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繁强弱2群中蜂不宜同箱饲养

一个蜂量少的中蜂弱群与另一个特弱群(西标箱框,弱群为t脾蜂,特弱蜂为半脾蜂),要想早春快速增殖壮大起来以获得养蜂高效益,若不采取合并办法,那只有将它们同箱饲养。但是同箱饲养效果如何.我多次试验结果基本是一样的。虽然蜂王都是优质的同龄工,我个人饲喂花粉不间断并加强保温,开始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在20d后1个晴天的中、下午第一代新蜂试飞后,发现会严重的偏向原蜂工群量多的另一面,原本特弱的一面王群连墩起码护子的蜜蜂也没有了二没有办法只得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来挽救.。这种现象即使前后开巢门也会发生。尤其是两王群巢门左右开,中间用障碍物分开,两巢门用不同颜色作标志更会严重发生。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原因很简单,中蜂生物学特性决定,谁的蜂量多、强壮. 即使其他因素相同,也会造成蜂弱进强的现象。怎样做才行呢? 我认为正确的做法是将2个或2个以上的弱群或特弱蜂群早春合井为2脾以_L的群势单工来繁殖,巢的一面需要保温而另一面不用保温,为冷区,隔板外供给足够的饲料与花粉。巢门供水多余的优良王用白色塑料工笼装住,拢一点进出装置,勿使工蜂不能入内,工蜂从王笼外饲喂蜂王,此王就不会饿死。只要工笼不稀出蜂团外蜂王就是安全的。一代新蜂试飞后视蜂情而定,再将这些多余的蜂王根据具体情况组织新的蜂群。这样原来的蜂群量就不会减少,还会促使繁殖,又能保存这些多余的优质王。 以上的做法一举两得,蜂友们不妨一试。

相关阅读

冬季繁蜂四要点


一要舍得割爱,淘汰老王。养蜂人都知道新王产卵力强,同等条件下,新王比老王产卵要积极1倍以上。暮秋之际,就要着手培育出一批优质新王,换掉所有老王。只有精力旺盛的新王才能在严冬恶劣的环境下积极产卵繁蜂。

二要每群蜂蜂量保持在满4脾以上,抽换老脾,缩小框距,不够4脾的要合并,并一定要做到蜂多于脾。切勿贪脾多、贪群多。紧脾减群是为了明天更快的加脾增群。

三要保持箱内透气,切勿包裹得太严实。从一些明巢来看,蜂不怕空。只要将箱盖盖严实,缩小巢门即可。切勿座南朝北,风灌巢门口。冬季昼夜温差悬殊,白天将可将巢门略开大,夜晚适当缩小。

四要及时饲喂。南方的冬季冷空气一个月难来一次,即便来了,也不持久。因此南方地区多数时间气温宜人,一般来说在12℃以上,蜜蜂采集兴致不减,8度以上有采集行为。要关注气象预报,当冷空气来临前一天,进行适当的饲喂。忌单喂白糖水,要补喂花粉。因为冬季粉源相对缺少。若要繁出优质工蜂,天然花粉必不可缺。为了更好促繁,如条件允许,即便在良好天气情况下,每月至少饲喂2次以上天然花粉。粮足促体健,体健促繁殖。

早春繁蜂的关键


冬去春来,新一年开始又是繁蜂时期,早春繁殖是养蜂人一年是否丰收的关键。我们绍兴养蜂人有句谚语叫春分上继箱是丰年,清明上继箱是平年,谷雨上继箱是歉年。要在春分能上继箱,早春繁殖第一代蜂最重要。

各地地理条件和气候不同,早春开繁时间不同,但是第一代蜂,特别是第一、第二张子脾幼虫的健康状况很关键,使第一、二张子脾大面积封盖饱满,关键是要保证蜂多于脾,当早春寒潮来蜜蜂能护住子脾,不使子脾闪子。2012年早春,长江以南基本是阴雨绵绵,是我养蜂以来早春繁殖气候最恶劣的一年。由于长期阴雨,成年蜂连排泄的机会都很少,但我的蜂群靠早春蜂多于脾,在第一、二张子脾封盖后一直没再加脾,直到新蜂出来后才加脾。用这个方法我的蜂群还是在春分上了继箱。这是为什么?原因很简单,过冬老蜂体力有限,必须几只蜜蜂哺育一只新蜂。让老蜂过多的哺育幼虫,哺育出来的新蜂寿命缩短。不仅是新蜂短命,就是老蜂的寿命也大大缩短。等到健康的新蜂出来,一只新蜂能哺育几只幼虫。过冬老蜂因为春繁负担轻寿命也延长。这时就可以看准时机,随时加脾,加一张是一张,不会出现差错。就能准时加上继箱。

蜜蜂春繁技术要点


春季是养蜂繁殖的最佳时期,只有在春季这种多变的气候环境下将蜜蜂繁殖成强群,才能保证全年养蜂良好的经济效益。这就需要了解蜜蜂的春繁方法,具体介绍如下:
1.抖蜂紧脾。早春气温低,蜜蜂由于受到低温或寒风的袭击,产卵圈往往会受冻而难以正常休息,这样对蜜蜂的产卵非常不利。春繁期间,应该把两个蜂箱并列地放在一起,在没有风的傍晚,喂给每群蜂糖与水相同比例的糖水或兑水蜂蜜275毫升左右。2小时后,等到蜜蜂兴奋散团,箱内温度也有所升高,即可进行抖蜂紧脾。通常情况下,蜂王在紧脾后2天左右就可进行产卵。值得注意的是,紧脾时,只选留1张脾即可,多余的脾可全部提出,这样能促使蜂王迅速产卵。
2.辅助饲喂。紧脾后,在箱底饲喂器中盛入蜜水或糖水。每天晚上将其从箱底进行辅助饲喂。饲喂要勤,每夜1次,不可间断,饲喂量不宜太大。不过第一次饲喂时,饲喂量可稍大些,一般群喂376毫升左右。以后就可由蜂数的多少以及产卵圈的大小而定。最终以脾上有少量的角蜜为宜。
3.加入粉脾。春季的前期阶段,天然花粉较少,当有很多蜂王都要开始产卵时,为保证蜂群内花粉的充足供应与产卵圈的扩大,要加入人工花粉脾。
人工花粉脾的做法为:黄豆炒成八分熟,然后将其去皮,去皮后再研成粉末状。再按蜂蜜和黄豆粉为2:3的比例拌匀成湿粉,让湿粉在孔径为3毫米的筛上通过。呈天然花粉状,然后,加一半蜂蜜重量的蔗糖粉,将其搅匀后,灌入空巢房内,再用刷子轻轻捣实,巢房内花粉有七八分满即可,最后在粉房上涂少量蜜水,即可完成人工花粉脾。所加的每张脾都应是一面花粉房,另一面为空隙巢房。
加脾方法可根据蜂脾的关系而定,()蜂数一般的群将巢房的一面朝内:蜂数较多的群,将有粉的一面朝内。为使群势迅猛发展而及时获得强群投入生产,就要等到蜂王已在人工花粉脾的空巢房内产卵且第一张人工花粉脾吃掉一半时,在紧邻第一张的粉脾处加下一张。
4.封箱、择群保温。蜜蜂在春繁开始的时候群势较小。调节温度的能力也较差,从而不利于保温,因此要注意加强保温。其措施主要有:保持蜜蜂的数量要多于脾。紧脾后的1张脾放在蜂箱中央。使得蜜蜂足以保护巢脾;箱的空隙处填满保温物,靠近邻箱的一侧放隔板,另一侧放一隔板,板外再放保温物。箱外保温的做法是:将巢门缩小,在箱底垫草,在两蜂箱之间填杂草。巢内四周进行外包装,用塑料布防温保温,在阴雨天或较冷的傍晚,用塑料布将蜂箱全部覆盖,但要注意不要堵死巢门。傍晚看气温的变化情况可选择是否关闭巢门。正常情况下,蜂箱温度应保持在35℃左右。开箱检查必须选择在晴暖无风的天气,当天气比较暖和时,才可渐渐地拆除保温物。
5,防治疾病。蜂螨、腐臭病等对蜂群的危害非常大。因此对这些疾病的防治不可忽视。采取的措施是:在蜂群开始繁殖时就必须彻底治螨,可用杀螨剂、鱼藤精等药物治疗;腐臭病可用链霉素、青霉素等药物加入糖液饲喂进行预防。

寒地养蜂话春繁


春繁是一年的开始,只有搞好春繁,把蜂群培养强壮才能获得最好收益。

一、自然条件

北方地区3 月初惊蛰过后天气回暖,白天最高气温在8℃左右,蜜蜂有机会排泄,蜂群结束漫长的越冬期。然而,受到冷空气影响,气候多变,寒流频繁,3 月中、下旬气温常在0℃徘徊,夜间最低气温可降至-10~- 8℃,并有风雪天气。4 月5 日前后,山区朝阳处水郎花开放,但由于数量少,气温低没有多少利用价值。直到4 月20 日谷雨前后柳树开花,是第一个辅助蜜粉源。

二、蜂群特点

春季是寒地蜂群最弱的阶段,上年秋一个标准采蜜群,黄色蜂种越冬蜂有18,000 只工蜂,黑色蜂种也能达到15,000 只左右,即使正常越冬5 个多月,其体质和生理机能均有所下降,培育幼虫的能力由原来的3.14 降至1.1 左右,等到开繁时正常的蜂群基本能超过 10,000 只蜂,已是强群了。

三、应采取的策略
1. 晚开繁

天气不稳定是我国南北方早春共同特点,特别在高寒地区,昼夜温差较大给蜂群发展带来诸多不利。黑色蜂种具有节律陡的特性,在低温、无蜜粉源条件下不增加产卵量,寒潮时间稍长蜂王甚至停产,工蜂还会脱虫,只有蜂巢内出现子脾,工蜂的采集欲望才有所增强。低温时白天受阳光刺激频繁飞出,既加速越冬蜂老化,又加重了意外损失,表面上看蜂群很有生机,实际蜂群走向春衰。

晚繁殖工蜂可在排泄日至开繁日之间养精蓄锐,保存实力,待最佳时期到来时可充分发挥蜂王产卵力和工蜂哺育力,迅速度过交替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那么何时是最佳开繁日呢?

其实在黑龙江地区南北气候差异也较大,柳树最早开花日期不相同,因此掌握和了解当地气候、蜜源特点及规律来确定春季开繁日。具体而言,在当地柳树开花前20 天就是最佳开繁日。如果当地正常年份在4 月15 日是柳树开花,开繁日应确定在3 月25 日。之所以选择当地最早蜜源前20 天作为开繁日,这无论从物候还是蜂群生物学特性都有一定的道理,春分节气一过,北方阳光充足,气温升高,蜂群开始活跃,即使外界无蜜粉可采,只要群内蜜粉充足,蜂群繁殖积极性高能培育出高质量的子脾。

2. 蜂大于脾的格局

原则上蜂群越弱蜂大于脾的比例应该越大,每脾蜂应达到3,500 只。低于5,000 只蜂的蜂群应该合并或组成双王群。10,000 只蜂的蜂群应以1 张大蜜脾或2 张大半蜜脾、1 张大粉脾(不足应补喂)组成,这种蜂脾关系即使低温工蜂也不会结团,到柳树开始流蜜不必担心饲料短缺,蜂王产卵不会受到影响。

3. 饲料足

蜜、粉、水是蜂群生存的三大要素。常言道:饱暖蜂群壮。春繁喂水易被忽视,工蜂不仅用水调和饲料,而且用水来调控巢内温湿度,因缺水幼虫营养不良引发幼虫病。在柳树流蜜前实施巢门喂水,既减轻了采集蜂的劳动强度,又减少意外死亡。当气温稳定,外界蜜粉源出现时在蜂场设公共喂水器确保工蜂不采受污染的水。

4. 适当保温

寒地春繁适当保温不是画蛇添足而是雪中送炭。人为地帮助蜂群抵抗外界不利因素,确保蜂子在温饱条件下发育生长,不仅抗病力增强,生命力也增强,蜂群减少体力和饲料消耗。

5. 治螨

开繁前用粉剂或水剂治螨药治螨1~2 次,可将蜂螨的寄生率降至最低,确保当年蜂群不受螨害。

6. 场地及蜂箱消毒

定地蜂场,在蜂群摆放前洒生石灰消毒,蜂箱用碱水洗刷,要更换消过毒的巢脾,可有效地预防春繁期间幼虫病的发生以及爬蜂的出现。

总之,只有给蜂群营造一个最佳生存环境就能达到预期的繁殖效果。

中蜂强群高产技术三招法


笔者与蜜蜂相伴已有四十余年了,蜂群由起初的5 群发展到最多时达到123群。由于蜂群强壮,使蜂蜜产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蜂群单产由多年的15 kg提高到常年70 kg以上。虽然这一数量也不算太高,但在中蜂饲养中,自我感觉也是一大进步。为了不断总结经验,推进养蜂发展,现介绍强群高产的三种招法,让广大养蜂爱好者从中得到借鉴,实现养蜂致富的梦想。

一、认真观察蜜蜂生活。改进管理方法

为什么多年来蜂群小,产量总是上不去,在蜜蜂管理中有两个发现引起了我对弱群的新思索。一是无论春季还是秋季,蜂群发展到8脾左右,巢内就会产生王台,有了王台,蜂群就要产生分蜂热,即使毁掉王台,第二天又有台基,那就只好让王台成熟分蜂,分了蜂就难以上继箱,这就是中蜂发展的自然规律。因此,每年周而复始,油菜花期每年蜂群单产就只有10一15 kg左右;二是发现蜂王死后,不到1小时,全群工蜂乱飞。四处寻找死去的蜂王,第二天失王群内产生急造王台,大约 7~10天后,工蜂由黄色变为黑色,并且巢脾出现许多雄蜂卵,由此可见蜂王物质就是蜂群的生命,蜂群没有蜂王物质,整个蜂群就得灭亡。

通过上述两个发现认识到蜂王物质是散发出来的信息素。这种物质无论在空中还是箱内,蜜蜂在2 m以内能感知蜂王的存在。它团结着全体蜜蜂共同在一起生活和工作,蜂王与工蜂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当蜂脾达到7-8以上,蜂王物质变弱,蜂群有分蜂趋势,蜂脾在6以下,蜂王物质变强,蜂群处于上升发展趋势。

二、秋繁时利用蜂王物质的强弱培育强群

在操作上改变过去单箱培育强群的方法。蜂群达到8脾时,把蜂王提高到继箱上,实行继箱繁蜂,让继箱始终保持4个脾,剩余的巢脾放于巢箱,让巢箱里的蜂王物质变弱,让继箱里的蜂王物质变强,每4天进行一次调整。巢箱里以子脾为主,继箱里放2个蜜粉脾,1 个幼虫脾,1个产卵新脾,继箱里有封盖子脾时,把封盖子脾提到巢箱里。这种安排的目的是把65%的蜂王物质集中在继箱使用,让蜂群不断保持上升发展趋势。蜂群造新脾快,蜂王产卵积极性高。近几年来使用这种方法,标准蜂箱群均达到13脾以上不分蜂,实现了强群高产。

三、选好路线。进行小转地放蜂

只要掌握好每个蜜源的花开花落时间,进行小转地放蜂就可能夺取全年的高产。

2007年是养蜂产量较好的一年。有中蜂32群,实行继箱繁蜂后,其中29箱蜂群均达到13脾,3箱达到 14脾蜂,这年山花蜜源期间雨天多,与往年相比产量有所下降。但实行转地放蜂三处,年总产量没有受到影响。第一个大蜜源是油菜花,花期40天左右,每年到了清明节那天,本地10 km范围内基本无油菜花。因此,油菜花之前,也就是雨水节后两天,蜂群必须到达。

我的路线是由名山城到建山乡止观村放蜂,第一次取蜜是惊蛰前5天,中间只有8天让蜜蜂熟悉环境,初次群产蜜7.5kg,惊蛰后6天群产蜜10.5 kg,春分后 7天群产蜜11.5kg,清明节前5天群产12.5 kg,油菜花期间总共产蜜37kg。通过采蜜,蜂群数量略有下降,休整10天后,即5月10日,由名山建山乡到邛崃市石头乡取第二个蜜源,柑橘蜜花期35天,5月16日取蜜群产5 kg,第二次5月23日群产10.5 kg,第三次5月29 日群产6 kg,三次共计产蜜21.5 kg,6月5日由邛崃市石头乡返回名山县建山乡止观村取第三个蜜源,五倍子花期。其间通过两个蜜源取蜜,蜂群又有下降,加之雨天多,产量不高,但总还是有点收入。8月15日至8 月25日仅取2次蜂蜜。第一次群产蜜6.5 kg,第二次群产9 kg,山花蜜期间产共计15.5kg。全年通过花期蜜源日记核算,油菜、柑橘、五倍子三个蜜源共计群产蜜74 kg。

总之,强群高产并不难,培育强群是关键,增产增收靠蜜源,花开花落心有数,别让弱群等来年,抓住晴天巧取蜜,实现高产才赚钱。

中蜂活框饲养技术1:蜂具蜂箱设备


相关知识:

活框蜂箱的设计与制作
设计活框饲养蜂箱的原则:坚固耐用;适宜蜜蜂生活;便于生产管理。
①箱身内围尺寸
蜂箱内高=巢框总高度+框上、下蜂路=315+10+10=335毫米
蜂箱内长巢框外长(巢脾的宽度+左右侧梁厚度)+两侧蜂路=300+10+10=320毫米
蜂箱内宽:根据生产需要,设定箱内可放置10张巢脾,因此,其内宽=巢框宽度10+蜂路11+隔板厚=2710+811+12=370毫米
②箱身外围尺寸
蜂箱外高=蜂箱内高+底板厚度=335+15=350毫米
蜂箱外长=蜂箱内长+两侧板厚度=320+20+20=360毫米
蜂箱外宽=蜂箱内宽+两侧板厚度=370+10+10=390毫米
③箱底
底板宽度=蜂箱外宽=390毫米
底板长度=蜂箱外长+箱前起落板=360+20=380毫米
④隔王板
为避免蜜蜂造脾,减少蜂群警戒面,有利于保温,生产时便于繁殖区与生产区的隔离,因此,在蜂箱中间设置一块隔王板或隔王栅。长320毫米,高335毫米,厚12毫米。
⑤隔板
尺寸同巢框。
⑥副盖
长360毫米,宽390毫米,厚10毫米。
⑦箱盖
外围尺寸:长400毫米,宽440毫米,高90毫米。
蜂箱选用杉木为材料,板间无缝隙,四角用凹凸形拼接,在蜂箱前、后壁外侧中央挖取箱耳一对。

中蜂 - 中华蜜蜂


来源或产地:

中华蜜蜂属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原产于我国,饲养已有3千多年历史。分布在大江南北,全国各地及印度、朝鲜、日本等周边国家。

形态特征:

中蜂工蜂体长10~12毫米;腹节背板黑色,有明显或不明显的褐黄环。在高纬度、高山区中蜂的腹部色泽偏黑;处于低纬度、平原区的色泽偏黄。全身被灰色短绒毛。喙长4.5~5.6毫米。雄蜂体长11~14毫米,体色黑或黑棕色,全身被灰色绒毛,蜂王体长l4~19毫米,体色有黑色和棕红色两种,全身被覆黑色和深黄色绒毛。

生物学特点:

工蜂嗅觉灵敏,发现蜜源快,善于利用零星蜜源,飞行敏捷,采集积极,不采树胶,蜡质不含树胶。善于逃避胡蜂和其他敌害的捕杀;比较耐寒,在气温9℃时仍能安全采集,能较好地利用各季蜜源。抗蜂螨力强,蜜源缺乏或病虫害侵袭时易飞逃。适应定地饲养;抗巢虫力弱,爱咬毁旧巢脾;盗性强,分蜂性强,易感染囊状幼虫病和欧洲幼虫病。蜂王产卵力弱,每日产卵量很少超过1000粒,但根据蜜粉源条件的变化,调整产卵量快。蜂群丧失蜂王易出现工蜂产卵。

中蜂节省饲料,这一可贵的优良特性能为人类提供更多的产品蜂蜜。自然界中的各种动物都有其特有的越冬方式,蜜蜂是半蛰居营群体生活的昆虫。中蜂结团紧密,越冬期内往往叩掉巢脾下部大片巢房,结团在蜂巢下面的局部范围,蜂团集中而紧密。消耗少量饲料,少量运动产生微热,保持低限的生命活动,保持群体所需要的生存温度,这也是中蜂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形成的有利于种族生命延续的生活习性。

中蜂泌蜡能力强,经常毁弃自己苦心营造的巢脾,而不厌其烦地重新泌蜡造脾。这种喜新厌旧的生活习性,能随时应付在环境突变、天敌入侵时,迁居后及时营造新居,只有具备这种特性,才能保持在万变的自然环境中保存自己。客观上也起到精理蜂巢、减少细菌、病害在巢房滋生和污染,清除害虫的虫卵,保持群体的正常生活以及后代的健康发育。能使蜂王始终在新巢房产卵,卵虫在宽大的巢房里发育成长,培育出健壮的新个体,具有优生优育的客观效应。

中蜂个体小,吻较短,采集力虽然较低,但中蜂采集工作勤奋,抗寒能力较强,早出晚归,在9℃时就能正常采集活动,弥补了吻短、采集力低的不足。

中蜂分蜂性强,维持的群势比西蜂小,群体增长数量多,在生存斗争过程中生存机率大,这也是与生存斗争的另一种表现。

中蜂定向力较差,容易迷巢,这种习性是和长期在广阔的野外生活、群体间距大、接触机会少有关。这一习性对人为管理是不利的。中蜂群失王后,工蜂快速产卵现象,虽然是生存斗争中一种特殊现象,但必然`无法使该群体生命得到延续。

生产应用:

中蜂因为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蜂种,对各地的气候和蜜源条件有很强的适应性,稳产和适于定地饲养,特别在南方山区,具有其他蜂种不可取代的地位。在四川养蜂生产中,应用中蜂(含阿坝中华黑蜂)约占30%。

中蜂人工分蜂技术


中华蜜蜂简称中蜂,南方各地的丘陵、山区分布最广。中蜂行动敏捷,嗅觉灵敏,采集勤奋,善于利用零星蜜源,对南方气候、蜜源等环境条件有极强的适应性,能产出较高的经济效益,因而深受蜂农喜爱。中蜂的唯一缺点是易产生自然分蜂,即分蜂性较强而难以培育成大群。笔者于2007年春从南安市东田镇一养蜂场引购15框中蜂,至今已发展至80框。在中蜂养殖过程中,总结出人工分蜂的一些简单实用经验,现介绍给养蜂爱好者,以供交流探讨。

1.掌握自然分蜂规律,选好人工分蜂时间

通常1框中蜂巢脾两面爬满约3000只蜜蜂,当气候温暖、蜜粉充足时,群体壮大达4~5框蜂,导致巢内拥挤,通风不良,蜜粉充塞,卵圈受压,缺乏造脾发展余地等,这些都容易促成自然分蜂,而且大群、老蜂王也易发生分蜂,从而导致工蜂减少饲喂蜂王,蜂王减少产生蜂王物质和减慢蜂王物质的传递,最终促成蜜蜂筑造王台,逼迫蜂王向王台基产卵,促使蜂群发生自然分蜂。出现上述情况后,有80%~90%的蜂群会培育雄蜂,造王台,进行自然分蜂。群数较多的养殖场多数采取人工分蜂,人工分蜂可增加蜂群数量,扩大生产,能按计划在最适宜的时期繁殖新蜂群,同时可减少自然分蜂时收捕的麻烦。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要在距离当地大流蜜期45天以上,蜂群已发展至满箱时进行人工分蜂,才不会减少蜂群的采蜜量。当发现蜂王已在王台基内产卵或者台基内的王虫日龄达3~4日时,即可剪去蜂王一边翅膀的3/5。王台的发育日期:3日卵期,5日幼虫期,8日封盖期(即王台封盖至第八日新王出台)。一般在王台封盖到第五至六日,即王台下部的茧已露出并呈偏黄黑色时,可进行人工分蜂。

2.两种简单实用的中蜂人工分蜂方法

①具有强烈分蜂热的蜂群应在原场地近距离人工分蜂。

对具有强烈分蜂热的4~5框蜂,且王台已封盖5~6日,可于晴朗天气下午15∶00~16∶00,从原箱中提出2~3框蜂另置于新箱,如果剪翅王能找到(多数情况找不到),可将关住剪翅王的囚王笼置于新箱巢框上,把新群搬至距离原群位置4~5米或者更远的地方,再从原群或别群中提取1个封盖5~6日龄的王台介入,注意不要震动或损伤王台。因为是具有强烈分蜂热的蜂群,新分出群于当日下午仅有少数外勤蜂飞返原巢。如果飞返原巢的蜂较多,应退出多余的巢框回原箱,保持蜂脾相称。原群保留1个大型端正成熟王台,其余王台去除。根据新王出房日期应检查其是否出台,再行处理。

②未起分蜂热的蜂群在距场地5000~6000米外实行人工分蜂(借用王台,提早分群)。

从傍晚未起分蜂热的4~5框蜂的强群中提出2~3框蜂另置于新箱中,固定好巢框(注意不要提出老王),然后立即关闭两边巢门,打开后气窗,载到距原蜂场5000米或5000米外的场地,这样可以避免分出群的蜜蜂飞返原巢和发生盗蜂。第二日查看巢脾上是否有急造王台,如果有要先除去,然后介入1个5~6日龄的封盖王台或成熟王台。

3.中蜂人工分蜂后的管理

介入王台后,应根据王台发育日期,检查新王是否按时出台,主要观察新王行动是否正常,双翅是否残缺。如果新王正常,出台后第三日即出巢试飞熟悉蜂巢位置。不过人工分蜂后蜂群仍然过于强大,分蜂热尚未解除的人工分蜂群往往还会再次自然分蜂,应特别注意。新王5~6日龄性成熟后外出交尾,交尾成功后第七至十日即可产卵,有的可拖延至12~13日产卵,超过15日未产卵的蜂王应立即淘汰。交尾成功的新蜂王产卵以后,可以每隔1周用从强群中提出的封盖子脾补1框,起初补带幼蜂的,以后补不带蜂而将要出房的封盖子脾,补成能迅速发展的蜂群。如新分群的群势较弱,最好在缺乏蜜源时立即补助饲喂,保持充足饲料,并且缩小巢门,注意防止盗蜂。

(作者联系地址:福建省南安市农业与海洋局种植业管理站邮编:362300)

中蜂饲料配方


春饲料配方:将4份大豆粉炒熟后粉碎,加入4份蜂花粉和2份白糖,然后每公斤的料加入酵母片2-3片以及土霉素片1-2片。夏饲料配方:2份蜂花粉、6份大豆粉、2份白糖,一般不用加入药物。其他:可使用白糖、糖浆、糖饼来替代饲料喂中蜂。

一、中蜂饲料配方

1、春饲料

配方:4份大豆粉,将其炒熟后用普通的面粉机粉碎,4份蜂花粉、2份白糖、每公斤料为酵母片2-3片、每公斤料为土霉素片1-2片。

制作:用白开水把蜂花粉浸泡成糊状待用,将酵母、土霉素片用开水泡溶解,加入蜂花粉内搅均,再加入大豆粉进行拌匀,用手握紧饲料可以散团为宜,再加入干白糖拌均并过滤,然后用袋子装好备用。

2、夏饲料

配方:2份蜂花粉、6份大豆粉、2份白糖,一般不用加入药物。

3、使用白糖代替饲料

可用白糖浆直接喂中蜂,在越冬时,最后一批封盖子的中蜂,在出房前3天要停喂白糖浆,这样能使巢内越冬饲料转化,但越冬适龄中蜂没有参与酿蜜,因此可保持中蜂的活性和能量,从而延长中蜂寿命。

4、使用糖浆代替饲料

由蔗糖加酸煮沸水解或者加酶水解后获得,但是要注意不能加红糖。可用2斤白糖加1/2体积的水,再加以乳酸0.5克煮沸30分钟即可。

5、使用糖饼代替饲料

其制作方法和糖浆相同,用蔗糖酶制成的糖饼比较柔软,保存时间比较长。糖浆和糖饼两种蜂蜜代用品,已将蔗糖转化为果糖和葡萄糖,中蜂能充分地吸收并利用,可用作越冬饲料,而且在喂食时不会引起盗蜂。

二、中蜂常见病害种类及防治方法

1、蜂螨

蜂螨主要寄生在中蜂身上,待生长其成熟后,会在蜂巢内产下卵子,并吸食幼虫的体液,导致幼蜂出房后,生长发育不佳,从而失去飞行能力,期间可用专用杀螨剂定期进行喷洒。

2、白垩病

白垩病会感染蜂球囊菌,造成幼虫死亡,表面会产生白色的莓丝,然后会变为灰白色的硬块,因此需要及时更换消毒巢脾,然后将旧巢脾用火烧毁,期间可搭配糖浆喂食专业的杀菌剂,同时加强通风和保暖,在大约15左右即可消除。

3、孢子虫病

孢子虫主要寄生在中蜂的肠胃内,从而使中蜂消化能力下降或消失,时间长吃下的糖浆会将肠胃撑大,中蜂无力飞行,然后力竭而死,期间可用灭滴灵加入糖浆喂食。

4、囊状幼虫病

囊状幼虫病是属于幼虫感染病,病原体在感染幼虫之后,一般幼虫在室外时,虫头会上翘,外表像一艘船为囊状,病害主要发生在幼虫期,因此没有特效药治疗,只能将蜂王移出蜂巢,等中蜂将病虫进行清理后,再将蜂巢消毒即可。

5、幼虫腐烂病

欧洲幼虫腐烂病:是由蜂房中蜂球菌感染导致,在幼虫死亡时会呈螺旋形皱缩,并伴有臭味,同样只能清理中蜂死尸,然后进行消毒,但可配合药物治疗。

美洲幼虫腐烂病:是由幼虫芽孢杆菌感染造成,发病后幼虫死亡呈棕色,有腥味,发现后要及时清理死尸消毒,再配合药物治疗。

中蜂开巢门运蜂技术


在高温天气用关巢门的办法运输中蜂,蜂箱内外的空气不流通,即使在中蜂蜂箱的前壁和后壁各开一个相互对称的纱窗,在运蜂途中箱内的工蜂会挤爬在纱窗上,完全堵住箱内外空气的流通。性情暴烈的工蜂因此在箱内吵闹,吵闹时工蜂的呼吸加快,消耗的氧气也多,越闹氧气越少,巢温也随之提高。导致中蜂产生应激反应,造成箱内的工蜂非机械性损伤,寿命大大缩短,幼虫得不到正常哺育,不仅影响生长发育,还容易引发烂子病,群势特别强的中蜂甚至全群死亡。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难题,我们于2012 年自发组织成立中蜂开巢运蜂技术攻关小组,自费开展中蜂开巢门运蜂技术的探索与研究。决心冲破中蜂不适宜开巢门运蜂的禁区,探索出适宜中蜂使用的全新开巢门运蜂技术。现将中蜂开巢门运蜂技术的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一、试验时间
2012 年5 月至2013 年6 月29 日。
二、试验蜂群
试验蜂群都是用意蜂标准蜂箱饲养的中蜂。
三、试验方法与经过
1. 探索中蜂开巢运蜂技术的经过

第一次探索试验是在2012 年5 月14 日晚上,使用的运蜂车辆是日常使用的电动摩托车(以下简称电摩)。白天,对当晚参加探索试验的3 群中蜂,用通常蜂群转场启运前用蜂箱前后壁上的铁钉钉固巢脾,天黑后,没有关闭,也没有缩小或扩大参试蜂群的巢门。没有照搬西方蜜蜂开巢门运蜂前,对蜂群巢门大量喷烟和适量喷水的办法,在参试中蜂装车前没有对其巢门喷水,直接将参试的①号中蜂群搬到电摩座位后面的行李架上,巢门向右侧,用绳子捆绑固定。在开车前,攻关小组组长涂坚向电摩驾驶员和攻关小组所有成员宣布了运蜂应急预案,在行车途中如果发现参试中蜂群的工蜂大量涌出箱外或其他异常情况及电摩驾驶员被蜇伤,应立即向组长报告,并将运蜂电摩停至公路右侧,运蜂电摩在行驶途中凡遇到损坏严重的水泥公路应适当减速,人为造成运蜂电摩和行李架上的参试中蜂有较强烈震动,又不至于电摩震动得跳起来,以保证电摩和驾驶员的安全。运蜂电摩行驶完颠簸路进入正常水泥路面后,应继续行驶1~2 分钟后,观察参试中蜂群在受到较强烈震动巢门前工蜂的活动情况。小组成员分乘3 辆电摩紧跟在运蜂电摩的右侧和后面,坐在电摩后座上的成员,每人手握一个手电筒,每隔2~3 分钟用闪亮的方法,查看参试中蜂的巢门及其附近工蜂的活动情况。这一次中蜂开巢门运蜂探索试验是在江西省高安市龙潭镇至高湖村的乡村水泥公路上进行。运蜂电摩行驶了大约4 公里就原路返回出发地龙潭镇。经观察,在第一次探索运蜂试验中,捆绑在电摩行李架上的①号中蜂群,虽然没有关闭巢门,但是在电摩运蜂往返行驶的8 公里,历时28 分钟中的运蜂过程中,自始至终没有工蜂往箱外爬或飞行,就是在运蜂电摩经过的损坏严重的水泥公路造成比较强烈震动后,虽然有几只工蜂爬到巢门口,但是运蜂电摩车平坦的水泥公路行驶了几分钟后,这几只工蜂又返回了巢内。蜂箱外面和运蜂电摩上没有一只中蜂。第二次和第三次试验,运蜂电摩分别行驶了12 公里和18 公里,行车路线仍然是在龙潭镇至高湖村的水泥乡村公路上。在这二次试验中,参试的②号和③号中蜂群的反应与第一次试验的①号中蜂群反应一样没有出现异常情况。

2012 年5 月15 日,我们雇用了一部农用汽车,进行第四次中蜂开巢门运蜂探索试验。白天,对参加探索试验的68 群中蜂按常规完成了运蜂前的巢脾固定工作。天黑后,在没有对参试蜂群作任何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把参试中蜂群搬上汽车,蜂箱按照巢门朝前方的常规装车方法,摆放蜂箱及捆绑固定蜂箱。汽车以30 公里/小时左右的速度在龙潭镇高湖村、梅口村的乡村水泥公路上往返行驶了60 公里,这一次用汽车进行的中蜂开巢门运蜂试验,与前3 次用电摩进行开巢运蜂试验的结果一样,参试中蜂没有出现异常情况,蜂箱和汽车上没有乱爬的工蜂,蜂群自始至终保持安静。

2012 年5 月28 日,我们利用攻关小组副组长、中蜂饲养大户熊细棍中蜂场318 群中蜂转场去宜丰县黄岗镇采夏季山花的机会,进行了第五次中蜂开巢门运蜂试验。这次试验用的是一辆车厢长达7.2 米的大汽车。这天的气温比前四次试验的时候气温要高一些,气象台天气预报温度为21~31℃,天黑后装车时的气温为 27℃,有少数很强的强群巢门前有乘凉的工蜂(作了记号),装车时我们象前四次试验一样,没有对参试中蜂喷烟喷水,直接将蜂群装车,装完车后,人站在汽车旁,可以听见车上中蜂群内发出的声音。这次试验从高安市村前乡斜桥村出发到宜丰县黄岗镇放蜂场地全程73 公里,据坐在汽车蜂箱上的3 名小组成员汇报,由于在行车对蜂箱与蜂箱之间或多或少有点凉风从其缝隙通过,强群巢门前的乘凉工蜂不仅没有爬到箱身或箱盖外,而且乘凉工蜂还慢慢爬进了箱内,这次运蜂行车途中,停车两次,供攻关小组观察车上参试中蜂群的情况,在中途和到达目的地时,车上开巢门运蜂的中蜂群的巢门前很少有乘凉工蜂。但是在卸车期间,由于时间长达2 小时多,装车前有乘凉蜂的中蜂群的巢门前的乘凉工蜂随着时间延长巢门前及其附近的乘凉工蜂渐渐增加。第二天,我们检查了作了记号的装车前有乘凉工蜂的蜂群,其蜂数未见减少。

在宜丰黄岗夏山花结束的6 月29 日,气温高达 26~36℃。熊细棍中蜂场,又采用开巢门运蜂的办法从宜丰黄岗转场去了铜古县棋坪乡采边荷枫,行程64 公里,这一次中蜂开巢门运蜂,攻关小组没有去现场。事后,据熊细棍汇报,由于这天气温度太高,装车时绝大多数中蜂群巢门前及附近有乘凉工蜂,群势越强,乘凉工蜂越多。在行车途中停车查看和到达开始卸车时,绝大多数乘凉工蜂都已进入箱内,蜂箱外和车厢上很少有中蜂。

2012 年9 月10 日,熊细棍中蜂场又采用开巢门运蜂的办法转场去修水县采盐肤木花和柃,行程115 公里,也没有发现不良现象,效果很好。

2. 中蜂开巢门运蜂与关巢门运蜂的对比试验

2013 年5 月,我们利用熊细棍中蜂场去宜丰县黄岗镇采夏季山花的机会,进行了中蜂开巢门运蜂和关巢门运蜂效果的对比试验。5 月18~19 日,我们对该场的287 群中蜂全部进行了蜂量评估,并用随机抽号的方法,确定了其中的20 群中蜂为关巢门运蜂组,即对照组,其余的267 群中蜂为开巢门运蜂组,即试验组。5 月19 日晚上装车时,先装试验组的中蜂,最后装已关巢门组的20 群对照组的中蜂装在车厢顶部。到达场地卸车后,关巢门运蜂组和开巢门运蜂组的中蜂分别放在相距120 米左右的树林中。

结果与讨论

1. 通过2012 年的5 次中蜂开巢门运蜂探索试验和2013 年5 月19 日至6 月29 日的中蜂开巢门运蜂与关巢门运蜂的对比试验及熊细棍中蜂场和周边的一些中蜂场2013 年度2014 年对中蜂开巢门运蜂技术的应用,我们坚信高温季节中蜂在晚上实行开巢门运蜂是切实可行的,是安全的。中蜂在晚上开巢门运蜂可以在不增加投资和设施及劳动力的情况下,与关巢门运蜂的中蜂对比,在江西省宜丰县夏季山花期间,可提高养蜂经济效益34.9%。

2. 开巢门运蜂的中蜂比关巢门运蜂的中蜂在养蜂生产中可以提高经济效益。有以下原因,一是关巢门运蜂的中蜂在封闭的蜂箱内运输转场,空气不流通,氧气不足,是不舒服的,同时关巢门前受到浓烟的刺激,工蜂发生长时间的吵闹,其工蜂寿命肯定是会缩短的,而开巢门运蜂的中蜂,不仅没有受浓烟的刺激,在车辆运蜂的过程中还有凉风和氧气经巢门进入箱内,工蜂生活在舒适而且可以自动活动的环境中,其寿命肯定不会缩短。二是关巢门运蜂的中蜂离脾,其幼虫得不到工蜂的正常哺育,孵化出的工蜂体质和采集能力下降,寿命也会缩短。至于关巢门运蜂的中蜂比开巢门运蜂的工蜂寿命缩短几天和关巢门运蜂的中蜂群哺育的工蜂的寿命问题,目前由于没有经费,无法做实验。

3. 在我们对中蜂开巢门运蜂技术探索研究过程中还发现了中蜂晚上未关巢门的中蜂在没有受到浓烟的刺激的情况下,受到震动时,工蜂不仅不会飞出或爬出巢门外,在巢门外乘凉的工蜂还会自动进入蜂箱内。

4.如果需要转场去800 至1000 公里左右,天亮之前肯定到不了场地,天亮之后,中蜂见到阳光后,一定会有很多工蜂飞离蜂巢,造成损失。我们考虑可以用市场上卖的塑料纱窗缝一个罩可以将运蜂车的整个车厢和车上所有蜂箱蜂群罩住。

通过试验我们发现,中蜂群内的工蜂对无家可归的中蜂不堵拦,不与之搏斗。根据这一现象推理,从开巢门运蜂的中蜂群内飞出的留在纱窗罩内的中蜂更应属于无家的中蜂。进蜂的中蜂群内的工蜂也不会去堵拦它们进箱。总的来说,个人认为中蜂不仅可以在晚上也可以在白天实行开巢门运蜂。当然只是推理,结果必须通过实验和实践来检验。有关部门支持我们完成中蜂白天开巢门运蜂的试验,进一步完善中蜂开巢门运蜂技术。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3161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