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河蟹塘里潜伏的“杀手”


在当前的河蟹养殖中,伊乐藻作为最为常见且种植面积最为广泛的水草之一,深受各个养殖区朋友的青睐,但往往它们也是在高温期最让养殖户头疼的问题,疯长,封住水面,以及上浮和腐烂的现象。
进入高温期以后,伊乐藻最容易活力下降面临漂浮腐烂,一旦水草开始大面积腐烂,水体情况就绝对不容乐观,甚至会急剧恶化。这种塘开始时水体浓稠度会加重,通透性极差,水色呈墨绿色或浓绿色,同时可能伴随各种蓝藻的滋生繁殖,加上天气影响容易造成倒藻,大量蓝藻死亡,池塘环境急剧下降。随之而来的就是水体溶氧稀少,大量河蟹因缺氧上岸上网,严重的更是会直接导致其死亡。
如果只是水草漂浮捞掉也就罢了,最怕的是会有一些表面附着大量杂质和丝状青苔的水草下沉在池底低氧发酵,此时池塘底部更容易滋生一些有害细菌,同时会造成水体亚硝酸盐,硫化氢,ph(过高会腐蚀河蟹鳃丝)等过高,给养殖带来致命的打击。而且在这段时间大多数养殖户会追求高营养高蛋白,喂料量大,导致池中营养过剩,水体富营养化,蛋白能量比不平衡造成脂肪酸败(脂肪酸败是导致肝脏萎缩糜烂的元凶)。
所以池塘内伊乐藻过密的要及时割掉一部分,但也要注意割草时避免在水体浓稠且混浊的时候进行(水浑时伊乐藻没法进行光合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割草受损的伊乐藻就死定了)。
大量伊乐藻腐烂的塘口首先要及时换水,之后使用解毒应激精华液(2亩/瓶)处理因腐烂发酵造成的水体指标增高,同时干撒卫底(3亩/袋)分解底部残留抑制各类弧菌的滋生。同时在好天时Fs活力菌(3亩/袋)配合水金膏(10亩/桶)调节水质增强水草活力。

相关阅读

论河蟹塘里虫子的正确打开方式



最近温度渐渐升高,很多河蟹养殖户反应塘口的虫子越来越多了,严重的水体白混,有些水位高的塘口,阳光无法直射到草上,伊乐草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导致伊乐草长的缓慢,甚至长不起来。而且很多养殖户也都知道,虫子多的塘口水肥不起来,我遇到一个养殖户,环沟10亩地,水中虫子较多,水体白混,偏瘦。张口就要三桶肥水膏,我对他的想法也不是很明白,为什么肥水要下三倍的量,那个养殖户的意思是一桶肥水膏水肥不起来。多出来的肥水成本大约为20元/亩。对于这多花的20元/亩,我简单的说下自己的看法,枝角类虫子以藻类为食,塘口的虫子过多的话,当塘口藻类不足时,就会显得较为清瘦,如果这个时候采取肥水措施,会导致虫子越肥越多,且水肥不起来,这位养殖户用了三倍的量,水是可以肥的起来,先不谈这个成本的高低,用三倍的量来肥水,不仅会造成虫子越来越多,而且会造成水中氮元素升高,水体富营养化,甚至会造成水中溶氧不足,发生“倒藻”等。
什么是枝角类?
身体短小(体长0.2~1mm,视具体种类而定,如大型溞可达到4.2mm左右),长圆形,分为头部和躯部,侧扁体节不明显。除头部裸露外,身体其余部分包被于透明的介形壳瓣内。头部有2对明显的触角,第1对触角较小,第2对特别发达,可分为内枝和外枝,能在水中划动,为运动器官。胸肢4~6对,摆动时可产生水流,上有长刚毛,可将食物过滤后送入口中。
枝角类的危害:
1、枝角类过多会造成水瘦,藻类生长受到影响。
2、枝角类过多会造成水体白浑,严重的会影响草的生长。
3、枝角类过多会在塘中耗氧,严重影响水中溶氧,导致水体中亚硝酸盐升高。
处理方案:
1、提到杀虫剂,大多数养殖户都会想到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等杀虫剂,它们在价格上的确便宜,可是对螃蟹的伤害也的确不小,有些阿维伊维使用后,螃蟹出现上岸情况也屡见不鲜(加量用会造成鲢鱼的死亡),所以对杀虫,一定要谨慎,一定要小心。为了避免这类情况,可以选择一些植物性的杀虫剂来杀虫。可是植物性的杀虫剂杀虫普遍的时间为3-4天,所以在杀虫剂的选择上,要多加考量。
2、对于蜕壳正在高峰期的塘口,此时用药处理虫子肯定是不明智的措施,但也不是束手无策,可先通过灯光诱捕来缓解塘口中枝角类过多的情况,但根据观察表明,收效甚微。同时使用增氧底改来缓解亚硝酸盐高和水中溶氧不足的情况。

高温期如何避免河蟹池塘“翻塘”



近几年每年夏季高温期,都会有一些池塘因为水质恶化、水草下沉腐烂等原因,导致河蟹大量死亡,给养殖业者造成巨大损失。也因此导致养殖户和渔药经营者的用药纠纷不断。那么除了管理和人为因素,这种情况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应该做好预防,本人做以下分析,希望对河蟹养殖业者有所帮助。
一、高温期河蟹“翻塘”的原因
1、增氧机等防御设施不足
大多数河蟹池塘现在基本没有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就是说养殖的基础设施和条件并不完善,这些基础设施包括增氧机、好的外源水条件,以及充足的电力等,增氧机在河蟹的养殖过程中,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可是很多养殖户并不理解且没有安装增氧机的意愿,有的池塘外源水很不好,一到高温天气,正是缺水需要水的时候,往往没有水可以用,还有一些稍偏僻地方,没有三相电或经常停电,这几项都是河蟹养殖的必备条件,如果没有,那就不能应对极端高温天气带来的水质恶化,以及水草腐烂等情况。
图1安装增氧机的河蟹池塘
2、平时管理不到位
对河蟹养殖的关键环节把控不准,河蟹池塘高温期的缺氧、烂草、水质恶化,往往发生的很快,也就两三天时间,可能会导致一塘螃蟹全军覆没,但是大家要知道,水质恶化、水草腐烂起因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最关键的养殖环节是在梅雨天过后的二十多天里,这个时期池塘的底层溶氧往往很低,实际监测结果是在1~3mg/L左右,表层溶氧却很高,基本过饱和,池塘水质和水草表面上看起来很好,就是这段时间大家容易忽视对池塘的管理,对底层水和溶解氧的关注度不够,时间一长,底层出了问题,再加上长时间的高温天气,导致上层水也出问题,那么整个池塘就处于“翻塘”的边缘了,所以加强梅雨天过后的二十多天的池塘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图2缺氧、水质恶化池塘
二、高温期河蟹“翻塘”死亡的预防和处理
那么如果池塘的水质已经恶化了(如图2),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来调节呢?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处理。
1、停料这样的池塘河蟹保命都来不及,根本不吃料,投下去的饲料会加重池塘的污染。
2、捞草在不搅动底泥的情况下捞出池塘底部下沉在腐烂的水草尤为关键,下沉腐烂的水草耗氧量是非常巨大的,留在塘底只会加重或者延长缺氧的时间。
3、开增氧机、换水一旦水质恶化必须开动增氧机,并大量的换水,且保持池塘水位不易过深,当然必须是好的外源水,如果外源水质量差还会适得其反。经过这样的三个步骤,正常情况下池塘会在5~7天内逐步恢复。
总结,想要减少甚至避免高温期的“翻塘”情况的发生,我们势必要加强河蟹池塘基础设施的改善来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并加深对溶氧、增氧的认识和理解,还有要把握好养殖的关键环节,不能疏忽大意,希望养殖朋友能在以上几个方面加以调整,把河蟹养殖的风险降低,让整个养殖过程顺顺利利。

深度剖析高温期河蟹塘管理技术要点



背景回顾
1、高温缺氧
苏北地区从7月14日正式进入35℃以上的高温天气,持续的高温天气导致水体表面温度达到33℃以上。养户为了让螃蟹躲过高温期,即便将水位打到最高,环沟底部水体温度也在30℃以上。
高温期走访大量塘口发现,绝大多数池塘底部溶氧最高不超过2mg/mL,最低时甚至降到1mg/mL以下。严重的缺氧导致大量螃蟹晚上爬到草头,摄食量急剧下降,甚至有的螃蟹几乎绝食。如此严酷的高温环境,螃蟹出现了翻倍率减小,甚至跳壳的现象。在此期间不少塘口出现大量死蟹暴塘事件,最核心的问题还是缺氧。
高温缺氧导致的螃蟹大量死亡
为何高温期容易缺氧呢?
腐烂的伊乐藻
伊乐藻属于低温水草,不耐高温,水温高于30℃已经开始进入休眠期,生长活力及净化水质能力降低。同时高温缺氧又会导致伊乐藻根部无氧呼吸腐烂,进一步导致水环境的恶化。
水韭菜叶片烫的发黄
坂田上的水韭菜虽然耐高温,但坂田水位不高,表层35℃的高温水将水韭菜煮的叶片发黄。水草活力降低,克藻作用降低,蓝藻容易趁机爆发。
3、蓝藻爆发因素
蓝藻爆发的条件有多种,如高温高pH、氮磷比失衡等,但笔者认为这些都是较为笼统的表象说法。蟹塘上与蓝藻直接爆发有三个重要的因素:
①是投喂水平。投喂水平高,能够精准把握螃蟹摄食量,残饵少则水体不易富营养化,蓝藻不易爆发。
②水草状态。水草活力好,克藻作用明显,爆发蓝藻的概率比较低。如水韭菜茂密的坂田上,蓝藻数量相对较少。而高温期伊乐草大面积腐烂,这个时候最易爆发蓝藻。
③菌藻平衡状态。对高温期严峻的环境,蓝藻的耐受能力远远高于其他藻类,
菌藻不平衡会导致其他有益藻类在高温期倒藻,留出空白空间,蓝藻一家独大极易爆发。
应对措施
1、有效增氧
溶氧是蟹塘高温期的命根子,缺氧导致螃蟹死亡的主要因素,进入高温期一切工作的重心都应当围绕增氧来进行。
比较有效的增氧措施有:
①微流水或过水增氧。特别是10亩左右的小塘口,进排水效率高,过水增氧效果明显。如兴化大邹镇施广林,塘口面积10亩,采用6-8寸的大泵早上打水2小时,小排水口放水8-10h的方式让塘口水体一直处于微流水状态,不仅增加水体溶氧,还能及时排除池塘代谢废物,水体一直保持流动,其塘口多年未曾爆发蓝藻。小塘口在高温期进排水效率高,能有效防控缺氧和蓝藻等问题,这是小塘口的明显优势。
不间断排水及水位标尺墙
②安装增氧设备。进排水不方便的大塘口或者水源不好的塘口,可采用涌浪式增氧机和水车增氧机搭配使用,提高增氧效率。水草密集的塘口建议安装底增氧设备,提高养殖成功率。此外,还有不少养户采用水泵增氧。即在蟹塘四个边角安装大口径水泵,出水管朝池塘中央斜向上45°仰角。开动水泵增氧,不仅可以降低底部缺氧状况、减缓底热,还能形成水流,净化水草。
③使用有效的增氧片。增氧片一般是在阴雨闷热天气或者螃蟹已经上岸的时候救急使用,能够快速放氧补充水体急需的氧气,是以救急为核心目的的。目前有些厂家吹嘘自己增氧片放氧时间达到48h甚至72h,缓释型增氧片被炒的很热,这完全是背离了科学依据的市场引导和炒作。
增氧片在设计的时候,放氧时间与增氧效率是需要两个平衡掌控的关键点。放氧时间太长就注定增氧速率太慢,弥补不了高温期底部大量耗氧的速度,根本起不到救急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养户用了缓释型增氧片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结果第二天还是出现了缺氧暴塘事件。一般情况下,增氧片的放氧时间在6-8h即可(如海联科粒粒氧),放氧速度太慢对增氧无济于事;释放速度太快不能被水体有效吸收。
2、用氧化型改底
氧化性改底产品本身氧化性强不需要氧气就能直接将底泥中腐殖质等耗氧物氧化掉,而分解型底改产品往往富含分解型的菌类或表面活性剂,腐殖质被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因此会加剧底部耗氧情况。
优质的氧化型改底产品应当具备以下特点:
①能使底泥由黑变黄。
②氧化掉底部耗氧物质,间接提升底部溶氧,促进螃蟹摄食。
③有效减少底部有害菌数量。
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水色变清。
3、水环境调控
高温期水质易败坏,发黑发红,底部及腐烂的水草会释放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水体。使用菌类调节水体是必不可少的。高温期调水少用或者尽量不用耗氧严重的芽孢杆菌,建议使用以乳酸菌为主的发酵液调水。乳酸菌在高温期调水的优势在于:
使用乳酸菌的优势
①乳酸菌不耗氧,不会像芽孢杆菌那样容易引起缺氧现象。
②乳酸菌分解有机物比芽孢缓慢,不易造成水质过肥。
③高温期底部水层缺氧,厌氧型的乳酸菌能够在底层分解有机质。
④乳酸菌分泌乳酸,可辅助藻类解毒,提高藻类活力,促进藻类的多样性,间接抑制了蓝藻的爆发。
有些水平较低的学者和养户担心高温期用菌类会导致藻类过浓的问题。其实是对蟹塘水环境没有完全搞透,对蟹塘生态系统认知不清晰的原因。这里面涉及物质能量流动方向的问题:
苏南小精高模式(井水+底增氧)
反观苏南小精高模式高温期的表现:①水位一直控制在70cm。②底增氧+井水:不排水,仅靠小水泵往池塘内部添加水,避免了不可控的外源河水导致的水草腐烂。水草保有率较高,底部氧气足,很少出现缺氧导致的暴塘现象。
苏南小精高模式特点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河蟹平安度过高温期应当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水草的遮阴效果;二是需要底部溶氧充足。水位的高低对螃蟹高温期的存活率的影响是次要的。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042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