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丹高原鳅

[学名]: Triplophysa nandanensis Lan, Yang and Chen, 1995
[资源名称]: 南丹高原鳅
[形态特征]:
 
体延长,前躯近圆筒形,后躯侧扁。尾柄较短,上、下缘无软鳍褶。头较大,略平扁。吻尖长,吻长约等于眼后头长。前、后鼻孔紧靠在一起;前鼻孔位于一鼻瓣中,鼻瓣后缘延长,呈短须状;后鼻孔周围无瓣膜。眼较小,位于头背侧。眼间隔宽平。口下位,口裂呈弧形;上、下唇肉质,唇面无明显皱褶,下唇中央具一缺刻。上颌弧形,中央无明显的齿状突起,下颌匙状。须3对,均较长;内侧吻须后伸达前鼻孔的垂直下方,外侧吻须后伸达眼中央的垂直下方,颌须后伸达眼后缘的垂直下方。鳃盖膜连于鳃峡。 背鳍起点至吻端的距离约等于至尾鳍基的距离,外缘略凹入,末根不分枝鳍条短于第1根分枝鳍条;平卧时背鳍末端接近肛门的垂直上方。臀鳍较长,但末端不伸达尾鳍基;臀鳍外缘略凹入。胸鳍长,后伸接近腹鳍起点。腹鳍起点约与背鳍第1根分枝鳍条的基部相对,鳍条末端远不达肛门;腹鳍基部无明显的肉质鳍瓣。肛门紧位于臀鳍起点。尾鳍叉形,上、下叶端尖。 体完全裸露无鳞。侧线完全,沿体侧中轴伸达尾鳍基,头部具侧线管孔。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  [原产地区]:广西南丹县  
[气候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仅见分布于广西南丹县境内。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生活于地下河出口处,以有机碎屑和底栖生物为食。

相关推荐

硬鳍高原鳅(硬刺高原鳅)


[学名]: Triphophysa scleroptera(Herzenstein)
[资源名称]: 硬鳍高原鳅(硬刺高原鳅)
[外文名]:
[别名]: 硬刺条鳅
 
[形态特征]:
  背鳍4,7;臀鳍3,5;胸鳍1,11;腹鳍1,8。鳃耙11~18,脊椎骨数42~45。体长为背吻距的1.9~2.2倍,为体高的4.8~8.0倍,为尾柄长的4.1~6.6倍,为头长的4.3~5.4倍。头长为头高的1.5~2.0倍,为头宽的1.5~1.8倍,为眼径的4.1~8.0倍,为吻长的1.9~2.6倍,为口宽的3.6~7.1倍,为背刺长的0.8~1.2倍,为外吻须的3.2~9.0倍,为颌须的2.8~6.6倍。口宽为口长的1.0~2.3倍。眼间距为眼径的1.2~2.8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2.0~3.3倍。体延长,后躯稍侧扁。眼侧上位。须3对。口下位,深弧形。唇肉质,多皱褶。下颌正常。无鳞,侧线完全。背鳍最后不分支鳍条粗而硬,鳍高位基部长的2倍。腹鳍起点与背鳍第2根分支鳍条相对,其末端达肛门。尾鳍微凹。鳔前室抱于骨质囊中,后室为一前具细管发达的游离膜质鳔。胃U字形,肠绕折简单,且在胃的连接处具一盲突。背部和体侧上部具很多黑褐色细斑纹,腹部灰白色,除臀鳍外,各鳍均具小斑点。
 
[原产国家]:  [原产省份]:  [原产地区]:黄河中上游  
[气候带]:温带  [生命周期]: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为底栖鱼类,主要以水生昆虫和底栖藻类为食。最大个体可达222mm,重量为150g左右。

黄河高原鳅


[学名]: Triplophysa pappenheimi (Fang)
[资源名称]: 黄河高原鳅
[别名]: 舌板头,黄河条鳅
 
[形态特征]:
  体侧棕褐,背部具较宽的暗褐色横斑,腹部银白色。背、尾鳍条具暗色条纹。头及体前躯较平扁,尾柄细圆,末端略扁。头大扁平。眼小侧上位。鼻孔稍近眼前。口大、下位、弧形。唇肉质,下唇具浅皱褶。须3对,吻须达眼前。下颌题状。体无鳞,侧线完全而直。背鳍末根不分支鳍条稍硬,上半部软。尾鳍凹陷。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青海省  [原产地区]:兰州以上黄河上游干支流  
[气候带]:寒温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分布于我国兰州以上黄河上游干支流及附属湖泊中。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生活于河叉或湖泊入口缓流处,游泳迟缓,常潜伏于底层,以小型无脊椎动物或鱼类为主要食物,7、8月逆水上溯产卵繁殖,有一定经济价值。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5182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流水养鳅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