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中国肉牛养殖业的潜规则

危害中国肉牛养殖业的潜规则目前国内的规模化肉牛养殖企业绝大多数都处于亏损状态,这种亏损并不是不可以避免的,甚至可以说扭亏为盈是很现实的;是一些隐形的利益链条导致了规模化肉牛养殖企业的巨亏;如果一位高管、首席科学家、专家在他曾经管理过的每一个肉牛企业、每一个肉牛项目都是亏损的,那么你还敢期望他能够给你带来什么呢?危害中国肉牛养殖业的潜规则,具体来了解一下:

在中国肉牛养殖行业当中,大企业经历、首席科学家、高学历并没有成为让肉牛养殖盈利的因素;农民养殖户整体文化水平偏低、不懂先进的科学养殖技术、更不具备美国式的规模化优势,但是为什么他们却几乎从来都不亏损呢?

在我国由于肉牛育肥行业起步较晚,从初期的白酒糟养育肥牛开始,至今真正形成产业还不足20年,所以在很多方面都不健全,包括《肉牛饲养标准》,即使我们相信它是绝对准确的、相信《肉牛饲养标准》与实践之间是毫无误差的;由于现在肥牛与架子牛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倒挂,并且牛肉价格相比10年前翻了约3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把牛养得更肥、把牛养到更大的出栏重,让每一头牛都尽可能的生产出更多的牛肉来,因为牛肉值钱啦!所以必须要“斤斤计较”这是现在饲养育肥牛盈利的必须条件,育肥牛平均出栏重由10年前的500kg至550kg,逐渐上升到了现在的600kg至700kg,甚至很多优良品种牛的出栏重达到了750kg至850kg,那么问题就出现啦!看过养牛书籍的人都知道,在《肉牛饲养标准》中,营养参数最高只给到550kg的体重标准,那么560kg至700kg阶段的肉牛从理论上到底应该怎么饲养呢???可以理解成是理论上的空白吗???

多数饲料企业的饲料配方都是使用配方软件“合理”设计出来的,而饲料配方软件却只是按照《饲养标准》中的固定数据,进行辅助计算的一款工具而已,当《饲养标准》本身都失去参考价值的时候,配方软件设计出来的肉牛饲料产品效果会是什么样呢?可以很负责任的说:截止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大地上,99%以上的商品肉牛浓缩料、肉牛精料补充料都不具有实用性,99%以上的肉牛饲料企业都只是在运作“营销模式”关心的只是每卖出去一吨饲料能赚多少钱,至于其饲料对于肉牛的增重效果如何?饲料企业自己也根本不清楚,甚至就连国内的一家大型上市饲料集团公司的配方技术人员,都不知道自己设计出来的“肉牛浓缩料”的用量比例是多少?只是凭借虚假的广告语“肉牛月增重100斤以上”去迎合“盼牛快长”养殖户的心理需求,用不成熟的产品加上不成熟的指导方法去“帮助”养殖者致富,最终导致养殖亏损。
如果脱离前提条件谈“增重速度”就像不考虑季节谈“冷暖”一样,肉牛增重速度数值的高低,不仅仅是受品种的影响,瘤胃误差、育肥期长度、架子牛性质都是很关键的影响因素,要理性认识增重速度,不要对增重速度有不现实的要求,谨防受骗上当,以免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架子牛空腹进场最高的称重数值出现过7天增重193斤的现象,但这完全是由瘤胃误差造成的;经过多年实践证实,对于“常规架子牛”育肥而言(体重250kg至350kg的架子牛),育肥期前6个月的平均月增重速度,绝对高于育肥期后6个月的平均月增重速度,这一规律是饲料与饲养方式所无法改变的,肉牛不可能永远都保持高速生长,随着育肥期的不断延长,肉牛距离体重的饱和值越来越近,由于剩余增重空间越来越小了,所以到肉牛育肥后期增重速度的下降,是符合一切动物正常生长规律的,举例说明:即使是一头体型条件十分完美的架子牛,以十分合理的育肥饲养技术进行长达10年时间的强度育肥,它的体重也不可能生长到5000斤啊?
在架子牛育肥养殖生产中,可划分为买、养、卖3大环节,虽然在“卖”这个环节,肉牛的价格行情养殖者只能随行就市,但是在买、养2大环节养殖者要充分利用好自己手中的主动权,要会买牛“避免被潜规则”要知道什么是真架子牛、什么是假架子牛,不要只会看“漂亮牛”却不知道什么样的牛增重速度快;在饲养环节要多做试验,仔细观察、详细对比,根据实践生长效果逐渐调整,最终形成有效的经验配方;精细的做好买、养2大环节,就可以达到在行情不好的时候不亏损、在行情正常的时候获得可观利润、在行情好的时候获得暴利。
现在对中国肉牛养殖业危害最大的根本就不是进口牛肉,而是那些可恨的冒牌“大专家”到处骗吃骗喝,贴着“首席科学家”的虚假标签,上骗国家政策资金,下骗规模化养殖场,在中国肉牛行业中,冒牌专家不除就难以谈行业发展,被他们指导过的肉牛养殖企业不是已经倒闭了、就是快要倒闭了,因为这些所谓的“首席科学家”或“首席专家”根本就不懂实践肉牛饲养技术,在媒体上作秀也都是“这牛能长雪花肉、那牛能长雪花肉的”因为一旦定位成雪花肉生产,就可以不太在意生产成本啦!养牛赔钱的责任就可以推卸到牛肉销售上面去了,他的虚假技术也就不会露馅儿,其实只要育肥饲养期适当延长,绝大多数的牛都可以长出雪花牛肉,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牛大自然肥”的经典谚语。

相关知识

中国鹅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养鹅数量最多的国家,近年来,鹅的饲养数量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1992年全国鹅的存栏数只有1.32亿只,到 1996年鹅存栏数1.88亿只.到2001年时鹅的存栏数达到2.08亿只,发展较快的地区有四川、安徽、江苏、黑龙江、吉林、辽宁和河南等地。四川是我国养鹅数量最多的省份,2000年四川省鹅出栏8 068.93万只.占全国出栏总数的22.38%,而且呈现出一种迅猛发展的趋势。但我国鹅业生产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鹅的研究、开发工作起步较晚,优良鹅种的供种能力不足,而目前许多地方多数采用本地鹅种或杂种鹅进行饲养,影响鹅业生产经济效益的发挥;长期以来,用于鹅种选育、鹅业生产及良繁工程建设等投入很少,我国优良鹅种的繁育体系一片空白;由于种鹅的产蛋量较低,种鹅饲养户的经济效益较低.这是制约我国鹅业规模化生产最重要的因素,但肉鹅饲养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显著:鹅的饲养方式多数是一家一户的散放饲养,规模化饲养程度低、规模化生产配套技术不完善;我国是世界养鹅生产和消费大国但鹅肉人均占有量仅0.3千克而且鹅肉、鹅肝的出口量很低。 近年来,随着国家的重视.市场上羽绒需求量的迅速增长,肥肝生产的兴起,以及鹅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养鹅业的发展呈现可喜的势头。

扶绥县罗非鱼养殖业的发展前景


罗非鱼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人类六大主食之一。它不但具有生长快、食性杂、适应性强、病害少等优点,而且肉味鲜美、肉质洁白细嫩、骨刺少、无残毒,在国际市场享有白色三文鱼的美誉,深受广大养殖者和消费者的欢迎。目前世界上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养殖罗非鱼。广西养殖罗非鱼始于20世纪6o年代引进的莫桑比克罗非鱼,真正大面积发展,是在20世纪 80年代引进生长性能远优于莫桑比克罗非鱼的尼罗罗非鱼以后。进入2O世纪90年代,随着尼罗罗非鱼、吉富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杂交生产单性罗非鱼的推广,罗非鱼养殖才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现已成为广西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扶绥县自1980年左右开始养殖罗非鱼,而近年来在这方面的养殖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7年.全县共发展罗非鱼养殖面积420公顷,产量3200吨,产值1792万元。

1扶绥县发展罗非鱼养殖业的优势

1.1气候优势。扶绥县位于广西西南部,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县域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和东南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21.322.8℃ ,历年最低气温-0.6℃,历年最高气温39.5℃.日平均气温10℃ 的年累计积温为7502~C,年总辐射量108.4千卡/cm;年平均日照1693h,无霜期长达346d。全县年降水量 10501300mm。在这种气候条件下,一年中410月罗非鱼都可以正常生长,投放大规格(10cm左右)的罗非鱼种苗,一年可以养成两造。大多数年份冬季池塘(鱼塘水深1.5m)水温高于罗非鱼冻死温限(12℃),可以安全自然越冬。冬季异常寒冷时,采用塑料大棚保温措施,也可以安全越冬。

1.2区位优势。全县土地总面积2836km2,占全广西面积1.22%。与首府南宁直线距离仅45km,被定位为南宁市的半小时经济圈,距以北海、防城、钦州为中心的桂南沿海经济区约220km,交通运输非常方便,属南宁、北海等地罗非鱼加工企业的幅射范围,地理位置优越。

l-3水资源优势。县境内水库、河流星罗棋布,大中小型水库52座,水库面积达1840公顷;大小河流24 条,河流总长度589.1km,水面积为3713.33公顷;左江流域经扶绥河段93km.山秀水电站成功蓄水发电后,使山秀水电站上游水面积增大666.67公顷以上。扶绥河流、水库水源水质良好,利用现有的水资源优势,推行江河船箱高产健康养殖和水库网箱高产健康养殖,发展单性罗非鱼前景十分广阔。

1.4种菡来源优势。目前,广西已建有以广西水产研究所、南宁水产良种场、南宁远东农牧渔发展有限公司、北海国安公司等4家为主的罗非鱼良种生产基地,主要生产尼罗罗非鱼或吉富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杂交的单性罗非鱼,雄性率都在95%以上,优良的罗非鱼种苗供应充足。

1.5销售优势。目前,广西已在南宁、北海、防城港等地建立了8座以加工罗非鱼为主的出口水产品加工厂,水产品原料鱼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以上。这些企业全部获得ISO9000和HACCP质量管理认证,加工出口渠道畅通。依托区内实力雄厚的加工企业,罗非鱼养殖是产销有保障、盈利有空间的一大水产养殖项目。

2扶绥县发展罗非鱼养殖业的机遇

随着国际罗非鱼消费市场的不断崛起和扩大,我国罗非鱼加工出口的逐年增加以及国家、自治区人民政府对罗非鱼养殖业的重视,扶绥县发展罗非鱼养殖业正遇上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

2.1国际消费市场需求旺盛。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罗非鱼消费国,年消费量都在5万吨以上,而且90%靠进口。随着世界鳕鱼资源的减少和捕捞额度削减。鳕鱼价格大幅上升,欧洲、日本、韩国等正在寻找替代品,而罗非鱼非常适合。所以,罗非鱼产品越来越被国际市场接受,一个新的罗非鱼国际消费市场正在形成。

2.2我国罗非鱼加工出口逐年增加。我国的罗非鱼加工出口主要是冻鱼片和条冻鱼两大类,主要销往美国。2004年我国罗非鱼出口美国6万吨;2005年8万吨;2006年l0.5万吨;2007年达到l2.2万吨,占美国市场的比重达到70%以上,稳坐美国罗非鱼市场霸主的交椅。同时对墨西哥、俄罗斯和其他国家的出口量都出现了增长。随着欧洲、日本、韩国等罗非鱼国际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全球对罗非鱼产品的消费将会大幅度增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罗非鱼产品以生产成本低,生产量大等优势将不断占居国际市场的主导地位。

2.3政府重视。面对罗非鱼国际消费市场需求旺盛的机遇,从国家、自治区到各市、县和渔业部门,对罗非鱼养殖业都十分重视。农业部已把广西规划为罗非鱼养殖优势产业区,并已扶持广西建立了4个国家级罗非鱼良种场。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已就罗非鱼养殖业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县人民政府亦出台了相应扶持政策,从苗种供应,产地认证、养殖技术、产品销售等方面为养殖户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决心下大力气抓好扶绥县罗非鱼产业化生产。

3发展罗非鱼养殖业的措施

发展罗非鱼养殖业,既是满足国际市场的旺盛需求,又是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直接有效的途径。为此,扶绥县采取六个方面的措施,加快罗非鱼养殖业的发展。

3.1建设罗非鱼标准化示范区。为了正确引导养殖户(业主)在发展罗非鱼养殖生产上向高产、优质、高效、绿色等方面发展,扶绥县人民政府决定在渠黎、新宁、岜盆、龙头等乡镇建设罗非鱼标准化示范区,重点利用江河、水库等大水面进行罗非鱼规模养殖基地建设。加快发展罗非鱼的规模养殖。从2003年起连续五年结合水产养殖综合开发工作,建立了罗非鱼网箱、池塘、水库罗非鱼养殖试验示范基地,使全县罗非鱼养殖面积达420公顷,年产量达到3200吨,产值1792万元。同时,为让全县养殖的罗非鱼都达到出口标准,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全县范围推行保姆式服务和标准化生产。把8名技术人员分到各养殖片,从鱼苗供应到鱼病防治、成鱼出售,都进行人对点的服务,对各养殖户的饲料使用进行严格控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无公害标准开展养殖生产,提升罗非鱼产品质量,使罗非鱼产品符合出口标准,不断打人国际市场。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

3.2建立罗非鱼苗种培育基地。以县鱼种场的7亩池塘作为罗非鱼苗种培育基地,及时到广西水产研究所和广东等地引进奥尼、吉富罗非鱼鱼苗,经强化培训后供给养殖户养殖,提高了罗非鱼的良种覆盖率和养殖效益,大大提高了养殖户养殖罗非鱼的积极性。

3.3引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罗非鱼养殖产业。 2004年4月自治区出台加快罗非鱼产业化发展的新举措。扶绥县以自治区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罗非鱼产业化生产政策为契机,围绕市场,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运作方式,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加快罗非鱼产业化进程。山秀电站成功蓄水发电后,沿左江形成一条良好的罗非鱼养殖带,扶绥县及时引进北海宜利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在库区开发养殖出口优势品种。2007年4 月北海宜利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在县山秀水电站库区设置罗非鱼养殖网箱2000箱,面积共计32000m ,平均年产成鱼4500吨。北海宜利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成功引进,为扶绥县罗非鱼养殖进一步向产业化、集约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3.4以点带面,扩大罗非鱼养殖业。继续以经济、科技能人,养殖大户和开发商牵头,带动群众养殖,把罗非鱼养殖真正发展成为农村一个经济支柱产业,以罗非鱼养殖为突破点,带动扶绥县水产养殖业发展。

3.5加强与加工企业的联系。解决养殖后顾之忧。县水产畜牧部门已与北海北联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和南宁百洋食品有限公司等区内较大的罗非鱼出口加工企业建立了产、供、销一条龙长期合作关系,为扶绥县发展壮大罗非鱼产业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3.6组织宣传培训,普及标准化生产知识。组织编印标准化生产技术资料,提供给基层单位和养殖户使用;充分利用现有示范基地,组织群众进行现场参观;举办标准化技术培训班,邀请自治区标准化工作组专家对基层技术人员和示范户进行培训,组织基层技术人员对面上养殖户进行培训,扩大培训覆盖面;加强技术指导。项目实施小组实行分工负责制,以一对一帮扶的形式,开展现场技术指导,推广应用无公害技术标准和先进实用技术。同时,积极邀请自治区养殖业标准化专家到现场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总之,扶绥县有适宜的气候、丰富的资源,可使罗非鱼加工出口企业得到不断地发展。充分利用扶绥县的可养殖塘库发展罗非鱼养殖,并在其它可养殖的水面大力发展网箱养殖,是一项拓宽致富门路、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大有发展前景。

竹鼠养殖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竹鼠养殖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竹鼠养殖业还存在许多问题,原因也是方方面面的。

首先是管理粗放,饲养成本高,这类问题在中小规模养户很突出,国内竹鼠养殖基地普遍存在规模小、没有形成品牌化。

第二、迄今尚未有统一饲养标准在养殖基地予以推广。

第三、卫生防疫体系松懈,疾病多而复杂;众多养殖户对竹鼠疾病处理能力差。

第四、缺乏配套的加工体系。迄今只有少数几家竹鼠食品加工厂;商品品种很单一。

第五、市场混乱,市场销售渠道不宽,未能将零散的竹鼠集中,纳入统一销售渠道,以降低成本。

第六、各式各样的养殖技术市场鱼龙混杂。

第七、投资者没有摆正投资心态,盲目投资,急功近利很难成功。

奶牛养殖业的发展 促进奶牛行业发展的若干方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牛奶和乳制品的需求大大增加,国家政策也大力鼓励和扶持奶牛生产,奶牛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我国各大乳业集团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中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同时拉动了种植业和畜牧业等多个行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乳品加工企业为核心的奶业产业化链条,为中国奶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就目前乳业集团发展的形势来看,奶牛养殖业已成为一个日益壮大的行业。下面一起来看看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及促进奶牛行业发展的若干方法。

促进奶牛行业发展的若干方法

1、中国奶牛行业需要相关咨询机构

咨询本身就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技能,是兽医服务的高级形式,比单纯的治疗病牛更有价值。据报道,欧美开发了CowSignals,ConsulttheCow,ConsultingServices等培训,并已开始商业化运作,我国侧重于牧场现场方面的培训很少。培养和形成这种技能需要专业的培训、长期的训练。

2、奶牛行业的发展需要更新理念

过去兽医认为,只要把所有的病牛都治好了,整个牛群就健康了,于是每天忙于临床型疾病的治疗。牧场里如果听到说某位兽医水平高,即说明其手术水平高,一年内做了几百例真胃变位手术.成功率非常高。牧场兽医业向着治疗和手术方面发展,疲于应付治疗病牛。过去25年来欧美奶牛兽医研究最大的进展是,奶牛兽医操作规范从治疗临床型疾病转化为预防亚临床型疾病,人们重新认识到了几乎所有的疾病都是多种因素引起的,引起疾病的因素也被视为疾病的一部分,清除致病因子也属于疾病预防的范畴。因此,现在兽医业认为,把所有引起疾病的致病因子清除掉,把传染病根除了,所有的亚临床型疾病得到预防,整个牛群就健康了;牧场兽医业向着预防兽医、营养代谢性疾病防治及牧场咨询的方向发展。例如,围产期是奶牛疾病高发的阶段,数据显示有75%的疾病都发生在这一阶段,25%的淘汰发生在产后2个月内,因此做好围产期疾病的预防和健康监控,早发现、早治疗,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就显得至关重要。另外,尽管畜牧业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但直到最近10年人们才发现,理解和满足牛的行为和环境需要非常重要,不能满足牛的需求也被视为疾病的一部分。

3、规模化牧场的管理者需要相关培训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我国奶牛养殖的规模化水平越来越高,不断涌现出超大规模的牧场,截至2013年底建成投产的万头牧场已经超过30个。万头牛场作为新生事物,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很多方面都缺乏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更需要去探索合适的发展道路和模式。根据利拉伐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球能管理大型牧场的管理者有150名左右,而国内则寥寥无几。这也迫切地需要相应的培训,特别是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规模化牧场的管理者更需要亲临现场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然而一些牧场管理者总是端坐办公室,即使是到生产区只是走马观花,或者是陪同领导,大加宣扬自己的好处,对牧场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以色列丹尼尔在分析中国和以色列牛场管理者的区别时说:中国的牛场场长更像是公司的白领,多数时间呆在办公室内,生活舒适,办公条件优越;而以色列的牛场管理者都在生产第一线指挥,通过牛场管理软件分析生产数据,然后第一时间去解决。

4、规模化牧场的技术员需要相关技术

实际上,牧场内的员工是最了解生产现况的人。但一方面普遍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每个人仅仅从事自己的岗位,缺乏协同和全面的观察、了解和分析。我国牧场兽医与国外的兽医存在巨大的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历、培训和技能、工作内容。

资格教育和专业技能。我国牛场兽医几乎没有门槛。笔者对规模化牧场进行了一项统计显示,80%以上的牧场技术员(兽医、配种员、饲养员)为中专以下学历,缺乏系统而全面的知识体系和相对的培训。

国外普遍实行执业兽医制度。在美国,参加4年的学习并通过国家兽医学位考试(DVM)才能成为兽医师,只有经过美国兽医协会教育委员会认证的兽医学院才能颁发DVM学位,目前美国有27家大学的兽医学院经过认证,每年毕业约2100名学生;DVM要成为开业兽医,则必须通过州政府考试,获得执照后才能行医。

主要工作内容。我国的兽医在牧场往往只是机械的执行和操作总部制定的标准操作程序(SOP),或者听从师傅制定的治疗方案,天天机械地忙于治疗临床型疾病,忽视疾病的预防,很少关注亚临床型疾病的防治,甚至没有对牧场历史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总结防治经验。国外的兽医工作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治疗临床疾病转化为提供牧场保健方案,预防亚临床型疾病,发现制约生产性能的因素,关注清除引起疾病的致病因子,不断的提供咨询和改进服务,从而提高牛群的健康水平和牧场的生产水平。

浅谈奶牛养殖业的发展
一、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形势我国奶牛业的养殖模式原本是散养、家庭牧场、适度规模化牧场长期共存。由于受到三鹿事件影响,乳品企业对一些散养户的牛奶质量不好掌控,于是普遍抬高了牛奶的收购门槛,逼迫取缔散养,逐步向规模化养殖转变,如目前伊利、蒙牛对200公里以外的奶站,要求必须日产鲜奶3吨多才收购,一家一户的奶就不收了,目前奶牛家庭养殖正在一些省份逐渐消失。而奶牛自身的生理和生物学特性以及较高的投资决定了奶牛养殖业是低风险的产业。由于奶牛的世代间隔长,繁殖率低,单胎以及投资大的特点,经济能力不强的家庭不敢发展奶牛,所以根据奶牛自然增长率低、投资大的特点,近五年来我国奶牛养殖业一直是稳步发展的势头。目前我国的奶牛养殖业正处于一个发展的重要时期——转型期,由以前的散养逐步向着集约化、规模化迈进,而要达到集约化、规模化的养殖标准,需要一个适合我国国情,又能迎合市场发展态势的养殖模式诞生。
虽然我国奶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困扰行业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一是奶牛单产水平低,奶牛养殖“小、散、低”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奶牛饲养规模小,分散在千家万户,生产水平低;二是原料奶质量参差不齐。原料奶中细菌数超标、乳脂肪和乳蛋白等指标达不到标准要求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奶牛业效益不稳定,奶牛养殖的亏损面扩大;四是产业化程度低,奶农的组织化程度低,与乳品加工企业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奶农养殖效益得不到保障,制约了奶牛饲养规模的提高。
我国奶牛养殖业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即大城市郊区、东北内蒙古奶业产区、中原奶业产区、西部奶业产区和南方奶业产区。存栏量大省是黑龙江、内蒙古和河北,发展潜势很足的是中原奶业区,西北的奶源主要集中在新疆、宁夏两个自治区,南方的奶源主要集中在四川,迫于环保压力和饲料运输费用的上涨,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郊区的存栏量呈现下降的趋势,但牛奶总产量和单产陆续增加。
二、我省奶牛养殖业的特点近年来,我省各级党政十分重视奶业发展,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投入,鼓励奶牛养殖,引进加工企业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我省奶业的迅速发展,全省奶牛数量成倍增长,牛奶产量大幅增加,乳品加工能力大幅提高。我省奶牛养殖业有如下几个特点:1、奶牛数量发展迅速,生产水平持续提高;2、奶牛养殖相对集中,小区规模饲养发展较快;3、乳品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乳品加工快速发展。我省奶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产业布局不合理、加工能力过剩、养殖水平低、企业与奶农关系不协调、原料乳供应不稳定、市场竞争无序、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成为制约我省奶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障碍:1、奶业发展缺乏总体规划和布局;2、奶业发展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3、奶牛生产水平较低;4、加工企业品种单一。
三、加速奶牛养殖业发展的措施针对目前奶业发展现状,奶牛养殖发展的思路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增加科技含量,提高产品质量,普及推广良种高产奶牛和科学饲养管理技术,适当提高源奶价格,还效益于奶农。
(一)要牢固树立奶牛养殖的主导地位
1.把奶牛养殖作为引领农村养殖业发展的重大举措来对待,建设规范的奶牛养殖场或养殖小区,普及推广良种高产奶牛和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发展高效益的奶牛产业。从奶品市场看,我国的奶牛业发展仍较落后,奶品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数量的1/4,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大,因此奶业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以政策为引导,调动奶农的积极性。一是合理规划奶牛场、奶牛小区,提供统一管理、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挤奶、统一收购等多项服务。二是从良种引进上给予扶持,政府要有计划地引进良种奶牛,推广优良冻精等品种资源(可采取免费和补贴政策),引导奶牛场(户)合理淘汰老、弱、残、次、病牛和产奶量低的牛。三是继续执行奶牛补贴政策,即按国家政策每头牛给予适当经济补贴。四是从种植饲草料土地上给予扶持,提供适当土地给企业或养殖户种植牧草和青贮饲料,解决草料来源缺乏的困难。
3.提高源奶价格,促进奶牛养殖稳定发展。在目前加工企业垄断奶价的情况下,应从现在牛奶成本价着手,采取措施使牛奶收购价达到成本价,必要时可以成本价作为奶农的最低保护价。
(二)推进良种奶牛繁育体系建设,提高奶牛养殖单位效益
当前正处于奶牛养殖的低谷期,要加快良种奶牛繁育体系建设.:
1.通过补贴推广良种奶牛。同时要加强培训学习,提高各级奶牛养殖技术支撑机构的技术推广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基层良种推广机构和技术服务机构的作用。奶牛养殖企业可抓住这一机遇,选优劣汰。推广良种奶牛,最大限度地发挥进口良种奶牛的遗传力,全面提升高产核心奶牛群的生产性能,提高奶牛质量、奶牛单产量和单位效益。
2.提高科技含量,科学饲养,提高奶牛养殖效益。加大科技投入是扩大奶源基地、提高奶牛养殖效益的根本保障。要推广玉米青贮、苜蓿或其他青干草饲草饲料全价搭配饲喂奶牛技术;采用绿色营养专用全价饲料配方科学喂养奶牛;加强管理,冬暖圈、饮温水、铺褥草、晒太阳,夏遮阳、常饮水;坚持每天刷拭牛体,保持牛群适当运动、定期修蹄;按奶牛产量分群饲养,分阶段采用全价日粮标准饲喂。通过以上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奶牛产奶量,增加养殖效益。
四、提高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提高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坚定奶牛养殖信心;2、调整牛群结构,饲养高产奶牛;3、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加快奶牛良种化进程;4、积极推广全株青贮玉米技术;5、精心呵护奶牛,有病及时冶疗;6、适度发展规模养殖和小区养殖;7、努力协调龙头企业、奶站、奶户关系,确保三方利益共享;8、政府继续加大对乳业支持力度,为乳业产业化做强做大提供保障。
另外,要注意奶牛养殖的标准化:标准化是企业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标准化是合理发展产品品种,组织专业化生产的前提;标准化是提高产品质量,保障安全、卫生的技术保障标准化可使国家资源合理地利用,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标准化是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科研成果等的桥梁;标准化可以消除贸易障碍,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维护我国的商品信誉和人民的权益。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最近研究成果,用科技武装起规模化奶牛场,指导现代化、规模化的奶牛生产,必定能够提高整个牛群的养殖水平、健康水平和经济效益。各级主管部门及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标准,加强对奶牛场、奶牛小区、奶站和乳品加工企业的监督,必能促进奶业的健康发展,加强对乳品的检测和抽查,并及时公布检查结果,树立消费者对乳品的信心,必能促进奶业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快车道.早日实现温家宝总理“让每一个中国人,每天都能喝上一斤奶”的梦想,并且是安全的、优质的奶制品。
总体来说,现代奶牛业在我国刚刚起步,生产水平还比较落后,虽然数量较多,但其产品在整个畜牧产品中所占的比重很低,发展任务艰巨。但是,我国拥有丰富的牛资源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各级政府对养牛业高度重视并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以及企业家和农民养牛的热情与积极性,这预示我国养牛业存在着远大的发展前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西部打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的养牛业必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今年河蟹养殖业“水瘪子”势头不减,路在何方?



“水瘪子”势头不减,路在何方?
纵观今年整个河蟹养殖情况,我们不难发现,去年爆发“水瘪子”病的地区今年情况依然严重,并且爆发时间较去年更早(苗差点的地方从清明开始就发现有水瘪子蟹)、持续时间更长(部分塘口从二壳一直持续到现在都有水瘪子蟹)、伤亡更重,当然这也跟今年的天气有关,长时间的阴雨天气,温度忽高忽低,水中溶氧、PH值等变化较快,体质差点的螃蟹基本上等不到高温,肝脏就开始病变,水瘪子的暴发区域也从老养殖集中区向新兴养殖区扩散,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水瘪子”病的暴发不是由地域所决定的。
关于“水瘪子”蟹产生的原因,广大养殖户和水产从业人员通过各种渠道(媒体、报刊、企业政府宣讲等)读或多或多或少了解到了一点(水质、水草、细菌、寄生虫、苗种等多种原因),但真正的病源目前学术界还没达成统一的共识(认为是一种未知病毒、或微孢子虫等)。笔者认为,水瘪子病的暴发不是由单一原因造成的,是水质、底质、体质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体质”,这也是最重要缺最容易被广大养殖户所忽视的问题。我们都知道,螃蟹体质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其耐低氧和抗病害能力,在相同恶劣环境条件下抵抗力强的河蟹生存能力更强,对抗“水瘪子”病时也一样,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同一个池塘有些螃蟹得水瘪子病而有些螃蟹没得,关键就在于河蟹自身的抵抗力,说得细点就看肝脏日常维护得好不好。我们经常强调的保肝护肝就是要在肝脏还没病变之前,通过加强内服和水质调控,增强肝脏解毒营养转化功能,同时把诱发肝脏病变的水体因素(毒素、缺氧、细菌等)将到最低,因此要把强体保肝工作做在前面,而不是等肝脏全白了、糜烂了再想着去用药,那已为时已晚。其中加强内服尤为重要,河蟹在三壳之前肝脏处于一个发育生长期,此时建议多在饵料中添加肝舒康、转肝宝、利肝舒等营养物质,促进肝细胞的生长与修复,增强肝功能,避免日后梅雨季节、高温季节肝脏急剧恶化(花肝、白肝等),肝脏活力强其抵抗力就强,抵抗力强只要水质稳定一般不会爆发大规模水瘪子病,这也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内服防控法”,但一定要坚持,偶尔拌个一次两次意义不大,要定期内服,建议三壳前每月拌三个疗程,每个疗程3-4天,三壳后每月拌两个疗程,每个疗程持续4-5天,同时配合水体消毒(蛭菌110),如此才能把水瘪子蟹的暴发几率降到最低。
缺氧、毒素、投饵过多是水瘪子病爆发的三大诱因。笔者通过走访,发现但凡大规模爆发水瘪子蟹的塘口要么水草过密、过早腐烂,要么水质过浓、过混、粘性较大,很容易形成“氧债”,导致晚上大量缺氧,体质差点的螃蟹根本没力气上草上岸呼吸,直接在水底死亡。俗话说“一次缺氧、三天不长”,低溶氧导致河蟹食欲骤减、行动缓慢,长时间不吃东西肝脏必然受损,进而抵抗力差,诱发水瘪子病。随着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加,水质恶化越来越严重,使得池塘中的毒素(氨氮、亚盐、藻毒素、消毒杀虫剂残留等)在肝脏内不断蓄积,破坏肝脏细胞,引发肝脏病变。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可能前期看不出明显的症状,一旦温度升高或者水质突变(倒藻、水质分层、烂草等),使得肝脏急速恶化,造成突发性伤亡,因此建议定期下地笼检查螃蟹肝脏,若发现花肝或轻微病变(颜色变浅),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控(内服金维安+肝舒康),同时视水质情况及时调水改底,防止进一步恶化。投饵过多,是诱发水瘪子病的重要原因,特别是高温期,本身河蟹食欲不佳,若不及时控制饵料,很容易造成浪费败坏水质,中后期伊乐藻腐烂也跟残饵过多有关。到了中后期河蟹肝脏逐步转变为性腺(俗称“蟹黄”“蟹膏”),此时吃的过多会加重肝脏的负担,特别是动物性饵料的过量投喂,本身可能带有较多病源菌,摄食过多增加了细菌感染风险,进而诱发水瘪子蟹的暴发。综上所述,水瘪子病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疾病,根据池塘水环境和河蟹苗种、体质等多方面因素多方面思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万变不离其宗,消灭病源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强体保肝”,体质好了,成活率自然就高了。
水瘪子蟹防控及处理方法
花肝、轻度病变(颜色略淡淡结构完整):
1、外用:
第一天全池使用蛭菌110(2亩/瓶)。
第二天泼洒肝舒康(2亩/袋)。
2、内服:
使用金维安+肝舒康+转肝宝+普乐强一起拌料,内服7天一疗程。
日常防控:
1、每隔10天左右使用卫底(2亩/袋)改底,减少底部耗氧因子及有害菌。
2、定期使用金维安+利肝舒+转肝宝内服,每月2-3个疗程,每个疗程持续3-5天。

危害名山养鸭业的主要疫病及防制


1 疫病调查情况

1.1 调查方法 从养鸭户、养鸭场、养鸭专业大户、专业孵抱房、家禽宰杀专业户中了解鸭病流行情况,住意观察病鸭临床症状、剖解变化及治疗情况,分析诊断危 害养鸭业的主要疫病。

1.2 调查结果 1998~2003年共调查养鸭专业大户15户,养鸭户425户。收集一周龄以上鸭的发病和死亡情况,发现危害四川名山县养鸭业的主要疫病是雏鸭病毒性肝炎、鸭传染性浆膜炎、鸭巴氏杆菌病、鸭丝虫病等四种疫病。

2 临床症状、剖解病变及危害情况

2.1 鸭病毒性肝炎 鸭病毒性肝炎是小鸭易患的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临床症状 潜伏期1-3d。鸭突然发病,病程短促,病初患鸭精神萎顿,不能走动,食欲完全废绝,眼半闭 ,呈昏迷状态,有的出现神经症状,不安、运动失调 ,倒向一侧,两脚发生痉挛,数小时后鸭死亡。死前病鸭头向后弯,呈角弓反张姿态。

2 .1 .2 剖解病变 特征性病变在肝脏。病鸭肝脏肿大 ,质地柔软,呈淡红色或发黄,表面有出血斑,胆囊肿大 ,充满胆汁,肾肿大,呈灰红色,脾脏有花斑。

2.1 .3 危害情况 本病主要发生于5一01 日龄的雏鸭 ,名山县的四川麻鸭和建川杂交鸭对此病有一定的抵抗力,中型白羽杂交鸭、天府肉鸭易患此病。鸭群一旦发病,发病率达40%-50%,发病死亡率达80%。

2.2 鸭传染性装膜炎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氏杆菌病,是鸭易患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

2.2 .1临床症状 病鸭缩颈、腿软、跋行,共济失调,食欲 减少或废绝,眼周围有浆液性分泌物,两侧鼻孔流出 浆液性或豁液性分泌物,腹泻,拉绿色或黄绿色稀粪 ,死前出现神经症状,有的角弓反张。

2.2.2剖解病变 浆膜表面有明显的纤维素性渗出物。肝脏肿大,呈土黄色、棕红色或橙红色,表面有一层灰 白色或灰黄色的纤维素膜。心包液增多,心外膜表面覆盖纤维素性渗出物,气囊有纤维素膜。

2.2.3 危害情况该病主要侵害2一6周龄的小鸭,有的鸭群发病率达50%-80%,死亡率达30%-70%。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冬春季节发病尤甚。发病情况为:大型肉鸭发病多于杂交鸡,杂交鸭发病多于本地鸭。

2.3 鸭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禽类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2.3.1 临床症状 潜伏期2-9d。根据病程分为最急性、急性、慢性三型。最急性未见发病症状就突然死亡,有的在放牧时突然死亡。急性型临床最多见,发病后1一3d死亡,病鸭体温42℃一43℃,脚软、羽毛松乱,不愿下水,食欲减少或不食,呼吸困难,常张口呼吸,并摇头,故有摇头瘟之称,其口鼻有豁液流出,排白色或铜绿色稀粪。慢性型死亡率低,但患鸭生长发育受影响,病鸭贫血、消瘦,患关节炎、踱行,切开肿胀关节,见脓性或干酪样坏死。

2.3.2 剖解变化 死于本病的鸭,全身呈败血症变化。典型病变是心外膜冠状沟密布出血点,心包液增多、混浊,十二指肠豁膜严重出血,肝脏肿大、质变,有针尖大至粟粒大的灰黄色或灰白色坏死灶。食道及泄殖腔有灰黄色或褐色的假膜,关节囊增厚。

2.3.3 危害情况 鸭、鹅、鸡均易感本病。此病为危害名山县养鸭业的首要疫病。夏秋季节气温骤变,干旱缺水,放牧条件差,禽舍阴暗潮湿,鸭群拥挤,空气不流通,长途运输等易诱发本病。

2.4鸭丝虫病

2.4.1 临床症状 鸭丝虫寄生于皮下组织引起瘤状肿块,其大小为豌豆大至麻雀蛋大。患部多集中在领下,其次是两肢、眼、颈、泄殖腔周围。

2.4.2 剖解病变 切开肿块可见数条到数十条长度不等的浅粉红色线虫。

2.4.3 危害情况发病季节为秋季,本病主要侵害3- 8周龄的放牧仔鸭。近年来放牧仔鸭发病率为15%- 20%,病鸭死亡率为2%-5%左右。患病仔鸭生长发育缓慢,放牧困难,体重只有相同日龄健康鸭的1/2左右。

3 防制方法及效果

3.1 鸭病毒性肝炎 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病初用板蓝根注射液与青霉素混合肌注有一定疗效。病鸭肌注鸭肝炎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液可明显降低死亡率;预防:临产蛋种母鸭皮下免疫鸭肝炎弱毒疫苗,未经免疫的种母鸭,其初生雏鸭1日龄皮下腿部肌注0.5-1mL鸭肝炎弱毒疫苗。

3.2 鸭传染性桨膜炎治疗:可选用泰乐松乳液或鸭浆散剂治疗;预防:雏鸭7-10 日龄用鸭浆膜炎菌苗免疫,每只雏鸭肌注住0.5mL。

3.3 鸭巴氏杆菌病治疗:应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均有良好的疗效。成年鸭每次服磺胺嘧啶片0.5g(1片),一天2-3次,疗程2-3d,每只成年鸭用链霉素4 万单位,青霉素8万单位混合肌注。大群发病时用磺胺啼咤按比例混于饲料中,也可用阿莫西林粉剂饮水治疗。预防:40 日龄以上鸭每只注射禽兔巴A苗或巴氏杆菌A苗1-2mL。

3.4 鸭丝虫病治疗:1%丙硫咪哇油悬浮液或1%左咪哇向丝虫寄生部位注射0.3-0.5mL,也可用碘配注射液对寄生部位作封闭治疗;预防:未发病的雏鸭,按50mg/kg体重饲喂丙硫咪哇2次。消灭中间宿主剑水蚤,不在有剑水蚤的水田、水塘中放牧。

4 小结
4.1 坚持自繁自养,实行科学饲养管理,增强鸭只抗病力。科学的饲养管理涉及温度、湿度、密度、通风、营养、卫生等诸多因素,应根据季度,鸭只品种、日龄制定饲养管理程序。搞好场地卫生,饲养场地、鸭舍及饲喂用具定期消毒。保持鸭舍清洁卫生、干燥通风,消灭蚊、蝇、鼠害,建立消毒池,谢绝外来人员参观。

4.2 加强对鸭群疫(菌)苗的免疫,按种鸭免疫程序实施强制免疫,建好免疫档案。收购种蛋。

答疑: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出对养殖业有何影响?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第194号,实施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中药类除外)退出行动。为什么要实施此项行动?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出和管理政策调整主要内容有哪些?对养殖业有何影响?如何做好贯彻实施工作?就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有关负责人。

问:农业农村部为什么要实施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出行动?

答: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食品安全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畜牧业发展面临着新的任务和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围绕优供给、强安全、保生态目标,坚持质量兴牧、绿色兴牧,加快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扎实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畜牧业现代化,实现养殖业绿色发展,维护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让广大消费者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兽药是养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投入品,规范使用能够促进养殖业发展,不会产生兽药残留等问题,但如使用不当甚至滥用,则会带来兽药残留和动物源细菌耐药风险,给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风险隐患。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兽用抗菌药综合治理工作,要求加强兽用抗菌药专项整治、遏制兽药残留超标和动物源细菌耐药现象。社会各界对细菌耐药性、兽药残留超标等问题也高度关注。按照《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和《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部署要求,我们决定实施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中药类除外)退出行动,促进养殖过程用好药少用药,维护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

问: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出和管理政策调整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一是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中药类除外)全部退出,抗球虫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保留。二是改变抗球虫和中药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管理方式,不再核发兽药添字批准文号,改为兽药字批准文号,可在商品饲料和养殖过程中使用。三是对既有促生长又有疫病防治作用的品种,修订产品质量标准,删除促生长作用,仅保留疫病防治作用。

问:请谈谈政策制定有关情况。

2018年1月,我们开始全面系统开展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出政策研究。先后三次组织全国兽药残留与耐药性控制专家委员会有关专家,研讨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出问题。经借鉴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地区和国家药物饲料添加剂管理政策,并结合我国国情,专家委员会建议我国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出范围与欧盟管理政策基本一致,即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中药类除外)全部退出,抗球虫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保留。

2019年3月,我们就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出计划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共有25家单位反馈了意见,各单位总体上支持我部实施促生长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出行动,

问: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出后对养殖业有哪些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养殖业对包括药物饲料添加剂在内的兽药依赖性较大,特别是对饲养条件较差的养殖场及幼龄动物的保护作用仍难以替代。退出药物饲料添加剂后,如养殖方式不升级,部分养殖者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遇到生产方面的问题和困难。

在论证期间,我们也组织中国畜牧业协会和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组织评估了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出后对养殖业的影响。中国畜牧业协会向300多家畜禽养殖企业征求了意见,均未提出反对意见。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经组织专家评估认为,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出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随着我国规模化养殖水平的提升,实施退出计划对我国养猪业的影响总体可控;但考虑到我国生猪养殖环境现状,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出前期对生猪养殖效率会带来一定影响,保育期仔猪死亡率预计提高1个百分点,全程成活率降低0.5个百分点,预计3年左右可恢复正常水平。

综合各方面情况看,我们认为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出给养殖业带来的影响总体是可控的,对维护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问:如何做好第194号公告的贯彻实施工作?

答:政策的贯彻实施关键在行动,重点在落实。各级畜牧兽医管理部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贯彻实施工作:一要做好宣传工作。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第194号公告精神的宣传力度,使企业和从业人员熟知公告的主要内容,按照要求和时间节点停止生产、经营和使用相应的药物饲料添加剂,切实维护动物健康、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二要加强督查指导。各级畜牧兽医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督检查职能,加强对公告贯彻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公告执行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指出并纠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推动公告有效实施。三要严格执法。各级畜牧兽医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监督执法,对违法违规生产、经营、使用药物饲料添加剂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切实把公告的规定落到实处。四要鼓励抗菌药替代产品和技术的研发。各级畜牧兽医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政策支持,鼓励抗菌药替代产品和技术的研究,以满足畜牧生产实际需要。

农村养牛业:奶牛和肉牛养殖可行性思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对草食动物牛肉和牛奶的需求越来越多,农户养牛的目的也从主要用于耕作转为食用的商品牛和产奶用的奶牛。近年来,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养殖业的扶持政策,加之市场需求的增加,促进了养牛业的发展,而且大力发展养牛业是畜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是丰富人民群众生活,强壮国民体质的需要,是充分利用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以我市为例,2002年全市奶牛存栏仅100余头,肉牛年出栏不到1000头。而现在我市奶牛已经发展到300余头;肉牛存栏达3000余头,年出栏商品牛8000余头。在发展的同时,笔者认为应着重思考和注意以下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肉牛和奶牛养殖业持续发展,有利于养殖户增收,同时也才能更好地保证牛奶和牛肉的食用安全。
1奶牛发展需要思考和注意的问题
农户奶牛养殖主要目的就是销售牛奶获得效益,因为生鲜乳不便于贮存和销售,所以一般没有乳制品加工企业的农村地区奶牛养殖就不发达。近年国内一些乳制品企业的由于自身奶源基地不足,为了最大限度满足企业的生产加工能力,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收购鲜奶进行加工,所以离乳制品加工企业较近的农村周边地区农户奶牛养殖发展就较快,农户在这些地区发展奶牛养殖也才更有前景。
但是,农村奶牛养殖户引种时引进的奶牛健康状况和产奶量都参差不齐。笔者认为发展奶牛养殖当地畜牧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养殖户奶牛养殖相关知识的宣传、培训和引导。养殖户要思考和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点。一是养殖户在引种前一定要详细了解引入奶牛的产奶量及健康状况,并取得引种地畜牧主管部门的检疫证明,还应了解免疫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引入奶牛的质量。二是在引入后,每年要主动接受和配合当地畜牧主管部门对口蹄疫的强制免疫以及结核病、布鲁氏菌病的监测、对检出的阳性牛应按照国家规定及时淘汰,才能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奶牛人畜共患病的发生与传播;三是要严格按照国务院颁布的《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有关规定进行奶牛养殖和奶产品的销售,不使用违禁兽药和饲料及添加剂,()才能有效保障奶源的质量。
2肉牛发展需要思考和注意的问题
以我市为例,以往养殖的肉牛多是耕牛淘汰后育肥或者奶公牛用于育肥。而现在肉牛养殖所需的犊牛(3~6月龄)大多是从省内的中江、宣汉、阆中、眉山等地购得,品种多为西门塔尔和夏洛莱与本地黄牛或者水牛的杂交品种,近来有从山东购入的。据笔者调查,现在我市肉牛主要销售给省内外一些牛肉加工企业和本地屠宰户,活牛销售价格今年3月份达每千克25元,养殖1头肉牛平均(10~16个月)可获利润3000元左右,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但是,养殖肉牛投入的成本也大,一般1头犊牛购入价达4000~7000元,如果购入后生病发生死亡,将损失惨重,造成血本无归。因此,发展肉牛养殖也需要当地畜牧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养殖户的肉牛养殖相关知识的宣传、培训和引导。养殖户需要注意和思考的问题有以下几点:一是外地购犊牛时应特别注意引入牛的检疫,取得引入地畜牧主管部门的检疫证明并了解免疫情况,同时还要防止长途运输时的应激反应,避免引入后发生腹泻和感冒等病的发生;二是对从血吸虫病流行区引入的犊牛,要及时报告当地畜牧主管部门进行血吸虫病的检测,发现阳性牛要及时治疗,同时在血吸虫病的流行地区,为了血吸虫病的防控,肉牛一定要圈养,并做好粪污的处理;三是尽管酒糟是奶牛和肉牛的重要饲料,但是肉牛饲料中酒糟使用也不宜过多,要注意栽种青饲料(比如多花黑麦草)或者蔬菜下脚料的合理搭配,才能防止牛尿结石的发生;四是合理使用饲料及添加剂、兽药,不使用违禁的饲料及添加剂和兽药,从而有效地保证肉牛的产品质量;五是主动接受和配合畜牧主管部门对口蹄疫的强制免疫,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3政府和畜牧主管部门应履行的职责
笔者认为,农村养牛业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各级政府还应该进一步加大养牛业的扶持力度,比如:一是对准备养殖牛的农户给予购牛贷款的支持及圈舍建设、粪污处理沼气池建设的补贴;二是由国家财政投入在一些有养牛习惯的地级市建立奶牛和肉牛的良种繁育基地,避免养殖户远距离引种造成的不必要损失,促进养牛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作为畜牧主管部门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养牛户法律、法规和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促进农户依法、科学养殖增收;三是要认真履行国家《畜牧法》、《动物防疫法》赋予的职责,进一步强化相应的监管措施,确保奶产品和牛肉产品原料的安全。
作者简介:
黄仁树男高级兽医师1963年2月出生研究方向:动物防疫和食品安全监管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4741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