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繁蜂的关键

冬去春来,新一年开始又是繁蜂时期,早春繁殖是养蜂人一年是否丰收的关键。我们绍兴养蜂人有句谚语叫春分上继箱是丰年,清明上继箱是平年,谷雨上继箱是歉年。要在春分能上继箱,早春繁殖第一代蜂最重要。

各地地理条件和气候不同,早春开繁时间不同,但是第一代蜂,特别是第一、第二张子脾幼虫的健康状况很关键,使第一、二张子脾大面积封盖饱满,关键是要保证蜂多于脾,当早春寒潮来蜜蜂能护住子脾,不使子脾闪子。2012年早春,长江以南基本是阴雨绵绵,是我养蜂以来早春繁殖气候最恶劣的一年。由于长期阴雨,成年蜂连排泄的机会都很少,但我的蜂群靠早春蜂多于脾,在第一、二张子脾封盖后一直没再加脾,直到新蜂出来后才加脾。用这个方法我的蜂群还是在春分上了继箱。这是为什么?原因很简单,过冬老蜂体力有限,必须几只蜜蜂哺育一只新蜂。让老蜂过多的哺育幼虫,哺育出来的新蜂寿命缩短。不仅是新蜂短命,就是老蜂的寿命也大大缩短。等到健康的新蜂出来,一只新蜂能哺育几只幼虫。过冬老蜂因为春繁负担轻寿命也延长。这时就可以看准时机,随时加脾,加一张是一张,不会出现差错。就能准时加上继箱。

相关阅读

春繁强弱2群中蜂不宜同箱饲养


一个蜂量少的中蜂弱群与另一个特弱群(西标箱框,弱群为t脾蜂,特弱蜂为半脾蜂),要想早春快速增殖壮大起来以获得养蜂高效益,若不采取合并办法,那只有将它们同箱饲养。但是同箱饲养效果如何.我多次试验结果基本是一样的。虽然蜂王都是优质的同龄工,我个人饲喂花粉不间断并加强保温,开始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在20d后1个晴天的中、下午第一代新蜂试飞后,发现会严重的偏向原蜂工群量多的另一面,原本特弱的一面王群连墩起码护子的蜜蜂也没有了二没有办法只得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来挽救.。这种现象即使前后开巢门也会发生。尤其是两王群巢门左右开,中间用障碍物分开,两巢门用不同颜色作标志更会严重发生。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原因很简单,中蜂生物学特性决定,谁的蜂量多、强壮. 即使其他因素相同,也会造成蜂弱进强的现象。怎样做才行呢? 我认为正确的做法是将2个或2个以上的弱群或特弱蜂群早春合井为2脾以_L的群势单工来繁殖,巢的一面需要保温而另一面不用保温,为冷区,隔板外供给足够的饲料与花粉。巢门供水多余的优良王用白色塑料工笼装住,拢一点进出装置,勿使工蜂不能入内,工蜂从王笼外饲喂蜂王,此王就不会饿死。只要工笼不稀出蜂团外蜂王就是安全的。一代新蜂试飞后视蜂情而定,再将这些多余的蜂王根据具体情况组织新的蜂群。这样原来的蜂群量就不会减少,还会促使繁殖,又能保存这些多余的优质王。 以上的做法一举两得,蜂友们不妨一试。

河蟹池塘早春管理技术要抓住留个关键点



进入3月份以后,温度开始逐渐回升。当温度达到10℃以上,螃蟹就开始摄食。随着温度的逐渐上升,螃蟹摄食逐渐恢复,水草也开始快速生长,这个时候也是青苔快速大量的滋生时期,而此时螃蟹也面临着第一次蜕壳期(第一次生死考验期),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早春池塘管理非常重要。下面主要从六个方面介绍早春河蟹池塘管理要点:
一、水草种植
1、伊乐藻
年前种植的伊乐藻如果没有生根发枝就要补种,这个时候可以加大每棵种植株数,但种植密度不要太大;建议分行种植,保持行间距5~6米,以利于通风透光和水体流动;全池水草覆盖率不超过80%;
2、轮叶黑藻
(1)选择晴天播种,塘底湿润无水,草种6-8斤/亩;(2)草种行宽3-5m,行距3-5m,南北走向;(3)草籽生根发芽(3-5天)后开始加水5-250px,后面视生长情况逐渐加水,保持草头在水面以下。
如果池塘水比较多,可以池塘消毒后带水种植。草籽用量6-8斤/亩,拌入一定量的泥土,搅拌均匀后布点种植,每棵草籽不宜过大,保持行间距在3-5米。
二、螺蛳放养
如果年前没有放养螺蛳,可以选择在开春以后补放一定量螺蛳,螺蛳放养有以下几个原则:
(1)螺蛳以当地产最好,肉质饱满,活力好;
(2)控制放养密度,前期亩放20xx2~3次,累积亩放养量在600-800斤左右;
三、饲料投喂
蟹苗下塘以后饲料投喂相对比较少,并且经过一个冬天不怎么摄食,苗种体质比较差;开春以后,随着温度上升,摄食量逐渐增加,一方面要恢复体质,另一方面要为第一次蜕壳准备营养,如果这个时候营养不充足,条件跟不上,那么第一次蜕壳很有可能出现蜕壳不遂等问题,影响苗种成活率。
(1)天气晴好或温度较高时,一定要坚持投喂,投饵率在2-3%之间;
(2)早期要投喂高蛋白饵料,尽量投喂蛋白含量高的河蟹膨化料(30%蛋白含量以上),利于消化和吸收,快速增强河蟹体质,为其第一次顺利蜕壳做好营养准备;
(3)在饲料中添加免疫抗应激成分(如海联科VC50)和微量元素,预防蜕壳不遂和软壳,提高蜕壳期间的成活率和膨胀系数以确保河蟹规格。
四、蜕壳期管理
3月中下旬扣蟹第一次蜕壳,那些病残弱蟹在第一次蜕壳期就会被淘汰掉,所以第一次蜕壳期河蟹损失最高。但第一次蜕壳期间管理得当,同样也可以提高蟹苗成活率。
(1)蜕壳前投喂高蛋白饲料,增强体质与营养;
(2)蜕壳期补充钙离子(如海联科硬壳宝),促进蟹苗的硬壳与防治蜕壳不遂;
(3)蜕壳期禁止使用刺激性药物或者耗氧产品;
五、青苔预防
早春时期河蟹池塘水瘦、水浅、光照强、温度适宜,为青苔的快速大量生长提供了优厚的条件。如果任凭青苔生长不去制止,后果就是整个池塘都会被青苔布满,水草无法生长,河蟹无法生存。
预防青苔的最有效方法是早肥水,在青苔大量生长之前就把水肥起来。青苔的生长得到抑制之后,可以省去大量杀青苔的药物,同时减少药物对蟹苗的刺激影响。可能也有客户采用早期肥水的方式控制青苔,但是感觉水没有肥起来,反而将青苔肥起来了,那是因为早期肥水要选择肥效快的产品。建议晴天使用海联科3300+3302(3300一桶8-10亩;33022斤/亩),可以帮您解决低温肥水、控制青苔的问题!
六、水体杀菌消毒,疾病预防
3、4月份气温逐渐回升,水体中的各种有害菌和寄生虫开始大量繁殖,就像人容易在春季患流感一样,河蟹也很容易感染细菌性疾病造成大量死亡。使用海联科聚维酮碘溶液杀灭水体中的病菌,防止河蟹感染细菌性疾病,保证河蟹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蜂群的盗蜂与逃蜂处理


盗蜂是指飞到别的蜂箱内盗窃蜂蜜的蜜蜂。有时是一群盗一群,也有时是几群盗一群或互相乱盗,通常发生在本场内,有时也会由邻场蜂群引起。往往是弱群和无王群首先被盗。被盗群贮蜜被盗,工蜂大量死亡,甚至蜂王也被咬伤或死亡,会给生产造成损失,所以养蜂者要分析原因,及时做好预防和制止工作。

在蜜源较少的时期最容易发生盗蜂;饲养管理不当,如蜂箱上有缝隙、巢门过大,开箱检查时间过长,采蜜和喂蜜时将蜜汁或糖浆泼洒等易引发盗蜂;治螨不当也易发盗蜂。

预防盗蜂主要是认真做好饲养管理工作,流蜜期将结束时要抓紧抽出空脾,紧缩蜂巢;巢内留足贮蜜;无王群及过弱的群要及时合并;把破旧的蜂箱修好。蜜源中断时要缩小巢门,尽量少开箱检查,必要时利用早晚进行;喂蜂和调整蜜脾要在傍晚进行,先喂强群,防止蜜汁洒在箱外,若不小心泼洒在蜂箱上立即用湿布揩干净,泼洒在地上要用泥土盖严。发生盗蜂时被盗群的巢门前比较混乱,有许多蜜蜂在周围疾飞;和正常相反,蜜蜂进箱时空腹,出箱时腹部膨大;有的工蜂互相咬杀,地上出现较多死蜂;在箱盖和箱体的接缝处蜜蜂聚集企图钻入。

养蜂人员发觉盗蜂后,应尽快设法制止,如果蔓延扩大,制止就十分困难。一般处理是将被盗群的巢门缩小到只能一两只蜜蜂出入,在巢门前持续喷水,阻止盗蜂活动,用杂草、带叶的树枝将巢门隐蔽起来,也可用煤油涂在巢门前驱逐盗蜂。盗蜂较少时可将盗群移动10米,原地放空箱空巢脾,一二天后恢复盗群原位。如果大部分蜂群发生盗蜂,蜂场又在别的蜂场蜜蜂的飞行线上,只能采取迁移场地的方法制止。

若由于管理疏忽引起蜂群自然分蜂,老王会带领部份工蜂出逃,形成逃群,或因敌害侵犯、盗蜂骚扰、缺蜜饥饿、烟熏或震动、箱内有不良气味等原因,也可引起逃群。逃群开始一般在附近的树上或建筑物上结成蜂团,此时应抓紧收捕,时间长了逃群就会远飞。

收捕方法是准备一个空蜂箱,里面放人一个幼虫脾和适量的蜜脾和空脾,蜂团结在树枝上可轻轻锯断树枝将蜂团抖落在空蜂箱内,如蜂团结在高处,可用喷过少量蜜汁的空脾举到蜂团下招引,把蜂王收到后放人箱内,其他蜜蜂就会自动进箱。

如属自然分蜂,对原群要进行检查和调整,抽出多余的空脾,选留一个最好的自然王台,将其余的王台毁掉,形成一个交尾群。如因其他原因引起的逃蜂,要迅速查明原因,针对不同情况,改进饲养管理。为了防止同场蜂群相继飞逃,应立即暂时关闭全场或邻近箱的巢门,等逃群处理好后,再开放巢门。

蟹种的自繁自育技术


自繁自育蟹种,不但节约成本,且蟹种适应性好,为养成大规格蟹打下坚实基础。近年来,我们坚持自育蟹种,一般自繁大眼幼体经过6个月精心养殖,每公斤能产出规格为每公斤160只的扣蟹4万只。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池塘选择。选择靠近无污染水源、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的地方建东西方向长、南北方向短的池塘。面积每口3亩,深1.2米,土质以粘壤土为宜。
二、放养准备。⑴清塘消毒。在放苗前一个月注入新水,并每亩用生石灰125公斤消毒。⑵设置水草。用塑料绳沿塘边拦一圈投放水草、水草面积占池1/3。⑶施肥培水。放苗前10天加注新水20厘米,每亩施过磷酸钙2.5公斤、尿素0.5公斤、腐熟发酵后的有机肥(猪粪、鸡粪加生石灰)100公斤。⑷加注新水。放苗前加注经过滤的新水,使培育池水深40厘米。
三、蟹苗放养。放养密度每亩0.75公斤。放苗时,先将蟹苗箱放置于池埂上,淋洒池水,然后将箱放入塘内,倾斜,让蟹苗慢慢地自动散后游走。
四、培育管理。在蟹苗下塘后,投喂鱼糜,日投量为蟹体重100%,隔2小时投1次,直至出现Ⅳ期仔蟹,日投量改为蟹体重的50%,分2次投喂,至蜕变为Ⅴ期。此后日投量减至蟹体重的20%,同时搭喂浮萍。
五、水质调控。蟹苗下塘时保持水深60厘米左右,第4天逐步加注经过滤的新水,使水深达1米以后开始换水,先排后进,一般日换水量为培育池水的1/4,第5天泼洒一次生石灰水,保持pH值在8左右。

壁蜂


壁蜂(MasonBee)系蜜蜂总科(Apoidea)、切叶蜂科(Megachilidae)、切叶蜂亚科(Megachilinae)、壁蜂属(Osmia)。目前,我国已发现有5个种,分别为紫壁蜂,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内蒙古等地;凹唇壁蜂,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江苏和浙江等地;角额壁蜂,主要分布在河北、山东、陕西、甘肃等地;叉壁蜂,主要分布在北京、辽宁、安徽和浙江等地;壮壁蜂,主要分布在北京、江苏、四川和福建等地。现已成功人工养殖。

一、特征和性能

(一)形态特征

各种壁蜂的共同特征是成蜂前翅有两个亚缘室,第一亚缘室稍大于第二亚缘室。六足的端部都具有爪垫,下颚须4节,胸部宽而短。

雌性成蜂腹部腹面具有多排排列整齐的腹毛,称腹毛刷是壁蜂的采粉器官。雌性蜂的体长因蜂种而不同,紫壁蜂体长8~10mm,角额壁蜂体长10~12mm,凹唇壁蜂体长12~15mm,叉壁蜂体长12~15mm。通常在天然管状洞穴营巢,并用泥土隔离巢室和封闭巢口。

雄性壁蜂头、胸及腹部第1~6背板有灰白色或灰黄色毛,腹部腹面没有腹毛刷。复眼内侧和外侧各有1~2排黑色长毛。体长比雌性蜂略小。

(二)生物学特性和授粉特性

壁蜂多数种类为独栖性昆虫。为典型绝对滞育昆虫,成蜂羽化后,以滞育状态在茧里度.过秋天和冬天。在自然界,交配后的雌性壁蜂,在果园或果园附近寻找比其身体稍大的洞穴,如木材的孔洞、石头缝隙或土墙上的孔洞等作为巢穴。壁蜂一年一个世代,一年中有300多天在巢管内生活,成蜂在自然界活动时间约30~60天。雄蜂出房后3~4天,雌蜂才陆续出房,并与等待在巢穴附近的雄蜂交配。交配后雄壁蜂陆续死亡,雌蜂在3~4天内选地筑巢、采集花粉和产卵,培育下一个世代的壁蜂。

壁蜂是多种落叶果树的专门传粉昆虫,其采集的植物主要为蔷薇科果树,如桃、李、梨、苹果等(图1、图2),在果树未开花时,也采集十字花科及其他植物的花。壁蜂在采访花时,直接落在花朵的雄蕊群上,将喙插入花心吸食花蜜,同时用后足蹬破花粉囊,使花粉粒暴露出来,用腹毛刷收集花粉,并用带花粉的中后足和腹部接触雌花的柱头,起到为雌花授粉的作用。

二、经济价值和利用情况

壁蜂采访花朵速度快,多数每分钟10~15朵,比家养蜜蜂快1倍以上,授粉效率极高。我国对壁蜂的研究和利用较晚,现已人工饲养、用于作物授粉的壁蜂有角额壁蜂、蓝壁蜂、凹唇壁蜂、紫壁蜂和叉壁蜂等,以角额壁蜂和凹唇壁蜂应用最多,主要用于杏、桃、李、梨、苹果等水果的授粉,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其中以凹唇壁蜂繁殖快、授粉效果较为理想(图3、图4)。

塞浦路斯蜂


塞浦路斯蜂(CyprusianBee)为西方蜜蜂的一个地理亚种,学名ApismelliferacypriaPollmann,简称塞蜂。

一、原产地与引入历史

(一)原产地

塞浦路斯蜂原产于地中海岛国塞浦路斯。原产地属典型的地中海型气候,冬季(11月至翌年2月)温和湿润,夏季(5~10月)炎热干燥。

(二)引入历史

1974年6月农林部和外贸部由塞浦路斯引进塞浦路斯蜂王共40只(成活35只),分配给黑龙江、四川和江西。

二、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形态特征

塞浦路斯蜂为黄色蜂种,体形与意大利蜂相似,个体比意大利蜂略小。蜂王腹部为浅黄色,每一腹节背板后缘都有1条细的新月形黑环。雄蜂为黄色,与意大利蜂雄蜂体色相似。工蜂前3节腹节背板呈明显的橙黄色,其后缘各有1条窄的黑环,自第1腹节背板至第3腹节背板,该黑环逐渐加宽;第4~6腹节背板为黑色;除最后2节腹节腹板外,前4节腹节腹板通常也呈明显的橙黄色,没有任何黑色斑点,这是塞浦路斯蜂最明显的特征;绒毛为浅黄色。其他主要形态特征见表1。

(二)生物学特性

塞浦路斯蜂产育力强,卵圈集中,子脾密实度达90%以上。育虫节律平缓,群势发展平稳。工蜂寿命长,分蜂性弱,易养成强群。采集力强,特别善于利用零星蜜粉源。爱采树胶。泌蜡造脾能力强,很少造赘脾。性情凶猛,攻击性极强,极爱螫人畜,可将人畜追至数十米以外,多无法开箱检查。

(三)生产性能

塞浦路斯蜂采蜜能力、采粉能力、采胶能力都很强。

三、推广利用情况

中国只在1974年引进过塞浦路斯蜂,主要由江西省养蜂研究所(即现在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负责保存,为此,该所在北京房山建立了一个蜜蜂原种场,对其进行试养、观察和保存。但因塞浦路斯蜂极爱螫人,极难对其进行饲养管理,几乎没有进行推广;加之难于控制其蜂王自然交尾,且当时蜂王人工授精技术未达到应用水平,故2年后蜂群被混杂,最后被淘汰。现在,中国养蜂生产中已不存在塞浦路斯蜂血统。

四、品种评价

虽然塞浦路斯蜂极爱螫人,极难对其进行饲养管理,但却有很多优点:产育力强、工蜂寿命长、分蜂性很弱,采蜜、采粉、利用零星蜜粉源和采胶能力都很强,因此,是一个很好的蜜蜂育种素材。

卡蜂 - 卡尼鄂拉蜂


来源或产地:

卡尼鄂拉蜂,简称卡蜂,原产于巴尔干半岛北部的多瑙河流域,包括奥地利南部、南斯拉夫、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希腊北部。分布在多瑙河流域的南斯拉夫、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1974自年引入吉林省,2000年,我所又从德国引进抗螨力较强的新品种,在使用过程中,经济效益明显。

形态特征:

卡蜂的大小和体型与意蜂相似,腹部细长,腹板黑色,体表绒毛为灰色或灰棕色,喙长6.4~6.8毫米。肘脉指数大,为2.4-3.0。蜂王棕色。

卡蜂有些个体第2和第3腹节背板上有棕色斑,少数个体具棕红色环带;第4腹节背板上的绒毛带宽度0.80mm~1.00mm(平均0.90mm),绒毛密集;第5腹节背板上的覆毛长度0.20mm~0.40mm(平均0.30mm);喙长6.40mm~6.80mm(平均6.60mm);肘脉指数1.80~5.50(平均2.70)。蜂王棕黑色,少数蜂王腹节背板上具棕色斑或棕红色环带。雄蜂黑色或灰褐色。工蜂绒毛多呈棕灰色。

生物学特征:

卡蜂善于采集春季和初夏的早期蜜源,也能利用零星蜜源。采集力非常强;不易维持大群,分蜂性较强,耐寒,定向力强,不易迷巢,不爱作盗,采集树胶较少。性温和,不怕光,提脾检查时蜜蜂安静。蜂王产卵力强,春季群势发展快。主要采蜜期间蜂王产卵易受到进蜜的限制,使产卵圈压缩。

生产应用:

卡蜂适宜冬季长而严寒,春季短,夏炎热的气候条件,故卡蜂是我国北方许多省区饲养的主要蜂种之一;四川三州也有饲养。由于没有进行有效的提纯复壮选育,现已混入程度不同的意蜂和高加索蜂的血缘。

卡尼鄂拉蜂产蜜力强,在群势相同的情况下,其产蜜量高于意大利蜂20%~30%,是较理想的生产蜂蜜的蜂种。产浆能力较弱,不宜用其进行王浆生产。和其它蜂种杂交后,可表现出较显著的杂交优势,产卵力、哺育力和采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收到很好的增产效果。蜜房为干型,可生产洁白美观的巢蜜。

中蜂人工分蜂技术


中华蜜蜂简称中蜂,南方各地的丘陵、山区分布最广。中蜂行动敏捷,嗅觉灵敏,采集勤奋,善于利用零星蜜源,对南方气候、蜜源等环境条件有极强的适应性,能产出较高的经济效益,因而深受蜂农喜爱。中蜂的唯一缺点是易产生自然分蜂,即分蜂性较强而难以培育成大群。笔者于2007年春从南安市东田镇一养蜂场引购15框中蜂,至今已发展至80框。在中蜂养殖过程中,总结出人工分蜂的一些简单实用经验,现介绍给养蜂爱好者,以供交流探讨。

1.掌握自然分蜂规律,选好人工分蜂时间

通常1框中蜂巢脾两面爬满约3000只蜜蜂,当气候温暖、蜜粉充足时,群体壮大达4~5框蜂,导致巢内拥挤,通风不良,蜜粉充塞,卵圈受压,缺乏造脾发展余地等,这些都容易促成自然分蜂,而且大群、老蜂王也易发生分蜂,从而导致工蜂减少饲喂蜂王,蜂王减少产生蜂王物质和减慢蜂王物质的传递,最终促成蜜蜂筑造王台,逼迫蜂王向王台基产卵,促使蜂群发生自然分蜂。出现上述情况后,有80%~90%的蜂群会培育雄蜂,造王台,进行自然分蜂。群数较多的养殖场多数采取人工分蜂,人工分蜂可增加蜂群数量,扩大生产,能按计划在最适宜的时期繁殖新蜂群,同时可减少自然分蜂时收捕的麻烦。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要在距离当地大流蜜期45天以上,蜂群已发展至满箱时进行人工分蜂,才不会减少蜂群的采蜜量。当发现蜂王已在王台基内产卵或者台基内的王虫日龄达3~4日时,即可剪去蜂王一边翅膀的3/5。王台的发育日期:3日卵期,5日幼虫期,8日封盖期(即王台封盖至第八日新王出台)。一般在王台封盖到第五至六日,即王台下部的茧已露出并呈偏黄黑色时,可进行人工分蜂。

2.两种简单实用的中蜂人工分蜂方法

①具有强烈分蜂热的蜂群应在原场地近距离人工分蜂。

对具有强烈分蜂热的4~5框蜂,且王台已封盖5~6日,可于晴朗天气下午15∶00~16∶00,从原箱中提出2~3框蜂另置于新箱,如果剪翅王能找到(多数情况找不到),可将关住剪翅王的囚王笼置于新箱巢框上,把新群搬至距离原群位置4~5米或者更远的地方,再从原群或别群中提取1个封盖5~6日龄的王台介入,注意不要震动或损伤王台。因为是具有强烈分蜂热的蜂群,新分出群于当日下午仅有少数外勤蜂飞返原巢。如果飞返原巢的蜂较多,应退出多余的巢框回原箱,保持蜂脾相称。原群保留1个大型端正成熟王台,其余王台去除。根据新王出房日期应检查其是否出台,再行处理。

②未起分蜂热的蜂群在距场地5000~6000米外实行人工分蜂(借用王台,提早分群)。

从傍晚未起分蜂热的4~5框蜂的强群中提出2~3框蜂另置于新箱中,固定好巢框(注意不要提出老王),然后立即关闭两边巢门,打开后气窗,载到距原蜂场5000米或5000米外的场地,这样可以避免分出群的蜜蜂飞返原巢和发生盗蜂。第二日查看巢脾上是否有急造王台,如果有要先除去,然后介入1个5~6日龄的封盖王台或成熟王台。

3.中蜂人工分蜂后的管理

介入王台后,应根据王台发育日期,检查新王是否按时出台,主要观察新王行动是否正常,双翅是否残缺。如果新王正常,出台后第三日即出巢试飞熟悉蜂巢位置。不过人工分蜂后蜂群仍然过于强大,分蜂热尚未解除的人工分蜂群往往还会再次自然分蜂,应特别注意。新王5~6日龄性成熟后外出交尾,交尾成功后第七至十日即可产卵,有的可拖延至12~13日产卵,超过15日未产卵的蜂王应立即淘汰。交尾成功的新蜂王产卵以后,可以每隔1周用从强群中提出的封盖子脾补1框,起初补带幼蜂的,以后补不带蜂而将要出房的封盖子脾,补成能迅速发展的蜂群。如新分群的群势较弱,最好在缺乏蜜源时立即补助饲喂,保持充足饲料,并且缩小巢门,注意防止盗蜂。

(作者联系地址:福建省南安市农业与海洋局种植业管理站邮编:362300)

蜂的饲养管理


。因蜜蜂是生长在野外,自由自在地在空中飞翔的昆虫,它从巢门一起飞,就是几米、几十米甚至更远,经常从这块蜜源场地飞到另一块蜜源场地,从这个山头飞到那个山头。首次将蜜蜂搬进温室时,一打开巢门,蜜蜂拼命住外冲,直撞得塑料大棚嘭嘭作响,大部分都被撞死,我们仔细查看死去蜜蜂的尸体,发现死去的蜜蜂都是原先的采集蜂,没有一只幼蜂。因老蜂一生已习惯无拘无束的空中飞翔,其野性很强,不适应在窄小的温室空间中生活,搬入室内拼命想冲出去,直至撞死。为此,蜂群在搬进温室前应该将老蜂脱掉,只保留年轻工蜂。同时要在蜂群搬进室温前喂足饲料和根治蜂螨。

二、诱导蜜蜂授粉 当将蜜蜂搬进温室后,不要马上打开巢门,进行半天左右的幽闭,因为这时温室内的温度比外界高,迫使蜜蜂有飞出去的愿望,再打开巢门,蜜蜂就会重新认巢。幽闭后只开一只蜜蜂能进出的小巢门,避免蜜蜂一出巢门就立即起飞,而使其绕着蜂箱来回飞翔重新认巢,熟宠新的环境。温室内的花朵不象大自然中那么多,有些植物花香不浓,对蜜蜂的吸引力小,为了能使蜜蜂尽快去拜访有关植物的花朵,为之授粉,应及时地喂给含有将要被授粉植物有诱导作用的糖浆,蜜蜂一经吮吸这种糖浆后就会陆续去拜访该种植物的花朵,并为其授粉。实践证明,只要采取上述措施后,蜜蜂持会很快地为有关的植物授粉。

三、管理技术:由于室温内的空间小,小气候特殊,给蜂群正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蜂群的繁殖受到一定的影响,为了养好温室内的蜂群。我们根据蜜蜂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出一套适合温室特点的饲养技术:

(一)防朝湿 蜜蜂幼虫生长发育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80%以上,而幼蜂羽化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0%-70%,正常的蜂群(5足框以上的群势)能自行调节巢内的湿度,如果放进温室内的蜂群群势过小,自行调节湿度就有问题,而温室内的相对湿度通常都在90%以上蜂群在这样高的湿度环境中生活,不仅对封盖子的羽化有一定的影响,且群内的饲料蜜也会吸收空气中的水汽,使之变稀以致变流蜜蜂吃了这种变质的饲料,容易拉痢。所以在温室内不仅应将蜂群放在靠近供热点的干燥处,而且还应经常补充新鲜的饲料。

(二)补充无机盐 蜜蜂幼虫的生长发育,不仅需要花粉和蜜,还需要无机盐,放在大自然中的蜂群,均可在大自然中获得,而放在温室内的蜂群就无法得到,幼虫发育就将受到影响,所以要及时给蜂群补充所需要的无机盐。

(三)喂水 水不仅对幼虫生长发育必不可少,而且也是成年工蜂生活所需要的,由于在温室没有合适的水源,蜜蜂只能采由水汽而凝结成的水珠,这种水珠里不仅没有无机盐,而且还含有许多有毒的物质,成年工蜂吃了寿命会缩短,工蜂用这种水来饲喂幼虫,会造成幼虫慢性中毒,有的甚至会发育不良,不能正常羽化,所以必须在巢门口设置喂水器,保证蜜蜂所需要的水。

(四)补充花耕 花粉不仅对幼虫生长发育必不可少,而且也是幼蜂羽化后所需的食物。温室内虽有一些植物开花,但花粉不足,所以一旦发现群内缺粉时,应及时结蜂群补充备用的新鲜花粉。如果是制种地,不要饲喂制种植物的同种花粉,以免影响种子的质量。

(五)防止蜜蜂外逃 秋季和春夏之交季飞在晴天时,有时温室内的温度高达30℃以上,这样高的温度对有些植物的生长是不利的,所以必须开窗通气,这时蜜蜂往往会从通气窗飞出,造成损失。为防蜜蜂外飞应在通气窗口罩上尼龙纱。

(六)防药害 由于温室内高温高温适合各种病虫害的生长,必然要进行必要的防治,有些药物会对蜜蜂产生药害,所以在防治病虫害时,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对蜜蜂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所用的药物对蜜蜂为害不太大时,可在施药的当天清晨关闭蜂群的巢门,不让蜜蜂出巢,待施药半天后再打开巢门;如果药物毒性强,应暂时将蜂群撤离温室。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3162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