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犊牛成活率的技术 提高犊牛成活率的综合措施

我国的养殖业有着良好的竞争力,在国际的市场中占有主要的地位。犊牛作为牛群基础,处在牛生长发育最关键的时期,犊牛成活率的高低对养牛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直接影响。而如何加强犊牛的饲养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提高犊牛成活率的技术提高犊牛成活率的综合措施。

一、加强妊娠母牛后期的饲养管理
妊娠母牛围产期,指母牛分娩前后一个月的时期,该时期不仅是母牛分娩、泌乳的重要时期,也是影响犊牛初生重、断奶重及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需要加强妊娠母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保证母牛日粮中的蛋白质、钙、磷及维生素等必需营养物质充足。可以供给母牛优质的干草和青草,让母牛获得足够的营养以保证犊牛的正常生长,避免犊牛佝偻病、肺炎和痢疾等病的发生。
二、加强犊牛的护理
犊牛出生后要及时将其鼻孔和口腔内的黏液清除,便于犊牛呼吸与吮乳,若犊牛吸入黏液致其假死,可提起犊牛两后肢倒出咽喉部羊水,将其鼻孔和口腔内的黏液清除干净再进行人工呼吸,帮助犊牛恢复自主呼吸。犊牛脐带若没有自然扯断需人工断脐,断脐后,为防止犊牛受凉,尽快将其被毛擦干。鉴于犊牛自身各器官和机体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对外界环境没有适应能力,极易受到病菌侵袭引发疾病而死亡。因此,为确保犊牛健康,增强其抵抗力,必须让犊牛及时吃到初乳。
三、注重犊牛哺乳期的饲养管理
犊牛出生2周后使用哺乳器喂奶,旨在令乳汁能够流入真胃。采用奶桶给犊牛喂奶,通常会造成犊牛食管沟闭合不全,乳汁会溢入前胃,而犊牛前胃机能还没有发育完善,极易引起异常发酵,严重时可导致犊牛死亡。建议犊牛出生4周后使用奶桶喂奶,且应使用干净的毛巾及时擦除犊牛口角的乳汁,防止犊牛反舔自身脐带和乳头。
常乳可满足犊牛生长对蛋白质的需要,然而其维生素C、铁质的含量较少且能量也不足,无法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为此在饲喂常乳时还应加强补饲管理,适当添加植物性饲料,可在犊牛出生后1周,在饲槽内添加优质干草供其采食,2周后添加精料,不仅可以锻炼犊牛消化器官,提高犊牛消化道对粗饲料、精饲料的适应性,而且也能够促进其生长发育,为早期断乳打下良好的基础。
犊牛在采食植物性饲料时,难免有各种寄生虫进入体内,这些寄生虫在犊牛体内繁殖生长,汲取犊牛机体的营养,导致犊牛机体代谢不良,影响犊牛生长发育。为此,一定要定期对犊牛进行驱虫,采用广谱驱虫药有较好的效果。
四、犊牛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
1.脐带炎。在剪断犊牛脐带时未做好消毒工作,以及由于产房卫生较差导致犊牛脐带发生感染,部分犊牛互舔也可能感染脐带炎。
犊牛断脐后要严格进行消毒,在距离犊牛腹部约5厘米处剪断脐带,然后使用10%碘酊将断端处浸泡约1分钟,并且要做好断脐后犊牛的护理工作,确保卫生环境良好达标,圈舍、运动场所应定期进行消毒,此外,还要避免犊牛相互吮吸脐带。对于轻度脐带炎病牛,可采用抗生素及局部封闭治疗,若出现脓肿症状时需要尽快通过外科手术及时排脓,并于清除腐烂组织后清洗消毒,最后涂敷消炎药物。
2.下痢。引起犊牛下痢的主要病因包括初乳喂量不足、不及时,冠状病毒、轮状病毒、沙门氏杆菌及大肠杆菌等感染,球虫感染,环境温度低,奶温不定,维生素A不足等。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病牛精神不振,食欲减退,高烧,排水样性呈黄白色或灰白色粪便。部分病犊牛粪便中混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及血液、黏液等,排血样腥臭味粪便,肛门周围与尾根被稀粪污染,尿量减少,后期病犊牛往往由于脱水衰竭而亡。
预防犊牛下痢要注重保温及改善饲养条件,治疗本病时应采用药物结合补液的治疗方法,以选用抗生素、抗毒素类药物为主。适当减少喂奶量,避免犊牛肠道负担过重,且加强病犊牛的供水。
3.支气管肺炎。妊娠期母牛营养不良,长期缺乏维生素A、蛋白质等主要营养物质,造成犊牛体质差,抵抗力弱,极易感染细菌。同时,牛舍潮湿、通风不良会引起犊牛上呼吸道感染,导致支气管肺炎的发生。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病犊牛体温升高、精神颓废,呼吸困难、咳嗽,听诊肺部呼吸音变粗,伴有湿啰音或干啰音。急性病例多呈现肺气肿、心力衰竭及败血症死亡,慢性病犊牛则表现为生长发育受阻并伴有长期咳嗽。预防本病应以改善饲养条件、加强通风、及时消炎为主。对轻症病犊牛,可采用抗生素治疗,对重症病犊牛需进行补液治疗。

提高牛养殖中牛犊成活率技术的方法
1、完善牛犊的营养结构
牛犊的营养所需物质较成年的牛来说更为复杂,牛犊自身正处于旺盛的生长阶段,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种类较多。如果在牛犊的成长过程中不能对其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牛犊将不能完善自身的各系统机能,最终严重的情况会致使牛犊死亡。牛犊在哺乳期内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母乳喂养,牛奶中含有很多牛犊成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并且这些营养物质是天然进行配比的,对提高牛犊的成活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牛犊成长一段时期后就要对其进行断奶,使其进行饲料的喂养。在牛养殖业中牛犊的养殖最为注意营养结构,提高牛犊的成活率就要将牛犊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所有营养物质都进行细致的分析,对其饲料中各种成分进行严格的配比,保证供给牛犊所需的所有营养物质。
2、为牛犊提供适宜的气候条件
牛犊在成长后期要进行放牧,草场的气候特点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牛犊的成活率,所以依草定畜,科学利用草场,发展持久畜牧业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目标。草场资源应用不尽合理,超载现象普遍存在,导致草场退化,畜群体质下降,成活率降低。所以现阶段找到适合气候的草场是十分困难的,一种良好的解决措施就是充分利用夏秋季草场初级生产力高,营养丰富的优势,开展季节性放牧,夏秋牧场应集中在高山、边远地区,克服这类草场的“轻牧”现象,同时也可减轻冬春季草场的“过牧”现象,使冬春季草场自然贮草量增多。这种放牧的方法会将增加我国的牧场数量,对牧场的气候条件的改善也有良好的影响。只有科学利用草场资源才能使畜牧业持久稳定地发展,所以我国需要珍惜现有的草场资源。
3、预防牛类疾病
在牛养殖业中预防牛类疾病是十分重要的,养殖的牛一旦被感染上传染性疾病就会在整个牛群中进行扩散,最终使牛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牛犊在刚出生不久后的抵抗能力较弱,不能很好地对外界的病毒进行预防与抵抗,所以牛犊是最容易患得牛类疾病的。牛犊出生后两星期内是患病的高峰期,大多数新陈代谢从而提高饲料转化率防止细菌滋生。是肺炎和下痢这与其所处牛舍的环境有关。牛舍要尽量保持干燥、清洁、阳光充足、温度适宜,以保证牛牛犊的哺乳过程要根据牛犊的生长过程而改犊有新鲜、充足、卫生的饮水冬季时则应饮温水。预防牛类疾病就要从牛犊时期开始,对刚出生的牛犊进行所有易感染类疾病疫苗的注射,防止牛犊在出生不久后就感染传染性疾病,最终导致牛犊的大批死亡。结语
我国的养殖业是所有产业中较为突出的一项,它的发展在近些年中也是较快的。但在发展的历程中仍会出现一些制约我国养殖业继续发展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我国的养殖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找出相应的制约因素,利用现今先进的科学技术,找出解决的办法,严格的按照解决办法来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与解决。只有这样我国的养殖业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才能越来越顺利,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关知识

提升犊牛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养牛各日龄阶段,犊牛最难养。这与其免疫能力低、体温调节能力差、外界适应能力差、神经反应不足等等,有着很大的关系。犊牛作为牛群基础,处在牛生长发育最关键的时期,犊牛成活率的高低对养牛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直接影响。由此,掌握提升犊牛成活率的技术措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

1、加强母牛妊娠后期的饲养管理工作

犊牛的初生重、活力和断奶重和犊牛的生长发育及成活率有着重要的关系。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尤其是母牛在分娩前后的一个月,不仅是母牛分娩、泌乳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影响犊牛初生重、断奶重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因为在母牛的妊娠后期是胎儿生长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同时也为分娩后泌乳性能的正常发挥进行营养的储备。因此要加强妊娠母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给其提供营养全面、配比合理的日粮,保证母牛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矿物质以及维生素等必需的营养物质。同时还要给母牛提供优质的干草以及青草,以保证犊牛正常的生长。

2、加强犊牛的接产与护理工作

做好犊牛的接产与护理工作是提高犊牛成活率的关键性工作。母牛在分娩时要尽量让其自行生产,如果发生难产则要根据引发难产的原因采取科学的助产措施。犊牛在出生后要及时的将其口、鼻内的黏液清理干净,同时让母牛将犊牛的全身舔舐干净。如果犊牛出现假死的现象,则要做好抢救工作,帮助犊牛恢复正常的自主呼吸。一般犊牛的脐带会自然扯断,如果没有自然扯断则要进行人工断脐,在断脐后要注意防止犊牛受凉。因犊牛的各项器官与功能的发育还不完善,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较差,抵抗力不强,极易感染病菌而患病死亡,因此为了确保犊牛的健康,要让其尽早的吃上初乳,以获得被动免疫,增强抵抗力。

3、完善犊牛的营养结构

犊牛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要比成年牛复杂,因犊牛的生长发育迅速,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种类较多,但是消化机能较差,如果犊牛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能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身体各器官以及各系统机能的发育就会受阻,严重的时候会导致死亡。因此要根据犊牛的生理特点完善犊牛的营养结构。

犊牛在哺乳期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母乳喂养,牛奶中含有大量确保犊牛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并且这些营养物质的天然配比合理,尤其是初乳,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可使犊牛获得被动免疫,对提高犊牛的成活率意义重大。在犊牛出生2周后可以使用哺乳器喂奶,可防止乳汁流入前胃,导致异常发酵,引发犊牛死亡,在犊牛出生4周后即可使用奶桶喂奶,并在每次喂完奶后将犊牛的嘴角擦干净。

虽然牛奶中含有大量犊牛所需的营养物质,但是随着犊牛的生长,其中的营养物质并不能完全满足犊牛的生长发育,此时要就进行补饲工作,如适当的饲喂一些植物性饲料。可在犊牛出生1周后训练犊牛采食优质干草,2周后训练采食精料,以锻炼犊牛消化系统和对精、粗饲料的适应性,以促进犊牛的生长发育,为早期的断奶打下良好的基础。

犊牛在生长发育到一定的阶段后就要对其进行断奶,让其完全采食饲料。犊牛在断奶后的饲料要求优质且易于消化,并且饲料中各营养成分的配比要科学合理,以保证犊牛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

4、给犊牛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

犊牛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要给犊牛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对于放牧养殖的地区,在犊牛成长的后期进行放牧要注意草场的气候特点,这对犊牛的成活率影响较大,因此要根据当地草场的条件合理的安排放牧。对于舍饲养殖的牛场则要注意养殖环境的控制工作。犊牛舍内温度要适宜,保持干燥,防止舍内有害气体大量的蓄积,做好夏季的防暑降温以及冬季的御寒保温工作,同时要合理的通风换气,可有效调控牛舍的温度、相对湿度以及空气质量。保持圈舍的环境卫生,每天都要打扫圈舍,并定期的消毒,勤换垫料,避免舍内有害微生物的大量滋生与繁殖,防止犊牛受病原菌的侵袭。

5、加强疾病的预防工作

肉牛养殖场中牛一旦患上传染性疾病会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而犊牛在刚出生后的抗病能力较差,不能很好的抵抗外界的病菌,因此犊牛阶段是最易患病的阶段。要加强犊牛疾病的预防工作,除了要加强犊牛养殖环境的控制工作,保持清洁卫生、干燥、阳光充足外,还要根据犊牛的生理特点提供充足的营养,以增强犊牛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另外,犊牛采食饲料后易患寄生虫病,因此要对犊牛采取预防性的驱虫工作。除此之外,预防犊牛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对犊牛根据本场的免疫程序接种疫苗,以防止犊牛在出生后感染传染性疾病而发生大批量的死亡。

1、加强妊娠母牛后期的饲养管理
妊娠母牛后期即围产期,指母牛分娩前后一个月的阶段,该阶段不仅是母牛分娩、泌乳的重要时期,也是影响犊牛初生重、断奶重及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需要加强妊娠母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保证母牛日粮中的蛋白质、钙、磷及维生素等必需营养物质充足。可以供给母牛优质的干草和青草、豆科牧草及青绿饲料、青贮料等,能够使母牛获得足量的营养,使犊牛正常生长,最大程度地避免佝偻病、肺炎和痢疾等病的发生。

2、加强初生犊牛的护理
犊牛产后要及时将其鼻孔和口腔内的粘液清除,便于犊牛呼吸与吮乳,若犊牛吸入粘液致其假死,可提起犊牛两后肢倒出咽喉部羊水,将其鼻孔和口腔内的粘液清除再进行人工呼吸,直到犊牛自主呼吸;犊牛脐带若没有自然扯断需人工断脐;断脐后,为防止犊牛受凉,尽快将其被毛擦干;鉴于犊牛自身各器官和机体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对外界环境没有适应能力,极易受到病菌侵袭引发疾病而亡,因此,为确保犊牛健康,增强其抵抗力,必须让犊牛及时吃到初乳。

3注重犊牛哺乳期的饲养管理

(1)犊牛出生2周后使用哺乳器喂奶,旨在令乳汁能够流入真胃;采用奶桶给犊牛喂奶,通常会造成犊牛食管沟闭合不全,乳汁会溢入前胃,而犊牛前胃机能还没有发育完善,极易引起异常发酵,严重时导致犊牛死亡。建议犊牛出生后4~5周使用奶桶喂奶,且应使用干净的毛巾及时擦除犊牛口角的乳汁,防止犊牛反舔自身脐带和乳头,避免脐炎与乳头炎的发生。

(2)常乳可满足犊牛生长对蛋白质的需要,然而其Vc、铁质的含量较少且能量也不足,无法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为此在饲喂常乳时还应加强补饲管理,适当添加植物性饲料,可在犊牛出生后1周,在饲槽内添加优质干草供其采食,2周后添加精料,不仅可以加强锻炼犊牛消化器官,提高犊牛消化道对粗饲料、精饲料的适应性,而且也能够促进其生长发育,为早期断乳打下良好基础。经常观察犊牛的精神状态、食欲、粪便等情况,若出现稀便时,适当减少喂奶量和在奶中加1-2倍温开水。

(3)犊牛在采食植物性饲料时,难免有各种寄生虫进入体内,这些虫体繁殖生长至一定数量后将产生大量的菌体毒素,汲取犊牛机体的营养成分,导致犊牛机体代谢不良,影响犊牛生长发育。为此,一定要定期对犊牛进行驱虫,采用广谱驱虫药有较好的效果。
(4)、为了节省犊牛育成的成本,犊牛一般60天断奶,早期断奶可提前到30-45天。早期断奶饲养方案如下表:
4、犊牛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

(1)脐带炎。在剪断犊牛脐带时未做好消毒工作,以及由于产房卫生较差导致犊牛脐带发生感染,部分犊牛互舔也可能感染脐带炎。犊牛断脐后要严格进行消毒,在距离犊牛腹部约5cm处剪断脐带,然后使用10%碘酊将断端处浸泡约1分钟。并且要做好断脐后犊牛的护理工作,确保卫生环境良好达标,圈舍、运动场所应定期进行消毒,此外,还要避免犊牛相互吮吸脐带。

对于轻度脐带炎病例,可采用抗生素及局部封闭治疗,若出现脓肿症状时需要尽快通过外科手术及时排脓,并于清除腐烂组织后清洗消毒,最后涂敷消炎药物。

(2)下痢。引起犊牛下痢的主要病因包括初乳喂量不足、不及时,冠状病毒、轮状病毒、沙门氏杆菌及大肠杆菌等感染,球虫感染,环境温度低,奶温不定,维生素A不足等。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病牛精神不振,食欲减退,高烧,排水样性粪便,呈黄白色或灰白色。
部分病犊牛粪便中混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及血液、粘液等,排血样腥臭味粪便,肛门周围与尾根被稀粪污染,尿量减少,后期病犊牛往往由于脱水衰竭而亡。预防犊牛下痢要注重保温及改善饲养管理,治疗本病时应采用药物结合补液的治疗方法,以选用抗菌素、抗毒素类药物为主。同时适当减少喂奶量,避免犊牛肠道负担过重,且加强病犊的供水。
(3)支气管肺炎。妊娠期母牛营养不良,缺乏富含维生素A、蛋白质等主要营养物质、体质弱,造成犊牛体质差,抵抗力弱,细菌极易感染。同时,牛舍潮湿、通风不良会引起犊牛上呼吸道感染,导致支气管肺炎发生。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病犊牛体温升高、精神颓废,呼吸困难、咳嗽,听诊肺部呼吸音变粗,伴有湿啰音或干啰音。
急性病例多呈现肺气肿、心力衰竭及败血症死亡,慢性病犊牛则表现为生长发育受阻并伴有长期咳嗽。预防本病应以改善饲养、加强通风保暖、消炎为主。对轻症病犊牛,可采用抗生素治疗,对重症病犊牛需进行补液治


如何提高仔猪成活率


尽管对妊娠母猪饲养管理很到位,但也难免会有生下弱胎和小胎,而且新生子猪本身适应能力差,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胃肠消化机能低,极易患病死亡,给生猪的养殖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就能提高生产效率、过挣钱,所以让仔猪都能成活下来是关键。而众所周知,如何提高子猪的成活率是广大养殖户需要解决的难题。笔者在生产中对初生子猪的生理特点和生长规律,采取以下措施,有效降低了子猪死亡率,从而显著提高了养猪的经济效益。

做好保温工作:

子猪最适宜的环境温度是子猪出生后6小时内为35℃;2日龄~4日龄为34℃;7日龄为30℃;8日龄~14日龄为26℃~28℃。新生子猪的组织器官和机能处于未成熟状态,子猪毛稀、皮薄、油脂少,缺乏自身调温能力,低温环境很容易造成子猪冻僵、冻死。现在已步入晚秋,晚上温度已在18℃以下,此时如子猪再不能及时吃上初rǔ,很容易变成弱子,甚至会造成伤亡。特别是在严寒季节产子,特别要做好猪舍的保温工作,可在猪舍内为子猪设置保温箱并安装红外线保温灯或加热板,保持舍内恒温;采取半封闭式的饲养方式,即喂完猪后把猪赶到舍外排粪便,其余时间在舍内饲养,这样不但有利于保持舍内干燥,而且有利于保持舍内温度。

采用产床产子母猪采用产床产子便于管理,可有效改善母猪踩压子猪及子猪环境卫生条件,可有效减少子猪伤亡和疾病的发生,子猪健壮整齐,为生长肥育阶段打下良好基础。

固定rǔ头吃好初rǔ:

仔猪产下时就要按照其大小强弱固定好rǔ头,务必使每只仔猪都能得到充足的rǔ汁供应。

子猪出生后2天~3天内让子猪及时吃上初rǔ是提高子猪成活率的关键措施之一。产后及时哺rǔ可使子猪获得母源抗体,产生免疫力。人工帮助子猪固定rǔ头,即人为将子猪放于母猪rǔ头边,并帮助其固定rǔ头,吃上初rǔ。让子猪养成固定rǔ头吮rǔ的习惯。让体重小的子猪吃前边的rǔ头,让体重较大的吃后边的rǔ头,因为前边的泌rǔ量比后边的多。这样可以让体重小的子猪吃到足够的rǔ汁,提高子猪整齐度和成活率。

实施早期断奶技术:

早期断奶可以缩短母猪的繁殖周期,增加年产子数和窝数,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饲料消耗,提高子猪体重和均匀度,减少子猪死亡。子猪1月龄左右食量增加,是由吃奶过渡到全部采食饲料、独立生活的重要准备时期,在这过程中,必须抓好四个过渡:一是子猪断奶要逐步过渡,采取逐步减少吃奶次数的办法进行。二是饲料成分的改变要逐步过渡,让子猪的消化道有个适应过程,尽量减少应激反应,断奶l个月后可逐步改变饲料成分。三是饲喂次数的改变要逐步过渡,断奶1个月后可逐渐减少子猪饲喂次数,这样有利于胃肠道发育,防止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四是饲料量的增加要逐步过渡,断奶后逐步增加饲料喂量,掌握八分饱的原则,严禁暴食暴饮,确保断奶子猪健康生长。

及时补铁:

新生仔猪补铁是一项容易被忽视而又非常重要的措施。子猪生长快,铁元素需要量大,母猪在哺rǔ期间供给子猪的铁量不足5%时,子猪出生后很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缺铁子猪常表现为精神不振、生长缓慢、诱食困难,易发白痢、肺炎等,解决的唯一办法是补铁。

供应充足的铁或其他微量元素,具体做法是:黄土22.5公斤、红黏土22.5公斤、骨粉2.5公斤、硫酸亚铁250克、硫酸锌100克、硫酸铜150克,过磷酸钙0.25公斤、碘化钾30-50克,共同捣碎混匀备用。从仔猪3日龄起,每10头仔猪栏内放一小块以上混合物,让仔猪自由舔食即可。

预防子猪贫血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子猪生后3日龄、10日龄内肌肉注射补铁剂。

及早补料:

哺rǔ21天后,母猪泌rǔ高峰期已过,泌rǔ量会明显减少,而仔猪此时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为此,为满足仔猪对营养的需要,哺rǔ21天后就要提早给仔猪补料,如稀粥、豆浆、稀释的奶粉等,补料可涂在棍子上或手指上,或涂在母猪rǔ头上诱使仔猪采食;

早期补料的仔猪生长快速,适应性强,在断奶时应激小。可根据子猪消化器官发育的特点,配制适口性强、营养全价的饲料,在5日龄~7日龄时对子猪进行补料,即将子猪关在保温箱内,待子猪饥饿时放置饲料,使之被动觅食,每天要训练2次~4次。子猪早期觅食可促进胃酸的形成,从而激活胃蛋白酶消化饲料,为提前断奶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寄养:

当子猪吃奶不够时须采取寄养,寄养时须选择两头产子时间间隔不超过3天的母猪,且子猪均由人工辅助,吃1天~2天的初rǔ。子猪并窝前要将寄养的子猪和本栏的子猪涂上同一种有强烈异味的药液(如碘酊),否则嗅觉灵敏的母猪会因别窝子猪气味不同而将其咬死或拒绝哺rǔ。

做好预防工作:

首先应做好日常的卫生消毒、隔离、无害化处理等工作,其次定期给母猪接种猪瘟、口蹄疫、蓝耳病、猪丹毒及肺疫、乙脑等疫苗,初产母猪配种前1个月注射细小病毒,经产母猪在产前1个月注射伪狂犬和产前20天左右注射大肠杆菌三价苗等疫苗,这样可有效降低子猪疫病发生,明显提高仔猪成活率和养猪的经济效益。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6384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