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池塘管理工作你做对了吗?高温天中午开机不是在增氧而是在增温


近期高温,绝大部分塘口螃蟹上岸、爬草,严重时下午太阳还没有下去就开始了,直至早上九十点钟也不肯下去。终其原因有四;1:池塘水位过浅,特别是四周回沟塘,滩位水深几十公分,中午滩位水温较高,河蟹大部分爬在深沟中,形成沟里缺氧,从而导致爬边与上草的;2:高温天气,伊乐草停止生长,形成吸泥现象从而导致腐烂,太阳光照射至表面水草腐败、水生植物由于腐败导致的不产生溶氧反而耗氧,河蟹导致爬边或上草的;3,高温天气,河蟹吃食量明显减少,吃不了的饵料、排出物、藻类菌类的老化物质,水草的腐殖质等等在池塘底中大量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形成河蟹中毒从而导致河蟹爬边上草的;4:前期与近期没有注重生物底改的池塘,好多养殖户说,底改我十天用一次怎还不见好,其原因在于你太注重使用化学底改了,你只是处理了,但没有修复底部环境,即你处理十次底部不如修复一次底改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初明渔药友情提示大家,高温天气减少饵料的投入,特别是有伤亡情况的塘口你最好先停一下饵料,池塘晚上爬边上草的池塘你应把晚上投喂改成草上投喂,每顿饵料在投喂前几小时应用EM菌拌均匀腌制后投喂,以防肠炎及吃不完形成的腐败。
高温天气减少消毒工作,尽量避免使用消毒剂,化工类底改,强酸类解毒剂,出现水草腐败,你可以选择养草Em同步使用生物底改(请你走出生物底改耗氧的误区),使用率勤快点,你也可以结合增氧Em一起用,增氧Em的增氧原理是通过大量繁殖光合菌等打开上下水层的通气性来达到增氧的目的,与市场上的化学增氧剂有本质区别的。
最后还得特别提醒,高温天气有底增氧设备的注意,中午至晚上七点前尽量避免使用设备,空气中温度35以上,风速的流动及电机的本身热量,增氧设备出气口的温度我昨天特意量了一下,中午12点开机的,地表温度38.3度,出气口温度36.9度,12:30,地表温度40.1度,出气口温度41.1度,以后每半小时观察一次,温度一直在41~41.6之间震荡,所以你中午开机不是在增氧是在增温。

相关阅读

高温期河蟹养殖户如何科学有效增氧,防缺氧!



近日多数塘口出现蟹爬边上草的现象,有的伴有蟹的夹草增多现象。主要是由于上下水温温差过大,水体分层带来的缺氧。
近期夏日高温白日早,在早晨10点左右已酷热难耐,水温烫人,而下面底层水温却尚是冰凉,这种现像在越水深处越明显。热水轻向上上浮近水面溶氧高,冷水下沉水深处蟹多耗氧重,上下水体出现隔层水体交换少,上层的高溶氧难以下去提高底层溶氧,下层的冷水上不来不能降低池塘表层水温,随高温时间延长水位居高不下,这种上层水体溶氧高水质好,底部原有氧气逐渐消耗,新氧补充不足,底层缺氧日益严重(根据每个塘口的水草情况,前面水质有所不同),蟹难以忍受底层缺氧状态便开始向中上层和两边扩散迁移。
从而出现夜间不同的爬边上草现象,高温不退水位不下无大风落雨,那底部的环境也在逐渐恶化,蟹在沟里呆不下自然上田面增多,加重田面的负担,水草的保护难做,喂食吃食也因此受到影响(蟹在那边多,沟里田面还是斜坡依乐草里)。
由此延伸出重点在于解决因为温越层出现上下水体交换少带的缺氧和延缓底层的恶化,改善沟里环境。即重在增氧,促进上下水的交换氧气扩散。
一、有翻水式增氧机的可以白日短暂开启打破隔层,有微孔增氧的塘口开机时间要加长,晚上不停机。
二、通过表面活性剂类(底加氧,速解安)增氧药品,帮助上层溶氧向下扩散,沟里高温多次使用。利用全塘的上层水溶氧去改善底层环境增,而不是单单的药品和水反应产生的氧气(于此条件可能杯水车薪,无法满足需求)
三、增氧片式药品可以多用于伴食短时增氧急救。
四、沟里依乐草适时的调整(夜间也是耗氧,溶氧高可以减缓腐烂老化),根据塘里情况谨慎调整。
以此做到短期周期不断的改良池塘的整体环境,与高温同步调减缓高温天气面对突发变天时的影响。
五、关于急性大缺氧急救,“速解安”+“高力氧”,增氧速度快!

底层微孔增氧技术在河蟹土池生态育苗中的应用试验



底层微孔增氧技术因增氧效率高,节约用电,改善池塘底层水质效果明显在水产养殖生产中已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20xx3—5月,射阳县金海岸河蟹生态育苗专业合作社在河蟹土池生态育苗过程中进行了一个生产周期的微孔增氧应用对比试验,取得良好的推广效果,蟹苗成活率明显提高、亩产量较常规生产提高40.85%,现将微孔增氧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1场地选择
试验池塘选择在射阳县金海岸河蟹生态育苗专业合作社龙江育苗场内,试验面积21.75×667m2,共12只池口,分别设试验池6只(10.83×667m2),对照池6只(10.92×667m2),育苗池有效水深1.8~2m,各池面积与产量见统计表1。
2微孔增氧设备安装
主管道用1250pxPVC管道,主管道每隔20xx平均价格550元/kg计,667m2均增加产值7000元,扣除成本,667m2均新增利润5700元。
微孔增氧技术的应用,使河蟹土池生态育苗的产量与效益增幅明显,同时蟹苗质量也明显提高,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但在试验过程中,也存在着纳米管布置深浅不一、充气不均及堵塞现象,拉网操作不便等问题,在今后的生产中将进一步完善与解决,同时,将继续开展不同的增氧模式之间的比较试验,以期取得最好的生产效果。

养鱼池塘的生态增氧方法


养鱼池塘水体中的溶解氧高低是水质好坏的主要指标,如果缺氧,轻者影响鱼类生长,重者则引起缺氧死亡,造成重大损失。
1.养鱼水体的溶解氧要求。据生产实践,一般养殖(育苗)池塘中的水体溶解氧应保持在5~8毫克/升,最低不能低于3毫克/升,否则就会引起鱼虾泛塘死亡。
在水产养殖中,水体轻度缺氧虽不致引起鱼虾死亡,但会严重影响其生长速度,使饵料系数提高,生产成本增加,养殖效益下降。以草鱼为例,生长期内要求水体溶氧量达到5毫克/升以上或饱和度大于70%为正常范围,最低为3毫克/升,0.4毫克/升即为致死点。2,毫克/升时草鱼开始浮头。据试验,草鱼在溶氧量为2.72毫克/升情况下的生长速度,比在5.56毫克/升情况下降低98%,饵料系数提高4倍。
2.引起溶解氧不足的主要原因。①气温过高。氧气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在一个大气压下,水温由10℃上升到35℃时,空气中的氧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可以由11.27毫克/升降至6.93毫克/升,高温会引起溶解氧降低。而且鱼类在高温情况下因摄食、运动量加大耗氧增加,也是引起溶解氧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②密度过大。一些养鱼户为追求高产,每亩放养常规鱼种4000~5000尾,甚至更多,超l出正常放养量的1倍多。导致鱼类和水中生物呼吸作用加大,耗氧量增加。
③有机物分解。大量有机物(如塘头配套饲养大量生猪、鸭、鸡、肉鸽等禽畜的排泄物)分解作用,消耗了水体中的大量氧气,造成缺氧。
④无机物氧化。养殖池塘水体和池塘淤泥中存在的硫化氢、亚硝酸盐等发生氧化作用,导致消耗大量溶解氧。
3.鱼类缺氧的反应和症状。(D轻度缺氧。()鱼虾出现烦躁,从水面可明显看到鱼虾游动的波浪,个别鱼虾头部浮出水面,呼吸加快。
②重度缺氧。大量鱼虾浮头,甚至引起死亡。例如鲢鱼在溶氧0.6毫克/升时就可能引起大批死亡。鱼类长期处于溶氧1~3毫克/升时,基本停止摄食,生长速度减慢,抗病能力下降,容易发生疾病和引起死亡。
4.养殖水体的生态增氧方法。(D科学确定放养密度。根据池塘大小、深浅、水源灌排,饵料及养殖技术合理确定放养密度。一般池塘可亩放养常规鱼种1200~1500尾(亩产500~600千克)。配套精养高产塘,可亩放25003000尾。同时要合理搭配滤食性鱼类(一般亩放鲢250尾,鳙150尾),。通过滤食过量的浮游生物,保持合理的浮游生物种群进行光合作用,保证养殖水体的丰富溶氧量。
②合理配套禽畜养殖。据生产实践,基地化的高产精养塘,亩配套饲养生猪5~8头,或鸭150~200羽为宜,残饵和粪便基本可供鱼类采食净化,又可培育丰富的浮游生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以利健康养殖。
③适当种植水生植物。在配套养殖的精养肥水高产塘,最好每亩搭架囤养水浮莲等水生植物60_80平方米,以吸收水中过量的氨、氮和无机盐养分,进行光合作用,以调节净化水质。
④适时开动增氧机械。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增氧办法。此举措能将溶氧饱和的表层水翻滚到底层,而底层水滚动到表层,经光照淡化分解毒物,释放营养素,使池水溶氧量均匀平衡。为了保持水质的清新,经常泼洒微生物水质改良剂,也是预防水质缺氧的好措施。
⑤及时搞好清淤消毒。放养前彻底清淤消毒,将硫化氢、氨气等有害物质转化为有益物质,改善水质和底质。据有关部门试验,水体中的溶解氧一般鱼类仅消耗12%~15%,而淤泥耗氧量约占40%以上。故清淤消毒工作很重要,不可等闲视之。
张海明

温室养殖甲鱼冬季增温妙法



冬季温室养鳖,能够大大缩短养殖周期,提高幼鳖成活率。据试验,如果不让鳖冬眠,由稚鳖养成600-800克规格的商品鳖只需12-15个月的时间,可显著提高养鳖的经济效益。其中温度是鳖生长的一个关键因素,一般在20-30℃的环境下鳖摄食活动能力最强,生长速度也最快。因为冬季温室养鳖对水温要求较高,而目前一般养殖户的温室不温,使鳖的生长速度不能达到应有要求。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促使温室增温,使水温达到最佳状态。
一、双层塑料薄膜增温法
一些养殖户往往只用单层塑料薄膜,虽有一定保温效果,但因为室内外温差大,仍易发生散热。从11月开始,最好就采用双层塑料薄膜,以后在同等条件下温度下降时间只为原来的1/5。方法是先在养鳖池四周支起约2米高的柱子,搭成弓形,盖上两层塑料薄膜。两层之间间隔30厘米左右,在间隔层中放入隔热材料(如切成1-2厘米长的稻草、麦秆、旧棉絮、旧海棉、聚乙烯泡沫块等)。白天,当阳光直射大棚时,即可使温室增温;到了夜晚,隔热材料就能有效地防止热量散失。
二、导管输入热水增温法
在白天水温低于20℃时,可从水池引出金属水管,接入灶膛或煤球炉,利用做饭时的余热,使水经加热后注入水池。也可以进行专门加热,并使水循环流动,但须注意观察水温变化。
三、电子设备增温法
一些养殖户用电炉来加热,效果较差。电炉只能对空气加热,而使水升温所需时间太长,热效率太低。如能利用控温器控温,则效果较好。使用时,先将调温器置于30℃,然后将感温探头插入水中,调温器即会自动调节,使水温保持在适合鳖生长的温度范围里,较为方便。
四、太阳能增温法
利用密闭式太阳能温水器、循环式太阳能温水器或流动式太阳能温水器等,再配备冷暖空调设备,能使养鳖池的水温在冬季保持在30℃左右。这样,在每平方米面积饲养20~25只稚鳖的情况下,经6~7个月的养殖,每只鳖可重130克左右,然后将饲养密度降至每平方米6只,再经10~15个月,每只鳖可重0.5千克以上,最重的可达1千克。
五、温泉水或火电厂废热水增温法
温泉水含有钠、钾、碳酸氢盐和多种微量元素,有利于鳖的生长。将温泉水经过掺对,把水温调至30℃后养鳖,鳖在冬季不冬眠,有利于鳖快速增重。如果没有温泉水,也可利用火电厂的废热水增温。
此外,还可利用太阳灶来增温,尽量利用地下热水资源和利用工厂排出的热水(经检测无毒)等。采用煤球炉加热时,应防止煤气中毒。

大闸蟹池塘使用微孔管底层增氧有哪些优点?



微孔水下式曝气增氧技术,有效地解决了高密度.工厂化.集约化水产养殖的增氧难题,尤其在河蟹健康养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渐受到养殖户的欢迎与青睐。
(1)水体溶氧在河蟹养殖中的重要性
养殖水体环境中溶氧量高低,是水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在高溶氧的水体中,河蟹及其套养的其他品种摄食旺盛,成活率高,饵料系数低,发病少,生长快;低溶氧致使养殖对象呼吸外,还通过对池塘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促进池水中物质循环。有毒的生物代谢产生物——氨,很快被浮游植物作为营养盐吸收掉,有毒的亚硝酸盐很快被转化成无毒的硝酸盐,不会积累到致毒的程度。相反,在低溶氧或缺氧的情况下,水中的物质循环过程受到破坏,氨的转化陷入停顿,这样一来,氨这种有毒物就在池水中积累起来,形成有毒的氨氮.亚硝酸盐。甚至,还有可能产生对养殖对象危害更大的硫化氢。
(2)微孔曝气底层增氧的主要优点
一.增氧效率高:由于从微孔管内产生的气泡小.密,上浮流速低,与水接触时间长,因而氧的传导效率极高。
二.促进池塘生态良性循环:微孔管道增氧是从池底增氧,因而有效地防止了池底厌氧层的产生,水底微生物的分解物迅速得以转化。
三.节能:微孔管道增氧设施每亩配置的动力仅为传统增氧机的1/3,因而节能效果显著。
四.减少病害:由于养殖水体环境改善,因而由水质不良引起的疾病大大减少。
五.安全:微孔管道增氧主机在岸上工作,因而不易漏电;不会对人和鱼.虾.蟹产生潜在的危害,同时也不会给水体带来噪音,对鱼.虾.蟹产生惊扰。

冬季鸡舍节能增温综合措施


冬季天气寒冷,养鸡户给鸡舍加热升温用煤量大,使养殖成本越来越高,养殖利润明显减少。为了节约煤炭消耗,降低饲养成本,增大养鸡利润空间,冬季鸡舍保温节能已成为当前的一个严重问题。因此若采取安装温控器、导风管、暖风炉、吊烟筒以及搭建保温棚等节能措施,既可以提高鸡舍的保温效果,又可以维持舍内空气新鲜卫生,减少疾病的发生,达到降低养鸡成本、提高养殖收益的目的。
一、安装温控器
利用温控器控制鸡舍的温度和通风量,实现最小通风量管理。通常饲养肉仔鸡的最小通风量是每0.0017立方米/分钟,千克,这样既能使鸡舍的温度满足鸡的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又节约了煤炭,同时还减少了冷风对鸡体的应激。
二、安装导风管
在鸡舍两侧纵墙每隔4米安装一个直径为16-18厘米,长度为3.5-4米的导风管,沿顶棚安装,采用塑料、聚氯乙烯(PVC)、玻璃钢等轻质材料,可有利于最小通风量的控制,同时又避免冷风直接吹到鸡的身上,降低了鸡的应激反应。这样既维持了室内温度,又能保证空气的质量,降低了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如果采取此项措施,关闭进风口,既可节省能源,又可以提高饲养效益。
三、暖风炉供暖
在所有的供暖方式中,以暖风炉热效率最高,升温快,能最大限度地满足鸡舍温度的需要,易于节省工本。因为冬季舍内排出的废气与补充的新鲜空气温差可达30-45℃,废气与新鲜空气还有湿度差,废气余热(包括显热和及少量的潜热)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因此,为解决通风换气与保温这一对矛盾,()可采用舍内废气中的余热暖风炉,能够减少能源浪费,提高养殖效益。
四、推广吊烟筒
如果采用火炉供暖,要尽量延长烟筒在舍内的循环长度,使煤燃烧产生的热量尽可能散发在鸡舍内,减少热能的浪费,以出烟口手摸不到热为准,一般烟筒长度在20米左右。
五、搭建保温棚
目前一些养殖户通过在鸡舍外墙前后两面搭建塑料薄膜保温棚的方法借助太阳能,这样既吸收了太阳的热量,又减少了鸡舍热量的散失,还可节能三分之一左右,同时又避免冷风直接吹进鸡舍造成冷应激,这项新措施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认可。
六、其他保温措施
1.封堵窗口。如果有条件,可以采用塑钢、铝合金材质的门窗,玻璃用双层加厚规格,成本虽高,但免除了年年封堵的繁琐。条件差的可以通过用聚苯板、棉门帘以及多层塑料的方法将窗户封严,再用木条或纸板将内层保温材料加固、钉死,避免冷风直接出入鸡舍,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
2.舍内吊顶。对于舍内高度过高或顶棚保暖效果不好的,可在舍内吊一顶棚(塑料或聚苯板),或在房顶铺设一层保温棉毡或秸秆(稻草、麦秸等),以提高保温效果,减少热量散失。
3.增加墙体厚度。有些养殖户鸡舍的墙体轻薄,为了减少热量的损失,维持室内的温度,可以采用墙内或外贴加一层聚苯板,板的厚度可以根据墙体的厚度灵活掌握,如果做得好,这项措施可节省能源四分之一。
4.设地上或地下烟道。如果鸡舍内设置有地下或地上烟道供温,应添加一定的燃料,同时注意防止烟道漏气。地上烟道比底下烟道热利用率高,地下烟道比地上烟道节省空间。
5.采用热风袋或水暖。舍内笼养鸡,可在鸡舍外生火炉,通过热风带或暖气管对鸡舍集中供暖,同时注意通风和防火工作。火口要设在舍外,也可将煤炉放置在舍内供温,但鸡舍内要注意留有一定数量的通风口。
224500江苏省滨海县玉龙路272号东坎多种经营服务中心
张士罡徐新柏电话:13912587697

河蟹五壳蜕壳期的管理工作



河蟹五壳个体净增重量最大,尤其在今年受高温的影响,如何使河蟹五壳翻倍大,如何在河蟹最后的养殖时间里获得最大养殖效益,必须要做好五壳蜕壳期的管理工作。
1、蜕壳前的准备工作。立秋以后蟹塘的水质特别容易滋生有害细菌,河蟹刚蜕完壳,体质比较差,特别脆弱,容易被细菌感染,造成损蟹。而底部的残饵粪便,腐烂水草,耗氧严重,以及河蟹营养的积累,消化吸收等问题都会影响蜕壳。建议:一是蜕壳前后各做一次消毒;二是定期全效底改,氧化底部淤泥、有机质,减少耗氧;三是投喂高蛋白饲料,增加河蟹的营养的积累;四是饲料中拌肝胆泰乐+高稳维西+生命元,提高螃蟹体质,减少肠炎、促进消化吸收、保护河蟹内脏。
2、蜕壳期的注意事项。
一是补钙,在河蟹刚刚开始蜕壳的时候用补钙素补充水体中的钙含量,然后在河蟹蜕壳高峰期,用应激硬壳灵起补钙、抗应激的作用。河蟹补钙时间的确定是一个关键步骤。一般科学的补钙方法:一次蜕壳两次补钙,河蟹刚刚蜕壳两三天开始补第一次钙,后期等过了7-10天再补钙一次;
二是蜕壳高峰期不能使用一些刺激性大的药物,如:戊二醛、二氧化氯、氯制剂、杀蓝藻药等;
三是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做好抗应激和缺氧的预防。多备一些抗应激药物,如增氧片,底改等。同时加大夜间巡塘力度。一旦有异常问题立即咨询相关专业技术员,及时做好防范工作;
四是定期(3-5天)使用底改,改善底部环境,为河蟹蜕壳营造一个良好的底部生态环境;
五是禁止在蜕壳期间大量的水位升降。升降幅度应该控制在250px。因为水位升高250px对河蟹的压力会增加,而刚刚蜕壳的河蟹身体比较软,不适应,可能导致河蟹死亡。

蛋鸡产蛋期的日常管理工作


对于蛋鸡产蛋期间的饲养管理,人们往往注重饲料、饮水、集蛋和光照等工作,却忽视鸡的日常观察.这是一项每天都要多次重复的、十分耗时但却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日常观察,可随时把握鸡群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病、弱、残、死鸡,及早进行隔离检查、治疗和淘汰,提高养鸡的经济效益.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蛋鸡产蛋期的日常观察和管理工作。

1、做好日常的观察工作

做好蛋鸡日常的观察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蛋鸡的采食、饮水排泄、健康、活动等方面的情况,做到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对未来的状况进行预测,便于确定最适宜的饲养管理方法。

观察蛋鸡的活动情况。如果发现蛋鸡的活动迟缓,长时间的闭目或者呆立不动,由于缩颈、啄羽等异常现象,同时伴有鸡冠、肉髯颜色异常,精神不佳,羽毛蓬乱等现象时,很可能是患有某些疾病,此时要及时将这类鸡挑出来单独饲养,防止传染其他健康鸡群,同时要进行正确诊断,对症治疗。对于无治疗价值的蛋鸡要立即淘汰。

观察采食、饮水情况。养殖人员需要了解鸡群的采食量、饮水量,要观察采食量和饮水量是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果鸡群出现采食量和饮水量增大,则预示着产蛋量即将上升,产蛋高峰期即将到来;如果采食量和饮水量减少,则产蛋量可能下降。另外,采食量和饮水量发生变化也有可能与环境温度或者疾病有关,要做好判断。

观察排泄情况。这方面的观察主要包括粪便的颜色和性状。如果发现颜色与性状发生异常则很有可能患有疾病。一般以采食玉米和豆饼为主的蛋鸡的正常粪便多为黄褐色或者灰绿色,性状为软硬适中的堆状或者粗条状,上面有一层尿酸盐,如果颜色为绿色或者白色,性状变为蛋清样或者水样,甚至有时还出现血便,多表现为鸡群患病。观察鸡群粪便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早晨开灯时,此时鸡群的粪便较为集中,可观察到位。

观察健康情况。判断鸡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是观察蛋鸡的呼吸情况。可在夜晚关灯,鸡群休息后仔细的聆听鸡群的呼吸状态,看是否正常。如果发生打呼噜、咳嗽、打喷嚏等呼吸方面的症状时,可考虑鸡群可能患病。此时要及时的查明病因,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

2、减少应激的发生

因蛋鸡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表现的极为敏感,任何不适宜的因素都会导致蛋鸡发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如噪音过大、大声喊叫、转群、免疫、天气变化、换料、停水、断电、车辆鸣笛、放炮、其他动物入舍等都会引起惊群,导致鸡群发生恐慌而发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当蛋鸡发生应激反应后产蛋量会发生突然的变化,同时鸡蛋的质量也发生改变,严重时还会影响蛋鸡的健康,导致蛋鸡死亡。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蛋鸡发生应激反应。禁止在鸡舍附近大声喊叫和放炮,严禁外来人员进入鸡舍,尽量给蛋鸡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3、加强环境的管理

要给蛋鸡提供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以使产蛋性能得以充分的发挥。注意保持鸡舍内的环境卫生,每天都要清理舍内的粪便和污物,定期对鸡群、工具和设施进行消毒。养殖人员在进入鸡舍前要更换工作服,场区内的环境也要注意,做好场区内道路和鸡舍周围的消毒工作。加强鸡舍内的灭鼠、灭蝇和防鸟、兽等工作,防止带入细菌和引起鸡群发生应激反应。做好鸡舍内环境的控制工作,调整适宜的饲养密度,进行合理的通风换气工作,以排出鸡舍内的有害气体,保持鸡舍环境干燥,勤换垫料。对于处理的粪便和病死鸡要进行无害化的处理。在免疫接种和治疗后要将疫苗瓶和药瓶放在指定的地点进行处理,不可以随意乱扔。

4、科学饲喂

对蛋鸡要进行科学的饲喂,蛋鸡的不同生长阶段和生理阶段对营养的需求不同,在产蛋期蛋鸡对矿物质和蛋白质的需求量提高,因此蛋鸡日粮中钙的含量在产蛋期要有所提高,否则易导致鸡蛋的蛋壳质量较差,破损率升高,而影响养殖经济效益。在育成期对蛋鸡饲喂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鸡群的健康水平和整体的均匀度,以利于蛋鸡能够及时开产,并延长产蛋高峰期。在饲喂蛋鸡时要注意严格的按照饲喂程度进行,要做好定时、定量、定质。在蛋鸡从一个阶段向另一阶段进行过渡时需要更换饲料,在换料时要注意不可一次性的将饲料完全替换,要循序渐进的进行,给蛋鸡一个适应的过程,以免发生严重的换料应激,影响蛋鸡的健康和产蛋性能的发挥。

5、做好其他管理工作

除上以上的管理要点外,还要注意在蛋鸡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做好饲料的保存工作,防止饲料的浪费。因饲料成本占整个养殖成本中的比例较大,减少饲料的浪费可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加强鸡群的疾病预防工作,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如果发现鸡群患病要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做到科学用药。另外,在日常的饲养管理过程中要做好生产记录工作,包括产蛋、喂料、饮水、环境指标、免疫、消毒等方面的记录,为生产成绩的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8293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