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腹水症的主要症状 肉鸡腹水症的预防措施及治疗

肉鸡腹水症又称雏鸡水肿病、肉鸡腹水症、心衰综合征和鸡高原海拔病,是以病鸡心、肝等实质器官发生病理变化、明显的腹腔积水、右心室肥大扩张、肺淤血水肿、心肺功能衰竭、肝脏显著肿大为特征的综合征,主要发生于幼龄肉用仔鸡的一种常见病。在目前的肉鸡疾病中,肉鸡腹水症呈现较为突出,尤其是每年从入冬到初春,肉鸡的这一病症给养殖户们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肉鸡腹水症的主要症状肉鸡腹水症的预防措施及治疗。

1、流行病学

肉鸡腹水症的发生主要与肉鸡机体缺氧引起的心肺功能异常有关,继而促使肉鸡胸腔内出现大量的体液。该病通常在3~4日龄肉鸡中发生,而在2~3周龄对该病的敏感性会显著增加。该病一旦发生,与肉鸡的快速生长有着密切联系。不同种类的家禽均有可能会出现该病,但是肉鸡发生该病的概率最高,尤其是长势较好的肉鸡。该病的发生与耗氧量、生长速度有关。该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在冬季发病率较高,死亡率在20%~30%左右。

2、主要症状与病理变化

肉鸡腹水症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腹部明显膨大,用手触压腹部会出现波动感。采用注射器可以从病鸡腹腔内抽取出一定量的液体。肉鸡腹水症会导致鸡冠与肉鬃呈紫红色,两翼下垂,腹部着地,不喜站立,且呼吸困难。另外,肉鸡腹水症的病理变化情况为,在剖检的时候,可以发现肉鸡全身组织器官出现水肿、淤血现象,全身骨骼肌出现深红色、淤血情况。肺部存在水肿、充血情况。其心包积液,心脏明显增大,肝脏出现充血情况,且边缘明显变厚,具有一层半胶冻样物。并且在肾脏中出现肿大、充血现象,存在尿酸盐沉积现象。而在肠道中出现广泛性充血情况,腹腔内存在纤维蛋白凝块,积液呈现棕红色。

3、病因

肉鸡腹水症的主要病因比较复杂,可能是由一个或多个因素引起,通常认为与气候寒冷、肉鸡过肥、鸡舍环境差等有关。其主要病因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在北方,冬季气候比较寒冷,养殖场在提供保温的时候,忽略通风换气,使得鸡舍内出现有害气体,加上肉鸡耗氧增加与气温较低的情况,使得肉鸡的代谢速度加快,耗氧量较大,出现腹水症的概率较高,其死亡率也相对较高。②如果在饲料中添加的油脂超过4%,肉鸡出现腹水症的概率会随之增加。③在养殖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要求来养殖,盲目增加剂量,使用多种药物,会导致肉鸡肝、肾等出现损伤与毒害现象,会增加腹水症发病率。

4、预防措施

首先,需要选择优良品种,针对心肺、肝脏、抗缺氧等功能器官发育较好的品种可以优先选择。其次,需要对肉鸡饲养环境进行改善。养殖户需要重视鸡舍环境的管理,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对饲养的密度进行适当的控制,确保鸡舍通风,并做好保温处理。在饲料喂养的早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限制喂养剂量,以便对肉鸡生长速度进行有效的控制,避免引发腹水症的发生。一般情况中,磷水平需要维持在0.05%以上,其中食盐的含量需要控制在0.5%以下,而钠离子的含量需要维持在2000mg/kg左右。在饮水中的钠离子含量需要维持在200mg/L左右。并且可以适当的硒元素与维生素E含量进行适当的控制,以便满足肉鸡生长营养补给的需求。可以适当的根据具体情况对其进行调控,每千克饲料中适当的添加0.5g维生素C,可以达到较好的抗病效果。并对防疫制度进行完善,尤其需要注意肉鸡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对肝、肾等功能器官进行有效的控制,避免侵害药物的使用,确保药物的合理使用。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肉鸡腹水症的发生。

5、治疗方法

针对肉鸡腹水量较多的情况,可以采用12号针头将肉鸡腹腔内部的积液抽取出来。之后适当的注射青链霉素,每次注射2万IU。通过2~4次的治疗,其康复效果较好。另外,针对疑似病例,需要在早期采用大黄苏打片治疗,之后给予维生素C与抗生素治疗,以便防控该病的继续发生。并对鸡群进行加强管理,改善鸡舍卫生条件。另外,可以皮下注射亚硒酸钠,注射1~2次,或服用利尿剂,其治疗效果较好。

6、总结

在肉鸡的养殖过程中,需要实时监控鸡群的健康情况,以便及时做好预防与治疗工作。针对鸡群的日常精神症状、行为、反应能力等进行密切观察,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降低腹水症的发生,保障基本经济效益。

肉鸡腹水症的发病特点
肉鸡腹水综合症,该病首次报道于1946年。肉鸡腹水综合征主要发生于生长速度较快的幼龄鸡群中,多见于3~6周龄,特别是速生型肉鸡,且公鸡发病率高于母鸡。在发病季节上,多见于寒冷的冬季和气温较低的春秋季节。它不仅使肉鸡的屠宰率及屠宰品质下降,甚至造成鸡的死亡,严重者死亡率可达60%,和猝死症、腿病构成了严重危害肉鸡业的三大疾病。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给养禽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对该病的发病原因、预防及治疗措施进行了讨论。
发病原因
诱发该病的因素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饲料因素等,一般都是机体缺氧而致肺动脉压升高,右心室衰竭,以致体腔内发生腹水和积液。
遗传因素
主要与鸡的品种和年龄有关,由于遗传选育过程中侧重于生长方面,使肉鸡心肺的发育和体重的增长具有先天性的不平衡性,即心脏正常的功能不能完全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导致相对缺氧。据观察,幼龄快速生长期的肉仔鸡对能量和氧气的需要明显增加,红细胞在肺毛细血管内不能畅流,影响肺部血液灌注,导致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室衰竭,血液回流受阻,血管通透性增强,这可能是该病发生的生理学基础。
环境因素
环境缺氧和因需氧量增加而导致的相对缺氧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原因。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氧分压低,易致慢性缺氧;肉鸡的饲养需要较高的温度,通常寒冷季节为了保温而紧闭门窗或通风换气次数减少,空气流通不畅,换气不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气等有害气体和尘埃在鸡舍内积聚,空气污浊,含氧量下降,造成相对缺氧;同时天气寒冷和处于快速生长期,其代谢率升高,需氧量也随之增加,从而加重缺氧程度。在缺氧情况下,呼吸频率加快,肺部功能损害,毛细血管增厚,从而造成血管狭窄,肺血管压力增高,加重心脏负担,使右心肥大、壁薄,血流不畅而致心力衰竭,进一步造成肝及其他脏器的血压升高,导致血压较低的腹血管中的血液回流受阻,向腹腔渗透而形成腹水。
饲料因素
饲料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高能量日粮使肉鸡的耗氧量增加。由于消耗过多能量,需氧增多而导致相对缺氧;喂颗粒饲料的鸡采食量大,生长快,饲料消化率高,需氧增多;
②高蛋白质或高油脂等饲料造成营养过剩或缺乏;
③饲喂的菜子饼中芥子酸含量高;钙、磷水平低于0.05%或维生素D在每千克饲料中的含量低于200IU;
④饲料中食盐含量超过0.37%;其他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不足以及饲料霉变、霉菌毒素中毒等也可引发腹水症。
疾病及中毒性因素
当肉鸡患慢性呼吸道疾病和大肠杆菌病时,可继发腹水。机体中间代谢的有毒产物蓄积,空气中的有毒气体,某些药物用量过多及损害肝、肾等的多种疾病,均可引起肝脏或肾脏病变,降低解毒及排泄机能,导致机体中毒,静脉淤血,血压升高,血管渗透性增大,血浆外渗而形成腹水。
流行特点
季节:本病多发于冬季和早春,这与冬春季节舍内饲养通风不良而造成缺氧有关。
日龄:本病多发于4~5周龄,这与此时正值肉用仔鸡迅速生长有关。
品种与性别:虽然本病在各类家禽中均可发生,但最多发、最常见的是肉仔鸡,特别是迅速生长的肉鸡。通常在发病鸡中公鸡占有较高的比例,这与其生长快、耗能高、需氧多有关。症状表现为突然死亡。但通常病鸡个体小于正常鸡,而且羽毛蓬乱,神情倦呆,不愿活动,呼吸困难和发绀。肉眼可见的最明显的临床症状是病鸡腹部膨大,呈水袋状,触压有波动感,腹部皮肤变薄发亮。严重者皮肤淤血发红,有的病鸡站立困难,以腹部着地呈企鹅状,行动迟缓,呈鸭步样。病程一般为7~14天,死亡率10%~30%,最高达50%。
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羽毛蓬乱,饮水和采食量减少,生长迟爰,冠和肉髯发绀。病情严重者可见皮肤发红,呼吸速度加起,运动耐受力下降。该病特征性症状是病鸡腹围明显增k,腹部膨胀下垂,腹部皮肤变得发亮或发紫,行动迟缓呈鸟步样,有的站立不稳以腹着地如企鹅状。该病发展往往很快,病鸡常在腹水出现后l-3天内死亡。
病理剖检
主要病变包括:腹腔内有100~500毫升甚至更多的淡苛或淡红黄色半透明腹水,内有半透明胶冻样凝块;肝瘀血肿大,呈暗紫色,表面覆盖一层灰白色或黄色的纤维素奠,质地较硬;心包膜混浊增厚,心包液显著增多,心庄体积增大,右心室明显肥大扩张,心肌松弛;肾肿大瘀血;肠道黏膜严重瘀血,肠壁增厚;胸肌、腰肌不同程度瘀血;皮下水肿;脾肿大,色灰暗;肺呈粉红色或紫红色,气囊混浊;盲肠扁桃体出血;法氏囊黏膜泛红;喉头气管内亨黏液。
综合防冶
选育优良品种
肉鸡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是导致腹水症发生的内在原因。鸡,特别是肉鸡的肺占体重的百分比很小,且肺被固定在胸腔中,随呼吸伸缩的范围有限。所以选育对缺氧和腹水症都有耐受力的家禽品系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多年来,许多专家和学者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
添加内源性胆汁酸
肉鸡在育种与养殖理念不断进步下,达到出栏日龄的天数越来越短由原先42天左右缩短至38天左右,这期间肉鸡腹水问题也越发严重。肉鸡腹水的根本原因是在于心肺系统的发育跟不上肉鸡生长速度,加之环境控制在实际养殖环境中存在不合理情况与日粮构成的不同缺陷肝脏逐渐变性,造成肝脏合成胶原蛋白的能力下降造成体液外渗,最终导致心膜内及体腔内积水现象。养殖过程中保护肝胆系统健康对心肺功能的正常发挥有重要意义。内源性饲料级胆汁酸可以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提升肝脏合成胶原蛋白的能力,能从根源上解决肉鸡后期腹水问题。注入内源性胆汁酸的使用,可以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提升肝脏合成胶原蛋白的能力,能从根源上解决肉鸡后期腹水问题。

改善饲养环境
缺氧是造成肉鸡腹水综合征的重要原因,因此设计和改造鸡舍,要解决好防寒保暖与通风换气的关系,以保证充足的氧气供应。鸡舍建筑时要有天窗,安装换气扇,定时强制通风换气,保证空气新鲜;改善供暖条件,不要在鸡舍内放置煤炉,防止污染空气,育雏期可采用火炉供暖,炉门要在鸡舍外,较好的方法是采用恒温控制的风扇和由定时控制的负压通风系统来解决通风与温度降低的矛盾,从而有效降低腹水综合征的发生率。同时,采取高床平养,定期清理粪便及进行环境消毒,减少有害气体含量。
改进饲养管理
早期适度限饲肉用仔鸡早期生长速度快,对腹水症敏感性高,采用早期限饲防治效果明显。李增光等进行的肉鸡早期限饲试验,即从13日龄起对肉仔鸡每天减少饲料量10%,维持2周,然后恢复正常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限饲对降低腹水症的发生率确有显著效果,限饲组的发病率相当于对照组总发病率的24.5%。Arce在海拔1828m的地区对7~28日龄肉鸡采用隔日限饲法,腹水症发生率显著下降,且对生长无不良影响。Albers对15日龄至屠宰前的肉仔鸡每天定时供料进行长期限饲,结果死亡率降低36%,饲料利用率改善37.3%。
调整日粮营养水平和饲喂方式用低营养水平日粮饲喂的肉仔鸡腹水症远远低于采食高营养水平日粮仔鸡。建议在3周龄前饲喂低能日粮,之后转为高能日粮。具体实施方案如下:1~3周龄,粗蛋白20.5%~21.5%,代谢能量11.91~12.33MJ/kg;4~6周龄,粗蛋白18.5%~19.5%,代谢能量12.54~12.75MJ/kg;7周龄至出栏,粗蛋白13%,代谢能量12.75~12.96MJ/kg。
由于饲喂颗粒料会大大增加肉鸡腹水症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在不影响其他生产性能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延长粉料饲喂的时间,限制肉仔鸡的快速生长,一般以2~3周龄给予粉料,4周龄至出栏给予颗粒料为宜。
合理控制光照
研究表明,合理控制光照,采用间歇光照法是促进肉仔鸡生长发育、降低腹水症的有效方法。其原因如下:一是在间歇光照条件下,鸡黑暗期间产热和氧气需要量均显著降低。二是在间歇光照和连续光照条件下,生长速度有差异。在生长的第三周已经具有发生腹水症的趋势,而短暂的生长抑制不但对肺和心与肌肉的比例无副作用,而且具有有益作用,使腹水症的发生率大为降低,而到第六周龄时会由于代偿生长和连续光照的鸡达到相同体重。控制的方法是:肉仔鸡2周龄开始晚间采用间歇光照法,即2~3周龄光照1h,黑暗3h;4~5周龄光照1h,黑暗2h;6周龄至出栏光照2h,黑暗1h。
适当添加或控制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的用量
研究表明,维生素C可以降低高浓度NaCl诱导的腹水症引起的肉鸡死亡率,日粮中维生素C添加量应在450~500mg/kg。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防止饲料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日粮中维生素E含量应为24mg/kg。
微量元素硒可减少高海拔地区腹水症的发病率,有机硒源优于无机硒源,饲料中硒的添加量应为0.15mg/kg(超过0.3mg/kg时会引起机体中毒)。
矿物质:饲料中钙的含量应在0.9%~1.1%,磷的含量应在0.7%~0.8%,食盐含量控制在0.5%以内,钠的含量不超过0.25%,可用NaHCO3代替NaCl作为钠源。
氨基酸:据报道,添加β-丙氨酸可使腹水症的致病率增高,且与含量成正比,而添加胆碱可使致死率降低。添加L-精氨酸可减少腹水症死亡率,所以日粮中可适当减少β-丙氨酸,补充L-精氨酸。
治疗措施
无菌操作用针管抽取腹腔积液,然后注入0.05%的青霉素普鲁卡因0.2~0.3mL,1%速尿注射液0.3mL,严重病例同时肌注10%安钠加0.1mL。全群饮水中加入0.05%维生素C,或在饲料中添加氯化钙、利尿剂、健脾利水的中草药等。为防止继发感染,可在饲料中同时拌入庆大霉素等抗菌药物。
用25%葡萄糖4~5mL/只,双氢克尿塞4~5mL/只,口服,每日2次,同时饮水中加抗生素,连用3d,可减轻鸡群病情。但实践证明,治疗该病的价值和意义不大,一旦发病,应及时淘汰处理。

相关推荐

春季肉鸡腹水症的防治方法


春季气温乍暖还寒,有的饲养户为了保暖而长期紧闭门窗,致使鸡舍内空气污浊,特别是氨气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蓄积,氧气浓度下降,从而造成肉鸡肺脏因供氧不足而受损。春季是养殖最难管理的一个季节,也是疾病的高发期,在这个“保温与通风矛盾”的季节里有一个病悄然而至—肉鸡腹水综合症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春季肉鸡腹水症的防治方法。

1.症状。病鸡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翅膀下垂,羽毛松乱,缩颈呆立,冠髯发白或发绀,个别肉鸡还可见下痢现象。病情严重的肉鸡,可见皮肤发红,呼吸速度加快,但体温正常。
2.防治。
(1)及时清理鸡舍粪便和垫料,降低鸡舍内的有害气体浓度和空气中的尘埃含量,保持鸡舍内空气清新、氧气充足、温度适宜。
(2)选用优质饲料,确保饲料营养全面均衡,不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正确使用添加剂、药物和消毒剂,防止肉鸡慢性中毒損害肝、肾等脏器。
(3)适当限饲,缩短光照时间,控制肉鸡的生长速度,减轻肉鸡心脏的负担,这也是防治肉鸡猝死的有效措施。
3.治疗。可采用中草药疗法,每100只肉鸡用云苓、木通、车前子、柴胡、陈皮各50~100克,牵牛子、桑白皮、桂枝各20~50克,煎水给肉鸡饮服,每日饮服1~2次,连用2~3天,病情较轻者即可好转或痊愈。

造成该病主要的原因来自三个方面:
遗传方面:现在肉鸡遗传选育过程中侧重于生长方面,使肉鸡心肺的发育和体重的增长具有先天性的不平衡性,即心脏正常的功能不能完全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导致相对缺氧。
管理方面:肉鸡的饲养需要较高的温度,通常这个季节为了保温而紧闭门窗或通风换气次数减少,空气流通不畅,换气不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气等有害气体和尘埃在鸡舍内积聚,空气污浊,含氧量下降,造成相对缺氧;处于快速生长期,其代谢率升高,需氧量也随之增加,从而加重缺氧程度。在缺氧情况下,呼吸频率加快,肺部功能损害,毛细血管增厚,从而造成血管狭窄,肺血管压力增高,加重心脏负担,使右心肥大、壁薄,血流不畅而致心力衰竭,进一步造成肝及其他脏器的血压升高,导致血压较低的腹血管中的血液回流受阻,向腹腔渗透而形成腹水。
营养方面:高能量日粮使肉鸡的耗氧量增加。由于消耗过多能量,需氧增多而导致相对缺氧;高油脂添加造成营养过剩或缺乏,饲料中NaCl含量超标也会加剧该病的发生。
应对措施:
1、缺氧是造成肉鸡腹水综合征的重要原因,要解决好保温与通风换气的关系,以保证充足的氧气供应。合理的利用通风管道,定时强制通风换气,保证空气新鲜;,定期清理粪便及进行环境消毒,减少有害气体含量。
2、研究表明,维生素C可以降低高浓度NaCl诱导的腹水症引起的肉鸡死亡率,饮水中加入500g/吨水的维生素C能有效地缓解因腹水引起的死亡。
3、肉鸡腹水的根本原因是在于心肺系统的发育跟不上肉鸡生长速度,加之环境控制在实际养殖环境中存在不合理情况与日粮构成的不同缺陷肝脏逐渐变性,造成肝脏合成胶原蛋白的能力下降造成体液外渗,最终导致心膜内及体腔内积水现象。
肉鸡养殖过程中保护肝胆系统健康对心肺功能的正常发挥有重要意义。内源性胆汁酸可以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提升肝脏合成胶原蛋白的能力,能从根源上解决肉鸡后期腹水问题。添加内源性胆汁酸,可以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提升肝脏合成胶原蛋白的能力,能从根源上解决后期肉鸡腹水问题。

肉鸡腹水综合症的发病原因和预防冶疗


肉鸡腹水综合症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以肉鸡腹腔内潴留大量淡黄色浆液性积液和右心室肥大为主要特征,并伴有明显的心、肝、肺等内脏器官病理性损伤的疾病。该病主要发生于4~6周龄的仔鸡,死亡率高达30%以上,是危害养鸡业较严重的疾病之一。对肉鸡腹水综合症的流行特点、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其防制措施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该病的防制提供参考。

1肉鸡腹水综合症的流行特点

1.1季节性

该病全年均可发生,多见于冬季和早春。冬春季节,养鸡场为了保温而忽视了通风,造成鸡舍内有害气体浓度增高、氧气供应不足所致。

1.2发病日龄

该病多发于4~6周龄发育良好、生长快的肉鸡。

1.3品种与性别

虽然该病在各类家禽中均有发生,但多见于高产和快速生长品种的鸡。通常公鸡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母鸡,这与其生长快、耗能高、需氧多有很大关系。

2肉鸡腹水综合症的发病原因

肉鸡腹水综合症的病因很复杂,多数人认为是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鸡长期处于缺氧状态,为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要,肺循环和心跳次数增加,结果不仅引起肺压升高,同时也增加了右心室负担,导致右心室代偿性肥大而扩张、松弛、衰竭,全身血液回流受阻而瘀积于外周血管内,致使腹腔内器官充血、血压升高,血液从肝、肾、心等器官表面漏出,蓄积于腹腔,形成腹水。引起肉鸡腹水综合症的常见原因有遗传因素、营养因素、环境因素、生物毒素因素和其他因素等。

2.1遗传因素

长期以来,肉鸡的选育往往只注重生长性能方面的选育,而忽略其心肺功能的提高,以致心肺功能不能适应机体旺盛的代谢需求,潜伏着心肺衰竭的发病倾向,易导致机体缺氧而引起腹水。

2.2营养因素

少数肉鸡养殖户过分追求料肉比和生长速度,采用高能量高蛋白的颗粒饲料,有的甚至添加大量油脂,且不加限饲,使肉鸡生长更加迅速、耗氧量增多而导致机体相对缺氧,因此更易引起肉鸡腹水综合症的发生(/)。饲料中的营养物质缺乏,如维生素E、磷、铜、锌、锰、硒的缺乏也易引起腹水综合症的发生。

2.3环境因素

寒冷季节养殖户为了保持鸡舍的温度而忽视通风,导致鸡舍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升高,氧气含量下降,造成一种缺氧的环境,而处于快速生长期的仔鸡代谢旺盛,因长时间不能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要,使鸡的肺脏造成损伤,加剧机体的缺氧,诱发腹水综合症。另外,饲养密度大、鸡舍寒冷潮湿、环境消毒剂用法不当或过量等原因,也易引起腹水综合症的发生。

2.4生物毒素因素

生物毒素以黄曲霉毒素危害最为严重,可引起鸡肝脏严重器质性损害,而导致出现腹水。凡饲喂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或使用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垫料,都极易发生该病。

2.5其他因素

某些疾病,如大肠杆菌病、沙门氏杆菌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可引起肉鸡心、肺、肝病变而引发该病。饲料中有毒性油脂或食盐等中毒,直接损伤肝脏造成肝病变,可引起大量腹水潴留。

3肉鸡腹水综合症的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羽毛蓬乱,食欲减退、饮欲稍增加,生长迟缓,鸡冠和肉髯发绀。肉鸡腹水综合症病情严重者可见皮肤发红、呼吸急促、运动耐受力下降。该病典型性症状是病鸡腹围明显增加,腹部膨胀下垂,腹部皮肤变得发亮或发紫,行动迟缓,有的站立不稳甚至腹部着地如企鹅状。该病病情发展迅速,病鸡常在腹水出现后1~3天内死亡。

4剖检变化

肉鸡腹部膨大,触摸有波动感,剖开腹部,从腹腔中流出大量淡黄色或清亮透明的液体,有的混有纤维素性沉积物;心脏肿大、变形、柔软,尤以右心房扩张显著,右心肌变薄,心肌色淡并带有白色条纹,心腔积有大量血凝块;肺动脉和主动脉极度扩张,管腔内充满血液。部分鸡心包积有淡黄色液体;肝脏肿大或萎缩、质硬、瘀血、出血;胆囊肿大、突出于肝表面,内充满胆汁;肺瘀血、水肿,呈花斑状,质地稍坚韧,间质有灰白色条纹,切面流出多量带有小气泡的血样液体;脾呈暗红色,切面脾小体结构不清晰;肾稍有肿大、瘀血、出血;脑膜血管怒张、充血;胃稍肿、瘀血、出血;肠系膜及浆膜充血,肠黏膜有少量出血,肠壁水肿增厚。

5肉鸡腹水综合症防冶措施

5.1肉鸡腹水综合症的治疗

目前对肉鸡腹水综合症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只能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法,使用强心药(如苯甲酸钠、咖啡因、士的宁、盐酸麻黄素、醋酸钾)对早期病鸡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具体治疗措施如下。

(1)患病鸡出现腹水,应先抽出腹水,用12号针头刺入病鸡腹腔,然后注入青霉素和链霉素各20万U,经2~4次治疗后可使部分病鸡康复。

(2)药物治疗。首先服用大黄苏打片,20日龄雏鸡1片/(只d),其他日龄鸡酌情增减,以清除胃肠道内容物;皮下注射亚硒酸钠0.1g,配合口服维生素C和利尿剂,选择敏感抗生素,以对症治疗和预防继发感染,同时加强鸡舍内外卫生管理和消毒工作。

5.2肉鸡腹水综合症的预防

(1)育种。由于肉鸡腹水综合症有严重的遗传倾向,在进行家禽遗传选育时,应选育出对缺氧和腹水综合症有良好抗性的品系,同时要求种鸡的心脏、肺脏系统较发达且发育较快,利用氧气的能力较强;坚决淘汰有腹水倾向的种鸡,从根本上解决肉鸡腹水问题。

(2)科学配制日粮。在确保日粮中氨基酸平衡的同时适当减少蛋白质的供给量,严禁饲喂霉变饲料,控制食盐的用量,不可饲喂含有过量菜子饼、棉子饼的饲料以减少各种中毒事件的发生;饲料中缺乏硒、维生素E、磷时也会导致肉鸡腹水综合症的发生,因此肉鸡饲料中硒含量应不低于0.12mg/kg,维生素E也应适当增加。控制日粮中脂肪的含量,6周龄前肉鸡饲料中油脂含量应保持在1%左右,7周龄出栏时不超过2%。

5.3改善饲养环境

在冬季要解决好保温与通风的矛盾,在保温的同时,每天定时对鸡舍进行通风换气,降低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含量;管理好热源,严防煤气泄漏,及时清理粪便,控制好鸡群密度和鸡舍的湿度,以减少腹水综合症的发生。

5.4早期限饲

由于肉鸡腹水综合症的发病日龄越来越小,可以采用全价粉料代替颗粒饲料、合理限饲(减少5%~10%的日喂量)、控制光照时间等措施,以减少鸡的采食量,降低其生长速度,有效地减少腹水综合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可使死亡率降低25%左右。

5.5做好药物预防工作

做好各种传染病的防疫工作,提高鸡的抵抗力,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饲料中添加亚硒酸钠,维生素C、维生素E及复合维生素B或抗应激多维素进行防治,也可适当添加利尿剂和抗菌药物,以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鸡群一旦发生此病,应尽快消除病因,可在饲料中添加脲酶抑制剂以降低肠道脲酶活性,进而降低肠道的氨浓度,用量为125mg/kg饲料,可降低患腹水综合症仔鸡的死亡率。治疗用药要在兽医的指导下合理使用,不能长期使用对鸡心、肺、肝等有毒害的药物。

肉鸡腹水综合症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


肉鸡腹水综合征是一个复杂的症候群,是肉鸡的一种常见的营养代谢病,以腹腔明显积水,肺瘀血水肿和心脏扩张肥大为特征。近年来,本病在国内外的发病率都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世界养禽业主要关心的鸡病之一,每年给肉鸡养殖者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肉鸡腹水综合症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

1、发病情况

发生在3~5周龄,主要危害快速生长的肉用仔鸡,公鸡发病高于母鸡。据统计,公鸡的发病率为1.5%,母鸡发病率为0.2%。有明显的季节性,冬季发生较多,寒冷季节明显增加。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发病死亡多,死亡高峰多见于4~7周龄。

2、临床症状

病鸡采食量减少,生长变慢,突然死亡。最典型的症状是腹部膨大,腹部皮肤变薄发亮,用手触压有波动感,病鸡行动困难,腹部着地,企鹅状走动。呼吸困难,严重病例冠和肉髯呈紫红色,抓鸡时可突然死亡。

3、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鸡发现,在扩张的腹腔中积有300mL以上的黄色腹水,液体中可混纤维素块或絮状物。肝脏皱缩,体积变小,边缘钝圆,质地较韧,表面不平,常有一层白色纤维素膜包裹,有的病例见肝脏表面凹凸不平。心包腔积有大量清亮液体,右心室肥大,肺瘀血、水肿、脾、肾、胃、肠均瘀血。

4、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症状和病变诊断为肉鸡腹水综合症。

5、防治

鉴于此病一旦发生和出现临床症状,多以淘汰和死亡告终,并且该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的结果,所以采取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和环境等综合防治措施可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冬季在不降低鸡舍温度的情况下,增加鸡舍通风换气量可使该病下降50%。

对30~50日龄以后的肉鸡采用控制照明时间,抑制鸡的采食量和活动量,降低对氧的需求矛盾,从而达到减少发病的目的。

合理搭配饲料,低能量和蛋白水平,早期进行合理限饲,适当控制肉鸡的生长速度。此外,可用粉料代替颗粒料或饲养前期用粉料,同时减少脂肪的添加。

执行严格的防疫制度,预防肉鸡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在饲料中按500glt的比例添加维生素C,以提高鸡的抗病、抗应激能力。

发现病鸡首先使其服用大黄苏打片(20日龄雏鸡每天1片/只,其他日龄的鸡酌情处理),以清除胃肠道内容物,然后喂服维生素C和抗生素。以对症治疗和预防继发感染,同时加强舍内外卫生管理和消毒。

6、小结与讨论

该病与猝死综合症及生长障碍综合症是当前世界性的肉鸡饲养业中的三种严重的新病,由于引起腹水综合症的原因较为复杂:慢性缺氧、寒冷、肥胖、鸡舍通风差、氨气过多、维生素E、硒、磷缺乏、饲料或饮水中的钠含量过高,饲料中油脂过高,高能量饲喂,快速生长,药物或霉菌中毒等。所以只有采取多种综合防治措施才能减少发病。

据生产现场调查,加强鸡舍的环境管理,解决好通风和控温的矛盾,保持舍内空气新鲜,氧气充足,减少有害气体,合理控制光照。另外保持舍内湿度适中,及时清除舍内粪污,减少饲养管理过程中的人为应激,给鸡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在饲料中增加饲料添加剂和维生素C的含量或添加1%的碳酸氢钠等,都可降低和减少肉鸡发病、死亡。从而达到增加肉鸡饲养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据有关资料记载,家禽腹水症多是由血压增高引起的,而且主要是肺动脉压过高引起的右心衰竭,所以又称肺动脉增高压综合症,为今后研究控制肉鸡腹水综合症提供了线索并指明了方向。

肉鸡腹水综合症的发病原因
诱发该病的因素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饲料因素等,一般都是机体缺氧而致肺动脉压升高,右心室衰竭,以致体腔内发生腹水和积液。
遗传因素
主要与鸡的品种和年龄有关,由于遗传选育过程中侧重于生长方面,使肉鸡心肺的发育和体重的增长具有先天性的不平衡性,即心脏正常的功能不能完全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导致相对缺氧。据观察,幼龄快速生长期的肉仔鸡对能量和氧气的需要明显增加,红细胞在肺毛细血管内不能畅流,影响肺部血液灌注,导致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室衰竭,血液回流受阻,血管通透性增强,这可能是该病发生的生理学基础。
环境因素
环境缺氧和因需氧量增加而导致的相对缺氧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原因。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氧分压低,易致慢性缺氧;肉鸡的饲养需要较高的温度,通常寒冷季节为了保温而紧闭门窗或通风换气次数减少,空气流通不畅,换气不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气等有害气体和尘埃在鸡舍内积聚,空气污浊,含氧量下降,造成相对缺氧;同时天气寒冷和处于快速生长期,其代谢率升高,需氧量也随之增加,从而加重缺氧程度。在缺氧情况下,呼吸频率加快,肺部功能损害,毛细血管增厚,从而造成血管狭窄,肺血管压力增高,加重心脏负担,使右心肥大、壁薄,血流不畅而致心力衰竭,进一步造成肝及其他脏器的血压升高,导致血压较低的腹血管中的血液回流受阻,向腹腔渗透而形成腹水。
饲料因素
饲料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高能量日粮使肉鸡的耗氧量增加。由于消耗过多能量,需氧增多而导致相对缺氧;喂颗粒饲料的鸡采食量大,生长快,饲料消化率高,需氧增多;
②高蛋白质或高油脂等饲料造成营养过剩或缺乏;
③饲喂的菜子饼中芥子酸含量高;钙、磷水平低于0.05%或维生素D在每千克饲料中的含量低于200IU;
④饲料中食盐含量超过0.37%;其他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不足以及饲料霉变、霉菌毒素中毒等也可引发腹水症。
疾病及中毒性因素
当肉鸡患慢性呼吸道疾病和大肠杆菌病时,可继发腹水。机体中间代谢的有毒产物蓄积,空气中的有毒气体,某些药物用量过多及损害肝、肾等的多种疾病,均可引起肝脏或肾脏病变,降低解毒及排泄机能,导致机体中毒,静脉淤血,血压升高,血管渗透性增大,血浆外渗而形成腹水。
流行特点

季节:本病多发于冬季和早春,这与冬春季节舍内饲养通风不良而造成缺氧有关。
日龄:本病多发于4~5周龄,这与此时正值肉用仔鸡迅速生长有关。
品种与性别:虽然本病在各类家禽中均可发生,但最多发、最常见的是肉仔鸡,特别是迅速生长的肉鸡。通常在发病鸡中公鸡占有较高的比例,这与其生长快、耗能高、需氧多有关。症状表现为突然死亡。但通常病鸡个体小于正常鸡,而且羽毛蓬乱,神情倦呆,不愿活动,呼吸困难和发绀。肉眼可见的最明显的临床症状是病鸡腹部膨大,呈水袋状,触压有波动感,腹部皮肤变薄发亮。严重者皮肤淤血发红,有的病鸡站立困难,以腹部着地呈企鹅状,行动迟缓,呈鸭步样。病程一般为7~14天,死亡率10%~30%,最高达50%。
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羽毛蓬乱,饮水和采食量减少,生长迟爰,冠和肉髯发绀。病情严重者可见皮肤发红,呼吸速度加起,运动耐受力下降。该病特征性症状是病鸡腹围明显增k,腹部膨胀下垂,腹部皮肤变得发亮或发紫,行动迟缓呈鸟步样,有的站立不稳以腹着地如企鹅状。该病发展往往很快,病鸡常在腹水出现后l-3天内死亡。
病理剖检
主要病变包括:腹腔内有100~500毫升甚至更多的淡苛或淡红黄色半透明腹水,内有半透明胶冻样凝块;肝瘀血肿大,呈暗紫色,表面覆盖一层灰白色或黄色的纤维素奠,质地较硬;心包膜混浊增厚,心包液显著增多,心庄体积增大,右心室明显肥大扩张,心肌松弛;肾肿大瘀血;肠道黏膜严重瘀血,肠壁增厚;胸肌、腰肌不同程度瘀血;皮下水肿;脾肿大,色灰暗;肺呈粉红色或紫红色,气囊混浊;盲肠扁桃体出血;法氏囊黏膜泛红;喉头气管内亨黏液。
综合防冶
选育优良品种
肉鸡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是导致腹水症发生的内在原因。鸡,特别是肉鸡的肺占体重的百分比很小,且肺被固定在胸腔中,随呼吸伸缩的范围有限。所以选育对缺氧和腹水症都有耐受力的家禽品系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多年来,许多专家和学者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
添加内源性胆汁酸
肉鸡在育种与养殖理念不断进步下,达到出栏日龄的天数越来越短由原先42天左右缩短至38天左右,这期间肉鸡腹水问题也越发严重。肉鸡腹水的根本原因是在于心肺系统的发育跟不上肉鸡生长速度,加之环境控制在实际养殖环境中存在不合理情况与日粮构成的不同缺陷肝脏逐渐变性,造成肝脏合成胶原蛋白的能力下降造成体液外渗,最终导致心膜内及体腔内积水现象。养殖过程中保护肝胆系统健康对心肺功能的正常发挥有重要意义。内源性饲料级胆汁酸可以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提升肝脏合成胶原蛋白的能力,能从根源上解决肉鸡后期腹水问题。注入内源性胆汁酸的使用,可以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提升肝脏合成胶原蛋白的能力,能从根源上解决肉鸡后期腹水问题。

改善饲养环境
缺氧是造成肉鸡腹水综合征的重要原因,因此设计和改造鸡舍,要解决好防寒保暖与通风换气的关系,以保证充足的氧气供应。鸡舍建筑时要有天窗,安装换气扇,定时强制通风换气,保证空气新鲜;改善供暖条件,不要在鸡舍内放置煤炉,防止污染空气,育雏期可采用火炉供暖,炉门要在鸡舍外,较好的方法是采用恒温控制的风扇和由定时控制的负压通风系统来解决通风与温度降低的矛盾,从而有效降低腹水综合征的发生率。同时,采取高床平养,定期清理粪便及进行环境消毒,减少有害气体含量。
改进饲养管理
早期适度限饲肉用仔鸡早期生长速度快,对腹水症敏感性高,采用早期限饲防治效果明显。李增光等进行的肉鸡早期限饲试验,即从13日龄起对肉仔鸡每天减少饲料量10%,维持2周,然后恢复正常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限饲对降低腹水症的发生率确有显著效果,限饲组的发病率相当于对照组总发病率的24.5%。Arce在海拔1828m的地区对7~28日龄肉鸡采用隔日限饲法,腹水症发生率显著下降,且对生长无不良影响。Albers对15日龄至屠宰前的肉仔鸡每天定时供料进行长期限饲,结果死亡率降低36%,饲料利用率改善37.3%。
调整日粮营养水平和饲喂方式用低营养水平日粮饲喂的肉仔鸡腹水症远远低于采食高营养水平日粮仔鸡。建议在3周龄前饲喂低能日粮,之后转为高能日粮。具体实施方案如下:1~3周龄,粗蛋白20.5%~21.5%,代谢能量11.91~12.33MJ/kg;4~6周龄,粗蛋白18.5%~19.5%,代谢能量12.54~12.75MJ/kg;7周龄至出栏,粗蛋白13%,代谢能量12.75~12.96MJ/kg。
由于饲喂颗粒料会大大增加肉鸡腹水症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在不影响其他生产性能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延长粉料饲喂的时间,限制肉仔鸡的快速生长,一般以2~3周龄给予粉料,4周龄至出栏给予颗粒料为宜。
合理控制光照
研究表明,合理控制光照,采用间歇光照法是促进肉仔鸡生长发育、降低腹水症的有效方法。其原因如下:一是在间歇光照条件下,鸡黑暗期间产热和氧气需要量均显著降低。二是在间歇光照和连续光照条件下,生长速度有差异。在生长的第三周已经具有发生腹水症的趋势,而短暂的生长抑制不但对肺和心与肌肉的比例无副作用,而且具有有益作用,使腹水症的发生率大为降低,而到第六周龄时会由于代偿生长和连续光照的鸡达到相同体重。控制的方法是:肉仔鸡2周龄开始晚间采用间歇光照法,即2~3周龄光照1h,黑暗3h;4~5周龄光照1h,黑暗2h;6周龄至出栏光照2h,黑暗1h。
适当添加或控制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的用量
研究表明,维生素C可以降低高浓度NaCl诱导的腹水症引起的肉鸡死亡率,日粮中维生素C添加量应在450~500mg/kg。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防止饲料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日粮中维生素E含量应为24mg/kg。
微量元素硒可减少高海拔地区腹水症的发病率,有机硒源优于无机硒源,饲料中硒的添加量应为0.15mg/kg(超过0.3mg/kg时会引起机体中毒)。
矿物质:饲料中钙的含量应在0.9%~1.1%,磷的含量应在0.7%~0.8%,食盐含量控制在0.5%以内,钠的含量不超过0.25%,可用NaHCO3代替NaCl作为钠源。
氨基酸:据报道,添加β-丙氨酸可使腹水症的致病率增高,且与含量成正比,而添加胆碱可使致死率降低。添加L-精氨酸可减少腹水症死亡率,所以日粮中可适当减少β-丙氨酸,补充L-精氨酸。
治疗措施
无菌操作用针管抽取腹腔积液,然后注入0.05%的青霉素普鲁卡因0.2~0.3mL,1%速尿注射液0.3mL,严重病例同时肌注10%安钠加0.1mL。全群饮水中加入0.05%维生素C,或在饲料中添加氯化钙、利尿剂、健脾利水的中草药等。为防止继发感染,可在饲料中同时拌入庆大霉素等抗菌药物。
用25%葡萄糖4~5mL/只,双氢克尿塞4~5mL/只,口服,每日2次,同时饮水中加抗生素,连用3d,可减轻鸡群病情。但实践证明,治疗该病的价值和意义不大,一旦发病,应及时淘汰处理。

猪咬尾症的原因 猪咬尾症的主要症状及防治措施


猪咬尾症又称“反不适综合症”。是猪应激综合症的一种临床表现形式,它是现代养猪生产条件下,猪受到许多种不良因素刺激而引起的一种非特异性应激反应。凡是能引起猪感觉不舒服的各种环境因素、营养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均可造成猪群发生咬尾现象。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猪咬尾症的原因猪咬尾症的主要症状及防治措施。

一、发病原因

1.饲养管理不当。饲养密度过大、饲槽空间狭小、限饲与饮水不足、同一圈舍猪只大小强弱悬殊、并群造成打斗、争夺位次等原因均可诱发咬尾症。

2.环境因素。猪舍环境条件差,如舍内温度过高或过低,通风不良及有害气体的蓄积,猪舍光照过强,天气的异常变化,猪圈潮湿引起皮肤发痒等因素,均能引起猪咬尾症的发生。该病在秋冬季节发生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干燥和多尘环境导致猪只烦躁和引发攻击行为。

3.品种和个体差异。同一猪圈内如果饲养的品种不同或个体差异较大,体型较小的品种或个体会因竞争较弱而被咬。

4.疾病。猪患有虱子、疥癣等体外寄生虫病时,可引起猪体皮肤刺激而烦躁不安,在舍内摩擦而导致耳后、肋部等处出现渗出物,引发其他个体舔食或啃咬。猪患体内寄生虫病时,特别是猪蛔虫,会刺激患猪攻击其他猪只。

5.营养因素。当饲料营养水平低于饲养标准,满足不了猪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时可导致咬尾的发生。另外,日粮中的各种微量营养成分不平衡,如日粮中钾、钠、镁、铁、钙、磷、维生素等的缺乏或者不平衡也会导致该病发生。

6.猪本身的天性。猪的模仿性很强,若一只猪有咬尾行为,不及时处理的话会引发大群发生咬尾现象。同时,因互咬导致的破皮与流血等外伤,又诱发了猪群相互撕咬。

二、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同一圈舍内的猪只个体差异不宜太大,饲养密度也不宜过高。猪的饲养密度一般应根据圈舍大小而定,原则是以不拥挤、不影响生长和能正常采食饮水为宜。猪群饲养密度在冬季应大一些,夏季小一些,保证每头育肥猪的饲养面积在0.8~1.0平方米、中猪在0.6~0.7平方米、仔猪在0.3~0.5平方米。

咬尾症的发生常因个别好斗的猪引起,如在圈中发现有咬尾恶癖的猪,应及时挑出并单独饲养。也可在猪尾上涂焦油,或用50度以上白酒喷洒猪体全身和鼻端部位,每天3~5次,一般2天后即可控制咬尾症。同时也要隔离被咬的猪,对咬伤部位及时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然后涂上碘酒,以防止伤口发生感染,严重的可用抗生素治疗。

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避免发生应激,调控好舍内温度与湿度,加强猪舍通风,防止贼风侵袭、粪便污染、空气浑浊、潮湿等因素引发应激。定时定量饲喂,不喂发霉变质饲料,饮水要清洁,饲槽及水槽设置充足,注意卫生,避免抢食争斗及饮食不均。

2.仔猪及时断尾。对仔猪断尾是控制咬尾症的一种有效措施。

3.分散猪只注意力。在猪圈中投放玩具,如链条、皮球、旧轮胎以及青绿饲料等,分散猪只关注的焦点,从而减少咬尾症的发生。

4.饲料营养均衡。选用优质饲料原料,料中可加入全价营养素“激生肽”,并适度增加食盐用量。对于吃胎衣和胎儿的母猪,除加强护理外,还可用河虾或小鱼100~300克煮汤饮服,每天1次,连服数日。还可在饲料中增加调味消食剂,添加大蒜、白糖、陈皮及一些调味剂来改善猪的异食癖。

5.对症用药,控制异食癖。对患慢性胃肠疾病的猪,治疗要以抑菌消炎、清除肠内有害物质为原则,并结合补液、强心措施。对于患寄生虫病的猪,应及时用净乐威等驱虫。对于被咬伤的猪及时进行外部消毒,并辅以抗生素治疗。●

猪咬尾症的主要病因
引起猪的咬尾症的原因十分复杂,主要归纳有下列的说法。⑴异常的动物行为:很多研究者认为猪的正常行为有吸吮、哄地等,当环境改变时,这些行为不能得到满足时,则出现咬尾。断奶仔猪断奶后,它的吸吮行为和按摩母猪的乳房行为仍然强烈,当不能进行吸吮、按摩行为后便寻找其他吸吮对象如:奶头、包头、外阴、尾等,特别是尾巴。逐渐地吸吮行为变成了咬尾行为。有人观察自然断奶仔猪大约在17周龄,这时猪的吸吮刺激冲动特别旺盛,很容易诱发咬尾症。猪的哄地行为也特别强,把猪放在光洁的水泥猪圈里不能哄地,又没有稻草、杂物,这种行为就可诱发咬尾。有人在猪圈里放稻草、煤渣等或挂上铁环,供其探究导食和玩耍,可以避免咬尾。⑵内部因素:品种的遗传因素与咬尾有关,人们观察认为大白猪和Landrace易出现咬尾症,松软耳猪比坚耳猪更易发生咬尾。性别与咬尾有关系,公猪咬尾发生率11.8%,而母猪则为2.6%。年龄和体重与咬尾有关系,人们发现咬尾平均年龄40.7天,最大日龄90-120天,体重大约在40-50千克。⑶外部因素:异常行为的出现与外界饲草环境的变化有重要关系。室内温度过低或过高都能增加咬尾的可能,温度在25℃和35℃咬尾现象特别多;维持在17℃以上和20-22℃之间能预防咬尾。
饲养密度和猪群大小与咬尾有关,高密度和拥挤猪群易发咬尾。有人认为0.47平方米/头比0.6平方米/头猪咬尾的危险性更大。
主要症状
猪咬尾症发生后的主要特征性病变在尾部,多数小猪的尾巴都被咬掉后,剩下一个粗糙而流血的断端。因尾内有骨骼,被咬后很快发生感染,出现脊髓炎,椎骨塌陷,脊髓压迫及瘫痪。病原菌感染后经血液和淋巴系统转移,转移到肺脏可形成出血性梗死,进一步发展形成脓肿或脓毒血症,引起猪只死亡,并造成部分或全部胴体废弃。耳朵被咬伤大多是双侧性的,主要发生在耳叶与颊相连的耳基部和耳尖。伤势轻者,病变很快愈合,有些可能会失去整个耳朵。
预防指南
1、断尾:仔猪出生时立即断尾。所以大型猪场母猪分娩时,给新生仔猪“三剪子”:一断尾、二打耳号、三断脐带。2、其他的预防方法:在猪圈里悬挂铁环,车轮胎、木条、绳索和盐砖等,也可在猪圈放置稻草、煤渣或煤块等。
也有人提出仔猪断奶时立即给仔猪提供乳房替代物,让仔猪哄替代物。还有为满足仔猪的探求需要做成“食球”的。
还有人提出用食物盐(0.6-0.8%)或小的盐砖,供仔猪舔食的方法,但是增加了饮水量。还有给猪喷雾香味剂,能改善猪的异常行为。
治疗方法
在具体治疗上,猪只一旦发生咬尾现象,应及时隔离被咬猪和具有攻击恶癖的猪。对被咬的猪只要及时治疗处理,可先用0.1%高锰酸钾液冲洗消毒,并涂上碘酊或氯化高铁等有助于伤口愈合和防止化脓感染。对咬伤严重的猪可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鹅腹水综合症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


鹅腹水综合征即肝淀粉样变,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综合征,病的特征是腹部胀大下坠和腹腔积液。多呈慢性经过。肝脏出现淀粉样变,肝实质变硬。

【病因】鹅的腹水症经常可以发生,对其发生的原因缺乏深入的和系统的研究。报道较多的是肉鸡及鸭的腹水症,引起本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目前尚未完全确定,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鹅只摄食量大,基础代谢旺盛,高能量的日料使肉鹅生长发育速度过速,对氧的需求量增加,倘若此时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育雏舍内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浓度过高,造成缺氧。促使细胞生成素增加,红细胞数量也增加,血液的黏稠度增高,肺血管收缩,从而使肺动脉压上升,右心负荷加重,造成右心肥大、衰竭,致使后腔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浆液渗出,造成腹水增加。

(2)缺乏维生素E及微量元素硒时,细胞膜和微细血管壁容易受脂肪过氧化物的损害,使腹膜及腹腔器官的细胞膜和微细血管壁疏松,体液渗出增多,形成腹水。

(3)饲料中钠盐含量过高,日料中谷物、饲料发霉,肉骨粉或鱼粉的霉败,从而产生大量霉菌毒素。

(4)肝脏淀粉样变,肝硬化或某些药物中毒。50~60日龄以上的鹅多见发生本病,20~30日龄较少发生。

【临诊症状】病鹅精神沉郁,食欲减少,腹部胀大下垂,触摸有波动感,行动迟缓蹒跚,站立时如企鹅,腹部拖地,常蹲伏嗜眠。呼吸困难,急促驱赶或免疫注射捕捉时,由于缺氧而突然抽搐倒地死亡。

【病理变化】腹腔中积有大量透明、淡黄色、无特殊臭味的液体(腹水),作者曾剖检一只约3千克重的患鹅,其腹水多达1970毫升,并混有少量纤维状、絮状凝块。肝脏肿大或皱缩质坚实,其显微病变是淀粉样变。表面常有灰白或淡黄色的胶冻样物附着,心包积液,右心室扩张,较柔软。肺严重淤血水肿。

【防治】鹅腹水症应以预防为主,对以往所养的鹅群,倘若曾经发生过腹水综合征,肝脏出现淀粉样变那就必须采取下列综合性预防措施:

(1)改善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条件,饲养密度应合理,及时清理粪便,以减少氨气的刺激,育雏舍注意通风,避免饲喂发霉、高能量的饲料。

(2)雏鹅放牧前,每千克饲料加入维生素C500毫克,维生素E2毫克,亚硒酸钠0.1毫克。

(3)及时做好大肠杆菌病、鹅的鸭疫里默氏菌病、小鹅瘟、禽流感及鹅副粘病毒病等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

(4)一旦发生腹水症,难以治愈,可采用下列措施减少死亡以及控制继续发病。

?用消毒的注射器或针头抽出腹水或放出腹水,一方面可以减轻内压,另一方面可以缓解呼吸困难,然而,这样的做法只是对肝脏未硬化的病鹅有一定作用。

?减少饲料中盐的含量。大群可以口服解肾利尿药,有人介绍用大黄50克、枳壳10克、莱菔子80克、茯苓60克、猪苓40克、青皮60克、陈皮60克、泽泻50克、木通40克、苍术30克、白术60克、槟榔40克、菌陈60克,加上车前草80克,水煎后供100~150只鹅饮服,连服3~5天。

?添加0.5%~1.1%维生素C,每千克饲料加1毫克维生素E0.051毫克硒。

?把腹部明显胀大的鹅与大群分开集中饲养和治疗。病情严重的不留作种用。应及时淘汰。倘若肝脏已发生淀粉样变,则无治疗价值。

一般情况下,按以上措施,7天为一疗程,一个疗程后,病鹅很少增加,2个疗程基本停止死亡,3个疗程可1以基本控制,约有50%~70%的治愈率。

肉鸡腹水综合征的病因、症状、鉴别诊断和防治


1病因分析

遗传因素:长期以来,肉鸡在选育过程中通常只重视对生长性能方面加强选育,而没有增强其心肺功能,导致心肺功能无法适应机体旺盛代谢的需要,存在心肺发生衰竭的可能性,从而容易促使机体由于缺氧而发生该病。

营养因素:有些肉鸡养殖户只重视肉鸡生长速度和料肉比,选择饲喂高能量、高蛋白的颗粒饲料,部分甚至会添加过多的油脂,且没有适时采取限饲,导致机体生长更加迅速,促使其消耗更多的氧气,从而造成机体出现相对缺氧的现象,进而更易发生该病。饲料中缺乏某些营养物质,如维生素E、硒、磷、锌、锰、铜等,也容易引发该病。

环境因素:气候寒冷的季节,有些养殖户为确保舍内温度达到要求而忽略通风,造成空气中含有高水平的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氨气、二氧化碳等,而减少氧气水平,形成一种缺氧的环境,而仔鸡处于快速生长阶段具有旺盛的代谢,往往会由于长时间无法吸取足够的氧气来满足机体需要,导致肺脏发生损伤,机体进一步加重缺氧而引起该病。

生物毒素因素:各种生物毒素中,造成最严重危害的是黄曲霉毒素,肉鸡食入后会导致肝脏发生严重的器质性损害,从而发生该病。肉鸡只要采食污染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或者铺垫污染有黄曲霉毒素的垫料,都非常容易出现发病。

其他因素:肉鸡患有某些疾病,如传染性支气管炎、沙门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等,都能够导致机体心脏、肝脏、肺脏发生病变,从而引起该病。饲料中添加有毒性油脂或者发生食盐中毒等,机体的肝脏都会直接发生损伤,导致肝脏发生病变,从而潴留大量的腹水而引起发病。

2.临床症状

个别病鸡会突然发生死亡,且发病前没有表现出任何明显的症状,通常运动、饮水、采食等都正常,往往会突然出现失控行动而大声尖叫,直接倒地死亡。大部分病鸡表现出生长发育缓慢,精神沉郁,双翅下垂,羽毛蓬松杂乱,食欲不振,呼吸加速,腹部膨胀、下垂,无法稳定行走,往往呈鸭步,部分还会由于站立困难而以腹部着地,如同企鹅。病鸡腹部皮肤明显变薄,且发亮,该处的羽毛发生脱落,用手按压能够感到明显的波动感。病鸡腹水会迅速积聚,往往在发病后的1~3天发生死亡。

3鉴别诊断

鸡脂肪肝综合征:二者相似处是发病通常是由于饲喂过多的高能量日粮而引起,且病鸡腹部膨大,软绵下垂,呈俯卧状;区别是采食过多的饲料能量而导致体况过度肥胖,穿刺膨大腹部不会流出液体,鸡冠发生褪色或者呈苍白色,成年肉鸡往往容易发生,剖检后发现有大量脂肪沉积在腹腔。

禽伤寒:二者相似处是病鸡羽毛蓬松杂乱,双翅下垂,腹部膨大,如同企鹅走动或者站立,如果卵泡破裂就会发生腹膜炎;区别是由于感染鸡沙门氏杆菌而引起禽伤寒,鸡冠皱缩,呈苍白色,体温明显升高,可达到43~44℃,排}h黄绿色的稀粪,且粪便导致肛门周围被污染,剖检能够发现肝脏发生肿大,呈古铜色或者棕绿色,心脏、肝脏、肌胃存在灰白色的坏死灶,取病料进行培养即可鉴定是沙门氏杆菌。

防治措施

及时治疗:病鸡可使用中药治疗,即取350g泽泻、150g车前子、200g猪苓、150g醋制甘遂、200g茯苓、150g大戟、50g芜花、200g白术,加水煎煮2遍,药液混合后分成5~7份,以上药量可供400~500只病鸡饮用。也可使用12号针在病鸡腹部刺人,抽出腹水后注入2万IU的青霉素,采取几次治疗就能够有效控制该病。如果药物能够引发肉鸡腹水综合征,则禁止长时间连续投喂,为此可采取交替使用不同药物的方式来实现预防疾病的目的。

调控日粮营养含量:肉鸡具有代谢旺盛,大量耗氧,增重速度快,容易发生该病的特点,因此3周龄前要适当的限制饲养,以控制生长速度适宜,减少耗氧量。采取早期限饲,可调低日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通常在0~14日龄饲喂低能量日粮(代谢能量11.5MJ/kg),控制粗蛋白水平在20%左右;大约21日龄改饲喂高能量日粮(代谢能量12.97MJ/kg),控制粗蛋白水平在18%左右,从而对生长速度进行有效控制,尽可能饲喂粉料,少饲喂颗粒饲料。饲料中控制食盐添加在0.5%以内,磷水平至少达到0.05%,且适当增加硒和维生素E的添加量,每千克饲料中只要要含有0.5g维生素C,增强机体抗应激能力。

改善饲养环境:设计和改造鸡舍时,要处理好防寒保暖和通风换气之间的关系,以确保供给充足的氧气。鸡舍最好设有天窗,安装换气扇,定时采取强制通风换气,促使舍内空气新鲜;供暖时应避免空气被污染。通常可采取定时控制的负压通风系统和恒温控制的风扇来处理温度降低和通风间的矛盾,从而有效减少该病的发生。

母猪胎盘停滞的主要症状及防治措施


母猪分娩结束后,一般经10~60分钟排出胎衣,若超过3小时不排出胎衣则为胎盘停滞,又称胎衣不下、胎衣滞留。猪每个子宫角内的胎囊的绒毛膜端凸入另一绒毛膜的凹端,彼此粘连形成管状,分娩时一个子宫角的各个胎衣往往一起排出来,如果发现分娩仔猪数多于胎衣的脐带断端数,说明胎盘停滞。下面具体来介绍一下:母猪胎盘停滞的主要症状及防治措施。

年老体弱、过肥过瘦、怀孕后期运动不足、饲料中缺少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原因都会导致母猪产后子宫收缩无力而引起胎盘停滞。母猪流产、早产、难产或子宫内膜炎、胎盘炎也可导致胎盘停滞。母猪胎盘停滞一般预后不良,应引起重视。
1.主要症状
母猪全部产出仔猪3小时后胎衣部分或全部滞留在子宫内,也有的胎衣悬挂于阴门外。母猪常卧地不起,不断努责,精神不振,食欲降低或废绝,泌乳减少,喜喝水,阴门内流出暗红色带恶臭的液体,内含胎衣碎片,严重者则从阴门流出暗红或红白色带有臭气或恶臭的排泄物,体温升高,可引起败血症。
2.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为加快胎膜排出,控制继发感染。①子宫内塞两粒回力清软胶囊,3小时即可排出,不用洗宫。②肌注催产素(缩宫素)或垂体后叶素10~20单位,隔1小时后重复注射1次。③按说明用青霉素+链霉素+500毫升生理盐水注入子宫,或按说明用氯前列醇钠+头孢+500毫升生理盐水(温热)冲洗产道,连用3天,胎衣会慢慢腐烂从产道流出来,再肌内注射鱼腥草+头孢,连用3天。④用5%~10%食盐溶液冲洗子宫,冲洗干净后用露它净、宫炎清或猪产康等中药栓剂塞入子宫。⑤中药方:方一,当归尾l0克、赤芍l0克、川芎l0克、蒲黄6克、益母草12克、五灵脂6克,水煎取汁,候温喂服;方二,玉米衣(或须)15~20克,烧灰,对淡水酒250毫升,一次灌服;方三,柞木枝、益母草各120克,红花、黄柏各30克,水煎内服;方四,鲜竹叶1~1.5公斤,加红糖喂;方五,新鲜柞木枝顶梢6~9厘米长的嫩枝500~1000克,切碎捣烂,加水文火煎之,早晚灌服或任其自饮;方六,燕麦全草100~200克,米醋200克,将燕麦加水煎汤去渣,加米醋再煮沸,候温顿服;方七,干姜、艾叶各18克,加水煎汤去渣,加入米醋200克,红糖适量,候温顿服;方八,黑豆120克,熟地、赤芍、当归、甘草、炮姜、肉桂、附子各60克,加水煮沸,用热汁熏洗外阴。以上方剂具有活血化瘀、温经散寒、润燥滑肠的功效,可选择使用,每天1剂,连用3~4次。当上述方剂处理无效时,可将手彻底洗净消毒后伸入子宫内剥离并拉出胎衣。

3.预防措施
改善母猪妊娠期饲养管理,科学配制饲料,尤要注意饲料中矿物质和蛋白质的含量,适量搭配青绿多汁饲料,保持营养全面平衡,母猪膘情以不肥不瘦为宜。与此同时,加强母猪妊娠后期的运动管理,保证母猪在分娩时子宫和腹肌均有一定的收缩力。在母猪分娩前和人工助产过程中要遵守操作规程,母猪阴部和人的手臂要严格消毒,以防母猪生殖器感染。

山羊痘的病原特点 山羊痘的主要症状及预防、治疗方法


山羊痘是由山羊痘病毒属的痘病毒引起的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山羊痘属于山羊常见的热性传染性疾病,并且具有接触性,会给饲养者造成损失。在山羊养殖过程中,需要对山羊痘进行认识,了解相关的防治措施。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山羊痘的病原特点山羊痘的主要症状及预防、治疗方法。

1、病原特点

山羊痘病毒为山羊痘病毒属的一种病毒,和绵羊痘毒十分相似。在自然条件下,山羊痘通常对同群饲养的绵羊也不感染,对其他家畜更无致病性,只在个别山羊群中流行。其他诸如发病季节、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和绵羊痘相同。

2、主要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为2~5天,轻症病例皮肤上散在稀少的痘疹,痘疹一般经过水疱一化脓一结痂过程,之后缓慢变成硬的结节,俗称“石痘”。随后痘疹消失,不留痕迹。山羊羔往往集中在口腔、舌黏膜及鼻腔发生病变,常继发脓性感染和坏死杆菌病。根据病程和症状能进行诊断,该病一般预后良好,病愈的山羊将产生较强的免疫力,且伴随终生。但该病应注意与传染性脓疱相鉴别。

3、预防

抓好秋膘,特别是冬春季适当补饲,冬季注意防寒。对发生过羊痘疫区或受羊痘疫区威胁的羊群,应每年在流行季节来临之前,应用山羊痘活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注射4~6天即可产生有效的免疫力,免疫期1年。对圈舍、用具及一切被污染的场所用2%福尔马林溶液等消毒剂进行消毒。对已发病的羊群立即隔离。注意消毒防疫措施,防止扩散病毒。病死羊的尸体应作烧毁处理(现已不建议深埋),严禁剥皮利用,羊粪需经过发酵消毒后使用。

4、治疗

该病尚无特效药治疗,主要进行对症治疗。

西兽药疗法。①对于眼结膜病患,可用0.5%鞣酸溶液或1%硫酸锌溶液治疗。②对于皮肤痘疮,用2%来苏儿或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干燥后涂抹碘酊、碘甘油、紫药水等。③康复羊血清有一定防治作用。预防量,羔羊每2.5~5mL,成年羊每只5~10mL,严重时可以进行对症治疗(如强心等),以及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的使用,防止并发感染。

中草药处方。中兽医认为,羊痘是由湿热毒气引起的一种疫病,治宜解表祛邪、清热解毒、发表和里,内清五脏六腑之湿,外解肌肉皮毛之毒。①升麻葛根汤:升麻20g、葛根20g,苍术15g、赤芍15g、生甘草15g,煎汤灌服,1剂/d,连服3天。瘤胃运动弛缓、食欲不振者,加山楂、麦芽、枳壳、鸡内金各15g;咳嗽气喘者,加前胡、桔梗、杏仁、苏叶、桑皮各15g;大便干硬、小便短赤、结膜红肿者,加大黄20g。在治疗的同时,加强护理,饮水中加绿豆汤以除热祛暑;饲喂全价饲料,保证全价营养。②连翘、银花、板蓝根各10g,白芷4g,牛蒡子、射干、陈皮、桔梗、甘草、荆芥、防风、葛根、升麻、生地、元参、当归各5g(以上为1只羊剂量),1剂/d,水煎分2次灌服,连服3~4剂。对唇结痂的患羊,用碘甘油或紫药水涂抹患部;对于头部肿胀者,配合肌注板蓝根注射液或银黄注射液,每只4~6mL/次,2次/d;③祛除湿邪,清热解毒,发表透疹:僵虫、薄荷、二花、赤芍、升麻各6g,佩兰、连翘、板蓝根各10g(小羊减半),煎汁候温灌服。④葛根汤合病毒灵:治宜清热解毒、健脾燥湿、解表和里,葛根、紫草、苍术各20g,黄连15g,白糖、绿豆各50g(以上为1只羊用量),水煎候温灌服,每天1剂,分3次灌服;同时肌注病毒灵,每次10mL,每天3次,连用2~4天。

中西兽药结合治疗。方案一:早期为实热证,用清热解表、祛风透疹为主,用柴葛解肌散加减:紫草、柴胡15~25g,葛根、连翘、桔梗、牛蒡子、大青叶、板蓝根、当归、赤芍各20~30g,蝉蜕10~15g,黄芩25~30g,甘草15~20g,水煎服,1剂/d,连用6天。后期为虚热证,以滋补津液、扶助正气为主,利用八珍汤增液汤加减:党参、元参、山药各25g,土炒白术15g,茯苓20g,当归、连翘、生地、赤芍、川芎、葛根、麦冬、板蓝根、金银花各30g,水煎服,1剂/d。糖盐水500~1000mL、30%安乃近10~20mL、三磷酸腺苷(ATP)10mL、盐酸林可霉素300万~400万IU、醋酸地塞米松10mg,混合静注,一般1~2周可痊愈。对病羊群中的健康羊及时补种山羊痘疫苗,能防止疾病蔓延。方案二:为防因该病而继发感染,对患部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再涂擦紫药水。后辅以中药汤剂——黄连解毒散:黄连30g,黄柏、黄芩各50g,栀子50g,共研粉,1g/kg,开水冲调候温灌服,1次/d,连续服用3天;或黄连解毒葛根汤(加减):黄连9g,黄芩、黄柏、葛根、紫草、苍术各15g,加少许白糖,煎成汤剂,灌服l剂/d,连续服用3剂。同时肌肉注射青霉素160万~300万IU,病毒灵10~20mL。

羊羊痘的治疗方法
羊痘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山羊,绵羊都易感染,羔羊感病后死亡率较高。山羊感染了就叫山羊痘。它多由病羊和含有羊痘病毒的皮屑随风和灰尘吸人呼吸道而感染,也有通过损伤的皮肤而感染的。发病初期,病羊精神不好,不吃不喝,流鼻涕,淌眼泪,体温升高,心跳和呼吸次数增加。在鼻子、眼睛周围和嘴唇、阴门外面,以及乳头等处出现小红点,并迅速形成直径3-5毫米的硬圆丘疹。过6天左右,丘疹增大,形成水泡,体温稍有下降。水泡经2-5天变成脓泡,体温再次上升,一般持续2天左右。最后脓泡干涸,变成黑褐色的痴皮。有的病羊还会出现腿瘸、眼瞎、咳嗽、拉稀等。

防治措施:

预防方法:

(1)封锁隔离发现病羊立即隔离、防疫、治疗,并派专人管理。对病死的羊应远离村庄、水源深埋无害化处理。禁止乱抛乱弃病羊。清除羊舍粪便,并用10%石灰水、20%草木灰水、2%烧碱水、2%福尔马林或菌毒敌等药水消毒,粪便须经热处理后作肥料。对被污染的畜舍、牧场、道路、水沟、环境等均应进行彻底消毒,防止疫源扩散。

(2)加强饲养管理经常清除羊舍粪便,保持羊舍干燥,防寒保温,通风透气。按时消毒羊舍,避免蚊虫叮咬。加强病羊护理,喂给优质饲料,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减少并发率,降低死亡率。

治疗方法:

(1)口腔病灶用稀醋冲洗,涂碘甘油或紫药水。对皮肤病灶用0.3%高锰酸钾液冲洗,溃疡处涂碘甘油或紫药水

(2)使用羊毒抗配合地塞米松。前期连用两针即可痊愈,严重者再加一针。见效快,治愈高。对皮肤上的痘疮,涂以碘酊或紫药水;水泡或脓疱破裂后,应先用3%来苏儿或石炭酸洗涤,然后涂药;对黏膜上的病灶先用0.1%高锰酸钾洗涤后,涂以碘甘油或紫药水。

(3)用病毒唑与多种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恩诺沙星等)治疗,防止继发感染。

(4)病初红斑丘疹期,用金银花10g、升麻5g、葛根10g、茯苓10g、甘草5g煎服;痘疱破溃结痂期,用金银花15g、连翘12g、黄柏5g、黄连3g、黄芩6g、栀子6g、沙参6g、麦冬6g、桑叶3g、扁豆6g、花粉3g、玉竹6g、甘草6g煎服,有一定疗效。

犊牛腹泻症的病因、临床症状 犊牛腹泻症的诊断及预防


犊牛腹泻是一种急性、肠炎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以腹泻、下痢为特征。当犊牛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不良,防疫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引起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都会引起腹泻症的发生。犊牛腹泻症的发生不仅危害犊牛健康,而且会影响后天的生产性能,对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影响较大。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犊牛腹泻症的病因、临床症状犊牛腹泻症的诊断及预防。

1、发病原因

感染性因素引起的犊牛腹泻在临床上最为常见,感染性因素是指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犊牛腹泻,包括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寄生虫感染三类。引起犊牛发生腹泻的细菌主要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弯曲杆菌、链球菌、芽孢杆菌等,细菌性腹泻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致病菌通过消化道进入到犊牛体内,引起犊牛肠道内菌群失调,一些潜在的细菌大量繁殖,成为优势菌群,导致犊牛出现腹泻症状。病毒性腹泻主要是由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黏膜病病毒、轮状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的。病毒性腹泻一般不易被治愈,犊牛死亡率较高。寄生虫性腹泻主要是由隐孢子虫、球虫、绦虫、蛔虫等寄生虫引起的,犊牛感染寄生虫引起腹泻,其粪便通常带血,且气味恶臭。

非感染性因素主要包括新生犊牛饲喂不合理、饲养环境较差、饲养管理水平低等因素都可引起犊牛发生腹泻。由于新生犊牛免疫水平较低,如果没有及时吃到足够的初乳,那么犊牛就不能获得母源抗体的保护,犊牛极易发生腹泻。母牛乳汁是新生犊牛主要营养来源,新生犊牛消化系统未发育健全,吸收和消化的能力较弱,当给犊牛喂奶时过于随意,没有遵循定时、定温、定量的原则,易引起犊牛出现腹泻。患乳房炎的病牛,其牛乳中含有病原微生物,犊牛采食了这样的牛乳,极易发生腹泻。

2、临床症状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寒冷冬季发病率相对较高,主要以2-3周龄的犊牛为侵害对象。据报道,出生15天之内的犊牛腹泻的月平均发病率为14.10%,死亡率可达8.03%。该病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病程初期,犊牛精神萎靡,不喜走动,食欲减退甚至废绝,体温正常或稍低,心率加快,呼吸加快,随着病情加剧,犊牛体温升高,心音减弱,全身震颤,出现严重脱水,甚至出现短时间的痉挛,犊牛剧烈腹泻,排出含有大量黏液和血液的稀薄粪便,粪便有恶臭或腐败的气味,腹泻持续加剧,肛门松弛,最后失禁自痢。犊牛严重脱水,眼窝塌陷,皮肤弹性下降,被毛凌乱,光泽下降,四肢及全身发凉,最终因酸中毒昏迷而死。

3、诊断

犊牛腹泻可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等作出初步诊断。因为该病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且多由各种不同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犊牛腹泻,极易造成误诊,耽误治疗,因此,最终确诊还要结合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做出。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SYBRGreenI实时荧光定量PCR和传统的RT-PCR三种方法均可检测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其中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方法不仅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病毒,还可以对商品血清进行检测,检测的最低样本阈值为101,此方法可用于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实验室的诊断方法各具优势,所以应先以临床诊断为基础,选择适合的实验室诊断方法,这样才能做出准确、及时的诊断。

4、治疗

该病的治疗不能只单纯的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要采取补充体液,防止脱水,纠正酸中毒,恢复胃肠功能等综合疗法,加强疫病监控,对发病的犊牛采取隔离,确定引起腹泻的具体原因,然后进行对症治疗。治疗犊牛腹泻抗菌消炎是关键,可用链霉素,按10mgjkg的剂量进行肌肉注射,每天注射2次,或用痢菌净注射液,按照3-5mgjkg的剂量进行肌肉注射,每天2-3次,连用不超过3天。腹泻伴发脱水症,应注意补水补液,可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1000mL,20%安钠咖注射液10mL,5%碳酸氢钠液50mL,复方氯化钠500mL,混合待溶,一次静脉滴注,补充体液效果较好。

5、预防

加强牛群管理,重视母牛妊娠后期管理,保证母牛在妊娠期间获得充足营养物质,饲喂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及维生素的优质饲料,保持乳房清洁,保证适当的运动,犊牛出生后,保证新生犊牛尽早吃到充足的初乳,保证在出生后摄入不低于体重5%的高质初乳,以增强其抵抗疾病的能力。人工哺乳时,应注意定时、定量、定温,给犊牛补饲的饲料,要精心配比调制,可饲喂微生态制剂。相关研究发现,给新生犊牛及早饲喂乳酸菌制剂可有效预防腹泻,改善犊牛腹泻症状,避免犊牛因腹泻而死亡。

一、发病情况
犊牛腹泻在阿鲁科尔沁旗发生历史较久,1997年在罕苏木发生以高温和拉稀为主的牛病,并开始流行。2002年罕苏木大小牛前后发病120头,死亡10头,死亡率8%,诊断为犊牛副伤寒病。某牛场多年来,年年发生犊牛腹泻症。2005年调查了6个牛群,产犊100头,发病43头,发病率43%,死亡5头,死亡率12%;确诊为致病性大肠杆菌病,少数犊牛因牛球虫引起。
二、发病症状与病因分析
1.大肠杆菌及消化不良性腹泻
1.1发病症状。发病较广,季节性明显,5-8月为发病高峰期,病畜为当年生牛犊。病初精神尚可,食欲如常,主要拉灰白色、石灰水样、糊状或带有黏液的粪便,排烘频数,尾部粪染,少数拉污黑带绿色水样便,带血丝,农民称之为“奶泻”,一般无体温反应。病重者,精神萎顿,喜卧,不能吃,皮肤弹性消失。发病率30%-70%,死亡率6%左右,病程3-8d。在6-8月产犊牛,因气候炎热,失水较多,呈中毒性腹泻者,很快死亡,有的突然死亡。一般性腹泻死亡多见于腹泻后期衰竭而死。尸体消瘦,眼眶下陷,后腿、尾部粪染,真胃内有凝乳样物质并混有乳清,胃黏膜肿胀,有出血斑点,肠内有灰白或褐色黏液样内容物,有些肠道空虚。肠系膜淋巴结增大,切面多汁,胆囊内多充满深绿色胆汁。
1.2发病原因。①在挤奶期间,犊牛拴系时间长,活动少,吃乳时间短,饿极饱饮,加之太阳曝晒,饮水不足,易引起发病。②早期所产犊牛(4-6月)发生腹泻较少,7-8月所产犊牛腹泻发生率高。③病原菌感染,与挤奶时挤奶员手接触乳头病原菌相互感染有关。④先天不足弱犊,容易发病与死亡。⑤与犊牛缺少食盐及其他常量、微量元素有关。
2.犊牛副伤寒
阿鲁科尔沁旗是犊牛副伤寒流行区,由于多年预防注射,已得到有效制止,该病与大肠杆菌及消化不良在临诊症状及剖检变化上均不同,病畜发病明显,体温40-41℃,脉搏、呼吸加快,呈腹式呼吸,初期有咳嗽、结膜浆液性炎、充血,有些流出脓性分泌物。精神沉郁,鼻镜干燥,喜饮,犊牛吃奶时好时坏,排出灰黄色粪便,混有黏液和血丝。后期食欲废绝,瘦弱,体温下降,卧地不起,衰竭而死。成年牛有些无症状突然倒毙,大部分以高热、剧烈腹泻、消瘦为特征。死亡以败血症为主,病期长短不一。剖检变化:成年牛主要呈急性肠炎,肠黏膜发红,常杂有出血、脱落。脾脏肿大,呈黑红色。小牛与大牛相似,有些肝脾出现坏死性病灶,胆囊增大,胆汁较稠而混浊。心、肾、真胃有出血点。孕牛可发生流产,口腔有破溃点等。进行实验室细菌分离检查,常能查出沙门杆菌,用内脏器官作培养时,出现很纯的培养物。鉴别要点:前者只限于犊牛,而后者以犊牛为主,大牛也有发病。前者体温不明显,而后者病初升温,并呈稽留热型,后期下降。前者发病率高,而死亡率较低,后者刚好相反,并且表现出明显的败血变化,治愈的生长发育受阻,剖检变化有不同。
3.犊牛球虫病
该病症临诊主要表现为:从肛门流出鲜血,或便出带血稀粪,血凝块,其中混有纤维性黏膜。精神萎顿,食欲废绝,拉便有里急后重现象,瘤胃蠕动及反刍停止,部分病例经特异治疗可转愈,部分突然死亡,病畜多发季节与犊牛大肠杆菌及消化不良腹泻相同。剖检变化:肌肉苍白,肠黏膜为增生性、出血性炎症,内容物呈污褐色,混乱有血凝块及纤维蛋白性薄膜,淋巴结增大,水肿,切面多汁。血便直接涂片镜检,直肠拭子涂片,盐水漂浮检查,均能检出近似正圆形球虫卵囊,数量大。剖检2例球虫性肝病变的病死犊牛,肝脏表面布满油菜籽大的白色正圆病变,界限清楚,不突出。病变部位及肝切面触片检查有大量发育不同期的球虫卵囊。
4.其他原因
将腹泻与健康犊牛空肠弯曲杆菌于实验室分离。共进行了30头,正常犊牛中检出带菌率2.5%,腹泻犊牛检出率10%。空肠弯曲杆菌是否是引起犊牛腹泻的又一原因,尚未定论。
三、预防
为预防本病的发生,应对妊娠后期母牛加强饲养管理,幼畜进行护理。具体做到:使新生犊牛能尽早吃到初乳,最好能在生后1h内吃到初乳。对体弱的犊牛,初乳应采取少量多次饮喂方式,因为新生犊牛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主要来源于初乳,不喂初乳的犊牛,其血液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低,因而肠道中细菌、病毒容易侵入血液,造成菌血症或败血症。母乳不足或质量不佳时,可采取人工哺乳,做到定时、定量,乳温要保持在35-37℃。畜舍及畜栏应定期消毒,垫草应经常更换,粪和尿应及时清除。犊牛腹泻是最常见、危害较大的一种病。在防治过程中,长期采用单一的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甚至无效。因此应加强观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用药,降低损失,从而加快养牛业的健康发展。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4966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