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的基本知识,让你知道虾蟹塘缺氧该怎么办?

今年的虾蟹养殖,让很多的养殖朋友头疼不已,耳边时常会传来些许噩耗,这家的池子昨天翻塘,那家的池塘虾子河蟹爬坡,随着雨水的降临,短暂的凉爽天气,也让人们暂时舒缓了一口气。那么当池塘出现缺氧爬坡,龙虾河蟹迟迟不肯下去,或者严重时出现缺氧死亡等情况时,此时的你,又该怎么办?所以,当我们碰到这些问题时,不仅要讲究方法,也要竟可能的降低损失,在本文中将会给你一个答案。
一、影响氧气在水中溶解度的因素
当氧气融入水中的速度,与水中透出氧气的速度相等时,即达成一个平衡,在一定条件下,氧气在水中溶解达到平衡时,一定体积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称之为溶解度,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水温、水中含盐量、及氧分压的影响。
1.温度对溶氧的影响。氧气的溶解度随水温的升高而降低,在低温时氧气随温度的变化更明显。
2.含盐量对溶氧的影响。当水体的温度和压力一定时,水的含盐量增加,氧气的溶解度下降。
3.氧分压对溶氧的影响。在温度与含盐量一定的情况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水面上氧分压升高而增加。
二、水中溶氧是怎样被消耗的?
1.水中溶氧过饱和。当水中的溶氧过于饱和时,会不断的向空气中透出,如果曝气越充分,饱和程度越大,则溶氧也会流失较多,此外溶解氧也会随水而流失。
2.生物作用耗氧。水中的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细菌以及一些水生动物等,其呼吸作用耗氧率的变化较大。随着品种、个体大小、水温等不同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作为产氧能力较高的浮游植物和其它水生植物,在白天其光合作用产氧量大于其呼吸耗氧量,而在夜间则变为耗氧高,所以其耗氧程度取决于其自身的繁殖速度,所以控制好水草的密度和培育良好水色尤为重要。
3.底质耗氧。在池塘底部的淤泥中,其底栖生物呼吸和有机物的分解氧化也会产生耗氧,在这一过程中,有机物越多则耗氧能力越高,当水温升高溶氧充足时,生物活性也较强,底质的耗氧速率也加大。
4.人为操作不当。当人为大剂量泼洒杀藻杀菌药物时,如使用硫酸铜、漂白粉等,会打破池塘水环境的平衡,造成藻类的大量死亡,从而使池塘产氧能力大幅度降低。
龙虾缺氧上草
龙虾缺氧爬坡
三、缺氧类型
1.突发性缺氧。池塘水中的溶氧极少,龙虾大批量死亡,此阶段易发生在高温闷热天气,池塘水草腐烂环境较差的池塘中。
2.急性缺氧。在养殖过程中其表现症状为,龙虾初期开始上草、爬坡,并开始俯卧在水边,人为驱赶也不下水,严重时会出现虾子行动迟缓,四肢无力并且横卧不动最终死亡。
3.慢性缺氧。此阶段龙虾少量出现上草趴边情况,一般会在第二天太阳出来后自行离去,如果虾子长期处于此环境中,其虾子活动量不大,吃食较差且生长缓慢。
龙虾缺氧导致死亡
四、防止缺氧措施
1.夏秋交替时节,闷热阴雨天气较多,此时虾塘较易缺氧,及时做好预防。外源水较好时,及时往池塘里面过水,增加水体溶氧,闷热天气时,可在池塘对角处放置水泵,使池塘水体流动使之成为内循环,提高底层水向空气中曝气,水流可融入空气中的氧气,改善底层溶氧。
2.当水体中的杂质过多,可使用化学性的改底,分解水中的有机质,减少溶氧消耗。而对于水体通透性不好的池塘,可使用有机酸打破水体表面张力,同时能提高水体的通透性,从而提高溶氧,对于蓝绿藻较多的池塘,可采用大量过水,使用乳酸菌等方式,抑制蓝绿藻的大量繁殖,从而调节藻相。
3.减少耗氧。高温时期,伊乐藻容易上浮腐烂,此时应及时将上浮发黄且死亡腐烂的青苔和伊乐藻捞出,避免败坏水质减少耗氧。及时查看投喂的饲料是否吃完,适当的增减,避免饲料在底部大量的败坏,所以要做到精准投喂。

相关阅读

养河蟹的基本知识


要有清澈无污染且含氧量充足的水质,保证池水透明度在30公分以上,定期进行肥水,夏秋季节时每20天网池内泼洒一定比例的生石灰水消毒。根据河蟹的不同生长阶段投喂新鲜适量其营养充足的饲料,做好日常监管和疾病防疫工作,池内做好防逃设施防止河蟹逃跑,还要防止河蟹遭受老鼠、水鸟等的伤害。

一、养殖注意事项

1、水质要求

养殖河蟹的水质要求清澈无污染,水中含氧量充足,透明度控制在30公分以上且水源充足,为满足河蟹的生长和活动空间,池塘内的水位要保持适当,并且定期加注新水。定期对增肥水质,增加水中钙离子的含量,在夏天和秋天时,每20天左右按照15公斤/亩的比例往池内泼洒生石灰水消毒。

2、饲料投喂及疾病预防

根据河蟹不同的生长阶段调整河蟹的饲料投喂,在养殖过程中要确保给河蟹投喂的饵料新鲜且营养充足,以确保河蟹每天摄取的营养均衡。养殖时只要预防得当,一般河蟹是不易患病的,但要注意蜕壳不遂症。

3、日常管理

做好防逃防害防偷工作,加强日常监管,定期检查防逃设施,发现破损及时修补,为防止河蟹受到伤害,要把水旱老鼠、水鸟、黄鼠狼等杀灭干净,在投药杀水旱老鼠时,要注意投药时远离水面,以免河蟹误食死亡。

二、河蟹捕捞销售

成年河蟹达到上市规格后要及时捕捞出来,如果是池塘养殖河蟹,可以采取加水干塘法蟹簖捕捞,大水面养殖的话可以采取地龙方法进行捕捞,不管采取什么方法,一定要抓住河蟹的收获季节,及时将塘内的成蟹捕捞上来上市售卖,以提高收益。

为便于集中销售,现在很多养殖者会先采取暂养,暂养成蟹的池塘要求与正常人工养蟹池塘基本一致,在建设时要做哈防逃设备,进出水口用网拦好,把漏洞堵上,以防河蟹逃跑,养殖池内尽量模拟自然的生态环境,种植一些可供河蟹栖息的水草。为保证水质,要定期向池内加注新水,投喂可促进河蟹增长体重的动物性饵料,做好日常疾病防疫工作,待到合适的时间上市售卖。

养小龙虾的基本知识


小龙虾喜荫怕阳,而且喜欢打洞,有较强的领地占有欲和攀附能力,在生长过程中会有11次左右的蜕壳过程,寿命短繁殖能力低,饲料不足时会发生互相残杀的情况。在养殖过程中,要确保水质的优良,为它们提供足量的饲料,塘内种植充足的水草供龙虾采食、栖息、隐蔽和攀附。

1、生活习性:小龙虾一般喜欢生活在水较浅的湿地中,稻田、池塘或是莲藕、水芹等水生植物种植地都可用来养殖龙虾,喜欢阴凉的环境,养殖龙虾的场地周围可以种植一些树木,天气炎热时,要给龙虾准备遮阳设施;一般养殖小龙虾的池塘最好以壤土和黏土最佳,因为小龙虾喜欢掘洞栖息,一般洞穴的深度根据龙虾的大小而定,幼虾洞穴在25cm左右,成虾洞穴在50-80cm之间,为躲避严寒酷暑,它们夏季和冬季一般都在洞穴内居住,繁殖期的小龙虾也是在洞穴内交配产卵。

2、个性特征:小龙虾对领域具有较强的占有欲,它们多半成群而居,但会占有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地,不允许其他群体进入,若是有其他群体的虾闯入,它们会进行搏斗,直至一方离开或是被杀死;若是小龙虾放养密度过小或是饲料不足时,会出现自相残杀的情况,一般为硬吃软、大吃小、强吃弱,刚蜕壳的小龙虾,个头较小、较弱的龙虾最容易被杀害吃掉。

3、繁殖能力:龙虾的繁殖能力较低,它们是在体内怀卵,体外抱卵、孵化,一般每只繁育期的雌虾怀卵量在最多不会超过1000粒,存活率相对较低,而想要系统化的进行人工繁育也比较困难。

4、喜欢逃跑:环境不适、饵料不足以及天气不好都会造成小龙虾逃跑,为了防止小龙虾逃跑,可以在池塘周围和进出水口用塑料片等材料围成围栏。

5、寿命较短:小龙虾的寿命不长,一般在18个月左右,所以在小龙虾的规格长到符合上市标准后要及时捕捞上来,这样有利于提高产量和收益。

6、生理特征:小龙虾在生长阶段是会经历蜕壳过程的,每次蜕壳时间在5-10分钟左右,在小龙虾成为成虾过程中,需要经历11次左右的蜕壳,一般幼体期蜕壳2次,幼虾期蜕壳9次,只有通过一次次的蜕壳,它们才能长大。

7、攀附能力:龙虾喜欢攀附水草,而且攀附能力较强,一般龙虾在蜕壳时为避免遭受攻击会攀附在水草丛中,若是水质较差或缺氧时,龙虾会爬上水草的草头或岸边,因此,在池塘内种植充足的水草是很有必要的,它们可供龙虾采食、隐蔽、攀附及栖息。

养殖小龙虾的深层技术

1、充足的青草料:在池塘内种植充足的水草,一般面积应该达到环沟面积的一半,龙虾通过采食水草,可以补充所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充足的水草可以避免龙虾因为缺乏饵料而相互残杀,也可以避免因龙虾过度觅食而造成的水质浑浊等情况。

2、净化水质:养殖龙虾需要清澈无污染的水质,通过种植水草可以将塘内多余的氮、鳞吸收从而降低水中过多的营养,净化水质,而且水葫芦还具有吸收重金属的作用。

3、为龙虾提供遮阴栖息环境:小龙虾喜荫怕阳,种植水草可以给小龙虾提供一个较为荫凉的生活环境,而且小龙虾在蜕壳时极易遭受攻击,适量的水草可以帮助它们隐藏躲避,从而降低被捕食、杀害的风险。

4、帮助小龙虾度过危险期:在池塘内水质浑浊或是缺氧时,会对小龙虾的生长造成极大的影响,种植水草,既能一定程度上净化水质,还能在小龙虾缺氧中毒时,解救它们的性命,小龙虾通过攀附水草,爬到水草上用腮进行呼吸,便可度过危险期。

5、成为有机肥:秋收后随着温度的不断变冷,小龙虾也会开始进洞越冬,这时候干塘、晒塘等一系列工作会将塘内的水草尽数晒死,然后他们会逐步腐烂分解成肥料留在塘内,这可以为来年的水草养殖提供养分,还为池塘肥水提供了充足的营养。

6、为龙虾提供打洞越冬条件:秋收后的塘内一般会将水草等水生植物的茎叶堆码在塘边或中间,让它们自然腐烂发酵,为来年种植水草提供养分,而这为龙虾提供了更多阴凉湿润的地方打洞,并且这些植物茎叶堆码还具有一定的保温甚至升温的作用,可以帮助洞内的小龙虾更好的越过寒冷的冬天。

从河蟹塘缺氧伤亡虾蟹说开去


每年一到高温季节都会有部分蟹塘发生缺氧而伤亡虾蟹的事例,甚或引发一些不愉快的纠纷。从另一角度思考说明我们的河蟹养殖技术仍没有成熟,尚处在一个初级阶段。河蟹养殖也属农作范围,但相对于水稻、三麦的种植技术,甚至水产四大家鱼的养殖技术都有一定的距离。
本来可以超前预防、本来可以避免的。如温度骤变、风向逆转、暴雨突降、蓝藻的处理、倒藻的偶发、水草的腐烂等等这些还较为常识的东西,就缘由我们重视认识不够,存在侥幸心理而发生了本该预防本该避免的缺氧伤亡虾蟹的情况。
其实渔池内的主角耗养仅占塘口总溶氧的30%以下,而70%以上的溶氧被烂淤、腐烂有机质、游游生物等占用去,蟹塘多了项水草夜间耗氧。对照今年持续特高温的特殊年景,水草烫伤死亡较多,故塘口相对待分解的有机质相对徧多,我们管理时就应规避,如常用底改放在晴天上午用,克服底改进行分解工作时也耗氧的不足,慎用一些加速有机质分解的药物如石灰、枯草芽孢杆菌等。
当今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农业多少靠天收,自然的影响比例还是比较大的,对长期高温、长期低温,雨多雨寡等变幻无常的气候如何去应对、如何去规避,没有科学成熟的参照预案。即使部分群体部分塘口养得相对好些,遗憾的是可复制性差,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即碰巧。
仅仅这些也就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河蟹养殖技术还仍不成熟,仍然需要各个键结点的从业人员去摸索去观察去学习去总结去提升,去成就打造河蟹养殖的阳光产业!

是什么让你蟹塘的水变成了这样?



首先我们来聊一聊我们所说的好的水质所满足的肥、活、、嫩、爽应该是什么样的?
养殖水体好的标准“肥、活、嫩、爽”,这四个字与水体藻类指标相关:
(1)“肥”指水色浓,藻类数量高,是透明度25~35厘米和浮游植物浓度20~50mg/L。
(2)“活”指水色和透明度经常有变化,“活”意味着藻类种群处于繁殖旺盛期,池中物质循环良好。
(3)“嫩”指水色鲜嫩,虾易消化的浮游植物多,大部分藻类细胞未老化,水肥而不老。
(4)“爽”指水质清爽,水色不太浓,透明度不低于20厘米,藻类含量一般在100mg/L以内。
所以,良好水色的指标是:透明度不低于20厘米,藻类浓度20~10mg/L,硅藻、隐藻等较多,蓝藻较少,藻类种群处于生长期,浮游生物以外的其它悬浮物不多。当然由于地域环境的差异,不同地方的水色有不同的判断标准,不可一概而论。
接下来我们看一张图片
也许算不得太好但在这个阶段这类水也实属难得,我们把这类水称作别人家的水。
再来看下面几张图看一下里面有没有你家的水?
白浑
浓浑
泥浑
出现这类情况我们该说是天灾还是人祸呢?我们日常所说水混的原因无非就是以下几点:
1、天气突变、投饵不足导致河蟹活动性大易引起水浑。
2、水里鳅鱼、鲫鱼等野杂鱼过多也会造成水浑。
3、新开挖蟹塘水体和土质都不太稳定遇到雨天养殖水体上下水体形成对流底部有机质被携带上来悬浮于水中形成泥浑
4、水中枝角类、轮虫等过多造成养殖水体白浑
5、五月份温度升高水草长势较快,对养殖水体中营养物质吸收较多导致水体中碳源等元素缺乏引起水体发白水体自身净化能力减弱逐渐导致泥混
当这几点被列出来的时候或许你会恍然大悟原来我的水是这样浑了的,然后就开始着手处理水浑一心想着要把水调好但结果多是事与愿违。这里笔者想说的是一塘好水不是靠调出来的而是靠养出来的,调水说明你的水质可能已经出现问题了需要去处理,而养水更注重平时的管理,所以水浑究其原因还是在于管理上的失当也可以说是人祸。
其实有时候我们可以想一想塘里的杂鱼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人家也有杂鱼但人家的塘就是不怎么浑?塘里虫多也只是一味的杀虫而从不考虑杀虫后对水中藻类乃至整个水环境的影响以及后续的处理工作。当别人的草还保持活力的时候你的草却已经挂脏、草根发黄发黑、出水开花逐渐萎缩。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们不排除有天气等因素的存在,但更多的还是自身管理的问题。
最后总结一句河蟹养殖三分技术七分管理,我们能提供相应的技术但却无法代替您去管理,蟹塘无小事请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

高温蓝藻,你的虾塘蟹塘中招了吗?



蓝藻是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其结构简单,没有典型的细胞核,故又称蓝细菌。蓝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并释放出氧气,这是蓝藻同其他细菌重要区别。
蓝藻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喜欢较高的温度、强光,静水。夏秋时节大量繁殖,可形成水花,常见的蓝藻水华主要有:微囊藻、鱼腥藻、螺旋藻、项圈藻、颤藻、色球藻等
一、蓝藻的特点
1.分布广:蓝藻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是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喜欢生活在有机质丰富且pH值较高的水体中,喜高温,主要在淡水中生长,成为淡水中重要的浮游植物,在温暖的季节里常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2.适应性强,可在极端不良的环境中出现。对温度、盐度升高,照度、养分、溶氧下降及硫化氢出现等不良环境有较强的耐性。
3.蓝藻类有些种类具有固氮能力,特别是具有异形胞的种类,能够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合成自身需要的氮肥,从而改变水体中的氮磷比,所以蓝藻的发生和水体的营养元素比例失衡有很大关系。
4.浮游种类喜高温、强光、高pH和含氮高、有机质丰富的静水水体。
二、蓝藻的危害
1.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例如微囊藻夏荤高温季节大量繁殖,在水体表层形成一层厚厚的类似于油漆样的物质。绿潮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虾类的死亡。蓝藻中有些种类(如微囊藻)还会产生毒素(简称MC),大约50%的绿潮中含有大量MC。MC除了直接对鱼虾类、人畜产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诱因。
2.蓝藻繁殖过盛会抑制其它藻类生长,造成溶氧、pH值等昼夜变化剧烈。蓝藻大量生长后大量消耗水体中的微量元素,非常容易发生倒藻,转水的情况,池塘的溶氧甚至能跌到0毫克每升。
3.有的种类繁殖过盛(形成湖靛),死亡后发出一股难闻的腥臭味,消耗大量氧气,同时分解后产生毒素,败坏水质,引起鱼虾生病或大量死亡。
4.蓝藻的假空泡能够自由调节自生比重,白天上浮与有益藻类竞争光照,夜晚受重力影响下沉水底大量耗氧,水体溶氧分布不均衡,水体分层严重。
湖水中爆发颤藻
三、蓝藻发生的原因
1、多年没有清淤,池底严重恶化;养殖用水为污水,有机质丰富,水体呈富营养化状态;
2、另外由于水源不便,为了维持一定的水深,何时有水何时进,从而忽略了对水质指标的监控,一旦含有微囊藻等蓝藻的水进入塘口,便大量繁殖,很快形成优势种群。此时一般药物很难奏效。所以蓝藻的爆发和当地的养殖模式有很大关系。
3、投喂高蛋白的冰鲜鱼和利用率低的高蛋白饲料,水体含氮量增大,氮磷比例严重失调,特别是到了高温时期,经过较长时间的投喂,水质恶化加快,更加容易爆发蓝藻。
四、控制蓝藻的方法
1、减少池塘蓝藻密度
①沿下风口池边泼洒杀藻剂一般为含氯制剂或硫酸铜、络合铜等铜制剂,此法有一定的效果,但缺点是螃蟹对虾的刺激大,尤其是铜制剂会抑制养殖动物生长;另外一旦用量过大,容易造成转水,而且蓝藻大量死亡后分解产生的毒素进一步加剧了对螃蟹、对虾的危害,易引起事故发生。
②大量换水把含有大量蓝藻的水排出去打进新水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是绝大多数的塘口容易出现排水后没有水进或者进水需要较长的时间的情况。所以这种方法之限于一些进换水方便的塘。
③其他方法一些养殖户通过混养部分花白鲢的方法,利用花鲢控制枝角类的数量,利用白鲢吃掉部分蓝藻,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放养密度,防止密度过大引起缺氧。
④用微生物制剂抑制蓝藻的繁殖。主要用一些芽孢菌和复合的一乳酸菌为主的微生态制剂;通过大量繁殖,和蓝藻争夺营养,抑制其光合作用,减缓蓝藻繁殖速度,同时稳定pH值;通过分泌胞外活性产物来抑制蓝藻的繁殖。
2、培养有益藻类
①控制控制轮虫、枝角类的数量,防止其吃掉小型有益藻类
②直接向塘里补充吸氮能力强的卵囊藻。实验表明活力旺盛的卵囊藻的吸氮能力是放线菌的1.7倍,大量补充能够很好的抑制蓝藻生长。
③加大肥水力度,首先就是平衡营养盐,向塘中补充以磷肥硅酸盐为主的肥料,将池塘氮量比例降到10:1以下,加快有益藻类的繁殖。
只要上述方法使用得当,可以很好地控制蓝藻生长。

雨季要来了,河蟹脱二壳,蟹农该怎么办?



四月份已经结束,河蟹二壳就要开始了。一壳与二壳关键在于成活率,面对降雨,我们该怎么做呢?
目前河蟹养殖方式是以土池精养为主,因为是露天式养殖,所以有很多自然因素都会对池塘造成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降水了。
首先,降水会导致池塘水位增高。雨水主要以直接降入池塘和地表流入池塘两种形式,所以降雨会导致水体水位增加,而水位增高会导致水草疯长,后期水草易漂浮;中后期还会导致池底低溶氧甚至缺氧,因此降水前后需要及时调整水位。
其次,雨水温度往往比池塘水温低,降雨后易造成表层水温低,底层水温较高的底热现象,出现这种情况的水体会变得不稳定,上下水体交换,上下水体温差越大,上下水体交换越严重,严重时会将底泥以及有机质大量带入水体,造成泥浑或者水色较浓,不利于管理。因此,在降雨前后可以考虑补充硫代硫酸钠降低底热稳水。
降水会极大的改变池塘环境原有的理化指标。河蟹池塘通常ph值在7.5~9.0之间,而雨水通常为5.6左右。大量降水会造成理化指标巨变,导致河蟹应激,使得河蟹摄食量降低,脱壳中的河蟹可能出现脱壳不遂甚至死亡,所以雨前注重泼浇“抗激灵”+“黄金多糖”显得很有必要。同时雨水中具有较高氨氮亚盐,加上雨水还会将岸坡中的毒素带入水中,所以雨后要及时用“水博士”解毒,防止河蟹中毒导致损河蟹。
最后,降水会把空气中、岸坡上的有害细菌带入池塘,塘底有机质较多,有害细菌容易滋生,雨后要注意使用“弧菌天敌”预防性消毒,减少河蟹细菌感染,增强河蟹体质与成活率。
从上述可看出雨水对于养殖的负面影响还是很大的,但是在养殖后期降水也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同时可以缓解水色浓的状况,提高水体透明度,利于处理水浓的问题,但是对于水体较清且深的池塘可能会造成雨后水浑水浓绿的问题。
雨水对养殖的影响很大,有正面也有负面,正确地根据池塘情况做好预防工作,才能使得降雨益大于弊。

蟹塘水草烂根水质浑浊河蟹大量死亡怎么办



实例1:螃蟹大量死亡
许老板:养殖面积40亩,分2个池子,各20xx接触卓越以后,对卓越的产品和理念都非常认可,今年更是全程使用卓越产品和贯彻“养护”理念。虽然在5月中旬,由于气候和自身判断问题导致水草上浮,但一直都非常注重水质的稳定,6月中旬后水草重新生长起来。由于今年5、6、7月的长期阴雨天,加上忽视了对底部腐败菌、霉菌的处理,导致7月底高温之后,水草根部腐败、霉变。现在,水草基本上都烂根死掉了。经了解原因后,我们及时变通做法来挽救:先用百安威兑水拌沙子全池泼洒,晚上用得立康+六控底健康+粒粒神全池干撒,分解底部过剩有机物,减少腐败菌的产生,第二天后用新活菌王+健草养螺宝养草护水。
养殖感悟:每年的气候都不相同,贯彻“养护”理念重在系统,更要变通,比如今年长期的阴雨天,要更加注重底质的处理,避免霉菌的产生。(田超)
实例3:水变浑浊,水草“消失”
潜江西大院袁老板:养殖螃蟹56亩,7月28号到他塘口拜访,整塘水呈黄浊色,水草都看不见了。这个情况已有三四天,由于那几天风都比较大,所以没当回事,没管它。在水开始浑浊之前螃蟹大面积蜕壳。分析原因可能是螃蟹大规模蜕壳后,活动量加大,导致水变浑浊,建议他加大一倍投喂量,后用浸泡一夜的六抗培藻膏+特力钙(1+1用5亩)全池泼洒,风大上风口处多泼。第三天电话回访,水已经变清,效果显著。(张念)
实例4:水体发红,螃蟹上草
汈汊湖杨老板:池塘面积9亩,水深0.8米,水草基本烂根上浮并有青苔,7月16号杨老板杀完青苔后,慢慢的水开始变红发黑,青苔、水草下沉腐烂,螃蟹晚上上草。7月20号,杨老板很着急地找到了我,问我这该怎么办。水体镜检:有益藻类稀少。
分析原因:杀完青苔后,没有及时将死亡的青苔氧化分解,导致池塘有机质蓄积,池塘耗氧因子增多,再加上池塘水草上浮,自身净化能力变差,最终导致池塘环境恶化,水体发红,塘泥发臭,缺氧而引起螃蟹上草。
解决方法:
7月20号上午用六控底健康+得立康(1+1用3亩)改底,隔三天再改一次;下午用解毒超爽(3亩/瓶)进行水体解毒。
7月21号将新活菌王1瓶+粉剂活菌王2包+六抗培藻膏1桶泡半个小时用9亩,培藻培菌,增强水体的净化能力。
7月23号电话回访,杨老板反映,水变过来了,而且很漂亮。
7月29号塘口拜访,水草基本全部下沉,开始发绿苞子,杨老板高兴地说:“幸亏有你们,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陈仲)

养猪场秋冬腹泻高发,该怎么办?


进入秋季,猪场腹泻疾病又开始增多,猪群症状各不一样,本文从常见的腹泻疾病入手,介绍不同腹泻的防治措施。

1、仔猪白痢

由致病大肠杆菌引起,多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呈地方性流行,季节性不明显,发病率中等,死亡率不高,无呕吐,排白色或灰白色糊状粪便,体温不高,病程为急性或亚急性。用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有效。

2、仔猪黄痢

病原为一定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肠杆菌。7日龄以内多发,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病猪少有呕吐,排黄色稀粪,病程为最急性或急性。使用护仔安,调成糊状,灌服仔猪,一天两次,效果显着。

3、仔猪副伤寒

猪病(又称沙门氏菌病)主要侵害2-4月龄仔猪。无明显季节性,呈地区流行性散发。体温略高,表现急性败血病和剧烈腹泻,慢性者反复下痢,皮肤可出现紫斑,剖检可发现盲结肠在凹陷不规则的溃疡和假膜。用氯霉素治疗效果非常明显。

4、猪痢疾

病原是猪痢疾蜜螺旋体。2-4日龄猪多发,季节性不明显,呈缓慢传播,流行期长,易复发,发病率高,病死率较低,体温正常,但病初略高,泻出的粪便混有多量粘液及血液,常呈胶冻状。剖检病变主要在大肠。该病用抗生素治疗效果好。

5、猪流行性腹泻

由冠状病毒科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不同年龄、猪品种、性别的猪都能感染发病,多发生于冬季,特别是12月和1月份发生最多。幼猪表现腹泻,成年猪仅发生呕吐和厌食。传播速度快,但病死率较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可使用自家苗或者反饲的方法,饲料中添加增强免疫力,缩短病程。

6、猪传染胃肠炎

由冠状病毒科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各种年龄的猪均可发生。仔猪病死率高,大猪很少死亡。常见于寒冷季节,传播迅速,发病率高。病初呕吐,排灰色或黄色水样稀粪,病猪迅速消瘦、脱水,大猪多数可在短期内康复。该病治疗效果不好,着重预防,怀孕母猪在产前45一15天,肌肉和鼻内各接种1毫升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疫苗;或在仔猪出生后,用无病原性的弱毒疫苗口服免疫,每头口服1毫升即可。

甲鱼出现红脖子粗脖子的症状该怎么办



浙江金华甲鱼养殖户反应:甲鱼出现了红脖子、粗脖子的症状,该怎么办呢?
答复:粗脖子病类似于红脖子病,是由气单胞菌引起的疾病,主要致病原因是池塘水质恶化、底泥中未充分氧化分解的有机物大量沉积,致使水体中致病菌大量繁殖,甲鱼抵抗力下降,促使水体中气单胞菌入侵甲鱼体内。因此,与所使用的饲料并没有关系,但是如果饲料投喂方式不对或水质管理的措施失当,造成水体污染或水质恶化,会引起水体中气单胞菌大量繁殖。
预防红脖子、粗脖子病,最重要的是要维护好池塘的水质和底质,定期换水,定期对水体进行消毒。在出现红脖子或粗脖子病时,建议应先进行部分换水(不能大量换水,大量换水会引起大量死亡),使用一些水体、底质改良剂(增氧、促氧化),而后用一些碘制剂(如双链季胺碘)对水体进行消毒,同时给甲鱼饲喂抗菌类药物。
后期回访得知该客户甲鱼的病情目前已得到控制。

河蟹塘新开塘口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特种水产也渐渐走进了大众的餐桌,尤其是很火爆的河蟹。在常州河蟹套青虾最高亩效益可达两万多,在兴化河蟹精养亩效益最高可达一万左右。同时办随着养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养殖河蟹效益的提高,河蟹价格持续上涨。许多朋友也发现了一条发家致富的途径——开塘养螃蟹,那么新开塘口要注意什么呢?
1、塘口的土质的选择
河蟹是底栖生活,运动方式是爬行动物,所以土壤的土质非常重要,一般选择沙壤土。黏土保肥能力好不易漏水,但透气性差,土壤与水体之间营养物质交换慢,如果后期底质不好,河蟹底板会变黑且细菌细菌易滋生。沙土底质不易滋生细菌,但保肥能力差水中颗粒物少,水体元素与元素之间相互交换慢。壤土适中,是比较良好的土质。
2、塘口池坡的设计
池塘池泼比约1:2~3,池塘面积在20xx,苏州蟹农张云荣养殖大闸蟹已经8年了,一共承包了78亩的养殖水域,因为高温天持续,大闸蟹的生长受阻。“最高温的时候,35度水温肯定有的,螃蟹就烫死了啊。”原本受天气影响,张云荣会有不小的损失,但今年苏州推出大闸蟹高温指数保险,保险费用由蟹农出资30%、政府出资70%。张云荣花8000元投保了70亩养殖水域,根据保险合同,获得了7.7万多元的理赔金。创新保险扶贫参与形式,从而增强养蟹户抵御风险的能力,让保险助力养蟹户走上致富路。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8292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