报道,罗氏沼虾苗种肌肉白浊病的病原是诺达病毒。病毒颗粒球形,直径24纳米,无囊膜,对氯仿抵抗,病毒核酸对核糖核酸核酸酶敏感、对脱氧核糖核酸核酸酶抵抗,对单链特异性SI核酸酶敏感,为单链核糖核酸病毒;病毒核酸由2个片段组成,分别为3.0kb和3.1kb。将病虾的除菌滤液以1:50和1:250浓度浸泡健康罗氏沼虾苗,0-15分钟,试验7天开始出现肌肉白浊症状及死亡,第12天前后出现肌肉白浊症状及死亡达最高,成活率分别为40%和47.92%,对照组成活率为90.48%。

陆宏达等(2003)报道,病虾腹部白浊的肌肉组织纤维肌浆内有嗜碱性包涵体,肝胰脏、血细胞、心脏和鳃组织胞浆内也有嗜碱性包涵体,包涵体内有大量以晶格状排列、无囊膜的二十面体球状病毒颗粒,直径为23.6±3.8纳米;病毒颗粒还分布在有膜包被的细胞器中,形成在髓样小体中或分散在细胞浆中。用病虾的白浊肌肉投喂平均体长1.2厘米的仔虾,连喂8天,在试验的第5天就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肉白浊症状,第8天开始死亡,发病率为75%,死亡率为62.5%;对照组则无一尾虾发病和死亡。

姜兰等(2002)报道,病原是木糖葡萄球菌,拟球状,直径0.8-1.1微米,革兰氏阳性,无鞭毛,无荚膜,不产生芽孢;发酵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海藻糖、阿拉伯糖、蔗糖及甘露醇产酸;β—半乳糖苷酶、过氧化氢酶及脲酶阳性;氧化酶、血浆凝固酶、乙酰甲基甲醇试验、精氨酸双水解酶、鸟氨酸脱羧酶均为阴性。适宜生长温度为25-42℃,最适为28-37℃,低于20℃及高于50℃不生长;适宜pH范围为6-9,最适为8,低于5及高于10时不生长;含氯化钠0%-2%均适宜生长。以含菌1×108个/毫升浸浴体长1.5厘米左右的健康苗种(25℃左右),第3、4天开始出现肌肉白浊,第6天感染率达25%、20%,对照组一直表现正常;并从人工感染试验明显病症的病虾上分离的菌株再次感染健康虾,也发病。

(二)流行情况

据梁森汉等(2001)报道,肌肉白浊病第一个病例发生在1994年广东从泰国引进的虾苗中,此后,逐步在国内的广大罗氏沼虾养殖地区和育苗场中流行,于1999年4-5月出现一个明显的暴发期。主要危害虾苗,在孵化阶段,当虾苗发育至骚状幼体第7-8期时(孵出第14-15天),即可发生幼体大量死亡,死亡率达50%-90%;幸存者一经淡化,马上显现白浊病症状。虾苗下塘后7-10天,如发现有个别白浊病症状的个体,条件适宜时,在3-5天内感染率迅速增加到50%以上。也曾在虾苗下塘2个月后才出现症状的病例及亲虾呈白浊病症状的个体,但较少见。该病在水温20-30℃时均有发生,尤以23-28℃时为严重。孵化池水的盐度波动大、绿藻少、氨氮含量高,池底污物积累多的孵化池发病多。新推池塘、底泥瘦瘠、塘水清瘦、藻类种群少、水体混浊或透明度大于50厘米的池塘发病率高,且治疗效果差。

(三)症状

主要症状为虾体腹节肌肉呈现乳白色的混浊状,所以称肌肉白浊病。疾病早期通常先在第四腹节背部肌肉呈现一米粒状乳白色混浊斑点;随着病情加重,混浊斑点先向虾体后段扩展至尾节基部,然后再逐渐向第三、二、一腹节扩展,直至病虾除头胸部和尾节外,腹节的肌肉全呈乳白色混浊状。患病个体活力明显减弱,在池塘中多呆滞栖息于池边浅水区的草丛上,摄食减少直至停食死亡。在潘状幼体阶段,健康幼体在水中通常集群作旋转状游动。患病初期则作不集群的分散沉浮游动,随后食欲减退,体色无光泽,逐渐变黑,最后沉卧池底而死。

(四)诊断

(1)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2)确诊需分离鉴定病原。

(五)预防措施

基本同幼体弧菌病的预防措施。完全淡化后的仔虾一定要肥水下塘,定期泼“养殖保”等益生菌。

(六)治疗方法

根抓梁森汉等(2001)报道。

(1)对有发病征兆的幼体孵化池,全池遍洒聚乙烯吡咯烷酮碘(PVP—I,含有效碘5%),每立方米水体放药0.5毫克,收到较好效果。

(2)仔虾培育池,必须先将水变肥,透明度在30-40厘米时,再外泼一种复方消毒药,每立方米水体放药0.5-1毫克,同时内服药饲(虾健康1号或强克99),并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精选阅读

罗氏沼虾养殖之越冬保温技术



罗氏沼虾鲜活生猛,营养丰富,养殖成本低,但沼虾属热带性虾类,当水温下降到14℃以下,常被冻伤或冻死。因此,各地务必及早做好沼虾的越冬工作,保护沼虾安全过冬或延长其上市期,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
现将几种沼虾越冬方法介绍如下:
一、简易温棚越冬法选择避风条件较好、排灌方便的村边塘或方口塘,面积一二亩为宜。加高加固塘基后,即行干塘排水,清理消毒,一周后放水入塘,使水深保持在1.5米左右,并配有机械增氧和水泵等机械设施。“立冬”后日最低水温下降到18℃以下,就选择体质健壮、体形完整、规格整齐、活泼健康的沼虾暂养其内,每亩放养500公斤~800公斤,并配备1.14瓦的叶轮式增氧机一台,以便午夜起至日出前增氧,防止沼虾浮头。利用原来的虾塘作暂养地,先行捕完上市或并塘暂养,即对该塘排干清理消毒,再放入清洁河水,使水深保持在1.5米以上,还用芦席分隔成1亩左右的小池,在小池之间留有人行道,把选出的健康沼虾放入塘内,放养量与上述方法相同。
两种塘越冬保温的做法:一是在虾塘的西、北两边设置“防风棚”和“防寒棚”,前者用毛竹或杂木搭架,竖在虾塘西、北两边,架高3米左右,再用稻草或甘蔗叶扎成长方形草苫,把它缚在竹架上,以阻挡寒风的袭击,不使水温急剧下降;后者用竹架横铺地面,上铺以草苫,中间投些草,使沼虾在冷空气袭击时,都群集在草丛中取暖御寒;二是在越冬池的四周和上方,用竹竿或细钢筋搭成拱形架,再用塑料薄膜覆盖成保温棚,天晴水温高时,打开天窗或门,使之通风透光,调节空气,能起到很好保温作用,每5平方米加1盏200瓦的电灯,便可提高棚内水温5℃~7℃左右,但必须装有控温仪加以控制和调节,不使温度无限度提高。此外,在越冬地的四周挖一条排水沟,以防雨水流入池内,保持池内水温稳定。
保温棚越冬投资少,取材易,保温性能较好,保温棚内水温比外界高5℃左右,加电灯照明增温到7℃~10℃,能使沼虾在一定时间内安全过冬,延长上市期,提高经济效益,但必须做好防风防雨防漏防火防盗等工作,以免遭到意外事故的损失。
二、温室越冬法一般采用钢筋、玻璃天面或尼龙薄膜覆盖的结构,越冬池用砖石、水泥砌成,并配有加热、增氧和进排水等装置。每口池面积30平方米,池深1.5米,水深保持在1.2米,每立方米放养产品虾3千克~5千克。沼虾收入池后要做好保温、增氧和定期换水工作,使温室内越冬水温保持在18℃~20℃,如水温较低时,可加排电灯或电热棒加温。越冬池水的溶氧量要求在2.5毫克/升~3毫克/升以上,如遇到连续多日低温、阴雨,无法换水,溶氧量下降,则要用增氧机增氧。天气转暖时,在上午10时到下午2时把越冬池门或天窗的玻璃或尼龙薄膜拉开,以调节空气,增加溶氧,起到对流的作用,并加入新水,保持良好水质,还要按产品虾体重3%~5%适当控制虾料,使鲜虾保持健壮、肥硕,提高其成活率和成长率。
温室越冬比较坚固耐用,保温性能好,操作方便,但一次性造价较高,各地可利用鱼虾苗地、鳗苗温室增育地等设备,统筹安排,节约开支,提高效益。
三、温泉水、工厂余热水越冬法我国各地都广泛分布有地下温泉水资源,据广东地质部门统计,广东全省就有265处,多数分布在丘陵山区,还有发电厂排出的热水,为沼虾越冬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地下温泉水基本上分为碳酸型和硫磺型两种,前者无毒,后者有毒,因此各地在利用温泉水或工厂余热水之前,必须对其水质、水温、流量等数据进行科学化验测定。如果水质符合渔业用水标准,常年水温保持在30℃以上,且水资源丰富,流量较大,冬季不枯者,则可按水温和流量计算,建造相应规模的蓄水池和越冬池。然后把温泉水或工厂余热水注入蓄水池内,进行调节或冷却,使其水温达到26℃~30℃之间,然后再从蓄水池引入越冬池,使其温度保持在适度范围内。其放养量和投饵、管理技术与上述几种方法基本相同,但在饲养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水温水质的测定工作,如遇到水温低于或高于适温范围应及时加以调节处理。


罗氏沼虾病害防治技术


近几年来,内陆省份的罗氏沼虾养殖业发展迅猛,各地养虾产量也不断上升,养虾效益很高。但许多生产户还不了解虾病的病症及防治方法,对生产造成较大损失。对此,笔者据我公司近6年的养虾实际经验,将几种典型常发虾病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1 甲壳溃疡病

[病症]病虾体表甲壳有斑点状黑褐色的溃疡,溃疡的中部凹陷,边缘呈白色,褐斑大小不定,在虾体的各个部位都可发生,在头胸甲和腹部前三节的背面发生较多,有时触角、尾扇和其他附肢也有褐斑和烂断,在断痕处也呈褐斑,严重影响虾的生长蜕壳。

[病因]虾体在运输过程中碰伤,水质不好,营养不良等会引发此病,此病在内陆省份都流行。

[防治方法](1)防止虾体勿受外伤,改善水质条件,精心管理、喂养,提供足够的附着物。(2)土霉素按0.45~0.5克混合1千克饲料投喂,连喂两周。

2 烂尾病

[病症]虾体尾扇边缘溃烂(呈红色)、坏死、残缺不全,严重时整个尾扇被噬掉,还表现有断须、断足,时间一长,虾体自行死亡。

[病因]
(1)被几丁质分解细菌感染。
(2)虾体受极度刺激受伤。
(3)蜕壳时互相残食而引起。

[防治方法]
(1)合理放养密度,投饲。
(2)生石灰6~8千克/亩,全池泼洒。

3 内表皮糜烂病

[病症]患虾的头胸甲内表皮深处,出现不规则形状褐色-橙褐色的斑块、斑点,非对称性,死虾时褐色斑块变黑色,用手压有液体流出。

[病因]不明,据报道,类似对虾的一种疾病-黑死病。

[防治方法]我公司在生产过程中,用勤换水的方法管理的池塘此病发生少。

4 肌肉坏死病

[病症]病虾初期腹部1~6节出现轻度白浊,斑状,以后向背面扩伸,肌肉色泽混浊,肌肉细胞成批坏死。据我公司统计,40%虾死亡与患此病有关。

[病因]水温过高,放养密度过大,溶氧量低,水质受污染。特别是以上因素突变时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养殖池塘在高温季节要防止水温过高或突然变化,应经常换水,注入新水及增氧。
(2)控制放养密度。

5 黑鳃病

[病症]病虾的鳃部颜色由红棕色变成黑色,虾体呼吸困难导致死亡。

[病因]引起黑鳃病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池塘底质严重污染,池中有机碎屑较多,这些碎屑随着呼吸的水流贴附于鳃丝上,使鳃呈黑色。
(2)池中重金属离子含量过高,发生中毒。
(3)鳃部由真菌感染。
(4)长期缺乏维生素C。

[防治方法]
(1)定期用生石灰5~6千克/亩消毒。
(2)抽除池底污泥,减少病源体的繁殖机会。
(3)避免长期使用硫酸铜药物。
(4)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

6 纤毛虫病

[病症]患病虾体表覆盖一层白色絮状物,或虾体外壳有绿色藻类包裹,活动力大为减弱,趋光性很差,极易沉底,虾体质相当差,严重者蜕壳不能顺利进行,行动迟缓,不久便死在池边。溶氧不足时约30%~50%的虾死亡由此病症引起。

[病因]多数患此病的虾池水体富营养化,有机物多,聚缩虫、单缩虫、累枝虫和钟形虫大量繁殖。

[防治方法]
(1)保持水质清洁。
(2)定期加、换水,促使虾蜕壳。
(3)严重时用1~2mg/L高锰酸钾和0.7mg/L的硫酸铜治疗。

yz023.com养殖网龙虾养殖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虾养方法,其中《罗氏沼虾养殖技术之肌肉白浊病的防治方法》内容包含丰富的虾养技巧,如不满足请访问“青蛙养殖病防治”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1374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