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决定效益,河蟹养殖有哪些模式推荐


各位养殖朋友早上好,河蟹养殖开始了,养殖模式是决定了各位朋友的收益。好的养殖模式创造高的收益,河蟹养殖有哪些养殖模式呢?
虾蟹混养:小龙虾和河蟹混养是多年的养殖模式,混养在全程没有发病的情况下可以带来很高的附加值,近几年小龙虾价格回落,风险性大,养殖模式不建议选择。
六月黄养殖:河蟹高密度养殖,池塘精细化管理,在七月和八月出售黄蟹,此时黄蟹价格高,收益高,河蟹塘口对水草要求高,高密度对管理要求也高。
纯母蟹养殖:近几年母蟹价格一直比较高,所以有一部养殖户选择纯母蟹养殖,一个是母蟹价格高,另外母蟹九月十月就可以上市,前期价格也比较高,是一个很好的养殖模式。
早上市养殖:最近几年有一部早上市养殖河蟹模式,河蟹成熟早,前期市场缺货,物以稀为贵,价格自然就高,也受部分客户追捧。
高品质养殖:高品质的河蟹一直受客户的喜欢,价格比普通河蟹高十几元到几十元一斤,高品质的河蟹对整个养殖过程要求也高,高投入才有高回报。

相关推荐

2020蚯蚓养殖盈利模式有哪些?


随着各大养殖政策的出现,现在养殖业都开始逐渐火爆起来,而不少的养殖户开始寻找冷门养殖业,挖掘其中的蓝海,其中蚯蚓养殖就是一种,并且经济效益还是比较不错的,为了大家能够了解蚯蚓养殖,下面小编就蚯蚓常见的养殖模式和大家说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立体式养殖模式

常见的立体式养殖模式有百叶箱、缸养、水泥架以及重叠箱养殖等等,一般来说,大多数养殖户养殖蚯蚓都会选择水泥架养殖蚯蚓,这种养殖方式成本上比较低而收益则相对高上许多,这从性价比上来看还是非常不错的,但也是有着一些缺点,比如说空间利用不充分,有一些地方是无法得到全面的利用,因此对于这种情况,小编建议大家在采用立体养殖的时候,尽可能的选择多种形式,这样长久下来可以提升不少的效率。

二、自然生态养殖模式

自然生态养殖模式是许多养殖户自给自足的一种手法,很多养殖户都会选择在林间、田间等肥沃的土地作为养殖的首选,大多数情况下,主要还是以田间作为养殖的重点,因为蚯蚓喜欢潮湿肥沃的土地,但在养殖的过程中,虽然需要保持土地的湿润,但是水分也不能太多,不然会限制着蚯蚓的生长,甚至会停止生长。

三、大棚养殖模式

大棚养殖现在在很多养殖业都会常常看到,因此利用大棚养殖应用在蚯蚓上来说同样是可以的,毕竟蚯蚓最适合温度在20°~27°左右,这非常适合大棚的温室养殖环境,但各位养殖户一定要控制温度的变化,因为蚯蚓生长环境温度一旦超过了30°那么就会停止了生长,这是各位养殖户一定要注意到的!

四、蛇蚓混养模式

因为蚯蚓和蛇的生存环境存在着许多的相似之处,因此如果家中是养蛇的养殖户可以考虑养一下蚯蚓来相应的增加经济效应,顺便平摊一下养殖成本同样是不错的,但蛇蚓混养有些地方是需要注意到的,比如说蛇蚓混养需要进行分层饲养,并不是混在一起生长,之间需要有阻隔,这样才能便利双方的成长。

河蟹高效养殖的“湖北模式”:池塘“3+5”生态养殖模式



河蟹池塘“3+5”高效生态养殖模式为将河蟹(商品蟹)池塘养殖期划分为3个月和5个月两个生长阶段:第一阶段为3-5月份,共3个月,为蟹种(扣蟹)小池塘强化培育阶段,投放密度控制在5000只/亩左右,河蟹蜕壳两次,培育成活率50%以上,出池平均规格达20xx湖北省在仙桃、洪湖、汉南、汉川等地进行了河蟹池塘“3+5”高效生态养殖模式的示范推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十分显著。现将仙桃市示范情况总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养殖条件
示范池塘为相邻的两个池塘,其中大池塘为商品蟹养殖池塘,面积20xx11月初清塘消毒,大池塘在3月初清塘消毒。先排干池水,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修整池塘边坡,再进水10厘米,然后用生石灰75千克/亩消毒并使用“龙虾恨”杀灭小龙虾,防止小龙虾进入池塘破坏水草和影响河蟹的正常生长。
(2)建好防逃设施:防逃设施采用钙塑板建造。钙塑板埋入土中10~20厘米,高出地面50厘米左右,在池角处建成弧形,外侧用木桩或短竹竿固定。
(3)水草种植:池塘消毒10天后开始种植水草,采用条播种植的方式。小池塘种植伊乐藻,大池塘种植轮叶黑藻,水草种植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60%左右。在种草前每亩施经发酵腐熟的有机肥50千克。
(4)螺蛳投放:清明节前,大池塘亩投放活螺蛳250千克,6月补充活螺蛳100千克/亩。螺蛳要均匀遍撒于池内,防止局部密度过高造成螺蛳死亡。
3.苗种投放
(1)蟹种投放:1月15日在小池塘投放规格为200只/千克的蟹种175千克进行强化培育。在投放前先将蟹种连同网袋在池塘水中浸泡1分钟左右,提起搁置2~3分钟,再浸泡1分钟,再搁置2~3分钟,如此反复2~3次,再将蟹种分开轻放到浅水区或水草较多的地方,让其自行进入池塘。5月10-20日在小池塘下地笼捕捞大规格蟹种投放到大池塘,大池塘累计投放规格40只/千克左右的大规格蟹种450千克,密度为900只/亩。小池塘在5月底清塘消毒后进行常规鱼种养殖(小池塘在此模式中的作用为充分利用空闲期,其后期生产情况不纳入本次统计分析)。
(2)鱼种投放:大池塘先后投放规格150克/尾左右的鲢鱼种30千克、400克/尾左右的鳙鱼种200千克以及鳜鱼寸片400尾。
4.养殖管理
(1)饲料投喂:本次示范采用河蟹专用配合饲料投喂,扣蟹在第一次蜕壳前投喂粗蛋白35%~36%的1号料,第二次蜕壳前投喂粗蛋白32%~33%的2号料,第三次蜕壳前投喂粗蛋白30%的3号料,第三次蜕壳后直至养殖结束投喂粗蛋白40%、粗脂肪5%以上的4号料。饲料定点均匀投在浅水无草区,每天早晨及傍晚各投喂1次,傍晚的投喂量占70%。日投饵量占河蟹体重的3%~5%,具体投喂量根据水质、水温、天气、摄食、生长、蜕壳等情况适当增减。
(2)水位调控:池塘水位前期控制在30厘米左右以促进水草生长,然后随着水草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其中4-5月平均水深为50~80厘米,6月保持在100~130厘米,7-8月加到最大平均水深150厘米,9-10月保持水深120厘米左右。
(3)水质调节:池塘前期通过施肥保持一定的肥度防止青苔大量滋生。夏季高温季节每周换水1次,春季、秋季每半月换水一次。当河蟹进入成熟期大量上岸时,增加换水次数,每隔2天换水一次。蟹种入池后,全池定期泼洒改良水质的微生态制剂,间隔期为15~20天,7、8月高温季节间隔期为10~15天。
(4)水草管理:大池塘在放苗之前,水位不能超过50厘米,以利于水草快速生长。待水草生长较快时,在6月初把草的上部割去,使水草重新长出新芽,防止高温季节水草浮起来后大量死亡。水草过密要及时进行适当清除,水草过少要及时进行补栽。水草浮起或腐烂要及时捞起。发现水草的顶部露出水面就立即割除以防止水草底部发黄并减少水草的虫害。
(5)底质调控:在正常生产季节,间隔10~15天全池泼洒改良底质的微生态制剂一次。养殖后期池底积淤较多、水体透明度低时,用生石灰10~15克/米3化水全池泼洒,连续使用两次,间隔期5~7天,期间停用微生态制剂。
二、示范结果
1.收获情况
捕捞从9月30日到11月上旬结束,共收获河蟹2521.6千克,亩产126.1千克,平均规格160克/只。鳜鱼、鲢鱼、鳙鱼总产量1260千克,亩产63千克。
2.效益分析
累计投入8.01万元,其中河蟹苗种0.91万元(扣蟹175千克,单价52元/千克),鱼种0.18万元,饲料费用合计4.44万元(颗粒饲料6000千克,均价6元/千克。螺蛳7000千克,单价1.2元/千克),塘租费0.8万元(400元/亩),草籽0.12万元,生物制剂及药物费用0.56万元,捕捞及其他费用1万元。具体收益情况见表1。
三、分析与讨论
1.本次示范将成蟹养殖过程分为3个月和5个月两个养殖阶段,相比常规池塘养殖方式,“3+5”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优势:一是蟹种通过集中强化培育,增强了体质,提高了放养后的成活率。二是蟹种在5月中旬投放到大池塘(商品蟹养殖池塘),错开了传统的投苗时间,确保在蟹种未转入大池塘养殖之前,大池塘有充足的时间种植水草,为河蟹中后期蜕壳、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三是准确掌握5月份蟹种放养的数量和质量,避免了饲料投喂的盲目性。
2.本次示范过程中,水草在6-9月不同程度受到了虫害的破坏。根据观察,破坏水草的水生昆虫至少有两种:目前已经确定在6月份危害水草的昆虫为二叉摇蚊属的thanatogratus(种名,目前无中文翻译),其他昆虫种类尚待进一步确定。本次示范中我们尝试了多种药物防控水草的虫害,实践证明1%的阿维菌素效果相对较好。
3.本次示范的池塘除了常规清塘消毒外,还专门使用“龙虾恨”消灭小龙虾,有效避免了小龙虾对河蟹以及水草的危害。本次养殖过程中水草始终较好,河蟹养殖成活率高达87.6%,由此可见消灭小龙虾对于保护水草、提高河蟹成活率效果显著。
4.本次示范在池塘未安装微孔增氧设施的情况下,取得了河蟹亩产126.1千克、平均规格160克/只以及亩效益9275元的较好结果。如果安装了微孔增氧设施,相信亩产突破150千克、亩效益突破1万元是完全可能的。
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汤亚斌马达文易翀

效益不错的鱼鳖混养模式介绍



为了提高池塘养鱼的经济效益和克服温室养鳖品质差的缺陷,把鳖种放在池塘中进行鱼鳖同池混养,有如下好处:
一是可充分利用水体,提高鱼鳖产量,鱼鳖混养池的经济效益比传统养鱼高好几倍。
二是改善水中的溶氧条件,可使上层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大量过饱和氧气扩展到底层,弥补了深层水中氧气的不足,有利于鱼类代谢和浮游生物的繁殖。
三是能加速淤泥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防止水质突变;有利于净化和稳定水质,促进鱼类生长。
四是鱼鳖混养后,鱼类不仅可直接摄食鳖的残饵,而且有机物的分解为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又为滤食性鱼类提供了大量的饵料。使一种饵料在池塘中多次反复地利用,大大提高了饵料的利用率。
五是鳖能吃掉行动迟缓的病鱼或死鱼,从而防止了病原体的扩散和传播,减少了鱼发病的机会。
鱼鳖混养方法简单,操作管理方便,只要在传统养鱼基础上适当增加些设施,即可在原有的养鱼池塘中进行鱼鳖同池养殖。其主要技术措施是:
一、池塘改造。在池塘周围建造高30厘米的防逃墙,四角呈圆弧形,内壁用水泥抹光滑,以防鳖逃逸。池中用竹筏设晒台,供甲鱼晒背用,还需增添食台等必要设备。
二、合理放养。食浮游生物的滤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均可同鳖混养,但鱼鳖混养池不宜与青鱼混养,因为青鱼与鳖均吞食螺蛳,它们将会争食饵料。
三、控制鳖的放养密度。如以利用池塘中的养鱼饵料为主,适当增投一部分螺蚬、蚌肉等动物性饵料,每亩放养200—250克的鳖种50—100只,亩产成鳖20—40公斤;如以投喂鳖饲料为主,包括成鳖配合饲料、螺蚬、蚌肉及动物内脏等,则每亩放养200—250克的鳖种250—350只,亩产可达100—150公斤。
四、加强饲养管理。除了加强养鱼的饲养管理外,还应针对鳖的生物学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鳖的摄食和生长,并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尤其要减少拉网的次数。

龙虾养殖、河蟹养殖、鳜鱼养殖生态立体养殖模式


龙虾、河蟹、鳜鱼生态立体养殖模式,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提高水体养殖产量,增加了养殖效益,是一种生态立体高效养殖模式。现将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池塘条件

龙虾、河蟹、鳜鱼生态立体养殖,池塘面积30~50亩,水源充足,水质清无污染。池塘东西向,光照充足,水深保持1.8~2.2米,池埂宽不渗漏,每个池塘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每10亩水面配投饵机、增氧机各一台。池塘交通、电力配套,生态环境良好。

二、放养前的准备

1.每年冬季抽干池水,曝晒池塘,清除过多的淤泥和杂物,保持淤泥深10~15厘米。苗种放养前10天注水10厘米,每亩用生石灰150公斤化浆后全池泼洒,彻底清塘。2~3天后注水,注水时要严格过滤,以防敌害生物和野杂鱼进入池内。水注到1米时,每亩施发酵好的有机肥150公斤,培育浮游生物。
2.移栽水草。俗话说蟹(虾)大小,看水草,水草是龙虾、河蟹栖息、避敌脱壳的场所,能净化水质,防暑降温,又是龙虾、河蟹的好饵料。水草以伊乐藻、水花生、苦草等为主,覆盖率稳定在60%以上,分布均匀。种植水草可以充分利用水体,利于龙虾、河蟹、鳜鱼立体分布。
3.投放螺蛳。每年清明节前,亩投放经消毒的螺蛳200~300公斤,螺蛳是龙虾、河蟹的优质饵料,可改良底质,提高龙虾、河蟹品质和水体自净能力。

三、苗种放养

1.龙虾。规格每公斤40~60尾,每亩投放10~15公斤,虾苗放养在3~4月份,投放时间宜选择在早晚或阴天进行,虾苗离水时间不超过2小时。药物诱捕及来路不明的虾苗不要投放。苗种要求品种纯正,体质健壮,规格均匀,体表光滑,附肢完整、无损伤,无寄生虫,同一池口要一次放足。
2.蟹种。规格为每公斤160~200只,每亩投放250~350只,要求品种纯正,体质健壮,规格均匀,经3%食盐水消毒后入池。
3.鳜鱼。投放经强化培育规格达5厘米以上的鳜鱼苗,每亩投放12~16尾,品种为大眼鳜,放养时间为5月中旬。

四、饵料投喂

1.龙虾、河蟹为杂食性,且生性贪食。饵料投喂要坚持两头精、中间青、荤素搭配和四看四定的投饵原则。养殖前期以动物性和龙虾、河蟹专用颗粒饵料投喂为主,高温季节以小麦、玉米、水草等植物性饵料投喂为主,一般每天投喂2次,其中以下午投喂为主,占全天投喂量的70%,上午投入深水区,下午投入浅水区,日投饵量为存池龙虾、河蟹量的4%~6%。
2.颗料饲料要求无霉变、无污染、无毒性,不得添加国家禁用的添加剂和抗生素。青饲料要柔嫩、新鲜、适口,经消毒后投喂,青饲料应专设固定的食台,食台附近每周消毒1次,及时捞除残渣余饵,以免腐烂变质,污染水体。
鳜鱼主要利用鱼池中低值鱼类作为饵料,不专门投饵。可事先在池中投放部分怀卵的鲫鱼和抱籽青虾,让其在池中自然繁殖,作为鳜鱼补充饵料。

五、日常管理

1.水质管理。春季水位保持在0.6~1米之间,浅水有利于水草生长、螺蛳繁殖和幼虾、幼蟹脱壳生长。6月份以后注入新水,使水位保持在1米左右,高温季节水位保持在1.5米以上。常注入新水,有利于促进龙虾、河蟹、鳜鱼摄食和加速生长,注水时尽可能先排掉部分老水,再注入新水。定期泼洒生石灰,一般每半月每亩泼洒生石灰20公斤,炎热天气、阴雨天,适时开启增氧机,使池水保持肥、活、爽,以加速龙虾、河蟹、鳜鱼生长,达到高产、稳产。提倡使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使池水保持肥、活、爽。
水草不足要及时移栽,水草过密,可每隔10~15米用刀割一条宽3~5米通道,以确保鱼池有足够的受光面。
2.定时巡塘。要坚持早、中、晚三次巡塘,定期捞除池中残饵杂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遇有异常天气,需增加巡塘次数。对苗种放养、投饵、注水,用药等情况,做好详细记录。龙虾、河蟹对化学药品较敏感,养殖过程中要严防水质受工业污染和农药污染。
3.病害防治。要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一方面选用优质苗种、合理混养、科学投饵,提高龙虾、河蟹、鳜鱼自身抗病能力;另一方面加强水体消毒、种草布螺和使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为龙虾、河蟹、鳜鱼生长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尽量使用生物鱼药和生物制品防病治病,提倡使用中草药。
4.适时捕捞。龙虾放养2个月后,鳜鱼放养3个月后,可将规格达50克以上龙虾,尾重达半公斤的鳜鱼,起捕上市。让小规格龙虾、鳜鱼生长,提高池塘净产量。河蟹一般在10月份开始捕捞。

徐承旭

池塘-江河网箱草鱼高效益养殖模式分享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姚杰辉/文图

江河网箱养殖草鱼,设置在流水畅通、水质清新纯净处,养出的草鱼肉质细嫩、甘香四溢,深受食客的青睐。然而,在江河网箱中常常需要两年的养殖才能把5寸的草鱼种养成5斤~6斤的上市规格,年平均产量和经济效益不高。如何才能让江河网箱草鱼养殖给养殖户增加效益呢?现结合笔者经验,介绍一种池塘-江河网箱高产高效养殖草鱼模式。

一、模式特点

池塘-江河网箱高产高效养殖草鱼模式易管理、生长快、商品鱼肉质佳、价格高。

以同样规格草鱼(5寸鱼种)养殖2年为例,三种养殖模式试验结果如表1。

二、主要做法

(一)配置比例及养殖周期

1.养殖面积比例:池塘与网箱要按1亩池塘:4平方米网箱的比例合理配置,草鱼按池塘500尾/亩、网箱100尾/平方米的密度科学放养。

2.养殖周期:2年。其中第1年在池塘中把5寸的草鱼种养成4斤左右规格;第2年再移到江河网箱中养成12斤左右的质优价高的成鱼。

(二)池塘养殖阶段

1.池塘准备

(1)选点。选择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交通供电方便,生态环境良好的地点。池塘面积以5亩~15亩为宜,水深要求达到2米左右,塘基不渗漏。同时,池塘应该按0.4千瓦/亩配备增氧机。

(2)清塘。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方法是:(1)干法消毒:排干池水,生石灰的用量为每亩150斤。(2)带水消毒:保持池塘水深1米,生石灰的用量为每亩300斤。清塘后7天~10天,注水入池,5天后即可放养鱼种。为了让草鱼种能在清新的水质环境中快速生长,不宜像传统池塘养殖那样在清塘后向塘中施放大量有机肥。

2.投放苗种

按4︰1放养模式投放鱼种,即主养草鱼占80%,配养滤食性鲢、鳙鱼占20%。此外不建议搭配其它鱼类,这样可以充分利用饲料与溶氧资源。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体表完整,无畸形,无病无伤的苗种放养。放养前,应该严格消毒苗种,方法是用3%~5%生盐水药浴10分钟。

(三)江河网箱养殖阶段

1.网箱设置

设置网箱宜选择在背风向阳、水面开阔、水质清新、水流缓慢、水源无污染且交通方便的地方,日常保持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pH值中性偏碱,水深5米以上,水体透明度在1米以上,且养殖区不易受洪水冲击。

网箱大小以20平方米左右为宜,总高度3米,沉箱深度2.5米。网箱应于草鱼入箱前15天安装下水,让网衣附生藻类,使网片光滑,避免网衣擦伤鱼体。网箱排列方向要与水流方向垂直,以增加水中溶解氧,防止草鱼养殖过程中缺氧。

2.移鱼入箱

移鱼前要将鱼适当吊水锻炼,再次注射草鱼五联疫苗。注意防止人为操作引起草鱼受伤。投放鱼种密度合适。网箱放养草鱼量为100尾/平方米。进箱前要用3%~5%的食盐水药浴10分钟进行消毒。移鱼一般选择在12月底晴天较好,此时进箱后草鱼仍能摄食,有一个恢复期,开春后可早开食,增加鱼类生长时间,利于高产。

3.精心投饲喂养

网箱养殖阶段仍以投喂全价配合饲料为主。草鱼进箱后第2天便可开始投喂,上午9点和下午5点各投喂一次,按照“慢-快-慢”的节奏和“少-多-少”的量投喂。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3%~5%,每次投喂约1小时,以大多数鱼吃饱游走为度。每次的投喂量还要根据水温变化、天气变化、鱼类摄食和活动情况等合理加以调整。在水温25℃~30℃时,应适当加大投喂量,在低温、阴雨、洪潮、闷热、雷阵雨等恶劣天气时要减少投饵或停止投饵。

三、养殖实例

生产周期:2012.1~2013.12。

投资规模:池塘6亩、贺江网箱24平方米,投资总额13.7万元。

经济效益:实现利润12.9万元。

1.2012年池塘养殖大规格网箱备用草鱼

(1)放养与收获情况见表2。

(2)成本投入5.5万元,见表3。

(3)经济效益-3.9万元,见表4。

2.2013年移至贺江网箱养成上市水产品

(1)放养与收获情况见表5。

(2)成本投入8.3万元,见表6。

(3)经济效益16.9元,见表7

四、小结

“池塘-江河网箱高产高效养殖草鱼模式”既充分发掘了鱼种阶段在池塘中生长速度快,利用了成鱼养殖阶段在江河网箱微流水、水质好、溶氧高以及集群抢食强、生长快的特点,又避免了“纯池塘养殖草鱼”的易缺氧、肉质差、价值低和“纯网箱养殖草鱼”的生长速度慢的不足,是优质草鱼集成养殖优选妙法,其操作简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高产高效养殖模式。

土元、壁虎同室异池高效养殖模式效益好


土元和壁虎都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根据土元、壁虎的生理生活习性,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砖埠镇土元养殖场探索出一种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能提高养殖效益的土元、壁虎同室异池高效养殖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建造一个长20米、宽7米的无立柱塑料大棚。棚的一端留有进门,门两边各留一个50厘米见方的通气口。并钉上4毫米的筛网。棚的另一端留窗户,窗户里面钉4毫米筛网,外边安玻璃窗扇。棚中间留宽1米的人行道,两边建2层土元养殖池,层与层间隙1米。土元养殖池靠近窗户处,横建一个长7米、宽2米、高0.8米的壁虎养殖池,沿上池内壁贴40厘米玻璃条,并在池上方吊一个60度的红色灯泡。池底部放5厘米厚沙子,在沙子上竖放5~6层砖块或瓦片。砖块与砖块之间留2厘米缝隙,便于壁虎栖息和产蛋。池口用4毫米筛网盖严,并在网框中间留一个30厘米见方的正门,便于给壁虎投食。

根据夜间土元看不见红光的特性,夜间给土元投完料后,关闭灯泡,只打开壁虎池上的的红光灯,敞开窗户上的玻璃扇,外边的小飞蛾通过筛网进入壁虎池内,壁虎便可自由采食。仔细观察壁虎采食情况,若壁虎采食不足时,可捕捉部分土元雄成虫,从网框上的小门投入池中,供壁虎采食。

根据土元一次交配,终生受孕的特征,同室内留有20%的土元雄成虫,就可满足雌成虫交配使用,多余的雄成虫可捕捉用来喂养壁虎,这样既减轻了捡取雄土元的劳动量,又解决了壁虎的食物来源,可大大提高养殖效益。

河蟹塘多品种混养高产模式


周惠良是江苏省张家港市大新镇的一位从事水产养殖二十多年的水产养殖户,他深知除了掌握养殖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外,养殖模式与品种的搭配同样十分重要,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他承包了邻近长江江堤的40亩水面(共5口塘),全部实行鱼虾蟹混养模式,其中2口塘计20亩以鱼为主,另外3口塘则偏重于虾蟹。2013年,以鱼为主的塘口平均亩产量达450千克,其中长春鳊、细鳞斜颌鲴、赤眼鳟、翘嘴红鲌等小品种特种鱼占75%,鲢鱼、鳙鱼和鲫鱼等常规鱼占25%。上述小品种特种鱼类在市场上较为畅销,价格也比常规鱼要高出一倍以上。以虾蟹为主的3口塘,春季商品虾亩产量为50千克,秋季商品虾亩产量为5千克,河蟹亩产量在75~80千克,平均规格为150克/只左右。无论是以鱼为主,还是以虾蟹为主,亩产值均在1.4万元左右,亩净利润在0.7万元以上,且养殖效益已连续几年保持稳定,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小。
一、多品种混养的好处
周惠良经过几年的实践,认为多品种混养有以下优点:一是产量较为稳定,降低了养殖风险;二是池塘中套养小品种特种鱼后蟹病也大为减少;三是混养后充分利用了水体空间,水体产出率整体得到了提高;四是产量、价格与效益可观,近几年小品种特种鱼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市场售价始终保持稳中有升。
二、混养品种的确定
1.以鱼为主的混养(见表1)
2.以虾蟹为主的混养(见表2)
对比以上两种混养模式,前者鱼类平均亩产量为650千克,而后者平均亩产量只有391.6千克。在放养规格相同的情况下,前者河蟹亩产量46.2千克,商品规格为140克/只,成活率为71.4%,总体表现为亩产量低、规格小;后者河蟹亩产量为60千克,商品规格为175克/只,成活率为42.9%,总体表现为亩产量高、()规格大。
三、日常管理的重点
1.水质调控
在冬季晒塘约15天,整修堤坝,以鱼为主的混养塘可用漂白粉清塘,水深20厘米时亩用量为15~20千克。漂白粉消毒相对于用生石灰清塘稍省力,但消毒效果稍差。以虾蟹为主的混养塘宜用碳酸氢铵清塘,水深20厘米时亩用量为15千克。碳酸氢铵清塘具有肥水较快、进水后浮游生物生长快的优点,有利于虾蟹的生长。清塘后3天就可进水50厘米深,等药性消失后就可放养。生产中,清塘在农历春节过后再进行,清明节后第一次加水,在气温22℃以上时,排掉塘中5厘米深的老水,再加同样多的新鲜水,保持水位在50~60厘米,到6月上旬时再逐渐加水,每15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10厘米深,7月上中旬水位保持在1米左右,7月下旬高温时达到最大水位1.2米,并且每天换水5厘米深,换水时间持续5~6个小时,保持微流水状态。对水体透明度的控制,春季一般为20~30厘米,5~6月为30~40厘米,7~8月保持为40厘米,9月以后再保持30厘米的肥水状态,以促进鲢、鳙鱼的生长。只有做好池塘水质调控工作,产出的鱼虾蟹质量才能有保障。
2.水草种植与螺蛳投放
一般在清塘后种植伊乐藻等水草,但周惠良认为最好在清明节后再种植水草,因为过早种植水草易造成水体清瘦,青苔随之大量繁殖,治理起来麻烦,另外在水体较瘦的情况下水温也相对较低。
春季时,螺蛳投放量控制在150千克/亩,过多易导致水体肥不起来。高温季节不投螺蛳,防止缺氧的发生,等高温过后,再次投放螺蛳,投放量为150千克/亩,此时河蟹规格已大,摄食螺蛳后有助于提高鲜美度。投放螺蛳时应避免同一点大量集中投放,应多点分散。
3.饵料投喂
在早春时,由于水体较肥,浮游生物丰富,基本不用投喂。清明节过后开始投喂,以小鱼为主,投喂量以当夜刚好吃完为宜,一般占河蟹体重的3%。在没有小鱼的情况下,从节省成本出发,可到菜市场鱼摊上购买废弃的鱼肠,用聚维酮碘溶液消毒后再投喂,每3天投1次。5月后再增投罗氏沼虾配合饲料,投喂量要灵活掌握,天气好、气温高时多投,反之少投,配合饲料以虾蟹体重的3%计算,每天8时、12时和17时各投喂1次,每次投喂量相等。6月青虾出售后就停止投喂罗氏沼虾配合饲料,专投废弃鱼肠,每3天投喂1次。鱼饲料按鱼体重进行投喂。
4.疾病防控
一般在清明节后用1次硫酸铜和强氯精,每亩每米水深用硫酸铜0.7毫克/升,与强氯精混合后全池泼洒(强氯精按照说明书说明使用)。当水温达到15℃以上时,开始用芽孢杆菌调水,水质较瘦时少用点,水质较肥时可适当多用些。在水质较瘦的情况下,池水中藻类少,也可交替使用EM菌和光合细菌。在白露前后,先用1次阿维菌素杀虫,第二天再用溴氯海因消毒杀菌。总的来说,一年中外用化学药物2次,其他时间全用微生物制剂调水。
平时防病主要用内服药,这样对水质影响较小,内服药主要有雷丸槟榔散、恩诺沙星和诺氟沙星,每20天轮流拌料内服1次,3~5天为一疗程,用量参照说明书。在药物中添加一定量的大蒜素、三黄粉和维生素C,防病效果较好。采取上述防病措施后,基本能确保池塘中鱼虾蟹不发病。
(作者联系地址:江苏省张家港市水产技术指导站邮编:215600)

改变模式求突破,珠海达人养大罗非效益好



撰稿|湛江海荣金玉林

一直以来,为满足国际订单需求,华南罗非鱼占主流的放养模式是保持较高密度(1800-2000尾/亩)养殖1斤以上规格的罗非,但在珠海有不少养殖户选择搭冬棚养殖大规格罗非鱼,销往市场或餐饮行业,价格不俗(9-10元/斤),效益好,珠海斗门的吴老板就是其中代表之一。与别人不同的是,他总结出了一套高产的养殖模式,值得推广。

一、养殖效益情况


亮点:

1、全程使用粤海普通膨化料,足量投喂,料比低,养殖6斤大规格的罗非鱼一包料出鱼24斤(如用高档料粤海1号料比预计在26斤以上),当地普遍水平在20-22斤(回收价9-10元/斤)。
2、背肉结实,健康肥满!
3、定期技术支持,图为海荣公司技术人员定期服务支持

二、成功关键点

1、小规格鱼行情持续低迷,寻求突破养殖大规格鱼,周期长,投入大,更需重视细节、客户经常巡塘,管理到位,及时发现管理漏洞和发病征兆,防大于治,既节省成本,又提高经济效益。

2、水源靓,重增氧。渔场旁边就是河水,进水方便,定期检测水质,一旦发现问题即换水,水质稳定,自然养殖效益高;
3、高温防控。罗非病害主要集中在5至9月高温期,用户每周投料停喂一餐,根据时段拌些多维、五黄,增强鱼的体质而开胃肯吃料,不易肠炎。出现死鱼,及时内服及消毒,并尽量通过解剖和显微镜等理性手段判断鱼病的种类,快、准、省。

4、过冬防控。鱼过冬入棚时,提前检测水质,及时使用改底消毒,活菌及有机酸调水,聚维酮碘定期消毒,定期抛鱼称数、解剖并检验鱼健康情况,如果发现鱼体生病则对症下药,确保鱼健康再盖棚,以避免搭棚引起应激反应。

5、选择超微粉碎细度高、膨化度好的粤海膨化罗非料,对鱼的消化吸收更好,饲料利用率更高。
▲图为显微镜下的粤海膨化料对比其他厂家产品,粤海膨化料膨化度更佳

三、总结

在出口环境相对低迷的大环境下,正是有了吴老板为代表的一批水产养殖实践者不断寻求养殖模式的突破变革,为广大养殖户带来信心和希望,他们的成功源于汗水,也源于优质产品力的支撑。他们成功的案例也应验了那句耳熟能详的口号:选择粤海,选择成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8290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