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科学养兔创业路带动乡邻共致富

近日,记者在武都区隆兴乡集昌村村民武红芳獭兔养殖大棚里看到一排排兔笼整齐划一,笼内满是膘肥体壮的獭兔,有的正在酣睡,有的嬉闹游戏,而武红芳正忙着给獭兔投料。

獭兔是一种毛皮经济动物,价位低易让更多百姓接受,隆兴乡又是高寒地区,特别适合兔子皮毛的生长。养兔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以草换肉、皮毛再换钱,是一项可靠的致富项目。看到养獭兔可以有这么好的效益,2013年6月武红芳夫妻二人搭建厂房自己办起了养兔场,并于9月中旬引进了第一批种兔。发展到现在,养殖场拥有獭兔1500多只,种兔600多只,仔獭兔1000余只,还成立了武都区隆兴农民专业合作社鑫盛獭兔养殖场,示范带动更多乡邻创业致富。

清扫兔舍、喂料、做防疫、消毒等流程已经成了武红芳每天的主要工作,武红芳告诉记者,养獭兔是个新鲜事,许多养殖技术都需要向有关技术人员请教和学习,但她对养殖獭兔发家致富充满信心。

武红芳告诉记者,2月至9月是獭兔的繁殖旺季。现在她的合作社共有獭兔3000多只,除了自己增收外,更主要的是要让周围乡亲看到养殖獭兔的效益,带动更多乡邻创业致富。她坚信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獭兔养殖业将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新途径。

相关知识

黄牛养殖开启创业之旅 合作共赢带乡邻致富


城口县兴牧黄牛养殖股份合作社养殖的“老君山黄牛”。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发家致富要凝心聚力,单打独干伤神费力”,这是人称“老王”的兴牧黄牛养殖股份合作社理事长王贤於常挂嘴边的一句“口头禅”。“老王”是一名资深的兽医,面像敦厚老实,但在敦厚老实的外表下,却长有一颗“七巧玲珑心”。他常年与牲畜、家禽打交道,对他们的生活习性、病害防治、市场需求都了然于胸,多年来一直怀有一颗“不安分”的创业心,想找机会在养殖业方面“大干一场”。

关注农业发展信息敏锐察觉创业机遇

老王这颗“躁动不安分”的心,终于有了“爆发点”。2012年4月,他在例常观看央视《致富经》栏目时,无意间了解到“80后美女牛总”陈金娥的故事,这让他下定了养殖“老君山黄牛”的决心。他心里默想“做服装生意的80后美女都能养牛,我堂堂七尺男儿,为何不能一试?失败了,大不了重头再来!”

老王会想、少说、敢做,是个“知行合一”的人,在下定决心后他立即与妻儿、亲人、朋友进行沟通,但开始招来一致反对,都认为搞养殖活杂、人累、风险大,不是明智的选择。但当他把“国家扶持政策、黄牛养殖技术、市场需求潜力、成功的案例”等详细分析讲解给他们听后,大家才知道他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胸有成竹,都改变了看法,积极支持让他放手去做,他的创业之旅正式启程。

创业之路崎岖艰辛栉风沐雨四处斡旋

创业前多数困难都不会显现,但创业时就会知其艰辛。投入精力后,老王感觉“满河都是滩”!养殖场建设要多少资金?预算缺口如何弥补?场址选在哪?土地怎么解决?采用何种方式运作?种源哪来?销售渠道怎么建立?质量如何保证?如何屠宰?饲料如何配比?一系列问题让他每天忙得焦头烂额。

他走得早了,回得晚了,饭量大了,人却瘦了。

“一个人‘玩不转’,得做改变,找几个‘同志’一起干才行。”这是他当时的内心写照。于是他一边继续筹备养殖场,一边开始寻找“合伙人”。

“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的想法一个多月后传到了高燕镇西沟村几个村干部的耳朵里。这几个人想带着村民搞发展,正苦无门路,双方原本熟人,现在又有共同愿望,一拍即合,决定合伙出资成立合作社,并兴建养殖场,场址就定在位于城口县高燕镇西沟村的农业综合示范园区。

高燕镇西沟村位于老君山脚下,原属老明月乡,离县城只有6分钟车程,城万快速通道贯穿而过,交通便捷、土地广袤、区位较好,是发展养殖业的理想场所。

有了几位合伙人的加入,老王压力减轻不小,合伙人齐心协力、各尽其责,筹建工作快速推进。管财务的负责筹集建设资金;跑公关的负责合作社注册、寻求政策扶持;管购销的多方奔走选育黄牛良种,与人谈判建立销售渠道;管建设的租地建场、发动群众种植牧草等饲料。

老王和他的几位合伙人饱含热情,栉风沐雨四处奔波斡旋,终于在2012年10月挂牌成立了“兴牧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并建起“兴牧黄牛养殖场”。该养殖场距城万快速通道500米,占地面积3000㎡,总投资400多万元,圈舍、生活区、办公室、值班室、兽医室、饲料储存、氨化池、化粪池、牧草基地、饲料加工房等功能完备、设施齐全,达到了现代化养牛场建设的基本要求。

就这样,老王和他的几位合伙人开启了共同的“创业梦”。

政策支持添翼助力克服困难破旧辟新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农业发展,进入新世纪,党的十六大以来,明确提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出台多个文件指导和扶持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城口县、高燕镇两级党委政府和县属相关部门高度关注“兴牧黄牛养殖场”的健康发展。除积极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外,还曾多次聘请专家到养殖场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并组织老王等人到全国各地考察学习先进养牛技术,安排县农委、高燕镇政府联合牵头研究肉牛市场,提供市场信息,协助建立销售平台,帮助引进优质肉牛品种,一起为养殖场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添翼助力。

老王等人在政府的帮助下,学到了技术,开阔了眼界,引进了优良品种,拓展了市场,养殖事业蒸蒸日上。2013年“兴牧黄牛养殖场”出栏肉牛150余头,产值达到200万元,创造就业岗位30余个,周边参与打工或饲料种植的农民人均增收3000余元。

老百姓得了实惠,老王等人打心底高兴。但因前期投资较大,合作社成本短期肯定无法全部回收。但考虑到牛肉供不应求、养殖经验越发丰富、销售渠道已建成等向好因素,老王等人经过一番商议、咨询后,决定在保证牛肉质量的同时,一边扩大养殖规模,一边建立品牌开拓市场,双管齐下提升养殖效益。

在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2014年“兴牧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又筹集资金将“兴牧黄牛养殖场”的规模扩大了1倍,“老君山黄牛”品牌也应运而生。现在养殖场平均每天出栏1头“老君山黄牛”,因其产品有机纯天然,味美肉鲜,营养丰富,饱受消费者青睐,牛肉畅销全县,供不应求。

展望未来踌躇满志富民增收合作共赢

看到仔细数着钞票、笑得合不拢嘴的群众,老王等人也像喝了蜜汁。他说道:“合作社现在还在继续投钱,我的一家老小也要生活,肩上的压力也大。但是看到群众的笑脸,看到他们生活能因此而改善,不管别人怎么看我们,也不管未来有多少艰难险阻,我和我的几位合伙人都会一如既往地保持昂扬斗志,把养殖场做大做强,力争2015年的规模再扩大一倍,做靓‘老君山黄牛’这块牌子,让跟着我们一起共进退的老乡们,年年增收,生活一天比一天富足。”

“老王等人不像骏马一样驰骋疆场,立下赫赫战功;也不像斑马一样漂亮,供人观赏;他们只是如同所养的‘老黄牛’一样,默默无闻地耕耘着,挥洒着辛勤的汗水,迈着沉重而稳妥的步子耕耘土地,用实际行动把劳动果实奉献于人们。”城口县高燕镇政府负责人如是说,衷心祝福老王等人的“老黄牛”越养越多,也愿社会上能将自己蠢蠢心动化作坚实行动的“老黄牛”越来越多,一起发力带动群众发家致富、共奔小康,用自己的梦想成真来铸就我们伟大的“中国梦”。

贾里海返乡养鸡带动乡邻致富


利用山地放养不仅成本低,而且鸡肉和鸡蛋的质量好,销售供不应求。在石楼乡租了60亩荒山林地扩大养鸡规模,加上桃园乡的养鸡场,有近100亩,年出栏达到2.5万只,收入30多万元。11月13日,嘉陵区石楼乡二灵山村的养鸡大户贾里海高兴地说。

贾里海不仅是养鸡能手,而且懂经营、会管理。每天,他都要张罗养鸡场的大小事情,建鸡舍、买饲料、联系商家当问及他做这些累不累时,他笑着说:看着养鸡场的规模不断扩大,乡邻腰包鼓起来,累点也值得。

2011年,在深圳打工的贾里海放弃每月近万元收入的工作,返乡回家,在嘉陵区桃园乡修建了一个200多平方米的雏鸡室,从安徽淮南买来3000多只雏鸡,开始了养鸡生涯。在他的悉心经营下,养鸡场第一年出栏了1.5万只鸡,收入近20万元。

捞到第一桶金的贾里海有了扩大养殖规模,带动群众致富的念头。2012年4月,他在妻子的老家石楼乡租用60多亩荒山林地做养殖场。

为了保证鸡种的纯度,降低感染瘟疫的风险,贾里海不走自繁自养的道路,他每月定期从安徽引进3000多只雏鸡,自己养一个月后,拿出1000只,以每只10元的价格卖给其他养殖户,剩下的2000只自己养。

有很多乡邻看到我养鸡有赚头,养鸡的积极性高涨,却苦于没有养殖经验,不敢贸然行动。贾里海告诉记者,当我了解到乡邻的想法后,对愿意养鸡的,我免费提供技术支持。

在贾里海的带动下,石楼和桃园的养殖户以滚雪球的速度增长,到现在已经达到300多户。

二灵山村村民韩国平因脚有残疾,不能干重体力活。他的妻子离家出走已有好几年,至今杳无音讯。没有经济收入的他找到了贾里海。

我每个月花1000多元从贾里海手里拿100多只雏鸡,4个月出栏,我以每只近70元的价格零售,除去成本,一只鸡要赚30多元,一年下来有1万多元的收入。韩国平告诉记者:这样,我的生活就有着落了。

接下来,我要在市区建立直营店,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谈到将来的计划,贾海里说:争取在两年内注册品牌,成立合作社,抱团闯市场。

网箱养殖黄鳝走上致富路



在鄱阳湖周边,当地的农民都会抓野生黄鳝拿到市场上卖,然而到了十二月份由于冬季黄鳝有冬眠的习性,在这个季节想要抓黄鳝已经不是那么容易了。

余长进:“黄鳝钻大泥巴里的,你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要慢慢找,这个边上要仔细的看了。”

范大明:“这个季节黄鳝是冬眠了,冬眠它不出来了,现在你想搞不是那么容易了。”

2007年元月,记者到鄱阳县采访时看到,在三庙前村,一个叫陆德进的农民在这个季节里,却每天都要卖出2000多斤黄鳝,仅一口池塘就能捞出三四百斤。

记者:“卖到哪里去?”

陆德进:“卖到杭州、上海、温州。”

记者:“今天起了多少斤?”

陆德进:“今天起了几百斤。”

记者:“这边有多少?”

陆德进:“这里大概三四百斤。”

记者:“这个黄鳝价钱怎么样?”

陆德进:“价钱20几元钱一斤,22元钱一斤。”

既然已经过了黄鳝的捕捞季节,那么,陆德进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黄鳝上市?

鄱阳县的三庙前乡地处鄱阳湖边,自然环境很适合野生的黄鳝生长,这里的农民都会抓黄鳝拿到市场上卖,每年的五六月份,自然状态下生长的黄鳝,在鄱阳县城的田间地头遍地都是,往往容易造成集中上市,一斤黄鳝有的时候只卖到了几块钱。

余长进:“捕捉黄鳝的人多了,你也卖,我也卖,那个价钱肯定会低一点,销售不了,没有销路。”

当地的村民想避开上市的高峰卖上好价钱,在野生黄鳝大量繁殖的时候,一些村民抓野生的黄鳝苗放在鱼塘里,开始试着人工养殖,但是都没有成功。

蔡熙凯:“村里面,以前呢,前几年的话,那里用池养的都失败了。”

村民把黄鳝放到鱼塘里,因为鱼塘的塘底是泥土,黄鳝长大钻到了地里不见了,村民们养殖都白费了。

范大明:“因为他们都是放在土里养的,到了成熟就跑了。”

以前三庙前村的陆德进收购村民抓来的黄鳝到市场上卖,2000年,他在市场里卖鳝鱼的时候,一位从湖南来的客商告诉他,可以用网箱养殖黄鳝。

陆德进:“市场上的老板讲的,他讲人家都有那个养的黄鳝,我就跑到湖南,走了湖北,到了安徽,这几年都是这样,哪里技术好,就往哪里跑。”

在外地考察学习到了不少黄鳝网箱养殖的技术,回来以后他在池塘里用网箱试养了五箱的黄鳝,而且效益还非常好。到了第二年,他扩大规模养了20个网箱。

陆德进:“我们这里鄱阳湖这个天然的饵料,小鱼养的这个结果,鲜鱼,鲜度比较好。”

记者:“养黄鳝最关键的是什么?”

陆德进:“主要要苗种好,天气好,下苗种的时间要看住。”

记者:“什么时候下苗种?”

陆德进:“下苗种大概6月份。”

记者:“我们这个苗种是从哪里来的?”

陆德进:“苗种是我本地的,我本地野生的收过来,野生的收过来的。”

在当时的三庙前乡,陆德进独此一家的网箱养殖,让他的黄鳝在当地市场上基本供不应求。20个网箱为陆德进带来了近一万多元的收入。在周围的农户冬天基本上挣不到钱的情况下,他却能有一万多元的收入,这样的状况令他十分的满足。

然而,陆德进的网箱养殖黄鳝,却让另一个人产生了冲动,这个人就是孙益江。孙益江是三庙前村的村民,做了二十几年的水产生意,正愁冬天的黄鳝价钱好,可是却没有黄鳝收购,这时他听说陆德进在用网箱养殖黄鳝。

孙益江:“为什么他们有那么多(鳝鱼),有点反常,像我们就打听,跟他们求教。”

孙益江凭借市场敏感看到了商机,他盘算着能不能跟陆德进合作经营。

记者:“冬天的黄鳝现在能卖多少钱?”

孙益江:“现在像那个大条一般都是22元左右,那个就是最小最小的不会少于17、18元吧。”

孙益江当时收购当地的黄鳝和其他各种水产卖到全国各地,因此他知道这里野生的黄鳝很受外面市场的欢迎,孙益江之所以要和陆德进合作,因为他看到的不仅仅是本地的市场。

孙益江:“我们做生意不是在本地竞争,而是在外面竞争,我们主要是在上海扎根下去,在杭州扎根下去,在深圳扎根下去,全国各地我们都要扎根下去。”

鄱阳湖的黄鳝,因为靠近鄱阳湖所以黄鳝的饵料资源相当丰富,养出来的黄鳝品质接近于野生的黄鳝,加上当地有很多野生的黄鳝苗,成本也比别的地方要低很多,做了那么久水产生意的孙益江很明白这里的市场潜力。见到陆德进后,孙益江说出了藏在心里的想法。

孙益江:“所以我就跟他讲了,我们一起养吧,或者你传授一下,我们也可以养吗。”

陆德进对自己养殖黄鳝十分有信心,可是跟孙益江合作养殖必定会扩大规模,网箱养殖的黄鳝会有多大的市场,他心里没有底。

孙益江:“我就跟他讲在一起,我们是肯定有结合的,那如果他养黄鳝,肯定跟我做生意的人肯定是要连在一起的。”

孙益江告诉陆德进,养殖黄鳝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两个人可以一起搞规模化养殖,他做了那么多年的水产生意,销售是不成问题,卖的越多,赚的自然也就更多。

孙益江:“他主要是养黄鳝这个一家,也挣不完那个钱的,一家你养那么多,本身我们这一点点,这个市场上需求量相当大的。”

跟孙益江合作销路就打开了,陆德进觉得凭他们两能闯出更大的市场,还是可行的。

陆德进:“他对黄鳝是很懂的,对黄鳝很懂的,他就是养黄鳝的技术不是怎么懂。”

在2003年,他们在村里承包了一百五十亩的鱼塘,两个人分了两股,合作养了2000多网箱。原来陆德进养殖20个网箱,一年只有一两万元的收入,现在每天都能赚到这么多钱。

陆德进:“看投资多大了,如果像这里的话,大概10来万元钱好挣的,这么多的网箱,10来万元钱是好挣的。”

记者:“这边多少个网箱?”

陆德进:“这里600来个网箱。”

每到冬天,陆德进和孙益江天天收获着他们的黄鳝,往全国各地的市场上发,三庙前村的村民知道他们用网箱养黄鳝,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好的效益。

余长进一直是抓野生的黄鳝拿到市场上卖,他发现自己抓的那点黄鳝实在是少得可怜。余长进一年抓黄鳝两三百斤,可是他听说养一池却有2000多斤,而且卖得价钱还很高,他就找到了孙益江,说出他想养黄鳝的想法。

余长进:“看孙老板那一方面养的,问他干什么的,他说养黄鳝的,结果找了一下,介绍了一下他几年养黄鳝的经验,觉得这个风险很少,有钱赚。”

三庙前乡的农户开始纷纷养殖,并且扩大规模,有些农户想赶在春节期间卖上好价钱。

范大明:“因为我想放到春节前后卖,那时候价钱还可以好一点。”

余支明:“如果你养下去,一斤可以养到四五斤是不是,你养殖,你可以赚钱也容易一点。”

蔡熙凯:“今年我就扩大规模,养了200多箱。”

今年黄鳝的市场价格都在20元到30元不等,在夏季的黄鳝只能卖到十几元,甚至是几元钱一斤,好的市场价格让三庙前乡五十多户的农户在进行网箱养殖黄鳝,养殖面积达到四百多亩。

养殖藏香猪走上致富路


听说信丰县万隆乡龙头村有一名靠养殖藏香猪致富的能人。近日,笔者来到龙头村的藏香猪养殖场,见到养殖场的主人刘章福正赶着一群黑黑的藏香猪到田园里吃草。

据了解,今年55岁的刘章福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1990年他和朋友一起南下广东务工,在外辗转奔波了4年后,他回到了家乡,除了种地干农活,还在家乡做过多种工作,由于勤劳肯吃苦,攒了一些积蓄。为此,他想自己创业大干一场。

除了能吃苦,刘章福还非常善于捕捉商机。他通过看电视等途径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色农产品市场前景广阔,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010年,他拿出多年来的积蓄,从浙江引进了12头藏香猪,投资30多万元建起了1000多平方米的猪舍,开始了藏香猪特色养殖。

刘章福介绍说,他引进的这批藏香猪生长能力很强,适应山区生长,喜欢吃野生植物,所以成活率高,肉质很好,并且猪在外面生长抗病力强,基本上不发病,属于一种绿色产品。为了提高养殖水平,他订阅了《农村百事通》《致富快报》等报纸、杂志,认真学习藏香猪养殖技术。同时,为了降低养殖成本,刘章福建起了39亩的李子园,让猪在果园里觅食,栽种了四五亩黑麦草和番薯藤,用青草、米糠等配料进行喂养。

经过4年的摸索和努力,刘章福的藏香猪养殖场已经形成规模,现在猪场有母猪40多头、公猪2头,存栏商品猪300多头、仔猪300多头,年出栏商品猪600多头,总收入200多万元,生猪畅销广东、深圳、福建等地。

谈到今后的打算,刘章福说,一人富不是富,最大的梦想是让大家一起致富。他准备继续扩大规模,成立合作社,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

养殖狐狸和貉子走上了致富路


龙嘉镇和平村二社的拱宪武,瞄准市场,独辟蹊径,依靠养殖狐狸和貉子走上了致富。

为了选准好养殖项目,拱宪武经多次考察市场,最终把目光放在了貉子和狐狸养殖上。貉子和狐狸都是属于是一种抗病力强,易饲养、繁殖快的动物。它们的毛皮名贵,肉可食用,可以说全身都是宝。而且易于饲养,食量小,食料简单。貉子皮和狐狸皮质地轻软,珍贵,毛皮是目前在美国、韩国、俄罗斯等国家供不应求,有广阔的国际市场,一张小小的貉子皮和狐狸皮可以卖到六七百元,一组种貉(3只)可卖到2000元。

每到狐狸和貉子的销售季节,皮货商们都上门收购,使拱宪武家不会为销售问题而担忧。只要保证狐狸和貉子的皮毛质量,坐在家里就可以挣钱了。

通过十多年的养殖,现在拱宪武家已经有乌苏里貉子100多只、兰狐200多只。他家每年的狐狸养殖和貉子养殖收入可达3、4万元。时值5月份,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拱宪武家的狐狸和貉子又到了产崽季节。

拱宪武高兴地告诉记者,狐狸和貉子一年之后就可以产崽了,而且每窝可产下5到8只幼崽,幼崽三个多月之后就可以出售了。并且,现在许多人都已经意识到养殖狐狸和貉子的好处,都纷纷开始养殖,他家的狐狸和貉子的幼崽也都卖的非常好。

拱宪武还告诉记者,狐狸和貉子饲养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它们的价格,狐狸和貉子的皮毛优良之分可使它们的价格上下相差200多元钱。因此,饲养狐狸和貉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观察它们的脾气秉性,必须要精心喂养,只有这样才能卖个好价钱,得到高的回报。

相关新闻:谢颜金养殖狐狸赚了10多万

狐狸骚、臭、脏,怕惊吓,但想发家致富,必须钻冷门,就得做别人不做的事。家住山东省平邑县仲村镇双合村农民谢颜金风趣地说。

1997年谢颜金向亲戚朋友借来4000元,到河北省一家狐狸养殖场,买了一公两母3只狐狸。当时因饲养技术不行,产仔成活率不高,毛皮质量也上不去,投入大于收入,挣不够本钱。但他没有放弃,还是多次外出参观学习,购买狐狸养殖书籍,翻阅报纸杂志学习技术,试配饲料,观察狐狸习性逐步摸索。功夫不负有心人,谢颜金在两年多的饲养中摸索出了一套成功的养殖狐狸经验。2000年,他又投资一万余元从黑龙江引进了稀特新品种白狐、蓝狐和银狐。正月交配,三月产仔,五月分窝,十月取皮,第二年一年就发展到了220只,3个品种。去年又引进了30只乌苏里貉,今年繁殖的26窝203只狐狸仔全部成活。

谢颜金小有名气了,收购商都找上门来,他还与东北三省和临沂做皮毛生意的老板们签订了回收合同,年收入10万多元。

合伙开办养殖场 广安邻水两小伙走上养兔致富路


一个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养殖能手,一个是农业专科学校毕业的大学生,因为梦想,两个10多年没有联系的小学同学合伙走上了养兔致富的道路。在广安邻水县两河乡黄金村,季道全和曾继全的创业故事被大家津津乐道。

一拍即合合伙开办养殖场

5月27日上午,记者来到黄金村,看到季道全双手抱着兔子,站在一旁的曾继全正专心致志的给兔宝宝打疫苗。“为了把兔养好,我们一头扎进兔窝里,每天与这些兔子朝夕相处,连家里人都吃起醋了。”谈起这个养殖场,两小伙充满了活力和信心。

季道全和曾继全都是两河乡人,小学就读于同一所学校。小学毕业后,季道全选择继续学习深造,高中填报志愿时,季道全选择了自己热爱的农业专业。大学毕业后,由于没找到满意的工作,季道全独自一人前往上海,进入了一家模具制造厂做学徒。由于脑瓜灵活和工作刻苦,短短几年时间,就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月工资达7000元。虽然工资提高了,但季道全一直省吃俭用,把大部分工资都存了起来,因为他想着有一天他还要回农村,干他喜欢的事业。

与季道全不同,由于家庭条件差,小学毕业后,曾继全就离开校园,回到家中帮助父母干农活。因为喜欢动物,还不到13岁的曾继全便开始养鹅补贴家用。“不懂就问。”一遇到养殖技术上的难题,曾继全就找到当地农技部门请教。因为虚心好学,年轻的曾继全打动了当地一位颇有名气的农业专家,在他的帮助下,开始转养更有经济价值的种兔。随着技术和经验的成熟,曾继全的名气在附近传播开来,养殖规模也逐渐扩大。然而毕竟一个人精力有限,再加上父母年迈多病,曾继全的养殖场人手明显不足。

一个在苦苦寻找合适的时机,一个到处寻找最佳合伙人。机缘巧合,在老家一次偶然相遇,曾继全和季道全两个同学一拍即合,开始了合伙创业之路。

大白鹅养殖让村民走上幸福致富路


玄滩镇扶贫基金会于2014年3月份组织了38名农民前往自贡市富顺县参观学习养鹅技术,而如今已过去半年多时间,玄滩镇的多家养鹅农户已经见到成效,目前全镇有近20家规模以上养殖户,已出栏66000余只,利润达80余万元。

在参观过程中,代表们认真向当地农户请教,回来后,玄滩镇扶贫基金会多次组织动员,鼓励农户们参与养殖,增强他们的信心。当月就有7位农户参与投入养殖,首批出栏就达6000余只。镇扶贫基金会负责人告诉笔者:“玄滩镇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利,适合大白鹅养殖,同时离收购地荣昌县较近,运输成本低,我相信大白鹅养殖产业一定能发展起来。”

在参观富顺养鹅场后,农户们都十分兴奋,但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又让他们犹豫不决,如何引进鹅苗、养殖技术、市场销路、资金投入等。面对这样的情况,玄滩镇党委政府成立了由扶贫基金会牵头的大白鹅养殖协会,对大白鹅养殖户给予每只鹅5元的首批养殖扶助金;养殖协会还定期聘请养殖专家作大白鹅养殖培训,指导养殖户搭建鹅棚,科学建设养殖基地;统一为各养殖户订购优质鹅苗,统一聘请兽医专家为鹅苗打疫苗;养殖协会还为各养殖户打通销售渠道,统一上门收购,解决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大白鹅养殖协会还积极向市、县扶贫基金会争取资金,鼓励养殖户扩大规模。

此外,养殖协会还积极动员养殖户们互相交流经验,在养殖期间的每个繁忙时节互相帮助,保障养殖达到最佳效果。哪家要引进鹅苗了,要进行打针免疫了,要出栏装车了,附近的几户养殖户都会聚集在一起,借众人之手,快速完成。金龙寺村养殖户唐克平告诉笔者:“我每次出栏大白鹅1000多只,如果仅靠自己一只一只地栓捆,再装车,可能要一天的时间,这样,可能由于空气流通、挤压等造成死亡,遭受损失,现在大家互相帮忙,1个多小时就完成了。”

玄滩镇是农业大镇,广大村民的经济主要来源是靠外出打工挣钱,所以存在不少留守儿童和留守妇女家庭,因此解决农民群众就近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广大群众的愿望。大白鹅养殖是正是解决了部分群众的迫切需求,不仅让他们能够致富,而且让家庭更加和谐,子女能够健康成长。

金龙寺村胡伯容是个年轻妇女,以前和丈夫一起在外地打工,为了照顾孩子便回家务农,成为留守妇女。自从到自贡参观了大白鹅养殖,她便大胆养殖,现已经形成规模。胡伯容兴奋地告诉笔者,她已养殖大白鹅近7000只,最近出栏了1000只,每只纯利润12-15元,照这样计算,一年养殖1万只鹅收入可达12万元以上。看到养殖利润可观,她把在外打工的老公也叫了回来,一起养鹅,既解决了经济收入问题,又解决了夫妻两地分居和赡养老人、抚养子女的问题。大白鹅养殖让胡伯容一家的收入增加了,让她的家庭更加幸福了。

度假区朱老庄镇:养鸡走上致富路


一身鹅黄的衣裳,一阵唧喳的叫声,看见有人便扑棱着翅膀四处散开……走进朱老庄镇新城海村宓庆敏的鸡棚,只见一群群的小鸡在里面撒着欢。

看着这群长势不错的小鸡,宓庆敏脸上的笑容荡漾开来:"这群鸡真是我家的宝贝,发家致富全靠它了!买车盖房,可都是它们的功劳!"

7年前,宓庆敏开始接触养鸡这一行业,"我是搭上了别人的快车才成就了我今天的事业。""哦?这话怎么说?"笔者不解的问道。接着,宓大哥就跟我们打开了话匣子。"要说这事还得感谢俺村里的宓瑞翔,就是现在奥祥集团的老总。"经过一番交流才知道奥祥集团是新城海村的一家大型企业。8年前开始创建了欣奥祥的牌子,企业开始实行自孵自养自产自销的经营模式,模式一经推广就带动了全村甚至朱老庄镇的经济发展。"咱自从加入了奥祥集团以后,人家给咱鸡苗,给饲料,给药,给技术服务,这都不用拿钱,都是公司先赊给我们,等这群鸡一出栏,公司再把提供的本钱去除,剩下的就是我们的纯利润。""那你们自己不用出资吗?"望着眼前这两个近两亩地的鸡棚笔者问道。"得建鸡棚啊,这个需要投点资,我当年养鸡没本钱,老板就支援我两万块钱建鸡棚,虽说是投点资,那咱自己的风险小多了不是?""那养鸡会不会怕气候或者是其他原因造成损失啊?""也怕,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便是遇到那种事公司也就是让咱搭个人工钱,搭个电钱,其他的损失都给赔偿。基本上也算是零风险了。"

"公司提供了这么有力的保障,您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这变化就大了,现在我一年最多养7窝鸡,价格公司按市场价定,我这一年弄好了能挣10多万呢!现在我也买车了,也盖房了,以前是解决温饱,现在可是跑步奔上小康了。"宓大哥还沉浸在养鸡致富的喜悦中。在新城海村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只有企业和农民真正和谐共享,才能更快实现发家致富。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6347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