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沼虾放苗后“游塘”有效处理一例


广东高要市金利镇显学村一罗氏沼虾塘,面积10亩,水深40公分,一台1.5kw叶轮式增氧机。4月24日上午9点开始放苗,虾苗购自附近苗场,规格1斤1500条左右,共放9万虾。中午11点虾放完即开始大部分游塘,并有部分虾开始死亡(见图1)。

 11:30分,用简易测试盒测水质:pH值8.2,氨氮0.1mg/L,亚硝酸盐0.05mg/L。近三天一直晴天,无风,水温28℃。观察水较清瘦,透明度高,塘底有部分杂草开始腐烂(见图2)。水有轻微臭味,表面有油膜。池塘水为老塘1个月前刮鱼剩下的老水,4月22日用过1瓶“兴棉宝”(氯氰菊酯),未用其他药物。

 12点,“碧水安”2瓶+“速解安”(1kg/袋)2包+“激活”(500克/包)2包,打开增氧机。

 12:30分,游塘减少一点,大部分虾仍在游塘,未出现新死虾。

 13:30分,游塘开始增多,所有虾开始游塘(见图3)。

 13:40分,“速解安”(1kg/袋)4包+“激活”(500克/包)4包。

 14~16点,游塘逐渐减少,仍有部分虾游塘,死虾很少。

 17点,停止游塘。当晚虾正常,第二天未出现异常。

 (利洋水产药店金利店田宇提供2011.04.28)

分析:这是一个典型的放苗后虾苗游塘,并处理效果很好的病例。但本例虾苗游塘原因难以确定,可能是氯氰菊酯(对虾的毒性大)药物残留造成,也可能池底杂草连续高温腐烂产生有害气体累积造成的。由于中午更严重,通过外泼“速解安”和开增氧机曝气有效,也不排除气泡病的可能。(2011.04.28)

编辑推荐

罗氏沼虾苗放苗期管理要点



强健的苗种体质、良好的成活率是养殖成功的第一步!会对整个养殖全程产生深远影响。试问如果放苗成活率就不高,那剩下的苗能养好吗?因此,我们将放苗期的管理要点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也预祝大家今年的养殖,从放苗开始,旗开得胜,猴年大吉!

一、种草:提前种草,水草建议以苦草或伊乐草为主,种植两排,间隔以一米为宜,水草可以增加水体中溶氧和净化能力,并且为虾提供躲避的场所,减少残食,提高成活率。

二、清塘:注水前干撒“底居安”拔除底部毒素,提肥、防青苔,改良底部环境。然后将水排干重新加注新水,加深水位保证水体容量,促进水体稳定,减少虾应激。

三、水体处理

消毒:为保证水体环境,在虾苗下水前泼洒“永乐碘”对水体进行消毒处理,清除水中致病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营造一个可控的水体环境。

解毒:外河水源污染严重,重金属,农药残留,氨氮高严重影响虾苗存活,泼洒“碧水安”+“速解安”解除清塘及水体消毒时的药物残留,并可降解水体中重金属、氨氮、亚硝酸盐的毒性。

四、放苗

虾苗淡化时间短,苗“嫩”,加上虾苗经过长时间运输,容易“线苗”。建议在放苗前一小时全池泼洒‘LY-生命素’+‘活力钙’快速补充体能,减少应激,增强活力,提高成活率。

五、饵料选择

如何选择优质的开口饵料是关键,如今市场上开口饵料种类繁杂、参差不齐,大多都避免不了营养不足、污染水质等问题。而‘利饵多’却大大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利饵多’以活性酵母菌团为主,营养全面、适口性好,并具有改善及稳定水质等功效,降低有机污染提高成活率。坚持使用能够保持水质稳定,防止底脏,为虾苗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提高虾苗成活率。
清塘后
大棚外观
大棚栽植易乐藻
大棚池内
放苗


[每周一例]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混养塘发病,检出虾血细胞虹彩病毒


[病例03]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浮宫镇一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混养池塘,面积5.5亩,平均水深1m,配备1台1.5kW的叶轮式增氧机、3台0.75kW水车式增氧机。2018年9月15日一次性放罗氏沼虾16万尾,18日一次性放南美白对虾(二代苗)25万尾。10月30日盖冬棚。养殖到2019年1月12日,罗氏沼虾平均规格达45尾/斤、南美白对虾平均规格达120尾/斤。

2018年11月15日,南美白对虾开始出现问题,少量虾到水面吃泡沫,游水。

2019年1月份以来,该地区以阴雨天、雾天为主。

1月5日,养殖户查料时从料台中发现有南美白对虾偷死虾,随后南美白对虾开始大量偷死,两天后罗氏沼虾开始出现偷死,截止1月12日,南美白对虾偷死40斤左右,罗氏沼虾偷死30斤左右。发病期间,用过多种改底、调水及消毒药,效果均不明显,养殖户开始陆续抓虾。

1月12日下午1点到该养殖池塘现场调查,当天死亡南美白对虾约5斤,罗氏沼虾约3斤。测定水温22.7℃,水质指标:pH值8.7、氨氮测不出、亚硝酸盐0.05mg/L、溶解氧6.75mg/L。从塘中的料台取4尾罗氏沼虾及6尾南美白对虾,外观发病虾多数发蓝,个别虾体色微微发红,罗氏沼虾额剑基部下方组织有“白点”症状。从所采取的4尾罗氏沼虾的肝胰腺接种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并取罗氏沼虾和南美白对虾分别用95%酒精和波恩氏固定液固定保存,带回实验室做病毒检测和组织病理切片分析。

结果:采取的4尾罗氏沼虾未分离到病原菌。利用实验室建立的PCR方法进行检测,采集的10尾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罗氏沼虾诺达病毒(MrNV)均呈阴性,虾血细胞虹彩病毒(SHIV)都呈阳性。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显示肝胰腺轻度萎缩,腺管崩解,个别样品水肿、淤血,有增生,可见胞质包涵体;肌肉萎缩、断裂,个别坏死;鳃组织淤血、出血,轻度水肿。

1月12日当天用地笼抓虾120斤,随后几天陆续出虾,池塘中养殖虾密度降低后,死虾逐渐减少,到1月18日,基本无死虾。

分析:1、罗氏沼虾和南美白对虾混养池塘,两种虾先后发病死亡,从病虾的症状和实验室诊断结果初步诊断都是虾血细胞虹彩病毒病引起的(见【病例488】)。

2、本病例中放养密度大以及该地区长期阴雨天,导致池塘水质不稳定,可能是该病的诱发因素,降低密度后死亡量下降。

大棚培育虾苗底脏、底臭处理一例



山东烟台海阳潮外有一暂养虾棚(见图1),水泥池(见图2),面积300平方米左右,平均水深70cm,使用地下井水,通过锅炉加热,水温达到28-30℃。2月18日凌晨放0.5-0.6cm的虾苗72万尾。

2月18日,上午投喂“利饵多”1包,投喂虾片0.5斤,一天4次。之后每天投喂虾片的量逐渐增加,“利饵多”量不变。

2月24日,投喂虾片0.9斤/次。抄底发现池底有发黑、发粘的东西,且有臭味。

2月26日,询问利洋药店技术人员,并查看虾和池底,发现池底发黑、脏、臭的现象加重(如图3)。取池塘水到店检测,pH值8.4,氨氮0.6mg/L,亚硝酸盐无。

建议控制投喂虾片的量,不加料或减料;使用“利菌多Ⅱ”+“利生多”,二者混在一起,不加水,直接泼洒在有脏东西的地方,用量为1.5亩/瓶,连用3天。

2月28日再次到虾棚抄底查看,脏东西明显减少(如图4),基本闻不到臭味。取水到店检测,氨氮也没有了。

分析:1、本病例引起底臭、发黑的原因是虾苗早期太小,摄食量小,虾片投喂多,剩料在底部积累,池内有益菌含量少,不能有效分解,底部积累的高蛋白质含量的虾片腐败变质导致底脏、底臭。

2、“利菌多Ⅱ”和”利生多”富含乳酸菌和光合细菌,能够高效分解有机质、降解氨氮等有害物质,处理底脏、底臭效果明显。(利洋水产药店龙山店王振提供2016.04.28)
图1暂养虾棚
图2暂养虾棚
图3池底发黑、脏臭
图4处理后,塘底脏物明显减少

罗氏沼虾


罗氏沼虾又名马来西亚大虾、金线虾、淡水长脚大虾等。原产于印度洋、太平洋热带地区,生活于淡水或咸淡水水域,主要栖息于受潮水影响的江河下游。罗氏沼虾是一种大型淡水经济虾类,具有个体大、食性杂、生长快、易于养殖、肉质好等优点。在东南亚的一些天然水体中,雄虾体长可达40厘米,体重600多克;雌虾体长25厘米,体重200多克。罗氏沼虾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据分析测定,虾肉中含蛋白质18.27%、脂肪1.97%,且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含8种之多,是市场上畅销的名贵水产品。

罗氏沼虾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前部大,后部渐细。雄虾比雌虾个体大。雄虾第二步足特别发达,颜色较其他步足鲜艳。罗氏沼虾适宜生长的水温为25~30℃,在37℃以上,14℃以下时就会死亡。成虾白天隐蔽在水深层或水草、石缝、洞穴处,夜间活动。

食性随发育生长而有变化,刚孵化出的幼体以丰年虫为饵料,经多次蜕皮长大后,可摄食碎肉及其他幼小的动物性饵料。经淡化后的幼体变为杂食性,主要摄食水蚯蚓、水生昆虫幼体、小型甲壳类、动植物碎片、瓜菜、谷物、水生植物等。

一、建好虾池

虾池应建在水源充足的地方,水深1~1.5米,池底要平坦,防渗性好,长方形,东西走向,1~3亩为佳。

二、做好准备工作

1.彻底清塘

虾苗放养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消毒,杀灭泥鳅、野杂鱼、青蛙等。

2.设置附着物、隐蔽物

池中应放置树枝、网片、瓦块等,并种植水草,供虾苗附着。附着、隐蔽物占池塘面积的20%以下。

3.培肥水质

虾苗放养前3~5天,注水30~50厘米,施牛、羊、马粪700~1000千克/亩,培育饲料生物。

三、虾苗的放养

在4月底或5月份,当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放养虾苗,放养的虾苗应体质健壮、无病伤、规格整齐。单养罗氏沼虾,每亩可放养2~3厘米的虾苗10000~15000尾;鱼虾混养,以虾为主,每亩可放养2~3厘米的罗氏沼虾苗8000~10000尾,配养不与沼虾争食的鲢鳙鱼50~120尾。

四、科学投饲

罗氏沼虾属杂食性,浮游动物,水生昆虫、水草、藻类;饼类、米糠、麸皮等都可摄食。一般放苗后20天内投喂蛋黄,豆渣、豆浆等。6~9月投喂人工配合颗粒饲料,饲料蛋白质含量要在30%以上,饲料的粒度和长度分别为0.3厘米和1~2厘米,一般不应投喂粉状饲料,以利沼虾摄食。可每日投喂2~3次,早、晚(或再加午夜)各1次,夜间投饲量可占全天投饲量的2/3。主要生长季节,日投饲量可占池塘虾总重的5%~7%。要坚持定时、定量、定质投饲,沿池四周均匀泼洒,并根据天气及虾的摄食,活动等情况而灵活增减。

五、管理好水质

罗氏沼虾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因而要加强水质的调节、控制。虾苗入池后1个月保持水位在40~60厘米,以后逐渐加深水位,8~9月加至最深。注水时要用尼龙筛绢网袋严格过滤,严防敌害生物入池。在夏季,可每周换水2次,每次换去15~20厘米。并要安增氧机调节水质,一般池水呈淡绿、油绿为佳,发现水质不适,及时大量换水。生长季节水的透明度在25~35厘米即可。并要注意及时清除污物,严防污水、农药水入池。

六、加强防病

每半月泼洒1次生石灰达20ppm,或泼洒漂白粉达1ppm,可起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罗氏沼虾概述


一、概述

罗氏沼虾又名马来西亚大虾、淡水长臂大虾,是一种大型淡水虾,原产东南亚。它具有生长快、食性广、肉质营养成份好,以及养殖周期短等优点。自本世纪60年代开始人工养殖罗氏沼虾以来,发展迅速,现东南亚国家和其他一些地区养殖此虾比较普遍。我国自1976年引进此虾,现已在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苏、上海、浙江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养殖,一般亩产可达70~100公斤,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二、形态特征

(一)外观形态

罗氏沼虾躯体肥壮、短粗。全身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粗大,腹部自前向后逐渐变小,末端尖细。雄虾个体大于雌虾,雄虾第二步足特别发达,长度超过体长,颜色鲜艳,显得格外壮观。
水域透明度小,体色则深。罗氏沼虾具有鲜艳的体色和随环境条件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有时在池中缓慢游泳。具明显的负趋光性,白天多呈隐蔽状态,活动较少,但在投饵时照样觅食。夜间活动较为频繁,觅食产卵均在夜间进行,因此在夜间捕捞往往比白天好。

罗氏沼虾活动的强弱与外界环境的变化有关,特别是对水温、水流及水中溶氧量等的变化,反应极为敏感。当水温下降到18℃时,活动减弱;16~17℃时,反应变迟钝,持续一定时间即会冻死。当注入新水时便朝着新水方向集群游泳,甚至游到进水口逆水而上;当水中溶氧低时可造成浮头,并集群攀缘于岸边,反应迟钝,严重时跳于堤岸,不久将会窒息死亡。

四、食性

罗氏沼虾属杂食性动物,随着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其要求的食物组成是不同的。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刚孵出的幼体主要以丰年虫幼体为食,经4、5次蜕皮后个体逐渐长大,可以摄食鱼肉碎片、鱼卵、蛋黄等以及其它细小的动物性饵料,经过淡化处理后的幼虾则转化为杂食性,主要以水生昆虫幼体、小型甲壳类、水生蠕虫、其它动物尸体以及有机碎屑、幼嫩植物碎片为食。成虾阶段食物更杂,动物性饵料有水生昆虫、软体动物、蚯蚓、小鱼、小虾以及各种动物尸体;植物饵料有鲜嫩的水生植物、着生藻类、谷物豆类等。在饥饿和放养密度大的情况下,还以同类为食,这对蜕壳虾来说,危害是比较大的。罗氏沼虾的摄食量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水温的变化影响。水温20~30℃,摄食旺盛;水温18℃以下,摄食量减少

五、生长

刚孵出的幼体长1.7~2.0毫米,营浮游生活。经24~35天培育,脱皮11次,变态为稚虾,体长可达7~9毫米,转为淡水栖息生活。体长达3~4厘米的幼虾,经过4~5个月的饲养,雄体长达31厘米以上,体重80克左右;雌体长10厘米以上,体重在40克左右。若将越冬后的幼体(体长5~6厘米)在春天放养,到年底雌虾可达体长13~14厘米,体重60~70克,雄虾可达体长17~18厘米,体重200克。

六、生殖习性

在自然条件下,一冬龄的罗氏沼虾达性成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达到性成熟的最小个体,雌体长7厘米,体重12克左右;雄体长10厘米,体重25克左右。性成熟的雄虾第二步足特别发达,粗而长,呈蔚蓝色。生殖孔开口于第五步足基部,性成熟的雌虾第二步足较小,呈浅蓝色,腹部较发达,侧甲延伸形成抱卵腔,用以附着卵。生殖孔开口在第三步足基部。性腺位于头胸甲的背部,性成熟时,通过透明的头胸甲背面近胃区可以见到橙黄色的卵巢和乳白色的精巢。雌虾在产卵前要脱一次壳,称生殖脱壳。脱壳前活动减弱,对阳光反应迟钝,摄食明显减少。雌虾脱壳后几小时开始交配,此时,雄虾主动接近雌虾,并守护在雌虾旁边,不让其它虾靠近,雌虾行动迟缓,不久就开始产前脱壳,脱壳后,雄虾兴奋地举头竖身,不停地摆动触须,并伸出强有力的大螯,呈抱雌虾状态,并连续跳动,几分钟后,便将雌虾抱住,并把雌虾抱举起反转位置,胸腹部紧紧相贴,游泳足不断地拍击,很快就完成了交配过程。射出的精液成块状附着于雌虾胸腹部的附肢之间,由一层薄的胶状物包住。雌虾在交配后数小时开始产卵,多在夜间进行。产卵时对光线反应迟钝,时而将背部隆起,腹部呈屈伸动作,并在水中上下翻动,忽而卷曲身体,忽而伸直腹部微微向前游动,产卵过程一般持续4~5小时。产出的卵粘在携精块的刚毛上,此时精荚散放出精子,精卵结合完成受精过程,腹部侧甲延伸形成抱卵腔,用于保护受精卵,未受精卵在1~3天内自行脱落。

罗氏沼虾的卵为中黄卵,充满着卵黄,随着胚胎发育,卵径由0.5~0.6毫米增加到0.6~0.7毫米;卵色由橙黄色依次变为淡黄、淡灰,最后变为瓦灰色。罗氏沼虾属一年产卵多次的一次性产卵类型,两次产卵间隔为30~40天。怀卵量随个体大小、营养水平而异,由几千到数万粒不等。

七、脱皮和变态习性

刚孵出的罗氏沼虾称为蚤状幼体。这是罗氏沼虾整个生命周期中唯一在咸淡水中度过的生活阶段,在此期间,幼体在一定的温度、盐度、溶氧量和饵料等适宜的生活条件下,历时一个月左右,经过11次脱皮后变态成仔虾。变态时间随水温和饵料的条件而异。从稚虾开始转为底栖生活,摄食底栖生物和有机碎屑。

当有90%以上的幼体变为稚虾后,即应把稚虾移出进行淡化处理,使其逐步适应淡水生活。稚虾经过淡化处理后,即可移入培育池进行强化培育,当稚虾平均规格达到2.5厘米左右即为幼虾。幼虾经过暂养达到3~4厘米即可作为虾种用来进行成虾养殖。

罗氏沼虾幼体发育共分为十二期,各期的交递是通过脱皮实现的,每进行一次蜕皮后幼体就出现新的形态构造特征,使幼体发育逐步完善。这个发育期的主要形态特征见表2。

表2罗氏沼虾幼体各期的主要形态特征



八、营养价值

根据对罗氏沼虾的营养成分分析,其可食部分含蛋白质20.5%,脂肪0.48%,水分77.8%,蛋白质含量与对虾(20.6%)相当,而比常见的草鱼(17.9%)、鲤(18.1%)等食用鱼类都高。

罗氏沼虾营养成分与海养对虾相当,而虾壳厚,附肢粗,可食部分比对虾少。但罗氏沼虾适宜在沿海和内陆养殖(而对虾只能在沿海养殖),养殖区域宽,可以就近活体应市,鲜活度高,运销成本低,市场售价相应也低于海养对虾,因而大受欢迎,销量也大。



罗氏沼虾蜕壳


蜕壳,是罗氏沼虾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它与幼体发育、幼虾和成虾生长,以及亲虾产卵繁殖都有直接的关系。

同其他甲壳动物一样,罗氏沼虾的几丁质外壳,质地坚硬,对有机体的防护极为有利。但达到一定的时期,却成了虾体生长的严重阻碍,只有去除障碍,虾体才能长大。因为虾体的生长是在旧壳蜕去之后、硬壳硬化之前的这一段时间内进行。幼体发育、变态是通过蜕壳来实现的,每进行一次蜕壳,幼体就进入一个新的发育期。幼虾和成虾每进行蜕壳一次,体长都有显著增加。 雌虾在产卵之前,必须进行一次蜕壳,然后才与雄虾交配产卵。因此,蜕壳是罗氏沼虾生命活动的发展规律,在其一生贯穿始终。

幼体蜕壳,先是头胸部与腹部之间的背面薄膜裂开,随后头胸部及附肢蜕膜而出,最后才是腹部蜕出,整个过程在几分钟内完成。每进行蜕壳一次,幼体不仅体一长增加,而且形态构造上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且臻完善。

幼虾至成虾的蜕壳,完全是为了生一长,当旧壳蜕下之前,新壳已经形成,在新、旧壳之间为一薄层的液体将两者分开。即将蜕壳时,虾体停止运动,接着侧卧于水底,很快发现头胸甲与第一腹甲之间薄膜裂开,接着头胸部先蜕出,然后进行剧烈的屈伸动作,整个虾体从旧壳中一跃而出。整个头胸甲、腹甲、额角、复眼、附肢,以及鳃、胃、后肠、肛门等都完整的蜕出,连成一体,好像从虾体上刚刚蜕下了一套外衣。

据观察,罗氏沼虾蜕壳与季节变化有关。在广西桂南地区池塘养殖条件下,蜕壳的月份为4-11月,又以5-10月为最盛,到了12月以后,水温明显下降,则很少发现蜕壳。在越冬阶段,细果人为给予较高水温(20℃以上),则照常出现蜕壳现象。另外,雌虾在抱孵化期间,不进行蜕壳。

罗氏沼虾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其蜕壳所间隔的时间是不同的。在水温26-28℃时,幼体发育阶段.以2-3天进行蜕壳 1次;幼虾以4-6天蜕壳1次;至成虾阶段,则以7-10天蜕壳1次;性成熟以后的亲虾,则相隔20天左右蜕壳1次。

总之,罗氏沼虾蜕壳,促进了它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但由于在蜕壳期间,外壳柔软,活动力弱,特别是正在侧卧水底进行蜕壳之际,往往成为一些肉食性鱼类及其同类残食的极好机会,使蜕壳虾受害,养殖成活率下降。因此,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必须给予一定的保护措施,才能确保罗氏沼虾在各个阶段的养殖中,获得较高的成活率。

yz023.com养殖网龙虾养殖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虾养方法,其中《罗氏沼虾放苗后“游塘”有效处理一例》内容包含丰富的虾养技巧,如不满足请访问“虾塘养鸭”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2105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