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和河蟹死亡到底有什么关系?


今年的台风特别喜欢江浙沪一带,台风影响过后,天气凉爽了,但小伙伴们注意没有,死蟹也集中在台风过后吧,从我们的观察、调研,第一次台风从启东登陆前养殖户所反映出来的伤亡并不大,几乎可以忽略不讲,但第一次台风来袭后,陆续有养殖户反映伤亡加大,但是还不够多,养殖户心里能够承受。第二次台风从上海登陆后,养殖户心塞了,伤亡从每亩几只一下扩至十几只,且有死光的症状,第三次台风今从浙江登陆,我敢保证说这次台风过后伤亡更大,各位小伙伴且听我慢慢道来,不对之处还请见谅。
首先,因为外源水有不确定性,蓝藻多,养殖户不敢从外河趣水,导致池塘水位过低,一但台风过来,台风带来的暴雨迅速提高池塘水位,池塘水位ph值迅速变化,蟹对原池塘的ph己适应,忽然间的大变化它适应不了,就会出现应激反应,轻则爬边爬草,我们误以为缺氧,重则死亡。
台风带来的暴雨使池水位的提高,水位一下提高15Cm以内还可以,一但水位提高超15cm,再碰到池塘出水面的水草不好,四周是倒网的池塘,蟹就会淹死,好多人不信这一说法,但这是事实,水位提升迅速,蟹池底水压变化太大,蟹就会顺着草爬出来,爬草、爬网,我们又错误地认为是缺氧,实则是压力不对的生理反映。
台风的大风大浪很大程度对水草的影响力非常大,大风大雨不光把池塘周边泥土带到水中,引起水体浑浊,而且把池底淤泥卷起来,使水体污染,水中带着的沙粒使河蟹呼吸困难,大风大浪把池塘中的有害物质迅速浑杂进水体中,使河蟹中毒,而且浑水中水草自身光合作用减弱,停止生长的同时,产氧气量减少,引起池塘底部缺氧而伤亡惨重;最说,大风把草卷在一起,台风过后高温来袭,水草腐烂,水质恶化,不死蟹才怪呢。
所以,小伙伴们,台风来袭,赶紧预防,从上面几处重点整治,河蟹才能平稳度过。

相关知识

不少河蟹养殖户栽轮叶黑藻,轮叶黑藻到底有哪些特点?



今天谈轮叶黑藻!
1、轮叶黑藻,因为节节生根,又叫节节草。
2、节节草的最大特点是易种、快长,生物量大,净化水质能力强,耐高温,是螃蟹养殖高温期的良好水草。
3、种植方法:
芽孢种植——12--3月,每亩8斤芽孢,冬深春浅。风险防控—青苔和杂草先长起来。
茎叶种植——5—6月,每亩500斤,浅水平铺式种植,不能按棵插栽。风险防控—等水草茂盛后,再逐渐加深水位,让螃蟹进入。
4、节节草种植风险:虫害风险—4—6月,摇蚊幼虫。7—8月,卷叶虫。所以,及时杀虫很关键。
5、节节草养蟹管理要点:
割草—高温期疯长,及时打头拉稀。
配置底增氧—生物量大,夜间耗氧量大。
防控高pH值损蟹—水草光合作用旺盛。
注重肥水增氧——保持草藻平衡,特别是高温期和蜕壳期。
后期防控亚硝酸盐——11—12月份,水草腐烂后,注意防控或早卖蟹。
6、特别提醒:当前很多伊乐草模式区域,开始尝试种植节节草,大家需要搞懂该草种植管理方法,避免拿一年的收成作为试验的成本,感觉太亏。

河蟹高温天死亡原因有哪些?


河蟹养殖进入后期,但是高温天的到来容易给河蟹养殖带来高风险,河蟹池塘死亡严重,也就意味着损失。高温期间河蟹死亡的原因有哪些?
1.长期ph偏高,河蟹池塘高温期间水草光合作用旺盛,导致池塘酸碱度高,河蟹长期处于慢性中毒,河蟹引发死亡。水草生长旺盛建议各位朋友拉掉池塘部分水草,经常用水博士和黄金益菌素调水。
2.池塘缺氧,高温期间,蓝藻爆发,很多人选择盲目杀蓝藻,期间没有做好增氧解毒,导致河蟹缺氧泛塘。高温期间处理蓝藻一定要选择有风的天气,或者局部地区处理,处理蓝藻一定要做好增氧,千万不能马虎大意。
3.暴雨应激,高温期间,特别是下雨雷阵雨,容易导致池塘倒藻,池塘理化指标发生变化,河蟹死亡突然增加,然后死亡有所减少。在有雷阵雨的时候一定要用黄金多糖和抗激灵增强体质。傍晚的时候用原子氧和全效底改拌料,防止底部缺氧。
4.河蟹黑鳃黄鳃,最近河蟹好多发现黑鳃黄鳃的现象,伴随水肿。这个是河蟹前期消毒工作没有做好,导致河蟹引发细菌感染。有少量死亡可以用黄金多糖和弧菌天敌连用两次。
河蟹池塘中发生任何的事情都不是小事,各位朋友要重视起来

到底是什么因素限制了你的河蟹产量?



每年我在市场结束后都会到全国各地的河蟹主产地进行一些调研,但随着调研的时间累积和调研深度加深,以往萦绕在脑袋里面一些模糊的地方逐渐清晰起来。是什么在限制河蟹的产量往上增加?
调研出来很大一部分老板,大都会说类似于这样的话:今年我全年水好、草好,料吃的也好,可为什么没有产量?我想,如果这个问题问我们刚加入这个行业的老板,他们也许会给出很多的原因,例如:水不好、草腐烂、长蓝藻、有肠炎、黑鳃.......但,如果问问我们有经验的,那批挣钱几率很大的老板,他们基本只会给出两个方向的可能:一,苗种,二,清塘。
这里,我不给大家讲刚进入这个行业老板们,提到的这些基本常见问题,我只说挣钱老板们最在意的这两个方面。
一、苗种
每年,我们在选择苗种的时候都有人说各种各样的挑选苗种的办法,挑苗种的目的很简单,都是为了河蟹养殖的更大,成活率更高。这对于我们的养殖来说是很好的技能,毕竟河蟹要养殖成功,就是能最后要起到的产量(养的好还要卖的好,这里不提怎么卖河蟹),而产量怎么来,这里有一个公式大家可以看一下:
规格x成活率=产量
同等放苗密度下:1规格大x成活率高=产量高
2规格小x成活率一般=产量一般
3规格大x成活率一般=产量一般
4规格小X成活率低=产量低
从实际的经验可以得出结论,每年能挣钱的老板和绝对亏的老板数量其实并不高,大部分的老板还是属于2-3点那多少挣一点,亏也亏不到哪里去的那一类。这有一个模型可以供大家参考
而苗种的重要性是在每年养殖中,当大家都没有在乎,但没有重视的部分。在这批挣高利润的老板眼中,苗种决定了50%的成功率。如果苗种不行,再努力的养殖,即使你水好、草好、吃料好,一样没有任何用处,最后的产量就是中间大部分老板的结局。
这里我强调苗种的优质,我说几点,大家试着注意,一是在苗种的亲本。这方面的注意点很多,但就两个方向深入些,一个方向是亲本的规格,就目前市面上大规格河蟹做亲本正悄然兴起,希望大家注意。大规格亲本的公蟹和母蟹目前都是选自不同的地区,避免近亲繁殖导致苗种退化。
另一方面是苗种期间的管理,投喂的饲料蛋白高低差异会导致河蟹苗越冬期间的营养累积度。还有就是苗种期间的水质管理等,这里就不再一一细说。但大家对于苗种的注意力绝对不能轻视。
二、清塘
对于清塘,很多的老板认为就是用药将塘口里的杂鱼,虾杀死掉就好。然后时间允许的话就会再晒晒,认为这就是清塘了。其实不然,如果我们的老板能深入的了解清塘到底是怎么回事,就会在清塘上面下重功夫。如果说苗种是河蟹养殖中的重要性占比在50%,那清塘就要占比在30%。
也许有的老板会认为这样的占比太高,我这里给大家举个例:好茶水需要好茶才能泡得出来;我们国学中藏风聚气的福地......目前的所知中,珠江水产研究所林文辉教授翻译国外的《池塘底质学》大家可以尝试看看,从中学习池塘要想达到高产,该如何调整池塘底质的属性。一句话大家也许听过:新塘旺三年!为什么新塘就能旺三年?三年也许是个不确定的时间,但新塘在河蟹养殖中确实在前一两年中,养殖的过程是顺利的,结果大部分是良好的。相同的投入比情况下,新塘要占据优势。如果还有怀疑,这里我再给大家举个例:如果有过农村种植庄稼的老板会有这样的认识,一块地不一定适合种小麦,但种玉米可能会很好!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地中将秸秆拿来焚烧后(当然,国家不允许焚烧秸秆了),那焚烧后的地来年的庄稼长势会好很多,为什么?
当大家带着这样的思考来看待我们的清塘时,可能你就会对池塘底部本身下更多的功夫,因为篇幅的原因,这里就不再一一的解释。大家一定明白如果清塘不彻底,来年养殖,必然会出现类似,杂鱼多、虾多、虫多、青苔多、病害多、草难保、水难调、蟹难看的结局。
比如,在用某些产品泡塘后,放苗下去苗中毒、爬边、上岸不下水,河蟹蜕一、二壳时间明显比别人的晚。还有很大的隐患是在三、四、五壳期间水好草好的情况下,年底产量低,很大的原因就是在一二壳期间偷死掉了。由于气温的原因,我们的河蟹在一二壳期间的死亡是不大容易看得见,正是由于这样看不见得情况就会导致河蟹在年底结果的未知,因此有一部分老板还会说,养河蟹就是赌博。事实真是这样吗,我想这就是见仁见智了。
归根结底,早期河蟹死亡看不见,和苗种的品质、清塘的毒素残留以至后期的生产管理都是密切相关的,但个人的工作几年经验告诉反馈的结果是:河蟹的数量在一二壳决定80%,规格是在6个月的养成期累积下来的,想提高你的产量,希望能在这两个方面下大功夫!

高温台风季节河蟹养殖管理技术措施



梅雨季节已经结束,接下来将是持续的高温天气,并且不定期会有台风侵袭,池塘水质变化较大。此时河蟹正处于养殖关键期,极易因水质环境突变产生应激反应,进而影响正常生长,因此,为确保河蟹安全度过高温、台风季节,笔者提出以下管理意见:
一、水质水位调节。高温季节,池水蒸发较快,应及时控制好水位,一般在90~100公分左右,使水草保持在水位以下10公分左右(可见水草);如有台风和暴雨侵袭,要加牢防逃设施,暴雨过后,对水位过高池塘及时排水,并使用雨后解毒剂,pH过低的池塘要及时泼洒生石灰,使pH在7.5~8.5之间;结合水草管护,坚持每10天使用一次底改或EM原露等生物制剂,保持水体透明度在30公分左右,确保水质良好。
二、水草管护。对水草总量超过70%的池塘,应采用人工捞除的方法,捞去过多的水草,并使用底质改良剂;对水草生长量大、水体混浊、水草长势不旺盛、叶片沾有污泥的池塘,用氨基酸解霸泼浇,分解池塘有毒物质,并投放颗粒底改,再用枯草芽孢杆菌调水;对水草不多、水质恶化、有蓝藻发生的塘口,应先用氨基酸解霸解毒,同时使用颗粒底改和EM原露,再采用人工方法去除蓝藻,并适当减少饵料投喂量;对水草已经腐烂、水质恶化的池塘要立即捞出败草并补种水花生,补种方法可以条状和块状,并将其均匀分布在池塘中;台风暴雨过后,要防止烂草,应及时排出过高池水,并使用护草剂,以增强水草的光合作用。
三、科学投喂。高温季节投饵时间一般选择在下午5:00至7:00;投喂方法坚持小面积池塘全池投喂,大面积池塘要有固定的投喂线路,并在无水草空白处投喂;投喂品种应以投喂粗蛋白含量30%左右的颗粒饲料、小麦或玉米等能量饲料,并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投喂量以河蟹4小时内能吃完为标准;遇闷热、台风或阵雨天气应减少投喂或停喂。
四、及时增氧。高温季节,池塘溶氧缺氧,尤其遇到雷阵雨、连续闷热、台风阴雨等天气突变情况,要经常开增氧机并延长增氧时间,把增氧机作为河蟹养殖的“增效机”,而不是仅当作“救命机”。
五、谨慎用药。高温季节,温度越高,药性越强,应停用氯制剂、溴制剂,禁用敌百虫等有机磷药物;阴雨天禁止用药,因阴雨天池水溶氧低,用药后易加剧池水缺氧,所以应选择晴天用药。

河蟹不明原因死亡的幕后真凶是什么?



高温,一个让人听着就要冒汗的词语,无法躲避,像往常一样高温天气如约而至,八月份,养殖后期,在这个马上就要收获的时间,存在着诸多难缠的问题,严重影响河蟹的健康以及最后的产量,严重的出现大量死亡,导致减产,五壳临近,所有的问题都是影响其规格的因素,不容小觑,烈日炎炎,每当去到一个出现死亡的塘口,看到的都是养殖着脸上的无奈与辛酸,自己付出的东西,一个一个的被捞上岸,心急如焚,我们技术人员看在眼里,都想去想尽办法去帮助他们控住病情。
言归正传,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河蟹在高温天气大量死亡呢?
首先,溶氧问题:
高温、雨天较多,外加吃不败的塘口高温天气活力差,产氧量下降,晚上气温下降,水草活力得到提升,但是此时,它成为了塘中耗氧的东西,经过检测不难发现,白天下午八个点溶氧的塘口,到了第二天早上却只有两个点左右,在天气不好的情况下,极易出现缺氧,缺氧后螃蟹体质下降,陆陆续续的出现死亡,而此时缺氧不仅仅是三天不长那么简单。那么,我们如何去预防缺氧呢?平时多注意换水,把烂的水草及时捞出。多注意改底,减少塘底的耗氧物,喂食的时候可以配一些增氧片一起撒下去,有增氧机的塘口提前开起增氧机。
其次是草烂中毒问题:
近期塘口不少有蜷爪的现象,不少养殖户以为出现了抖抖病,其实并不是,就是草烂以及塘中藻类代谢产生的毒素导致,草烂产生的硫化氢以及藻毒素在高温天气的致死问题不容小觑,这种情况下,要把烂草捞出,并且注意改底跟解毒,三天用两次。
再者是细菌感染:
我提到细菌感染时,养殖朋友会说我前几天刚消毒的啊,为什么还会有这种现象,高温池塘底部极易缺氧,这时就为细菌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当螃蟹体表有磨损或者刚退完壳就很容易被细菌侵入,所以,消毒改底同时进行,并且使用正规过硫底改。
以上是最近发现的主要致死原因,希望能够对接下来的养殖提供一点帮助,希望养殖朋友在看到后能及时预防,减少损失,为五壳以及上市保驾护航,安全度过高温。

谨防河蟹秋季意外死亡



眼下河蟹已陆续上市,但留塘成蟹依然较多,养殖户仍应加强饲养管理,切不可麻痹大意,否则稍有松懈,就会发生秋季意外死亡事件,给养殖户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1、感冒死亡。秋季昼夜温差大,体质差的河蟹因不能适应温度较大幅度的变化而易患感冒。此时应提高水位来控制水温的剧烈变化,注入新水时温差不要大于4℃,此外,水面多留些漂浮植物,如水花生、水葫芦、浮萍等,同样起到控温作用。
2、自然死亡。俗话说:“西风响,蟹脚痒”,每年的9-11月份,都有一批生长了两年的河蟹由“黄蟹”蜕壳变成“绿蟹”,其性腺发育成熟,进入生命的最后阶段。凡是脚痒要逃跑的河蟹,因其体内渗透压升高,不能适应淡水环境而导致河蟹自然死亡。为此,应将这部分“绿蟹”及时捕捞上市。
3、投饵不当引起的死亡。秋季河蟹摄食有时会因温差大而引起消化不良,出现所谓“胀死”现象。为此必须在以下两方面加以防范:一是增加蛋白质含量较高饵料的投喂,减少植物性饲料的投喂,以利河蟹育肥增重,二是要遵循“四定投饵”的原则,水温下降时要适当减少投饵量,不投不洁饵料,以免引起河蟹的肠胃疾病。

高温期河蟹频繁上岸到底为哪般?



时至大暑,与上半月持续低温阴雨相比,目前水温不断升高,这也导致池塘环境易变,水质恶化、水草腐烂现象严重。近期很多养殖户反映河蟹上岸、上草、吊网现象较多,吃食不理想,同时伴有一些伤亡,特别是晚上,大量螃蟹上岸,体质差的上岸后不下水,反应迟钝。长时间上岸的螃蟹体内水分流失较快,抵抗力降低,食欲差,剧烈活动导致体内营养物质消耗过大,造成营养性肝坏死,下一次蜕壳出现蜕壳不遂和软壳现象。
河蟹偶尔出现上岸情况属于正常现象,但晚上大量持续性上岸就要引起重视,证明水质、底质已经恶化严重,水环境变化较大。白天水温较高,加上螃蟹畏强光,一般不会上岸,但偶尔也看到少量螃蟹上草,长时间伏在草上不动,这类螃蟹体质较差,或者已经发病,基本很难存活。晚上上半夜螃蟹活动量较大,但主要在边上浅滩处和水草上,一般不会大量长时间上岸,偶有部分螃蟹上岸活动一会就下去了,长时间在岸上不下水的预示着水环境出了问题(水质、底质、溶氧等等),要引起重视,及时采取措施。
河蟹大量上岸原因分析:
1、池塘缺氧
特别是底部溶氧不足,水质较浓的(藻类丰富)、水草好的塘口白天还行,一到了晚上呼吸作用大量耗氧,导致河蟹上岸,尤其是水草腐烂及没草的塘口,有时候看不到螃蟹上岸上草并不代表不缺氧,许多螃蟹在底部处于缺氧昏迷状态,没力气上岸上草,时间一长导致部分河蟹底部伤亡,蓝藻爆发的塘口也要注意晚上及时增氧。
水草衰败、水质过浓导致晚上缺氧
水质恶化、油膜过多导致溶氧不足
2、底热、水温较高。
近期反应河蟹上岸严重的塘口大部分都是受上半月水灾影响的客户,受大水影响池塘水位较高,塘外面的泥沙、脏污、垃圾都一拥而入,待水位下降后大量沉积池底,同时水草脱底上浮,气温一高腐烂下沉,最终导致底部有机污染物过量蓄积,持续厌氧发酵产生底热,池底泛酸,导致河蟹待不住大量上岸,这类塘口建议重点改底,同时移栽水花生,采取措施固定住还未发黑腐烂的上浮水草,水质浓稠的勤换水。同时高温季节许多养殖户喜欢在白天尤其是中午开增氧机或者打水,导致上层温度高的水对流到下层,加重底热导致下层水温过高,河蟹大量上岸。
3、高温应激综合症。
高温期水位过浅导致水温过高,同时高温水质恶化使得水草大量上浮、衰败腐烂,缺少水草的遮阴作用中下层水温过高,引起河蟹应激反应。河蟹长时间生活在高温水环境中其抵抗力和食欲会大大下降,这时候要注意控制投饵量,防止残饵加重水质恶化,及时加注新鲜水,晚上打水,同时水体中泼洒金维安等抗应激产品,增强体质和食欲。同时高温期水质不是越清越好,部分养殖户反映自己塘口水质很清,一眼见底,但河蟹晚上大量上岸、白天还上草,而其他水浓的草不好的甚至有蓝藻的塘口反而没有河蟹上岸,就是因为透明度过高,光照过强,一方面使得中下层水温升高,另一个方面在长时间光照环境下河蟹处于紧张亢奋状态,待晚上温度稍降后就开始大量活动上岸、爬草,表面上活力很强,但实际上这类螃蟹不怎么吃食,大量消耗自身能量,时间一长体质就会变差,诱发各种病害,导致伤亡。
4、毒素过多,慢性中毒。
高温期底部有机污染不断蓄积,导致氨氮、亚硝酸盐等毒素超标,同时很多塘口处理完蓝藻后没及时解毒,藻毒素中毒。处于慢性中毒的螃蟹不会立刻死亡,但活力和体质变差,最重要的是造成生理性缺氧,可能水体中的溶氧充足,但河蟹中毒后血液载氧能力下降,同时呼吸器官受损,影响水中溶氧的吸收及体内运输。处于生理性缺氧的河蟹晚上会慢慢爬上岸,行动较迟缓,受惊吓后不下水,不吃食,时间一长导致伤亡。
毒素超标导致慢性中毒
高温期河蟹频繁上岸的针对性措施:
1、水位不可过浅,尤其是没有草或草已经开始腐烂的塘口,及时补充新鲜水源,深沟里水深维持在1.2-1.5米左右。
2、底热、发酸、蓝藻过多的塘口建议定期使用卫底(2亩/袋)处理过多有机污染物,改善河蟹底部生存环境。
3、经常出现大量上岸的塘口晚上及时开增氧机,有条件的可换水,增加溶氧的同时缓解水质恶化。
4、定期泼洒金维安(3亩/袋),缓解高温应激综合症,水质过清、透明度过高的塘口可适当肥水,培养水中藻类,以此来增加溶氧,减少水下光照刺激,但要注意用量,不可用有机肥及化肥,以免蓝藻滋生。
5、没草的塘口及时移栽水花生或从其他塘口拉点水草过来,一定要保持塘口的水草覆盖量,维持溶氧,降低下层水温。
6、出现行动缓慢、反应迟钝、活力差的河蟹上岸的话,要警惕中毒和水瘪子蟹,可检查其肝脏,若发现病变(颜色变浅、发白、花肝等),第一时间使用解毒应激精华液(2亩/瓶)解毒,然后使用卫底(2亩/袋)改底,立体降解水中毒素。
7、水草存塘量大并且大量上浮的塘口易缺氧上岸,可在早晨捞掉部分上浮水草(尤其是挂脏严重及根发黑的),同时泼洒健草露(2亩/瓶)增强水草活力和抗逆性,保住还未发黑腐烂的水草。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8325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