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鹅休产期的饲养管理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养鹅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饲养种鹅的专业户越来越多,如何饲养好种鹅,使之产生更高的效益,是每个养殖者关心的问题。在种鹅各饲养阶段中,休产期往往为广大养殖者所忽视,其实休产期的饲养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种鹅进入休产期前有一些明显的表征,如公鹅配种能力差,种蛋受精率低时;母鹅产蛋逐渐减少,蛋变小,畸形蛋增多,大部分母鹅的羽毛干枯。出现上述情况,种鹅就即将进入了休产期。结合实际,应做好如下一些基本工作。

1调整鹅群

种鹅的利用年限一般为4~5年。选留的基本原则是留下生产性能好、体质健壮的种鹅。首先,将鹅群中老、弱、病、残鹅,低产鹅和停产鹅及时予以淘汰。每年按比例补充新的后备种鹅;其次,一般母鹅群有合理的年龄结构:1岁鹅占30%,2岁鹅占25%,3岁鹅占20%,4岁鹅占15%,5岁鹅占10%,每年的淘汰率为5%;最后,鹅群应按年龄及公母性别配比分群饲养。

2强制换羽

自然条件下,母鹅从开始脱羽到新羽长齐需要较长的时间,换羽有早有迟,其后产蛋有先有后,为缩短换羽的时间,使换羽后开产日龄较整齐,可采用人工强制换羽。同时休产期可拔羽2~3次,增加经济收入。通常,大约放牧饲养1个月之后,就可进行人工拔羽。公鹅需比母鹅早20~30d拔羽,目的是使公鹅在母鹅产蛋前,羽毛能全部换完,这样,在繁殖季节公鹅有充沛的精力进行交配。实践证明,拔羽的母鹅可比自然换羽的母鹅提早20~30d产蛋。如开展强制换羽工作,需做好如下工作。

2.1拔羽对象

首先应该明确哪些鹅不适合人工强制换羽。如体弱多病的鹅,营养不良,拔出的毛常会带有肌肉,影响羽绒质量,加之其适应性差,抵抗力弱,拔毛的刺激会加重病情,容易引起感染,甚至造成死亡;另外,整只出口的肉鹅需要完整的胴体外观,因拔毛可能损伤皮肤,在屠体上留下斑痕,影响外观品质,所以不宜进行活拔羽绒;最后,饲养5年以上的鹅,新陈代谢能力差,毛绒再生能力差,毛绒量少,不适于活拔。

2.2场地和设备

拔毛场地必须选择在地面平坦、无灰尘、无杂物和门、窗关闭的干净的室内进行。非水泥地面的,应在地上平铺一层干净的塑料薄膜。室内设置好足量的存放羽毛用的干净、光滑的木桶、木箱。还应准备好镊子、红药水或紫药水、脱脂药棉,以防万一拔破鹅皮肤时消毒。

2.3具体操作

2.3.1拔毛的部位鹅胸部、腹部、体侧和尾根等均是拔毛的主要部位,其次是颈下和背部。翼羽和尾羽不宜拔掉。

2.3.2鹅的固定拔毛者坐在凳子上,把鹅体翻转过来,将鹅腹部朝上、鹅头朝人平放在拔毛者的双腿上,用腿将鹅头和两翅夹住,注意不能夹得太紧。

2.3.3拔毛方法一种是毛片和绒朵一起拔;另一种是先拔毛片后拔绒朵。应先拔黑头或灰头等有色毛绒,后拔白色毛绒,毛片和绒朵应分开存放。

拔毛的基本要领是:腹朝上、拔胸腹;指捏根、用力均;可顺逆、忌垂直;少而快、要耐心;按顺序、拔干净。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羽绒,一排挨一排,一小撮一小撮往下拔。拔毛时手指应紧贴毛根,每次拔毛切忌贪多,一般为2~4根。

拔毛的顺序:先从颈下开始,依次是胸部、腹部、体侧、腿侧、肩部和背部,除头部、双翅和尾部以外,其他部位都可拔取。拔下的毛片、绒朵应分开放,放时动作要轻,以防飘飞。装袋时要保持绒朵的自然弹性,不可揉搓,放满后及时扎口。

2.3.4注意事项首先应防止将毛拔断,另外注意保护鹅的体表。若拔破皮肤,要立即用红药水或紫药水涂擦伤处,以防病菌感染;对于少量血管毛要避开不拔。在拔毛片时有些鹅会出现部分毛根带有肉质,发现这种情况,应放慢拔毛的速度;若大部分带有肉质,则表明营养不良,应暂停拔毛。对于拔完毛的鹅与未拔毛的鹅要分开饲养。

2.4拔羽后的饲养管理

鹅在第1次、第2次拔绒后常会出现暂时不食或少食、走路提腿或者摇摇晃晃、爱站不伏、不睡不动的现象,一般2~3d后该现象自然消失。这是鹅正常的生理反应,可以在每次拔毛后3~5d内不让鹅下水、淋雨、曝晒,也不要将其放养在潮湿的地方,以防感染和感冒(即出现摆头、鼻孔甩水、不想进食,甚至连水都不愿喝等症状),此外,应把鹅养在预先准备好的圈舍内。圈舍要求背风保暖,光线较弱,地面干燥清洁,铺有干净柔软的垫草。若发现拔绒后的鹅有病态,要及时对症治疗。在饲料营养方面,鹅拔绒3d后的食欲增加10%~20%,此时要将其喂饱,并补饲精料3~5d。每天除供应充足的优质青绿饲料和饮水外,每只鹅还要补喂配合饲料150~180g,增加含硫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供应,促进鹅恢复健康和羽毛的生长。

3防寒保温

冬季天气寒冷,种鹅棚要注意保温,舍内要干净、干燥,通风良好,防止种鹅受冷,影响春季的产蛋。除采用供暖设施外,可以采用以下一些基本防寒保温方法。

堵塞鹅舍、墙壁上的孔洞,更换坏瓦,以防贼风侵袭;修好门窗,夜晚严寒天气在门窗上覆盖草帘或双层塑料布保温:在屋顶下加一个保温夹层或装天花板顶棚,阻隔冷空气进入舍内;在舍内地(架)面上厚垫干软垫草,确保鹅腹部不受寒,加大单位面积饲养密度,3~4只/平方米为宜,以利鹅只之间相互取暖。

4饲料调制

将产蛋料改为育成料,使种鹅得到优质的粗料,适当补充精料即可,主要目的是消耗母鹅体内的脂肪,加速鹅的换羽,另外,可提高鹅群耐粗饲的能力,降低饲养成本。

俗语说:四只鹅一头猪。一般在产蛋前4周开始改用种鹅日粮,饲料粗蛋白质水平为16%~17%。停产的鹅,冬季也很能吃。每天每只鹅要保证50g以上的玉米面,每天喂2~3次让鹅吃饱,尽量减少体质消耗。为降低成本,秋季可搞些青贮窖,冬季可保证鹅不断青。

在配料时,食盐和矿物质不能缺乏,在不喂青料情况下,维生素应适当添加一些,这样使母鹅保持体质健壮,来年春天才能按时开产或提前开产。通常,至开产前一个月,将饲料逐渐调整到产蛋期料,使种鹅逐渐恢复体况,贮备能量,为下个产蛋期做好准备。

5补充光照

光照可以促使母鹅的卵泡发育,但是光照时间盯长短和强度对种鹅产蛋性能的发挥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对种鹅适合的光照应该有基本的了解。种鹅产蛋期每天大约需16h的光照,而休产期采用自然光照。到开产前2周,逐渐恢复光照制度。如自然光照时间不足,必要时可人工补充光照,保证到产蛋高峰来临时光照时数充足。合理调节光照强度,切忌高强度光照/,会使鹅产蛋性能受到破坏。可在鹅舍内每15~20平方米安装一盏40~60W的灯泡,灯泡距鹅背1.8m高,并装上灯罩,使光线集中照射在鹅体上,光照要均匀。每天早晚2次开灯补光。如遇大雪、浓雾等阴暗天气,晚上要适当提前开灯,早上延长关灯时间,必要时可全天照明。

6疾病控制

鹅疾病的防治是养鹅业中重要的一环,休产期也应做好疫苗注射和常规消毒工作。实践证明,虽然鹅的抗病力很强,但疾病仍是极大的障碍,有时由于疾病的流行使鹅大批死亡,造成养鹅业重大损失。因此,必须贯彻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基本方针,开展综合性防治措施。减少鹅体内养分消耗,可使种鹅保持体质健壮,有利于粗放饲养。对本地区经常发生的疾病要进行疫苗或接种预防,尤其要强化日常鹅群的保健工作,如每年春、秋两季用碱水等消毒药,对繁殖场进行全方位的喷雾消毒,每隔半个月用百毒杀等对鹅舍及运动场进行一次,带鹅喷雾消毒,饲料中定期投放一些广谱抗菌药物。应该特别注意的是,绝不喂发霉饲料。每天要及时清除鹅粪,勤晒勤换垫草,保持舍内外清洁卫生。每周将圈舍、食槽、用具等消毒1次。

总之,对于种鹅休产期的饲养管理需要认真对待和分析,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获得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要结合鹅的生物学特性,对种鹅进行合理的饲养和管理,可为下个生产季节生产性能的发挥奠定基础。

相关阅读

太湖鹅种鹅的饲养管理


种鹅的饲养管理特点,因饲养方式而异。放牧饲养,仍以大量利用青粗饲料为主,适当补饲;半舍饲和舍饲方式,则以饲喂为主,附近水面作为饮水、游泳、运动、交配、洗涤羽毛和乘凉之用,虽然饲养成本略高,但已采用混合何料,减少了运动量和外界应激,生活有序而安定,疾病也少,因此性成熟期提前,产蛋整齐,产地面,夯实铺草,以防鹅蛋受潮。初产时,产蛋时间多集中在上午8-10时。达40%产蛋率,便从上午7时产至下午2- 3时。须及时拣蛋贮存与运输至孵化场。

饲料主要品种有米栖、白片、青糠、糠饼粉、小稻、次麦、泥牺等;青料有莴苣、水草、宵菜、白菜、包菜、八月老等。矿物质主要为食盐、贝壳。

放好鹅群以放牧为主时,夏秋可放麦茬田、稻田,充分利用落谷、草子;冬放湖荡。觅食野生饲料;春季觅食各种青草和水草。早晨出牧要早,回棚要迟。只有碰到坏天气才决栅口母鹅产蛋由公鹅护送回产蛋棚产蛋,并在外守卫,产蛋后再同返牧地。因此,牧地不宜太远,必要时搭活动产蛋棚供产蛋。夜间宿营要保持安静,防止兽害与惊群。根据牧地饲草、采食量、产蛋量、蛋重和蛋形等情况,酌情补料.

舍饲要领产蛋前及产蛋初期(10月一次年1月)每天放牧2次在鹅棚附近自由活动。

产蛋中期及后期(1-5月)每天放牧3次,上午6-7时,9-11时,下午1-4时,使种鹅有充足时间活动交配,保证受精率。

看鹅用料,合理补饲产蛋期11月至次年5月)要紧,采取定时、不定量、不定料,满足供应。谷粒类要占总喂量的50%。掺喂小砂石、贝壳。 10月下旬起,增喂青料,每天1次,每鹅100-150克;11月中旬每天喂2次,每鹅喂250克。次年1月份后,每天喂3次,每鹅喂。0.25-0.5公斤。3月份后充分供应青料。

种鹅的饲养管理技术


张宝华1,尤波2

(1.吉林省梨树县金山乡畜牧兽医站136516;2.吉林省梨树县榆树台镇畜牧站136516)

摘要:近年来,禽类养殖快速发展,养殖鹅业以投资小,见效快,肉质美,受消费者喜爱,成为现代养殖的新品种,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养殖者需要对种鹅进行科学养殖,提高技术含量,增加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禽类养殖业也伴随着良好的大形势而走向更加光明之路。就种鹅的养殖来讲,良好的内部以及外部环境促使种鹅养殖户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希望通过对于种鹅的养殖获得收益的最大化。鉴于国内种鹅养殖户的增多,以及在种鹅饲养管理方面很多养殖户还存在一些疑问和误区,笔者根据对相关资料的研究,就种鹅的饲养管理技术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供大家参考。

1有关种鹅饲养方面的技术问题

种鹅关系到未来整个群体的健康以及体质,可以说对于未来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是有极大关联的。作为养殖户都知道,种鹅都是处在生长发育以及换羽阶段,在这个时期,种鹅对于营养的需求十分大,所以作为养殖户必须根据种鹅的身体需求,在饲养方面保证种鹅的营养供给。首先,应该注意粗饲的时间。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很多养殖户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过早粗饲的状况,这是不科学且不合理的。粗饲时间不宜过早,一般应该选择在第二次换羽结束之前,经过一定时间的舍饲之后再让种鹅进入粗饲时期。当然,这个粗饲时期应该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早期是在30~45天,采用舍饲的方式,利用放牧作为种鹅体质的辅助,每日按时饲喂3次。中期大约是2~3个月,这时应该更加注重种鹅的运动,放牧成为着重点。根据种鹅的消耗及时补充饲料。对于后期来讲,精料成为饲喂的必须,这时期要加强营养的补给,在增加精饲料的同时相应减少粗饲料,每日饲喂2~3次。

为了获得更多数量的,优质的种蛋以及雏鹅,不同的品种需要进行不同的饲养分配。

2.有关种鹅管理方面的技术问题

对于种鹅来讲,公鹅和母鹅都要经过控制阶段。这段时间一般是从3~4月龄开始。对于控制的程度以及方面需要参照当时的放牧条件以及季节气候、温度等等相对灵活的掌握每日的饲喂量以及运动量。

除了饲养方面的问题,分群饲养是在管理方面需要进一步落实的问题。为了保证公鹅能够拥有更好的发育空间以及更好的体质,每日需要进行补饲,才能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保证种公鹅的进一步发育,防止其因为营养缺失而发生提前换羽的现象。

对于种鹅的淘汰也是需要进一步重视的方面。在种鹅的饲养过程中,会遇到发育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种鹅,面对这样的情况要科学的权衡,作为控制阶段对于体质弱的种鹅要选择及时淘汰,这样就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在进行弱鹅的判定时,需要注意种鹅的羽毛、体质、精神等方面。比如行动呆滞,两翅下垂,对于饲喂毫无兴致,没有食欲,体重减轻,无力。在放牧过程中精神呆滞,迟缓不动等,都是一些基本的表现。对于这样的种鹅,可以选择分笼饲养,对于弱鹅进行更容易消化的营养供给,逐渐恢复其体质,再进行进一步的放牧。

放牧要十分注意季节温度,温度不宜过高。一般选择早出晚归的放牧时间策略。将种鹅赶到树荫或者阴凉处,注意通风,温度高则使其回棚内休息。下午放牧应该选择下午3时之后,这样可以避开一天最热的时间段,待到将要落日时将种鹅赶回圈舍。同时,在进行放牧之前,一定要提前看天气预报,防止在放牧过程中突然遭遇雷雨大风天气。若是遇到种鹅要在运动场过夜的情况,一定要做好通风管理,同时防止野兽侵害。

3总结

广大养殖户在种鹅的饲养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品种与实际日龄对饲喂量进行进一步的控制,每一个时期都要做好科学的管理措施。同时,在管理方面,每天要密切关注种鹅的行为活动,及时发现问题,这样才能未雨绸缪,及时解决,真正做好种鹅的饲养管理工作,获得最大的养殖效益。

参考文献:

汪敬生,种鹅的挑选及饲养.河北农业科技,2001(04):11-12.

甘芳.种鹅产蛋期管理技术.农村实用技术,2002(02):45-46.

郑振强,提高种鹅交配成功率的措施.农技服务,2003(08):56-57.

后备种鹅的饲养管理


(一)后备种鹅的特点 从70-80日龄起到开始产蛋为止,这个时期的种鹅称为后备种鹅。

刚选出来的后备种鹅,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和换羽期,但又要求它不要性成熟过早,因此,后备种鹅具有它独自的特点。必须作特殊的饲养管理。

(二)后备种鹅的饲养管理 对选留的种鹅,为了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所以不宜过早粗饲,应根据放牧地的优劣每日补喂精料2~3次,中、小型鹅100-120日龄(大型鹅 130日龄)以后,才能转入粗饲。粗饲的目的,是促使鹅骨架的继续生长和控制种鹅的性成熟期,并使母鹅的开产时间一致。对选留的种鹅一定要抓住先紧后宽,先粗后精的限制饲喂法。这样既可培养出鹅的耐粗饲能力,又可使鹅的骨胳和消化机能发育完全.

到秋季时,种鹅仍以放牧为主,防止过早补料引起早产早歇现象的发生。用这种方法饲养过一段时间后,为不影响年产蛋量和能在孵化季节大量需要种蛋时能生产,应由原来的限制饲喂,改为适当放食,恢复体力,促使生殖器官快速发育。饲料质量也由粗变精,由少到多,这样母鹅食量和体重增加很快,具有产蛋前的姿态。称为小变。最后,采用自由采食,提高精料比例,青饲料不中断。经过这种催蛋料的补饲,母鹅尾羽平伸,后腹下坠。耻骨开张,进入 大变。可望在春节前后产蛋。

公鹅补料要提早进行以促进提前换羽,恢复体质,以便在母鹅开产前有充沛的精力进行配种。

后备母鹅在管理上要保持舍内外环境的清洁卫生和垫料于爽,供给充足的饮水,在小鹅瘟流行的地区,种鹅要在开产前1个月,用小鹅瘟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方法


奶牛围产期是指母牛分娩前的15天(围产前期)至分娩后的15天(围产后期)。这一阶段奶牛受到了营养、生理和代谢等诸多方面的应激,抵抗能力降低。最易发生代谢障碍性疾病及生殖系统疾病。因此,在这段时间里既要维护好母牛的健康及胎儿的生长发育,还要照顾到其后的产奶量和卵巢机能的恢复,饲喂方式上在保持日粮平衡的同时,提高精料与蛋白质水平,降低粗纤维的含量,为提高瘤胃消化能力打下基础。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方法。

1、围产期的概念及重要性

现代养牛学认为围产期是指奶牛分娩前后各21天这段时间,其中分娩前21天为围产前期,分娩后的21天为围产后期Ⅲ。近年来也有理论认为可以将围产期扩展为分娩前后各30天。围产期是一个新的泌乳期的开始,奶牛在围产期经历了日粮结构改变、分娩、环境变化及泌乳等一系列应激,因此该阶段也是各种代谢和生殖疾病的多发期。围产期饲养管理的好坏和精细化程度将直接影响奶牛在整个泌乳期的生产性能与健康。

2、围产期奶牛的变化

2..1瘤胃的变化

干奶期牛的日粮主要以粗饲料为主,与泌乳时相比瘤胃内丙酸的生成量降低,瘤胃乳头状突起大量萎缩,瘤胃吸收面积在干奶前7周会减少近50%,导致瘤胃吸收挥发性脂肪酸的能力降低。而要使乳头状突起重新恢复需要4~6周的时间,瘤胃中乳酸生成菌对高淀粉日粮的适应速度要快于乳酸降解菌,因此应逐步增加精料的饲喂量,提高瘤胃中淀粉和乳酸降解菌的数量,使瘤胃乳头状突起得到恢复,增加瘤胃吸收面积,降低由日粮结构突变所引起瘤胃酸中毒及蹄病的发病率。

2..2采食量的变化

由于要为分娩和泌乳做准备,围产前期奶牛的内分泌会发生明显改变,一方面,胎儿在此阶段对营养的需求不断增加,初乳也在此阶段开始合成,同时激素的分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另一方面,快速生长的胎儿会对奶牛的消化器官产生巨大的物理压力。上述应激导致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在产前1周左右开始急剧下降,直至产后2周左右才开始逐渐恢复。采食量降低会导致奶牛营养人不敷出而发生严重的能量负平衡,导致脂肪肝、酮病等代谢类疾病的发病率上升进而影响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2..3体况的变化

围产期奶牛体况的变化可以直接反映出奶牛所采食的营养物质是否能满足其泌乳需要。

围产前期,适当的体脂储备对获得更高的泌乳高峰期产量至关重要,但切忌将围产期牛养的过肥,围产前期体况过肥可能导致分娩困难及多种代谢疾病的发生。围产后期由于采食量还没有恢复,奶牛摄入的营养物质无法满足泌乳需要,此时奶牛会动员大量体脂肪进行泌乳,体况将迅速下降。通常情况下,头胎牛产前体况评分不超过3.75-般不会导致难产。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围产前期牛的体况评分维持在3.25~3.75.围产后期体况评分维持在2.5~3.25时较为理想。

2..4能量、蛋白需要的变化

围产前期胎儿生长迅速,对能量和蛋白的需求都在不断的增加,但由于采食量下降严重,导致能量和蛋白供需失衡,产后能量负平衡严重。为满足此阶段奶牛的营养需要,最大程度降低产后能量负平衡,应提高日粮能量和蛋白浓度以满足此阶段奶牛的营养需求。此外,与经产奶牛相比初产牛的体型较小,其摄人的营养物质除供给胎儿生长需要外还要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求,故初产奶牛对能量和蛋白的需要高于经产奶牛。

3、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

3.1围产前期奶牛的饲养管理

3.1.1围产前期的饲养

围产前期的饲养工作应以奶牛的健康为中心,日粮结构应从高纤维型逐渐向高精料型进行过渡以促进瘤胃微生物及瘤胃乳头的恢复,同时降低由日粮结构突变所导致的应激,激发奶牛自身免疫系统,降低产后代谢类疾病的发病率。

逐步添加精料饲喂量,提高日粮能量及蛋白浓度:奶牛进入围产期后即应开始逐步增加日粮中精料的比例,一方面可以使瘤胃微生物逐渐适应高精料型日粮,同时使日粮结构与围产后期日粮尽量保持一致,减少由产后日粮结构突变所造成的应激;另一方面,由于临近分娩,奶牛内分泌系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奶牛进入围产期后干物质采食量急剧下降,但同时其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却在不断增加,因此在围产前期应适当提高日粮能量浓度,为应对产后能量负平衡做一定的能量储备。需要注意的是,围产前期机体组织内的蛋白质贮存不但有利于乳腺和胎儿的发育,同时也可以在产后被机体动员用于泌乳并降低产后代谢疾病的发病率。

保证日粮中优质粗饲料的供给:日粮中充足的有效纤维含量对于围产期奶牛的瘤胃健康至关重要,建议围产前期奶牛日粮中供给优质禾本科牧草2.5~3.5kg、全株青贮玉米饲料10~15kg以保证瘤胃正常功能和瘤胃中纤维降解菌的活力,同时,TMR日粮中饲草的长度不低于5cm,使用铡草机对饲草进行预处理后再使用,保汪饲草在瘤胃的消化率和奶牛的采食量。

降低日粮中的钙含量:正常情况下,钙稳态机制会保证奶牛血钙水平维持在90~100mg/L,形成初乳及产后大量泌乳将导致血钙在分娩前几天就开始下降,产犊时降至最低。低血钙会严重妨碍肌肉功能和神经信号传导,导致奶牛产后难以站立而发生产乳热。奶牛正常的血钙水平受甲状旁腺素的调节,当日粮中的钙供给不足以维持奶牛正常的血钙水平时甲状旁腺的调节能力加强,骨钙被动员以维持奶牛分娩时的正常血钙水平。由于骨骼对产后高钙需求的适应需要花费几天的时间,因此血钙浓度通常要在分娩几天后才能恢复。为防止由于产后低血钙导致的产乳热,在奶牛进入围产期后应采用低钙日粮以促进骨钙的释放。

充足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供给:围产期日粮中应添加充足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分娩前应给奶牛补硒及维生素A、D、E作为产前保健程序,不但可以提高新生犊牛的成活率和健康水平,同时也可以降低新产牛乳房炎、胎衣不下和产乳热的发病率,加速新产牛子宫恢复,提高产奶量和产后配种的受胎率。

3.1.2围产前期奶牛的管理

分群管理:围产前期,牛应单独组群饲养,配制围产期日粮。需要注意的是在分群时应遵循以下两点原则:第一,如果条件允许应将头胎牛与经产牛分开饲养;第二,分群时应考虑奶牛体况,根据体况制定不同的饲喂方案,保证奶牛在分娩时的体况评分介于3.25~3.75之间。

饲养管理:提高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是围产期饲养的关键。在分娩前、后的1周不宜大幅度改变日粮结构和更换饲料,尽量不使用适口性差的饲料。严格管控饲料质量,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此阶段要供给奶牛充足、清洁的饮水,冬季最好供给温水。

环境管理:保证围产期奶牛的生活环境干净、干燥、舒适,定期更换卧床垫料,每天对卧床和采食通道进行消毒,定期对运动场进行整理和消毒,防止由于环境因素导致疾病的发生和传染。此外,每天应对奶牛的后驱进行消毒,有条件的牧场应保证每天对乳头进行药浴,预防新产牛乳房炎的发生。

其他方面:奶牛进入围产期后技术人员应加强巡舍,及时发现临产奶牛并将其转入产房待产,此期间应保证奶牛可以随意进出运动场做运动(雨、雪等特殊天气除外),增强运动可以有效预防难产和胎衣不下的发生。

3.2围产后期奶牛的饲养管理

围产后期是奶牛分娩后的恢复阶段。此时奶牛体质虚弱,免疫力下降,能量负平衡显著。此阶段的饲养目标应为提高奶牛采食量,促进奶牛体质尽快恢复,降低产后疾病的发病率,为即将到来的泌乳高峰期奠定良好的基础‘9]。

3.2.1围产后期的饲养

提高日粮营养浓度:产后奶牛开始大量泌乳,但采食量尚未恢复,营养摄入与需求失衡,为满足低采食量下奶牛的营养需要,此时应逐渐提高新产牛日粮的营养浓度,尽量降低奶牛在此阶段的体况损失,保证奶牛健康。分娩后让奶牛自由采食饲料,应慎用可能降低采食量的饲料,保证优质牧草在日粮中所占的比例,防止真胃移位等疾病的发生。此阶段应逐步增加精料饲喂量,防止由于精料增加过快而导致瘤胃酸中毒的发生。一般可在10~15日左右将精饲料的饲喂量提升至8.0~9.Okg。

为缓解产后能量负平衡所导致的体况损失,可以在日粮中添加适量的过瘤胃脂肪。泌乳早期牛理想体况评分应介于2.5~3.25之间。

提高日粮钙含量:由于分泌初乳和大量泌乳会消耗大量的钙,很多奶牛在产犊后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低血钙症。产犊后的最初几天,血钙用于泌乳的消耗可能超过50g/d,若分娩后不能及时恢复正常的血钙水平易导致产乳热、胎衣不下等疾病。因此,分娩后应立即调整日粮钙水平,新产牛日粮干物质中钙含量应达到0.7%~0.8%,钙磷比约1.5:1。

产后灌服营养液:分娩后应及时将母牛赶起灌服营养液。奶牛分娩时将胎儿、胎衣等约65~85kg的物质排出体外造成腹腔空虚,分娩后强制灌服40~60kg营养液,一方面可以补充腹腔物理空间缺失,预防真胃移位的发生;另一方面,母牛在分娩前饮水很少,灌服液中大量的水可以保持体液平衡;第三,灌服液中含有大量钙、维生素、微量元素、能量及电解质等营养物质,可以满足奶牛此时的营养需要,促进新产牛体能恢复,提高机体免疫力并且降低产后疾病的发病率。

3.2.2围产后期的管理

产房管理:为新产牛提供舒适、干净、干燥的生活环境,定期对新产牛舍,尤其是卧床进行消毒,同时保证新产牛可以自由进出运动场。分娩时应尽量保证奶牛顺产。对发生难产的奶牛需及时助产,助产时应严格遵循消毒和助产程序,分娩完成后应立即将犊牛与母牛分离并将奶牛赶起灌服营养液、挤初乳、去尾毛。挤初乳时应严格执行挤奶程序并检查奶牛是否患有乳房炎及初乳质量。

产后监护:产后监护的主要内容包括体温、泌乳状况、粪便情况、胎衣排出情况等。连续10日,每天上、下午各进行1次体温监测,若体温异常应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处置;每日检查新产牛的泌乳量和牛奶状况,若泌乳量以每日约5%比例上升,即可视为奶牛健康状况良好,同时还应密切关注新产牛乳房炎的发病情况;粪便监测方面,应每日观察新产牛粪便性状,若粪便出现稀薄、颜色发灰、恶臭等现象则说明奶牛瘤胃可能出现异常,应适当减少精饲料饲喂量,提高日粮中优质粗饲料的比例,严重的应及时进行药物治疗;每日观察胎衣和恶露的排除状况,及时将排出的恶露清理干净并使用1%~2%的来苏尔对新产牛臀部、尾根、外阴、乳镜等部位进行消毒,若产后几天只能观察到稠密的透明状分泌物而不见暗红色的液态恶露应及时治疗,避免子宫炎和败血症等疾病的发生,分娩后12h若胎衣仍未排出即可视为胎衣不下。此外,还应观察奶牛的外阴、乳房、乳头是否有损伤,奶牛是否有产乳热的发病征兆等。

挤奶管理:首先,新产牛的乳房水肿情况严重,若不及时将牛奶挤净会加剧乳房胀痛,由此导致的压迫会抑制乳腺细胞的泌乳能力,同时也会影响母牛的休息与采食,因此除难产牛和体质极度虚弱的牛之外应一次性将初乳挤净;第二,牛奶中营养物质丰富,是微生物良好的培养基,新产牛的体质虚弱,若不及时挤净很可能导致有害菌长时间在乳房内大量繁殖并侵染乳腺细胞而引发临床型乳房炎。一次性将牛奶挤净不仅能最大程度的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同时还可以刺激乳腺细胞的泌乳能力,发挥奶牛的泌乳性能,提高整个胎次的泌乳量。

挤奶前、后应严格执行药浴程序,防止由于人为原因导致新产牛乳房炎的发生。若新产牛健康状况良好,产后10~15日左右即可由新产群转入泌乳群饲养。

4结语

现代养牛学认为围产期是一个新的泌乳阶段的开始,是奶牛泌乳行为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重点就是由细节人手,综合考虑多方面影响因素,尽可能提高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水平,预防产后疾病发生,快速恢复奶牛体质和采食量,缓解泌乳初期能量负平衡,提高生产水平,保证奶牛在整个泌乳期内的健康并获得高产、稳产。

围产期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奶牛围产期是指分娩前、后各15天以内的时期,奶牛产前称为围产前期,产后为围产后期。由于奶牛在此阶段生理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抵抗力下降,易患病,甚至会影响到整个泌乳期的产奶能力,因此,加强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显得十分重要。
根据奶牛在围产前期和围产后期不同生理特点,合理调配日粮结构,满足营养需要,维护牛体健康,为产后充分发挥泌乳性能,实现奶牛高产稳产打好基础。本文阐述了围产期奶牛的饲养与管理技术要点,供同行参考。
1、合理调整日粮结构
进入围产前期的奶牛,乳腺迅速发育,胎儿发育很快,日粮应以优质青贮、青干草为主,精饲料用量要以满足和维持母体和胎儿生长为标准,使整个日粮对乳腺和胎儿的发育以及产后泌乳均有促进作用,既能保证奶牛有较好的膘情,又要防止过肥。
精料的补给要逐渐增加,为以后瘤胃微生物适应产后大量进补精饲料做好准备,应将围产前期日粮种类与围产后期日粮种类尽量调整为一致,以减少产后日粮结构改变对奶牛产生的应激。分娩前2星期,日粮中干物质采食量应占体重的2.5%~3.0%,每千克饲料干物质含奶牛能量单位(NND)2.00,粗蛋白13%,钙0.4%,磷0.4%,精、粗料比为40∶60,粗纤维不少于20%。参考喂量为混合料2~5千克、青贮料15千克、干草4千克,补充微量元素及适量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E,降低日粮中钙的水平,采用低钙饲养法,钙占日粮干物质的0.4%以下,钙、磷比例为1∶1,以防止高钙引起母牛产后瘫痪。
减少日粮中食盐喂量,以避免母牛产前乳房水肿,有利于产后食欲的恢复,食盐的喂量可由原来的每天75~100克降至30~50克。母牛临产前2~3天内,还要注意增加一些易消化、具有轻泻作用的麸皮0.5~1.0千克,以防母牛发生便秘。母牛产后体虚力乏,消化机能减弱,尤其高产牛乳房呈明显的生理性水肿,在这阶段饲养管理的目的是促进母牛体质尽快恢复,为泌乳盛期打下良好的体质基础,不宜过快追求增产。母牛产后休息30分钟后,将麸皮1.0~1.5千克和食盐50~100克,用温水调均喂牛,可起到暖腹、充饥、增腹压的作用,干草任其自由采食,饮温水。
产后2~3天内不喂多汁饲料,应以优质干草为主,每日精料给量在2.5千克左右。产后4~5天,视母牛食欲状况和乳房消肿程度逐渐增加精料饲喂量,每日增加0.5千克左右,至产后7~8天精料喂量可达到泌乳牛的标准。
为防止精饲料过食造成消化机能紊乱,此时精饲料供给量不能超过体重的1%,在乳房水肿消退良好的情况下,可以逐渐增加青贮和多汁饲料的喂量。此阶段要提高日粮中钙水平,每千克日粮干物质含钙0.6%,磷0.3%,粗蛋白提高到17%,NND为2.2,精、粗料比40∶60,粗纤维含量不少于18%。
2、奶牛的护理
围产期母牛在产房内进行单独饲养管理。产房要空气新鲜,清洁干燥,无噪音,预先用20%的石灰水或2%火碱溶液消毒,产床铺上柔软的垫草。要注意保胎,防止流产,不能饮冰水及饲喂冰冻、霉变的饲料,让母牛自由运动,避免干扰和刺激。加强繁殖器官和乳房的保护,防止外伤和感染,对临产母牛的后驱用2%的来苏儿溶液洗刷消毒。母牛有临产征兆后,做好接生护理,一般约需1~4小时犊牛即可产出。产后24小时内注意观察母牛胎衣及恶露排出情况,通常母牛产后4~8小时胎衣自行脱落,若胎衣脱落不全或胎衣不下,要请兽医治疗,对产后污染的后驱清洗、擦干、消毒,以免生殖道感染。
3、控制挤奶量
母牛产后30分钟即可挤奶,产犊最初几天母牛的乳房内血液循环及乳腺细胞活动的控制与调节均未正常,所以,不可将奶全部挤净,否则由于乳房内压显著下降,微细血管渗出加剧,血钙、血糖大量流失,引起高产奶牛产后瘫痪。每天挤奶3次,头1~2把奶要弃掉,第1天每次只挤奶2.0~2.5千克,满足犊牛需要即可,第2天每次挤奶1/3,第3天挤奶1/2,第4天才可将奶挤尽。分娩后乳房水肿严重,要加强乳房的热敷和按摩,每次挤奶热敷按摩5~10分钟,促进乳房消肿,防止用大量精料和糟渣类饲料过早催奶。

种公羊的饲养与管理 种母羊的饲养与管理


种公羊饲养的好坏,对提高绵羊羊群品质、外形、生产性能和繁育育种关系很大。品质优良的公羊,养成不好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其种用价值。种公羊数量少,种用价值高,俗话说:“公羊好,好一坡,母羊好,好一窝”。对种公羊必须精心饲养管理,要求常年保持中上等膘情,健壮的体质,充沛的精力,旺盛的精液品质,保证和提高种羊的利用率。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种公羊的饲养与管理种母羊的饲养与管理。

1、配种预备期的饲养管理

种公羊的配种预备期为配种前的30-45天,这一阶段饲养与管理的目的是提高种公羊的健康度以及将体况提高到适宜的水平。将体格健壮、膘情较好的公羊留为种用,并对其进行体检,检查种公羊的健康水平。为了避免种公羊感染寄生虫病,在这一阶段要对其进行驱虫以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另外,还要给种公羊修蹄,修蹄工作不但可以保持种公羊蹄部的健康,预防缺钙,防止蹄部疾病的发生,还可以提高种公羊的繁殖性能,便于采精,如果种公羊的蹄部过长或者不平整将不利于采精的操作。修蹄时要注意观察蹄部是否发生畸形,如果蹄部畸形则是缺钙的表现,此时应及时的补钙以及补充其他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这对于提高种公羊的繁殖性能极其重要。在配种预备期要给种公羊提供适宜的营养,日粮要逐渐的调整,逐渐增加混合精料的比例,将精粗料比调整到3:7或4:6。日粮结构在进行调整的同时,饲喂量也要进行调整,种公羊在配种预备期的精料饲喂量应为配种期的60%-70%,以后精料的饲喂量要逐渐增加到配种期的饲喂量。在配种预备期要对种公羊进行采精的训练,并定期检查精液的品质。在配种前的几天,每天给每只种公羊吃1~2枚生鸡蛋,也可起到提高精液质量的作用。

2、配种期的饲养管理

配种预备期结束后种公羊即进入配种期,配种期的羊性欲旺盛,经常处于兴奋状态,表现为心神不安,采食不专心,因此,要特别注意这一时期的饲养管理工作,要少喂勤添,多次饲喂,以保证种公羊采食到充足的饲料,获得充足的营养。要注意营养的供给,在整个配种期给种公羊提供的饲料的营养要保持较高的水平,因精液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此期日粮中粗蛋白的含量应达到16%-18%。混合精料的饲喂量应为1.2-1.4kg,青干草为2kg,同时还要补充食盐和骨粉。在配种期可饲喂胡萝卜以提高精液的品质。饲喂草料时要分2~3次供给,同时要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母羊在配种期会在一段时间集中发情,此时称为配种盛期,这一时期的种公羊的配种任务较为繁重,因此为了保持种公羊旺盛的性欲和精液的品质,要及时提高混合精料的饲喂量,调整到每天1.5—2kg,并且要可添加部分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如鸡蛋、蚕蛹粉等。

种公羊一年四季都处在配种和非配种的循环状态下,因此在可在不同的季节配种,在不同季节的配种期的饲料资源不同,所以在饲喂上要做一些调整。春季青草缺乏,种公羊易缺乏维生素,所以在提供干草时要注意维生素的供给,可以多饲喂维生素类的饲草饲料,如紫花苜蓿干草;夏季是青草生长旺盛的季节,饲草的水分含量较高,种公羊吃多青草后易出现腹泻的现象,因此在饲喂前要将青草晾晒,或者和青干草搭配饲喂;秋季是配种旺季,此时要多增加饲喂量,尤其是在采精高峰期,可每天给种公羊加喂1-2枚生鸡蛋;冬季气温较低,这对种公羊的生长发育不利,此时要注意能量饲料的饲喂量,饮水上则要注意饮用温水。

3、高温季节的饲养管理

高温会对种公羊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会导致种公羊的采食量下降,营养物质的摄入不足,不但会使种公羊的健康受损,还会导致繁殖性能下降,性欲低下,精液质量下降。另外,高温还会导致种公羊的生精功能受到障碍。因此,夏季种公羊的饲养管理主要以防暑降温为主,舍内可安装风扇加大通风量。在高温天气可在舍内走廊内洒水,并且要求水槽内要保持全天都有清凉的饮水。利用水来降温的弊端是易导致舍内过于潮湿,可以在羊舍内放石灰来吸潮,或者在地面上洒上少量的白灰。种公羊长期生活在高温的环境下射精量以及精液的质量都会受到不良的影响,所以采精要在较为凉爽的早上和傍晚进行,当环境温度过高时,可在中午用凉毛巾冷敷睾丸,防止睾丸受到热伤害。种公羊的运动量对精液的品质以及性欲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运动量不足,种公羊易过于肥胖,精子数活力下降,射精量减少,如果运动量过大.则会导致体能消耗过大也不利健康,要合理的安排运动时间,在夏季高温高湿季节,可适当的延长早上和傍晚放牧的时间,让种公羊在中午充分休息。

4、低温季节的饲养管理

低温季节母羊发情较少,配种任务也较少,因此,在冬季可让种公羊适当的休息,冬季气温还不是很低的时间要羊舍内要尽量的多通风,并且要勤换垫料,保持舍内干燥。如果遇到风雪天气和寒冷天气,则不宜让种公羊外出放牧或运动,否则易冻伤睾丸。但是冬季也要种公羊有一定的运动量,可在温度较高的中午时段让其在运动场内运动,以起到增强体质,提高性欲和精液质量的作用。

种公羊的饲养管理
(一)种公羊的日粮特点
对种公羊饲料的要求是营养价值高,有足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且易消化,适口性好。好抱草有苜蓿草、三叶草、青燕麦草等。多汁饲料有胡萝卜、甜菜或青贮玉米等。精料有燕麦、大麦、豌豆、黑豆、玉米、高梁、豆饼、麦麸等。优质的禾本科和豆科混合干草,诮为种公羊的主要饲料,一年四季,应该尽量喂给。夏季补以半数青割草,冬季补以适量青贮料。日粮营养不足之数,补充混合精料。精料中不可多用玉米或大麦,且麸皮、豌豆、大豆或饼渣类补充蛋白抽。配种任务繁重的优秀公羊可补动物性饲料。
(二)非配种期饲养
为完成配种任务,非配种期就要加强饲养,加强运动,有条件时要进行放牧,为配种期奠定基础。配种期以前体重要比配种旺季晕头转向加10%-15%,如完不成该指标,配种就要受到影响。在非配种期,除放牧外,冬季每日一般补给精料0.5公斤,干草3公斤胡萝卜0.5公斤,食盐5克-10克,骨粉5克夏季以放牧为主,适当补加精料,每日喂3次-4次,饮水1次-2次。
(三)配种期饲养
配种期饲养分配种预备期(配种前1个月-1.5个月)和配种期两个阶段。配促预备期应增加饲料量,按配种喂量60%-70%给予,逐渐增加到配种期的精料给量。配种期的公羊神经处于兴奋状态,经常心神不定,不安心采食,这个时期的管理要特别精心,要起早睡晚,少给勤添,多次饲喂。饲料品质要好,心要时可补给一些鱼粉、鸡蛋、羊奶,以补配种时期大量的营养消耗。配种期如蛋白质数量不足,品质不良,会影响公羊性能、精液品质和受胎率。配种期每日饲料定额大致为:混合精料1.2公斤-1.4公斤,苜蓿干草或野干草2公斤,胡萝卜0.5公斤-1.5公斤,食盐15-20克,骨粉5克-10克,血粉或鱼粉5克.分2次-3次给草料,饮水3次-4次。每日放牧或运动时间约6小时。配好的精料要均匀地撒在食槽内,要经常观察种公羊食欲好坏,以便及时调整饲料,判别种公羊的健康状况。种公羊要远离母羊,不然母羊一叫,公羊就站在门口爬在墙上,东张西望影响采食。种公羊舍应选择通风、向阳、干燥的地方。每只公羊约需面积2平方米。夏天高温、潮湿,对精液品质会产生不良影响,这时期应在凉爽的高地放牧,在通风良好的阴凉处歇宿。
种公羊配种采精要适度。一般1只公羊即可承担30只-50只母羊的配种任务。种公羊配种前1个月-1.5个月开始采精,同时检查精液品质。开始一周采精1次,以后增加到一周2次,到配种时每天可采1次-2次,不要连续采精。对1.5岁的种公羊,一天内采精不宜超过1次-2次,2.5岁种公羊每天可采精3次-4次。采精次数多的,其间要有休息时间,公羊在采精前不宜吃得过饱。

种母羊的饲养管理
对繁殖母羊,要求保持较高的营养水平,以达实现多胎、多产、多壮的目的。母羊饲养分空怀期、妊娠期和哺乳期三个阶段。
(一)空怀期的饲养
繁殖母羊空怀期的饲养应引起足够重视,这一阶段的营养状况对母羊的发情、配种、受胎以及以后的胎儿发育都有很大关系。在配种前1个月-1.5个月要给予优质青草,或到茂盛牧草的牧地放牧,据羊群及个体的营养情况,给以适量补饲,保持羊群有较高的营养水平。
(二)妊娠期饲养
妊娠前期(约3个月)因胎儿发育较慢,需要的营养物质少,一般放牧或给予足够的青草,适量补饲即可满足需要。
妊娠后期是胎儿迅速生长之际,初生重的90%是在母羊妊娠后期增加的。这一阶段若营养不足,羔羊初生重小,抵抗力弱,极易死亡。且因膘情不好,到哺乳阶段没做好泌乳的准备而缺奶。因此,此时应加强补饲,除放牧外,每只羊每天需补饲精料450克,干草1公斤-1.5公斤,青贮料1.5公斤,食盐和骨粉15克。给怀孕母羊的必须是优质草料,要注意保胎。发霉、腐败、变质、冰冻的饲料都不能饲喂,不饮温度很低的水。
管理上要特别精心,出牧、归牧、饮水、补饲都要有序慢稳,防止拥挤、滑跌,严防跳崖、跳沟,以防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因此应尽可能选平坦的牧地放牧。特别应注意,不要无故拽捉、惊扰羊群,及时阻止羊间角斗,以防造成流产。
母羊妊娠后期,尤其分娩前管理要特别精心.母羊肷窝下陷,腹闻下垂,乳房肿大,阴门肿大,流出粘液.常独卧墙角,排尿频繁,举动不安,时起时卧,不停地回头望腹,发出鸣叫等,都是母羊临产前的表现.对羊舍和分娩栏进行一次大扫除,大消毒,修好门窗,堵好风洞,备足褥草等,通知有关人员要做好分娩前的准备工作。
(三)哺乳期饲养
母乳是羔羊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的主要来源,特别是产后头20-30天,母羊奶多,羔羊发育好,抗病力强,成活率高.如果母羊养得不好,不翁母羊消瘦,产奶量少,而且影响羔羊的生长发育.
刚产后的母羊腹闻空虚,体质衰弱,体力和水分消耗很大消化机能较差,这几天要给易消化的优质干草,饮盐水,麸皮汤.青贮饲料和多汁饲料有催奶作用,但不给得过早太多.产羔的1天-3天内,如果膘情好,可少喂精料,以喂优质干草为主,以消化不良或发生乳房炎.
哺乳前期,一般哺乳母每天需补混合精料500克,苜蓿干草3公斤、胡萝卜1.5公斤。冬季尤其要注意补充胡萝卜等多汁饲料,确保奶汁充足。
哺乳后期,母羊泌乳能力逐渐下降,且羔羊能自己采食饲草和精料,不依赖母乳生存,补饲标准可降低些,一般精料可减至0.3公斤-0.45公斤、干草1公斤-2公斤、胡萝卜1公斤。
羔羊吃奶时,防止将奶吃偏。小羊吃的次数多的乳房,以后奶包小,吃的次数少的乳房,以后奶包大。乳房过大或过小,乳房下垂者,影响羔羊吃奶。要人为控制小羊,使羔羊将两侧乳房的奶经常吃得均匀,保持母羊奶头大小、高低适中。
母羊和羔羊放牧时,时间要由短到长,距离由近到远,要特别注意天气变化,及时赶回羊圈。
断奶前要减少供给母羊多汁饲料、青贮料和精料的喂量,防止乳房炎发生。
母羊圈舍,要勤换垫草,经常打扫,污物要及时清除,保持清洁干燥。

羔羊的饲养管理
从出生至断奶(一般为3.5月龄-4月龄)这一阶段的羊叫羔羊。羔羊是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据资料,小尾寒羊4个月内公羔从3.61公斤增长到30.04公斤,母羔从3.84公斤增到27.33公斤。此时的消化机能还不完善,对外界适应能力差,且营养来源从血液、奶汁到草料的过程,变化很大。羔羊的发育又同以后的成年羊体重、生产性能密切相关。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羔羊的饲养管理,把好羔羊培育关。针对羔羊的生长特点,饲养管理上应把握几个环节:
(一)吃足初乳
羔羊出生后1日-3日内,一定要使羔羊吃上初乳。初乳系指母羊分娩后1日-3日内分泌的乳。初乳不同于正常的乳,黄色浓稠,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组成全面,维生素较为齐全和充足,含矿物质较多,特别是镁多,有轻泻作用,可促进胎便排除,含抗体多,是一种自然保护品,具有抗病作用,能抵抗外界微生物侵袭。初乳对羔羊的生长发育和健康起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初乳没吃好,将带来羔羊一生中难以弥补的损失。
(二)哺喂常乳
羔羊吃上3天初奶后,一直到断奶是哺喂常乳阶段。羔羊生后数周内主要靠母乳为生。首先要加强哺乳母羊的补饲,适当补加精料和多汁饲料,保持母羊良好的营养状况,促进泌乳力,使其有足够的乳汁供应,喂给羔羊足够的全奶。要照顾好羔羊吃好母乳,对一胎多羔羊求均匀哺乳,防止强者吃得多,弱者吃得少。
(三)及早补饲
为了使羔羊生长发育快,生长性能好,除吃足初乳和常乳外,还应尽早补饲,不但使羔羊获得更完善的营养物质,还可以提早锻炼胃肠的消化机能,促进胃肠系统的健康发育,增强羔羊体质。小尾寒羊生后1周,开始跟着母羊学着吃嫩草和饲料。在羔羊10日龄-15日龄后开始给予鲜嫩的青草和一些细软的优质干草、叶片,亦可将草打成小捆,挂在高处羔羊能够吃到的架上,供羔羊随时舔食。为了尽快能让羔羊吃料,最初可把玉米面和豆面混合煮稀粥或搅入水中让羔羊饮食,亦可将炒过的精料盛在盆内,使羔羊先闻其香,再舔食,或让粉精料涂在羔羊嘴上,让其反复磨食,等它嗅到味香尝到甜头,就会和大羊一样抢着吃料。
(四)适度放牧
羔羊适当运动,可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初生羔最初几天在圈内饲养5天-7天后可以将羔羊赶到日光充足的地方自由活动,初晒半小时至1小时,以后逐渐增加,3周后可随母羊放牧,开始走近些,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牧草好的地方放牧。以后逐渐增加放牧距离,母子同牧时走的要慢,羔羊不恋群,注意不要丢羔。30日龄后,羔羊可编群放牧,放牧时间可随羔羊日龄的增加逐渐增加。不要去低湿、松软的牧地放牧、羔羊舔啃松土易得胃肠病,在低湿地易得寄生虫病。放牧时注意从小就训练羔羊听从口令。
(五)适时断乳
羔羊断奶时,应根据生长发育情况科学断奶,发育正常羔羊,到3月龄-4月龄已能采食大量牧草和饲料,具备了独立生活能力,可以断乳转为育成羔。羔羊发育比较整齐一致,可采用一次性断奶。若发育有强有弱,可采用分次断奶法,即强壮的羔羊先断奶。弱瘦的羔羊仍继续哺乳,断奶时间可适当延长。断奶后的羔羊留在原圈舍里,母羊关入较远的羊舍,以免羔羊念母,影响采食。断奶应逐渐进行,一般经过7天-10天完成。开始断乳时,每天早晨和晚上仅让母子羊在一起哺乳2次。以后改为哺乳1次。

羔羊缺奶的补饲方法
对于无奶吃的羔羊,可用鲜鸡蛋、鱼肝油、食盐三种物品,与开水对到一起搅拌均匀饲喂。对于少奶的羔羊,可用挤下的羊奶与以上物品混合饲喂,效果更好。其具体方法为:鲜鸡蛋1个、鱼肝油4毫升或1粒、食盐2克、开水100毫升,把鲜鸡蛋、鱼肝油、食盐共入一杯,冲入开水搅拌均匀,待凉至38℃~40℃时即可喂给羔羊。出生后7天内的羔羊,每日应补喂4~6次,每次50毫升,或者是每日喂量为初生重的1/5~1/4,以后逐日增加。到生后第8天,喂量可增加到0.8~1.0千克。随着羔羊不断长大,15天左右开始训练吃草吃料,并可逐渐减去鱼肝油。1个月后逐步减少喂量,增加补饲草料。

后备种鹅和育肥鹅的饲养方法


高凤霞

(吉林省公主岭市十屋镇畜牧站136100)

摘要:鹅肉口感好,适应现代人的生活需要,鹅类养殖也得到快速发展,饲养规模逐步扩大,专业知识应用落后,给养鹅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需要在雏鹅的选择、后备种鹅的挑选和饲养等方面进行严格的饲养管理,才能取得满意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后备种鹅;育肥鹅;选择;饲养

作者简介:高凤霞(1971-),女,大专,兽医师,从事动物检疫工作。

随着我国家禽的养殖业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将目光转向鹅类养殖。但是根据笔者调查研究显示,很多养殖户的养殖规模并不大,所以很多养殖户在鹅的养殖方面存在很多认识上的不足和饲养管理方面的漏洞。现笔者就怎样饲养后备种鹅和育肥鹅进行简要分析。

1雏鹅的选择

种鹅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未来商品鹅的生产,所以要想获得最好的效益,就需要做好种鹅以及育肥鹅的管理。首先对雏鹅不是一味的盲目选择,也不是任何的雏鹅都值得养殖户去投入和饲养,雏鹅的初选是进行养殖的第一步。

选择雏鹅首先看形态,刚刚出壳的雏鹅需要选留体质强壮,外观发育完好,羽毛光滑柔顺,腹部没有硬脐,柔软。之后是精神状况,作为后备种鹅以及育雏鹅的挑选,精神状况是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需要选择精神状况良好,不萎靡的雏鹅。只有做好雏鹅的选择,才能够更好地做好之后的工作。

2.后备种鹅与育肥鹅的选择与饲养

经挑选留作种用的鹅,首先需要具备的就是发育完好,体质健壮。只有发育完好,体质健壮的鹅以及育肥鹅,才有资格与潜力成为利润的创造者。凡是存在杂毛、疾病、跛脚、瞎眼的存在问题的鹅,必须进行相关的淘汰处置。

在饲养的早期,对于经过选择的种鹅以及育肥鹅,在进行合笼阶段要进行调教管理。如果不进行早期的调教,很有可能出现不合群、争斗等情况,这样将大大影响种鹅进一步的生长发育,甚至有可能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影响最终的经济效益。

在进行饲养管理的同时,要注意养殖的中期一直到100日龄结束,在这期间的两个月,对于公鹅以及母鹅来讲,就需要分开养殖。因为公鹅以及母鹅的体质以及未来的用途不同,分开管理一方面能够让公鹅以及母鹅更好的生长,以适应养殖户对于鹅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适应不同的管理,更加便捷的进行管理饲养。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公鹅以及母鹅盲目交配,进而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在这一阶段,不管是种鹅还是育肥鹅,这一段时间进行限制饲养是必须的。从100~120日龄开始,一直到进行生产的前两个月,营养的供给应该是逐渐增加的,这是为了维持种鹅大量对于营养的需求,也为了满足种鹅以及育肥鹅的营养需求。对于后期来讲,随着年龄的增加,种鹅以及育肥鹅的饲养量应该逐渐减少,粗蛋白的供给应该在一般水平上相对下降10%左右。在饲料的使用上,谷物类占50%,糠麸占25%左右,剩下的用统糠补充。这段时间,尽量增加放牧的次数以及时间,对于牧草的投喂要适当增加,并且逐渐减少精饲料的用量。后备种鹅在这段时期可以维持体重或者体重稍微减轻,但是消化以及食欲不要受到影响。

3预防接种

进行家禽的养殖最为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及时接种疫苗。比如在从150日龄左右到开产,在这一个月中,要十分留意注射小鹅瘟疫苗。对于种鹅来讲,一定要在产蛋前进行注射,若是在产蛋时进行注射,就会或大或小影响种鹅的生产,进而影响养殖户的直接经济效益。

4总结

对于广大的养殖户来讲,做好后备种鹅以及育肥鹅的饲养管理是实现经济效益收入最大化的根基。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是极其重要的,但是往往由于广大养殖户在专业知识上的缺乏,使得种鹅以及育肥鹅的养殖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成为养殖户致富的阻碍。因此笔者通过上述从育雏到饲养管理整个过程的简要分析,点明饲养管理要点,希望对广大养殖户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怎样饲养后备种鹅.现代农业,2005(06):11-12.

关星达.怎样饲养后备种鹅.农村养殖技术,2005(01):90-91.

常月明,谭茂安,王海玲.怎样养好后备种鹅.水禽世界,2012(05):56-57.

莱茵鹅的饲养管理方法 莱茵鹅饲养管理技术


莱茵鹅原产于德国莱茵河流域的莱茵州,经法国克里莫公司选育,成为世界著名肉毛兼用型品种,对各国养鹅业影响很大。下面我们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莱茵鹅的饲养管理方法莱茵鹅饲养管理技术。


1、场址选择

鹅舍要选择距草场近,靠近清洁水源,地势较高且坡度平缓的场地。鹅舍宽5~6m,高1.6~1.8m。养殖场最好分别建有育雏舍、育成舍或荫棚、育肥舍,以利于不同阶段鹅的饲养管理。鹅舍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冬暖夏凉,通风换气良好,充足光照,方便消毒。具体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可就地取材,既要因地制宜,还要节约成本。

2、不同阶段的饲养管理

雏鹅(1~4周龄)初期要进行舍饲,逐步过渡到放牧。雏鹅出壳后大约16~18h可站立走动,并出现张嘴、伸颈和啄食欲望时给予饮水,1~2h后开食,开食最好在36h内进行。前3天的饮水中应添加适量的葡萄糖或红糖、维生素、电解质,水温适宜,经过几次调教后则可自由饮水。3d后改为饮用清洁的凉水即可,保证饮水充足。开食料应是营养丰富、易消化的优质饲料,可用全价小颗粒饲料或浸泡、稍蒸煮过的碎米、小米等拌入少量的青菜,在塑料布上撒匀,引诱和训练雏鹅进行采食,七八分饱后则可收起塑料布,2~3d后逐渐改用饲槽饲喂。饲料必须清洁、新鲜,饲喂要定时定量,做到少给勤添,现喂现拌。青绿饲料的喂量不宜过多,否则会影响雏鹅增重。雏鹅体质弱,绒毛稀少,调节体温能力尚未健全,要保证舍内温度、湿度均衡适度,通风良好。育雏期所需温度可根据雏鹅的日龄、体质状况进行相应调整。通常第一周的温度为27~29℃,第二周为25~27℃,第三周为22~25℃,第四周为19~22℃。0~10日龄适宜的相对湿度是60%~65%,11~21日龄是65%~70%。育雏第一天进行24h光照,以后每两天减少1h光照,3~4周龄后采用自然光照。饲养过程中要根据雏鹅的体质强弱及时进行分栏饲养,并随日龄的增加不断调整饲养密度,防止密度过大。雏鹅不能过早放水,约3周龄以后,软羽毛长齐,大羽毛也长出,才可以开始放水。初次游水应在晴朗暖和的天气进行,下午1~4时之间下水10~15min,然后赶出水面休息,逐渐延长放水时间,逐步过渡到自由嬉水。放水时间的长短要根据天气情况而定,水温以25℃为宜。晚放牧归来后,应补喂精、青饲料,以利长膘。

中鹅(5周龄至出栏)阶段是鹅骨骼、肌肉和羽毛生长最快的时期,且觅食能力增强,消化道容积增大,采食量日益增加,可采用放牧、全舍饲和放牧结合补饲的饲养方式。目前大多采用以放牧为主、补饲为辅的饲养方式,以促进鹅的快速生长,使其适时达到上市体重。放牧结合补饲饲养要求,放牧场地有丰富、优质的青绿饲料,并要及时了解附近的农田是否使用过化肥、农药,若使用过化肥、农药,一般要经过1星期才可在附近放牧。牧地附近要有湖泊、小河或池塘,保证有充足的清洁饮水和洗浴水源。放牧时,一般100~200只鹅为一群,若利用田边、沟渠及林间小块草地进行放牧,则以30~50只为一群较为适宜。一般每天放牧9h,早晨6时将鹅赶出,中午11时赶回休息,下午4时再赶出放牧,晚上8时赶回鹅舍。收牧时要清点鹅只,进舍前下水清洗污泥,毛干后赶入舍内。补饲的次数和补饲量应根据鹅的日龄、采食量、生长速度和牧草质量进行调整,饲料以青粗饲料为主,适量补饲精饲料,精青料比在1∶5左右,白天补饲2~3次,晚上收牧后补饲1次。

3、卫生防疫

鹅场应订立各种规章制度,并有专门机构及专人管理。鹅场周围不能饲养其他家畜、家禽,防止各种潜在的传播疾病媒介。鹅舍要经常消毒,用10%~20%生石灰水,也可用30%新鲜草木灰的澄清液消毒。鹅舍用具要每天清洗1次,7天消毒1次。清扫鹅舍和运动场,将鹅粪堆放在远离鹅舍的地方进行发酵。鹅场门口设有消毒池,并定期更换消毒液。饮水或饲料中添加一些安全可靠的药物,

防止细菌性传染病的发生。

根据我省鹅病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按照免疫程序严格进行免疫接种,增强鹅只的特异性免疫力。预防接种是控制和消灭某些急性传染病较好的方法。1日龄肌肉注射小鹅瘟高免血清或多价兔血清,4~8日龄肌肉或皮下注射大肠杆菌苗,7~10日龄肌肉注射小鹅瘟高免血清或多价兔血清以及皮下注射禽流感、副粘病毒和病毒性肠炎灭活油乳苗,20~30日龄肌肉注射鹅的鸭瘟病毒苗和皮下注射禽出败灭活苗。

莱茵鹅适宜大群饲养,引入我国后进行了系统的纯种选育、改良和推广工作,作为父本与国内鹅种杂交生产肉用杂交仔鹅,杂交仔鹅8周龄体重可达3-3.5千克,是理想的肉用杂交父本。

利用莱茵鹅与本地白鹅、豁鹅进行杂交改良生产的改良雏鹅,其生长速度和抗病力明显优于本地雏鹅,改良雏鹅两个月即可出栏,体重可达3.6-4.0千克,3月龄平均体重达5千克以上。

杂交莱茵鹅体形中等,全身羽毛为白色,初生雏绒毛为黄褐色,随着生长周龄的增加而逐渐变白,至6周龄时变为白色羽毛。颈粗短而直,头无额包,颌下无皮褶,喙、蹼皆为橘黄色,额扁平无肉瘤,前躯与地面呈水平状态,腿略高,成年母鹅腹部下垂。

成年母鹅产蛋量为45-58枚,蛋重125-160克。母鹅的开产日龄为200-230天,公母比为1:3-4,种蛋受精率为78%,受精蛋孵化率为78-83%,莱茵鹅能在陆上配种,也能在水中配种。

杂交莱茵鹅仔鹅9周龄体重可达3.8-4.5千克,肉料比为1:2.6,活体重为5.29千克,胴体重为4.05千克。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本地鹅雏体重达到3-4千克需5个月以上。

经试验测得,杂交莱茵鹅含绒率量比本地鹅高,达27-30%,且绒朵大,羽绒轻柔,质量好,保暖性强,是制作高档衣被的良好原料。本地鹅的含绒率量仅为20%左右。杂交莱茵鹅在抗寒性、耐粗饲和肉品质等方面均比本地品种有显著的提高。

杂交莱茵鹅生产鹅肥肝的性能较好,在填饲情况下,肥肝可达330-490克,鹅肉鲜嫩,营养丰富,可加工成风味各异的五香鹅、烤鹅和酱鹅等产品。


仔鹅的饲养管理


4周龄以上至70日龄选人种用或转人肥育前的鹅称为仔鹅。这个时期是鹅骨骼、肌肉和羽毛生长最快的时期,需要的营养物质也逐渐增加,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力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及抵抗力都较强。由于仔鹅的消化器官已较发达,消化道增大,消化能力不断增强,采食量逐渐增加,能大量地利用青绿饲料,饲养方式上应以放牧或舍饲饲喂青饲料为主,这不仅节约了精饲料,而且放牧又能得到充分的运动,体质与生活力得到增强。

放牧饲养

养鹅不怕精料少,关键在于放得巧。这充分说明了放牧在养鹅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强调了巧牧在养鹅中的意义。科学的放牧可使鹅得到充分的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同时又使鹅采食大量的青绿饲料,满足了营养需要,节约了精料,降低了成本。

放牧前先要进行放牧训练,以不同信号表示出牧、收牧、放水、休息等,养成人鹅亲和的良好习惯。放牧地点可利用遗谷较多的茬田或苗圃果园等有杂草的地方,为了便鹅能采到大盘的青料,最好选择有丰茂鲜嫩牧草,未受污染而又距鹅舍不远,地势平坦,附近有清洁水源的场地,牧草的高度以不高于鹅体为宜。在放牧的过程中,为合理利用草地,应划分小区,将鹅群按照一定的次序在小区间轮牧。

放牧时应组织好鹅群,找好放牧路线,仔鹅群一般250~300 只由2人管放为佳,如牧地比较开阔,草源丰盛,可组成1000只一群由4人进行管理。放牧时要注意附近的农田有否喷过农药,若使用过,则需待一星期后,才可在附近放牧。牧鹅时间长短应视鹅日龄大小而定,一般每天放牧8~10h为宜,天气炎热的夏季,要充分利用早、晚气温较低的时何、选择鹅舍附近的草质好、数t 足的地方放牧。由于仔鹅的尾尖、身休两侧羽毛已长齐,可放心地让鹅尽早吃上露水草,民间有吃上露水草,好比草上加毅料之说。但要注意天气变化,防止雨淋。而当仔鹅的肩部两侧上下大毛长出,且尾尖大毛也有2cm长时(35~36日龄),表明其羽毛已较丰满,抗寒抗雨的能力较强,即使大雨天也可放牧。这时,放牧可做到早出晚归,尽量延长鹅的采食时间。

要牧好鹅,除应确定合理的放牧时间外,关键要在巧放牧上下功夫。鹅吃草的习惯是先吃一顿草,然后就要找水喝,喝足后卧地休息。故当鹅在采食途中,待吃到半饱时,就感到疲怠。其表现为采食速度减慢,有的停止采食,扬头伸颈。东张西望,鸣叫,公鹅表现尤其明显。此时,就须把鹅群赶人池塘或澳河,让其饮水,游泳。鹅群在水里饮水梳毛,疲乏顿时消除,情绪十分活跃,相互追扑或潜入水底。经过一阵激烈运动之后,鹅群就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这时,应尽快地把鹅群赶回草场,让鹅群继续采食。待鹅群吃饱后,让其在树荫下或荫棚里休息。鹅群休息时,周围环境要安静,避免惊扰。当鹅群骚动时,说明鹅群已休息好了。再次将鹅群赶人草场,让鹅采食。这样鹅群就能吃饱、饮足,休息好。故放养时,除考虑草质、草!和清洁的水源外,舍外活动场还应有遮荫物,地面要平坦,具有一定倾斜度便于排水,保持雨后地面干澡,以便鹅吃饱喝足后能有一个良好的休息场所。

仔鹅生长快,需要的养分多,故在放牧的基础上,还要坚持补饲,以免引起换羽不一而影响生长发育。开始放牧时,,每次喂7~ 8成饱才出牧。以后逐渐减少放牧前的补饲。过渡到以放牧为主,补饲为辅。一般40日龄后,仔鹅即可沦河散养,仅在喂食和晚上才赶上岸,但在12月份至翌年的3月底前,即使60日龄前的鹅,都不可下水,否则易患疹病。放牧的河水深以1.5-2m为宜,每平方米放3~5只为好。河岸上应搭建鹅橱,以避风雨和鹅群过夜。随着鹅长大,放牧鹅群不宜过大,一般每群百只左右,便于1 人放牧管理,大群不宜超过500~600只。

为保证放牧鹅能多采食清洁的青绿饲料,晴朗缓和天气,可整天放牧。遇到特殊情况,如阴雨天或青绿饲料时不足要照常补喂青何料。天气炎热时,要适时休息和放水,避开中午的烈日照射。放牧前要对鹅群进行检查,如有疫情要及时注射疫苗,勿在疫区放牧。发现病弱鹅要隔离出来留在舍内饲喂和治疗。放牧途中,要慢,地犯赶鹅群,以免造成互相拥挤踏伤。鹅回舍前,让鹅在水中洗净身上的污泥,在舍外休息喂料,然后赶人舍内,以免弄湿舍内地面。

补饲的精料以糠麸、稻谷为主,以及适量粉碎的豆饼和玉米等,也可采用大肉鸭料。由于仔鹅阶段既长骨头又要长肉,要有足够的磷、钙来供给骨骼的生长,否则往往出现脚软、乏力,不能支持体重,故饲料中应加人2,5%的贝壳粉、2%的骨粉、0.3%的食盐以及必需的微量元素。在生产中可发觉,当鹅肩部与腿侧长出新羽时,增重较快,食欲最旺;而当其背腹的绒毛开始脱落更换新羽时,增重速度虽慢,但如果营养不足会影响换羽,这时应补喂些热能饲料和蛋白质饲料,一般以糠麸为主,掺些粮食、饼类、煮熟的土豆等。补饲采用的参考配方(%)如下:玉米粉20、鱼粉4、花生赦 4、米糠10、统糠印、食盐O.5、骨粉0.5、生长素及抗生素1。注意要将精饲料与青饲料以1:4的比例配制成半干半湿状喂给,补饲量视草情、鹅情而定,一般每日只补饲精料100~200g。经放牧和补饲管理,至70日龄时,仔鹅体重可达2.5kg,大型鹅种中仔鹅的体重更大,一般大型鹅可进行强制育肥。

肥育鹅的饲养管理


冬鹅经40-50大的饲养,主羽已长出,体重达1.5-2kg时,即可采用高能量低蛋白的日粮进行强度育肥20-30天。育肥方法分圈养育肥和人工强制育肥两种:

(1)圈养育肥 圈养育肥,就是把鹅圈养在地面上,限制其活动,并给予大盘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同时要求鹅舍安静,避风保吸,不必放牧,限制活动,以减少体力消耗,使其长膝长肉。圈养可按鹅的大小强弱分栏饲养,栏用竹片(竹围)或高梁杆围成小栏,每栏养鹅3-5只,栏的大小不超过鹅的2倍,高为60cm,鹅可在栏内站立,但不能昂头鸣叫,经常鸣叫不利育肥;也可用木、竹和草席俗成离地面约50-60cm高的棚架,以便清除粪便。饲槽和饮水器放在栏外,鹅可以通过栏间缝隙伸出头来吃料、饮水。

饲喂上饲料要多样化,精、宵料搭配,以米糠、碎米、玉米、菜叶及其他粮食下脚料为主,另外加麸饼类6%、食盐0.3% .精料磨细拌成湿料投喂,每日5-7次,喂足料、水。另外,每100kg精料中加入硫酸锰19g、硫酸锌17g、硫酸亚铁12g、硫酸铜2g、碘化钾0.1g、氯化钻0.1g,这些微量元素的化合物要混合均匀,防止采食过量而中毒。为了增进鹅的食欲,在育肥期应有适当水浴和日光浴。隔日让鹅下池塘水浴1次.每次约10-20min,浴后在运动场日光俗,梳理羽毛,最后才赶鹅进舍休息。这样大约经半月左右的育肥,膘肥毛足即可宰杀,否则逾期又会换羽掉膘,也有的屠宰场,将收购来的仔鹅用此法进行短期肥育后宰杀。

(2)人工强制育肥 人工强制育肥是将配制好的饲料填条,一条一条地塞进食管卑,强制它吞下去,再加上安静的环境,减少活动,鹅就会逐渐肥胖起来。肌肉也变得丰满,鲜嫩。填肥的饲料含能量要求比平时高,饲料配方(%)可采用:玉米50、米糠24、豆饼粉5、麦麸15、骨粉2、鱼粉3.2、食盐0.5、细砂0.3,或用油枯7、玉米40、高粱15、麦数10、小麦23 .5、贝壳粉4、食盐0.5。将饲料用水拌匀,做成条状物,用人工填进鹅的食道。填料者左手捉住鹅头,张开鹅嘴,两膝夹住鹅身,右手拿饲料条蘸一下水,用食指将饲料塞入食道,并用手轻轻抹动使其吞下。每天填喂4-6次。晚间喂1次,每次喂4-6条,8天以后每次用6-8条,具体填料数量视鹅体重和消化能力而定,但喂后必须供给充足饮水。填食前 1h,食道膨大部位斑现凹沟,为消化正常;早于填食前1h出现凹沟r要增料;晚于填食前lh出现凹沟,则需要减料,或推迟城料时间。填喂时谨防将食料填入气管中。大约经过20天育肥,鹅体脂肪增多,肉嫩味美,等级提高。

不管采用哪种添肥方式,育肥效果都可通过手摸和眼视来判断:当用手触摸鹅的尾椎与骨盆部联接的凹陷处,感觉肌肉丰满时填肥即可结束;当育肥鹅冀下两侧躯体皮下脂肪增厚,皮肤滑动为下等肥度;有板栗大小的稀松团块为中等肥度;用手轻压感到丰满结实而富有弹性,为上等肥度。达到上等肥度,躯体皮下脂肪肥厚,尾椎和胸部丰满,翼羽报呈透明状,可立即上市销售。

春季鹅的饲养管理


1雏鹅的选择。雏鹅应挑选自然出壳早,体宽,体大,腹部柔软有弹性,脐部收缩良好干净无血痕,毛色嫩绿而清洁有光泽,颈不屈缩,翅不下垂,眼亮有神,趾高粗壮,腿无损,能站立行走,反卧地上能翻身的鹅苗。轻如棉团,体小轻,大肚脐,眼无神,行动不稳,缩颈垂翅。肛门粘粪,脚露青筋的苗鹅较难养,且生长慢,应剔除。
2雏鹅的饲养。刚出壳的小鹅,全身都是稀薄的绒毛,对外界温度变化没有调节能力,消化器官和消化机能也都不完善,所以体质较弱而娇嫩,抵抗力差。但是,雏鹅的新陈代谢非常旺盛,生长速度很快,往往因饲养管理不当,使雏鹅变成僵鹅,甚至造成大批死亡。因此,饲养中应掌握以下几点:
①温度。早春气温较寒冷,要采用给温育雏,一般头7天育雏器内温度为3032℃,以后每周下降2.5℃。雏鹅生长至68周龄时,由于羽毛已生长良好,可以在18℃或更低一些条件下生长,但也要防止天气突变。掌握温度的原则是:群小略高,群大略低;夜间略高,白天略低。
②开水。初次饮水在开料之前进行,有的地方称潮口,是很重要的一关。雏鹅运到目的地,应予适当休息,在出壳后24小时左右,先给雏鹅饮水,后开食,这样不仅能刺激食欲,而且也满足雏鹅对水的需要,有利于长膘。
③开料。开料在饮水后进行,一般是出壳2436小时,或出现小鹅有吸食行为时即可开料。雏鹅的饲料要营养丰富、品质优良、质地柔软、易消化,如玉米粉、碎米、小麦粉、细米粉等,青绿饲料如甘蓝、莴苣叶、幼嫩黑麦草等。养鹅一般以米饭或碎米和青菜为主,随日龄的增加而减少米饭,先以糠麸类、豆饼类喂食,然后由米饭改为开口谷(将谷煮至外壳裂开俗称开口谷),或转喂养湿谷逐步过渡到喂干谷。
④饲喂次数。一般每天喂810次,以后逐渐减少至日喂34次。
3肉用仔鹅的育肥。①育肥前的准备。()把鹅群分为强群、中强群和弱群。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就可根据各群鹅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使群与群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生长整齐,争取做到一次性出栏。育肥前要驱除体内寄生虫,能提高育肥效果,并对提高肉品质有较好的作用。驱虫药选择广谱、高效、低毒的抗虫药。
②育肥方法。肉用仔鹅的放牧育肥,根据饲养季节的不同,有的依靠草籽育肥,有的放牧于收割后的麦茬地,利用残留的麦粒育肥,也可放牧于收割后的稻田,使鹅吸食稻田残落谷育肥。放牧育肥是广大农村最广泛使用的一种,也是最经济的一种育肥方法,但无论是麦茬田还是稻田放牧一结束,就立即上市。
4怎样使母鹅多产蛋。①科学喂养。母鹅产蛋期日粮不能时少时多,精、粗、青料要合理配搭,每只鹅日喂精料不少于160克,糠麸300克,钙、磷等矿物质比例要适当。将精料和糠麸混成半干湿状饲喂,日喂23次。夜间加喂1次,青料每天喂量不少于1.52千克。
②公母合养。母鹅产蛋期公母比例为1:(68)。
③延长产蛋。当母鹅产蛋到谷雨节令产蛋率下降到40%左右时,在日粮中增加蛋白质,不断青料,控制母鹅体重,保持体质健壮,延长放牧时间。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5813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