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过程中新塘旺三年的说法,这是真的吗?


在河蟹养殖池塘中有这么一句俗语:新塘旺三年!
新塘是真的能旺三年吗?
从微量元素上来说,良田改造的蟹塘,在前几年的养殖过程中是比较容易管理的。是什么原因导致良田改造的河蟹养殖塘,会比较于老塘口会更为容易管理?
这里涉及到的体系太多,我就单独先说一个,水草!
目前来说,我们河蟹池塘的水草基本以伊乐藻,水韭菜、轮叶黑藻为主,具体是哪些根据各个地区的不同选择性的单独种植,或者混合种植。就水草而言,其生长需要多种微量矿物元素。而在水产养殖中,土壤中所蕴涵的微量矿物元素是有限的,用的越多,剩下来的就越少。随着割草,放草,这些生长出来的植物就流失出塘口。
而在我们的河蟹养殖中,在每年的清塘、干塘的过程中,我们会使用很多的菊酯或者敌百虫类来清塘,杀野杂鱼或者虫卵等等。很少有塘口在土壤改良中下大功夫。17年年底的时候去高淳那边做调研,发现在高淳那边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自己住的地方放一些猪粪/鸡粪来发酵。深入了解后发现,他们每年基本都会使用一些来改良池塘的土壤。而这些粪便中经过发酵后会富含丰富的矿物元素、酶、菌、氨基酸、有机质等,这些物质在进入池塘后,持续性的改良土壤,而补充进去大量的微量矿物在前期的水草生长和后期的只要一种营养元素不足,营养养分水草养护上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在植物的营养理论中,有一个理论值得大家学习叫——最小养分率
最小养分率是指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必须营养元素中,其他元素都满足的情况下,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就要受到该元素不足的限制。他的中心意思是: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淡水决定职务产量的确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在一定范围内产量随着最小养分的增减而变化。
对于图片中的植物对养分的需要程度,并不是说作物对氮磷钾的绝对需要量是相等的,而且这只是主要的养分标注出来,并没有将其他的必须营养元素标注出来。
在我们对植物的需要量来说,我们的氮磷钾缺乏容易补充,但微量的矿物元素却很少关注。而我们池塘当中在养殖后期就是容易缺乏这样的微量元素。如果微量矿物元素缺乏,容易导致后期伊乐藻不抗高温,易腐烂!
而新塘的微量元素足够,在养殖的前两年,因为必须的微量矿物元素足够,它提供给水草的营养组分是均衡和充足的,这样的条件下,水草的生长和后期保草都比老塘容易。
养蟹先养草,草好水也好!
在河蟹养殖中,水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塘好的水草是养殖成功的一半,那说新塘旺三年,其实还是有道理的!

相关阅读

河蟹养殖过程中病害的防控方法



笔者就以这个话题来简单的聊一聊,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河蟹在湖泊等较大水体中生活是很少患病的,这可能是湖泊等较大水体的自然环境适合其生长需要而削弱病原体滋生寄生的机会。然而,随着池塘养殖的快速发展,因养殖密度大,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再加上养殖管理方法的缺陷,容易导致河蟹病害的发生。
河蟹受到病害后会出现这些症状:摄食量下降甚至停止摄食,生长缓慢;行动缓慢、上岸不下水、容易被捕捉;甲壳附着生物、色泽异常、壳软等等。
引起河蟹发病的主要原因有:1种苗的质量差容易感染病害或者携带病源2在饲喂的过程中投喂大量的冰鲜鱼或者饲料,严重过剩,再者腐败有机质过多,导致底质恶化,有害细菌大量繁殖3天气突变,环境突变应激大容易发病4水体、底质、水草、螺蛳交叉感染严重,有害菌大量繁殖。由此可知,大部分的病害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和水、草、底质息息相关,所以在病害的预防中主要就是对水质、水草、底质进行管理。做好病害的预防工作就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方面,一定要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
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预防措施有:1从根源做起,挑选好亲本;2自己培育出具有免疫力和抗体的蟹苗;3选择反应快,活力强的蟹苗;4加强对水质监控和管理,要求水要“肥活嫩爽”,水质指标在规定的范围内,定期使用菌种、底改来改良水质、底质;5使用安全无残留的水体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杀灭水体中的有害菌等等。在预防以及治疗期,使用药物的情况下,一定要选择晴天,避开河蟹的脱壳期。还要及时关注进下来的天气情况,来进行提前的预防。一定要养成多巡塘的好习惯。

螺蛳在河蟹养殖过程中的那些事儿



随着河蟹养殖业的发展,养殖技术也日趋成熟,螺蛳在河蟹养殖中的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作为在河蟹养殖业中奋斗了两年的技术人员来讲,一直觉得螺蛳投放是河蟹养殖过程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但在近两年的市场调研过程中缺发现了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那就是虽然人人都知道要放螺丝,但就其放养量、何时放、螺蛳的选择及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等很多养殖户朋友都不太清楚。就此笔者在此总结以下几点望能对广大养殖户朋友有所帮助。
螺蛳在河蟹养殖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在前期不仅净化水质,而且可以为河蟹提供优良的饵料从而弥补人工饲料营养成分的不足,;作为底栖性生物能及时清除底部残饵粪便改善底部环境防治底部细菌滋生;在中后期作为河蟹喜食的一种生物饵料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河蟹夹草的发生率;而且螺蛳性寒,在高温期可以帮助河蟹驱热,从而提高河蟹耐高温的能力,减少河蟹死亡。
一、蟹塘常见螺蛳种类
1、田螺
学名中国圆田螺,俗称螺蛳。软体动物门,中国各淡水水域均有分布。喜欢生活在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域中,特别喜欢群集在微流水的地方。食性杂,主要吃水生植物嫩茎叶、有机碎屑等,并且田螺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田螺卵胎生,体内受精发育,雌螺怀卵数10-100个不等。发育成仔螺后,陆续排出体外,幼螺在水中行自由生活,幼螺生长至一年左右即达性成熟。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xx养殖环境不断恶化,浮螺生长繁殖受阻。浮螺壳薄,肉嫩河蟹喜食,卵生,10度以上便可繁殖产卵,缺氧时,浮在水面。池塘如有较多浮螺,常常是一个好兆头,年底河蟹规格产量都不错。据了解,在去年没有干过塘,旁边水环境水草较好的河沟,打水后出现很多浮螺概率较大,当然这种情况,可遇不可求。
二、螺蛳投放时间;
在河蟹养殖过程中螺蛳投放一般分三次进行,第一次选择在清明节前后投放20xx投放量的1/3左右。投放量过大,极易导致前期水清、难肥;严重的还会暴发青苔。
冬天放当年成熟的薄壳小中成螺为好,因为清明时它们就是最好的产子螺种源,而塘中成螺所产的仔螺,也将是春苗最好的开口料;春螺选大字,开春后放螺,螺丝已经开始进入生长期了,个体越大,营养物质越多,是二次蜕壳后,蟹的最好活饵,充足的螺丝供应,将是蟹成长的基础保证。
2、螺蛳尽可能选择空壳少、泥污少的,同时尽量避免螺蛳携带青苔入塘;②甲壳较薄用脚踩易碎;③最好选用人工捕捞的甲壳无破损成活率相对较高
3、投放螺蛳第二天要及时消毒,防止带入有害菌。
4、投放螺蛳后视水质情况酌情肥水。
5、投放螺丝时尽量避开阴雨沉闷天气防止螺丝投放后由于天气气温等影响而导致螺丝死亡坏底成活率低。冬天5℃以下,放螺蛳会冻伤;夏天28℃以上,放螺蛳在运输过程中会缺氧而死,还有在运输过程中淋雨也容易导致螺丝死亡等等,
6、由于早期气温较低螺丝不易爬行投放时应注意不要成堆的投放防止螺丝堆积造成缺氧死亡。
7、投放前做好解毒工作防止螺蛳投放后上岸、潜入底泥严重时造成死亡增大养殖成本。
四、养殖过程中螺蛳钻土原因
①冬眠:当塘口的水温低于5℃时,螺蛳会潜入泥穴中冬眠;
②高温:当塘口水温高于33℃时,螺蛳也会潜入泥土中或群集于阴凉水草处一边摆龙门阵,一边避暑;
③药物中毒:当塘口水体药物过量的时候,螺蛳也会为了寻找合适的环境,所以选择钻入泥土中。
④养殖水体营养元素缺乏螺蛳缺食少吃摄食底泥中的有机质。
五、养殖过程中关于螺蛳的几大误区
1、螺蛳不要喂,认为蟹料剩下的就可以被螺蛳吃了,其实不是的,蟹料价格高这样无疑加大养殖户的成本,而且残饵量少,螺蛳还是处于半饥饿状态。加上螺蛳是公母比1:9,想要螺蛳繁殖好,公螺的营养是要跟上的。而且螺蛳是一次交配七次产卵,故清明节左右交配期尤其重要,故因做好前期肥水工作培养优势藻类供螺蛳摄食
2、螺蛳越多越好,有养殖户把螺蛳放到每亩1000斤,养殖水体不仅肥不起来而且长期透明见底,导致河蟹打洞,青苔滋生,水体不稳定。我们建议养殖户分两到三次投放,第一次放200-300斤/亩,第二次在上大水10天后放200斤/亩。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在7/8月份补放200每亩左右。

蚂蟥养殖过程中的三个关键点


水蛭别名蚂蟥,很多人看到这种生物都是头皮发麻,因为这种生物具有强大的吸血性,并且很难发现和扯掉,在经过电影和小说的夸张,所以很多人都会害怕,但其实蚂蟥具有非常不错的药用价值,这也附带了非常好的经济价值,因此不少养殖户开始饲养蚂蟥,下面小编就蚂蟥养殖技巧和大家说说。

一、蚂蟥养殖场所以及放苗事项

蚂蟥养殖场所主要以网箱形式为主,规格常常为2cmx4cm的大小规格。其次,对于蚂蟥苗投放时间一般是集中在五月中旬的样子,并且在投放前期准备的时候需要对池子进行消毒,一般可以选择“超碘”作为消毒液。

再者,在购买蚂蟥幼体再运输过程,蚂蟥幼体会存在着一些应激反应,这行为会影响到蚂蟥的成活率,为此再运输过程前,可以先投放一些应激药物减少这种事情的发生,同时也可以大大提升蚂蟥的成活率。而投苗密度上也有着要求,太多了会因为食物和空间分布不均导致生长缓慢,太少了则是浪费空间,为此小编推荐800—900苗即可。

二、水池管理

养过蚂蟥的都知道,对于蚂蟥的投食一般会选择田螺此类螺类,但是这种生物长时间下来可能会导致水池水质变差,从而影响蚂蟥的生长,因此在养殖蚂蟥的时候应该做好定期管理水池水质非常有必要,对于水色尽量保持在嫩绿色和茶褐色的情况,透视度进行能在25cm左右。

三、饲养过程的注意事项

对于在投放过程到养殖中同样存在着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说投放一些解除应激的药物,解除运输中的药物,增加成活率;或者是在幼苗阶段中,养殖户投放的田螺可以事先用乳酸菌浸泡一下再去投放,这样可以提升蚂蟥的体抗力;再者就是现在是高温频发季节,在这个阶段一定要记得定时消毒和换水,并且投放一些药物来分解饲养过程的粪便,这样大大减少疾病爆发的几率!

商品河蟹运输过程中的三个注意事项



进入秋季以来各地的河蟹已开始大量起捕并上市销售,随着网络电商平台和快递物流公司的介入,河蟹销售模式发生了新的变化,除了传统门市销售以外,还有一些河蟹直接通过网络销售供应给各地的买家。河蟹属于生鲜食品,生鲜食品运输大多是有风险的,那么怎么在保证不影响运输成活率的情况下做好鲜活商品蟹的运输呢?笔者认为主要应当抓住以下几个关键:
1、运输的商品蟹要严格挑选附肢完整、壳腿粗硬结实、肉质饱满的。这样的河蟹膘肥体壮,丰满度高,生命力强,适于长途运输。附肢不齐全、丰满度低、体质较弱的蟹在长途运输中极易损耗,最好本地销售或者经暂养强化培育后上市运输。
2、选择合适的包装。目前运输常用的包装工具有竹笼、竹筒、柳条筐、蒲包、草包等。通常普遍采用的是蟹筐、蟹笼包等。运输时可先在筐笼内衬以浸湿的蒲包,再把河蟹一层层放入筐内,放置时,河蟹背部朝上,腹部向下,四肢扎牢,放平装满,使河蟹在筐内不能自行活动,以减少运输途中体力的消耗和防止受伤。
3、及时运输。包装完毕后应立即联系物流及时运输,运输前可在包装物内放入适量冰快进行降温,使运输气温保持在5~10℃,运输成活率可接近100%。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8321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