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曲霉菌病的病因 临床症状 鹅曲霉菌病的诊断及其治疗

鹅曲霉菌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家禽生产的真菌性疾病,也是一种常见的霉菌病,多种禽类均可感染。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禽类疾病。鹅感染此病主要发生于雏鹅,成年鹅表现为散发。烟曲霉菌是主要的病原霉菌,致病力较强;黄曲霉菌也有不同程度的致病力。鹅感染此病的主要特征是呼吸道炎症,在南方阴雨潮湿天气多发此病。下面一起来看看:鹅曲霉菌病的病因临床症状鹅曲霉菌病的诊断及其治疗。

1、病因分析

该病通常是由于混合感染多种霉菌而导致,如黄曲霉、烟曲霉、黑曲霉等,其中致病力最强的是烟曲霉,也是引起该病的主要曲霉菌。霉菌繁殖非常迅速,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能够形成孢子,具有很强的抵抗光照的能力,在常温下可生存若干年,常用的防腐消毒剂基本无法将其杀灭,因此舍内污染霉菌后很难彻底消除。

一般来说,鹅舍环境卫生条件恶劣,过于潮湿,没有经常更换垫草,甚至是饲料都可能发霉。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有曲霉菌的孢子,如土壤、饲养环境、饲料、谷物、草以及动物体表等都能够存在。另外,霉菌孢子能够随着空气流动而大面积传播,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就会快速生长繁殖,造成环境污染,从而使雏鹅出现发病。尤其是在梅雨季节,由于空气湿度相对较大,再加上温度较高,非常有利于霉菌的生长,如饲料和垫草非常容易发霉,从而产生烟曲霉菌。此外,如果病鹅继发或者并发感染鹅副黏病毒病、鹅沙门氏菌病或者大肠杆菌病,会导致发病率、致死率显著升高,增大治疗难度。

2、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发病前期,病鹅表现精神萎靡,闭眼缩颈,食欲不振甚至完全废绝,羽毛蓬松杂乱,双翅下垂,独自在一边呆立或者行动缓慢,拒绝运动,嗜睡,对外界反应淡漠。随着症状的加重,病鹅表现出呼吸困难,甚至伸颈张口呼吸,颈部气囊显著肿大,起伏明显,呼吸时类似打喷嚏或者打哈欠样,面部和口腔黏膜呈青紫色,呼吸急促,大量饮水,频繁咳嗽,部分有浆液性鼻液流出。发病后期,病鹅发生腹泻,排出绿色或黄色的稀粪,机体消瘦,最终全身发生阵发性抽搐或痉挛,经常摇头,头颈后弯,甚至无法保持平衡,容易跌倒而发生死亡。

病死鹅口腔内存在很多黏液,嗉囊和食道覆盖有麸皮状的被膜,容易被剥离。腺胃黏膜存在出血烂斑,尤其是与肌胃相交处会形成出血溃疡。小肠、直肠黏膜发生出血。肝脏质地脆弱,胆囊发生肿大,含有大量深绿色的胆汁。喉、支气管以及气管黏膜发生充血,且都存在淡黄色的渗出物。典型病鹅死亡后,可见肺脏存在不同数量的灰白色或者黄白色的霉菌结节,呈粟粒至绿豆大小不等,将其切开发现结构具有层次,中心是干酪样的坏死组织。部分病死鹅的腹气囊和胸气囊上存在厚度在2~5mm左右的圆碟状霉菌菌落,呈浅绿色或者灰绿色,且中央凹陷。

3、实验室诊断

直接镜检。取病死鹅气囊、肺脏组织上存在的黄色结节内容物于载玻片上,接着滴加少许20%氧氧化钾浸泡,然后压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能够看到呈树枝状的分隔菌丝体以及分生孢子。

分离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取上述病料在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中接种,放在37℃恒温箱内进行24h培养,能够长出绒毛样的菌丝,且没有长出其他细菌;经过48h培养,会长出白色菌落;经过72h培养,长出纽扣状的菌落,且从中心向边缘颜色逐渐加深,变成灰白色、灰绿色。挑取培养物进行镜检,能够看到大量呈球形的分生孢子。

4、对策

药物治疗。只要发生该病,要立即将病鹅与健康鹅隔离,同时更换饲喂新鲜饲料,并增加精料的喂量,选择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尽可能减小损失。该病主要使用制霉菌素进行治疗,即按每千克饲料添加0.5万~1.O万IU,混合均匀后饲喂,每天2次,连用3~5天。为避免出现继发感染,可使用强力霉素原粉,按每千克饲料添加15~20mg,混合均匀饲喂,每天2次,连续使用3~5天。同时,配合在饮水中添加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按1:250—1000倍稀释后饮用。

加强饲养管理。建设鹅舍时,要确保夏季通风良好,冬季保暖性能强,且室内保持干燥,防止空气中滋生霉菌。鹅舍还要选择在充足光照的地方建设,也能够减少霉菌滋生。如果鹅群直接在地面上饲养,要求每天进行清扫,及时更换垫草。为确保舍内维持干燥,可选择在饮水、采食处铺垫一层细沙,用于吸收水分,防止过于潮湿。

5、讨论

雏鹅发病时往往呈急性群发,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只要发生就会给养鹅业带来较大的损失。该病目前还没有研制出安全有效的菌苗产品,使其无法通过免疫方法进行预防,也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当前一般使用制霉菌素、两性霉素、伊曲康唑、克霉唑等,能够对症状较轻的病鹅具有一定疗效,但如果病鹅症状较重尤其是严重病变治疗效果较差,且疗程较长,治疗费用较大。因此饲养户要加强鹅群日常饲养管理,禁止饲喂发生霉变的饲料,保持环境卫生良好,定期进行消毒,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确保养鹅业健康发展。

相关知识

鹅曲霉菌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防治


窦磊磊

(黑龙江省依安县畜牧兽医总站,黑龙江齐齐哈尔161500)

鹅喜群居,对环境的要求是耐寒不耐热。夏季高温会给鹅养殖饲养管理方面带来一定的困难,其中鹅曲霉菌病是夏季需主要预防的疾病之一。此病主要侵害禽类的呼吸道,导致呼吸道发生炎症。该病发病率较高,会造成鹅大量死亡,是一种极为严重的传染病,会给鹅的养殖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1发生及特点

该病发生的主要传染源是受到污染的垫草、垫料以及发生霉变的饲料,其中含有的大量曲霉菌孢子被雏鹅采食后,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传染。夏季温暖潮湿的季节为霉菌的快速增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饲料、垫料、垫草受潮后就成了霉菌滋长、繁殖的天然培养基,因此这一季节该病较为多发。如果在鹅养殖过程中饲养管理不当,垫草及垫料不及时的更换,饲料贮存不够妥善而发生霉变,继续给鹅饲喂变质饲料,当吸入霉菌孢子后,就会导致此病发生。此病的特点是发病快,且死亡率高,在孵化过程中受到污染,雏鹅在1日龄即可患病,并表现出一些呼吸道的症状。

2.临床症状

该病主要发生在114日龄的雏鹅,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对于急性发病的雏鹅通常会在23天内死亡。该病主要感染鹅的呼吸道,因此病雏会表现为频繁呼吸,并且会发出摩擦音,张大口吸气时颈部气囊有明显的胀大,气囊破裂时,呼吸会发出尖锐的声音。病雏有时会张口喘气,闭眼伸颈,同时伴有体温升高、渴欲增强的现象。病雏的精神萎顿,眼睛半闭,没有精神,头颈回缩,双翅下垂,羽毛松乱没有光泽,呼吸急促,鼻腔和眼部有浆液状的分泌物流出,有甩鼻涕的现象。病鹅的食欲减退,严重者食欲废绝,迅速消瘦,体质变弱,在该病的后期病鹅会出现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的现象,常出现腹泻下痢,如不及时的进行治疗会导致死亡。并且死亡率会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增加。该病的慢性病例主要表现为阵发性的喘息,食欲不振,腹泻,逐渐的消瘦、体质衰竭而死亡,病程约1周左右。随着病情的加剧,有的还会感染到脑部,引起霉菌性脑炎,出现神经症状。成年鹅也有患此病者,表现为张口呼吸,食欲下降,发生间歇性下痢,病程较长,可达10天以上。该病会随着鹅的日龄的增加而导致发病率较低,病程越长,死亡率越低。

3病理变化

对病鹅进行剖检会发现在肺部、气囊以及胸膜上有针尖到小米大小的灰白或浅黄色的结节,在肺脏表面的结节一般较大,有的整合成为较大的团块,呈球状,大小不一,柔软有弹性,切开后内容物为干酪样,有的在呼吸系统或者在腹腔内可看见霉菌斑。肝脏肿大,质地柔软,颜色较淡、苍白,有的淤血,呈脂肪肝,个别发病鹅的肝上有黄白色结节,还有的会出现腹膜炎。慢性者有肝硬化,颜色黄,质地坚硬而脆,肾脏肿大而苍白。

4实验室检查

可通过实验室对该病进一步确诊。分别为病料压片镜检法和分离培养法,其中病料压片镜检法是在无菌条件下采集病鹅肺上的淡黄色结节,剪碎后置于载玻片上,滴2滴20%的氢氧化钾溶液,混匀后盖上盖玻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至透明后进行镜检,可见短的分枝状分隔菌丝和分化孢子,即可确诊为此病。另外,还可在无菌操作下取肺中的淡黄色结节接种在培养基上,在37℃下培养36h后可在中心部位长出带有烟绿色的凸起的,周边呈散射纤毛样的无色结构菌落,镜检可见典型霉菌样结构。

5防治措施

对于鹅霉菌病要防重于治,首要工作就是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在育雏时要注意通风,并解决好通风与保温之间的关系、干燥与湿度的关系。保持舍内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以及新鲜的空气。要勤换舍内的垫草、垫料,保持干燥,在鹅养殖过程中还要注意饲料的保存工作,不可以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也不可饮用受污染的水,鹅患此病大多就是因为在养殖过程中忽视了空气和地面上超标的霉菌所致的,因此,在育雏前要做好鹅舍的清理和消毒工作,选用新鲜干燥的垫草,并勤换。饲料也要选择新鲜、优质、配比合理的饲料,并在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以缓解霉菌毒素对鹅侵害。注意保持舍内干燥,以防止曲霉菌生长繁殖,如发现舍内长霉,可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

对于发病的鹅要及时隔离治疗,同时用5%的石炭酸来消毒地面,地面干后再铺上干净的垫草。对于此病的预防可以使用制霉菌素,使用方法为每千克饲料中拌人150万IU的制霉菌素,连用1周;还可连续饮用5天的0.5%的硫酸铜溶液。治疗方法则是给病鹅每只喂服2万IU的制霉菌素,每天服用2次,连用5天,同时提供50kg水中加入lOg强力霉素让病鹅饮用,连用5天,可以起到显著的治疗效果。

曲霉菌病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


鹅的曲霉菌病是由曲霉菌引起的真菌病。病的特征是在呼吸器官中(尤其是肺、气囊及支气管)发生炎症和小结节,故又称曲霉菌性肺炎。雏鹅的发病率很高,多呈急性爆发。成鹅常为个别散发。

诊断依据

一、临诊病状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2~7天,人工感染为24小时。

幼鹅发生本病常呈急性经过,出壳后8天内的雏鹅尤易受感染,一个月内雏鹅,大多数在发病后2~3天内死亡,也有拖延到5天后才告终。雏鹅流行本病时,死亡高峰是在5~15天,3周龄以后逐渐下降。日龄较大的幼鹅及成年鹅呈个别散发,死亡率低,病程拖得长。

患鹅食欲显著减少,或完全废绝,精神沉郁,呆在一边,不爱活动,翅膀下垂,羽毛松乱,嗜眠,对外界反应冷漠。

随着病的发展,出现呼吸困难,张口伸颈,当张口吸气时,常见颈部气囊明显胀大,一起一伏,呼吸时如打呵欠和打喷嚏样,一般不发出明显的咯咯声。由于呼吸困难,颈向上前方伸得很快,一伸一缩,口黏膜和面部青紫,呼吸次数增加。由于腹式呼吸牵动,全身像航行的小木舟上下升动。或两翼扇动,尾巴上下摇动。当把雏鹅放到耳旁,细听可听到沙垭的水泡声。当气囊破裂,呼气时发出尖锐的嘎嘎声。有时患鹅流出浆液性鼻液。病的后期下痢,排出黄色或绿色的稀粪。

患鹅还会出现麻痹状态,或发生痉挛或阵发性抽搐。出现摇头,头向后弯,甚至不能保持平衡而跌倒。有的病例(7~20日龄)发生曲霉菌性眼炎,其特征是眼睑粘合而失明。当眼炎分泌物积蓄多时,便会使眼睑鼓凸。当幼鹅缺乏维生素A时,眼的疾患更为严重。有些慢性病例症状不太明显,病程可延至数周,逐步消瘦,死亡率甚高。

二、病理变化本病的病理变化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曲霉菌传染的途径和侵入机体的部位,其发生的病变或呈局限性,或呈全身性。病变的主要特征是肺及气囊发生炎症,有时也发生于鼻腔、喉头、气管及支气管。典型病变则在肺部可见有针头大至粟粒大甚至更大的结节,颜色呈灰白色或淡黄色,这些小结节大量存在时,可融合为较大的结节。其特点是,结节质地柔软,富有弹性或如软骨状,或橡皮样,切面见有层次结构,其中心呈均质干酪样的坏死组织,内含的菌丝体呈丝绒状,边缘不整齐,周围有充血区。有些病例肺部出现局灶性或弥漫性肺炎,很少形成结节,在这种情况下,肺组织有肝变,发炎过程使部分肺泡发生水肿。在接近支气管的下部、气囊或腹腔浆膜上用肉眼可见蓝灰色或蓝绿色的干酪样块状物,或可见菌丝斑,呈圆形突起,中心稍凹陷,形似碟状,呈绿色或深褐色,用小棍子拨动时,可见到粉状物(实际上是真菌的孢子)飞扬。有些病例见肝脏肿大,同时还可见灰白色的小结节。

三、流行病学资料健壮的鹅只,较能抵抗在自然情况下存在的曲霉菌孢子感染。当周围环境、孵化器、垫草、谷物、木屑、饲料、禽舍、地面和空气中被曲霉菌严重污染时,禽只吸入相当数量的孢子之后,才有可能引起发病。幼禽对烟色曲霉菌最易感染,常呈急性爆发。

当饲养管理不善,饲料粗劣,缺乏维生素A和B1;育雏室潮湿,通风不良;禽只过密集以及禽只健康不良时,更易造成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死亡率可达50%以上。但也有以下例子,即鹅群中只见个别或少数鹅只感染曲霉菌病,而同群其余鹅只仍然健康,这是由于个别或少数鹅只抵抗力较低或严重感染所致。

在被曲霉菌污染的环境里,禽只带菌率很高,当鹅群迁出被污染的环境之后,带菌率下降,至40日龄左右,霉菌在体内逐步减少以至消失。

在自然条件下,曲霉菌病主要是经呼吸道感染,禽只吸入曲霉菌孢.子而得病。本菌经消化道进入体内很难引起鹅只发病。

根据实际调查,家禽可在下列情况下感染曲霉菌而发病。

(1)当禽蛋外壳污染烟曲霉菌时,在孵化过程中,于八天之内霉菌能穿透蛋壳而使胚胎感染,孵出的雏鹅即出现症状。

(2)孵房不清洁,卫生较差,孵化器或用具(如棉胎、床、被单、草蔗等)没有经常清洗消毒,被曲霉菌严重污染时,刚出壳的雏鹅即可受到感染,几天后就出现症状。出壳后的雏鹅在这样的孵房或孵化器内停留的时间越长,受感染的机会就越多,禽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

(3)在雨季,空气潮湿,垫草、孵巢、保温器和饲槽发霉,没有及时做好清洁卫生工作,鹅只也容易感染本病。

(4)饲料贮藏不良,引起曲霉菌在其中大量繁殖,当禽只吃了这些受污染的饲料时,就可能吸入霉菌孢子而感染。

(5)运输种蛋所用的包装材料,贮藏室及用具等均可传递病原体。

在一般情况下,雏鹅出壳后感染曲霉菌后经48~72小时就开始发病和死亡,5~10日龄是本病的高峰期,以后逐渐减少,至2~3周龄基本停止死亡。

四、病原诊断(一)病原特性

本病主要的病原体是烟色曲霉菌,是病原性霉菌中常见的一种。曲霉菌的孢子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烟色曲霉菌可产生毒素,具有对血液、神经和组织的毒害作用。此外,黑曲霉、黄曲霉等也具有不同程度的病原性。有时也可从病灶分离出青霉菌、白霉菌等。鹅只感染瑚霉菌造成死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霉菌的大量繁殖,形成呼吸道机械阻塞,引起禽只窒息而死;另一方面则由于吸收了霉菌毒素而引起中毒死亡。

烟曲霉菌的形态特点是其繁殖菌丝的分生孢子柄顶端为膨太的顶囊,呈特征性的烧瓶状,顶囊上的小梗产生球形或类球形分生孢子,成串球状,在顶囊上,呈放射状排列。孢子呈灰绿色或蓝绿色。

曲霉菌对物理及化学因素的抵抗力极强。120℃干热1小时或煮沸5分钟才可将其杀死。2%苛性钠、0.05%~0.5%的硫酸铜、2%~3%的石炭酸、0.01%~0.5%的过锰酸钾处理,短时间内不能使其死亡。而5%甲醛、0.3%的过氧乙酸及含氯的消毒剂,需要1~3小时方能杀死本菌。

将孢子接人幼鹅的气囊,是测定病原性霉菌致病力的一种有效的办法。

(二)实验室诊断

采取病鹅的肺或气囊壁上结节病灶(尤以结节中心的菌丝体为佳)少许,置载玻片上,加上1~2滴生理盐水,或10%的苛性钠(或苛性钾)少许,用针头划拉碎或用两块载玻片夹碎病料,盖上盖玻片后,镜检,在肺部结节中可见到曲霉菌的菌丝。在气囊、支气管病变等接触空气的病料,可见到分隔菌丝特征的分生孢子柄及孢子,即可作出诊断。有必要时可采取结节病灶,接种在沙保弱氏或马铃薯培养基上,做霉菌分离培养,观察菌落形态、颜色及结构,进行检查鉴定,才能确诊。

曲霉菌病的诊断,首先观察患鹅呼吸困难所表现的各种症状,尤其在张口吸气时,颈部气囊明显胀大,一起一伏,一般不发出咯咯声。其次是怀疑发生本病时,立即调查垫草、孵化器等工具、饲料是否发霉。第三是尽可能多剖检几只病例,根据特征性的病理变化进行综合分析。最后通过镜检找霉菌,对本病不难确诊。

防治策略

一、预防(1)防止本病的发生最根本的办法是贯彻预防为主的措施。搞好孵房及育雏室的清洁卫生工作,不使用发霉的垫草和饲料,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

(2)孵房的孵化器、胚床、棉被等用具要保持清洁,经常消毒或翻晒。尤其在阴雨季节,为防止霉菌生长繁殖,可用福尔马林熏蒸。

(3)育雏室应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室内干燥、清洁,注意卫生,经常消毒。垫草(料)经常在烈日下翻晒。长期被烟曲霉污染的育雏室,在其土壤中、空气尘埃中含有大量的孢子,雏鹅进入之前,应彻底清扫,消毒,用福尔马林熏蒸,或用0.4%的过醋酸,或用5%石炭酸消毒,然后再垫上清洁的垫料。

(4)饲料的贮藏要合理,防止饲料受潮而长霉菌。

(5)当发生本病时,应及时将病鹅及可疑病鹅立即隔离。由于霉菌的生长繁殖特别快,必须在疾病发生期间,鹅舍、孵房、卵等应隔1~2天消毒1次。孵出的雏鹅应安置在与病鹅隔开的房舍内。

(6)对雏鹅应注意改善饲养管理,注意添加维生素及矿物质,提高鹅只的抵抗力。

二、治疗对患病鹅只的治疗,一般难获得满意的效果,特别是在鹅只的呼吸道长出大量菌丝,肺部及气囊长出大量结节时,更无法取得满意的疗效。对一些症状较轻微的病鹅,可试用下列方法进行治疗:

(1)一旦发现鹅群发生本病、立即开展调查发病的原因,尽快更换垫料,或换去发霉的饲料,清理及消毒育雏室。挑出病鹅,及时隔离。有些养户买回雏鹅之后不久就发现雏鹅发病,应尽快请有关人员协助确诊,然后了解来自同一孵房的其他养户购买的雏鹅是否也发生本病,以确定本病是否来自孵房,找到源头之后,敦促孵房采取措施,杜绝本病的继续发生。

(2)对已发病的雏鹅进行治疗,尽量挽救(严重病例无治疗价值)。

制霉菌素:每千克体重1万~2万国际单位,拌料喂服,每天两次,连用3天。也可采取灌服。或每只雏鹅每日用3~5毫克拌料。喂3天,停2天,连续使用2~3个疗程。

卡那霉素(或其他抗菌药物):拌料按15~30毫克/千克,饮水按30~120毫克/千克,每天2~3次。其目的是防止继发或并发感染。

硫酸铜饮水:1:3000硫酸铜溶液饮水,连用3~5天。

碘制剂饮水:将碘1克、碘化钾1.5克加蒸馏水1300毫升,溶解后采用气管内或咽喉内注入,成年鹅4~5毫升/只,当日配制,当日使用,用时加热至25℃,一次注射。

金霉素:2%溶液肌肉注射,每天注射3次,每次2毫升,连用3天。这只是对少数病鹅进行治疗的方法,病鹅数量多时,操作不便。

克霉唑(抗真菌1号):每千克体重用50~100毫克。

两性霉素B:混饮,雏鹅每只用0.12毫克,1~2天1次,连用3~5天。

氟康唑:每千克料加20毫克,连用1~2周。

伊曲康唑:每千克料用20--40毫克,内服一次量按每千克饲料用5~10毫克,连用5~7天。

禽曲霉菌病的症状、诊断与中药防治方法


1、禽曲霉菌病的流行特点

该病的致病因素是曲霉菌,曲霉菌家族成员很多,有黄曲霉、黑曲霉、土曲霉、烟曲霉,这些都有不同程度的致病能力。据报道,禽曲霉菌病的主要病原体为烟曲霉。该病一般在20日龄以内幼禽中易呈急性暴发,并且是群体发病,成年禽则多见散发。初生雏感染立刻发病,2~4天内死亡。高温、湿度大的天气是黄曲霉、烟曲霉生长繁殖的最适宜条件,这时很易感染饲料、舍内用具和垫料,一旦被禽由空气吸入,由口食入便引起发病。

2、禽曲霉菌病的病因病机

细菌随禽呼吸经鼻直入气管,侵入肺与气囊繁殖(尤其是幼禽体温高于成禽,更适宜细菌繁殖),致肺与气囊集生结节,致使呼吸的主要器官生理功能逐渐损伤。细菌入血侵肝,致肝调畅气血失职、失控神志,不得常态。肺主肃降,肝主生发,两者共谋气机调畅,肺、肝两脏失去功能,致气机升降不能畅通,必产生病症。

3、主症

急性多为雏禽所患。雏鸡因肺受病菌侵袭,肺宣发无能,肃降受阻,液必上溢,因此鼻流涕不止,气道呼吸不畅,并出现炎症,雏鸡便先咳而后喘,为清理呼吸之道浓痰,出现摇头甩痰和以口代鼻而张口呼吸,并发出“咯咯”之声,严重时鼻、眼角流出脓性分泌物。病后期肝、肾受侵,胃、肠受损,便出现白痢,这时血损血败,神志昏迷而亡。一般发病率达70%以上,死亡率约50%。鸭、鹅幼雏3~6天死亡率约80%。慢性多见青年和成年禽。成年鸡呈隐性感染,外观只见羽毛松乱,青年鸡生长迟缓,神志不清,常出现健康禽抢食,而患病鸡无动于衷的情况。最后病鸡因贫血而消瘦,冠色发白,耷尾,收腹呈圆形。如治疗不及时,最终因呼吸障碍而死。成年鸡以产小蛋、不产蛋为主。鸭慢性症状除与鸡慢性症状相同外,还见眼眶长瘤状硬物,甚至眼闭失明;因蹼上长瘤而行走时跛行,临死前出现下痢,呼吸困难,病程一般10日左右。

4、中药预防方剂

雏鸡20日龄开始预防用药,中兽医常使用以下2种方剂进行预防。①鱼腥草100g、蒲公英50g,100只1日用量。用法:将上两味药煎汤去渣取汁,盛入饮水器中代替饮水,连喂2周。同时,肌肉注射鱼腥草注射液,每次0.3mL,每天1次,连用7天。②桔梗250g、蒲公英500g、鱼腥草500g、苏叶500g,1000羽鸡用量。用法:诸药煎汤取汁后拌料喂服,每天2次。另外,在饮水中加入0.1%高锰酸钾。

5、中药治疗方剂

对于病鸡的防治常用以下几种中药方剂。①鱼腥草、蒲公英各60g,筋骨草15g,山海螺30g,桔梗15g,加水煎汁,供作饮水,有一定防治效果,此方为100只5~10日龄雏鸡1天的用量。②鱼腥草300g,蒲公英180g,葶苈子90g,黄芩90g,苦参90g,200只雏鸡用量,粉碎混匀,每只每次0.1g拌料饲喂,每天3次,连服3天。③金银花30g,连翘30g,炒莱菔子30g,丹皮15g,黄芩15g,柴胡18g,知母18g,桑白皮12g,枇杷叶12g,生甘草12g。将诸药煎汤取汁1000mL,每日4次拌料喂服,重者滴管灌服,每羽鸡0.5mL。每天1剂,连用4剂。④鱼腥草360g,蒲公英180g,黄芩90g,葶苈子90g,桔梗90g,苦参90g,此为200只雏鸡用量。用法:将诸药为末,均匀拌入饲料中,每只病鸡每次0.1g,每天3次,连服3天。⑤鱼腥草360g,蒲公英180g,黄芩90g,桔梗90g,葶苈子90g,苦参90g。混合粉碎,按每只0.5~1.0g拌料喂服,每日3次,连用5天。⑥金银花30g,连翘30g,莱菔子(炒)30g,丹皮15g,黄芩15g,柴胡18g,桑白皮12g,枇杷叶12g,甘草12g。加水煎至1000mL,500只鸡1日量,分4次拌料喂服,每日1剂,连用4天。重症者用滴管喂服,每只鸡0.5mL,每天1剂,连用4剂。

6、禽曲霉菌病的预防方法

本病尚无特效疗法,但用霉菌素防治有一定效果。对于种蛋要进行严格消毒,每次检蛋完毕后立即在种蛋库或送到孵化厂进行彻底消毒,每立方米42mL福尔马林,21g高锰酸钾,温度25℃左右,相对湿度70%左右,密闭熏蒸20min。

作者简介:常洪宇(1974-),男,吉林洮南人,本科,高级兽医师。

常洪宇1,汪茹2,汪翠2,史景东3

(1.吉林省洮南市草原工作站,吉林洮南137100;2.吉林省洮南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吉林洮南137100;

3.吉林省洮南市畜牧总站,吉林洮南137100)

参考文献:

楚牧.禽曲霉病的诊断.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0(2):87.

张洪涛,刘建设,张洪伟.禽曲霉菌病的防治.畜牧兽医杂志,2013(4):90.

一起曲霉菌病引起雏鹅大批死亡的诊断与治疗


曲霉菌病也称霉菌性肺炎,是由曲霉菌(烟曲霉、黑曲霉、黄曲霉和土曲霉等)引起的一种以雏禽感染为主的真菌病。临床上以急性暴发、肺脏及气囊发生炎症和小结为特征,会造成严重死亡和发育不良。2013年6月6日,讷河市动物卫生防疫站接诊一起雏鹅曲霉菌病造成大批死亡的病例,现将诊断与防治情况介绍如下。

I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2013年5月初,讷河市老莱镇农民肖某租用大西江农场一块草原育雏养大鹅。在草原附近按照《生物发酵舍养猪》方式扣塑料大棚,挖地槽将自购生物原料(发酵剂)、锯木屑、稻壳、米糠(未检查是否有霉变)等,按比列掺拌均匀并堆积发酵,并于5月 25日购进鹅雏9 000只,在其制造的塑料温室生物发酵床上平地育雏鹅。

6月1日(购入后第5天)雏鹅陆续出现症状:减食或不食,精神不振,不爱走动,翅膀下垂,羽毛松乱,呆立一隅,闭目、嗜睡,对外界反应淡漠,接着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次数增加,喘气,头颈直伸,张口呼吸,如将小鹅放于耳旁,可听到沙哑的水泡声响,有时摇头,甩鼻,打喷嚏,有时发出咯咯声,夜晚可在舍外听到雏鹅打呼声、呜叫声。少数病鹅还从眼睛流出分泌物,严重的雏鹅眼皮下蓄积豆渣样物质,使眼皮鼓起,角膜溃疡,然后形成白翳(看上去是白眼珠半失明),大多发生一只眼。后期还出现下痢病状。最后倒地,头向后弯曲,昏睡死亡。发病严重时每天死亡 400~500只,到6月5日共死亡3 000多只。

2 剖检病变

剖检死鹅50多只,病变主要在肺部与气囊,肺部有数量不等(多者如葡萄串样或菜花样肺)小米至绿豆大小的霉菌结节,黄白色,切面呈熟蛋黄样,结节周围肺脏组织呈紫红、紫黑色,有时许多霉结节聚集成团块或大量霉结节散布于肺脏,使肺脏变硬。气囊壁增厚,气囊表面有黄色小斑点和干酪样渗出物,气管内黏液增加。在肠、气囊及胸膜上,还可见深褐色和烟绿色、大小不等、圆形、稍突起、中心凹陷,呈灰尘状的霉菌斑,严惩时在肝脏表面及肠壁上也可见到霉菌斑。

3 诊断

实验室检查病死鹅的肺脏病料,将其放在载玻片上,加一小滴生理盐水,再加盖玻片镜检,均观察到霉菌菌丝和孢子。

4 确诊

依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曲霉菌病。禽主采用塑料大棚、生物发酵床地面散养雏鹅,不慎生物发酵却培养了霉菌,使其养育的雏鹅感染了曲霉菌引起发病。致使雏鹅大批死亡,截止6月20 日死亡6 850多只,死亡率达 76.11% 。

5 防治
5.1 预防

立即将雏鹅移出原来建的育雏大棚脱离生物发酵床,另建一个保温大棚。做好棚内环境卫生,搞好棚内通风换气,防止潮湿和积水;经常用消毒剂带雏消毒,2~3 d更换(无霉变)新垫料,并在饲料中加 0.1%硫酸铜溶液。

5.2 治疗措施

1)全群用葡萄糖、黄芪多糖、多种维生素、电解质饮水等,以增强雏鹅营养,提高自身恢复能力。

2)服用制霉菌素,每千克饲料拌50万IU制霉菌素,每天服2次,连服3 d。

3)硫酸铜饮水进行防治。硫酸硐使用剂量为 1:2 000稀释,疗程3~5 d。同时在饲料和饮水中加入维生素E、维生素C、维生素B 、维生素B ,在短时间内提高日粮中的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

4)对病雏鹅可用碘化钾口服治疗,每升饮水中加和碘化钾5~10 g,连饮2~3 d。

5)在饲料中加入大蒜(带皮粉碎),按雏鹅群正常采食量计算,在饲料中加入大蒜5% ,连服5~7 d;或每只5 g,每天2次,连喂2~3 d(对部分较轻患鹅雏有一定疗效,但对重症病雏鹅无效且造价较高)。

经采取以上防治措施,到6月20日,先后死亡雏鹅6 850只,死亡率达76.11% ,剩余的2 150只,也有数百只雏鹅发育不良,其余的逐浙恢复健康。

6 讨论

1)曲霉菌(烟曲霉、黑曲霉、黄曲霉和土曲霉等)在自然界中分散较广,如稻草、谷草、锯末、发霉饲料等特别是用雨淋过的(有些稻草、麦草、锯末本身就带霉斑)。霉菌繁殖很快,在温暖潮湿的适宜条件下 2430 h即产生数以万计的大量孢子。孢子的抵抗力极强,在常温下能存活数年。雏禽是因吸入霉菌孢子或食入发霉垫料、饲料,经呼吸道、消化道而感染。禽舍内的霉菌只能通过充分打扫、冲洗加以清除,一般消毒剂仅有微弱效力。为此,决不能使用霉变麦秸、稻草、锯末等做垫料。已用的垫料要经常(2 3 d)清扫和晒干,并用噻苯达唑溶液(灭真菌消毒液)喷洒垫料和用具。

2)对污染的禽舍要进行严格处理,彻底清除霉变的垫料,然后用甲醛(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或用 0.4%过氧乙酸喷雾消毒。

3)针对霉菌特征,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可用 0.5%过氧乙酸带禽雏消毒。保持禽舍环境卫生清洁、干燥,加强通风换气,及时清洁消毒水槽,及时清除料槽中剩余的饲料,垫料经常翻晒,妥善保管。尤其雏鹅饮水多,喜淋浴,在阴雨连绵季节,更要防止霉菌生长繁殖、污染环境,引起霉病的传播。黑龙江省育鹅雏正直五、六月份,天气越来越暖和、气温越来越高,正是曲霉菌繁殖旺季,所以防止曲霉菌病要放在禽病防治重要日程中。

雏鹅霉菌病和大肠杆菌病的防治等


春末至夏季正值雨季,鹅舍使用的锯末垫料,会因堆放过久,且又不经常翻晒时,容易潮湿致使霉菌生长,从而使雏鹅患上曲霉菌病。雏鹅发病后,因体质衰弱,抗病力下降,大肠杆菌又会乘机侵入体内大量生长繁殖而造成并发感染大肠杆菌病。
1发病症状:病鹅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缩头呆立,闭眼似睡,呼吸困难,拉白色或黄色稀粪。后期病鹅食欲废绝、消瘦,且步态不稳、瘫痪,至昏睡而死。
2防治措施:①努力创造一个适于雏鹅生长发育的良好饲养环境,切实做好环境消毒,选择新鲜干燥、无污染的垫料,不使用发霉变质的垫料,并注意通风,保持舍内空气清新、干燥,可有效杜绝以上两种病的发生。②在发病初期,全群应投服抗菌药物,可有效防治大肠杆菌,减少经济损失。③全群鹅用恩诺沙星饮水,每天2次,连用5天,同时用制霉菌素口服,100万国际单位/千克饲料拌服,连用5天。
271500山东省东平县畜牧局高级兽医师郑延平
初夏管理蛋鸭要注意哪些问题
立夏到杨梅红是霉蒸季节,气温有时30℃左右,有时20℃左右,鸭棚内很潮湿。由于气温低,鸭舍内气味很重。此时鸭棚内密封的设备要拆除,前后要开窗。()最好饲养员在鸭棚中住,可以按照人的感觉搞好管理,冷了做好保温,热了要做好通风。鸭棚内要干燥。
霉蒸天天气潮湿,除了做好饲喂中的卫生外,还要做好饲料和垫草的保管,一般的养鸭户都把饲料和垫草放在鸭棚中,饲料一次又买得很多,这样越加容易出问题。这时鸭棚内的湿度最适宜霉菌生长,饲料购进放上五六天就要生霉结饼,一结饼,鸭子吃下去就要产生霉菌中毒。
防止方法是:用20%的石灰水消毒鸭棚,定期用0.01%硫酸铜溶液饮水,进料可少一些,可以几户人家合起来进料,既省运输费,饲料又新鲜。有条件的饲料间要单独造。另外,这时鸭还容易发生禽出血性败血病(即禽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鸡、鸭、鹅和火鸡都易得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要经常注意观察鸭群。
此外,高产鸭子还容易啃食鸭棚内的烂污泥草。鸭子出现这种情况,多属于钙质等矿物质缺乏所致。所以对产蛋鸭钙的补充非常重要。用量要占到日粮总量的4%~6%。另外,在补钙的同时,还要补充维生素D。产蛋鸭所补的钙以细颗粒状为最经济,因为鸭的肌胃有消化颗粒钙的能力。螺蛳壳含有蛋白质1.74%,钙37.1%,盐分4.22%,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是很好的补充饲料。但是加工中要彻底消毒,否则易传染疾病。另外,沸石粉(商品名也叫单飞粉)效果也很好。沸石粉平时占到日粮中的2%~4%。要由饲养员自己看鸭、看蛋壳而定,缺了放多些,不缺放少点。但也不要添加过多,钙过多又要影响鸭的机能代谢,要消耗能量。
354200福建省南平市农业学校汪志铮
电话:0599-562071

夏季鸭霉菌病的危害、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


1霉菌素毒对鸭的危害

霉菌在饲料中大量的繁殖,使得饲料的味道、性质都发生了变化,破坏了饲料中蛋白质和糖类的营养,使蛋白质变性、腐败。不同生长阶段以及生理阶段的鸭采食被霉菌污染的饲料后都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危害。如果给雏鸭饲喂含有霉菌毒素的饲料后会导致雏鸭的生长发育受阻或出现停止发育的现象。雏鸭的免疫机制受到抑制,易患多种疾病,如口腔炎、食道炎、胃肠炎、气管炎等。这些疾病会导致雏鸭呼吸困难、急促、无法吞咽、食欲废绝、体质虚弱、腹泻,最终死亡;霉菌毒素对产蛋鸭最明显的危害就是产蛋期的母鸭在采食含有霉菌毒素的饲料后,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停产,身体瘦弱,精神不振,严重者会出现大批死亡;种鸭在饲喂含霉菌毒素的饲料后,会造成免疫抑制,使抗病能力下降,采食量减少,生长缓慢,生殖周期发生紊乱,繁殖性能下降。霉菌毒素会影响公鸭精子的形成以及品质,使精子数量减少,配种能力下降,对母鸭的影响则表现为卵泡的质量下降,从而使种蛋的质量以及胚胎的发育受到影响。受精率、孵化率及成活率都降低,即使成功孵化出雏鸭,雏鸭的生命力也较弱,表现为长期腹泻、绒毛脱落,易患皮肤病和大肠杆菌病,不易成活。可见霉菌病对会给鸭的养殖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2.临床症状

鸭患病后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患病初期鸭的精神沉郁,反应迟钝,畏寒,双眼无神呈半闭状,羽毛松乱没有光泽,食欲减退或食欲废绝,渴欲增强,饮水量增加,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情不断的加剧,病鸭出现张口呼吸、伸颈、气喘,胸膜部有明显的煽动等呼吸困难的症状,同时还伴有咳嗽。患病鸭常呆立或者伏卧在地上,嗜睡,眼睛和鼻部有浆液性分泌物流出,行走困难,跛行,有的不能站立,还有的头部肿大,角膜浑浊,个别鸭有失明的现象发生。有时出现甩头的症状。病鸭腹泻,粪便呈白色或绿色,有的排饲料便,病鸭会急剧的消瘦,最后死亡。

3病理变化

死亡的病鸭身体僵硬,血液乌黑,不易凝固。剖检后发可见主要病变发生在肺气囊和胸膜腔内。气囊上有许多黄白色、米粒大小的结节,有的在肺表上、心包、肠系膜上也有大小不等的肉芽结节,稍小一些的结节被暗红色浸润带包围,呈黄色或灰黄色。肺部的病变特点是肺组织变硬,失去弹性,纤维化坏死,几乎整个肺脏发生病变。结节内有豆腐渣样或者黄白色的液体。将肺切开后,会发现内部的结构呈干酪样的同心圆轮层状。病情较为严重的鸭肺脏以及气囊内会布满大小不一的结节。对死亡鸭进行剖检后发现在其胸膜、气囊上有大小不一、黑绿色、圆形的斑块。在气管、支气管内有淡灰色黏液,肠黏膜充血。肝脏的病变是发生细胞萎缩,肝细胞坏死,肝质脆弱,呈古铜色,胆管增生,胆囊肿大;脾脏和胰脏细胞的功能突变,肾脏功能减退,易发生营养性肾炎和不明原因的肾肿瘤。

4诊断

通过对病鸭的临床症状以及剖检后的病理分析可初步判定鸭患有霉菌病,为了更进一步的确诊,可以通过实验室来检察,其方法是可以取气囊或肺组织上的黄色结节内容物在载玻片上,滴上20%的氢氧化钾浸泡后,盖上盖玻片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树枝状的分隔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或者在无菌的条件下取病料接种在培养基中,在37℃下培养,取培养物进行镜检,如可见大量球形分生孢子,即可确诊。

5防治措施

鸭患病的主要原因是采食了受霉菌毒素侵蚀的饲料所致,所以预防此病的首要工作就是加强饲料的管理工作。养殖人员要充分认识到霉菌毒素的危害,在饲料的购买、贮存以及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饲料的品质,选择优质的饲料原料是预防此病发生的关键。在选购好饲料后还要做好饲料的贮存工作,饲料贮存不当极易发生霉变,因此,在饲料的贮存过程中要提供适宜的贮存环境,保持干燥,控制好料库的温度、湿度以及进行合理的通风。对于玉米和饼粕类饲料要定期的晾晒,以利用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来杀菌。在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具有吸附能力的饲料添加剂,起到降解和吸附霉菌毒素的作用,还可在饲料和饮水中给鸭添加一些保健类的药剂,增强鸭的体质,提高抗病力,清除体内的霉菌毒素。在饲喂时要注意保持卫生,每天都要清理好鸭舍,并及时的更换垫料,保证饲用工具卫生,及时清理干净饲槽内的饲料,防止污染新料。

对于已经发病的鸭要及时进行隔离,并清除垫料和更换饲料,鸭舍也要进行彻底的消毒。在治疗时可使用中草药治疗,药方为260g生桔梗、500g蒲公英、500g苏叶、15g枇杷叶、20g知母、30g金银花,每天服用3次,还可以在饮水中加O.l%的高锰酸钾溶液。

鹅绦虫病的临床症状 鹅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鹅绦虫病是一种小肠内寄生虫病,主要是小鹅和中龄容易发生,可由多种绦虫导致,其中主要病原是膜壳科剑带属的冠状膜壳绦虫和矛形剑带绦虫.该病一般在大雨洪涝之后发生,往往呈地方性流行.病鹅机体快速消瘦,最终由于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对养鹅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应采取有效防治。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鹅绦虫病的临床症状鹅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1、虫体特征

鹅的绦虫病可以由矛形剑带绦虫、普氏剑带绦虫引起,主要以矛形剑带绦虫最为常见,且危害严重。矛形剑带绦虫属膜壳科剑带属,虫体体型较大,外形如矛,前端较窄,往后逐渐加宽,头节小,上有吸盘,顶突有8个小钩,能牢牢吸附于肠壁。虫体长11.5~23.Ocm,有20~40节片,位于虫体中部的节片最宽。成节有3个椭圆形睾丸,位于节片中部,排成一列。卵巢外形呈菊花状,分左右两瓣。卵黄腺位于卵巢下方,似玫瑰花状。虫卵无色,呈椭圆形,表面有四层膜,大小为82~83μm×100μm。普氏剑带绦虫的形态与矛形剑带绦虫基本相似,但是形态较小,虫体长3.5~17.Ocm,虫体前端具有发达的吻突,成节中的卵巢位于反孔侧睾丸的腹面,外形不分两瓣,卵黄腺呈块状,虫卵外形呈圆形,大小15~20μm×22~27μm。寄生的中间宿主为剑水蚤,成虫寄生于鹅的小肠中,成熟的孕节以及破裂散落的卵随粪便排出,并进入水体,被水中的剑水蚤吞食,在其体内发育成似囊尾蚴,鹅因吃了含有似囊尾蚴的剑水蚤而感染,似囊尾蚴进入鹅小肠内,约2~3周发育为成虫。

2、临床症状

绦虫对鹅的危害主要是破坏吸取营养、产生毒素和机械刺激,症状严重程度取决于鹅被感染程度、年龄大小及机体抵抗力。感染严重时,病鹅会表现出明显的全身症状,具体表现为精神萎靡,羽毛蓬乱,色泽较差,食欲减退,伴有腹泻,排出附有黏液状物质的臭便,身体消瘦,生长发育迟缓,头颈缩回,摇头,走路摇摆甚至失衡摔倒,后期跛行,甚至瘫痪。病程后期病鹅肢体强直,角弓反张,全身抽搐,最后呈划水动作而死亡。死后进行剖检可见肠腔内积聚大量虫体,导致肠管阻塞、扭转,甚至破裂。剖开肠管肠可见黏膜水肿、出血、有黄色结节,肠道内含有大量虫卵,气味恶臭。尸体消瘦贫血,可视黏膜肌肉苍白,心肌瘫软无力,血液稀薄,肝脏稍肿,肾脏表面散布有出血点。

3、诊断

根据鹅群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以及实验室检查,可作出诊断。实验室检查具体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鹅的肝脏、脾脏、心血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中,经37℃温箱内培养24h,未发现致病菌生长。刮取病死鹅肠内容物以及粪便,在容器内加入适量生理盐水进行稀释,静止沉淀后,弃掉上清液,如此重复操作3~5次。肉眼可见带状虫体的节片和虫体,将沉淀物涂片,放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可见椭圆形的虫卵,确诊为鹅绦虫病。

4、防治措施

定期进行驱虫。定期驱虫能阻碍和抑制绦虫的生长和繁殖。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条件确定驱虫的时间和次数。成年鹅每年分别在春、秋两季节各进行1次驱虫,具体时间在春季放牧前进行1次,秋季放牧结束后进行1次,雏鹅可选在放牧开始后适宜阶段进行1次全群驱虫。预防性驱虫应选用安全、毒力较低的驱虫药物,投药前应禁食12h,投药后要供给充足饮水。

临床治疗鹅绦虫病,可用吡喹酮,按照10~15mg/kg的剂量,混合均匀后饲喂病鹅;或用丙硫苯咪唑,按10~25mg/kg的剂量,给病鹅一次投服;或用硫双二氯酚,按体重使用150~200mg/kg硫双二氯酚,或者将其与饲料按1:30的比例进行充分混合后给病鹅采食。但要注意对于不同品种的鹅,加之饲养水平不同,机体对硫双二氯酚的耐受能力也有所不同,所以用此药进行驱虫前,为安全起见,先进行小群试验,且药量用最低值,根据试验结果,再进行全群驱虫,同时对个别体质瘦弱、状态不佳的鹅,药量可酌情较少,且投药后要注意观察排虫情况。药物驱虫后,鹅群排出的粪便必须进行堆积发酵,以杀死排出虫卵,防止扩散。

5、小结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鹅绦虫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水平上有了一定的进步,虽然目前对该病的流行和发展有一定的防控办法,但由于该病本身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所以不可能将其彻底的杀灭,因此,必须加强对该病的防疫监测,认真落实好卫生防疫制度,坚持做好相关防治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掌握主动权,控制该病的流行和发生,确保鹅养殖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鹅绦虫病的治疗
一、临床症状。绦虫对鹅的危害主要是破坏吸取营养、产生毒素和机械刺激,症状严重的程度取决于鹅只被感染程度、年龄大小及机体抵抗力。种鹅感染后,排出淡黄色稀便,并有臭味,时有血便,混有黏液,夹带有水草碎片,食欲减少,而渴欲增加,生长发育不良,并有神经症状,如步态不稳,运动时尾部着地、歪颈、仰头、背卧或侧卧时两脚划动,多次反复发作,突然倒地,头往后仰,滚转几次后死亡。
二、剖检变化。肠腔内有大量虫体积聚,造成肠阻塞、肠扭转,严重的引起肠破裂。肠壁由于绦虫头节的吸附,致使黏膜发生受损,水肿出血,散布灰黄色结节,肠内容物稀臭,含有大量虫卵。雏鹅死亡表现为消瘦、泄殖腔周围粘有稀便、肝脏稍肿、肠黏膜出血、肠内有绦虫,一般10几条,最多的可达30多条,长3-4厘米。幼鹅死亡后血液稀薄,出现卡他性肠炎,小肠黏膜增厚、充血、出血,并散布米粒大小结节状溃疡,肠腔内积存数条白色扁平分节状虫体,有的肠段变硬、变粗。
三、防治措施
1、预防:在绦虫经常流行的地区,要把大小鹅分开饲养,避免使用同一场地。带病的成鹅是主要传染源,通过粪便可大量排出虫卵,每年春、秋、冬三季,及时给成鹅进行彻底驱虫,虫体成熟为20天,故幼鹅应在18日龄全群驱虫1次。有条件的应杀灭剑水蚤,以消灭中间宿主。在已被污染的池塘将水排干,重新灌入新水或施用农药、化肥均可杀灭剑水蚤。
2、治疗:
⑴硫双二氯酚,剂量为150-200毫克/公斤体重或按1:30的比例与饲料混匀喂给。鹅的品种不同,饲养条件不同,对硫双二氯酚的耐受能力也不一样,所以当大群驱虫时,必须先做小群试验,药量取低限,取得经验后再全面开展;对瘦弱鹅,药量酌减,投药后观察排虫情况,粪便要集中堆集,防止扩散。
⑵氯硝柳胺60-10毫克/公斤体重均匀的拌入饲料中喂给。
⑶吡喹酮按10-15毫克/公斤体重混在饲料中喂给。
⑷石榴皮、槟榔合剂是较古老的驱虫方法,但效果很好,较经济。配法为:取石榴皮、槟榔各100克加水至1000毫升,煮沸1小时,加水调至800毫升去渣即成。剂量为:20日龄雏鹅1.5毫升,30日龄幼鹅2毫升,30日龄以上用2.5-5毫升混入饲料中喂给或用采血器投服,2天用完。服药后10-15分钟,即开始排虫体,持续排虫2-3小时。

鹅霍乱病的临床症状 鹅霍乱病的实验室诊断及防控措施


鹅巴氏杆菌病也叫做鹅霍乱或者鹅出败,是由于感染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而导致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任何年龄的鹅都能够感染该病,其中雏鹅和青年鹅比较容易发生,而成年鹅较少发生。该病急性发生,快速传播、死亡,死亡率能够达到30%左右,严重损害养鹅业的经济效益,应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鹅霍乱病的临床症状鹅霍乱病的实验室诊断及防控措施。

1、临床症状

最急性型,病鹅通常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就突然大批量发生死亡,这也是鹅群发生该病的先兆。急性型,病鹅表现出精神萎靡,体温明显升高,一般可达到43~44℃,反应淡漠,双脚无力,拒绝走动,独自离群呆立,即使人为驱赶其也呆立不动;头部水肿,缩颈,眼睛半闭,羽毛蓬松杂乱,双翅下垂,食欲不振甚至完全废绝;喙和蹼发紫,眼结膜翻开可见出血斑点,且由于体温升高渴欲增强,有黏液从口流出,并有黏稠的分泌物在鼻孔内,导致呼吸困难,为排出鼻孑L内或者喉头内的黏液会频繁摇头,因此也叫做“摇头瘟”;往往会发生严重腹泻,排出灰白色或者灰绿色稀粪,并散发腥臭味,有时还会混杂血液;最终发生瘫痪,并由于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基本无法痊愈。慢性型,病鹅主要特征是局部关节发生肿大,出现跛行或者完全无法走动。

2、实验室诊断

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鹅心血和肝脏等组织直接涂片,分别经过瑞氏染色和革兰氏染色镜检,能够看到革兰氏阴性小杆菌,菌体两端钝圆且发生浓染,通过瑞氏染色确定呈明显的两极着色,说明为巴氏杆菌。

分离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鹅心包积液、心血、肝脏分别在普通琼脂培养基和鲜血培养基上接种,放在37℃条件下进行24h培养。结果发现,普通琼脂培养基上没有长出菌落,而鲜血培养基上长出边缘整齐的小菌落,表面湿润、光滑,且不存在溶血现象。

生化试验。无菌条件下挑取单个菌落在普通肉汤中接种,放在37℃温度下进行24h培养,发现肉汤变得均匀混浊。取普通肉汤培养物进行生化试验,发现病菌能够使葡萄糖、果糖、甘露醇、半乳糖、甘露糖、蔗糖发酵,能够产酸但不会产气;无法使乳糖、鼠李糖、棉子糖发酵。

动物接种。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鹅少量肝脏进行研磨,按1:10比例在病料中添加适量的生理盐水,配制成病料乳剂,通过离心后取0.3mL上清液,给5只健康小白鼠进行皮下注射,都会在24~48h发生死亡。剖检小鼠后取典型病变的组织进行涂片、染色、镜检,所检出的细菌与鹅相同。另外,5只对照组的小白鼠能够存活。

3、防控措施

西医治疗。抗生素疗法,病鹅可每只肌肉注射5万~8万IU青霉素,每天2~3次,也可使用磺胺类药物或其他抗生素治疗,按照使用说明书确定用量即可。如可肌肉注射10万~20万IU链霉素,每天2~3次,连续使用3~4天。或者在饲料中添加0.05%~0.1%比例的土霉素粉混饲,或者每羽每天服用0.15~0.3g,连续使用2~3天,或者按体重肌肉注射25mg/kg,每天2次,连续使用2~3天。或者按体重肌肉注射0.5~1mL/kg10%磺胺嘧啶,每天2次,连续使用2~3天。或者在饲料中添加0.5%~1%比例的磺胺二甲基嘧啶粉或者0.3%~0.5%比例的二甲氧苄氨嘧啶混饲,连续使用5~7天。另外,病鹅也可每只皮下注射2—10mL抗禽霍乱高免血清,连续使用2天。

中医疗法。取300g苍术、500g蒲公英、600g板蓝根、600g穿心连,全部研成细末,每只病鹅口服2~5g,根据具体病情用量适当增减,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服用量减半即可用于预防。鹅饮用经过50%稀释的药液,能够用于预防发病。取80g板蓝根,30g黄连,60g厚朴.60g乌梅,50g苍术,30g黄芩,30g霍香,30g黄梅,30g大黄。其中大黄、乌梅需要单独研成粉末,其余药物全部研成细末,然后在饲料中混饲,每羽每次用量为2g,每天2次,连续使用2—3天。一般发病初期使用大黄则不使用乌梅,如果出现腹泻经过3天,就要使用乌梅而不使用大黄。

加强饲养管理。鹅场要坚持两个生产管理原则,即单一饲养和全进全出。育雏阶段,保持舍内温度、湿度适宜,保持通风良好,控制饲养密度合理。每天要饲喂清洁卫生的新鲜饲草,且要根据生长阶段不同补充适量的精料。及时清理舍内粪便,并定期使用10%生石灰水或者1:800倍稀释的消毒威对运动场、水池以及用具进行消毒,确保清洁卫生。

免疫接种。鹅场要根据当地疫情发展变化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通常在3~5日龄要免疫接种小鹅瘟,在12日龄第1次免疫接种禽流感疫苗,在25日龄免疫接种禽霍乱蜂胶灭活苗,在35日龄第2次免疫接种禽流感疫苗。另外,还要根据当地实际疫情适时免疫接种里默氏杆菌疫苗、大肠杆菌疫苗等。需要注意的是,鹅群从免疫接种前的3一5天开始停止使用所有抗生素以及其他抗菌药。由于鹅群通常采取饮水免疫,因此免疫接种当天或者前l天晚上,鹅群要停止饲喂多汁饲料和饮水,确保机体处于半饥渴状态,从而在免疫时才能够确保每只鹅能够饮用充足的疫苗。另外,鹅群在免疫前需要进行1次全面检查,对于表现出病状的鹅不适宜进行免疫接种。

鹅霍乱的诊治

1、症状
病鹅不食,光喝水,精神沉郁,羽毛松乱,头部水肿,鼻和口流有黏液。粪便呈绿色状稀粪,两脚无力,不愿行走,眼睛半闭;有的张口呼吸,病程2—3d,死亡。
2、病理变化
腹膜,腹部脂肪,小肠脂肪有点状出血。心包内积有少量黄色液体,心外膜有条状出血斑,心冠脂肪也有点状出血。十二指肠出血性炎症,肠粘膜充血。肝脏质脆,表面有许多针尖大小的灰黄色坏死点。
3、实验室检查
3.1直接涂片染色镜检
取心血和肝脏等病料,直接涂片,分别用革兰氏和瑞氏染色,镜检,镜下可见革兰氏阴性、两端浓染的卵圆形的小杆菌,并经瑞氏检验,确定为典型的两极着色,为典型巴氏杆菌。
3.2分离培养
无菌采集肝脏、心血、心包积液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和鲜血培养基中,经37℃、24hN养后发现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中无菌落生长,在鲜血培养基中见到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周围不溶血的小菌落。
3.3生化实验
分离菌对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甘露醇等产酸不产气,本菌不发酵乳糖、麦芽糖、山梨醇等。本菌可产生靛基质和硫化氢,甲基红试验等为阴性。
3.4动物接种
无菌操作取病死鸡的肝脏少许研磨,将病料用生理盐水制成1:10病料乳剂,经离心后,取上清液0.3ml,皮下注射5只小白鼠,均在24—48h死亡。剖检变化典型的病料涂片,染色,检出细菌同上。在对照组中另5只小白存活。
3.5药敏试验
采用常规纸片法做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土霉素、氟哌酸、恩诺沙星不敏感。
4、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本病发生常因高温天气、应激和潮湿引起,做好降温工作及禽舍卫生工作,保持干燥、通风;做好禽舍的清粪工作和定期做好消毒;同时,需做好接种疫苗接种工作,免疫程序:10~12周首免,16—18周二免,使用禽霍乱灭活苗或蜂胶灭活苗,肌肉注射,免疫期为3~6个月。

鹅巴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 鹅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鹅巴氏杆菌病也叫做鹅霍乱或者鹅出败,是由于感染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而导致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任何年龄的鹅都能够感染该病,其中雏鹅和青年鹅比较容易发生,而成年鹅较少发生。该病急性发生,快速传播、死亡,死亡率能够达到30%左右,严重损害养鹅业的经济效益,应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鹅巴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鹅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1、临床症状

最急性型,通常是在该病刚开始暴发的阶段发生,病鹅往往没有表现出任何前驱症状,晚上能够正常采食,但第2天就发现已经死亡,有时也会突然表现出不安,倒地后动几下双翼就发生死亡。急性型,随着病情的发展而逐渐出现,病鹅表现出精神沉郁,独自离群,头隐藏在翅下,出现嗜睡,拒绝下水嬉戏,减少或者停止采食,体温明显升高,能够达到41.5-43℃,渴欲增强,有黏液从鼻和口中流出,张口呼吸,下痢,排出淡绿色、灰白色或者绿色的稀便,并散发恶臭,经过2-3天就发生死亡。慢性型,通常是在疫病流行的后期出现,病鹅表现出持续性腹泻,贫血,体质消瘦,部分由于关节发炎、肿胀,呈现跛行,行走摇晃,将肿胀部位切开可渗出豆腐渣样物质。该类型的病鹅通常不会发生死亡,但会明显影响增重、生长以及产蛋率,长时间无法恢复。

2、实验室诊断

直接染色镜检。在无菌条件下,采取病死鹅心血以及肝脏、脾脏组织、血液进行涂片,病料进行触片,分别进行碱性美蓝染色和革兰氏染色,然后放在显微镜下检查。结果可在肝脏组织触片中观察到散布有近似椭圆形的细小球杆菌,菌体两端钝圆,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美蓝染色使两极发生浓染,存在荚膜,没有芽胞。

细菌分离培养。在无菌条件下,采取病死鹅的心血、肝脏和脾脏,在血清肉汤中接种进行增菌培养,经过24h取肉汤培养物分别在血清培养基、血液琼脂平板、半固体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上接种,置于37℃条件下进行18-24h培养,观察菌落特征,再挑取典型菌落在斜面培养基上接种,保存后用于鉴定。发现肉汤经过24h培养开始出现轻微混浊,经过4-6天液体又变得清亮,且在管底存在黏稠的沉淀物,即使振摇也不会分散,且在培养液顶层会形成菌环。血清琼脂,长出露珠状的闪光圆形小菌落,呈淡灰白色,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且呈半透明状。血液琼脂,长出大量水滴样的小菌落,表面湿润,且菌落周围没有出现溶血现象。半固体培养基,发现细菌不具有运动性。麦康凯培养基,没有长出细菌。

生化培养。将接种肉汤后经过18-20h培养的各个菌株菌液,转移接种到糖发酵培养基中,置于37℃条件下进行24-48h培养,对发酵情况进行。结果发现该菌无法分解精氨酸和尿素,不能够液化明胶。同时,该菌能够分解蔗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甘露糖以及单奶糖,能够产酸,但不会产气,且无法分解乳糖、鼠李糖,从而说明从病料中分离到的细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

3、防控措施

免疫预防。①饮水免疫,即使用1010禽霍乱活菌苗,是一种专用于水禽口服免疫的菌苗,但要注意在免疫前后的3天,都不允许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且鹅在服苗前4-6h要停止饲喂湿料。鹅群第1次服苗后,经过4-5天要再服苗1次,通常第二次服苗后经过3天就能够形成免疫力,能够持续8个月进行保护。②注射免疫,即使用CV系禽霍乱弱毒冻干苗,使用前每瓶疫苗要添加100mL氢氧化铝稀释剂进行稀释,成鹅每只皮下接种o.5mL,经过2周再进行1次免疫接种,注意该疫苗只适用于在非疫区进行预防注射,通常接种经过7天机体就会形成抗体,并能够持续3个月左右进行保护。如果鹅群使用灭活菌苗,成年鹅每只胸部肌肉注射2mL,经过3-5天就会形成免疫力,能够持续3个月进行保护。正常情况下,鹅接种疫苗后,都会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如食欲不振,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蛋,经过几天就会恢复正常。另外,由于禽巴氏杆菌具有多种血清型,且耐药性较强,可使用在发病场分离到的菌株,添加葡萄糖犊牛血清培养后制成蜂胶灭活苗,在种鹅产蛋前接种,具有很好的预防效果,或者制成氢氧化铝灭活苗给鹅群进行免疫。

药物治疗。在病鹅进行治疗时,最好先对小群进行药敏试验,并根据结果选择使用最敏感的药物。如病鹅可按体重肌肉注射20mgjkg丁胺卡那霉素,每天2次,1个疗程连续使用5天;或者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100mg恩诺沙星,混合均匀后饲喂,1个疗程连续使用5天。治疗过程中确保用药量和用药时间充足,以确保完全治愈。如果没有彻底治疗,通常会在停止用药后的数天出现复发,使死亡率升高。另外,不能够长时间单独或者反复使用同一种药物,防止形成耐药菌株或者造成菌群紊乱;禁止增加用药量或者延长使用时间,避免由于发生药物中毒而引起死亡;同时,配合采取环境控制以及免疫等相关措施,禁止单纯依靠药物。此外,病鹅也可使用中药治疗,即取250g穿心莲,200g黄苓,200g板蓝根,200g龙胆草,80g大黄,150g黄连,250g银花叶,添加5500mL水,慢火煎煮后取药液饮用,连续使用4天,以上药量适宜全部鹅使用。

鹅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 鹅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措施


鹅大肠杆菌病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14日龄以内的雏鹅多发,呈败血性传染。成鹅是由一些致病性血清大肠杆菌,引起母鹅产蛋期间性生殖器官发病,疾病的发生随着产蛋开始,产蛋率下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均明显下降,所产种蛋在孵化期间常出现大批臭蛋,致产蛋终止而停止流行。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鹅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鹅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措施。

1、病原

鹅大肠杆菌病的病原体为大肠埃希氏杆菌,大肠埃希氏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兼性厌氧的两端钝圆的短小杆菌,长2~3μm,宽0.6μm,无芽孢、不形成荚膜,具有鞭毛,大多数具有运动性。大肠杆菌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37℃的条件下,培养24h可形成圆形、隆起、光滑、半透明、乳白色,边缘整齐,直径大小2~3mm的菌落,大肠杆菌在肉汤中生长良好·呈均匀混浊。该菌对外界抵抗力不强,55℃经30min、60℃经1jmin加热即可将其杀灭,常用的消毒剂在短时间内可将其杀灭。大肠杆菌对药物的选择很敏感,易产生耐药性,并可通过菌毛将耐药质粒传递给其他大肠杆菌,因而给大肠杆菌病的免疫预防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2、流行特点

该病的发生和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但在产蛋高峰期及寒冷季节发病率相对较高。该病流行范围广泛,只要有养鹅的地方就有该病的发生,不同品种、年龄的鹅均易感。患病鹅和带菌鹅为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健康鹅通过接触病死鹅的尸体以及被污染饲料、饮水、饲养环境等被感染。致病大肠杆菌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体内,一般情况下不会立即发病,但当机体自身免疫水平下降,或感染其他疾病时,体内具有致病性的大肠杆菌会随血液流入全身各脏器,引发败血症以及其他病症。该病的发生与不良的饲养管理有密切关系,天气寒冷、气温骤变、青饲料不足、鹅群过度拥挤、长途运输等因素,均能促进该病的发生和传播。

3、临诊症状及病理变化

鹅大肠杆菌性急性败血症多发生于7-45日龄的幼鹅。患病鹅精神萎靡,羽毛凌乱无光泽,怕冷,常挤在一起,体温升高.发生腹泻,粪便中混有血丝、血块和气泡,粪便恶臭。肛门及周围羽毛沾满粪便,干固后影响排便。随着病情发展,病鹅食欲废绝,渴欲增加,不愿走动,最后卧地不起,最后呼吸困难、衰竭、窒息而死亡,死后剖检可见,心包内有含有纤维素性渗出物的积液,心包膜增厚、浑浊、呈灰白色;气囊膜增厚,表面附着纤维素性或黄白色干酪样渗出物;肝脏肿大,且表面有暗灰白色、不突出的坏死点,肝被膜表面有有纤维素性薄膜覆盖,薄膜易剥离。

母鹅大肠杆菌性生殖器官病症俗称鹅蛋子瘟,急性型病症通常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慢性型症状主要变现为产蛋期母鹅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升高,不喜走动,常独自漂浮于水面。患病鹅腹部膨大,伴有腹泻,排出黄白色稀粪,粪中含有蛋清、凝固蛋白,小块蛋黄样物质,肛门及周围污秽不洁。病程后期,病鹅严重脱水,眼球下陷,脚蹼干燥,消瘦,最后衰竭而死。即便耐过自然康复,也失去产蛋功能,失去饲养价值。剖检可见,腹腔内有大量淡黄色腥臭味的油脂样卵黄液和凝固的卵黄块;腹腔内各脏器表面可见卵黄黏连;肠系膜和肠浆膜有针尖状出血点;输卵管内卵黄变质变性,呈煮熟蛋黄样,切面为成层结构,可以剥下。

公鹅大肠杆菌性生殖器官病的病症除阴茎出现红肿、溃疡或结节等生殖器官症状外,无其他明显症状,其精神、食欲、体重等均表现为正常状态。病程初期,阴茎充血、肿大,不能看清阴茎的螺旋状精沟,阴茎表面布满芝麻或黄豆大小的黄色干酪样结节,肛门周围也有许多相似的结节。病情严重的公鹅,阴茎肿大3-0倍,表面有黑色结痂,剥除结痂可见出血的溃疡面,病鹅的阴茎无法缩回体内,患病公鹅一般不致死亡,只是丧失了繁殖能力。

4、防治措施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可对该病进行初步诊断,经细菌涂片染色镜检、分离培养、生化实验、溶血实验、小动物实验对该病进一步确诊,以及药敏实验对该病进行预防和治疗。该病的预防应加强饲养管理,控制好饲养密度,改善通风,降低灰尘,减少舍内氨气及细菌的含量。坚持全进全出饲养模式,对病、弱、残等状态的鹅应适时淘汰,防止传播该病。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可选择多价油乳剂灭火苗,7-10日龄颈部皮下注射0.5mL,2月龄时进行二免,剂量1mL/只,产蛋前15~20天进行三免,剂量1.5ml_/只,以后每隔半年免疫1次,剂量1ml_/只。

鹅大肠杆菌病的症状及防治
本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鹅的急性传染病。2周龄以内鹅多发,呈急性败血症;成鹅也可感染,为卵黄性腹膜炎,并且较强的传染性,产蛋停止,流行才告终。
一、病原
病原为埃希氏大肠杆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短小杆菌,该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干燥的环境中可存活数月,但对热和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药都能很快使之灭活。
二、流行病学特点
大肠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与健康鹅的肠道中,其中致病性大肠杆菌约占10—15%,在鹅抵抗力正常的情况下不能发病。当外环境突变或饲养管理不当与生病等因素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引起感染发病。病鹅和带菌鹅是主要传染源,粪便污染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被污染的饲料、饮水、饲养和孵化用具等是主要的传播媒介。种蛋的污染主要被带菌母鹅或产蛋箱、孵化器污染。雏鹅的发病与饲养管理不良、天气不好、VA缺乏等密切相关。成年母鹅的发病与产蛋期相关,往往产蛋初期零星发生,产蛋高峰期发病最多,产蛋停止本病也停止发生。产蛋母鹅的病死率可达100%。公鹅的感染与配种有关,鹅群的发病数越高,公鹅的感染率也越高,说明交配也是一个重要的传播途径。

三、症状与病变
症状可分为急性型与慢性型。急性型为败血型,发生在雏鹅及部分母鹅。病雏表现精神不振,缩颈,呆立,排青白色稀便,食欲减少,饮欲增加,干脚。特征性症状是结膜发炎,眼肿流泪,上下眼睑粘连,严重者见头部、眼睑、下颌部水肿,尤以下颌部明显,触之有波动感。多数患鹅当天死亡,有的达5—6天死亡。成鹅表现为体温升高1—2℃,食欲废绝,渴欲增加,迅速死亡。慢性型病程一般3—5天,有的长达10余天。病母鹅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喜卧,常在水面漂浮或离群独处。气喘,站立不稳,头向下弯曲嘴触地,腹部膨大。排黄白色稀便,肛门周围有污秽发臭的排泄物,混有蛋清,凝固的蛋白或卵黄小块。患鹅脱水,眼球下陷,喙、蹼干燥,发绀,最后因衰竭死亡。耐过者不能恢复产蛋。公鹅主要表现生殖器症状,阴茎红肿、溃疡或结节。病情严重者,阴茎表面布满绿豆大小坏死灶,剥去痂块露出下面的溃疡灶,阴茎无法收回,丧失交配能力。
雏鹅肿头症是特征性病变,可见头部、下颌部的皮下组织水肿坏死,似胶冻状,并有多量的黄色液体浸润;眼结膜充血、出血,眼睑肿胀粘连;脑、肺、肠粘膜充血、出血,肝、脾肿大;个别见气囊炎和心包炎。成年母鹅特征性病变是卵黄性腹膜炎,腹腔内有少量淡黄色腥臭的混浊液体,常混有破损的卵黄,各脏器表面覆盖有淡黄色凝固的纤维素性渗出物,肠系膜互相粘连,肠浆膜上有出血小点,卵巢变形萎缩,呈灰色、褐色或酱色等。卵黄在腹腔内积留时间较长者,可凝固成硬块。输卵管发炎,内有小出血点和淡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沉着,管腔内含有破碎的小块蛋白、蛋黄等。病鹅尸体消瘦,气管内有黄白色泡沫样渗出物,肝肿大质脆、瘀血,表面有针尖大出血点及灰黄色坏死点。公鹅病变局限于外生殖器部分,可见肿胀、坏死、溃疡等。
四、诊断
成鹅发病根据特征性病变及流行特点即可确诊,但雏鹅毛发病常缺少特征性病变,需做病原分离鉴定方能确诊。
五、防治
1、消除各种不良因素,如保持清洁卫生、良好通风、适当饲养密度及适宜温度,饲料饮水质好充足等。2、鹅舍定期消毒,种蛋、孵化器切实消毒。
3、公鹅在本传播上起重要作用,在配种前应逐只检查,凡外生殖器有病变的一律淘
汰,不能种用。如确需使用的,应每日用消毒药清洗创面,同时全身使用抗菌素,治愈后再用。
4、有条件的,可用发病场分离到的大肠杆菌制成多价灭活苗,对母鹅进行免疫;或对病鹅群免疫,以及早控制疫情。
5、发病鹅应立即隔离,用药物治疗。可用:氯霉素按40毫克/千克体重混饲,连喂4天;或肌注,按60—80毫克/次,日2次,连用3—4天;土霉素35毫克/千克体重,混饲,连用5天;环丙沙星,按0.05%混饲。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2477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