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河蟹塘里虫子的正确打开方式


最近温度渐渐升高,很多河蟹养殖户反应塘口的虫子越来越多了,严重的水体白混,有些水位高的塘口,阳光无法直射到草上,伊乐草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导致伊乐草长的缓慢,甚至长不起来。而且很多养殖户也都知道,虫子多的塘口水肥不起来,我遇到一个养殖户,环沟10亩地,水中虫子较多,水体白混,偏瘦。张口就要三桶肥水膏,我对他的想法也不是很明白,为什么肥水要下三倍的量,那个养殖户的意思是一桶肥水膏水肥不起来。多出来的肥水成本大约为20元/亩。对于这多花的20元/亩,我简单的说下自己的看法,枝角类虫子以藻类为食,塘口的虫子过多的话,当塘口藻类不足时,就会显得较为清瘦,如果这个时候采取肥水措施,会导致虫子越肥越多,且水肥不起来,这位养殖户用了三倍的量,水是可以肥的起来,先不谈这个成本的高低,用三倍的量来肥水,不仅会造成虫子越来越多,而且会造成水中氮元素升高,水体富营养化,甚至会造成水中溶氧不足,发生“倒藻”等。
什么是枝角类?
身体短小(体长0.2~1mm,视具体种类而定,如大型溞可达到4.2mm左右),长圆形,分为头部和躯部,侧扁体节不明显。除头部裸露外,身体其余部分包被于透明的介形壳瓣内。头部有2对明显的触角,第1对触角较小,第2对特别发达,可分为内枝和外枝,能在水中划动,为运动器官。胸肢4~6对,摆动时可产生水流,上有长刚毛,可将食物过滤后送入口中。
枝角类的危害:
1、枝角类过多会造成水瘦,藻类生长受到影响。
2、枝角类过多会造成水体白浑,严重的会影响草的生长。
3、枝角类过多会在塘中耗氧,严重影响水中溶氧,导致水体中亚硝酸盐升高。
处理方案:
1、提到杀虫剂,大多数养殖户都会想到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等杀虫剂,它们在价格上的确便宜,可是对螃蟹的伤害也的确不小,有些阿维伊维使用后,螃蟹出现上岸情况也屡见不鲜(加量用会造成鲢鱼的死亡),所以对杀虫,一定要谨慎,一定要小心。为了避免这类情况,可以选择一些植物性的杀虫剂来杀虫。可是植物性的杀虫剂杀虫普遍的时间为3-4天,所以在杀虫剂的选择上,要多加考量。
2、对于蜕壳正在高峰期的塘口,此时用药处理虫子肯定是不明智的措施,但也不是束手无策,可先通过灯光诱捕来缓解塘口中枝角类过多的情况,但根据观察表明,收效甚微。同时使用增氧底改来缓解亚硝酸盐高和水中溶氧不足的情况。

相关知识

河蟹养殖户如何正确看待蟹塘里的青苔



养殖伊始,解毒、肥水、抗应激等,这对于有一定经验的养殖户都不陌生,或多或少都做过了。现在主要说一说养殖前期,养殖户和经销商都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处理青苔。养殖户认为,现在卖的药是越来越假,以前一瓶青苔药用2~3亩就把青苔一扫而光,现在一瓶用1亩都没效果,即使杀掉了,过两天就“报复式”的又疯长起来。经销商是忧虑不安,用了这么多药还是没搞定,一接到养殖户电话,心里就想“千万别找我处理青苔”。
青苔问题确实让众多养殖户和经销商头疼,但并非没有办法。我们要正确看待青苔。
青苔在蟹塘的坏处:
1.若草上长满了青苔,草又脏且不长;
2.若塘底铺满了青苔,喂的料都被裹在青苔里,螃蟹吃不到。
青苔在蟹塘的好处:
1.塘里有少量青苔,水清;不管刮风下雨,水色不变;
2.塘里有少量青苔,5~6月份蟹塘不容易生虫,即使有虫也不影响水的透明度;
3.塘里有青苔,6~8月份蟹塘不生蓝藻,即使外河水带进蓝藻也繁殖不起来;
4.有经验的养殖户会发现,养殖过程中都伴有青苔的塘口,喂料不需太多,螃蟹规格不会小,反而会比以往没有青苔的塘口要大很多。
综上所述,可以说:蟹塘里只要青苔不过量生长,不在草上生长,其在蟹塘里的利大于弊,也就是说青苔不在杀,关键在于控。控青苔就相对简单了。若是草上有青苔,可先用施立康稀释200倍喷洒叶面,隔天用黑爽发酵后撒叶面,然后再用壮元培藻膏+活力钙肥即可;若是水里有青苔,就用黑爽+壮元培藻膏+活力钙肥化水全塘泼洒,通过肥水、分解、遮光来控制青苔不大量爆发即可。
用“科学的知识+实战的经验”可以避免我们在养殖成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正确看待青苔,控而不杀!

河蟹塘虫子多不是虫子的缺点,是你的缺点啊!



蟹塘小白虫子
每年春季,自2月底左右开始,春季水温逐渐上升,大闸蟹养殖塘口最怕的问题,有三点:
1、水浑,白浊
白天,近看水色还有透明度,稍远观察,明显发现塘口水色有种白茫茫的感受,明显有种不通透的感受,对水质测试:pH正常偏高,有的塘口略有氨氮,亚硝酸盐存在。晚上,使用电筒照射水体,会发现大量水生虫类及浮游生物聚集。
观察伊乐草丛,已经开始有沾性虫卵带挂技和微藻寄生,俗称挂脏。
2、水难肥起
塘口浮苔丝藻等大型藻类或者杂藻过多,因为大型藻类能够与小型微藻类竞争水体中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抑制单胞藻类的繁殖和生长。此时肥水不但肥不起来还会使大型丝藻类大量繁殖,从而使水越肥越瘦,塘口水更不好肥。
塘口中浮游生物(原生动物、枝角、轮虫,孑孓,蠓蚊幼虫等)过多浮游生物及水生虫类(原生动物、枝角、轮虫等)过多,导致肥水后,培养起来的小型微藻类都被浮游生物所摄食,导致代谢性有机废物增加,塘口浑浊度增加。
另外水体PH过高或者过低,也会引发养殖动物的不稳定,导致转水性水浑!
春季多雨水,几天阴雨引发微粒土壤入水体比较浑浊,水中的悬浮物过多,作用在水中的营养元素都被悬浮微粒物吸附,从而不能被微藻类所吸收,无法繁殖,所以水肥不起来,塘口边下风口常有黑膜等死藻带形成。
3、由于水体中水生虫类,浮游生物,都进入生长旺盛期及繁殖生理期,在塘口产生大量代谢废物,引发氨氮到亚硝酸盐的奔袭,对养殖塘口形成巨大潜在风险。
二、这样的情况的问题根源在哪里?
有药店专家说春季塘口的虫类及浮游生物,不会影响水质,和沉水植物草藻的生长,因为它们只是轮虫,草蚊幼虫,线虫,蠓虫幼虫,最多只对微藻类及枝角类生物有侵害(捕食)。但是,却忽略了一点,对水体中超限排污(代谢产物高氨氮的实质),从而影响整体水环境的平衡及自净功能。造成水白浊,光照透明度不高,引发伊乐藻等沉水植物生长性滞留。从而影响水体中包括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的恶化现状。
水色白浑,有虫子
三、那么春季(3月)养殖塘口有虫要杀吗?
答案很简单,杀与抑必须及时同步!
四、如何安全地解决早春季节的虫害?
很多专家推崇灯光诱捕水泵抽排法。说这样的办法省钱,安全有效。这个办法可行吗?原则上确实是可行的,但是,本办法更适合像高淳,宣城等小塘口,对虫子调控效果明显!
多年实践表明,如果在水面面积30亩以上塘口使用泵抽,本人认为功效比太差,劳民伤财,1个1.5千瓦的电机工作12小时电费不少,虫子分布太散,而且抽水有限,要完成全塘过水一遍,人工不算,没有连续2周工作,根本无法控制。
当然,也可以选择药物杀灭,但是单纯地使用苦栎碱,苦参碱,枫叶碱、杀虫抑虫,1瓶100克产品,3亩用量,30一35元左右,说是植物提纯产品,在你没有详细对这些产品做过质量分析,检验时,又有几个厂家复配时,没有加入农药有机磷,菊酯成份,提高灭杀效果?
按照幼蟹一壳时的个体,这时间内任何杀虫控藻对幼蟹虾将会产生药害。而且每亩3~4月是幼蟹脱一、二壳的关健时间点,所以在脱壳期为什么,我们不提倡,使用任何渔药店非药品控水的直接原因。
那么,目前市场上,有没有安全,高效,副作用小的治理办法呢?
养蟹者说技术服务团队告诉你!
答案是当然有,效果杠杠滴,由此带来的副作用于塘口,你可以忽略不计!
四、这个操作办法如何操作,如何没有副作用而且安全有效?
下面告诉大家操作办法细节:
1、20xx验证北京某公司的XXXX号效果稳定可靠),1%含量的阿维菌素等。
3、每天晚上利用轮虫,线虫,孑孓,蠓虫幼虫等趋光性本能。每天晚上7:30~22点把白炽灯装好投影罩投放固定在水面1米8左右高度,投影面积5~10平米大小。半小时后,将药品浓度稀释到可杀虫剂量。使用喷雾器喷雾水体中,光投影虫类聚集区。每1小时左右时段移动一区(塘口四角),连续3~4晚上。无论塘口大小,基本上可以控制塘口虫害,水体白浊明显改善。
4、由于塘口用药区域有限,通过水体虫类的趋光性聚集后集中药杀。避免了大范围用药对塘口养殖幼蟹的伤害,又及时地改良了水体白浊化倾向,控制了各种虫类,原虫生物的爆发次生灾害。最大化减少药害对水环境的污染。从而达到绿色养殖的要求。更多的是节约对使用药品成本的控制,大量节约开支。
5、笔者推荐使用便携移动式紫外线捕虫灯头(黑灯头)同时配合白炽聚光灯组合使用,使虫类趋光性产生的效果更强。
最后,希望笔者提供的办法,能为大家在春季养殖塘口的控虫过程中,产生效益节约成本。同时又可以减轻大规模用药对幼蟹等养殖动物的侵害!
最后,谢谢大家的支持和信任!
公众账号:养蟹者说

近期河蟹塘虫子太多的处理方法



这几天通过我的跑塘发现,现在塘口最多的问题就是虫子太多,有的养殖户朋友就在纠结这个虫子到底是杀还是不杀,而我个人建议,还是处理一下比较好。
因为现在塘口虫子多的水体氨氮、亚盐都普遍超标,个别塘口的水开始变混,还有就是虫子多了以后,呼吸作用,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虫子繁殖过程中还会吃掉水中的有益藻类,使水变瘦,肥水困难,个别塘口因为水痩,青苔开始大量繁殖。
处理方法
1、灯光诱捕
优点是对螃蟹没有刺激,缺点是只能处理一部分虫子,灯光诱捕之后,要加大剂量的肥水(纳米黑金+绿爽一组10亩),使藻类繁殖的速度超过虫子吃的速度,进而使水肥起来。
2、杀虫药杀
用杀虫药杀的话比较彻底一点(快克2亩/瓶),注意,一般是在早上太阳刚出来时杀比较好(虫子有趋光性,会随着早上太阳光而到水的上层),杀完虫后,下午要改底(全效底改6亩/袋),虫子死掉以后会沉到塘底,用氧化性底改,分解虫子尸体,防止虫子腐烂败坏水质,杀虫药用完两天以后要解毒(水博士3亩/瓶),之后,再肥水(纳米黑金+活肥一组15亩)。

高温下河蟹塘里潜伏的“杀手”



在当前的河蟹养殖中,伊乐藻作为最为常见且种植面积最为广泛的水草之一,深受各个养殖区朋友的青睐,但往往它们也是在高温期最让养殖户头疼的问题,疯长,封住水面,以及上浮和腐烂的现象。
进入高温期以后,伊乐藻最容易活力下降面临漂浮腐烂,一旦水草开始大面积腐烂,水体情况就绝对不容乐观,甚至会急剧恶化。这种塘开始时水体浓稠度会加重,通透性极差,水色呈墨绿色或浓绿色,同时可能伴随各种蓝藻的滋生繁殖,加上天气影响容易造成倒藻,大量蓝藻死亡,池塘环境急剧下降。随之而来的就是水体溶氧稀少,大量河蟹因缺氧上岸上网,严重的更是会直接导致其死亡。
如果只是水草漂浮捞掉也就罢了,最怕的是会有一些表面附着大量杂质和丝状青苔的水草下沉在池底低氧发酵,此时池塘底部更容易滋生一些有害细菌,同时会造成水体亚硝酸盐,硫化氢,ph(过高会腐蚀河蟹鳃丝)等过高,给养殖带来致命的打击。而且在这段时间大多数养殖户会追求高营养高蛋白,喂料量大,导致池中营养过剩,水体富营养化,蛋白能量比不平衡造成脂肪酸败(脂肪酸败是导致肝脏萎缩糜烂的元凶)。
所以池塘内伊乐藻过密的要及时割掉一部分,但也要注意割草时避免在水体浓稠且混浊的时候进行(水浑时伊乐藻没法进行光合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割草受损的伊乐藻就死定了)。
大量伊乐藻腐烂的塘口首先要及时换水,之后使用解毒应激精华液(2亩/瓶)处理因腐烂发酵造成的水体指标增高,同时干撒卫底(3亩/袋)分解底部残留抑制各类弧菌的滋生。同时在好天时Fs活力菌(3亩/袋)配合水金膏(10亩/桶)调节水质增强水草活力。

处理河蟹塘水浑的正确"姿势"



最近雨水天气比较多,气温变化也比较大,许多池塘早早开启了“浑水”模式!高淳这个地方是养大螃蟹出名的,在许多的养殖户的心中有一个标准:清水大闸蟹!为什么会有这个结论?这要从养蟹的历史说起,20xx间,养蟹行业已经在模式上经历了很大的改变,最主要的改变就是密度!尤其是最近几年,大闸蟹行业规模持续扩大,这势必是在产量上会有很大的需求。怎么提高产量?多数塘口会采用增加密度的方法。但是密度增加,我们相应的管理手段、水草栽种等没有明显的调整,再加上水源环境变差、塘口老化等原因,又导致了螃蟹的规格在下降!
以前我们密度低(500以内),水源环境又好(水清),所以规格还不错!而现在呢,这种“思维”就不能套用了,虽然现在追求规格也是有意义的,但是如果我们没有搞明白“水清”背后的水质内涵,那么一味地追求“水清”,恐怕会把我们带入调水的死胡同!
池塘生态简图
先来看一下上面的这张图,圈里面的东西就好比我们的河蟹池塘,里面有好的东西:鱼虾蟹、螺蛳、水草、有益藻类等,也有我们不需要的东西比如青苔、虫子、有害藻类、还有底泥。我们每天都会往池塘里面投喂饲料(鱼、颗粒饲料等),但是我们都知道,假设投入1000斤饲料,不可能全部被吸收利用,转化成1000斤鱼虾蟹。在前几天的“利洋河蟹课堂”中,参与互动的养殖户都表示,河蟹池塘多数投喂在600~800斤饲料,产量大概在300斤左右(包含了鱼、虾、蟹等)。那么剩余的饲料变成了什么呢?答案就是:底泥!底泥是由哪些东西组成的?残饵、粪便、腐败的动植物、泥土颗粒等,这些就是我们俗称的“池塘垃圾”!
池塘底层的有机质,经过微生物的分解,转化为营养元素(肥料),长出来水草、藻类、青苔、螺蛳等,温度适宜的时候还会长一些虫子,这样我们池塘里整个生态系统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当然有的时候,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水草腐败、青苔爆发、有害藻类过多等,我们以后再分析。
今天我们先来说说“水浑”浑水,到底里面有哪些东西?通过显微镜检查水样,我们发现水浑多数是由一些死亡的藻类、泥土颗粒、不规则的有机碎屑组成,其实就是“脏气”!
那么脏气哪里来的?答案就是我们上图中的“底泥”。浑水里面的“脏气”不是凭空变出来的,全部都是底层泛上来。为什么下了雨就水浑?为什么温差大就水浑?为什么早上浑得厉害?多数都是“水体对流”导致的塘底脏气上浮到水体当中导致!
对啊!就是底下的脏东西上来的过程,很简单明了的道理!我们口头经常挂着“改底、改底”改底就是最重要的处理水浑的方法,看似普普通通,实则最有效果!分解型的改底产品,能够分解底层的有机质,好比打扫卫生,勤快的人家里干干净净,偷懒几天就会布满灰尘!那么,现在多久打扫一次卫生呢?这个频率每个塘口都不一样,一般都是7天改一次底,投喂多、密度大间隔时间还可以缩短至5天。频率其实不算高,只是我们过多的关注了水质的调节,往往忽视了最应该打扫的底层环境。螃蟹和鱼、虾不同,它生活在池塘的底层,所以底下环境的好坏尤为重要!
“改底”--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水浑,下螺蛳行不行?
有的师傅说了,你刚才不是说了螺蛳也是好东西,我多放点螺蛳行不行?可以是可以!
“只是.................贵啊!一车螺蛳恐怕要8000块了吧!”
而且,投放螺蛳也不是我们想象当中的那么简单。我们高淳一般塘口投放多少螺蛳?大多数在1000斤/亩,但是螃蟹产量呢?200斤/亩不到!试问一下,您是养螺蛳还是养螃蟹?有的人说了:“你瞎讲!人家赚钱的池塘,螃蟹规格大,都放不少螺蛳!”这里,我们要注意一个顺序:螃蟹规格大,证明水环境好!正是因为水环境好,所以才能“养得活”这么多的螺蛳。如果我们的塘口水环境差,没有水草、缺氧、蓝藻爆发,放了也是白放!想要螺蛳帮您清水,请先把它养活!不是简简单单的投放进去就完事儿了,螺蛳也是有成活率的。活的螺蛳是好东西,滤食底层的垃圾,改善底层环境,还能给螃蟹当做饵料补充!干净清爽的草面上爬着几粒可爱的螺蛳,想想都很美对不对?不过,现实恐怕很残酷,一旦水质不好,死掉的螺蛳立即腐败耗氧,底臭、指标升高,吃料差等等问题都来了!所以,投放螺蛳,一定要克制,建议大家可以适当投放一些螺蛳在坂田上即可!
其实,水浑也是有好处的!我们刚才说了,构成水浑的脏气都是底层返底上来的!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底层有机质在分解、消耗的过程,这个过程当中大量的垃圾涌到了中上层水体,而中上层的溶氧、透明度都较好,有机质被彻底分解,转变成了营养盐,反而利于水草营养吸收和生长!另外一个方面,在水温不算特别高的5、6月份,通过水浑的过程减少了底层“垃圾”的积累,也能减缓后期坏底、烂根、缺氧的情况。
那么,水浑怎么办?怎么处理?
保草是关键!
我们刚才也说了,水浑多数情况下对鱼虾蟹本身没有多大的影响,反而还有一定的好处,更别考虑对规格的影响了!但是水浑草会脏,水草坏了,我们后期也很难管理下去,这就是水浑的唯一坏处—草脏!水体当中的脏东西多了,粘附在水草上面,影响了水草的活力,久而久之,水草萎缩,腐烂!这个时候怎么办?提高净水能力,泼菌!适当的补充一些微生物“菌制剂”,微生物的作用就是分解有机质的。水体脏,短期内净化不过来,这个时候我们就人为的加点菌进去,帮助它净化水质!泼菌的时候加一些“碳源”(活力碳),帮助水草生长,恢复活力和净化能力!这样子,通过正确的处理,待到天气稳定(6月左右),水自然就清爽下来!
但是,许多师傅忍受不了水浑带来的不安感,往往会试图通过大量肥水、大量下螺蛳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大多数情况却事与愿违,费时、费钱、费精力,肥水重了水浓、草更脏!螺蛳多了耗氧大,加重缺氧和坏底,最后事倍功半。
处理水浑,坚定一个目标——保草!目标太多,顾虑太多,往往达不到你想要的结果.....

河蟹塘常见处理青苔的方式方法



每年的青苔都是前期蟹塘的重头戏,对于青苔,好多人是既陌生又熟悉。熟悉的是满塘都是,陌生的是面对它们却无从下手。笔者根据几年的一线经验,一来谈谈青苔为啥难杀?二来帮助各位养殖朋友如何有效的处理青苔。
青苔有两种繁殖方式:接合生殖、营养生殖。在条件适宜时青苔以营养生殖为主,但是一旦环境恶化,青苔就会以接合生殖为主,接合生殖形成合子,又称合孢子,它的外面有一层厚壁,药物无法将其杀死。伴随着药性消失,条件适宜,休眠的接合孢子又会再次萌发。这就是青苔为何难杀的原因。那么面对如此疯狂的青苔,我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猖狂吗?答案是:不!下面笔者就根据不同的青苔存在方式来如何处理它。
1:飘在塘口边的幼苔,见下图
处理方法:适当加深水位,纳米黑金化水全塘泼洒,水体慢慢变成茶褐色,阻碍它与阳光之间的光合作用,再把飘起来的及时打捞即可。
2:飘在水草的老苔,如下图
处理方法:这种青苔严重的可以把水面遮住,严重影响水草的生长,长期以往又会坏水,面对这种情况,首先是把单层面的飘在水面上的人工打捞,其次青苔净加纳米黑金及时处理,最后活肥加乌金膏,培育有益藻类,当有益藻类形成优势时,能很好的抑制青苔的生长。
3:飘在水面的老苔,如下图
处理方法:此青苔很容易起势,把水草遮在底部,导致水草生长缓慢,严重时会把水草完全蒙在水中,缠住螃蟹,影响呼吸。(1)可以在螃蟹一壳脱结束后,补栽新的水草。(2)纳米黑金加青苔净三天两次,第四天活肥加乌金膏,培育优质藻类,与青苔之间形成营养上的竞争。
4:浮在水体中的幼苔,如下图
青苔并不可怕,养殖预防为主,管理及时到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关键,希望各位养殖朋友重视起来,迎接大丰收的2018,养殖出又大又肥的螃蟹!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6835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