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秋后要进补 翻倍规格看溶氧

YZ023.coM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真正到来。根据气候平均温度划分季节的标准,必须是连续5天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是秋天,按照这样的标准,长江中下游很多地区一般是在9月中下旬才进入秋天。立秋后,正值三伏天的末伏,暑气未消,后面还跟着“秋老虎”,螃蟹养殖也进入冲刺阶段,池塘的管理松懈不得。
进入三伏天以来,由于台风雨水的影响,气温基本维持在35度以下,蟹塘水草环境和螃蟹的生长情况基本稳定,只有部分养殖区域(高淳、当涂等)的螃蟹出现了颤抖病和不明原因的伤亡。但是大暑中伏天后,很多地区的螃蟹吃料量出现明显的下降,每个池塘的吃料量差异很大,按照每亩放苗1000-1200只计,吃料(商品料)少的每亩1.5斤,多的每亩达到6-7斤。此外,大部分池塘螃蟹的蜕壳不是很理想,很多池塘的螃蟹第四壳都还没有结束,仍处在稀稀拉拉的蜕壳中,夹草的蟹、空肠空胃的蟹以及黄壳蟹有很多,甚至有些池塘里已经出现不蜕壳的蟹(成熟母蟹)。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确保螃蟹安全渡过三伏天,保证螃蟹蜕壳翻倍率。仅供参考!
拉草护草,增加溶氧
草多、草烂,易缺氧,毒素多
俗话水“蟹大小看水草”,可见水草对于河蟹养殖的重要性,但水草管理不好,就会成为螃蟹养殖的致命杀手。进入三伏天后,气温升至30度以上,很多蟹塘水草开始衰败,尤其以伊乐藻为主的池塘,衰败趋势更明显,水草开始出现烂根、漂浮,水色发红等,水体溶氧急剧下降;在气温达到35度以上时,螃蟹会出现生理性缺氧,食欲开始下降,部分蟹塘水草日产氧量趋向0值,甚至达负值,从而螃蟹出现“吃料陡降、上岸趴草头”等现象,如果此现象持续太久,就会出现,空肠空胃、吐黄水、甚至水瘪子的情况。建议早晚看溶氧,白天溶氧值要是低于6mg/L,晚上不低于3mg/L,看池塘水草情况,拉去过多水草,环沟塘必须拉去一半以上沟槽水草;非环沟塘,也要拉出空间,并用竹竿固定其他水草。拉完水草后,采用卫底(每袋3亩)处理黑臭底泥,然后用FS活力菌(每袋3亩)调下水质。如果气温持续35度以上,应抬升水位最高,有条件的可以加到滩田80公分,同时夜间加开增氧机连续增氧。对于水草环境不错的池塘,水草未出水面,定期使用水金膏(每瓶6-7亩)或者藻澎湃(每瓶7-8亩)提高高温期水草活力,同时干撒草立健或草立健2型加固草根。
另外,在处暑时节后,建议拉去大部分水草,降低水位(滩田上50公分左右),保证充足的光照,然后使用水金膏+藻乐肥或者藻澎湃+藻澎湃进行肥水培藻,能够极大的提高水体溶氧,保证螃蟹最后一壳的翻倍率。
高温消耗,秋后进补
35度以上气温,螃蟹生理性缺氧,活力下降,蜕壳困难
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螃蟹的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因此,可增加冰鲜鱼(投料量的60%以上)的投喂,并合理搭配饲料(投料量的20%以上)和玉米(投料量的10%左右)进行投喂,具体根据每个池塘螺蛳和吃料情况进行搭配,以补充夏季的消耗,并为螃蟹最后一壳蓄积能量。建议在饲料中添加丁克(每瓶200斤料),以螃蟹的采食量,促进营养吸收,快速恢复螃蟹体能。
秋后暑热,促进蜕壳
螃蟹蜕壳不同步,黄壳蟹多,空肠空胃多
因秋后末伏和“秋老虎”的存在,高温仍将持续一段时间,而目前很多池塘出现螃蟹蜕壳不同步,有的已经开始蜕5壳,有的还在蜕四壳,有的四壳、五壳都在蜕;甚至有的池塘螃蟹已经不蜕壳了,这样的池塘一般都是缺氧严重或者滥杀蓝藻的池塘。出现以上情况的蟹塘,建议泼洒金维安+离子钙,促进螃蟹尽快蜕壳,避免影响到处暑后螃蟹的最后一壳,确保翻倍率和提早上市。
看水草,测溶氧,促进采食
综上所述,螃蟹养殖到这个时候,拼的就是最后一壳的翻倍率,因此这个阶段的用药和喂料都应该围绕着如何提高池塘溶氧和提升螃蟹采食进补能力着手。

相关推荐

从抖抖病反思河蟹塘溶氧管理问题



20xx,在河蟹养殖成功率普遍较高的情况下,仍有少数塘出现大量蓝藻、烂草、高温缺氧爆塘、抖抖病等问题,笔者接触几家抖抖病较为严重的塘口,最早从六月底开始,最晚在七月底开始,这几个塘都有共同的特点:密度放养在20xx必然发生抖抖病,纵使今年彻底推过、清过塘。然而为什么许多同样情况的塘口不发病?这就与池塘的管理有必然关系。
疾病的发生需要三个条件:传染源、感染条件和易感群体。土塘养殖中传染源很难隔离,这就需要避免创造感染条件和减少易感个体。创造好的、稳定水平衡的水环境可以避开感染条件,提高个体免疫力可以减少易感群体。
首先我们来看抖抖病的发病机理
先简要介绍下虾蟹螺原体的特点,我们发现虾蟹并不是通过消化道感染的螺原体,而是通过表皮和腮进入到虾蟹血淋巴系统,而血细胞是螺原体重要的靶细胞,螺原体进入血液后被血细胞吞噬后,非但没有被消灭掉,反而在里面形成一个滋生场所,大量滋生后再散出去侵染别的细胞。它的侵染有非常的特异性,侵染所有结缔组织里而不侵染上皮组织,这也是为什么发病早期虾蟹发病早期并不表现颤抖,而是表现无力、不食,到了后期病原大量侵染神经组织,大概10~15天开始发病,表现为附肢的颤抖,这在河蟹发病过程中表现的非常明显。
也就是说,抖抖病的感染病原螺原体是在水体中通过河蟹表皮和鳃进入河蟹体内。那么,螺原体有哪些特性,已经在养殖过程中,如何减少螺原体活力呢。
再者,我们发现在有氧情况和无氧情况下是完全有差异的,在无氧情况下趋化性更强,无氧条件下来回的反转运动明显的比有氧情况下要多。大肠杆菌研究的很透彻,这个是引诱物质,大肠杆菌在进行寻找过程中,它也是反转运动来回的去寻找。大肠杆菌是有鞭毛,鞭毛可以引导大肠杆菌运动,而大肠杆菌的鞭毛有双组份系统,由于组氨酸激酶的变化来引导ATP酶,来引导鞭毛运动,从而推动菌体游动。
简单做一个小结,首先是中华绒螯蟹螺原体具有寻找最合适的化学物质浓度的能力,所以具有趋化性;第二,螺原体对磷脂类物质有较高的亲和力,这可能是为什么螺原体特异性寄生于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神经及结缔组织中的的原因;第三,它的趋化性能力基于反转运动和氧气条件,反转运动就是其趋化性行为;第四,螺原体基因组中无双组份系统,它可能具有与传统不一样的双组份系统。这个工作是我的学生分别在南京师范大学和日本大阪大学完成的。
从螺原体发病机理的研究团队南京师范大学王文教授的表诉来看,河蟹螺原体本身有个特性:在溶氧低时螺原体的活力比溶氧高时要大得多。
笔者曾在这个常年发生抖抖病的塘口多次检测过溶氧,下面是P1设备检测下的溶氧数据:
所有数据都是早上6点过的检测数据。从数据可以看出,这几个塘口在7、8月的早上溶氧非常低,请注意,这是全塘配置微孔增氧的池塘,且基本天天晚上开早上关,凭经验来讲有了增氧机已经万事大吉了,但是实际检测却发现开增氧机的情况下早上溶氧经常低于5,甚至才2点几。而且,养殖老板在这之前还做了件事情:每天清晨4点早起喂饲料!因为老板白天要上班,还有其它正业,所以只能早起喂料。
那么,这个连年抖抖病,几个塘口都有的情况就非常明了了。有时候,太勤劳反而不是好事。在溶氧低的时候,是抖抖病病原最活跃的时候,而在凌晨4点过喂料,以为开着增氧机没事,但实际这时池塘溶氧最低,螃蟹突然在池塘条件不好时大量进食,增加消化负担,饵料利用率低,免疫力大大降低。试问,人到高原上已经缺氧高反了,还大量吃东西,受得了吗?笔者曾去川西登过海拔5300米的雪山,那次就是想着怕路上太饿,在冲顶前吃了过多方便米饭、肉和牛奶,本来是不高反的,结果没多久就呕吐、体力不支。
养殖也是如此,养鱼的老养殖户在溶氧、天气与投食管理上做得非常好。河蟹养殖如果不了解池塘的溶氧、温度和pH等关键数据,不匹配与水平衡对应的管理、喂食、用药方式,只凭经验与个人异想天开随意去干养殖,那么养殖成功率也就非常随意。

水产养殖溶氧仪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水产养殖溶氧仪指的是一种用于测量氧气在水中的溶解量的仪器设备,在水产养殖上的主要作用有:氧含量测量,如检测和调节水中氧气含量,以便维持水产养殖所需要的适宜生态和生长条件。

溶氧仪的作用

溶氧仪指的是一种专用于测量氧气在水中的溶解量的仪器设备,水中溶解氧浓度的测量在水处理领域很重要,主要有以下几点作用:

1、污水处理厂:用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污泥池中氧的测量和调节,以便在生物降解过程中能达到更高效。

2、水文监测:主要用来测量河流、湖泊及海洋中的氧含量情况,获取当前水的质量信息。

3、水处理:主要为氧含量的测量,如饮用水中检测状态(氧气丰富或腐蚀预防等)。

4、鱼塘(水产养殖):养殖池内氧含测量和调节,以便给养殖鱼类维持更好的生态和生长条件。

使用时间

在持续24小时内,16小时以上溶解氧含量必须大于5mg/L,其他时候不得低于3ml/L,而对于蛙科鱼类栖息水域还有冰封期不可低于4mg/,当溶解氧高于12mg/L时,说明水中氧已过量要及时关闭。

溶解氧作用

1、在水产养殖中营养丰富的饲料和良好的养殖环境是很重要的,当然溶氧同样也是鱼类生存的关键,养殖过程中水的溶氧量高,水质环境也会变的肥而有活力,饲料利用率更高,鱼类食量也会增大,生长的更加肥硕。

2、相反水的溶解氧较低,鱼类的进食量和饲料的利用率就会下降,目前水产养殖一般都是人工进行手动控制增氧机,能有效解决水中增氧问题,但是仍无法准确的测出溶氧含量,导致有缺氧的现象发生,对水产养殖的损伤较大。

3、溶氧仪的作用就是测量水中氧气的含量,水中的氧气会随气压、温度和盐度而变化,气压越高溶氧就越高,温度越高盐分也会变高,一般水中的氧气都是空气中渗透进去的,也可通过水中的植物产生氧气,但是水中很多原因都会消耗氧气,导致水中的含氧量不足,因此需要专业的溶氧仪检测水中的溶氧含量。

4、水产养殖中氨、氮、亚硝酸盐等都会影响水质,但是溶解氧能使水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因此水中有害物质就会下降,也就是说足够的氧气能避免水中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水产养殖中没有溶氧仪,就会容易造成缺氧的情况且影响鱼类的发育。

5、因此溶氧仪对水产养殖很重要,溶氧仪能智能控制增氧机,在养殖过程中氧气含量低时能自动控制氧机进行增氧,到达一定含氧量时就会自动断开,在养殖中带来不少便利,减少其劳动力提高水产养殖的产量。

养殖大规格螃蟹四建议



一、优化养殖环境
1、选好养殖塘口
养殖塘口一定要远离村庄、工厂等污染源,水源水质清新、水流畅通。
2、科学规划、改造好塘口
池深在1.5米左右,坡比为1:2-1:3。
3、彻底清塘
清除塘内过多淤泥,保证池底淤泥深度在10-20厘米,清淤后将池底充分曝晒,让池中的有机物彻底分解。用生石灰消毒,一般亩用生石灰250-300千克,全池泼洒。48小时后,人工耕耙将池底扒翻一遍。老塘口的清淤尤为重要,生石灰的用量可适当加大,彻底清淤消毒后,加注新水。
4、合理密度栽种水草
主要栽种沉水草,可部分栽种挺水植物。水草栽种面积占塘口面积的50%-60%,栽种水草的株行距为30-60厘米。
二、合理放养
1、蟹苗
选购优质、适合本地生长的蟹苗,彻底消毒后放养。
2、密度
合理的放养密度,以稀放为原则,规格为200只/千克的扣蟹,每亩放养400-500只。
3、时间
适当的放养时间,一般在3月份为宜,过迟放养,蟹的生长会受影响。
4、套养
套放其他特种水产品,4-5月份套放青虾抱卵虾5-6千克/亩,或体长3厘米左右的幼虾10千克/亩;5-6月份套放鳜鱼苗15-20条/亩。
三、科学投饵
4-5月份以投喂小鱼、小虾、鱼粉等动物性饵料为主,但植物性饵料也不能缺乏,营养要均衡,饵料中脂类含量尽量少些,以防损坏河蟹肝脏。另外,每亩投放螺蛳400-500千克,既净化水体,又可作备用饵料。
6-9月份,以配合饲料为主,不要太精,保证饵料蛋白质量在28%-30%,保证鳜鱼的饵料鱼的颗粒饲料。10月份以精料为主,饵料中蛋白质含量保证在36%以上。

水温、盐度对不同规格鱼尾楔蚌耗氧率的影响


在不同水温、盐度条件下检测了不同规格鱼尾楔蚌的耗氧率,研究发现当水温在20-25℃范围内,耗氧率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升高,超过25℃,耗氧率则随之下降;在盐度(0~32‰)范围内,耗氧率随着盐度的升高而下降。本文从耗氧率的角度探讨温度和盐度对鱼尾楔蚌呼吸功能的影响。

关键词:鱼尾楔蚌;水温;盐度;耗氧率

鱼尾楔蚌(Cuneopsispisciculus),隶属于瓣鳃纲(Lamellibranchia)、蚌目(Unionoida)、蚌科(Unionidae)、楔蚌属(Cuneopsis)。鱼尾楔蚌个体比较大、迁移性较小、生活史较长,因此其较容易采集。其主要摄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包括硅藻、绿藻、轮虫与原生动物等,是一种典型的滤食性动物。鱼尾楔蚌生活在以泥、泥砂为底质的池沼、沟渠、江河和湖泊中,其主要是分布于通海江河的咸淡水交汇处。鱼尾楔蚌的分布区域与密度大小也受到水体中总磷、氨氮、铜和铬等这些理化因子,尤其是COD的变化等的制约。

呼吸是贝类生命活动过程中最基本的生理新陈代谢活动之一,也是贝类能量学研究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通过对养殖的供氧耗氧水平、适宜的放养密度和自然水域贝类增殖密度控制等方面的探究讨论从而为淡水贝类的耗氧率提供理论依据。呼吸代谢不仅可反映贝类的生理状态特征,而且也可反映环境条件等理化因素对贝类生理活动的影响。

近几年来,随着鱼、虾、贝混养技术的逐步发展,水产相关行业对贝类的呼吸和排泄等的有关研究也已大兴开展;如在海水贝类方面,王芳等研究了温度对菲律宾蛤仔和栉孔扇贝等的呼吸与排泄的影响,杨红生等研究了温度对墨西哥海湾扇贝耗氧率及排泄率的影响;在淡水贝类方面,刘其根等对河蚬的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了相关研究,曾丽璇研究了镉和腐殖酸共存情况下河蚬对镉的释放和蓄积。面对水产渔业水域中重金属污染的种类、浓度等因素的增多,水域的污染状况更加多变、繁杂,已普遍认为耗氧率和排氨率这两项指标的变化可作为反映水产品呼吸和排泄过程中有关部分毒性的敏感性指标中极为重要的内容。

呼吸代谢是贝类生命活动过程中基本的生理活动,通过研究发现,水温、盐度及个体规格对贝类代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分布于福州闽江水域的淡水贝类鱼尾楔蚌,各季节性水温对其生长代谢有何影响,潮汐的退涨导致水体的盐度产生变化,从而对该水域的淡水贝类影响如何,目前尚未有相关研究报道。本文主要是通过探究讨论水温、盐度及规格大小对鱼尾楔蚌耗氧率的影响,为鱼尾楔蚌生理生态学研究积累理论基础,为闽江水域淡水贝类相关资源进行保护和增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实验用淡水贝类鱼尾楔蚌采至福州闽江洪山桥段,采回后,先用软毛刷去除其表面所带有的附着物,洗涤干净,将其暂养于实验室的水族箱内。按鱼尾楔蚌规格的大小将其分为小、中、大三组规格,具体详见表1。

2.963±0.101注:鱼尾楔蚌湿质量与软体部干质量的测定计量单位为克(g),鱼尾楔蚌壳长和壳宽的测定计量单位为厘米(cm)。)WW、DW、LS、HS分别表示的含义如下:WW:鱼尾楔蚌的湿质量;DW:鱼尾楔蚌软体部的干质量;LS:鱼尾楔蚌的壳长(即壳高);HS:鱼尾楔蚌的壳宽。

1.2试验方法

使用1L的广口瓶作为其生长代谢瓶,采用恒温水浴锅对其生长代谢过程进行温度控制,水温梯度,分别为:20、25、30℃;盐度梯度为0‰、2‰、4‰、8‰、16‰、32‰,每组10只鱼尾楔蚌,每组均设一个没有鱼尾楔蚌的广口瓶作为空白对照。用液体石蜡将代谢瓶均封闭,用带有玻璃导管的橡皮塞盖塞住,玻璃导管的一端伸入代谢瓶中,另一端外部套上乳胶管,并用小木夹子夹住,以便实验结束后取出水样。每次代谢实验需持续2h,历时结束后再测定其代谢瓶中2h内的溶氧变化,溶氧的测定采用碘量法。根据实验所测得的溶氧变化,从而计算出其在实验时间内的耗氧率。

1.3计算方法

依据实验前后代谢瓶内水中DO的初始含量,根据下列公式从而计算出鱼尾楔蚌的耗氧率:

OR=/(W×t)

式中:DO0和DOt为实验开始和结束时水中DO含量(mg·L-1),W为鱼尾楔蚌软体部干重(g),V为代谢瓶中水的体积(L),t为实验持续时间(h),OR为单位体重耗氧率(mg·g-1·h-1)。

2实验结果

2.1水温对鱼尾楔蚌耗氧率的影响

图1水温对鱼尾楔蚌耗氧率的影响

三种不同大小规格的鱼尾楔蚌在3个不同温度(20、25、30℃)组下的耗氧率具体情况详见如图1。三种规格鱼尾楔蚌耗氧率受温度的影响比较相似。即在一定的水温范围内,随水温的升高鱼尾楔蚌的耗氧率跟着增加,当温度超过一定值后,随温度的升高鱼尾楔蚌的耗氧率反而降低。

2.2盐度对鱼尾楔蚌耗氧率的影响

三种不同规格的鱼尾楔蚌在20、25、30℃3个不同的水温组下的耗氧率随盐度的变化情况分别见图2-图4。从中可知,三种不同大小规格的鱼尾楔蚌在不同的水温下,其耗氧率均随盐度的增大而降低。

图2不同盐度对小规格鱼尾楔蚌耗氧率的影响

图3不同盐度对中规格鱼尾楔蚌耗氧率的影响

图4不同盐度对大规格鱼尾楔蚌耗氧率的影响

3讨论

3.1水温对鱼尾楔蚌耗氧率的影响

呼吸和排泄是自然界所有生物体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新陈代谢活动之一。而生物体的耗氧率大小是本身代谢活动强弱的直接反映。刘其根通过研究发现,无论河蚬规格的体重大小,当水温温度在一定的范围内,河蚬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都随着水温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水温过高的情况下,就会对它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当水温温度为20℃和30℃时,河蚬的耗氧率明显低于水温值为25℃时的耗氧率。在本研究中,当水温在25℃时鱼尾楔蚌的耗氧率达到最高,但水温降低到20℃或升高到30℃时,其耗氧率都明显急剧下降,此结论与上述结果相似。水温在25℃附近时是适合鱼尾楔蚌生活的合适范围,当水温降低或升高时,鱼尾楔蚌会产生一定的不适应表现,从而对其代谢活性产生一定影响,便导致鱼尾楔蚌耗氧率的降低。水温对鱼尾楔蚌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较为繁复和复杂。但是总体来说,不论鱼尾楔蚌规格的大小,其在一定的水温范围内,鱼尾楔蚌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是随着其水温的升高而增加,但当水温过高时,便对它的生长代谢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根据最终实验结果推论,当鱼尾楔蚌的耗氧率达到最大值时,其水温在25℃左右,水温高于25℃时,鱼尾楔蚌的耗氧率显著降低,即对鱼尾楔蚌的生长代谢产生了一定的抑制性。3.2盐度对鱼尾楔蚌耗氧率的影响

盐度大小也是影响贝类呼吸代谢极为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贝类鱼尾楔蚌的生理生长代谢明显受盐度变化的影响。范德朋等通过研究缢蛏的耗氧率发现,当盐度在6‰~22‰范围时,缢蛏的耗氧率随盐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盐度为22‰时其耗氧率达到最大值。当盐度在22‰~30‰范围时,缢蛏的耗氧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Flecther、davenport等分别对贻贝的研究与navarpo对双壳类的研究也皆得出了相似的结果。本研究发现鱼尾楔蚌在25℃和22‰盐度条件下耗氧率最大,活力最强。

参考文献:

赵文.水生生物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8):305-306

刘敏,熊邦喜.河蚬的生态习性及其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21-224

凌去非,宋学宏.昆承湖河蚬资源及水体理化因子的初步探讨.水利渔业,2001,21(1):44-46

刘勇,施坤涛,张少华.双壳贝类呼吸代谢的研究进展.南方水产,2007,25(4):3-7

王芳,董双林,李德尚.菲律宾蛤仔和栉孔扇贝的呼吸与排泄的研究.水产学报,1997,21(3):252-257

杨红生,张涛,王萍,等.温度对墨西哥海湾扇贝耗氧率及排泄率的影响.海洋学报,1998,20(4):91-96

刘其根,沈和定,周洪琪,等.河蚬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上海水产大学学报.1999,12-8(4):299-300

曾丽璇,吴宏海.水体腐殖酸影响下河蚬对低浓度镉的蓄积和释放.生态科学,2006,25(3):240-242

CheungSG,CheungRYH.Effectofheavymetalsonoxygenconsumptionandammoniaexcretionincreenlippedmussels.MarinePollutionBulletin,1995,31(4-12):381-386

范德朋,潘鲁青,马生.温度对缢蛏耗氧率和排氮率的影响.青岛海洋大学学报,2002,32(1):56-62

DavenportJ,FletcherJS.TheeffectsofsimulatedestuarinemantlecavityconditionsupontheactivityofthefrontalgillofMytilusedulis.JMarBiolAssUK,1978,58(3):671-681

LivingstondDR,WidowsJ,FiethP.AspectsofnitrogenmetabolismofthecommonmusselMytilusedulis:adaptationtoabruptandfluctuatingchangesinsalinity.MarBiol,1979,53(1):41-55

NavarpoJM..TheeffectsofsalinityonthephysiologicalecologyofChoromytiluschorus(Molina,1782)(Bivalvia:Mytilidae).JExpMarBiolEcol,1988,122(1):19-33.

(收稿日期:2015-11-23)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6845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