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后期你加强管理了吗?调水了吗?杀菌了吗?


今几日有网友反映,自家的螃蟹环爪了,问怎么办?
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但我想问你一下,从8月底到现在己经有两个月了你的池塘管理了吗?也许有人会说,螃蟹后期还要管理什么?
说实在的,后期管理并不是光喂饱喂好就行的,池塘中的有害物质照样产生,只不过水温没夏天高了,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中毒现像没夏天明显了,病蟹不会像夏天一样早死晚浮了。
2个月时间,你消毒杀菌了吗,二十度左右的水温,病菌,病毒,真菌及纤毛虫,哪一个不是二十度左右繁殖最快的,养四大家鱼的都知道,十月小阳春,也是四大家鱼发病最高峰,螃蟹也一样的。
2个月时间,你给蟹池补过钙,洒过Vc,葡萄糖,补过微量元素了吗?螃蟹后期这些多东西还是需要补点的,微生态制剂及底改产品还应用点。
你欺骗了你的池塘,池塘也欺骗了你,水生动物不会像我们人一样有点不舒服就说的,他不会讲话,又在水中,我们不仔细观察是看不出的,螃蟹养殖三壳前傻子都会养,三壳后要比别人脱壳翻倍大哪才是本事,最后一壳后的产量,质量及底板干不干净哪就是后期的管理,你有本事养到大蟹,没本事保存到十一月中下旬卖是你的无能,环爪的问题在于后期管理,后期你都不去管它了,它不骗你骗谁呀?

相关推荐

你河蟹塘的水肥好了吗?



河蟹养殖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环,那就是肥水的工作。
做好肥水的工作能够提高河蟹的成活率,增强河蟹体质促进摄食保证溶氧等方面的好处,做好工作就是为你全年的养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反之则会在你养殖中埋下隐患。
那如何肥好一池水呢?顾名思义肥水肥的是藻类,那什么样的藻类才是好藻类才是我们塘口现阶段最需要的藻类呢?由于藻类种类巨多就不给大家一一讲解,笔者在这先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常见的主要藻类。
主要藻类分为:绿藻、硅藻、蓝藻、裸藻、隐藻、甲藻、金藻、黄藻等
青苔,也是绿藻门中的一种大型藻类!!!
那我们在养殖需要什么样的藻类呢?笔者在这为大家推荐的藻类是以硅藻为主要藻像的水体!
为什么给大家推荐硅藻呢?
1、硅藻是适宜在低温生长的藻类,
2、硅藻是属于小型藻类能够被养殖动物直接吸收
3、硅藻的营养价值是我们水体常见藻类中较高的一种藻类
那我们如何做好一塘以硅藻为主要藻像的水体呢?推荐大家使用绿爽+纳米黑金,一塘好水不是梦!!!

河蟹一壳,你准备好了吗?



根据《24节气养蟹法》,河蟹即将进入一壳,今年前期温度较低,蜕壳时间会有有延迟,预计在清明过后,,建议广大养殖户关注以下几点要素:
关注天气-多云阴天为主
以兴化地区为例,至清明这段时间,以多云及阴雨气候为主,池塘特点是:光照弱溶氧低,有机物转化受阻(产生亚盐、氨氮等毒素),应激重,河蟹吃食量少,长期趴低不活动。
建议:阴雨天适当减料,停喂鱼;出现缺氧爬边上岸现象,用水泵打水(蜕壳期不打水);亚盐、氨氮高的换水后直接环沟干撒卫底(或黑臭菌毒清)。泼洒金维安(或金维安优硒)增强体质、缓解应激。
关注营养-钙、能量双补
河蟹顺利蜕壳,需要从饵料及水体中摄入足够的钙及能量物质。因此蜕壳前要让河蟹吃饱、吃好,储备营养能量。
建议:在饵料中添加丁克+金维安+甘舒康(每组80-100斤料);脂能量+金维安优硒+甘舒康(每组100斤料)增强食欲、促进营养吸收(连喂两个星期),月底前外泼金维安+离子钙(或金维安优硒+离子钙全效),蜕壳后视情况(有软壳、有损伤)可再用一次。
关注水质-肥度适宜
蜕壳期间,水体要有一定肥度,保证溶氧,防止温差过大。但也不要过肥,遇阴雨天易倒藻,同时也影响水草生长及河蟹蜕壳(需要一定光照)。
建议:水质较瘦-提前使用藻乐肥+水金膏(每组4-5亩),或者藻博士+藻澎湃(每组5-6亩)肥水;若水质过肥-先换水,然后晴天中午使用靓水+蛭菌110,或者仕菌皇+丰水多效,用量根据池塘情况,咨询当地技术代表。
关注消毒-蜕壳后出现损伤
河蟹蜕壳期间是其体质最脆弱的时候,易感染病菌导致蜕壳后出现损伤。
建议:蜕壳前后3天,晴天中午使用秀碘(每瓶3-4亩);也可以使用蛭菌110(每瓶2亩),或仕菌皇(每瓶3亩)全池消毒。
关注肝脏-防控水瘪子
部分扣蟹在越冬前没进行营养强化,导致越冬期肝脏消耗过大,出现病变。通常在一壳时就会出现损伤,勉强蜕完壳也会后续死亡。
建议:水瘪子防控要从一壳开始,全程使用丁克+甘舒康(每组80斤料),或者脂能量+甘舒康(每组100斤料)拌料,饵料以配合饲料为主,同时注重水体消毒,保持水质清新稳定。
正确看待蜕壳期损伤
河蟹一壳是个优胜劣汰过程,淘汰体质差的,留下活力好的。因此出现少量损伤情况不必过于紧张,及时将损蟹捞出。若出现大量伤亡,就要从苗种、毒害、药残、水瘪子等方面去考虑,一般表现为从放苗开始就有陆续、零星死亡,到蜕壳时达到高峰,一旦出现,及时过水、降药残、补苗。

河蟹苗泡苗工作,你真的做好了吗?



很多河蟹养殖朋友对河蟹的养殖管理越来越精细化,在每一个养殖环节都力求做的更好。早期在河蟹的养殖过程中养殖户最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选择好的苗种。河蟹苗子好坏直接关系到河蟹的产量和养成规格。选好了苗种我们在放苗过程都会给河蟹苗种进行泡苗。泡苗的主要作用有哪些呢?以及我们在河蟹泡苗过程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泡苗的的主要作用:杀灭蟹苗身上的原苗塘的有毒有害病菌,病毒。减少在成蟹塘的发病几率。苗种浸泡过程中通过吐水将鳃中的污渍,泥质等透洗干净,有助于河蟹下塘后的成活率。
在泡苗的时候要注意的是水体的多少,蟹苗的数量,以及泡多长时间?这里核心的思想在于在泡苗过程不能缺氧为首要。毕竟苗子是高价买来的。怎么来科学的规划河蟹的泡苗的过程。这里举100头/斤的一万只苗为例。养殖动物的体重和耗氧量是正相关的关系。
耗氧量=0.2962W0.9082(哲罗鱼的耗氧量和体重的公式,冷水鱼水温和现在的季节水温相似减少温度对耗氧量的影响)。计算1只河蟹苗的耗氧量=0.2962(50.9082)=1.277mg/h.只。由此可以计算出10000只苗的一个小时的耗氧量为1277g。在早期河蟹池塘按照20mg/L计算,维持10000只苗一个小时的水的重量为638.5L水及1277斤水。常规的河蟹塘小船的满载水量400-600斤水。也就是说这点水河蟹苗种只够10000只苗30分钟呼吸。
由此可以得出在兴化常见的河蟹的池塘的在泡苗的过程中建议:3万苗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水体≧600斤;2万苗的不得超过15分钟,水体≧500斤;1万苗不得超过20分钟,水体≧400斤。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在河蟹泡苗过程必须注意浸泡时间,浸泡数量,以及水体多少三者的关系。坚持一个原则就是:少量多次(每次2万只),水要多(大于600斤)泡过一次后下次泡时要换水,浸泡时间为理论数据的50%-60%(5-10分钟)。
在实际泡苗中泡苗时间有长有短,水体溶氧多少不一,可以检测水体的溶氧情况,以及泡苗的水体,泡苗的数量三者计算而来。不可意气用事。合理的泡苗才能将泡苗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不科学的泡苗很可能会导致河蟹苗在浸泡过程缺氧的体质下降,严重的导致河蟹苗的死亡,影响河蟹苗的成活率。
河蟹养殖过程的一些细节工作我们要做好、作对,免得弄巧成拙。

高温蓝藻,你的虾塘蟹塘中招了吗?



蓝藻是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其结构简单,没有典型的细胞核,故又称蓝细菌。蓝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并释放出氧气,这是蓝藻同其他细菌重要区别。
蓝藻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喜欢较高的温度、强光,静水。夏秋时节大量繁殖,可形成水花,常见的蓝藻水华主要有:微囊藻、鱼腥藻、螺旋藻、项圈藻、颤藻、色球藻等
一、蓝藻的特点
1.分布广:蓝藻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是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喜欢生活在有机质丰富且pH值较高的水体中,喜高温,主要在淡水中生长,成为淡水中重要的浮游植物,在温暖的季节里常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2.适应性强,可在极端不良的环境中出现。对温度、盐度升高,照度、养分、溶氧下降及硫化氢出现等不良环境有较强的耐性。
3.蓝藻类有些种类具有固氮能力,特别是具有异形胞的种类,能够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合成自身需要的氮肥,从而改变水体中的氮磷比,所以蓝藻的发生和水体的营养元素比例失衡有很大关系。
4.浮游种类喜高温、强光、高pH和含氮高、有机质丰富的静水水体。
二、蓝藻的危害
1.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例如微囊藻夏荤高温季节大量繁殖,在水体表层形成一层厚厚的类似于油漆样的物质。绿潮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虾类的死亡。蓝藻中有些种类(如微囊藻)还会产生毒素(简称MC),大约50%的绿潮中含有大量MC。MC除了直接对鱼虾类、人畜产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诱因。
2.蓝藻繁殖过盛会抑制其它藻类生长,造成溶氧、pH值等昼夜变化剧烈。蓝藻大量生长后大量消耗水体中的微量元素,非常容易发生倒藻,转水的情况,池塘的溶氧甚至能跌到0毫克每升。
3.有的种类繁殖过盛(形成湖靛),死亡后发出一股难闻的腥臭味,消耗大量氧气,同时分解后产生毒素,败坏水质,引起鱼虾生病或大量死亡。
4.蓝藻的假空泡能够自由调节自生比重,白天上浮与有益藻类竞争光照,夜晚受重力影响下沉水底大量耗氧,水体溶氧分布不均衡,水体分层严重。
湖水中爆发颤藻
三、蓝藻发生的原因
1、多年没有清淤,池底严重恶化;养殖用水为污水,有机质丰富,水体呈富营养化状态;
2、另外由于水源不便,为了维持一定的水深,何时有水何时进,从而忽略了对水质指标的监控,一旦含有微囊藻等蓝藻的水进入塘口,便大量繁殖,很快形成优势种群。此时一般药物很难奏效。所以蓝藻的爆发和当地的养殖模式有很大关系。
3、投喂高蛋白的冰鲜鱼和利用率低的高蛋白饲料,水体含氮量增大,氮磷比例严重失调,特别是到了高温时期,经过较长时间的投喂,水质恶化加快,更加容易爆发蓝藻。
四、控制蓝藻的方法
1、减少池塘蓝藻密度
①沿下风口池边泼洒杀藻剂一般为含氯制剂或硫酸铜、络合铜等铜制剂,此法有一定的效果,但缺点是螃蟹对虾的刺激大,尤其是铜制剂会抑制养殖动物生长;另外一旦用量过大,容易造成转水,而且蓝藻大量死亡后分解产生的毒素进一步加剧了对螃蟹、对虾的危害,易引起事故发生。
②大量换水把含有大量蓝藻的水排出去打进新水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是绝大多数的塘口容易出现排水后没有水进或者进水需要较长的时间的情况。所以这种方法之限于一些进换水方便的塘。
③其他方法一些养殖户通过混养部分花白鲢的方法,利用花鲢控制枝角类的数量,利用白鲢吃掉部分蓝藻,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放养密度,防止密度过大引起缺氧。
④用微生物制剂抑制蓝藻的繁殖。主要用一些芽孢菌和复合的一乳酸菌为主的微生态制剂;通过大量繁殖,和蓝藻争夺营养,抑制其光合作用,减缓蓝藻繁殖速度,同时稳定pH值;通过分泌胞外活性产物来抑制蓝藻的繁殖。
2、培养有益藻类
①控制控制轮虫、枝角类的数量,防止其吃掉小型有益藻类
②直接向塘里补充吸氮能力强的卵囊藻。实验表明活力旺盛的卵囊藻的吸氮能力是放线菌的1.7倍,大量补充能够很好的抑制蓝藻生长。
③加大肥水力度,首先就是平衡营养盐,向塘中补充以磷肥硅酸盐为主的肥料,将池塘氮量比例降到10:1以下,加快有益藻类的繁殖。
只要上述方法使用得当,可以很好地控制蓝藻生长。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8291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