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仔猪的免疫力

仔猪出生后3周以内有15~30%的死亡,其中大约一半死于最初一周以内(Fahmy和Bernard,1971;Hendrix等,1978),初生仔猪兔疫能力低是主要原因(Gaskins和Kelley,1995)。仔猪的免疫能力低与某些方面的发育特点有关,胎儿发育时母体的抗体(免疫球蛋白,Ig)不能进入胎儿体内,因此初生的仔猪没有获得性免疫保护;另外,初生仔猪免疫系统在解剖上和功能上的不成熟性,使仔猪的成活必须依靠母猪初rǔ和常rǔ中的抗体所获得的被动免疫。因此,仔猪在母rǔ抗体水平下降,而本身的主动免疫机制发育成熟以前的时候,特别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挑战。仔猪获得免疫保护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从母rǔ中获得免疫保护(被动免疫),在自然状态下仔猪自身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主动免疫)。

一般认为,仔猪在3周龄以前,主动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仔猪产生主动免疫抗体大约是3周龄以后才开始,但直到4~5周龄时,所产生的抗体仍然较少。因此,3周龄是仔猪最关键的免疫时期。一方面,因为这时由初rǔ和常rǔ所产生的被动免疫抗体水平已很少,而本身的主动免疫抗体的产生还未完全成熟。另一方面这一过渡时期恰恰是断奶仔猪的断奶应激时期,特别需要保护。仔猪断奶的时间越早,这种影响作用越大。

对出生的仔猪注重保健可以提高免疫力:

(1)仔猪出生后,掏净口中黏液,立即滴服链霉素5万单位或庆大霉素5毫克或适量,半小时后喂奶,可以消炎制菌,预防仔猪腹泻,特别是预防新生仔猪腹泻。

(2)出生仔猪面临着死亡的威胁,特别是疫病对其危害很大,常常造成哺rǔ仔猪大量死亡。因此仔猪3日龄、7日龄、21日龄分别肌肉注射米先或30%氟苯尼考注射液0.2毫升、0.3毫升、0.5毫升。可预防仔猪大肠杆菌病、血痢、猪喘气病、化脓性放线菌病及链球菌病等。

仔猪自身免疫功能的建立与完善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日粮营养有重要作用,这些营养因素包括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脂肪和日粮的抗原成分等。

补充维生素E可提高仔猪的免疫力,从而增强仔猪抗病能力,有利于早期断奶仔猪健康生长。

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含有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酶制剂,连续6周喂给21日龄仔猪;在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柠檬酸和富马酸1.5%2.0%效果最好,其次是rǔ酸和甲酸。应用调味剂如甜香精、rǔ猪香、rǔ猪宝、化十香味素等。在每吨饲料中加入250g甜香精、rǔ猪香或rǔ猪宝。、应用rǔ糖,rǔ糖甜度很高,很容易被早期断奶仔猪所消化,并具有促进消化道rǔ酸菌增殖,降低pH值,抑制有害微生物繁殖,加强消化道蠕动,帮助消化。对35日龄断奶仔猪采用23%和18%两个水平能适应早期断奶仔猪消化生理功能,消化吸收较好,不但腹泻发生率降低,同时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提高。再添加赖氨酸仔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能显著提高,仔猪腹泻率下降40%。

相关推荐

提高仔猪免疫效果的几项方法 三点提高仔猪的免疫效果


生猪生产一直是部分农民的主导产业,特别是在山区,是增收的重点产业。如何有效搞好生猪防疫工作,事关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的稳定。笔者在乡镇工作多年,结合上级工作要求,组织开展生猪防疫工作,对生猪防疫工作采用以下技术措施,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提高仔猪免疫效果的几项方法三点提高仔猪的免疫效果。

随着生猪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病原的种类也越来越多,病原微生物的繁殖量也越来越大,有的还会发生多重的感染而使疾病变得复杂而难以治疗。因此要加强猪群的饲养管理工作,除了要做好日常的消毒,做好药物的预防外,进行科学合理、全面有效的免疫接种工作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关键。

1、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

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主要原因有多种,包括猪的自身因素和饲养管理因素。如果猪的体质和抗应激能力差,即使有再好的疫苗都难以达到理想的免疫效果,而猪的体质和抗应激能力又与营养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给仔猪提供适宜的营养,加强管理以增强体质,提高抗应激能力;疫苗的质量和接种方式对免疫的效果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有的养殖场从不正规的厂家购买疫苗,或者对疫苗的认识不够,盲目的选择价格昂贵的疫苗,不但会使养殖成本增加,还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另外,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接种方式,如果接种不当必然会影响到免疫的效果。如伪狂疫苗滴鼻的效果最好,气喘疫苗肺内注射效果最好等。另外,如果同时注射两种疫苗,注射的先后顺序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免疫时要注意先后顺序和疫苗的注射位置,不可将两种疫苗混注;如果接种时机不当,这里所说的接种时机主要是指天气情况和饲喂管理情况是否适宜,其根本足防止在猪群产生应激时免疫接种,而可使仔猪产生应激的条件较多,不良的天气条件、不当的饲养管理、不良的环境都易使仔猪产生应激。在做免疫的前后也不可进行消毒和使用药物,否则会影响到免疫的效果。还有一个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主要因素是疾病因素,如果在仔猪患病阶段注射疫苗不但起不到免疫效果,反而会加剧病情。

2、提高疫苗免疫效果的措施

为了提高仔猪疫苗接种的免疫效果要从多方面人手,除了要合理的饲喂,加强仔猪日常的饲养管理,还要选择适宜的疫苗,科学合理的免疫,以使猪获得较强的免疫力,提高整个群体的健康水平,提高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

建立合理的免疫程序。科学合理免疫程序是免疫接种的主要依据。在制定免疫程序时要注意本地区以及本场的疫情发生情况,同时要定期对仔猪进行免疫检测,并根据免疫检测结果来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免疫时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操作。

保证疫苗的质量,选择合适的接种方式。疫苗要购自正规的厂家或者使用政府发放的疫苗,在采购疫苗是并不是越贵越好,合适最好。在接种时要注意按照说明书严格的操作,采用正确的接种方法,疫苗的接种方式有滴鼻、注射等,要根据所不同的疫苗免疫方式不同,如伪狂疫苗用滴鼻的方式、链球菌和口蹄疫等为肌肉注射。另外,在选择肌肉注射时还要注意注射的位置,以使其作用到有效位置,达到理想的效果。在使用两种苗同时免疫时要注意两种苗的属性必须不同,否则两种苗会在机体内竞争而相互削弱,起不到良好的免疫效果,在注射时两种苗要注射在不同的位置。

选择合适的时机接种。在接种疫苗前要根据猪的体质以及群体的状况选择合适的接种时间,同时还要掌握近期的天气变化情况,防止因天气变化而使仔猪产生应激或者患病而影响疫苗接种的效果,在稳定的天气接种可提高整个群体的免疫应答率。另外在免疫接种的前后3~7天不可进行消毒操作,如果使用药物保健或治疗也要至少提前停药1周后再免疫。

合理的使用免疫增强剂。在接种的当天或第二天可在仔猪的饮水中添加多维和食盐,同时增加营养以促进抗体的形成,在接种后要准备好肾上腺素等抗过敏类药物,以防止个别仔猪产生应激反应。在抗体的形成过程中避免使用影响免疫反应的药物。

加强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管理提高仔猪的体质和抗应激能力。给仔猪提供安全、可靠、高质量的全价饲料,保证其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能量、维生素、矿物质等充足且配比合理,以使仔猪获得全面的营养,提高免疫力,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同时还要保证仔猪饮用充足、洁净的饮水。加强饲料质量的控制,禁止饲喂仔猪发生霉变的饲料。加强仔猪的管理工作,因仔猪对外界的适应力较差,在断奶、转群、换料、抓猪等工作时易产生应激反应,而使生理功能发生损伤,导致生长发育受阻、抗病能力下降等,因此要加强仔猪的管理工作,提供适宜的环境,降低饲养密度,加强通风换气,改善舍内的设施等来减少猪群发生应激。另外,在仔猪的饲养管理过程可使用一些措施,如使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来提高仔猪的体质,防止仔猪发生贫血,一般在仔猪出生7天内就要注意补铁,如果发现仔猪贫血要尽快补血。

三点提高仔猪的免疫效果
一、猪只体质和抗应激能力
再好的疫苗,再完美的防疫程序,再牛拉拉的做防措施,猪只没有良好的体质和承受(抗应激)能力,都是浮云。所以,对需要做疫苗的猪仔,可以参考如下操作。
1.动用一切手段,开胃健脾,保肝护肾,补血补铁,补维增抗,不管是中药西药或中西与调养结合,只要能让猪仔大口吃料,精神抖擞不贫血,抗病抗菌能力增强,一切手段都将被证明是正确的!
具体上,多维和食盐饮水,补充机体所需维生素,食盐开胃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营养代谢。益生菌先混水(利于伴料均匀)再伴成湿料而非稀料,此能增强肠道吸收功能也便于消化吸收。有必要时可加入黄氏,大蒜之类,西药抗生素居多,不到万不得已不加。
2.注意观察每头猪仔,重点看是否有贫血者,如发现尽快补之,别被抢食的表象掩盖了病状!要有好的血液功能才有良好的体质,同时能将所作疫苗更好地传到各机体而产生良好应答。
3.增强外部抗应激能力。喂食前后或巡查时,时不时地弄点小意外(比如声响),追赶追赶小猪等,使其不会对圈舍的一些小异常而产生惊乱!

二、疫苗质量和接种方式
好的疫苗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好的方式才能让效果更理想。
1.疫苗质量。这东西跟价钱的关系似有似无的,一般好质量都贵一些,可不要钱的政府苗也很不错,毕竟政府不会在这点上玩忽悠,这会让全世界笑话的,况且都是拿到圣旨的大厂所产。有些地方不好,不是疫苗本身不好,而是被一群狗屁不懂的操蛋的家伙暴殄天物了。当然了,根据经验,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2.接种方式。比如伪狂滴鼻效果最好,能随呼吸直接入肺,传胃流腹二联必须后海穴,气喘活苗必须肺内注射,口蹄O死苗后海效果最好等等。另外,两种苗同做时,注意两点:一是两种苗必须属性不同,即一死一活,不能同为死苗或同为活苗,否则会在机体内竞争抢占位置而相互削弱。二是不能混注且注射部位离的越远越好,比如同为肌注,可在耳后注一种,后腿内侧注一种,或一个肌注另一个可皮下,以延长疫苗相遇的时间。还有就是疫苗选择上,能用死苗的尽量不用活苗,因为死苗注射后一段时间内,如猪有感冒发热之类时,抗菌药退烧药对其影响较小!

三、接种时机选择
这里所说时机与出生、体重之类无关,主要是说天气及日常饲喂管理。
1.根据猪只体质及群状况,判断是否可以做疫苗。
2.掌握近期天气状况,看天气是否稳定。稳定的天气有利于猪群在接种后一周左右里,不因天气变化而应激或生病,提高整个群体免疫应答率。
3.做疫苗前后。接种前三到后七的时间不能消毒,因此在确定要做疫苗前几天消好,同时如有喂药的至少提一周停药,接种当天及之后一段时间里,饮水为多维葡萄糖加食盐,增加能量和促进循环,促进抗体形成。接种后备好肾上腺素、地米等抗过敏药物,以防个别应激。同时在抗体形成期内,尽量不用能影响免疫反应的药物,能拖一天是一天(比如发热,短期内不超41度一般没多大事)。如果非得用药,作好标记,择时补防!

如何提高母牛繁殖力 提高母牛繁殖力的技术


提高母牛繁殖力是一个技术、经济、组织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课题。繁殖力水平的高低,标志着获取畜产品能力的大小,影响养牛业的发展。牛的繁殖力,首先决定于其本身,即遗传,其次就是我们为发挥其遗传潜力而采用的各项措施。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如何提高母牛繁殖力提高母牛繁殖力的技术介绍给大家。

1、加强空怀母牛的饲养管理

加强空怀母牛的饲养管理,使母牛能够正常的发情、排卵、配种,避免出现发情排卵异常、不孕的现象。空怀母牛的饲养管理重点是避免母牛不孕,因此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查清不孕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母牛的繁殖力。母牛不孕很大程度上与营养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在饲养上提供充足且配比均衡的营养,以满足空怀母牛的营养需求,尤其是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如果母牛的营养不足或者缺乏会导致母牛的在空怀期发情推迟或者不发情;而营养过剩则会导致母牛过肥而使脂肪在生殖器官上大量沉积而影响生殖机能的正常发挥,常表现为卵子出现发育障碍,无法正常排出,激素的分泌紊乱等。因此要保证适宜的营养,一般使母牛保持中等偏上的膘情即可。合理的搭配日粮,并且要保持饲草饲料多样化,新鲜、无霉变腐败。

加强管理,保证母牛的运动量,这对于提高母牛的体质和繁殖力都很有帮助。给母牛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提供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于产后久不发情的母牛要及时的查出原因,及时对母牛的健康、营养状况以及生殖器官和功能进行检查和治疗,以预防不孕的发生。如果有必要可采取药物催情的方法,促使母牛发情,以提高母牛的配种受胎率。

2、做好母牛的发情鉴定适时配种

做好母牛的发情鉴定1二作,掌握母牛的发情、排卵的特点,做到适时的配种是提高母牛配种受胎率,提高母牛繁殖力的重要措施。研究表明,由于配种时机不当而引起的不孕要比由繁殖疾病引起的不孕要多。因此适时配种对于母牛的繁殖力影响非常大。通常母牛的发情周期为18~21天,一个发情期可持续1-2天,母牛正常发情时会表现出一系列明显的特征,这就要求配种人员要做好母牛的发情观察工作,掌握好母牛的发情鉴定技术,以保证配种时间的准确性。一般母牛发情时会表现为食欲不佳、精神不安、不断的呜叫、尿频、拱背,交配欲强烈,爬跨其他牛,阴户有白色半透明的黏液流出,出现静立反射。排卵一般出现在发情结束后10~15h,因此选择在母牛上午发情,当天晚上8-10点配种,第2天上午7~8点复配1次;下午发情则在第2大上午8~10点配种,下午或傍晚复配1次,效果较好。

母牛通过自然交配的配种受胎率较低,易出现空怀,所以生产上广泛使用人工授精技术。目前冻精冷配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大力的推广,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母牛的配种受胎率。在操作时要注意冻精的解冻工作,并在配种前要做好牛体和用具的消毒工作,以防止母牛感染阴道炎或者子宫炎等生殖系统疾病。在进行人工授精时要正确掌握技术方法,以提高受胎率,同时还可避免母牛的阴道受到损伤。

3、加强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在妊娠期的饲养管理的目的是保证胎儿正常的生长发育、维持适宜的体况以及为产后的泌乳做好准备。要根据母牛妊娠期的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的饲养管理方法,但是要注意在整个妊娠期都要做好保胎的工作,防止发生流产、死胎、早产、难产等现象。首先要提供适宜的营养,母牛在妊娠初期,胎儿的生长发育还较慢,营养的摄人仅用来维持所需,胎儿主要依靠子宫内膜分泌的子宫乳作为营养,随着妊娠的继续,营养的来源则是通过胎盘吸收母体的营养,因此要加强这一阶段的营养供给,如果这一时期营养不足,会导致胎儿发育不良,甚至会出现死亡。在妊娠后期,胎儿的生长迅速,营养的需求量大增,如果不注意加强饲养,极易导致母牛产弱犊、死胎。因此要提供适宜的营养,注意各营养物质,尤其是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的量以及比例。妊娠母牛要严禁饲喂发生霉变、有毒、冰冻的饲料。

4、做好分娩产犊的工作

做好母牛临产前的鉴定工作,母牛在分娩前多表现为外阴肿胀、乳房膨胀,阴门处流出透明黏液,临近分娩时会出现阵痛,卧立不安,排泄频繁,行动不安。要提前的将临产母牛转入产房。做好接产的准备工作,包括环境的清扫、牛体的擦洗、工作的准备和消毒等,做好分娩时的接产工作。最好将母牛能自行的产犊,如果发生难产时要及时进行人工助产。待产出犊牛后要做好犊牛和母牛的护理工作。

为了促进母牛在产后尽快的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同时防止发生疾病,要加强母牛产犊后的护理工作。对于刚分娩完的母牛,可用温热的肥皂水或者高锰酸钾溶液来冲洗母牛的外阴部和周围部位。圈舍内被污染的垫草垫料要及时的更换,并保持圈舍清洁、干燥、温度适宜。注意观察母牛产后胎衣和恶露的排出情况,如果分娩后24h胎衣未排出则应视为胎衣不下处理,如果母牛在分娩后15天恶露还未排尽则要找出原因并及时的解决。母牛在产后要采食适口性好、易于消化的饲料,这对于消化机能的恢复很重要。

如何提高母牛繁殖力

⒈做好母牛的发情观察

牛发情的持续时间短,约18h,25%的母牛发情征候不超过8h,而下午到翌日清晨前发情的要比白天多,发情而爬胯的时间大部分(约65%)在18时至翌日6时,特别集中在晚上20时到凌晨3时之间,爬胯活动最为频繁。约80%母牛排卵在发情终止后7-14h,20%母牛属早排或迟排卵。据报道,漏情母牛可达20%左右,其主要原因是辨认发情征候不正确,怀孕母牛有5-7%会表现发情。

⒉适时输精

把一定量的优质精液输到发情母牛子宫内的适当部位,对提高母牛受胎率是非常重要的。牛一般在发情结束后排卵,卵子的寿命为6-l0h,故牛在发情期内最好的配种时间应在排卵前的6-7h。在实际生产中当母牛发情有下列情况时即可输精,①母牛由神态不安转向安定,即发情表现开始减弱;②外阴部肿胀开始消失,子宫颈稍有收缩,粘膜由潮红变为粉红或带有紫青色;③粘液量由多到少且成混浊状;④卵泡体积不再增大,皮变薄有弹力,泡液波动明显,有一触即破之感。

⒊提高输精效果
除了适时输精外,尚可在输精的同时净化子宫,以提高受胎率。其方法为在母牛配种前后用红霉素100万IU,蒸馏水40ml,稀释后用于子宫净化。也可应用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在配种前8-12h子宫注射硫酸新斯的明l0mg,并注射青霉素80万IU和生理盐水30-50ml混合液。

⒋注意牛的营养

加强牛的营养供给,特别是对于高产牛(如奶牛)在妊娠期的营养水平。为牛提供均衡、全面、适量的各种营养成分,以满足牛本身维持和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对初情期的牛,应注重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营养的供应,以满足其性机能和机体发育的需要。

但过高的营养水平,常可导致公牛性欲及母牛发情的异常,应保证种牛体况不过度肥胖或消瘦。青饲料供应对于非放牧的青年牛很重要,应尽可能给初情期前后的公母牛供应优质的青饲料或牧草。

⒌加强牛的管理

在牛的繁殖管理上,要注意牛场环境的影响,尽可能避免炎热或严寒,特别是前者对牛的影响。实践和研究都证明,炎热对牛繁殖的危害要大大高于寒冷。在炎热季节,重点是加强防暑降温措施。例如,可采取遮荫、水浴等办法降温。

要注意母牛发情规律的记录,加强流产母牛的检查和治疗,对于配种后的母牛,应检查受胎情况,以便及时补配和做好保胎工作。

要做好牛的接产工作,特别注意母牛产道的保护和产后子宫的处理。给产后母牛灌服初乳或羊水,能促使胎衣排出,对母牛产后的子宫复旧有一定效果,从而缩短产犊间隔。

为了提高牛的繁殖效率,应当保持合理的牛群结构。不同生产类型,基础母牛占牛群的比例有所区别,乳用牛约为50-70%,肉牛与乳肉兼用牛约为40-60%比较合理。过高的生产母牛比例,往往使牛场后备牛减少,影响牛场的长远发展;但过低的生产母牛比例,也可影响牛场当时的生产水平,影响生产效益。

⒍防治牛的不孕症

牛的不孕症类型很多,病因也很复杂。必须分门别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对于先天性和生理性的不孕,如公、母牛生殖器官发育不正常、子宫颈狭窄、位置不正、阴道狭窄、两性畸形、异性孪生母犊、种间杂交后代不育、幼稚病(即功能性不孕)等,应注意选择,淘汰。异性双胎中90%以上母犊先天不孕,应及早淘汰。老龄母牛繁殖力减退,也应及时淘汰更新。

对患传染性疾病如布氏杆菌病牛或滴虫病牛,应严格执行传染病的防疫和检疫规定,按规定及时处理。对怀疑因传染病引起的难孕牛或流产牛,应尽快地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传染病的蔓延。对于子宫或卵巢炎症等一类非传染性疾病,应根据发病的原因,从管理、激素治疗等方面着手,做好综合防治工作。

如何提高仔猪成活率


尽管对妊娠母猪饲养管理很到位,但也难免会有生下弱胎和小胎,而且新生子猪本身适应能力差,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胃肠消化机能低,极易患病死亡,给生猪的养殖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就能提高生产效率、过挣钱,所以让仔猪都能成活下来是关键。而众所周知,如何提高子猪的成活率是广大养殖户需要解决的难题。笔者在生产中对初生子猪的生理特点和生长规律,采取以下措施,有效降低了子猪死亡率,从而显著提高了养猪的经济效益。

做好保温工作:

子猪最适宜的环境温度是子猪出生后6小时内为35℃;2日龄~4日龄为34℃;7日龄为30℃;8日龄~14日龄为26℃~28℃。新生子猪的组织器官和机能处于未成熟状态,子猪毛稀、皮薄、油脂少,缺乏自身调温能力,低温环境很容易造成子猪冻僵、冻死。现在已步入晚秋,晚上温度已在18℃以下,此时如子猪再不能及时吃上初rǔ,很容易变成弱子,甚至会造成伤亡。特别是在严寒季节产子,特别要做好猪舍的保温工作,可在猪舍内为子猪设置保温箱并安装红外线保温灯或加热板,保持舍内恒温;采取半封闭式的饲养方式,即喂完猪后把猪赶到舍外排粪便,其余时间在舍内饲养,这样不但有利于保持舍内干燥,而且有利于保持舍内温度。

采用产床产子母猪采用产床产子便于管理,可有效改善母猪踩压子猪及子猪环境卫生条件,可有效减少子猪伤亡和疾病的发生,子猪健壮整齐,为生长肥育阶段打下良好基础。

固定rǔ头吃好初rǔ:

仔猪产下时就要按照其大小强弱固定好rǔ头,务必使每只仔猪都能得到充足的rǔ汁供应。

子猪出生后2天~3天内让子猪及时吃上初rǔ是提高子猪成活率的关键措施之一。产后及时哺rǔ可使子猪获得母源抗体,产生免疫力。人工帮助子猪固定rǔ头,即人为将子猪放于母猪rǔ头边,并帮助其固定rǔ头,吃上初rǔ。让子猪养成固定rǔ头吮rǔ的习惯。让体重小的子猪吃前边的rǔ头,让体重较大的吃后边的rǔ头,因为前边的泌rǔ量比后边的多。这样可以让体重小的子猪吃到足够的rǔ汁,提高子猪整齐度和成活率。

实施早期断奶技术:

早期断奶可以缩短母猪的繁殖周期,增加年产子数和窝数,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饲料消耗,提高子猪体重和均匀度,减少子猪死亡。子猪1月龄左右食量增加,是由吃奶过渡到全部采食饲料、独立生活的重要准备时期,在这过程中,必须抓好四个过渡:一是子猪断奶要逐步过渡,采取逐步减少吃奶次数的办法进行。二是饲料成分的改变要逐步过渡,让子猪的消化道有个适应过程,尽量减少应激反应,断奶l个月后可逐步改变饲料成分。三是饲喂次数的改变要逐步过渡,断奶1个月后可逐渐减少子猪饲喂次数,这样有利于胃肠道发育,防止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四是饲料量的增加要逐步过渡,断奶后逐步增加饲料喂量,掌握八分饱的原则,严禁暴食暴饮,确保断奶子猪健康生长。

及时补铁:

新生仔猪补铁是一项容易被忽视而又非常重要的措施。子猪生长快,铁元素需要量大,母猪在哺rǔ期间供给子猪的铁量不足5%时,子猪出生后很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缺铁子猪常表现为精神不振、生长缓慢、诱食困难,易发白痢、肺炎等,解决的唯一办法是补铁。

供应充足的铁或其他微量元素,具体做法是:黄土22.5公斤、红黏土22.5公斤、骨粉2.5公斤、硫酸亚铁250克、硫酸锌100克、硫酸铜150克,过磷酸钙0.25公斤、碘化钾30-50克,共同捣碎混匀备用。从仔猪3日龄起,每10头仔猪栏内放一小块以上混合物,让仔猪自由舔食即可。

预防子猪贫血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子猪生后3日龄、10日龄内肌肉注射补铁剂。

及早补料:

哺rǔ21天后,母猪泌rǔ高峰期已过,泌rǔ量会明显减少,而仔猪此时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为此,为满足仔猪对营养的需要,哺rǔ21天后就要提早给仔猪补料,如稀粥、豆浆、稀释的奶粉等,补料可涂在棍子上或手指上,或涂在母猪rǔ头上诱使仔猪采食;

早期补料的仔猪生长快速,适应性强,在断奶时应激小。可根据子猪消化器官发育的特点,配制适口性强、营养全价的饲料,在5日龄~7日龄时对子猪进行补料,即将子猪关在保温箱内,待子猪饥饿时放置饲料,使之被动觅食,每天要训练2次~4次。子猪早期觅食可促进胃酸的形成,从而激活胃蛋白酶消化饲料,为提前断奶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寄养:

当子猪吃奶不够时须采取寄养,寄养时须选择两头产子时间间隔不超过3天的母猪,且子猪均由人工辅助,吃1天~2天的初rǔ。子猪并窝前要将寄养的子猪和本栏的子猪涂上同一种有强烈异味的药液(如碘酊),否则嗅觉灵敏的母猪会因别窝子猪气味不同而将其咬死或拒绝哺rǔ。

做好预防工作:

首先应做好日常的卫生消毒、隔离、无害化处理等工作,其次定期给母猪接种猪瘟、口蹄疫、蓝耳病、猪丹毒及肺疫、乙脑等疫苗,初产母猪配种前1个月注射细小病毒,经产母猪在产前1个月注射伪狂犬和产前20天左右注射大肠杆菌三价苗等疫苗,这样可有效降低子猪疫病发生,明显提高仔猪成活率和养猪的经济效益。

仔猪标准免疫程序表


仔猪出生3天:注射铁糖补充铁元素,饮水中加入葡萄糖,注射伪狂静疫苗和德利先。仔猪出生一周:补充硒元素,注射德利先预防消化道疾病。仔猪出生半个月:注射铁糖补充铁元素和德利先。仔猪出生三周:注射猪瘟脾淋苗。仔猪断奶后:出生28天可断奶,需要在饮用水中加入速补康增强抗应激反应,饲料中加入和气丰利。

一、仔猪出生三天

1、出生三天的仔猪要补充铁元素,要对肌肉进行注射铁糖注射液1ml-2ml。

2、在饮用水中要加入适量的葡萄糖。

3、每头仔猪要注射0.25头份的伪狂静疫苗进行接种。

4、注射德利先0.5ml预防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

5、在仔猪出生后的一周之内,保温箱的温度要保持在32℃-35℃左右,后面每隔一周下调1℃-2℃。

二、仔猪出生一周

1、出生一周的仔猪要补充硒元素,要对肌肉进行注射亚硒酸钠VE1ml-2ml。

2、注射德利先1.0ml预防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

3、喂食乳猪王BS1911颗粒饲料,要少喂多添,喂完后要立即添加,一直喂到断奶后的第二周。

三、仔猪出生半个月

1、出生7-10天的仔猪要进行去势,能够把应激反应降低到最低。

2、出生到15天要进行第二次的补充铁元素,对肌肉进行注射铁糖注射液1ml-2ml。

3、注射德利先1.5ml预防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

四、仔猪出生三周

出生三周的仔猪,每头要注射4-5头份的猪瘟普通疫苗或者注射1头份的猪瘟脾淋苗。

五、仔猪断奶后

1、仔猪在出生后28天进行断奶,断奶时体重在7.5kg左右,断奶后的仔猪不要换圈养的地方,要长期在仔猪的饮用水中加入速补康,它的比例为1:600斤,能够增强猪的抗应激反应。

2、在仔猪饲料中加入和气丰利,比例为1:1500斤,或者加入呼诺玢,比例为1:1000斤,以及黄芪多糖粉,连续喂养一周,能够防治多种常见的疾病。

六、断奶一周后的仔猪

仔猪断奶后一周要进行分群,换群后的仔猪体重大约在9kg,分群后不用换饲料,每头仔猪要对肌肉进行注射0.1头份的伪狂静疫苗,当仔猪转入保育舍后,温度要维持在28℃-30℃之间,温度过低会影响仔猪的生长。

七、仔猪分群一周后

在仔猪分群后一周要开始更换饲料,体重大约在12kg,应该要用保育王BS1912颗粒料,每天进行投喂四次,直到把仔猪喂养到20kg为止,在饲料中要加入蒂诺芬,比例为1:1000斤连续喂养一周,能够驱除体内外各种寄生虫,还要对肌肉进行注射1头份蓝耳病疫苗。

八、仔猪出生两个月左右

仔猪出生50-65天时,每头仔猪要注射6-8头份的猪瘟普通细胞苗或者注射1-1.5头份的猪瘟脾淋苗。

出生了8-9周的仔猪,一般体重都有20kg,就要用小猪浓缩料S1252进行喂养,一直喂养到50kg,每天喂养3次,在饲料中科院加入瑞特奇,比例为1:400斤和妙迪芬,比例为1:2000斤,连续进行喂养一周,能够防治各种常见疾病。

怎样提高母猪的繁殖力


主持人:早上好,听众朋友!欢迎您收听致富早班车节目,我是田园。近一个时期以来,全国生猪生产整体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但也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是部分散养户加快退出,规模养殖发展增速趋缓,特别是个别地区中小养殖场母猪繁殖性能和仔猪成活率下降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猪生产的持续平稳发展。一些地方存栏能繁母猪30~50头或年出栏商品肥猪500头以下的中小规模养殖场,在品种选择、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技术指导,导致了生产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弱,养殖效益差。为充分发挥生猪遗传潜力,确保猪肉市场有效供给,促进养殖场户增收,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提出了提高母猪生产水平和仔猪成活率的技术措施,关于提高母猪生产水平和仔猪成活率的技术措施这期节目我们将分两集为大家介绍,在今天的节目时间里,我们就邀请到了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爱国博士,为听众朋友们介绍提高母猪生产水平和仔猪成活率的技术措施的第一集,现在王教授已经来到了我们的演播室,王教授,您好!

专家:田园,你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王教授,我们都知道,母猪是商品猪生产的一个基础,所以说选好母猪是至关重要的。那对于中小规模的猪场来说,如何做好母猪品种的选择呢?

专家:我们建议中小规模养殖户一般不自留母猪。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商品猪通常是杂交后代,如果自留母猪会降低品种纯度,对整个生产是不利的。

主持人:哦,中小规模养殖户不自己留母猪,那要如何去选择种母猪呢?

专家:第一,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自己的饲养管理水平和条件,选择合适的父母代母猪。

如果说要求胴体瘦肉率要求高,就要选瘦肉率较高的引进品种杂交母猪,也可饲养培育品种母猪;如果对瘦肉率要求不高,可以选择地方品种与引进品种的杂交母猪。养猪技术缺乏、经验少的养殖户,就要选择适应性好,抗病性抗逆性好的、生长育肥性能较高的培育品种或者配套杂交组合。具备一定生猪养殖经验,有技术积累的专业化养殖户,建议选择长白山大白猪或者是大白猪长白山杂交二元母猪。

第二,就是要了解不同品种猪的繁殖性能特点。相对来说,地方品种和培育品种繁殖性能优势比引进品种明显。地方猪种表现在,性成熟早,排卵数多、排卵数多,早期胚胎死亡率就低,产仔数就多,另外中国地方品种猪乳头数多、泌乳性好,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发情症状明显,结果就是繁殖力高。引进品种母猪发情症状不明显,导致配种时间不容易掌握,因为不发情、屡配不孕、产仔少或头胎猪断奶后不发情等原因引起的淘汰率高,泌乳力、护仔性等方面都不如地方品种。

主持人:刚才通过王教授的介绍,我们了解了中小规模养殖户不自留母猪,在选择种母猪的时候,一个是要根据市场需求,结合饲养管理水平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母猪品种,还要了解不同品种猪的繁殖性能特点。王教授,除了掌握这两点要求之外,还有哪些需要注意问题呢?

专家:还有就是对后备母猪的选择问题。后备母猪4~5月龄,体重50~75公斤的样子。此阶段的猪生长发育、体型外貌、生殖器官及乳头状况等基本定型,便于外观选择。选择后备母猪主要考虑几个方面,首先外貌特征有个要求:第一就是品种特征明显(毛色、头型、耳型等),另外体形良好、面目清秀、头颈较轻、体格健壮、背线平直,这是对体躯的要求;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对于母猪的乳头数,要求是在6对以上,其实从现在看母系猪母本有效乳头数已经上升到了7对以上了,但是对于广大农村来讲,起码要求是6对以上,而且乳头要对称排列,均匀分布,没有瞎乳头、内翻乳头、副乳头,这是对乳腺的要求;还有就是生殖器官,要求生殖器官发育良好,尤其外阴发育良好,一般来讲大小形状正常,外阴较大且下垂是比较理想的;再一个就是肢蹄,肢蹄结实,没有明显的跛行和蹄裂。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所选母猪的健康状况。最好对已选好的母猪进行血样采集,送到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后,再根据结果进行取舍,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就是种从什么地方来,应该从防疫制度完善且执行严格的种猪场引进种猪,而且要求种猪来源于非疫区。

主持人:听众朋友们,您现在收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早班车节目,今天的节目时间里,我们为听众朋友介绍提高母猪生产水平和仔猪成活率的技术措施。做客我们的是中国农业大学王爱国教授。在刚才的节目时间里,王教授已经给我们介绍了中小规模养殖户如何去选择种母猪。提高母猪繁殖力,除了科学选择好后备母猪外,适时配种与淘汰、实现各阶段精细化饲养也是提高繁殖母猪生产效率、实现繁殖母猪高产高效养殖的技术关键。那王教授,对于中小规模养殖户来说,如何提高母猪的繁殖力呢?

专家:首先我们建议把好种公猪这一关,俗话讲母猪好好一窝,公猪好好一坡,现在由于人工授精技术的普及及发展,建议就近购买精液开展人工授精,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中小型养殖户不适合饲养种公猪,尤其在夏季,如果利用人工授精技术,就可以更好地保证精液质量,提高受胎率。

主持人:那下面我们就分别来介绍一下不同饲养阶段的饲养管理要点,先说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都有哪些呢?

专家:有以下几点:

1.科学配制饲粮:注意饲粮中能量浓度和蛋白质水平,特别是矿物质元素、维生素的补充,总体来讲促进后备母猪健康发育,一般是在第2次或第3次发情时可以配种。

2.合理饲养:最好是饲喂后备母猪专用料,不要饲喂生长育肥猪料。后备母猪一般采取前高后低的营养水平,也就是说90千克之前实行自由采食,90千克以后到配种这期间实行限饲与自由采食相结合的饲养制度,关键是控制饲喂量,一般是每天饲喂2.5千克左右的饲粮,分2~3次饲喂,并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防止后备母猪过度肥胖,推迟发情。在配种前2周结束限量饲喂,实行优饲催情,每天饲喂量2.5~3千克,配种后恢复每天饲喂2.0千克左右的日粮。

3.合理分群:后备母猪小群饲养比较好,小群饲养的最大特点就是刺激发情,密度不要太大,一般每栏5~6头。注意圈舍面积,大概每头猪不能低于1.5平方米。

4.适当运动:每天适当运动,以增强体质,主要是增强四肢的灵活性和坚实性。

5.促进后备母猪适时发情。运动是非常必要的,建议每天运动2次,增加光照时间,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就是用成年公猪刺激法刺激后备母猪发情,还要考虑适时淘汰不发情母猪。

主持人:好,这是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后备母猪我们说到这。

(间奏乐2)

主持人:听众朋友们,您现在收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早班车节目,今天的节目时间里,我们为听众朋友介绍提高母猪生产水平和仔猪成活率的技术措施。做客我们的是中国农业大学王爱国教授。在刚才的节目时间里,王教授已经给我们介绍了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我知道,空怀母猪饲养管理的关键是要保持母猪正常的种用体况,使母猪能正常发情、排卵,及时配种受孕,那针对空怀母猪的饲养目标,它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我们都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王教授

专家:一般是考虑三个方面:

1.供给营养水平较高的日粮,保持适度膘情。母猪太瘦或太肥会出现不发情、排卵少、卵子活力低、受精能力差,并容易造成母猪空怀。

2.采取短期优饲技术,促进发情、排卵。一般是在配种前10~14天,后备母猪在原日喂料量基础上,增加0.5千克左右的日粮,配种结束后停止加料;经产母猪在原日喂料量基础上增加料量0.4千克,并根据体况增减料量。

3.分群饲养,适当运动,公猪诱情。一般空怀猪每群4~5头,可以互相刺激,有利于尽早发情、配种。后备母猪可每天自由运动2~3小时。用试情公猪追逐不发情的母猪,或将公母猪同圈饲养,可促进不发情母猪发情排卵。

主持人:好,在饲养方面呢,空怀母猪要供给营养水平较高的日粮,保持适度膘情,还要利用短期优饲技术,促进发情、排卵。王教授,那在管理方面还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专家:首先第一点要做好空怀母猪的发情鉴定。发情鉴定方法主要有依据发情征状鉴别和公猪试情法两种。一般母猪发情前期表现出爬跨其它母猪,外阴部膨大,阴道粘膜呈大红色,有粘液,但不接受公猪爬跨(持续12~36小时);发情中期有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母猪压背时静立不动,耳竖立,外阴部肿大,阴道粘膜呈浅红色,阴道粘液稀薄透明,嘴里没有任何声音(对人静立)。这时为输精的最好时期,这是中期。到了后期,母猪趋于稳定,外阴部开始收缩,阴道粘膜呈淡紫色,粘液浓稠,不愿接受公猪爬跨。这是关于发情症状的介绍。

还要注意适时配种。对于后备母猪,地方品种杂交母猪的初配年龄和体重一般是7~7.5月龄、体重80~90千克的样子,引进品种适配年龄和体重一般在8月龄左右、体重110~120千克以上。发情母猪的最佳配种时间是发情中期。配种公猪精液经镜检,精子活力在0.7以上才能配种或进行人工授精。这是关于配种和输精的问题。

还要注意生殖道疾病的问题。母猪患有生殖道疾病时,尤其是高产母猪,应及时诊断治疗。正常生产状态下,有个别母猪长时间不发情或频繁返情,用药物催情、改善饲养管理没有效果或返情3次以上的母猪应及时淘汰。通常母猪在3~4胎是产仔数最高的胎次,到6胎以后就降低了。

主持人:听众朋友们,您现在收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早班车节目,我们今天的节目时间里,为大家介绍提高母猪生产水平和仔猪成活率的技术措施。为此我们请到了中国农业大学王爱国教授。在刚才的节目时间里,王教授给我们介绍了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王教授,那接下来呢,请您再来介绍一下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吧。

专家:好的。一般是要考虑这么三点:

一是要做好妊娠母猪两个关键时期的饲养管理。第一个时期是在母猪妊娠后第1个月,胚胎容易受环境和不合理的营养刺激而导致脱落死亡,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胚胎早期死亡,这个时期要特别注意保持妊娠母猪安静,尽量少受应激,防止死胎和流产。第二个时期是在怀孕母猪分娩前一个月里,胎儿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加大,也就是说所需营养物质显著增加,这时期要注意加强营养,保证饲料质量,根据要求适当增加饲喂量。

二是时刻要保持妊娠母猪适当膘情。膘情怎样来控制呢?主要是通过改变饲料量来控制妊娠母猪膘情,保持种用体况,防止过肥或过瘦。体况较好的母猪,应在妊娠前、中期给予2~2.5千克的日粮,到妊娠后期(84天至产前1周)进行短期优饲。短期优饲是根据母猪体况每天增加1.0千克的全价混合料。

三是要做好妊娠诊断。通过妊娠诊断,主要是及时检测出再次发情或未受孕的母猪。

(间奏乐4)

主持人:听众朋友们,您现在收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早班车节目,今天的节目时间里,我们为听众朋友们介绍提高母猪生产水平和仔猪成活率的技术措施。做客我们节目的是中国农业大学王爱国教授。在刚才的节目时间里,王教授给我们介绍了母猪在妊娠期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那么到了哺乳期,哺乳母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又有哪些呢?王教授

专家:1.做好产前准备工作。包括准确计算预产期,大家知道猪的妊娠期为114天,通常讲的三三三,也就是三个月三个星期加三天,准备好接生用的干布,丝线、剪刀、消毒液以及仔猪产箱,保温箱、保温灯等。接产人员应先消毒手臂和接产用具,因为考虑到助产问题。

2.做好母猪分娩前后的饲养。要特别注意临产前5~7天母猪的状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保证母猪消化道正常,防止便秘、体温升高。分娩当天母猪可饲喂1.0~1.5千克日粮,并喂2-3次麸皮盐水汤(麸皮20克、食盐25克、水2千克),产后2~3天的饲喂量为正常饲喂量的1/3或1/2,以后逐步过渡到自由采食。

3.母猪分娩前后的管理。临产前5~7天将母猪从妊娠舍转到产房,注意观察母猪,加强护理,防止早产。进入产房前给母猪洗澡,产前将母猪乳房、阴部清洗,再用0.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擦洗消毒,保持母猪乳房和乳头的清洁卫生,减少仔猪吃奶时的污染。

主持人:嗯,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首先就是要做好产前的准备工作,还要做好母猪分娩前后的饲养管理工作,那当母猪生产的时候我们都需要做好哪些工作呢?

专家:第一要掌握母猪接产要点。要做好看护,轮流昼夜值班看守临产母猪,随时准备接产。仔猪出生后,立即用布擦干口鼻及全身的粘液,使仔猪呼吸畅通,在距仔猪腹部3~5厘米处结扎,把脐带剪断,也就是说断脐留3~5厘米,并用2%的碘酊消毒断头处。

还要考虑母猪难产的处理。有一种做法叫药物助产:用催产素每100千克体重注射2毫升,注射后20~30分钟可以产出小猪,如果无效要采用人工助产。助产人员剪断指甲,用肥皂水洗手,再用消毒液消毒手及手臂,涂上润滑剂,同时将母猪产门洗净,这是一个方面。如果采用橡胶手套的话,也要注意消毒的问题。助产,通常讲就是掏,手并成锥形,手心向上,等母猪努责时,顺势缓缓伸入产道抓住仔猪,顺势将仔猪拉出,拉出1头后,如转为顺产就不必要进行人工助产了,如果不行还得继续掏。需要注意采取人工助产措施,术后要给母猪注射抗生素防止感染。

结束语:听众朋友,我们节目结束的时间到了,在今天的节目时间里,王教授首先为听众朋友们介绍了种母猪的选择,提高母猪繁殖力,除了科学选择好后备母猪外,适时配种与淘汰、实现各阶段精细化饲养也是提高繁殖母猪生产效率、实现繁殖母猪高产高效养殖的技术关键。接着王教授就按照不同的饲养阶段分别介绍了后备母猪、空怀母猪、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由于时间的关系,提高母猪生产水平和仔猪成活率的技术措施今天就先为您介绍到这,在这里,我们感谢王爱国教授的介绍,同时也感谢听众朋友您的收听。

仔猪的免疫特点和注意事项


仔猪的免疫特点:

仔猪的免疫系统由具有免疫作用的细胞及其相关组织和器官组成,是产生主动免疫力的物质基础,它包括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仔猪防止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线是血液中的嗜中性粒细胞,它们占血液淋巴细胞的50%(Sandborg和Smolen,1988)。仔猪在出生时已有嗜中性粒细胞并在最初几周内数目会迅速增加,但其趋化反应性却较低(Stokes等,1992)。白细胞表型和功能变化最大是在出生后的第7天。

新生仔猪白细胞亚群不同于成年猪,Hoskinson等(1990)认为,尽管仔猪一出生就有嗜中性白细胞,但开始时的功能和表型不同于成年猪,未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是由于新生的仔猪免疫系统发育还未成熟的结果,与其他因素的抑制作用,例如可的松、前列腺素等的影响无关。另一种可能性是刚出生时相对缺乏对分裂原刺激反应是由于仔猪的T淋巴细胞被抑制。仔猪在出生后前几周所存在的嗜中性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不明显(Hoskinson等,1990),即使它具有吞噬能力,但此能力也低于成年猪的嗜中性粒白细胞。

巨嗜细胞是一种大型的吞噬白细胞,它也是在骨髓中产生和分化的,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分散于全身各个部分(Carrasco等,1995),它是防卫和组织修补的重要介质,通过分泌几种细胞激动剂和抗原的存在,成为免疫反应调节的关键。

仔猪肺部至少有三种巨嗜细胞,初生仔猪肺部含有很少的巨嗜细胞,但几天以后,大量的巨嗜细胞出现,2周龄时达到成年猪的水平(Rothlein等,1981)。同样,刚出生仔猪血液内分化成熟的巨嗜细胞很少,但3~7日龄时开始出现分化成熟。刚出生仔猪的自然杀手细胞是没有活性的,需要2~3周时间才能发育成熟(Blecha等,1998),猪的自然杀手细胞的另一个特殊的地方是分析测定活性的时间很长,猪的自然杀手细胞与靶细胞孵育的时间则需要16~20h人的自然杀手细胞孵育时间才能测定(Cepica和Derbyshire,1984)。仔猪刚出生时虽然已经有了这些免疫细胞,但开始时,它们并不具有吞噬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只有分化成熟以后才具有这种能力。仔猪的非特异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和建立,至少应在7~14日龄后才能完成。

影响仔猪免疫的因素有很多,病原微生物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药物、饲料中的毒素、疫苗应用、生产管理等方面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仔猪的免疫。

仔猪免疫注意事项:

1.疫苗来源、运输与保存:要使用国家或农业部指定的正规生物药品厂家产品和在国内允许经销的进口疫苗,并要检查疫苗的有效期、包装有无破损,瓶口、瓶盖是否封严。疫苗的运输要执行冷链运输制度。疫苗保存要根据不同生物制品要求,严格按说明分开存放。

2.疫苗使用前要认真检查:首先要做疫苗真空试验,失去真空的疫苗不能使用。检查发现灭活疫苗的冻结、破rǔ、出现分层、水相析出超过10%、水油分离速度过快、冻干苗有溶化的禁用。

3.严格按照说明稀释、注射:疫苗要坚持现配现用的原则,稀释后的疫苗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用完,15℃以下应在4~6小时内用完,15~25℃在2小时内用完,25℃以上1小时内用完。如注射时间偏长,可放在加冰块的保温箱内。剩余的活苗不可随意丢弃,要进行无害化处理,以防造成污染。接种前后所有容器、用具必须进行消毒,整个接种过程坚持无菌操作。

4.疫苗的注射:根据猪群日龄及注射的部位,选用口径、长度适宜的针头。以一栏猪为一个单位,至少要求一管疫苗一个针头,严禁用已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吸取疫苗。油佐剂疫苗要求注射部位稍深,切忌将疫苗注射到皮下脂肪层,否则会引起局部非化脓性坏死、肿脓。出现漏注或注射后疫苗流出等现象时,立即补注同等剂量的疫苗。不打飞针。

5.消除影响疫苗接种效果的因素:对体弱、有病的猪,暂不宜接种。待康复后要及时补注。在免疫接种前后10天内尽量不要用抗生素类药物,以防影响免疫效果。注射疫苗时,有的猪反应较大,出现体温升高、发抖、呕吐、减食等过敏反应,一般1~2天后可自行恢复,重者可注射0.1%肾上腺素1毫升左右,即可消除过敏性休克。

6.定期监测免疫效价:疫苗免疫接种后要及时做好免疫记录,并定期监测免疫效价。

提高奶牛繁殖力的综合技术


繁殖力是指动物维持正常生殖机能、繁衍后代的能力,是评定动物生产力的主要指标。对奶牛而言,繁殖力体现在性成熟、发情排卵、配种受胎、胚胎发育、泌乳等生殖活动机能方面,繁殖力高则表示这些机能强。
奶牛群体繁殖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生产经济效益。在奶牛生产中,奶牛必须经过发情、配种、受胎、妊娠、分娩等生殖活动后才能泌乳,繁殖是决定泌乳的基本条件。在实际生产中发现,平均牛群的配种受胎率较低,饲养管理得再好也无法发挥其遗传潜力,平均产奶量也会降低,因此,繁殖力是奶牛生产中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
1加强优良品种的选育
1.1品种优良
在奶业生产中,奶牛的品种选择对产奶量有较大的影响。与其他品种奶牛相比,荷斯坦奶牛能生产更多的奶,它以极高的产奶量、理想形态、饲料利用率、环境适应能力和产犊价值获得养殖者的青睐,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奶牛饲养中是奶牛养殖者的首选品种。
1.2体格健全
体格健全是指无干扰正常繁殖性能的缺陷或缺点。在选择后备母牛时,要注意根据牛的体型特征来初步鉴定奶牛高产与否。高产奶牛整体呈三角形,前窄后宽、前浅后深,全身各部位细致,毛皮细而薄,头颈清秀,骨骼细,棱角性明显,乳房发达,前伸后延呈浴盆状,乳房前后左右匀称,乳静脉弯曲多而粗等。
1.3及时淘汰不良牛只
异性孪生的母犊中约有95%无生殖能力,在孪生牛出生后,应对其进行相关检查,及时淘汰遗传缺陷牛,以减少不孕牛的饲养数,从而提高牛群的繁殖率。某些屡配不孕、习惯性流产或胚胎死亡及初生畜活力降低等生殖疾病也与遗传有关,对于患这些病的母牛应及时淘汰。对于一些乳房性状、大小、位置发育不正常和四肢骨骼发育缓慢的后备母牛,由于会影响繁殖,因而也要果断淘汰。
2加强饲养管理
2.1控制膘情
严格控制好膘情,膘情好坏对产奶量影响很大,特别是在干奶期,由于奶牛代谢疾病的增加,干奶牛体况应维持中等水平,决不能把母牛喂得过肥,否则易导致难产,从而影响以后的产奶量。过肥的奶牛大多数在产后食欲下降,以至于造成奶牛大量利用体内脂肪,从而易引起酮血症。此外,过肥的干奶牛还会造成脂肪肝的发生。
2.2加强运动
奶牛每天应有3~4h的户外自由活动时间,适当的运动有利于提高奶牛的体质和产奶量,还能促进发情和预防胎衣滞留。舍饲成年母牛若运动不足,牛体易肥,会降低产奶量和繁殖力,()且会因体质下降而患病。根据报道,每天驱赶奶牛3km可有效提高产奶量和乳脂率。
2.3保证刷拭
刷拭对促进奶牛新城代谢、保持牛体清洁卫生和保证奶牛均具有重要意义,奶牛每天应刷拭2~3次。盛夏气温高,为了促使皮肤散热,应用清水洗浴牛体,然后进行洗刷,这样既有利于卫生,又能起到防暑、降温和提高产奶量的作用;在冬季,则应以干刷为主,除非必要,一般不用水洗牛体,必要时,水洗的面积应尽量小,最好用温水,洗后立即用毛巾将被毛和皮肤擦干净。
2.4肢蹄护理
奶牛牛蹄的好坏与其经济价值有很大的关系,肢蹄是奶牛重要的组成部分,牛蹄障碍可导致牛吃草料和饮水困难,造成产奶量下降,因此,应经常检查和保护肢蹄,以减少腐蹄、蹄叶炎和其他肢蹄障碍的发生。主要的预防措施是:(1)注意牛舍卫生。每年对牛舍进行2次彻底清洗和消毒,保持舍内干燥,牛舍地面也要注意防滑,运动场要保持清洁。(2)协调营养。消化道、子宫和泌乳系统发生障碍时常常引起蹄叶炎,这些障碍大多受营养影响,所以,科学合理的饲料用量和日粮组成能间接地预防蹄叶炎。蹄叶炎通常是在产犊几天前直到产犊几周内发生,这一时期应严格按照奶牛对能量和蛋白质的需要量饲喂,不能随意改变。在产前应喂较少的精料,或不喂精料而给予优质粗饲料;产后的精料饲喂量应逐渐增加,同时须喂给搭配较好、含有锌的无机盐混合料。(3)修蹄。每年应修蹄2次,修蹄时应注意保护乳房和防止已孕干奶牛受伤。切除过长的蹄角质,休整蹄底,保证蹄形端正。(4)蹄浴。蹄浴是预防蹄病的重要卫生措施,用3%~5%的福尔马林溶液(温度保持在15℃以上)进行蹄浴,浸浴后在干燥的地方停留30min。在舍饲情况下,蹄浴1次后,间隔3~4周要再进行1次,有利于防止蹄间蹄叶炎。
2.5恰当的干奶期
恰当的干奶期能保证下一个泌乳期的产奶量。干奶期的长短根据母牛的年龄、体况、泌乳性能而定,一般是45~75d,平均为50~60d,初胎或早配母牛、体弱及老龄母牛、高产母牛以及饲养条件较差的母牛需要较长的干乳期(60~75d),而体质强壮、产奶量较低、营养状况好的壮龄母牛则干乳期可缩短,但仍不能少于35d。缺少或缩短干乳期会降低下一期的泌乳量。
3加强繁殖管理
3.1适时配种
对于青年母牛,在配种前要密切观察其初次发情的时间,并做好详细记录,以备配种时参考。一般而言,育成母牛的体重达到成年体重的70%时即基本达到体成熟,可以进行初配。如果配种过早,则受孕后会影响母牛的生长发育和今后的繁殖性能,同时还会使其利用年限缩短,后代的生产力和生产性能也低。
3.2配种时间
奶牛发情的持续期较短,大约20h,排卵一般发生在发情结束后10~16h,在母牛接受爬跨后第8~24h输精受胎率最高。母牛在早晨接受爬跨的,应在当日下午输精,若次日早晨仍接受爬跨,则应再输精1次;母牛下午或傍晚接受爬跨,可推迟到次日早晨输精,一般在第一次输精后12h做第二次输精。
4预防重大动物疫病
4.1疫苗注射
疫苗注射是预防重大动物疫病、保障生产和保证经济效益的关键,只有按时、按质的做好疫苗注射才能保障奶牛的基本生产。
4.2控制奶牛繁殖疾病
奶牛繁殖疾病主要有卵巢疾病、生殖道疾病、产科疾病三大类。卵巢疾病主要通过影响发情排卵而影响受配率和配种受胎率,某些疾病也可引起胚胎死亡或并发产科疾病;生殖道疾病主要影响胚胎的发育与成活,其中一些也可引起卵巢疾病;产科疾病轻则诱发生殖道疾病和卵巢疾病,重则引起母体和幼畜死亡。因此,控制母畜繁殖疾病对于提高繁殖力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母羊繁殖力的几种方法 提高母羊繁殖力的技术措施


母羊的繁殖力对肉羊养殖场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繁殖力较强的母羊,一胎产多羔的几率较大,并且羔羊的成活率高、生产性能良好,母羊的泌乳水平较高、哺育能力强。因此,要加强母羊的饲养管理工作,以提高母羊的繁殖力,进而提高经济效益。下面就给大家介绍:提高母羊繁殖力的几种方法和提高母羊繁殖力的技术措施。

1、选择优良品种

不同品种羊的繁殖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要选择高产优良的肉羊品种,除此以外,所选择的品种还要适合当地的饲养条件,以使其繁殖性能得以充分的发挥。我国的肉羊品种较多,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缺点,目前肉羊养殖多选择引进国外的优良品种与我国地方品种进行杂交,所得的后代繁殖力强、生产性能好、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率高、羊肉品质好。如利用杜?白羊的公羊与本地绵羊的母羊进行杂交所得的杂交后代的繁殖力、出肉率以及生长速度等指标均有所提高。在选择肉羊品种时无论公羊还是母羊都要具备该品种所特有的特征,并且生殖器官要发育完好。

2、精心饲养管理

对母羊进行精心的饲养,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的饲养方式,如果当地的饲料资源较为丰富时可选择进行放物饲养,让母羊采食到新鲜的青草,获得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还可以保证母羊有充足的运动量,接受阳光的照射,可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但是在归牧后要进行补饲,尤其是在配种旺季、妊娠期和哺乳期,母羊对营养的需求量增加,如果不进行补饲,单纯的依靠放牧无法获得充足的营养,会导致母羊营养不良,使繁殖力下降。因此,要合理补饲,所补喂的精料要求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充足且配比均衡。母羊在配种前的30天要进行短期优饲,以促进母羊发情排卵,提高排卵数和卵子的质量,可每天补喂精料0.2kg,青绿多汁类饲料0.5kg。在妊娠中后期胎儿快速生长发育的时期,每天补喂精料0.4kg,青贮料1.5kg,同时让母羊采食充足的干草。有条件的养殖者可将秸秆调制成微贮或者氨化。在哺乳期,母羊除了泌乳需要营养外,体质的恢复、生殖系统的复原都需要营养,哺乳期良好的饲养管理对保持母羊较高的繁殖力非常重要,在哺乳期要避免母羊体重损失过多,如果母羊在哺乳期失重过多,会导致母羊的发情排卵异常,甚至会不发情。

做好母羊的接产工作。母羊分娩是母羊一生中较为重要的一个阶段,母羊的妊娠期为150天,一般在临产前1周将其转入产房待产,让其有一个适应的时间。产房要提前进行彻底的清理和消毒,并铺上垫料,将温度调控到适宜的范围。接产前要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各种器具要消毒彻底,接产人员的指甲要剪短、磨圆并进行消毒,以免伤害到母羊的产道。对临产的母羊进行处理,清理好外阴和肛门,准备接产。在接产时尽量让母羊自行分娩,如遇难产要根据引发难产的原因以及胎位进行科学的助产,在确保胎儿顺利产出的同时还要注意防止母羊的生殖道受损。母羊在分娩后体质较为虚弱,腹压骤减,此时可让其饮用麸皮红糖水,以补充营养、水分、增加腹压,同时还可以促进胎衣和恶露的排出。

做好母羊的管理工作。加强母羊各阶段的管理工作,是提高母羊繁殖力的重要保障。给母羊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羊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要保持羊舍冬暖夏凉,防止高温或者低温对母羊繁殖力的影响。另外,注意羊舍的环境卫生,避免舍内过于潮湿。对羔羊实施早期断奶的技术,可提高母羊的利用率。一般母羊在断奶后第一次发情在1~1.5个月,如果进行早期断奶,可以使用激素处理母羊,以促进排卵发情,及时的配种,可有效提高母羊的繁殖力。要做好母羊妊娠期的保胎工作,防止流产和早产的发生。流产和早产不但会导致胚胎发生死亡,同时对母羊的健康和繁殖力也有着较为严重的影响,所以要加强管理,做好保胎的工作。

3、科学配种

对母羊进行适时的配种,可以提高母羊的配种受胎率,提高繁殖力。通常母羊的初配年龄,绵羊要达到10月龄以上,同时体重也要达到40kg以上时才可进行初配。对于一年产两羔的母羊,可尽量的安排在春秋两季配种。做好母羊的发情鉴定工作,以做到适时配种。健康母羊在发情时会表现出一系列的反应,如母羊在发情期的外阴潮红,有透明黏液流出,不停的咩叫,采食量下降等,此时可考虑到进入配种旺期,此时要掌握时机,及时的配种。目前配种常使用的方法为人工授精技术,如果操作方法得当,可提高母羊的本种受胎率,从而提高母羊的繁殖力。

在母羊的养殖过程中对于生殖器官发育正常,但是长时间不发情或者发情异常的母羊可进行人工催情的方法使母羊尽快的发情排卵,如果经处理仍不发情的母羊则要考虑将其淘汰。配种时,目前生产上使用较为普遍的是人工授精技术,在配种时要正确规范的操作,并且在10~12h再复配1次,可提高配种受胎率和产羔数量。另外,为了使母羊产多胎羔羊,可以进行超数排卵,即在母羊发情周期的12~13天,给母羊注射600万~1100万IU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并在发情后立即进行配种。另外,还可以给母羊注射双羔素或者双胎素,也可诱导母羊产多羔。

提高母羊繁殖力的技术措施

随着动物繁殖科学的进步,可以对母羊的性成熟、发情、排卵、受精、妊娠、分娩和哺乳等生殖过程进行有效地控制,而大大提高母羊的繁殖力。

一、初情期控制
通过营养手段或激素处理使母羊初情期提早到来,达到性成熟和配种体重,提早配种繁殖,增加母羊的产羔数量。如阜新市关山种羊场无角美利奴羊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当年母羔在秋季体重达到40公斤,当年9月配种,翌年产羔,较正常18个月龄配种提前了一年。对达一定月龄的性未成熟青年母羊,应用促性腺激素处理(如促卵泡素,或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可以使其发情配种受胎。
二、发情控制
包括诱发发情、同期发情和排卵控制。

1.诱发发情

诱发发情就是人为地使乏情母羊发情。在自然情况下,大多数母羊为季节发情,即在日照由长变短的秋冬季节发情,一年只能产一次羔。在非发情季节(春夏季)采取改变光照(使光照由长变短)或应用激素处理,可以诱发母羊在非发情季节发情配种,实现一年两产或两年三产。改变光照方法不太适用。激素处理方法很多:①单独应用孕激素(口服、注射、埋植、阴道栓等);②也可配合前列腺素和促性腺激素;③单独应用前列腺素(注射或宫注);④应用促性腺激素;⑤前列腺素和促性腺激素配合应用等。应用激素要根据母羊卵巢的生理状态合理用药,如卵巢处于静止状态,促性腺激素很有用,若卵巢上有不退化的黄体则前列腺素很有效。应用激素制剂要特别注意剂量,剂量小起不到激发卵巢活性的作用,而剂量大往往造成超数排卵,影响受胎和妊娠。目前激素处理以孕激素配合应用促性腺激素的方法较多。如绵羊用孕激素(多为阴道栓法)处理9~12天,在孕激素处理结束前1~2天,肌肉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剂量可按每公斤体重15~20国际单位,处理后2~3天出现发情。

诱发发情还可以通过生物学刺激来实现。①羔羊早期断奶,可以使母羊因泌乳乏情的时间缩短;②公羊效应也可以使母羊的发情季节提早到来,即在正常配种季节开始之前,向母羊群内放入公羊,刺激母羊提早进入发情季节,缩短母羊产后至出现发情排卵的时间。

2.同期发情

对群体母羊采取措施,使之发情相对集中在一定时间内。该技术有利于推广人工授精,便于管理,对低繁殖率的母羊群有提高繁殖率的作用。

方法有:①孕激素埋植物耳背皮下埋植法。用3毫克甲基炔诺酮与硅橡胶混合后,凝固成直径2~3厘米,长15~20毫米的硅橡胶棒,用套管针埋植于耳背皮下11~18天(绵羊稍短,山羊稍长),取出埋植物后2~3天出现发情。如在孕激素处理结束时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对促进卵泡发育和同期发情有一定的作用。②孕激素阴道栓法。PRID与CIDR中间为硬塑料或不锈钢弹簧片,外面包被着发泡的硅橡胶,硅橡胶的微孔中有孕激素(在PRID栓的前端有一速溶胶囊,内含一些孕激素与雌激素的混合物),后端系有尼龙绳。用特制的放置器将阴道栓放入阴道内,处理结束时扯动尼龙绳将阴道栓取出。大多数母羊在撤栓后2~3天发情。③前列腺素法。用该法使母羊同期发情,必须在发情季节,母羊处于某一发情期中,处理的有效时间为发情周期的第4~16天。注射氯前列烯醇的用量为0.05~0.08毫克(0.5~0.8毫升)。有一次注射和两次注射法之分。一次用药法是在发情周期第4~16天对母羊有效,处理后2~3天内发情。两次用药可不考虑母羊的发情周期天数,在第一次注射后的第9天(山羊为第11天)进行第二次注射,两次用药法可以得到90%以上的同期发情率。

同期发情的母羊,一般在观察到接受公羊爬跨后12小时进行人工授精。

3.排卵控制

包括排卵时间和排卵数量的控制。发情排卵受激素调控,应用激素制剂可以控制排卵时间,一般在发情后排卵前8~10小时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类似物,如促排卵2号、促排卵3号,也可以应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此项技术有利于开展定时人工授精,而减少发情鉴定的麻烦。排卵数量的控制包含控制母畜排双卵、产双胎和超数排卵。超数排卵用于胚胎移植供体母畜的胚胎生产。

三、多胎繁殖

1.通过选种选配提高母羊的多胎性

在繁殖力高的母羊后代中选留培育公羊,在多胎的母羊后代中选择优秀个体,通过双胎公羊配双胎母羊,可以获得多胎性能强的繁殖母羊。

2.利用多胎基因

引进多胎品种与当地品种羊杂交是提高繁殖力最快和最有效的方法。湖羊和小尾寒羊是我国优良的多胎多产品种,近年来不少省、市纷纷引进,用以改良当地羊的繁殖性能或直接用作肉羊生产的杂交母本。杂交的一代和二代母羊仍具有较高的繁殖能力。

3.诱产双羔

母羊为双角子宫,产双胎在生理上是完全可行的,单胎品种羊产双羔等于繁殖率提高了1倍。虽然有的母羊能产三羔、四羔或更多,但一般以两羔为宜,三羔尚可,否则母羊难以哺育成活。

①营养手段在母羊配种前1个月,补饲催情,提高母羊营养水平,保证能量和蛋白质的供应,特别是补足蛋白质饲料,对中等以下膘情的母羊可以提高发情和排卵率,诱发母羊多产双胎,甚至多胎。在配种前母羊体重每增加1公斤,其排卵率提高2%~2.5%,产羔率提高1.5%~2%。

②激素处理单胎品种的绵羊,在母体正常发情到来的前4天,即发情周期的第12~13天,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剂量按每公斤体重20国际单位,可诱发母羊排双卵,产双羔。或者先用孕激素阴道栓处理,在撤栓前48小时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也可先用前列腺素处理,清除卵巢上的黄体,再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在诱发母羊发情配种时注射促排卵的激素,如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还可以提高诱产双胎的效果。
③双羔素(双胎素)的应用注射双羔素或双胎素以后,母羊发情配种,双羔率可提高20%~30%。用澳大利亚产的双羔素于母羊配种前7周和4周,分别在母羊颈部皮下各注射一次,每次每只2毫升。国产的双胎素有水剂和油剂两种,水剂苗在母羊配种前5周和2周颈部皮下各注射一次,每次每只1毫升;油剂苗于配种前2周臀部肌肉注射一次,每只2毫升。

④胚胎移植应用胚胎移植技术可以给经产单胎母羊移植2~3枚胚胎,使其产双羔或三羔。

四、密集繁殖

密集繁殖打破了母羊季节繁殖的局限性,一年四季发情配种,全年均衡产羔,羊肉均衡上市。

1.一年两产体系

施行羔羊早期断奶技术,母羊6个月产羔1次,羔羊生后半个月内断奶,断奶后1.5个月内母羊配上种,实现一年两产。

2.两年三产体系

母羊每8个月产羔1次,哺乳2个月,断奶后1个月配种。如5月配种10月产羔;1月配种6月产羔;9月配种2月产羔。如果将母羊群分成8个月产羔间隔相互错开的4个组,就可以每2个月安排1次羔羊上市。

3.三年四产体系

该体系母羊产羔间隔为9个月。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6348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