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膜炎的症状和冶疗

牛角膜炎是兽医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其特征是眼结膜和角膜发炎、流泪、结膜肿胀、角膜混浊呈淡蓝色或灰白色,严重者发生溃疡,形成斑痕或角膜翳,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往往引起失明。20多年来,笔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治疗该病68例,治愈66例,治愈率达97%。

1发病原因

该病主要是由于异物刺激,如风沙、灰尘、芒刺、花粉及化学药品进入牛眼内;其次是机械损伤,如鞭打、笼头压迫、摩擦等;另外,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如流感、恶性卡他热、传染性结膜炎、吸吮线虫、混睛虫病等疾病也可继发或并发牛角膜炎。

2牛角膜炎的临床症状

急性病例常表现为怕光流泪、疼痛、眼睑紧闭、结膜潮红、肿胀等。因损伤部位、病情轻重和有无感染的不同,临床症状也各有差异。根据笔者的诊疗经验,该病主要有以下4种临床症状。

(1)浅在性牛角膜炎。大多数为角膜表层损伤,侧望可见表层上皮脱落并有伤痕。当炎症侵害角膜表层时,角膜表面粗糙,侧望灰白色,混浊、无镜状光泽,有时在眼角膜周围增生出许多毛细血管,呈树枝状出现在角膜表面,形成血管性角膜炎。

(2)深在性牛角膜炎。角膜表面不粗糙,仍有镜状光泽,混浊部位在角膜的深部,呈点状、小棒状及云雾状,有灰白色、rǔ白色、黄红色和绿色等不同颜色。角膜周围及边缘血管充血,血管增生,有时虹膜发生粘连。

(3)化脓性牛角膜炎。初期角膜周围充血、怕光流泪、疼痛剧烈,继而形成脓肿,角膜上出现数目不等的粟粒至碗豆大小的黄色局限性混浊,在混浊的周围生有灰白色晕圈,轻者向外破溃,流出脓液转为溃疡;重者向内穿孔,形成眼前房蓄脓症,往往继发化脓性全眼球炎。

(4)寄生虫性牛角膜炎。除表现浅在性、深在性和化脓性角膜炎的共同症状外,病牛主要表现极度不安,摇头甩尾,不断用后蹄擦眼或常在墙上擦眼,仔细检查眼睛,可发现吸吮线虫或混睛虫。当炎症症状消失转为慢性经过时,角膜表面仅有白斑或色素斑,呈点状、线状或烟雾状,混浊程度不同,通常称为角膜翳。角膜翳俗称白朦眼,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严重时导致患眼失明。

3诊断

一般根据临床症状及眼科检查即可初步诊断为牛角膜炎。

4牛角膜炎的治疗

该病治疗原则是及时除去病因,消除炎症,促进混浊吸收和消散,防止虹膜粘连。

(1)西药治疗。

①清洗患眼:用2%~3%硼酸、0.01%新洁尔灭或0.1%雷夫奴尔等彻底清洗患眼,清除异物和分泌物。当分泌物过多时可用1%~2%明矾或1%硫酸铜溶液洗眼。

②杀虫或除虫:吸吮线虫可用1%~2%敌百虫溶液洗眼杀虫;混睛虫病主要采取手术疗法除去虫体。

③消炎和消散混浊:消炎可用醋酸可的松或青霉素、金霉素等抗菌素眼药水点眼,3~4次/d。为加速消散混浊,可于眼睑皮下注射自家血2~3mL,也可在眼球结膜下注射氢化可的松与1%盐酸普鲁卡因等量混合液,隔天1次,连用2~4d,或者向眼内吹入拨云散眼药,2~3次/d。

④防止虹膜粘连:当继发虹膜炎时,可用1%~2%硫酸阿托品点眼,2~3次/d。为了防止虹膜粘连,待瞳孔散大后,可改用0.5%硫酸阿托品点眼,直至痊愈。

(2)中药治疗。若有寄生虫性牛角膜炎必须先杀虫或除虫,后再按如下治疗。

①病初可内服决明散:石决明50g、草决明40g、龙胆草30g、栀子30g、大黄30g、蝉蜕30g、黄芩30g、白药子30g、菊花40g,研末,开水冲调,每天1副,早晚各1次,连服3d。

②中后期若出现角膜翳时,可内服退翳散:菊花40g、龙胆草40g、川连50g、防风25g、木贼30g、蝉蜕30g、苍术25g、甘草25g、青葙子30g、木通40g、草决明30g、旋覆花25g、龙衣20g、大黄50g,水煎取汁,每天1副,早晚各1次,连服3d。

5体会

(1)治疗牛角膜炎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在治疗时首先要除去病因、消除眼内异物。若病初就及时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十分显著,治愈率很高。

(2)寄生虫性角膜炎,必须先用1%~2%敌百虫点眼杀虫或采用手术除虫,再用上述疗法进行治疗,可消除病因,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3)经常消毒圈舍,及时清除粪便,在夏秋季节做好灭蝇工作,并定期用1%~2%敌百虫点眼,进行预防性驱虫,可有效预防寄生虫性角膜炎的发生和传播。

(4)加强患牛护理,重症者要加挂眼绷带,并将患畜栓在暗处,防止光线刺激。

相关推荐

肉牛传染性角膜炎的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其防控


肉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是一种接触性、急性传染病,也叫做红眼病,通常在气候炎热的夏秋季节容易发生,且任何品种的肉牛都能够发生。该病的主要特征是肉牛出现结膜炎,且角膜出现程度不同的混浊以及溃疡,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发生穿孔而彻底失明。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肉牛传染性角膜炎的临床症状肉牛传染性角膜炎的诊断及其防控。

1、发病特点

该病是一种牛容易感染的急性传染病,会严重影响机体健康,主要是由于感染摩勒氏菌而导致。该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照射在强光下能够增强其致病作用,但脱离牛体的病菌只能够存活1天。任何品种、年龄的牛都容易感染,一般在气候炎热和湿度较大的夏秋季节容易发生。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牛或者携带病菌的牛,一般通过污染的饲料、老鼠、蚊蝇等媒介传播。如果牛群发生该病,会快速传播,通常呈地方性流行。

2、临床症状

发病前期,病牛主要表现眼睛流泪、羞明,眼裂变小,眼结膜肿胀、潮红,存在浆液性分泌物;角膜呈蓝褐色,略微混浊。发病中期,病牛眼结膜肥厚,呈暗黑色,眼结膜明显肿胀,存在黏液性脓性分泌物,眼角被毛发生脱落,角膜变得混浊,往往呈不透明的灰白色,完全失明。发病后期,病牛角膜周边发生大量充血,略微呈紫色,角膜中心位置形成溃疡,完全失明。发病末期,病牛结膜肿胀不断消退,逐渐减少分泌物,直到完全停止,角膜混浊并逐渐消失,溃疡面不断缩小,恢复视力。病牛通常没有全身症状,病程往往可持续20-30天。大部分病牛能够恢复健康,个别会造成角膜云翳、角膜白斑以及失明。

3、实验室诊断

细菌形态观察。在无菌条件下取病牛的眼部分泌物制成涂片、触片,然后进行镜检,可见散布有少量的链状革兰阴性菌,呈短链或者双链排列,无法自行运动,不能够生成芽孢,使用显微测微尺测量菌体大小,一般在(1.5-2);um×(0.8-l);um。

细菌的分离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取病牛眼部分泌物以分离划线的方式分别接种在血巧克力琼脂培养基和Mullerhinton培养基上,置于pH值为7.2-7.5、37℃条件下进行48小时培养,对长出的菌落进行观察。结果发现血巧克力琼脂培养基上长出圆形的菌落,边缘不整齐,生有菌毛,呈灰白色的半透明状,并存在少量黏稠性的溶血,表面粗糙;Muller-hinton培养基上长出边缘整齐的圆形小菌落,呈灰白色,表面湿润、光滑。

生化试验。取待检菌的纯培养物用于生化试验,发现菌株的明胶液化试验和氧化酶试验都呈阳性,尿素酶试验、硫化氢试验、糖发酵试验、靛基质试验都呈阴性。

动物试验。取4只健康小鼠,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小鼠每只腹腔接种o.5mL分离菌株纯培养物,而对照组小数每只腹腔接种o.5mL改良的马丁液体培养液,对其发病及致死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发现试验组小鼠第二天表现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活动减少或者完全不动,第三天都发生死亡,且病死小鼠体表皮肤没有任何可见变化,剖检发现眼结膜充血,且能够从肝脏等实质器官中可分离得到接种菌,而对照组小鼠一切正常。

4、防治措施

免疫预防。分离本地的生长菌毛且具有血凝性的菌株,用其制成多价菌苗给牛群免疫接种,能够预防该病。一般来说,犊牛接种疫苗后能够使发病率下降,但只能够持续保护4-6周。妊娠母牛接种疫苗后,通过给后代犊牛哺喂初乳能够使发病率降低,还能够减小发病严重程度,但大于3-4月龄由于母源抗体滴度逐渐降低依旧要加强预防。另外,牛注射疫苗后会使由于感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而导致角膜炎的发病率降低。

药物治疗。病牛患眼可使用2%-4%硼酸溶液进行冲洗,完全干净后用干净毛巾吸干药液,最后注入适量的2%可的松眼药膏,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连续使用2-3天。病牛患眼内外的分泌物可使用o.9%氯化钠液清洗干净,接着向眼内挤入适量的土霉素或者青霉素眼膏,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连续使用2-3天。如果病牛患眼症状严重,如发生角膜穿孔,在采取以上方法洗眼后,可先将1-2滴红药水注入到角膜中,接着再使用上述药物进行治疗,通常4-5天就能够康复。另外,症状严重的病牛也可配合内服中药治疗,即取50g菊花、20g连翘、20g枝子、20g薄荷、20g黄岑、15g木贼草、20g桔梗、20g蝉蜕、20g黄连、30g石决明、20g尤照草、50g大黄、10g甘草,加水煎煮灌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2-3天。

自血疗法。如果病牛发生角膜翳,不仅可每天使用3%硼酸水溶液对患眼进行1次冲洗和滴入氧氟沙星滴眼液,还可取病牛5mL颈静脉血,分别在患眼上下眼睑内注射,每4天注射1次,通常2-3次就能够康复。这是由于血液有形成分、血清蛋白的分解产物以及血液中可能存在的毒素和细菌,可提高机体抵抗力,促使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反应强化,可缩短病程,促进康复。

概述
角膜炎俗称红眼病,是牛的急性传染病。每逢秋季,牛极易患上此病,此病传染快,连续发生。特征是牛畏光,流泪,结膜充血,角膜浑浊,精神不安。
病因
多因舍内高温潮湿,空气污浊、阴暗,卫生不良,外界强光刺激等(如紫外线辐射等)引起。
症状
潜伏期3~7天,牛表现畏光,流泪,有时晃头,后期有黏样脓性分泌物,眼睑红肿不适,直至眼睛不能睁开。
治疗
本着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要立即将病牛隔离,用2%~4%的硼酸水冲洗眼部,也可滴入每毫升含5000国际单位的青霉素溶液。角膜浑浊或角膜翳时,可涂布黄降汞软膏或四环素软膏治疗。
预防
患病牛要隔离喂养,划定牧区,改善环境。舍内保持清洁、卫生、干燥、通风,避免强光照射。同时要严防病牛发生磨伤、碰伤而加剧眼病。犊牛应单头饲养管理

仔猪黄痢的中草药冶疗方法和痢疾冶疗药方


仔猪黄痢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通常仔猪出生后2~3天发病,3~7天内排出黄色或黄白色稀粪,腹泻,吃奶减少或停止,迅速消瘦,最后昏迷死亡。

预防仔猪黄痢,平时应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包括饲料要饲喂全价配合饲料,产房消毒要严格彻底,不留死角,母猪产后要做好接产工作,仔细消毒rǔ房rǔ头,初生仔猪应尽早吃上初rǔ。母猪在妊娠时应接种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让仔猪出生后获得很高的被动免疫抗体;给初生仔猪滴服0.5毫升大肠杆菌ZY-10菌株生物制剂。此外,在仔猪吃奶前灌喂促菌生、调痢生和rǔ康生等药物均有很好的预防效果。仔猪生后12小时内全窝注射或口服抗生素,连用数天,可预防仔猪黄痢发生。一旦发生仔猪黄痢可用氟哌酸:片剂按10毫克/千克体重口服,每日两次,首次加倍。注射硫酸庆大霉素按1万单位/千克体重,每日两次。痢菌净5%溶液1毫升,肌注每日两次。

也可以用中草药治疗仔猪黄痢,有以下几种处方:

处方一:南瓜藤烧灰。用于治疗仔猪黄痢(早发性大肠杆菌病)。调水喂服,每天3次,连服3天。

处方二:南瓜根自然汁。用于治疗仔猪黄痢(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每次取1酒杯喂服,每天3次,连服2~3剂。

处方三:黄连5克,黄柏20克,黄芩20克,金银花20克,诃子20克,乌梅20克,草豆蔻20克,泽泻15克,茯苓15克,神曲10克,山楂10克,甘草5克。用于治疗仔猪黄痢。按处方配药,粉碎为末,分2次喂,早晚各1次,连用2剂。

处方四:黄连、黄柏、黄芩、白头翁各30克,诃子肉、乌梅肉、山楂肉、山药各15克。用于治疗仔猪黄痢。按处方配药,共粉碎为末,分9包,每次1包,用温水调匀灌服,每天3次,连服3剂。

处方五:大蒜100克,95%乙醇100毫升,甘草末1克。用于治疗仔猪黄痢。大蒜用乙醇浸泡15天以后每次取汁1毫升,加甘草末1克,调糊供1头仔猪1次喂服,每天2次直至痊愈。

处方六:白头翁2克,龙胆末1克。用于治疗仔猪黄痢。按处方配药,共粉碎为末,供1头仔猪喂服,每天3次,连用3天。

处方七:黄连10克,苍术3克,雄黄0.3克,百草霜或茶油饼(煅炭)4.5克,醋或酸菜水适量。用于治疗仔猪黄痢(早发性大肠杆菌病)。先将黄连、苍术粉碎为末,再与雄黄、百草霜(或茶油饼炭末)混匀,密封装瓶。同时以醋或酸菜水将药粉调成糊状,用毛笔或小竹片取药涂于仔猪口内,每天1次,分2次服,连服3~4剂。

处方八:秦皮5克,白头翁3克,地榆3克,老鹳草3克。用于治疗仔猪黄痢。按处方配药,水煎浓汁喂服,每天1次,连用3~5剂。

山羊传染性胸膜炎的临床症状及冶疗方法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又称山羊支原体肺炎,临床上以高热、咳嗽、肺和胸膜发生浆液性和纤维蛋白性炎症为特点,传播快,呈急性或慢性经过,发病率及病死率很高。2004年7月以来,我镇高坡、大兆、贝塘等村养羊户的山羊陆续发生该病,现将一例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2007年2月23日,我镇大兆村民委一养殖户的98只山羊有16只发病,死亡5只。高热,病初体温高达41~42℃,呈现间歇热或稽留热;病羊精神沉郁,对周围环境反应迟钝,常呆立一隅或躺卧于僻静之处;食欲下降或废绝,但渴欲随着病程的发展而增强,饮水增多;呼吸困难,有时呻吟,湿咳,初期流浆液性鼻液,1周后变为粘性、脓性或铁锈色;按压胸壁疼痛表现敏感,听诊肺脏有湿性罗音,肺泡音减弱,脉搏细弱且快。随着病程的发展,大多出现胃肠炎,腹泻,尾部和后肢被粪便严重污染。

2剖检变化

打开胸腹腔,可闻到异样的气味或腐败臭味;胸腔内有淡黄色的积液,常混有腐败的组织,暴露在空气中积液形成纤维蛋白凝块;多见一侧肺发生明显的浸润和肝样病变,呈红灰色,切面呈大理石样,肺小叶间质增宽,界限明显;支气管淋巴结、纵膈淋巴结肿大;胆囊充盈;肾脏肿大,表面有出.血点;胸膜变厚,表面粗糙不平,有的与胸壁发生粘连,有的病例肋膜、胸膜和心包三者发生粘连。

3实验室检验

无菌取胸腔渗出液接种在血清琼脂平板上,放置在37℃培养箱中,经86小时生长出透明、露珠状、中央有乳头状突起呈草帽状的典型菌落。刮取此菌落涂片,染色,镜检,见有革兰氏阴性的多形病原体。

根据实验室检验,再结合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确诊为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4防治

(1)健康羊和病羊隔离饲养,健康羊异地放牧,羊舍、食槽及周围环境用20%石灰乳每天消毒。对假定健康羊用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疫苗进行紧急接种。(2)氟苯尼考0.2ml/kg,青霉素5万IU/kg,地塞米松0.5mg/kg,氨茶碱0.25g/只(/),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3)患羊治愈后,全群用土霉素拌料(或用盐酸环丙沙星兑水)饲喂1周,巩固疗效。对16只病羊经以上措施治疗,3天后咳嗽症状消失,食欲增加,精神状态良好,病情基本得到控制。巩固治疗后患羊无反复。

5小结

合理安排羊只密度,冬季注意圈舍保温,夏季注意圈舍通风。发生该病后,种用羊全部淘汰。新引进的羊必须隔离观察一个月以上,确认健康后才能混入大群饲养和放牧,防止引入病羊和带菌羊。山羊传染性胸膜炎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在同群中传播速度极快,一旦发生难以彻底根除,因此防疫接种是预防该病关键而有效的措施。

奶牛低磷性红尿病的症状和冶疗方法


奶牛低磷性红尿病是一种营养代谢病,临床上以低磷酸盐血症、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为特征。常发生于产后不久的3~6胎高产奶牛,病死率高达25%~30%。

一、病因

主要是因奶牛饲料中磷缺乏或含量低,加上母牛产奶量高,磷排出量增加,导致磷供应不足出现低磷酸盐血症,从而引发本病。

二、发病原理

有研究证实,无机磷是红细胞无氧糖酵解过程中的一个必要因子,磷缺乏时,红细胞的无氧糖酵解不能正常进行,作为酵解产物的三磷酸腺苷相应减少,而三磷酸腺苷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红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三磷酸腺苷减少,会造成红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红细胞发生变形、溶解,产生血红蛋白。

三、临床症状

红尿是本病的明显症状。轻症的多在分娩后不久突然排出泡沫状血红蛋白尿,颜色逐渐由淡红色、红色、赤褐色到咖啡色;病牛排尿次数增多,但每次排尿量相对减少;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牛食欲下降,反刍、嗳气功能紊乱,瘤胃蠕动减弱;呼吸次数增加,脉搏增数,心搏动加快加强,颈静脉怒张,产奶量降低;可视黏膜苍白、黄染,血液稀薄,凝固性降低,血清呈樱桃红色;心脏听诊,偶尔发现杂音,肝区叩诊呈现疼痛反应。

四、实验室检查

红细胞数减少,由正常的(5~6)1012个/升降到(1.5~2.0)1012个/升,血红蛋白含量和血细胞比容降低。血清无机磷含量由正常的1.29~2.58毫摩尔/升降到0.13~0.48毫摩尔/升,个别严重的病牛甚至可降到0.06毫摩尔/升。血清钾含量也降低。血清尿素氮含量增多,尿液含有血红蛋白、蛋白质、尿素氮。

五、诊断

根据奶牛的发病特点、特征性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即可做出诊断。但应注意与临床常见的奶牛焦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相鉴别。

奶牛焦虫病是环形泰勒焦虫寄生于牛红细胞内所致的以高热、贫血、血红蛋白尿为特征的一种寄生虫病。本病流行依靠蜱传播,多发于气温较高的6~9月份。病牛体温升高,消化紊乱,贫血,黏膜苍白、黄染,出现血红蛋白尿。血液涂片在红细胞中可见到环形焦虫虫体。

钩端螺旋体病是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以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黏膜和皮肤坏死及短期发热为特征。此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夏秋鼠类大量繁殖活动时期,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病牛体温升高,全身症状明显,可视黏膜苍白、黄染,鼻唇部黏膜坏死,并表现不同程度的血红蛋白尿。通过微生物学和血清学检查可确诊。

六、防治

1.给予病牛全价日粮,注意添加麸皮、高粱、米糠、骨粉、豆饼等含磷丰富的饲料。

2.根据病牛体重大小,静脉注射磷酸二氢钠300~500毫升,间隔12小时第二次注射,一般注射用药两次后红尿即可消失。

3.病重牛同时口服速补磷(主要成分为磷酸二氢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B族维生素、氨基酸),每次250毫升,每天两次,连用3天。

4.为补充血容量,增加机体能量,应适当补给生理盐水、氨基酸、维生素C、葡萄糖和维生素A等。

5.对于奶牛贫血,可使用右旋糖酐铁、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物质,严重贫血的要及时采取输血疗法。

(作者联系地址:河北省行唐县兽医防疫站邮编:050600)

家禽禽流感的症状、冶疗及免疫程序


禽流感是禽类的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一般可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作出初步诊断,实验室可以通过病毒分离鉴定、鸡胚实验、琼脂扩散试验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进行确诊。防制禽流感主要采取综合的防疫措施,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加强健康家禽的抵抗力、减少患病家禽的死亡率,从而减少禽流感对养禽业造成的损失。

1诊断

1.1流行病学

禽流感病毒的宿主广泛,鸡、火鸡、鸭、鹅、鹌鹑和雉鸡等家禽及野鸟、水禽、海鸟等均可感染。其中以鸡和火鸡感染禽流感病毒后的危害最为严重,而在鸭中分离到的病毒比其他禽类多。各种日龄的禽均可感染。禽流感病毒主要通过与患禽(包括与患禽接触的器具)的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染。此外,带毒的飞鸟或水禽常常成为传染源,引起家禽大批发病和死亡。

1.2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鸡潜伏期一般为3~5d,最长可达21d。流行初期的急性病例,常无任何病状而突然死亡。鸡一般病初精神沉郁,厌食,垂头缩颈,随后出现鸡冠和肉髯发绀,头部水肿,眼睑肿胀,结膜炎,呼吸困难,常发出咯咯声,鼻分泌物增加,病鸡常有摆头表现,严重者窒息死亡。有的病鸡出现神经症状,如惊厥、作圆圈运动、瘫痪和眼盲。母鸡就巢性增强,产蛋量下降。这些症状可以以单一或不同组合形式出现。如在肠道致病菌较多,可引起腹泻。

1.3病理剖检变化

病鸡主要在口腔、腺胃、肌胃角质膜下层和十二指肠等处有出血。喉、气管出血、分泌物增多,有时有干酪样物质;脑水肿、脑部血管充盈;胸腺肿胀、外观紫色;皮下脂肪出血、水肿,呈胶冻样;脾脏有时有淡黄色小坏死灶、肿胀、出血,肾肿胀;心膜心冠脂肪有出血点、心内膜血液凝固不良;腺胃rǔ头出血多、基部出血少,肌胃与腺胃交界处有条状出血,分泌物增多;十二指肠弥散性出血;胰脏上有散在出血;泄殖腔出血;卵巢、输卵管发生萎缩变性;胸骨内侧、胸壁上的肌内、腹部的脂肪有出血;腿部的鳞片上有特征性的出血斑。

1.4病原学诊断

病毒分离需由国家规定的实验室完成。

1.5血清学诊断

目前用于禽流感检测的方法有禽流感病毒分离技术、琼脂扩散试验(AGP)、血凝试验(HA)、血凝抑制试验(HI)、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NI)、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病毒中和试验(SN)、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免疫荧光技术(IF)及核酸探针技术。其中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是OIE推荐使用的方法。

2综合性防制措施

2.1加强生物安全,搞好隔离饲养和消毒工作

一些农村地区和小型散养户存在鸡与水禽混养或鸡与水禽同场分隔饲养的习惯,而水禽大多在户外放养,与候鸟及其粪便接触较频繁,候鸟带毒比较严重,极有可能传染给水禽,再由水禽横向传染给鸡等家禽。因此要避免家禽与野鸟的接触。防止水源和饲料被污染,禽场应与其他动物隔开,严禁场内饲养笼养鸟和其他未知安全的家禽;保证鸡种来源的安全性,从无禽流感地区或种鸡场引进雏鸡和种蛋,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实行全进全出制;加强鸡舍内外消毒,可用2%~3%热烧碱水对环境和地面消毒,用过氧乙酸、威岛牌消毒剂带鸡消毒,饮用水用漂白粉消毒。流感病毒对温度比较敏感,随环境温度的升高,病毒的存活时间缩短,另外,夏季阳光中的紫外线对病毒有很强的杀灭作用。夏季禽舍的通风强度比冬春两季好,良好的通风可以大大减少鸡舍环境中病毒的数量,因此,病毒进入鸡体内的机会和数量就会明显减少,感染率下降。

2.2加强饲养管理,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一方面,要给家禽提供全价饲料和充足饮水,使鸡体质强壮而增强对病毒的抵抗力;另一方面,要建立具有坚强免疫力的鸡群,尤其要建立具有抗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坚强免疫力的鸡群。良好的通风可以减少不良气体对鸡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对维持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以减少上述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2.3疫苗免疫接种

当前研制与使用的禽流感疫苗主要是灭活疫苗,选择地方流行毒株接种鸡胚,收获尿囊液经甲醛灭活,以矿物油为佐剂制成油剂灭活苗,取得了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由低毒力到中毒力病毒引起的流感可以使用灭活疫苗,有单联苗和多价苗,一般用多价苗效果就很好。由于这种疫苗只能降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病毒的传播,而不能从群体中将病毒清除,因此在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时禁止使用疫苗接种。目前国内外对禽流感病毒的研究正不断深入,开发的新型疫苗也逐渐增多。接种疫苗的家禽不仅获得了针对疱疹的免疫保护,也具有抗禽流感的免疫保护。禽流感卵黄抗体对200日龄非免疫产蛋鸡及20日龄SPF小鸡安全可靠,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在生产实践中可推广使用。

推荐免疫程序:对以产蛋鸡发病为主的地区,20~30日龄首免,0.3~0.5mL皮下注射,开产前20d二免,0.5mL注射;种鸡及禽流感高发地区在300日龄首免;对小鸡也发病的地区,7~10日龄首免,开产前二免,必要时在300日龄三免;肉仔鸡5~7日龄,0.3mL皮下注射,免疫一次即可。注意:免疫灭活苗,一般需免疫2次以上;在小日龄家禽作首次免疫时,应尽量避开母源抗体高峰期;对鸭等水禽免疫接种时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副反应。

2.4防止疫病扩散

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时,应及时上报疫情,划定疫区,严格封锁,扑杀所有受到感染的禽类,病死禽必须焚烧或深埋,对疫区内可能受到病毒污染的场所进行彻底的消毒,严防强毒扩散。必须对疫区周围5km范围内的所有易感禽类实施疫苗紧急免疫接种,同时,在疫区周围建立免疫隔离带。在封锁期间,禁止染疫和疑似染疫的动物、动物产品流出疫区,禁止非疫区的动物进入疫区。

3治疗

3.1蛋鸡的治疗

可用盐酸金刚烷胺,每升水加入25~100mg,混饮,或每千克饲料加入50~200mg,混饲,连用5~7d,有较好疗效,可降低鸡的死亡率,但鸡仍然感染并排出病毒,对后期产蛋恢复有一定影响,目前,这种药物禁止应用于食用禽类。病毒唑,每升水加入50~100mg混饮,或每千克饲料加入100~200mg,混饲,若配合应用清热解毒、止咳平喘的中药如板蓝根、大青叶、连翘和清瘟散等,则效果更好。由于该病常并发或继发细菌和支原体感染,因此适量使用抗菌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利高霉素和阿米卡星等药物,往往能减少死亡。为了提高家禽体质和抗病力,可同时在饮水中加入多维电解质。待病鸡临床症状消失而产蛋率尚未恢复时,可用中药如增蛋散等拌料饲喂7d左右,同时用速补-14饮水,可有效帮助病鸡恢复卵巢功能,促进产蛋率的提高。

3.2肉鸡的治疗

对禽流感的治疗应首先控制病毒的增殖,减少支原体、大肠杆菌等继发感染。发病后的前3d可用西普罗、清瘟败毒散+扑热息痛拌料,同时配合德佳佳维倍量饮水;发病后的第4天:必须控制继发症,金刚烷胺+强力菌清(或支呼安);呼可宁+金刚烷胺+庆大霉素或阿莫西林。用特力灭不同浓度进行环境、禽舍和带鸡消毒,饮水中添加薄荷油。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4721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