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吃什么?黄鳝的饲料投放方法

(1)饵料种类

黄鳝是肉食性鱼类,它的主要饵料有蚯蚓、蝌蚪、蝇蛆、小鱼虾、蚕蛹、螺蛳、河蚌肉等,其中以蚯蚓为最好。人工饲养黄鳝,在动物性饵料不足的情况下,也可兼投一些植物性食物,如麦麸、米饭和瓜果皮等。黄鳝不吃腐臭食物,因此变质的残饵要及时清理。

(2)投饵方法

投饵必须根据四定、四看的原则进行。四定是指:定时、定量、定质、定位。

定时:水温在2028C时,在上午89时、下午23时各投饵1次;水温在2012以下或2813以上,每天上午投饵1次。

定量:水温2028℃时,日投喂量为鱼体的体重的6%一10%;水温在20℃以下或28℃以上时,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4%一6%。

定质:饵料要新鲜,不能用腐烂、变质的饵料。

定位:饵料投放地点应固定,最好在阴凉暗处投饵。

四看是指: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鱼。

看季节:根据鳝鱼四季食量不同的特点,应掌握中间(69月)量多,两头量少。

看天气:晴天多投,阴雨天少投,闷热无风或阵雨前停止投饵;雾天,气压低时待雾散后再投。

看水质:肥水可以正常投饵;水色淡,适量增加投饵量;水色过浓,适量减少投饵量。

看鱼:鱼活跃,食欲旺,抢食,短时吃光,应增加投饵量;反之则减少投饵量。

相关知识

黄鳝种的引进及投放



1、何时引进鳝种为宜?
由于黄鳝的繁殖为每年的5-9月,因此,引进鳝种的最佳时期应在繁殖季节到来之前。一般头年10月至次年5月均是引种佳期。不少引种户认为冬春季是黄鳝休眠期间,黄鳝尚不吃食,没必要那么早引进。而一般养殖户均需从外地引种,都需经过长途运输。而冬春季黄鳝不吃食,水温低,长途运输对种黄鳝的成活、繁殖等方面,几乎不会造成影响。所以,有条件的,可考虑于黄鳝开食前引种。运输距离较短的,运输时间在60个小时以内的,也可考虑其它时间引种,采用汽车、火车运输均可。夏季气温高,黄鳝运输较困难,凡运输时间在60小时以上的,建议采用飞机空运,以确保鳝种安全。

2、引进的鳝种如何投放?
刚从外地运输回来的鳝种,运达目的地后,应及时解开包装,用温度计测量其水温,并与欲投放的池水温度相比较,若温差小于2℃,则可直接投放;若温差大于或等于2℃,则应将其倒入塑料盆、桶内、漂浮于池面让其传热,直至水温相近才投放。建有繁殖池的,可直接将鳝种按每平方米10条以内的密度直接投入繁殖池。若繁殖池尚未建好,则可放入其它池内暂养,待建池完成后再将其转池投入。若尚未修建任何鳝池,则可立即挖建一个临时鳝池,将其放入暂养。

黄鳝鳝种的投放-放养的密度



放养的密度可根据养殖水平、养殖水体的质量、鳝种供应量、饵料供应量以及养殖时间等方面确定。放养量一般每平方米为2千克左右,也有放5~6千克/平方米的。若每千克20~40尾时,可放40~80尾或100尾左右。有人指出,鳝种放养视规格大小而定,在50克/尾大小时,每平方米放160尾;在25克/尾大小时,每平方米放250尾;在15克/尾时,每平方米放450~500尾。

在放养时间、规格和密度方面,目前仍没有一个科学的标准,各地均采用的是“经验法”。为了更好地使读者了解这方面的情况,现作综合介绍。江西省南昌县(1999年)在260口网箱方面的放养时间是4月10~18日,放养规格是17~150克/尾,平均规格为62.5克/尾,密度为每平方米1.25千克,约20尾。浙江省舒妙安等1999年的试验中放养时间是6月10日,密度为10.6~15尾/平方米。江苏省泰兴市钱华等(1999年)网箱养鳝的放种时间是4月15日至9月25日,每平方米2千克。湖南省沅江市柳富荣1999年在230口网箱中的放养时间为4月15~25日,规格为25~100克/尾,平均57.3克/尾,密度为1.78千克/平方米(31尾/平方米)。


蜈蚣饲料的投放方法


蜈蚣在自然温度下,1年中吃食时间只有7个月,即从每年的4月初到10月中旬,也就是清明到霜降的这一段时间。4月、10月天气稍凉,温度虽然高于10℃,但还很不稳定,白天气温可能较高,但晚上温度较低,到东北、西北和华北,温度会更低。所以,这两个月蜈蚣吃食量很小、活动量也很小。人工饲养时3天投1次饲料即可。5-9月气温较高,蜈蚣进入正常的活动和吃食状态。特别是6、7、8三个月,气温最高时,蜈蚣最活跃,吃食量较大,这时每天应该投喂1次。喂食时间应在傍晚7-9点。到第2天清晨,要及时把吃剩下的饲料清理出来,以免高温时有些饲料腐败变质。但活体饲料虫不必清出。为了掌握投饲量,避免多余的饲料在槽内腐败变质,可根据蜈蚣的放养密度和蜈蚣个体大小灵活掌握,一般放养密度大的要多投、产卵前的成年蜈蚣食量大,也要多投;幼龄蜈蚣食量小,应该少投一些。掌握投饲量是否恰当,可在第2天早晨观察,看饲料盘(槽)中有无饲料或饲料多少来判断。每天早晨观察都有剩食,说明投食量偏大,再投饲时可以减少一些;如果每天早晨都发现饲料吃得净光,说明投饲量偏少,可以再增加一些。对蜈蚣投饲要遵照以下原则,灵活掌握。

(1)根据天气变化投饲

春天和晚秋气温偏低时,蜈蚣活动量减少,食量也随之变小,这时的投饲量要小,3天投饲1次即可;6-8月气温高的时候,蜈蚣活动量比较大,新陈代谢旺盛、食量最大,这时投饲量要大,每天投饲1次。即使夏、秋季气温高的时候,如遇阴雨连绵天气,气温下降,蜈蚣的吃食量也会随之减小,这时食物供给也应少一些。蜈蚣的食量在适宜的温度下(25-32℃),1条成年蜈蚣每次的食量约1克,幼体蜈蚣食量约O.I克。

(2)不同阶段蜈蚣的饲养管理

1)幼小蜈蚣的饲养

刚从雌体怀抱中分离出来的幼小蜈蚣,由于身体太小,不宜一下子在饲养池内饲养,可在普通的新搪瓷盆内饲养一个时期再转入池内饲养。在盆内饲养时,先在盆底放2厘米厚的潮土,小蜈蚣人盆后,在盆底放1块吸足水分的瓦片,盆口盖1块钻有许多小孔的塑料薄膜。1个搪瓷盆可养幼小蜈蚣600条左右。对小蜈蚣的饲养应特别经心,饲养土要薪、软、干净、潮湿。

刚与抱卵孵化的雌蜈蚣体边分离出来的初期小蜈蚣饲喂方法是,用几块清洁的、钻有若干小洞的海绵,放入用奶粉、葡萄糖配成的溶液中浸泡片刻,在傍晚小心地放人搪瓷盆中,小蜈蚣就会爬往海绵,吃饱后钻人海绵的小洞中休息。第2天把海绵块夹到另一个准备好饲养土的搪瓷盆中轻轻一拍,小蜈蚣就会跌落下来。这种方法饲养7-10天后,可改为蝇蛆、小蚯蚓、内末,再放入少许奶粉和葡萄糖,喂饲时可将饲料放在玻璃板上,晚上放人搪瓷盆,早上取出。

2)产卵前种蜈蚣的饲养

管理雌蜈蚣产完卵在抱卵孵化期间不食、不饮,仅靠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维持生命活动。所以,蜈蚣在怀卵期间食量很大,体内大量贮存养料,以便产卵后抱卵孵化期间消耗。因此,在产卵前要增加饲料量,并调剂饲料品种,促进雌蜈蚣多进食。雌蜈蚣只有在体内贮存了足够的营养物质,才能顺利地完成抱卵孵化的任务,防止雌体吞食卵子的现象发生。

3)抱卵孵化期雌体的饲养

雌体蜈蚣在产卵后在抱卵孵化期间不吃不饮,靠消耗产卵前体内积存的养料维持生命活动。因此,这一段时间不必给抱卵孵化的雌体喂饲料,若这时给这些雌体喂食,因它们起来吃食可能会不再孵卵;另外,因吃食时会带到窝居地方一些饲料,吃这些残食时,可能把卵也吃掉。所以这一段时间不能喂食。常用的蜈蚣饲料配制。

黄鳝鳝种的投放-放种前的准备



(1)网箱进塘网箱应在放种前一个星期下塘架设完毕。这样可使网衣上形成一道由丝状藻类组成的生物膜,避免鳝种进网后擦伤皮肤。同时也使网衣上的一些不利于黄鳝生长的物质提前释放出来。

(2)水草移植网箱移植水草的目的是使黄鳝能较好地栖息或增加溶氧,还起到遮挡强烈的阳光等作用。一般移植的水草有水花生和水葫芦等,要求水草的面积占网箱面积的70%~80%。

(3)鱼池消毒鱼池消毒按常规的办法进行,一般用生石灰等即可。

(4)鳝种消毒鳝种消毒的药物有食盐(3%~4%,浸泡鳝种5~10分钟)、高锰酸钾(200毫克/升,浸泡15分钟)、漂白粉(10毫克/升)、硫酸铜(8毫克/升)等。

(5)套养泥鳅泥鳅在网箱中生活有利于黄鳝的生长。泥鳅喜欢上下游动,可以起到改善池内通气条件,防止黄鳝互相缠绕和清除池中残食等作用。但必须注意的是,在人工驯食黄鳝的特殊时期,千万不能混养泥鳅。否则只能带来弊端,延长驯食时间,甚至导致驯食失败。这是因为:一是两者食性不同。对人工饲料的接受能力也就不同,人工饲料中有一定比例的植物性饲料,泥鳅几乎不需驯食就可适应。而黄鳝必须经过一段强制性驯食才能适应。而黄鳝还未开口取食,泥鳅就一扫而光;二是两者口径不同。黄鳝口大,可一口吞进一大块饲料,而泥鳅口小,取食需频频嗫吸,易使饲料散失水中,降低饲料利用率;三是两者习性不同。泥鳅较活跃,在黄鳝驯食的特殊时期,泥鳅上串下跳,使水体波动较大,造成水质污染。鉴于上述原因,在黄鳝驯食结束后每平方米放养3~5尾泥鳅,可收到共生互利的效果。在以后的喂养黄鳝前,先撒一些麸、糠类让泥鳅摄取,可提高黄鳝的饲料利用率。


黄鳝鲜活饲料的培殖



人工养殖黄鳝最重要的培养好鲜活饲料,人工繁殖蚯蚓、蝇蛆,是目前采用的比较好的方法。

蚯蚓养殖有床养、坑养、箱养与盆养多种。坑养是在地上或地下用砖砌成深35厘米左右的长形或方形坑养殖,箱养采用40×20×30厘米的小木箱养殖;盆养是利用各种大小的木盆或陶土盆养殖。蚯蚓室外床养具体做法:选空气流通场地建养床,养床规格为3×1×0.5米,用砖砌成,砖缝用细砂堵塞,一半在地下,一半高出地面。床内先铺10厘米厚的土,上面再铺5厘米厚浸泡过的稻草,然后放入2克左右的种蚓1200~1500条,定时投饵。一般经3个月蚯蚓数量和重量可增加10倍以上。蚯蚓饵料可用垃圾、牛粪、猪粪、羊粪、兔粪、鸡粪及杂草、树叶、木屑等。投料前将草料和粪便分层堆置,一层草料一层粪便铺上去,每层厚6~7厘米,每铺3~5层浇一次水。发酵后翻一次,约十多天堆料呈咖啡色,达到熟化、细碎、无杂菌、无酸臭、不含有毒气体即可。养殖床要保持湿润又不积水,地温应为15~30℃,湿度控制在30%~40%。

育蛆多用家蝇,必须在笼中饲养。笼一般长、宽、高均不超过1米,周围用小眼黄铜丝网、塑料网或纱网,每笼可养1~3万只。可用畜禽粪、鱼及肉类废弃物、垃圾等掺少量糠麸、玉米粉、酒渣、豆渣等制成的混合料,表面撒少量白糖,装进食料盘中饲喂。苍蝇在食料盘中产卵。每天取刚产下的卵孵化,每天能收集蝇卵100克左右,可培养出活蛆20~25千克。蛆和蝇食料基本一样,以畜禽粪为最好。


秋天黄鳝的贮运方法



秋天是贮养和贩运黄鳝的最佳季节,只要掌握了基本的贮养技术和简单的运输方法,就可赚取丰厚的地区和季节差价,是一项“短、平、快”致富新项目。

1.贮养技巧

先将用于贮养的缸、桶等容器洗净,消毒。60公斤容量的容器,在气温20℃~30℃时,可贮养黄鳝30公斤,另加新鲜清水25公斤。开始每隔半小时换水1次,换三四次待泥沙污物基本排净后,每隔4小时~6小时再换1次水。所换新水的水温、水质应与鳝池水基本一致。井水、泉水、污染水及温差大的水不能用。每隔三四小时用手伸入底部向上搅动1次,将容器底部的鳝鱼尽量翻上来,以防体弱鳝苗长期受压窒息而死。也可以在贮养容器内放入占鳝鱼重量10%的泥鳅,利用它们上下窜动的特性,防止黄鳝互相缠绕致死。需要注意的是,贮养黄鳝之前,必须是直接用鳝池中起捕的鲜活鳝,起捕后先将其体表所沾附的泥沙污物等洗净,伤残者不能贮养运输。不能到市场上去收购已经过贩运致伤致残的黄鳝来贮养,否则将造成很高的死亡率,带来较大损失。

2.运输方式

目前,农村比较实用且效果较好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带水运输法。此法工具简单,操作方便,利用桶或缸等容器即可。上面要盖有孔的盖子,以确保通气并防止黄鳝逃逸。50公斤的容器,可装20公斤黄鳝和20公斤水,天气闷热时,装载量必须减少。途中定时换水,经常上下搅动。如发现黄鳝头下垂,身体浮于水面,口吐白沫,说明水质已恶化,应立即换新水。若运输数量较大,且水陆相通,可直接用船装运,黄鳝和水各占1/2,每隔一定时间,须用脚上下搅动1次。二是湿润运输法。途中运输不超过4小时可采用湿蒲包运输。蒲包应洗净浸湿,每包可装25公斤~30公斤,扎好口再装入条筐内,加盖封好,以免装运途中堆积压伤。条筐上面放些鲜水草或压上一块机制冰,冰融化后流于包装袋上,既可湿润鳝体,又可起到降温作用。11月中旬可用此法运输,若保持湿润,3天不会发生死亡。

黄鳝养殖-什么是正确的养殖方法?



什么是正确的养殖方法?
不少朋友购买了大量的养鳝书籍来学习,但却始终没有掌握正确的养鳝方法,主要原因是学习的态度有问题。他们总是迫不及待地要从书中找到能使黄鳝在暂养过程中全部成活的灵丹妙药或是什么奇招妙术。从而造成想依靠药物而达到成功养鳝目的的错误想法,而对每本书开篇就予以大量介绍的黄鳝的生物学特性却掌握很少或根本不看。其实,暂养黄鳝要取得成功,只要我们对照黄鳝的生物学特性,而想方设法创造出符合其生物学特性的环境,采用有征对性的措施,也是很容易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的。比如:黄鳝的适宜水温是1-30℃,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在养殖池内投入几支温度计,对黄鳝的养殖水温进行监测,尤其是在暴热暴冷的时候,我们更应加以重视。黄鳝喜欢阴暗的环境,我们就要努力创造阴暗的水下环境,让黄鳝能安静地栖息于水草之中。黄鳝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有大吃小的现象,我们就要想法投喂适宜黄鳝采食的足量饲料并尽可能进行大小分养。黄鳝善于逃跑,我们就应设计一些防逃设施并经观察确认有效。类似例子举不胜举,但我们想告诉大家的也就是这么一句话:正确的按照其生物学特性来开展养殖,针对其特性逐一采取有效措施,你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养殖效果。

要迅速的掌握正确的养鳝技术有无捷径可走?
对照黄鳝的生物学特性而采取相应的养殖措施。那么,我们就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求较好的养殖方式,也就是寻找最适合黄鳝生物学特性且又较为易于操作的养殖方式,我们需要作大量的试验。而最初的养殖方法通常都是笨拙的、费力的,久而久之,我们的方法就能得以大幅度的改进,操作简便了,饲养轻松了,而成活率也更高了。但是,如果我们是独自钻研,自主摸索,要想使自己的技术大幅度的得以提高,恐怕得在数年之后。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虚心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是我们迅速掌握正确的养鳝技术的关键。我公司的养鳝技术水平能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除了我们自己多年刻苦钻研,不断改进饲养方法,还与我们善于向别人学习有关。为了学习他人的点滴经验,我们甚至跑遍了全国的各个黄鳝主产区。就是时至今日,我们仍然每年花上万元的考察学习费而抽出时间外出考察学习。我们非常感谢那些给我们热情接待并认真传教真实技术的专家、教授及养殖场主,同时我们也对湖北武汉等地的一些所谓信息单位的骗人行径表示极大的不屑和愤慨。他们挂靠或租住在××大学,打着“科技公司”、“研究所”等种种招牌,鼓吹其种苗“从产卵到长至1公斤,约需7个月”。而为何在武汉水产市场同样是1斤以上的黄鳝难寻其迹,而当问及两斤(1公斤)重的黄鳝时,鳝鱼老板们都异口同声回答:“前几年曾经收到过,非常罕见!”而对于饲养技术更是违背科学胡乱吹嘘:“1平方米投放种苗1公斤,可产鳝20公斤,捕大留小,一次引种,终身受益。”甚至鼓吹用“米饭、米糠、麦麸”等投喂,“几个月就长得又肥又大,大的约有1公斤重”。我们想,凡是有一点点养鳝基础,对黄鳝稍有认识的读者,都应该是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破绽。但美丽的谎言往往具有相当的诱惑力:我们接待的学员中,有不少人都从湖北武汉等地引进过几十上百公斤的所谓“特大黄鳝”种苗,而他们都无一例外地遭遇了全军覆没的悲惨结局。因此,我们在虚心学习他人经验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识别,以免上当受骗。

池养黄鳝的种苗投放-放种前的准备



1.脱碱处理对于新建的水泥池,在放养鳝种前必须经过脱碱处理。其原因是新水泥池表面对水中溶氧具有强烈的吸收作用,这时会使碱度(pH)上升很快,导致钙的饱和度增高,结果是大量的碳酸钙沉淀于池底,水体pH降低,以及溶氧极低,这对放入的鳝种有相当大的危害。脱碱处理的方法较多,一般是灌水入池进行一段时间(半月左右)的浸泡,然后将水全部换掉;也可每1吨池水加钙肥(过磷酸钙)1千克,或加入酸性磷酸钠20克浸泡2天;还可用10%冰醋酸洗刷池的表面,然后浸泡3~5天等等。

2.清除过多过肥的淤泥对于养过鳝的水泥池或土池,在放养前一定要清除过多过肥的淤泥。这是因为黄鳝池的底泥不能太厚,一般要求20~30厘米即可。养过鳝的池底泥一般相当肥、有机物多,这是由于黄鳝的残饵或粪便等所致。对过多过肥的淤泥处理的方法一是换底泥(主要指水泥池),二是清除过肥的淤泥。对于黄鳝养殖池底泥肥度的把握较为重要,若底泥较瘦时,即泥中缺乏营养物质,在养殖中浮游生物难以繁衍,若过肥时,即底泥中有机物质相当丰富,会造成养殖中水质容易恶化,滋生病原体的机会也多。总的来说,底泥以偏瘦一点为好。

3.药物清池在放养前对养鳝池要进行药物清理,主要作用是杀灭池中病原生物和敌害生物。一般水泥池可用0.2毫克/升漂白粉或2毫克/升高锰酸钾化水全池泼洒,注意将池壁各处泼洒到,不留死角,或用生石灰化浆泼洒。对于土池,尤其是较大面积的鱼池要用生石灰等药物进行严格的清池。

4.试水处理试水是指鳝池经过脱碱、药物等处理后,在放种之前检查水中是否还有危害鳝种的残留物质的一种简单方法。尽管方法简单,但稍有不慎会造成较大损失。具体方法是放入若干尾鱼种(如花鲢、白鲢)于池中,一天后看鱼种有无不良反应,若鱼种表现焦躁不安或死亡等,表明不能放鳝种,只有在放入的鱼种表现正常时才能放养鳝种。


无公害泥鳅黄鳝饲料的选择



(一)动物性鲜活饵料

这类饲料主要有蚯蚓、蚕蛹、黄粉虫、蝇蛆、螺、蚌和小鱼虾等。其中,蚯蚓是泥鳅、黄鳝最喜食的饲料,干体蛋白质含量达61%,接近鱼粉和蚕蛹。这些饲料的共同点是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转化率高,有利于泥鳅、黄鳝的生长发育,是饲料的最佳选择。

(二)植物性饲料

对植物性饲料大多是迫食性的。其消化特点是对动物蛋白、淀粉和脂肪等能有效消化,对植物性蛋白和纤维素几乎不能消化。在规模化养殖中,需要一定的植物性饲料。这是因为人工养殖环境里的泥鳅、黄鳝,比天然环境中的个体容易得到食物,且吃得多,吃得好,投入一定量的富含纤维素植物饲料有利于促进肠道蠕动,提高摄食强度。通常在配合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麦粉(同时又是黏合剂)、玉米粉、麸、糠和豆渣等。

(三)动物下脚料

动物下脚料可以作为人工养鳝的补充饲料,如猪、牛肺等内脏,但因泥鳅、黄鳝不食腐败饵料,故动物下脚料直接用于饲料喂泥鳅、黄鳝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四)人工配合饲料

要求配合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较高,一般在35%~45%之间,甚至更高。同时要求有一定的适口性。当然配合饲料中的动物性饲料的比重仍然要求较大。由于饲料特殊性,生产技术上可能有一定难度,批量也小。但在应用上却易被人们接受,因其成本较低,又易于储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3566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