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常见病的流行特点和预防方法 几种常见鹅病症状及防治

近几年,养鹅业发展迅速,大小规模的饲养方式同时存在,鹅病及其危害也随之增加,饲养者应该了解鹅常见几种疾病的特点,并且掌握防治措施,一旦鹅群暴发常见疾病,可以从容应。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鹅常见病的流行特点和预防方法几种常见鹅病症状及防治。

1、流行特点

1.1小鹅瘟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所引起的雏鹅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侵害对象为3~20日龄的雏鹅。本病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包括病鹅的分泌物、排泄物、种蛋及病鹅饮过的水、饲料、用具、场地等。

1.2鹅副粘病毒病

鹅副粘病毒病是由鹅的副粘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以消化道病理变化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各种年龄的鹅都具有较强的易感性,日龄越小发病率、死亡率越高。患病鹅和病愈后带毒者为传染源,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水平传播。

1.3禽流感

禽流感的病原菌为流感病毒中的某些致病性血清亚型毒株所引起鹅发生全身性或呼吸器官性传染病。各日龄的鹅均可感染。本病主要的传染途径是呼吸道,也可由被污染的水源、羽毛、肉尸、排泄物、饲料及用具经消化道感染。

1.4鹅浆膜炎

鹅浆膜炎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其主要侵害雏鹅,多发生于2~7周龄,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本病主要经呼吸道和损伤的脚蹼皮肤伤口感染,也可通过被污染的饮水、饲料、尘土及飞沫经消化道传染。而饲养密度过大、卫生条件差、通风换气不畅、潮湿、营养不良、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都是诱发和加剧本病发生和流行的因素。

1.5鹅大肠杆菌病

鹅大肠杆菌病是由某些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鹅非肠道传染性疾病的总称。各日龄的鹅均易感。种蛋感染后可传给鹅胚,外界的大肠杆菌可经呼吸道和消化道、生殖道感染。

1.6禽霍乱

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疾病。各日龄的鹅均可感染,病菌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饲养管理不当、阴雨潮湿、通风不良等易引起发病和流行。

1.7沙门氏杆菌

沙门氏杆菌的病原为多种沙门氏菌,主要为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鸭沙门氏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病菌主要危害幼鹅,成年鹅也可发生。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其次是污染种蛋的垂直传播,少数情况下可通过呼吸道传播。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土壤及鹅舍环境等都是本病的传播媒介。各种应激因素,如不良的环境、不利的天气、长途运输等都是促使本病发生的诱因。

1.8曲霉菌病

曲霉菌病是由曲霉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鹅主要发生于幼龄雏鹅,多呈急性发生,成年鹅多为散发。本病的主要传染媒介是被曲霉菌污染的垫料和发霉的饲料,主要途径是霉菌孢子被吸入经呼吸道而感染,发霉饲料也可经消化道感染。孵化环境受到严重污染时,霉菌孢子容易穿过蛋壳侵入而感染,使胚胎发生死亡,或者出壳后不久即出现病状,也可在孵化环境经呼吸道感染而发病。

1.9葡萄球菌病

葡萄球菌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不同日龄的鹅均可感染,但临床上多见于幼鹅。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鹅的皮肤、羽毛上,其为革兰氏阳性菌,对外界的抵抗能力强。多雨、潮湿季节,鹅群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饲料单一,缺乏青饲料时易诱发此病。

1.10球虫病

球虫病是由不同种类的球虫引起的一种原虫病。3周龄~3月龄的幼鹅最易感,成年种鹅也可发生。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播。当动物接触带菌粪便或使用带菌工具后,易引期此病的发生。

2、预防措施

不从疫区引进种鹅和雏鹅。必须建立和健全严格的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制度。对于新引进的鹅应先进行隔离观察,待隔离期后,根据情况选择是否进入鹅场。加强孵化的卫生管理,控制孵化室和孵化设备的卫生,如果种蛋来源不清或较为复杂,应将收购的种蛋在入库前进行清洁消毒,可采取甲醛气熏消毒20分钟。不同阶段的鹅雏应分开饲养,禁止与其他禽类混养。鹅群的饲养密度不能过高,注意鹅舍的通风及温、湿度。鹅雏选择来自于经过正规免疫种群,并且抗体水平符合要求的种鹅场所孵化的健康鹅雏,或者是其所出售种蛋孵化出的健康鹅雏。供给质量良好的饲料和卫生的饮水。

保持运动场要平整,清除容易引起鹅刮伤的石头、铁丝等尖锐物体,发现受伤的鹅应及时进行治疗。对鹅舍、养鹅设备及地面等进行全面的清洗和消毒工作。先对物体表面用清水或去污剂除弃表面的有机物,然后选择有效的消毒剂,如含氯、碘、溴的消毒药剂、氢氧化钠和甲醛高锰酸钾熏蒸等进行消毒。由于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多与应激因素密切相关,应特别注意气候和温度的变化,减少运输和驱赶等应激因素对鹅群的影响。一旦受到禽流感疫情的威胁或发现可疑病例,除上报外,应立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扩散,隔离、封锁、销毁、消毒、紧急接种、预防投药。

3、疫苗和药物预防

小鹅瘟:对于来源不清的雏鹅应在出壳后24小时内注射小鹅瘟高免血清,7天后注射小鹅瘟疫苗。种鹅应在开产前1个月左右完成小鹅瘟疫苗的免疫注射,4~6个月后再次免疫。

鹅副粘病毒病:来源不清的鹅雏可在购买后注射鹅副粘病毒高免血清或卵黄囊抗体,20天后在注射一次。种鹅应在开产前20天完成种鹅的副粘病毒疫苗的免疫注射,养殖场(户)可选择复合疫苗进行免疫如小鹅瘟-副粘病毒疫苗等。

禽流感:使用禽流感疫苗是防制禽流感的有效手段。鹅群接种禽流感疫苗,种鹅可选择春秋季各接种一次疫苗;雏鹅10~15日龄首免,20天后再接种1次,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鹅浆膜炎:在应用疫苗时,要经常分离鉴定流行菌株的血清型,选用同型菌株的疫苗,以确保免疫效果。

鹅大肠杆菌病:可以选择有制备疫苗条件的单位,根据本场或本地区的大肠杆菌多发的类型制备适合的大肠杆菌疫苗进行预防注射。雏鹅可在4~7日龄注射浆膜炎-大肠杆菌二联苗。

禽霍乱:在常发地区,应定期进行预防注射,用禽霍乱氢氧化铝甲醛灭活疫苗或禽霍乱蜂胶灭活疫苗等,每年2次。发生本病的鹅群可选择磺胺类、喹乙醇或喹诺酮类等药物进行预防,对同群尚未发病的假定健康鹅也可起到药物预防作用。

沙门氏杆菌病:应加强种禽场的沙门氏杆菌的净化工作,也可在饲料中添加如大蒜素、益生素等改善肠道环境的生物制剂进行预防。预防用药前应做药敏试验,选择效果最佳的药物。

曲霉菌病:对于疑似霉菌较多的饲料建议添加制霉菌素进行预防性控制。

葡萄球菌病: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药物极易产生抗药性,在治疗前应做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效药物全群给药。

球虫病:在此病流行的季节可在饲料中添加克球多、球虫净等进行预防。治疗时可选择磺胺间六甲氧嘧啶或磺胺喹恶啉等磺胺类药物、呋喃类等不同种类的药物进行联合用药防制,但应注意药量的控制。

4、结语

在进行鹅病预防过程中养殖户一定要牢记预防为主的思想,从传染源头做起,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环境卫生的控制,结合疫苗和药物的使用,就可以降低疫病带来的风险,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常见鹅病症状及防治
1、鹅白痢
主要症状是雏鹅排白色稀便,有糊肛现象(粪便在*周围)。一旦发现必须积极治疗,负责容易大批死亡,使用新华痢康+氟甲康、阿孢玉奇、替米考星等2-3种药品联合抗菌增效剂(TMP或DVD),如果效果不理想,立即加大联合用药剂量,不得延误时间。
2、鹅流感
主要发生于雏鹅,大多因育雏室温度忽高忽低或气温突变而致。病鹅精神不好、食欲不振、挤成一堆、流鼻涕、摇头晃脑,治疗不利则死亡。治疗方法是病鹅群肌注青霉素+病毒唑,饮水中加金刚烷胺。
3、禽霍乱
也叫巴氏杆菌病、禽出败、摇头瘟,病鹅闭目呆立、沉郁、离群、食欲减少或废绝、呼吸困难、腹泻、下痢粪便呈草绿色,体温高达41-43℃,发病2-3天死亡;剖检死、病鹅可见全身出血性变化,皮下结缔组织,整个肠道以及实质器官如肝、心、脾、肾等出血。最有特征的病变是心脏和肝脏:心冠脂肪和心内、外膜出血,出血可以是点状,也可以由出血点融合成为出血斑;肝脏表面有许多针尖至针头大小的白色环死点。立即注射青霉素链霉素,每公斤体重各用10-20万单位,一天2次;敌菌净、氟苯尼考饮水。
4、浆膜炎
呼吸困难,眼和鼻孔分泌物增多,下痢、运动失调和抽搐、斜颈,肺部斑点。防雨淋日晒、防寒冷等应激以及营养不足等,特别注意防惊吓。多种抗菌药对传染性浆膜炎都有疗效。
5、曲霉菌病
食入发霉的饲料或垫料等霉变,张口吸气时,呼吸困难,排灰白色稀粪,在肺部气囊表面有黄豆料大小、灰白色硬霉菌结节。硫酸铜1:3000倍饮水,维生素B1,维生素B2,0.1%饮水,制霉菌素口服或拌料。
6、风湿症
又称“风脚病”,将雏鹅的脚掌叉剪开,挤出污血,放入人尿中浸泡5分钟即愈。
7、副伤寒
10日龄的雏鹅最易感染,表现不吃食、口干喘气、颤抖、拉稀粪便、头往后仰、痉挛抽搐、最后倒地死亡。治疗此病可选磺胺嘧啶按0.5%的比例拌入粉料中连续喂8天。
8、球虫病
该病主要危害3周龄至3月龄的鹅,预防应集中于20-90日龄,可在每公斤饲料加入氯苯胍50毫克,(治疗量用100毫克)连用10天。
9、软脚病
由于鹅的生长速度较快,对钙的需求量比较大,如果饲料中没有充足的钙含量、则会出现站里不稳,坡脚等症状,主要是饲料中缺乏矿物质和维生素D。治疗方法是每只每次喂服维生素D10毫克,每天两次,连服3-5次,症状严重的注射维丁胶性钙。
10、雏鹅水中毒
给雏鹅大量无节制饮水、或因饮水不足而引起脱水的雏鹅大量饮水,造成不太被人们重视的雏鹅水中毒病,致使雏鹅成批死亡。雏鹅暴饮后,体内水分突然增加,水进入细胞内引起细胞水肿,特别是脑细胞水肿,引起神经功能障碍或脑内压升高而致病。
临床症状:雏鹅在暴饮后半小时左右会出现精神沉郁,腿脚无力,步态踉跄,口流粘液,张口扬头,呈犬坐姿势,排出水样粪便,两脚急步呈直线后退或就地转圈,数分钟后死亡,部分雏鹅在倒地30-40分钟后苏醒康复。
防治措施:鹅雏在7天内定时定量饮水,科*口”,防止肌体缺水。已发生脱水的雏鹅,要在饮水中加0.9%的生理盐水,做到间断供给,每次少量,饮速宜慢;也可采用先加大青绿多汁饲料,再逐步加大饮水量的方法。
11、小鹅瘟
是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患鹅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严重下痢,有时出现神经症状。此病主要侵害4~20日龄的雏鹅。患病初期食欲减退,精神萎顿,缩颈,羽毛蓬松,离群独处,行走艰难;继而食欲废绝,严重下痢,排出混有气泡或呈黄白色或黄绿色水样的稀粪;鼻分泌液增多,摇头,口角有液体甩出,喙和蹼色发绀。预防主要是消毒。种蛋经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母鹅在产蛋前1个月每只注射1∶10倍稀释的小鹅瘟疫苗1mL,或按说明注射免疫血清,免疫期为300天,每年免疫1次。注射后2周,母鹅所产的种蛋孵出的雏鹅具有免疫力。
12、鹅痢疾
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以雏鹅最常发。气候突然变化、饲养管理不善、饲料变质等均易诱发此病。患鹅喙的周围常粘有黏液,精神萎顿,羽毛松乱,垂头闭目,食欲不振或废绝,体质逐渐衰弱;病情严重时常排出未消化的食物,有时清晨发病,下午即死。
预防主要是不喂腐败的饲料,加强饲养管理,注意搞好环境卫生,经常消毒鹅舍及用具。患病后用土霉素、氯霉素或呋喃唑酮治疗效果较好。也可将大蒜洗净捣烂,1份大蒜加5份清水制成20%的大蒜汁内服,疗效较好。
13、小鹅流行性感冒
此病是发生在大群饲养场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常侵袭半月龄后的雏鹅,所以称小鹅流行性感冒。初期患鹅鼻腔不断流清涕,有时还流眼泪,呼吸急促,伴有鼾声,甚至张口呼吸;患鹅身躯前部羽毛上粘有鼻黏液,体毛潮湿;随着病情的加重,患鹅缩颈闭目,体温升高,食欲逐渐减少,后期头脚发抖,两脚不能站立,死前出现下痢。雏鹅死亡率一般为50%~60%,有时高达90%~100%。治疗以预防为主,加强对鹅群的饲养管理,保证适宜的饲养密度。保持鹅舍干燥和场地垫草的清洁。对1月龄以内的雏鹅要注意防寒保暖,患鹅可选用氯霉素、磺胺噻唑钠或磺胺嘧唑啶治疗。
14、鹅球虫病
此病是一种常见的家禽原虫病,鸡、鸭、鹅都能感染,对幼禽的危害特别严重,暴发时可造成大批死亡,急性者发病后1~2天内死亡。多数病鹅开始甩头,并有食物从口中甩出;口吐白沫,头颈下垂,站立不稳;腹泻,粪便带血,呈红褐色,泄殖腔松弛,周围羽毛被粪便污染;病程长者食欲减退,继而废绝;精神萎顿,缩颈,翅向下垂落;粪稀或有红色黏液,最后衰竭死亡。氯本胍30mg/kg混入饲料中喂服,连服4~6天,可以有效预防此病暴发。治疗用痢特灵按200~400mg/kg混入饲料或饮水中,连喂3~5天可治愈。另外也可用氨丙啉、球虫净等治疗。
15、鹅软脚病
主要因饲料中缺乏钙、磷及维生素D或长期饲喂单一饲料而引发。此病多发生于秋冬季节和潮湿的环境中,雏鹅易
发。患鹅脚软无力,常伏卧于地,生长缓慢,长骨骨端增大,跗关节骨质疏松。此病以预防为主,要合理配制日粮中钙、磷的含量及比例,维生素D的喂量要充足,治疗可喂鱼肝油和钙片。鱼肝油日喂2次,每日喂2~4滴;维生素D,每只内服15000lu,或肌肉注射4万Iu都有较好的效果。
16、有机磷中毒
鹅因误食了施用过有机磷农药的蔬菜、牧草或被农药污染的塘水都会发生中毒。病症是病鹅突然停食,精神不安,运动失调;瞳孔明显缩小,流泪;频频摇头,作吞咽动作;肌肉震颤;下痢;呼吸困难,体温下降;最后抽搐、昏迷而死。
治疗:静脉注射解磷定45mg/只,或肌肉注射硫酸阿托晶,成鹅每只每次注射22mL,20分钟后再注射1次,以后每0.5小时口服阿托品1片,连服2~3次

相关知识

鹅日射病症状和防治


症状

日射病是鹅受阳光照射时间长,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而发病。

病因:鹅放牧或圈在受强烈阳光直射的地方,天气酷热而无风,活动范围又小,使头部发生充血,神经机能障碍而引起发病。

症状:步行蹒跚,闭目低头,意识不清,痉挛,体温升高,严重可突然倒地死亡。

治疗

(1)炎热的夏季应避免中午放牧,太阳过热时应将鹅赶到树荫下或凉棚下休息。
(2)本病发生较快,发现后应立即移于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对病鹅可喷洒些凉水以缓解病情,使其大量饮水,如有红糖水更好,也可赶人水中降温,非常严重的可肌注安钠加0.2ml/只。

鹅常见病的防治技术


近年来,我省养鹅业迅速发展,农民积极性很高。掌握养鹅技术,实行科学饲养,减少疫病发生,提高经济效益,是农民养鹅基本要求。养鹅是否成功的关键环节是鹅病的防治,虽然鹅体型较大、健壮、抗病力强,但有些疾病会引起鹅的大批死亡,造成很大经济损失。为了有效防止鹅疾病的发生,要做到预防为主、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尽量减少损失;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1鹅病防治的基本要求

1.1加强饲养管理,减少致病应激因素,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1.2搞好饲养环境卫生和进行定期消毒,保证饮水和各种用具清洁干净。

1.3预防为主,定期预防性用药,及时接种疫苗。

1.4勤查细看,掌握群体动态,及时发现疫病,尽早治疗或处理。

2常见鹅病的防治方法

2.1鹅瘟

2.1.1概述

小鹅瘟是一种由细小病毒引起的雏鹅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严重腹泻,有时出现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病变主要特征是肠道发生假膜性纤维素性肠炎,在小肠中断和后段形成腊肠样栓子,堵塞肠腔。本病流行在3~25日龄的雏鹅群中,日龄越小的鹅越容易发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到50%~80%。10~25日龄的雏鹅发病后,部分可以自愈,25日龄以上的雏鹅很少发病。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呼吸道接触传播,可以通过种蛋垂直传播,对养鹅业危害最大。

2.1.2防治

目前,没有特效药治疗本病,主要以预防为主。根据笔者近几年的生产实践证明,采用小鹅瘟血清、庆大霉素、病毒唑进行皮下注射的措施进行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不是很理想,因此,本病防治必须从基础抓起,从种鹅、种蛋、雏鹅开始,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2.1.2.1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鹅雏机体的抵抗力。

2.1.2.2对留种母鹅在产蛋期前15~30d前接种小鹅瘟疫苗。

2.1.2.3种蛋和鹅雏最好自繁自养,并做好种蛋、孵化场所、设备用具的消毒。

2.1.2.4对无母体抗原的新生鹅进行弱毒疫苗接种。

2.1.2.5对发病的鹅群要及时隔离、封锁和彻底消毒。对死鹅雏、垫草要深埋、焚烧。对发病或同群的鹅雏进行小鹅瘟血清紧急接种、预防接种。用小鹅瘟血清、庆大霉素(20001U/只)进行皮下注射,15日龄以下的1mL/只,15日龄以上的2mL/只,隔日注射1次。紧急预防注射0.1~1mL/只,皮下注射。

2.2鹅霍乱

2.2.1概述

鹅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成年鹅多发,1月龄以下的雏鹅少见。主要特征为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呼吸困难,排稀便,肝脏表面有数量不等的灰白色坏死点,心冠状脂肪有出血点。鸡、鸭也可感染,发病率高。本病多发于春、秋气候多变季节。主要通过与病鹅接触或通过被病鹅污染的饲料、饮水和用具传染。

2.2.2防治

2.2.2.1做好平时的饲养管理,增强鹅的抗病力,是防止本病发生的最关键措施。因为鹅发生霍乱经常不是外面传来的,而是由于健康的鹅体内就带有该菌,当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时引起的。如鹅群密度过大、舍内潮湿、饲料营养缺乏、体内有寄生虫以及气候聚变等,都是诱发该病的重要原因。

2.2.2.2预防性免疫。对于疫区或常发生本病的地方可注射鹅霍乱疫苗,免疫效果很理想。目前常用的是禽霍乱氢氧化铝甲醛苗和灭活油佐剂苗。1月龄以上的鹅皮下注射2mL,接种后14~21d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3个月,若在第1次注射后8~10d再注射1次,免疫效果更佳。

2.2.2.3鹅群发生霍乱后,应该将病死鹅全部烧毁或深埋。禽舍、场地和用具要彻底消毒。病鹅进行隔离治疗,对未发病的鹅,全部喂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健康鹅注射疫苗。

2.2.2.4病鹅的治疗:用土霉素1~2g/kg饲料,拌匀后喂服,连用4~5d。或按鹅体重20~30mg/kg,每日口服一次喹乙醇,连用3~5d,效果也很好。

2.3小鹅流感

2.3.1概述

小鹅流感是由志贺氏杆菌引起的雏鹅急性、渗出性传染病。主要临床症状是鹅流鼻汁,呼吸困难并摇头,病期3~5d。本病只有鹅发生,特别是雏鹅易发生;冬、春季节常发,往往在春季发生后,秋季再度流行。经过长途运输,抵抗力降低,以及气候变化很大,雏鹅受寒加之饲养管理不当等原因,最易促使本病发生与流行。自然流行要经过15~30d才能停止传播蔓延。雏鹅死亡率极高。

2.3.2防治

2.3.2.1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抗病力。冬春季节注意防寒,夏秋季节注意防暑降温;定期对饲养环境进行消毒。

2.3.2.2预防接种灭活菌疫苗。

2.3.2.3药物预防:对新生雏鹅按每只1万IU青霉素点眼或滴鼻,即:100只雏鹅用1支10mL安痛定稀释青霉素。

2.3.2.4药物治疗:口服敌菌净30mg/kg,2次/d;或用青霉素12~15mg/只,2次/d,一般4次即可治愈。

2.4鹅痢疾

2.4.1概述

鹅痢疾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雏鹅常发病之一,主要表现为拉稀。病原菌在鹅粪便中含量最多,饲料、饮水和用具污染最易传染病原菌。气候变化、饲料搭配不当,以及吃了腐败变质的饲料,都能引起鹅痢疾发生。

2.4.2防治

2.4.2.1加强管理。不喂腐败变质的饲料,要在清洁的草地上放牧;及时隔离病鹅,做好场地和用具的消毒;饲料中减少蛋白质含量。

2.4.2.2药物预防。平时可用氯氟沙星、恩诺沙星饮水或拌料进行预防。

2.4.2.3药物治疗。病鹅初期可用蓖麻油2~3匙灌肠,防止肠道发酵,再服用磺胺脒,每只鹅用0.25g,混入饲料中或逐只喂服,2次/d,2d为1个疗程。

2.5鹅曲霉菌病

2.5.1概述

鹅曲霉菌病是由烟曲霉、黄曲霉和念珠菌引起的霉菌病。雏鹅发病较多,成年鹅常为个别散发。几乎所有禽类都能感染,发病率高,可造成大批死亡。其特征是呼吸道发生炎症。常因饲料、垫草潮湿,被霉菌污染,长出大量孢子,鹅吸入空气中的孢子或采食含有曲霉孢子的饲料而感染发病。

2.5.2防治

2.5.2.1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孵化室卫生,避免使用发霉的垫草和饲料,不要让幼鹅与霉烂变质的草堆接触,饲槽和饮水器具及其周围搞好卫生和消毒,加强舍内通风换气,对预防本病的流行具有重要作用。

2.5.2.2在发病季节,定期给鹅饮用0.05%硫酸铜水溶液。

2.5.2.3对发病鹅可采用药物治疗:100kg饲料中或饮水中加入14.2~22g或6.3~22g制霉菌素,连用5~6d,以后改为小剂量再用2周。硫酸铜按0.03%饮水,连用10~15d,以后改为0.01%水溶液,再饮用10~15d。

2.6鹅球虫病

2.6.1概述

鹅球虫分为鹅肾球虫病和鹅肠型球虫病。分布广,感染率高,损失严重。每年5~9月是鹅球虫病的发病季节,雏鹅、中鹅较易感染。

2.6.2防治

球虫病主要通过粪便污染土地、饲料和用具传染,因此,搞好鹅的粪便处理和鹅舍的环境卫生是预防本病的最佳方法。不同年龄的鹅要分开管理,栏圈、食槽、饮水器等用具要经常消毒、清洗,勤换垫草。对常发地区的雏鹅,应定期饲喂预防药物。下列药物可供防治时使用:

2.6.2.1氯苯胍每千克饲料中加入100mg,连用10d,屠宰前5~7d停药。预防量应减半。

2.6.2.2球痢灵每千克饲料加250mg,连喂3~5d,预防量应减半。

2.6.2.3球虫净每千克饲料中加入125mg做预防用,屠宰前4d停药。

2.6.2.4克球多每千克饲料中加入250mg,饲喂作治疗用。预防量减半。用药应在屠宰前5d停止。

2.6.2.5广虫灵每千克饲料中加入100~200mg,拌匀后喂,连喂5~7d。

2.7鹅裂口线虫病

2.7.1概述

鹅裂口线虫是一种肌胃寄生虫,主要感染鸭和鹅,寄生在鹅的肌胃或肌胃角质层下面。这种线虫的发育不需要中间宿主,成虫排出的虫卵随鹅粪排出体外,在23℃适宜湿度下经一昼夜,在一般适宜条件下经5~6d,发育成侵袭性幼虫,沾在牧草上,鹅食入带侵袭性幼虫的草而感染。

2.7.2防治

搞好鹅舍清洁卫生,定期给以消毒,有预防作用;定期驱虫,通常在20~30日龄,3~4月龄驱虫各一次。驱虫应在隔离鹅舍内进行,投药后的3d内,彻底清除粪便,进行生物发酵处理。常用药物有丙硫咪唑,按每千克体重25mg,一次口服;驱虫净(四咪唑),按每千克体重40~50mg,一次口服。

另外,通过养鹅实践总结出,鹅病主要是以预防为主,因此,广大养鹅户平时要备用一些养鹅常用药,如青霉素、恩诺沙星、敌菌净、氧氟沙星、消毒王、丙硫咪唑、磺胺咪、高锰酸钾等药。

蝎子常见病病因、症状和防治方法


蝎子有哪些常见病?通过观色能辨蝎病吗?

主要有黑霉病、斑霉病、腹胀病、拖尾病、麻木症、螨虫病、千枯病,断腿病、麻痹症等

通过观察蝎粪及体色能辨蝎病吗?

(1)观察蝎粪颜色辨蝎病。正常蝎粪软而不稀,为乳白、灰白或浅灰色、若粪便呈土黄色或黑色稀便为腹胀病,硬黑粪便为厌食症,绿色污水样粪便为黑霉病,褐色粪便为螨虫病。

(2)观察蝎体颜色辨蝎病。

①蝎子前腹部呈现黑色、腹胀则为黑霉病。

②蝎子头胸部、背部和前腹部出现黄褐色或红褐色小点状霉斑,向四周蔓延隆起成片,为斑霉病。

③高温高湿突然发生时,蝎子全身色素加深,麻痹瘫痪,直至死亡,则为麻痹症。

④蝎子尾部出现枯黄萎缩,并逐渐向前腹部延伸,当尾根部出现干枯萎缩时开始死亡,为干枯病。

⑤蝎子肢节干瘦,肛门处变白,并逐渐向前发展,则为白尾病。

⑥在高温、高湿季节,蝎子脚须和胸部出现黄褐色点状霉斑,行动困难,逐渐消瘦而死,则为螨虫病。

蝎子黑霉病的病因及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1)病因、饲料腐败变质,饮水不洁,或者由于未及时把患病或病死的蝎子捡出,被其他蝎子吃掉后所传染。

(2)症状:早期发现病蝎前腹部呈黑色、腹胀、活动减少或不出窝活动,食欲减退,粪便呈绿色污水样,继而前腹部出现黑色腐败型溃疡性病状,用手轻压即有污浊黑色黏液流出,病程较短,死广率很高。

(3)预防:保证饲料、饮水新鲜,经常刷洗食盘和饮水器,及时捡出未吃完的黄粉虫及死亡的蝎子。发现该病即翻垛、清室,把养蝎室和垛体巢板泥块用1%一2%的福尔马林喷洒消毒,清除死亡蝎子尸体污染的坯块,进行灭菌,挑出病蝎隔离治疗,或加工制干。把病蝎子焚烧处理。

(4)治疗:食母生0.5克,红霉素0.5克,加饲料200克拌匀后喂之。

蝎子斑霉病的病因及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1)病因:由于环境过于潮湿及喂食变质饲料所致。因蝎子儿长所需温度适于真菌的生长,使真菌易在蝎子的躯体上寄生;该病极易传染;

(2)症状:先从病蝎的头胸部、背部和前腹部,出现黄褐色或纤褐色小点状霉斑,向四周蔓延,隆起成片,病蝎发育停止。患病初期,蝎子极度不安,后期不吃不喝,直至死亡。严重寸早突发性群体死亡,死后尸体僵化,在蝎窝内集结并和腐烂的饲料结块发霉,蝎体长出的绿色霉状菌丝体集结成菌块。

(3)预防:此病以预防为主,使蝎室和蝎窝保持蝎子所需最佳湿度。如湿度过大,应及时翻垛、清室和晾晒泥板坯,如果蝎室湿度稍微偏大,可在蝎室内撒草木灰。食盘和饮水器要经常洗刷,及时更换盘内垫着物,防止剩余饲料变质。为了保持良好环境,要做好两点:

①结合翻垛,在养蝎室和泥板坯上喷洒1%一2%的福尔马林或0.1%一0.2%的高锰酸钾,晒晾后方能垒垛。垒垛时把室内的巢板彻底清扫1次,并在垛基缝隙内撒人适量草木灰。

②把病蝎和死蝎捡出并焚烧,切勿加工制干。

(4)治疗:每平方米蝎池用土霉素或氯霉素半片,加入500克饲料喂食,直至痊愈。

蝎子腹胀病的病因及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1)病因、症状:由于温度较低,消化不良而引发。病蝎肚腹部隆起,停止饮食,粪便呈土黄色或黑色稀便,白天拖着尾巴不入窝,在外面慢慢爬行,;一般发病后1015天死亡。雌蝎一旦发病,则造成体内孵化失败,从此终生不孕,甚至死亡。

(2)防治方法:将温度控制在20℃以上,病蝎用5%的食母生或乳酶生混于水中喂饮。

蝎子拖尾病的病因及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1)病因与症状:因长期喂脂肪含量过高的饲料和栖息场所过于潮湿而引发。同样条件下,二龄蝎易患此病。病蝎子躯体光泽明亮,肢节隆大,后腹部(尾部)下拖,活动缓慢而艰难,有时伏卧不动,口器红色,有似脂溶性黏液流出,病程510天,最后死亡。

(2)防治方法:少喂或不喂脂肪含量高的饲料,尤其是蚕蛹、猪头肉等肥腻的肉食。注意调节蝎巢内的湿度。如能在早期发现,并及时更换饲料,症状可自行缓解。药物治疗方法:先停食35天,再用大苏打3克,炒香的麸皮500克、水60克拌匀饲喂至痊愈。

蝎子体懈病的病因及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1)病因及症状:温湿度调节不当,高温、高湿突然来临,在热气的作用下,蝎子由于急性脱水而引发此病。发病初期病蝎人多出穴爬动,慌乱不安,继而节肢软化,尾部拖地,全身色素加深,麻痹瘫痪,直至死亡;病程极短,一般从发病到死亡,最多不超过2小时。

(2)防治方法:严格控制温度,防止出现40度以上的烘干性高温。旦发病,应立即通风换气,调节温、湿度,严重的应将所有的蝎子捕出进行补水。补水方法:在30℃的热水中,加少许食盐和白糖,喷在蝎子的身上(喷湿即可),待养蝎室(棚)内的温、湿度正常后,再将恢复正常的蝎子移入喂养。

蝎子麻木症的病因及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1)病因与症状:因饲养密度过大,活动场地窄小而引发。病蝎步足收缩,伸展不开,不食不动,时而翻滚挣扎,两天后死亡。

(2)防治方法:减少饲养密度或增加养殖面积即可。

蝎子干枯病的病因及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1)因蝎窝内含水量太低或供水不足引起。病蝎尾部枯黄、萎缩,并逐渐向前腹部延伸、当后腹部近处(尾根部)出现干枯萎缩寸,开始死亡。发病初期常因争夺水分而互相残杀。

(2)防治方法。增加养殖环境的湿度和饮水器的数量。一旦发病,应每隔两天补喂1次果品或西红柿、西瓜皮等,病蝎得到水分补充后,症状可自行缓解,不需要药物治疗。

蝎子白尾病的病因及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1)病因及症状:常因饲料品种单营养不全所致、病蝎常作排泄状,但排不出粪便。食欲减退,不爱活动,肢节千瘦,后腹肛门处首先变白,并逐渐向前发展,当达到后腹第一节时,开始死亡。

(2)防治方法:改进饲料配方,多喂鲜活饲料虫,力求饲料品种多样化,并要注意饮食卫生。

蝎螨病的病因及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1)病因与症状:因螨寄生蝎体而引发。长期高温、高湿易发此病。病蝎脚须和胸部出现黄褐色点状霉斑,行动困难,逐渐消瘦而死。

(2)防治方法:降低环境温湿度,及时清除变质死虫,搞好环境卫生。经常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对食盘、饮水器和蝎室内进行消毒。病蝎子可用土霉素0.5克或新诺明0.5克拌食500克喂至痊愈。

蝎子萎缩症的病因及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1)病因与症状:此病多发于第1次蜕皮时伏在母背上的仔蝎。主要因为空气污染、母蝎产前营养不全引发。病蝎日渐萎缩停止生长,随后脱离母背而死。

(2)防治方法:保持养蝎室内空气清新,加强母蝎产前营养的供给。//农村致富经网//

蝎子断腿症的病因及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1)病因与症状:养殖密度过高,湿度过大,直接把水洒到蝎子身上,用黄沙作养土(沙子在高温时发烫、低温时发冷)。表现为蝎子步足关节损坏,出现黑色斑点,然后慢慢断落。

(2)防治方法:减低养殖密度,保持适宜湿度,不用黄沙作养土。治疗可采取水产养殖用的肥宝添加剂喂黄粉虫,再用虫喂蝎子。也可直接把肥宝添加剂喷洒在海绵上给蝎子吸吮。

蝎子厌食症的病因及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1)病因及症状:食物不可口,如黄粉虫营养不良或老化,蝎子吃后消化不良,或蝎房内人声嘈杂,蝎子受到惊扰而绝食。表现为排黑色粪便,闻之有臭味。

(2)防治方法:保持蝎房安静,喂给鲜活昆虫。

孕蝎流产的原因及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1)病因:从高处摔落,闻高声鸡叫惊吓,受到挤压,蝎窝干燥,缺乏营养,卵胎发育不良等;

(2)症状:惊慌不安,胡乱爬动,出现早产仔蝎,不久即死亡或产仔少等。

(3)防治方法:蝎垛及贴墙防逃玻璃不要太高,保持蝎房内安静,远离鸡舍,提高土壤湿度(在15%左右),减低养殖密度(每平方米500条左右)。临产孕蝎最好采取单居独孕法饲养。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3673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