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采用雌雄分养的模式效益较高


湖北省远安县近年对河蟹进行了分池养殖的试验,取得雌蟹规格100~175克,雄蟹规格150~250克,平均每亩产量82.75千克,回捕率98%的理想效果,较未分养的池塘,在规格、产量上均有明显提高。
1.池塘条件。试验池共计8口,每口667平方米。池塘可蓄水1.5米深,池塘坡比为1∶2.5,水源充足,池塘周围有注排水沟渠,其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以净化水质。
养蟹池中种植伊乐藻、苦草等水草,覆盖水面70%。水草既供河蟹摄食,又供河蟹栖息蜕壳。防逃设施用绿纱网和塑料薄膜制成,既简单牢固,又省工省本。春节后干池除野清塘消毒,每亩用生石灰100千克。
2.苗种放养。采用的扣蟹品种优,成活率高,生长快,成蟹规格大。放养时间为3月份。将雌雄扣蟹分池放养于4口池,每亩放500只,搭配放养鳙鱼5尾、白鲢10尾,规格为167克/尾,养殖池于清明前每亩放养活螺蛳100千克。
3.饲养管理(1)饲料投喂。池中的水草前期可满足河蟹摄食需要,中后期还需投喂南瓜和小杂鱼。主要投喂河蟹专用饲料。饲养全期每亩投喂河蟹专用颗粒饲料100千克,小杂鱼150千克。(2)水质管理和防病。注重生态防病为主的原则,几年来未见河蟹明显发病。主要措施是养殖池周围设有水源净化生态系统;对水源区域和养殖池中定期泼洒生石灰水;池中春季每月换水1次,夏秋季每周换水1次,保持水质良好。

相关推荐

河蟹养殖户钱建国的养蟹经:河蟹雌雄8∶2养殖模式



由河蟹的生物学特性决定,雌蟹相对于雄蟹性成熟较早。且市场消费规律一般是中秋国庆双节起开始有雌蟹少量上市(此处指常州地区),此时河蟹价格处于“尝鲜价”,相对较高,而本地雄蟹上市要到11月中下旬。武进区前黄镇河蟹养殖户钱建国瞅准了这个商机,大胆创新养殖模式,在河蟹雌雄分养成功的基础上,继续改进养殖模式,进行了“河蟹雌雄8∶2养殖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一、池塘条件
1.塘口情况
试验塘口面积15亩,呈长方形,东西走向,池埂坡比1∶2.5,池深1.8米,池底平整,淤泥厚约20xx的精心管理,该池塘亩均效益达万元以上(具体数字此处不做详述)。
通过分析可见该方法是一个精细耕作、高投入、高产出的养殖模式,它的目标瞄准了本地区河蟹消费的市场规律,有效规避了河蟹后期市场价格难以把控的问题。此外,该模式通过套养青虾,一方面有效规避了河蟹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带来的养殖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套养青虾于4月下旬即开始捕捞销售,加快了资金回笼的速度,从一定程度上也可解决周转资金不足的问题。
常州市武进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朱晓荣

甲鱼养殖投喂不应采用八分饱



近来,一些养鳖户来信来电询问喂鳖可否采取八分饱,认为让其吃八分饱更能促进鳖的食欲和消化吸收。笔者认为不应采取。道理是鳖在养殖中采取的是群体集养方式,其每天的投喂量是根据当时养殖群体的总体重再结合其它具体情况来制定的,而不是按每个个体的实际吃食量来制定的。这与陆生动物的个体隔离饲养不同,如牛、猪、马等,可以根据其吃食方式或吃食量来人为单独控制,而群体水生动物在集养方式的摄食中,无法也不可能较精确地掌握每个个体的吃食情况和摄食量,因群体水生动物在吃食时某个个体绝不会像人想象那样只吃八分饱就让给其它个体吃,而是只要有饲料就要吃饱,通常是强的先吃,弱的后吃,所以养殖中常会出现个体规格差,而所谓八分饱,无非是在原来正常投食量的基础上减去20%。这样就会出现强的永远吃饱,弱的永远吃不着,有的甚至因吃不到足够的饲料而成为僵鳖,最后影响群体的产量和质量。所以喂鳖一定要让其吃饱吃好,不应采用八分饱。吃饱吃好的标准是投喂后2小时?3小时,食台上还剩少许饲料,一般为投食量的3%以内。如吃光或剩饵超过5%时就应调整下一餐的投食量,以达到大小规格都能吃饱吃好。

稻田养殖河蟹效益高



稻田养蟹就是在同一块稻田同一生长季节里,既种水稻又养河蟹。这是一项无风险、见效快、效益高的种植与养殖巧妙结合的新模式。稻田施用优质腐熟农家肥和生物肥(少施或不施化肥),喷洒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农药,因而减轻了农业污染,稻蟹能在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共生互利,获得稻丰蟹肥的良好效果。
1.稻田选择与工程设施要选择土质肥沃、土层深厚、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水质良好和没有污染的水田养殖河蟹。在田块内四周挖深40厘米、宽100厘米的环状沟渠,做为水稻晒田时河蟹的栖息场所。捻埂要牢固,内外坡比例为3:1,高度和顶宽均为50厘米。在蟹田四周的捻埂上围设50厘米高的防逃塑料布墙,上下水口设防逃网。
2.养殖技术与管理方法应选择个头大、整齐、肢体完整、性未成熟的健康种蟹。在水稻拔节后的6月20日左右投放到稻田中。养殖密度为每亩300只左右。用动物饵料和植物饵料混合喂养,前者占饵料总量的30%,日投饵料量为蟹种总重量的8%~10%。秋季是河蟹摄取食物的高峰期,应适当增加饵料的投放量,以提高河蟹的肥满度。要做到定点、定时、定量、定质投放饵料。春季水层要浅,保持10厘米即可,以利提高水温及河蟹脱壳。夏季水层要深,保持15厘米左右为宜。水稻收割前后,要在稻田水流方向下游的沟渠里多设几处陷阱和袖网,大部分河蟹就可顺着水流爬进陷阱和袖网里,剩余的河蟹可以人工捕捞和灯光诱捕,将其收集起来。

河蟹高效养殖的“湖北模式”:池塘“3+5”生态养殖模式



河蟹池塘“3+5”高效生态养殖模式为将河蟹(商品蟹)池塘养殖期划分为3个月和5个月两个生长阶段:第一阶段为3-5月份,共3个月,为蟹种(扣蟹)小池塘强化培育阶段,投放密度控制在5000只/亩左右,河蟹蜕壳两次,培育成活率50%以上,出池平均规格达20xx湖北省在仙桃、洪湖、汉南、汉川等地进行了河蟹池塘“3+5”高效生态养殖模式的示范推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十分显著。现将仙桃市示范情况总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养殖条件
示范池塘为相邻的两个池塘,其中大池塘为商品蟹养殖池塘,面积20xx11月初清塘消毒,大池塘在3月初清塘消毒。先排干池水,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修整池塘边坡,再进水10厘米,然后用生石灰75千克/亩消毒并使用“龙虾恨”杀灭小龙虾,防止小龙虾进入池塘破坏水草和影响河蟹的正常生长。
(2)建好防逃设施:防逃设施采用钙塑板建造。钙塑板埋入土中10~20厘米,高出地面50厘米左右,在池角处建成弧形,外侧用木桩或短竹竿固定。
(3)水草种植:池塘消毒10天后开始种植水草,采用条播种植的方式。小池塘种植伊乐藻,大池塘种植轮叶黑藻,水草种植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60%左右。在种草前每亩施经发酵腐熟的有机肥50千克。
(4)螺蛳投放:清明节前,大池塘亩投放活螺蛳250千克,6月补充活螺蛳100千克/亩。螺蛳要均匀遍撒于池内,防止局部密度过高造成螺蛳死亡。
3.苗种投放
(1)蟹种投放:1月15日在小池塘投放规格为200只/千克的蟹种175千克进行强化培育。在投放前先将蟹种连同网袋在池塘水中浸泡1分钟左右,提起搁置2~3分钟,再浸泡1分钟,再搁置2~3分钟,如此反复2~3次,再将蟹种分开轻放到浅水区或水草较多的地方,让其自行进入池塘。5月10-20日在小池塘下地笼捕捞大规格蟹种投放到大池塘,大池塘累计投放规格40只/千克左右的大规格蟹种450千克,密度为900只/亩。小池塘在5月底清塘消毒后进行常规鱼种养殖(小池塘在此模式中的作用为充分利用空闲期,其后期生产情况不纳入本次统计分析)。
(2)鱼种投放:大池塘先后投放规格150克/尾左右的鲢鱼种30千克、400克/尾左右的鳙鱼种200千克以及鳜鱼寸片400尾。
4.养殖管理
(1)饲料投喂:本次示范采用河蟹专用配合饲料投喂,扣蟹在第一次蜕壳前投喂粗蛋白35%~36%的1号料,第二次蜕壳前投喂粗蛋白32%~33%的2号料,第三次蜕壳前投喂粗蛋白30%的3号料,第三次蜕壳后直至养殖结束投喂粗蛋白40%、粗脂肪5%以上的4号料。饲料定点均匀投在浅水无草区,每天早晨及傍晚各投喂1次,傍晚的投喂量占70%。日投饵量占河蟹体重的3%~5%,具体投喂量根据水质、水温、天气、摄食、生长、蜕壳等情况适当增减。
(2)水位调控:池塘水位前期控制在30厘米左右以促进水草生长,然后随着水草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其中4-5月平均水深为50~80厘米,6月保持在100~130厘米,7-8月加到最大平均水深150厘米,9-10月保持水深120厘米左右。
(3)水质调节:池塘前期通过施肥保持一定的肥度防止青苔大量滋生。夏季高温季节每周换水1次,春季、秋季每半月换水一次。当河蟹进入成熟期大量上岸时,增加换水次数,每隔2天换水一次。蟹种入池后,全池定期泼洒改良水质的微生态制剂,间隔期为15~20天,7、8月高温季节间隔期为10~15天。
(4)水草管理:大池塘在放苗之前,水位不能超过50厘米,以利于水草快速生长。待水草生长较快时,在6月初把草的上部割去,使水草重新长出新芽,防止高温季节水草浮起来后大量死亡。水草过密要及时进行适当清除,水草过少要及时进行补栽。水草浮起或腐烂要及时捞起。发现水草的顶部露出水面就立即割除以防止水草底部发黄并减少水草的虫害。
(5)底质调控:在正常生产季节,间隔10~15天全池泼洒改良底质的微生态制剂一次。养殖后期池底积淤较多、水体透明度低时,用生石灰10~15克/米3化水全池泼洒,连续使用两次,间隔期5~7天,期间停用微生态制剂。
二、示范结果
1.收获情况
捕捞从9月30日到11月上旬结束,共收获河蟹2521.6千克,亩产126.1千克,平均规格160克/只。鳜鱼、鲢鱼、鳙鱼总产量1260千克,亩产63千克。
2.效益分析
累计投入8.01万元,其中河蟹苗种0.91万元(扣蟹175千克,单价52元/千克),鱼种0.18万元,饲料费用合计4.44万元(颗粒饲料6000千克,均价6元/千克。螺蛳7000千克,单价1.2元/千克),塘租费0.8万元(400元/亩),草籽0.12万元,生物制剂及药物费用0.56万元,捕捞及其他费用1万元。具体收益情况见表1。
三、分析与讨论
1.本次示范将成蟹养殖过程分为3个月和5个月两个养殖阶段,相比常规池塘养殖方式,“3+5”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优势:一是蟹种通过集中强化培育,增强了体质,提高了放养后的成活率。二是蟹种在5月中旬投放到大池塘(商品蟹养殖池塘),错开了传统的投苗时间,确保在蟹种未转入大池塘养殖之前,大池塘有充足的时间种植水草,为河蟹中后期蜕壳、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三是准确掌握5月份蟹种放养的数量和质量,避免了饲料投喂的盲目性。
2.本次示范过程中,水草在6-9月不同程度受到了虫害的破坏。根据观察,破坏水草的水生昆虫至少有两种:目前已经确定在6月份危害水草的昆虫为二叉摇蚊属的thanatogratus(种名,目前无中文翻译),其他昆虫种类尚待进一步确定。本次示范中我们尝试了多种药物防控水草的虫害,实践证明1%的阿维菌素效果相对较好。
3.本次示范的池塘除了常规清塘消毒外,还专门使用“龙虾恨”消灭小龙虾,有效避免了小龙虾对河蟹以及水草的危害。本次养殖过程中水草始终较好,河蟹养殖成活率高达87.6%,由此可见消灭小龙虾对于保护水草、提高河蟹成活率效果显著。
4.本次示范在池塘未安装微孔增氧设施的情况下,取得了河蟹亩产126.1千克、平均规格160克/只以及亩效益9275元的较好结果。如果安装了微孔增氧设施,相信亩产突破150千克、亩效益突破1万元是完全可能的。
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汤亚斌马达文易翀

效益不错的鱼鳖混养模式介绍



为了提高池塘养鱼的经济效益和克服温室养鳖品质差的缺陷,把鳖种放在池塘中进行鱼鳖同池混养,有如下好处:
一是可充分利用水体,提高鱼鳖产量,鱼鳖混养池的经济效益比传统养鱼高好几倍。
二是改善水中的溶氧条件,可使上层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大量过饱和氧气扩展到底层,弥补了深层水中氧气的不足,有利于鱼类代谢和浮游生物的繁殖。
三是能加速淤泥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防止水质突变;有利于净化和稳定水质,促进鱼类生长。
四是鱼鳖混养后,鱼类不仅可直接摄食鳖的残饵,而且有机物的分解为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又为滤食性鱼类提供了大量的饵料。使一种饵料在池塘中多次反复地利用,大大提高了饵料的利用率。
五是鳖能吃掉行动迟缓的病鱼或死鱼,从而防止了病原体的扩散和传播,减少了鱼发病的机会。
鱼鳖混养方法简单,操作管理方便,只要在传统养鱼基础上适当增加些设施,即可在原有的养鱼池塘中进行鱼鳖同池养殖。其主要技术措施是:
一、池塘改造。在池塘周围建造高30厘米的防逃墙,四角呈圆弧形,内壁用水泥抹光滑,以防鳖逃逸。池中用竹筏设晒台,供甲鱼晒背用,还需增添食台等必要设备。
二、合理放养。食浮游生物的滤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均可同鳖混养,但鱼鳖混养池不宜与青鱼混养,因为青鱼与鳖均吞食螺蛳,它们将会争食饵料。
三、控制鳖的放养密度。如以利用池塘中的养鱼饵料为主,适当增投一部分螺蚬、蚌肉等动物性饵料,每亩放养200—250克的鳖种50—100只,亩产成鳖20—40公斤;如以投喂鳖饲料为主,包括成鳖配合饲料、螺蚬、蚌肉及动物内脏等,则每亩放养200—250克的鳖种250—350只,亩产可达100—150公斤。
四、加强饲养管理。除了加强养鱼的饲养管理外,还应针对鳖的生物学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鳖的摄食和生长,并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尤其要减少拉网的次数。

河蟹养殖四改措施 提高养殖效益



近年来河蟹养殖发展迅速,在养殖面积扩大、养殖总量提高的同时,出现了河蟹发病率高、上市规格小、商品率低等现象,直接影响养殖效益。为保证河蟹养殖健康发展,提高养殖效益,要重视以下四改工作。
一、改小水体养殖为大水面养殖。
大水面养殖水质清新,受风面大,溶氧高,天然饵料生物丰富,上市河蟹规格大,色泽好,经济价值高。因此,河蟹养殖水面应至少在3.3公顷以上。
二、改人工投饵为繁殖天然饵料。
方法是:给蟹池移植足够的水生植物,使接近自然生态条件,投入一定数量的鲜活小杂鱼、虾、螺蛳、蚬等,让其自然繁殖,供河蟹自由摄食,数量不足时,要及时补充。
三、改一年上市为两年上市。
目前河蟹养殖多为投放早期温室培育的幼蟹,当年蟹苗当年上市,使河蟹养殖周期由两年缩短为一年,虽最大程度发挥河蟹生长优势,但上市河蟹规格普遍较小,平均每只仅100克左右,市场竞争能力差,价格低,同样的池塘,同等的河蟹产量,因规格不同,经济效益悬殊却很大。因此,要提高河蟹上市规格应在第一年培育大规格扣蟹,第二年养成成蟹上市。
四、改单纯养蟹为蟹鱼轮作。
目前不少蟹池已连续养蟹多年,水体中天然微量元素少,随着河蟹排泄物的累积,水质恶化,致病菌多,养殖过程中河蟹发病率、死亡率高,养殖产量逐年下降。因此,为发挥池塘最佳效益,可实行蟹鱼轮作,第一、二年养蟹,第三年养鱼,以减少经济损失。

河蟹池套养鳜鱼技术要点 效益显著



近年来在河蟹养殖池中套养鳜鱼已经成为河蟹养殖户增加养殖效益所采取的一个常规方法,根据部分渔业科技示范户的养殖实绩,简单总结以下几个技术要点。
一、池塘条件
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系统分开,一般情况下,只要适合河蟹养殖的池塘都可以套养鳜鱼,但是池塘在放养前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清塘消毒,以杀灭池中的病原体,另外要在池内四周种植苦草或轮叶黑藻、伊乐藻等水生植物,其覆盖面积一般为池塘水面的30%~50%左右,这一方面有利于为河蟹提供脱壳隐蔽的场所和滋生河蟹爱吃的水生底栖生物,同时也有利于鳜鱼藏身其中捕食野杂鱼虾。
二、鳜鱼的套养规格及密度
鳜鱼主要以捕食池塘中的野杂鱼虾为食,其饵料系数为6左右,因此鳜鱼的放养数量要结合池塘中往年的野杂鱼虾数量而定,一般情况下在每年的6月上旬放养5厘米~7厘米的鳜鱼种10尾/亩~15尾/亩,若规格太小,其捕食野杂鱼虾的能力弱,则成活率低。如果往年池塘中的野杂鱼虾数量很少,可以在池塘中放养部分2冬龄的鲫鱼,让其自然繁殖为鳜鱼提供适口的饵料鱼,一般每亩池塘放养5组~6组鲫鱼,雌雄比为2∶1。
三、日常管理
河蟹养殖池中套养鳜鱼,在管理上仍以河蟹为主,鳜鱼则以池中的野杂鱼虾为食,起到池塘清野的作用,只要套养密度控制合理,则在养殖过程中无需另外单独投喂饵料。但鳜鱼对溶氧要求较高,而许多养殖户的塘口由于放养密度过大、池底淤泥偏多、水质恶化等情况,经常造成溶氧不足而导致鳜鱼缺氧死亡。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经常冲注新水,保持水中溶氧丰富,一般每7天~10天注水一次,每次加水10厘米~15厘米,另外还要定期使用生石灰和生物制剂以改良水质,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在池中安装微孔增氧等设备以改善池塘溶氧状况。
四、病害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因鳜鱼属特种水产,河蟹为甲壳类动物,它们对药物的敏感性较一般的鱼类要高,因此,在用药时要小心谨慎的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要计算准确。夏季高温季节,最好每隔15天~20天左右使用生石灰或生物制剂进行改良水环境以降低鳜鱼和河蟹的发病率。

龙虾养殖、河蟹养殖、鳜鱼养殖生态立体养殖模式


龙虾、河蟹、鳜鱼生态立体养殖模式,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提高水体养殖产量,增加了养殖效益,是一种生态立体高效养殖模式。现将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池塘条件

龙虾、河蟹、鳜鱼生态立体养殖,池塘面积30~50亩,水源充足,水质清无污染。池塘东西向,光照充足,水深保持1.8~2.2米,池埂宽不渗漏,每个池塘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每10亩水面配投饵机、增氧机各一台。池塘交通、电力配套,生态环境良好。

二、放养前的准备

1.每年冬季抽干池水,曝晒池塘,清除过多的淤泥和杂物,保持淤泥深10~15厘米。苗种放养前10天注水10厘米,每亩用生石灰150公斤化浆后全池泼洒,彻底清塘。2~3天后注水,注水时要严格过滤,以防敌害生物和野杂鱼进入池内。水注到1米时,每亩施发酵好的有机肥150公斤,培育浮游生物。
2.移栽水草。俗话说蟹(虾)大小,看水草,水草是龙虾、河蟹栖息、避敌脱壳的场所,能净化水质,防暑降温,又是龙虾、河蟹的好饵料。水草以伊乐藻、水花生、苦草等为主,覆盖率稳定在60%以上,分布均匀。种植水草可以充分利用水体,利于龙虾、河蟹、鳜鱼立体分布。
3.投放螺蛳。每年清明节前,亩投放经消毒的螺蛳200~300公斤,螺蛳是龙虾、河蟹的优质饵料,可改良底质,提高龙虾、河蟹品质和水体自净能力。

三、苗种放养

1.龙虾。规格每公斤40~60尾,每亩投放10~15公斤,虾苗放养在3~4月份,投放时间宜选择在早晚或阴天进行,虾苗离水时间不超过2小时。药物诱捕及来路不明的虾苗不要投放。苗种要求品种纯正,体质健壮,规格均匀,体表光滑,附肢完整、无损伤,无寄生虫,同一池口要一次放足。
2.蟹种。规格为每公斤160~200只,每亩投放250~350只,要求品种纯正,体质健壮,规格均匀,经3%食盐水消毒后入池。
3.鳜鱼。投放经强化培育规格达5厘米以上的鳜鱼苗,每亩投放12~16尾,品种为大眼鳜,放养时间为5月中旬。

四、饵料投喂

1.龙虾、河蟹为杂食性,且生性贪食。饵料投喂要坚持两头精、中间青、荤素搭配和四看四定的投饵原则。养殖前期以动物性和龙虾、河蟹专用颗粒饵料投喂为主,高温季节以小麦、玉米、水草等植物性饵料投喂为主,一般每天投喂2次,其中以下午投喂为主,占全天投喂量的70%,上午投入深水区,下午投入浅水区,日投饵量为存池龙虾、河蟹量的4%~6%。
2.颗料饲料要求无霉变、无污染、无毒性,不得添加国家禁用的添加剂和抗生素。青饲料要柔嫩、新鲜、适口,经消毒后投喂,青饲料应专设固定的食台,食台附近每周消毒1次,及时捞除残渣余饵,以免腐烂变质,污染水体。
鳜鱼主要利用鱼池中低值鱼类作为饵料,不专门投饵。可事先在池中投放部分怀卵的鲫鱼和抱籽青虾,让其在池中自然繁殖,作为鳜鱼补充饵料。

五、日常管理

1.水质管理。春季水位保持在0.6~1米之间,浅水有利于水草生长、螺蛳繁殖和幼虾、幼蟹脱壳生长。6月份以后注入新水,使水位保持在1米左右,高温季节水位保持在1.5米以上。常注入新水,有利于促进龙虾、河蟹、鳜鱼摄食和加速生长,注水时尽可能先排掉部分老水,再注入新水。定期泼洒生石灰,一般每半月每亩泼洒生石灰20公斤,炎热天气、阴雨天,适时开启增氧机,使池水保持肥、活、爽,以加速龙虾、河蟹、鳜鱼生长,达到高产、稳产。提倡使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使池水保持肥、活、爽。
水草不足要及时移栽,水草过密,可每隔10~15米用刀割一条宽3~5米通道,以确保鱼池有足够的受光面。
2.定时巡塘。要坚持早、中、晚三次巡塘,定期捞除池中残饵杂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遇有异常天气,需增加巡塘次数。对苗种放养、投饵、注水,用药等情况,做好详细记录。龙虾、河蟹对化学药品较敏感,养殖过程中要严防水质受工业污染和农药污染。
3.病害防治。要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一方面选用优质苗种、合理混养、科学投饵,提高龙虾、河蟹、鳜鱼自身抗病能力;另一方面加强水体消毒、种草布螺和使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为龙虾、河蟹、鳜鱼生长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尽量使用生物鱼药和生物制品防病治病,提倡使用中草药。
4.适时捕捞。龙虾放养2个月后,鳜鱼放养3个月后,可将规格达50克以上龙虾,尾重达半公斤的鳜鱼,起捕上市。让小规格龙虾、鳜鱼生长,提高池塘净产量。河蟹一般在10月份开始捕捞。

徐承旭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80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