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科技支撑 加快蜂业发展

近几年,农业部在各地蜂业主管部门、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的支持下,认真组织实施《全国养蜂业 十二五发展规划》,启动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积极推进养蜂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广蜜蜂优质高效养殖技术,有力促进了养蜂业稳定发展。重点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广标准化养蜂。制定印发了《养蜂管理办法》,加强蜂业管理,维护养蜂者合法权益。组织实施了标准化养蜂示范项目,编印《全国蜜蜂标准化养殖规范》,在养蜂优势区域开展技术培训,扶持蜂农合作社建设标准化养蜂示范基地,推广标准化养蜂生产模式和先进技术。组织开展蜜蜂优质高效养殖技术示范,在全国建立蜜蜂规模化饲养技术示范场 84个,示范场人均饲养蜜蜂100群以上,生产效率提高50%以上。

二是推动蜜蜂授粉发展。制定并发布了《关于加快蜜蜂授粉技术推广促进养蜂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和《蜜蜂授粉技术规程》,进一步推广蜜蜂授粉技术,提高养蜂生产综合效益。实施包括蜜蜂授粉研究在内的公益性农业行业科研专项,发挥科技创新对蜜蜂授粉产业的支撑作用。 2012年,组织蜂产业技术体系,分别在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开展油菜花授粉研究,在北京平谷开展桃树、梨树授粉研究。2014年在全国建立20个示范基地,开展授粉与绿色防控增产技术集成应用示范。

三是加强蜜蜂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畜禽良种工程和畜禽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在北京建立国家蜜蜂遗传资源保护中心,在吉林、江西、湖北、黑龙江、四川等省份建立一批蜜蜂基因库、资源场保护区,为保护蜜蜂品种资源和推广优良品种奠定了基础。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蜜蜂种质资源,开展蜜蜂良种繁育工作,蜜蜂良种覆盖率进一步提高。

养蜂业作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作物产量、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经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广大养蜂生产者的辛苦工作,我国养蜂生产稳步回升,取得了显著成效,蜜蜂饲养数量和蜂产品产量持续增加,稳居世界第一位。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养蜂业依然大而不强,正处在由传统生产向现代生产转变的关键时期,存在科技创新能力弱、标准化生产水平低等问题。今后一个时期,随着蜂产品消费需求快速增长,蜜蜂授粉技术逐步推广,养蜂业发展任重而道远,应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强化蜂业科技支撑。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和广大蜂业科研工作者要结合生产实践,在专用品种培育、主要蜂病防治和低残留蜂药研发等方面,加强研发和成果转化,进一步提高蜂业生产水平。要加快培育产品优良的高产品种,选育各类农作物专用授粉蜂种;深化蜂病病理研究,完善蜂病防治规程;研发针对性强、降解周期短的蜂药,降低蜂药使用对蜂群、产品的影响。

二要加快推广标准化规模养蜂。目前传统分散养殖在我国养蜂业中还占有较大比例,养蜂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还不稳固。养蜂业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推动传统饲养模式向标准化规模饲养转变。要继续完善和推广标准化养蜂相关标准和规范,开展蜂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切实加强疫病防控,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大力推进养蜂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

三要推动蜜蜂授粉产业发展。目前世界养蜂发达国家普遍以养蜂授粉为主、取蜜为辅,而我国授粉技术推广还比较落后,全国授粉蜂群比例不高,农作物授粉增产的潜力很大。要在总结示范经验的基础上,科学评估蜂群授粉效果,推广养蜂授粉增产增效模式,促进授粉业的产业化发展。

四要加快蜂业机具研发推广。立足中国国情,针对我国蜂业规模化水平较低的现状,发挥科研院所、大型农机生产企业技术优势,采取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方式,加快研发成本低、易操作的养蜂机具。

五要提高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要加强行业自律,健全蜂产品检验检测体系,规范养蜂生产,营造促进蜂产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要围绕提升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健康养殖技术研发推广,开展成熟蜜等优质蜂产品基地试点建设,提升蜂产品国际声誉。

相关知识

养鹅业发展历程


我国是世界上饲养家鹅较早的国家之一。1976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安阳小电村西北,发现了殷王武丁配偶墓,该墓葬出土文物中有3件玉鹅。其中一块玉鹅的造型与今日的鹅相仿。殷王武丁生卒于公元前1324-1266年。由此推断。中国驯养家鹅的时间距今至少有3300多年历史了。

我国很多古书上都有关于鹅的记载。《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牧业技术专著。在这本著作中,对鹅的饲养管理、配种、繁殖和孵化等技术作了全面的总结,说明我国的养鹅技术当时已有较高水平。

中国种鹅质量优良,早就被国外引种。据日本古籍记城,在日本雄略天皇时代(距今约1500年)就从中国引进唐鹅。美国在公元1788年即芙国成立初期,就引进中国鹅(1874年承认其为标准品种)。达尔文在其著名的《物种起派》(1859)一书中,记有欧洲人利用中国鹅与本地鹅杂交,以及印度各地大量繁殖和成群佣养这种杂交鹅的情况。

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养鹅、爱鹅和食鹅的习惯。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复杂多样,根据对鹅的利用目的和选择方法的不同.逐步形成了具有不同遗传性和生产性能的地方品种。我国人民有食用消费鹅肉的习惯,南方民间曾有 无鹅不成席,之说。鹅肉、鹅肥肝等风味鲜美、氨基酸含量高,不饱和脂肪酸有益人体、易消化。市场上比较若名的鹅产品如南京烤鹅、盐水鹅和扒鹅等,都是餐桌上的关味佳肴。另外,鹅肉还可加工罐头、香肠和鹅火腿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类结构的重新认识及烹调技术的传播,鹅肉产品在国内外有,巨大的消费市场,也为养鹅生产带来广阔发展机遇。

养鹅业的产业发展优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越来越关注,于是健康食品也就成了热门话题。鹅是以食草为主的水禽,生活力、抗病力比较强.疾病少,用药少.药残少。而且鹅肉蛋自质含量比较高.脂肪含量比较低.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较高.所以鹅肉作为21世纪人类的集营养、保健、安全于一体的绿色食品.必将长兴不衰。

鹅以食草为主,耗粮较少,又适于人工饲养管理方式.发展养鹅业.符合人多地少、农村劳动力过剩、饲粮不足且农作物秸秆丰富又没有充分利用的国情。符合国家的稳定猪、鸡. 大力发展草食畜禽的产业政策.养鹅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达国家劳动力少。工资高一般不养鹅。所以,我国发展养鹅业在国外没有竟争对手,国内没有进口的压力.是一个真正自由自在。省心的产业。

鹅的生理特点是繁殖率比较低,鹅群发展比较缓慢,不容易出现产品过剩问题市场风险比较小。随着鹅肉市场由南方向北方迅速转移,专家预测。鹅肉产品供不应求的市场局面将会保持很长时间

发展养鹅业符合我国国情


人多地少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之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不可能有大幅度的增长,而且我国还面临着人口的不断增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状况。因此,对于我国这样一种耕地匮乏、粮食短缺的形势来说,必定限制了粮用畜牧的发展,但我们又必须满足城乡居民对动物性蛋白质的需要,还必须使我国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大力发展草食畜禽,以草换取畜禽产品、已成为我国今后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养鹅属节粮型畜牧业,鹅作为草食家禽,可利用草滩、草地、草山草坡、果木林地等群牧养殖;也可利用农区的田边地角,沟渠道旁零星养殖;还可利用冬闲田等可利用的土地种草养殖。不仅如此,养鹅生产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因此,发展耗粮少的养鹅业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基本国情的需要。

我国养鸭业的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我国畜牧业从20世纪后20年连续高速发展进入到结构调整期,家禽业本身也存在内部结构的调整。2001 年,禽蛋年总产量已达336. 7万吨,人均18.32千克,其中鸡蛋占80%以上。近几年已出现滞销和负增长现象,而据专家估计水禽中鸭肉和鸭蛋还会有一定的增长。

一、肉鸭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鸭肉在禽肉中的比例还偏低,预计到2010年禽肉总产量为1 600万吨左右,按鸭肉占禽肉的20%计算.鸭肉产量应达 320万吨,还有120万吨的发展空间。目前虽然已有一批肉鸭业的龙头企业,但规模和数量还不够大,以广东省为例,2002年出栏了1. 39亿只肉鸭,全省只有2家企业年出栏500万只.而 2000只以上的小户有1700多家,利用江、河、湖泊和鱼塘等水面和养鸭相结合的模式仍然是肉鸭业的主要方式。国家已推出的 30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鸭业只有河南华英、山东乐港等少数几家,通过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养鸭为龙头的企业会有所增加。

二、工厂化生产是蛋鸭业的发展趋势

蛋鸭业始终未能形成,仍以鱼塘放养和散养形式为主。蛋鸭在较差的饲养条件下,产蛋水平不比蛋鸡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用白壳1号绍鸭在黑龙江省进行平养和笼养试验,取得了初步的成功,72周龄平均每只鸭产蛋304.06枚,总蛋重21. 79千克(表1一2)。通过工艺改进,克服鸭的胆小、敏感等易应激因素,是今后增加鸭蛋生产的重要途径。

2001年禽蛋总产量为2 336. 7万吨,鸭蛋400万吨。到2010 年预计禽蛋总产量为2 640万吨左右,鸭蛋占禽蛋比例上升到 20%-22%,则鸭蛋产量可达520万-600万吨,增加 120万-200万吨。

三、鸭产品加工产业将加快发展步伐

十五期间,食品加工工业是发展的重点,日前鸭肉、鸭蛋产品仍以分割小包装和传统的烤鸭、盐水鸭、皮蛋、咸蛋等形式销售,国内有识之士应在保护鸭种资源的基础上对不同鸭种的营养配方和肉、蛋品质进一步深人研究,制定不同的标准,特别是针对珍稀鸭种如建昌鸭肥肝产业化问题,福建连城白鸭滋补、味鲜问题和莆田鸭产黑色蛋的机理问题等等,在深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出新的产品,以适应工厂化生产的需求。

由于食品安全检验与动植物检疫更加严格,近两年出口港澳等地活禽数量大幅度减少,而冰鲜产品却在增加。此外,各地政府为了公众食品安全利益而考虑家禽屠宰与禽肉安全控制问题。因此,今后活鸭直接进人流通市场的数量会逐步减少,加工冰鲜鸭产品逐步取而代之将成为必然趋势。这样,粗、精加工鸭肉、蛋产品,肥肝产品,以及羽绒加工产品加工业将得到加快发展,鸭产品附加值大大增加,鸭业的综合效益也将大幅度提高。

四、鸭病防治研究和相关生药、化药制品的开发生产将得到加强

目前国内疫苗生产以猪、鸡、牛疫苗为主,鸭用疫苗的生产很少,对鸭病的研究严重滞后于生产的需求,今后将加大投人,及时把实验有效的疫苗和药品尽快达到SPF和GMP标准,以满足养鸭业发展的需求。

五、水禽产业模式必将进一步调整

由于今后水禽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水禽养殖规模化发展速度会进一步加快,以便提高规模化综合效益。另外,由于食品安全问题及公共卫生防疫考虑,预计政府也将通过出台食品安全及畜禽防疫等相关政策,调整畜牧业产业模式,规模小、占地多、分布散、污染重、效益差的水禽企业和养户将逐步减少,大规模和等约化程度高的企业将得到大力发展,公司+农户的产业模式也将逐步转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模式,这将成为水禽产业调整的一种趋势,但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六、生产技术将不断改进和提高

近年来,许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机构等广泛开展水禽育种、繁殖、营养、疫病防治、生态农业技术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科研成果,也形成一批成熟的鸭的配套养殖技术,这些成果和配套养殖技术在鸭的生产中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推动了我国养鸭业的发展。

随着鸭的育种、营养技术研究的深人,肉用型鸭的生长速度、饲料报酬、产蛋量等生产性能还可能提高,蛋鸭的产蛋量与饲料报酬也将有所提高。此外,各有关利一研院所正在加强对鸭的烈性传染病和新型疫病的研究,政府相关部门也在建立和完善家禽疫病监控体系,这些工作将有效地防止烈性传染病的发生、减少疫病对鸭业造成的损失,而这将有利于保持养鸭业长期稳定与健康发展。

发展养鹅业是市场的需要


养鹅业在国际市场上无竞争对手,国内市场上无进口压力,是一个省心的产业,其有比较优势和国际竟争力,有很大的市场前录和经济效益,是当今养殖业的好项目,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一是鹅产品价值高。鹅肉是珍贵菜肴,肉味甘美,有补阴益气之功,暖胃开律之效,其营养价值高、脂肪含量少,据侧定,含蛋白质 20%左右,且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属保健绿色食品,价格一般是肉用仔鸡或仔鸭价格的1.5-3倍。特别是仔鹅,肉质细嫩,是一味传统的 美味营养食品,而且可以促进食欲,其价格比烧鸡、烧鸭高的多。鹅羽绒弹性好、结实耐用、隔热性能好、吸水率低,是制作羽绒服、羽绒被褥等御寒用品的极好材料。据有关统计表明,国内市场对鹅羽绒的需求旺盛,尤其在国外市场,一吨鹅纯羽绒的价值在6万美元左右,是出口的紧俏产品。据侧定,3-4月龄鹅每只羽绒产量为270~280g,其中纯绒16-20g;8-9月龄每只羽绒产量为350-400g,其中纯绒40-50g。鹅绒皮可制成裘皮制品,在国家禁猎形势下,鹅绒翻裘技术代替善皮制裘的途径,有很好的开发潜力,但在当前需要做好消费引导工作。鹅肥肝不仅营养丰富,能滋补身体,而且质地细嫩,味道鲜美,能促进食欲。尤其强制填饲的肥肝,形成比一般肝重1倍左右的肥肝,重量达 750g,脂肪含量差不多接近60%、蛋白质4%、精分含量很少,且鹅肥肝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约占65%-68%,食后可降低人体血液中胆固醉的含量。国际市场上鹅肥肝每千克 30-35美元,比鸭肥肝高出40%左右,农民填肥1只可获利20元左右,是当今国际食品市场上既珍贵又畅销的营养食品,其市场潜力巨大,是今后鹅产品开发的主要方向。鹅的翎羽和绒毛皮,还可以制作工艺品。二是鹅产品市场大,我国全国各地均习惯食鹅,烤鹅店、烧鹅店、盐水鹅摊店遇布全国各地,尤其我国加人WTO后,可大大增加鹅肉、羽绒、肥肝等鹅产品出口。三是养鹅经济效益高。我国白鹅个体较大,耐粗饲,能大量利用青粗词料,精料消耗少,饲养成本低,料肉比1.5:2.1另外适应性广,成活率高一般育雏成活率达96%-98%:并且生长快,饲养周期短,周转快,60 -70日龄即可上市。曾有人分析计算,饲养加工1只鹅,综合效益可达30-50元。

总之,养鹅业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俱佳的产业,特别是加人WTO之后,市场开放,面对强手如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对农业冲击较大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以战略的眼光和清醒的头脑,审时度势,扬长进短,及时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大力发展优势产业。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2816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