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户如何对比选择不同地区的蟹苗


在河蟹养殖的开始,其苗种是养殖的基础,只有好的蟹苗,才能养出又大又肥的螃蟹,这就如同建房子,没有好的地基,又如何建出结实漂亮的房子呢?而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给河蟹养殖打造一个结实的地基。
大家都知道目前苗源主要有崇明苗,启东苗,如东苗,水阳苗,兴化苗,而前三者苗种地盐度较高,后两者苗种地盐度相对较低。苗种是养殖的基础,那么苗种的选择就成了重中之重,而我们大家挑选苗种时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苗种的选择要遵循就近原则,减少蟹苗应激以及因长途运输而对蟹苗造成损伤。
2、看蟹苗的活力,那些翻身吃力的则不能要。
3、苗种的大小要一致,这样蟹苗脱壳一致,可以避免其因脱壳时间不一致而自相残杀。
4、苗种甲壳色泽光亮,肢体健全,无纤毛虫。
5、蟹苗爪尖没有磨损,爪尖发黑有磨损的,会影响脱壳成功率。
6、蟹苗的鳃部为白色或浅白色且饱满,发黑说明其有细菌感染。
7、蟹苗肠道饱满,这样说明其吃食情况比较好。
8、蟹苗肝脏为橙黄色为好,不能发白。
9、蟹苗的第三对腿长超过眼点,这样的苗生长比较快。
10、看苗塘的水色环境是否良好。
蟹苗选好以后就到了苗种的运输了,而运输的过程中我们就要注意:
1、蟹苗放入沙袋时要扎紧,尽量不要让蟹苗活动,防止能量的损耗。
2、运输时气温在15℃以上时,建议在底部铺一层冰降温。
3、运输过程中不要让蟹苗受风。当蟹苗运到塘口时我们要尽可能的使成蟹塘与苗塘的水质条件(PH值、盐度等)保持一致,同时应注意:
放苗前苗塘肥水培藻,为蟹苗提供植物性饵料。
放苗前解毒,防止清塘药物有毒素残留。
蟹苗到塘口后要先用超碘或弧菌天敌+抗激灵泡苗,杀灭其体表的细菌,提高苗种体质。
放苗要选择晴天早上或傍晚,不要雨天放苗使蟹苗应激上岸。
我相信只要按照以上几点操作,大家一定会为以后的河蟹养殖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的。在这里祝大家来年都能养出高规格高产量的螃蟹。

相关推荐

河蟹养殖户如何鉴别蟹苗质量



如果是人工繁殖的蟹苗,应询问蟹苗的日龄、饵料投喂情况、淡化处理过程以及池内蟹苗的密度。饲养管理较好的蟹苗,日龄一般在4~5天,经过4~5天的淡化处理后,池内蟹苗的密度较大,且比较活跃。如果购买的是天然蟹苗,则要了解蟹苗捕捞的天数及淡化处理情况;如未经淡化处理千万不要购买。



将准备出池的蟹苗捞出一部分,沥去水分,取1~2克逐只过数,凡规格可达到每公斤15万~18万只的,说明蟹苗质量较好,可以购买。如果苗龄过短、个体较小,每公斤超过20万只的,则尽量不要购买。


体质健壮的蟹苗一般规格比较整齐,体表呈黄褐色,游泳活泼,爬行敏捷。检查鉴别时,可将沥去水分的蟹苗用手抓一把,轻轻一握,然后松开手,如果蟹苗立即四处逃去,爬行十分敏捷,则证明蟹苗质量较好;反之,则质量较差,不宜购买。


可取将要出池的蟹苗1~2克用湿纱布包起来,放在室内阴凉处做一简单试验,测出成活率的高低后再进行鉴别。一般是经8~10小时后解开纱布,如有80%以上的蟹苗都是活的,则说明蟹苗质量较好;若大部分死亡,则购买时要慎重考虑,最好是放弃购买,以免遭受损失。

投苗季节开始,河蟹养殖户如何合理选择购买优质扣蟹



优质扣蟹的选择
1、规格整齐,以120~300只/公斤为宜。
2、体格健壮,活动有力,反应灵敏,无伤病,无残肢。
3、扣蟹抽样检测-巴大911
九看
看额齿:额齿呈凹凸不平波浪型的即好,平直的就不好。
看侧齿:第四侧齿能肉眼看清,否则就不好。
看前节:第四节足的前节长而狭窄就好,短而宽的就差。
看刚毛:每节步足的刚毛少、短、稀就好,多而稠密的就差。
看长节:看第二步足长节,雪花纹多,肉质透明就好,如是土黄或苍白色就差。
看脐部:辨别“小老蟹”。
看肝脏:揭开背壳,肝脏呈金黄色而且有光泽即好,如是土黄或苍白色就差。
看鳃丝:揭开背壳,鳃丝紧密、鲜亮就好,如鳃丝发黑、疏松的就差。
看底板:扣蟹的底板如有锈斑或乌黑就说明培育池的水含盐量高或水质很差。
—拨
拨脐部:如脐步紧贴腹部,不易拨开,说明蟹种好。
—镜检
显微镜检测扣蟹步足的刚毛和鳃丝,主要检测细菌和寄生虫。也可检测肠道。
购买扣蟹五不要
不要买来路不明的扣蟹
不要贪图便宜
不要一味贪大
不要贪数量多
不要购买了网箱越冬扣蟹种

河蟹养殖户如何做好蟹塘放苗工作



蟹塘经过整塘清塘工作后,有个别的塘口选择年前放苗,多数塘口选择年后加水放苗,塘口在经过长时间闲置之后,塘底氧化、残毒释放后,此时放苗要进行哪些工作:
一、肥水
放苗前进行肥水工作,给下塘的蟹苗提供天然饵料生物,丰富的藻相使水中有充足的溶氧,也能起到很好控制青苔效果,给蟹苗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提高脱壳成活率以及脱壳膨胀系数。
具体操作:“解毒护水宝”5亩.米/瓶,第二天使用“氨基酸肽肥”10亩.米/桶+“水优美”5亩.米/袋,过后可以根据天气以及水质肥瘦度进行少量多次补充,切不可一次超量使用,前期水温低,藻类代谢速度慢,加上水中的藻种丰度小,下去的肥料得不到及时转化吸收利用,长期积累容易滋生浮游动物,致后期控虫带来麻烦。管理中不要轻信一些不负责任的技术人员盲目的夸大肥料的功效,要知道,没有光照温度,藻类的代谢从何谈起。
二、放苗
1、抗应激
放苗前塘水泼洒“抗应激灵”5亩.米/包,减少桶水泡苗麻烦以及损伤,也能使苗有充分的吸收有效成分,提高苗下塘的抗应激能力,提高苗的成活率。
2、选苗
苗种无论是本地苗(优先)还是外地苗,都要选择活力强的,个头均匀(60-120头),蟹体青灰色,有光泽,无杂质,腹部白皙,肠线粗黑,附肢甲壳完整,无溃疡斑点以及磨爪现象。打开甲壳,鳃丝光洁,无黑鳃,无烂鳃等,肝胰脏饱满,色泽鲜亮,橘黄色,一丝丝分界线明显,有白斑、糜坏的个体尽量剔除。
3、试苗
为安全起见,苗下塘前可以用青虾下网箱试水24小时,看青虾的成活率来决定是否适合放苗,青虾成活无损伤则可以放苗,有损失则要检测水质等情况延迟放苗。
4、放苗
一切就绪,进行放苗,放苗尽量选择晴天早上,外地苗到塘要进行吐水程序,苗袋下水1-2分钟,提起放置5-10分钟,重复2-3次即可,将蟹苗均匀放在池塘四周池边上,让其慢慢爬入水中,勿直接成堆倒入池中,健康的蟹苗爬入水中,体质差的在岸上可以剔除,补足数量。当天夜里以及第二天进行巡塘观察蟹苗适应情况。有意外上岸情况,可以泼洒“解毒护水宝”+“抗应激灵”。
5、投喂
苗下塘2天左右就可以选择营养全面的河蟹饲料投喂,促进早脱壳。

河蟹养殖户如何选螺蛳?如何选择投放时间?



蟹塘中投放螺蛳可以降低养殖成本,增加产量,改善螃蟹品质,从而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在螃蟹塘里,适时适量投放螺蛳,使其自然繁殖,能有效的降低池塘水中浮游生物的数量,起到净化水质、维护水质清晰的作用。
螺蛳肉质鲜美且营养丰富,是螃蟹最喜欢吃的优质鲜活的动物性饲料,为螃蟹的整个生长过程,提供源源不断的富含活性蛋白和多种活性物质的天然饵料,促进螃蟹快速生长,提高螃蟹规格。
螺蛳是一种底栖生物,在池底爬动时会分泌一种粘液,可以改善底部环境。
如何挑选螺蛳:
1、螺蛳要求贝壳完整,无破损。
2、螺蛳受惊时能快速收回壳中,同时盖帽能有力紧盖螺口。
3、螺蛳体内无蚂蟥等寄生虫。
4、看螺蛳尾部是否受损,以区别机捕螺蛳和手工捕捞的螺蛳。
投放时间:
1、第一次,在清明节以前完成,投放300斤/亩,螺蛳在清明前放入,有利于其积累营养,好在清明后开始大量产仔,在蟹苗长大一点以后螺蛳将是其最好的天然饵料。
2、第二次,在7月底8月初投放,投放量在200斤/亩,为即将成熟的螃蟹提供优质的天然饵料,可以起到促黄催膏的作用。
注意事项:
1、投放螺蛳时要把螺蛳全池均匀铺开,不能堆积到一点,容易造成螺蛳死亡。
2、投放螺蛳不能在寒冷的天气进行,以免冻伤螺蛳,要选择气温适宜的天气。
3、前期螺蛳投放后,要加量肥水。
4、螺蛳投放后,饲料也要适量的增加。
5、投放螺蛳5-7天后,要消毒一次。

河蟹养殖户应该如何选择栽种什么水草?



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一塘茂盛、清爽的水草往往能够产出规格较大的螃蟹。这正是因为水草在池塘中能够净化水质底质、稳定水体、提供氧气,使得池塘生态系统平衡、环境良好。这样,河蟹发病率低、吃料好,成活率和规格自然就上去了!
但是近几年,由于池塘老化、水源污染、密度增加等因素,大部分池塘出现青苔难以根治、蓝藻频发、夹草、上脏萎缩等许多水草的疑难杂症。很多池塘到了中后期甚至出现了无草的尴尬局面,养殖规格逐年偏小。
如何选择水草、如何保草成为目前河蟹养殖最关键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本地区常见的两种水草(扁担草与伊乐藻)的优缺点来探讨一下:河蟹池塘该种什么草?该怎么保草?
河蟹池塘该种什么草?
扁担草(苦草、带草)
优点:
种植方便、生长速度快、净水能力强、适应高温
缺点:
①坂田围网种植扁担草,大大降低了池塘利用率,且不利于早期池塘水质管理。
②“败草”问题不可控,一旦“打暴”、缺氧、应激,很容易导致扁担草在短时间(2~3天)内被“败完”,让人措手不及,无法弥补。
③螺蛳投放也因“保草”的需求而大大增加,占养殖成本比重可达25%以上。
④“拉草”工作繁重,更容易引起水变。
被夹的扁担草
伊乐藻(吃不败)
优点:
①“不怕夹”是其最大的优点,伊乐藻根、茎都能繁殖,大大降低了后期无草的风险。
②立体式生长,遮阴效果突出,给河蟹提供更多的生活空间,提高池塘利用率。
③螺蛳投放可相应减少,可有效控制成本。
④适应性强,对水质要求不是很高,能够保持长期水体稳定。
缺点:
现有大部分池塘无增氧设备,高温期缺氧易导致伊乐藻下沉腐烂。当然,如果我们能够提高池塘增氧能力(加装增氧机),亦或是合理布局、及时拉草、科学肥水,缺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伊乐藻长势茂盛
全塘种植伊乐藻需要注意什么?
1、可采用深水放苗养殖模式,清塘后直接上水至坂田30公分以上,大沟四周浅水区紧密种植伊乐草,坂田采用插栽(或铺种)的种植方法,行距2米,株距1米。
2、3~4月,可通过调节水位来控制伊乐藻生长。
3、养殖中期(5~6月)通过“打头子”、拉草等保持水草活力、预防缺氧。
4、定期使用“活力碳”为水草补充“碳源”,促进生长活力,预防上脏及腐烂!
全塘不围网种植伊乐藻
“活力碳”专业“保草”

养殖户如何正确放苗,提高蟹苗成活率



有的池塘放苗后蟹苗爬边、上岸,有的池塘前期未见死蟹,但到了后期却没有产量,回捕率低。这都是怎么回事?是什么原因影响了蟹苗的成活率和回捕率?答案就是放苗方法,正确的放苗方法是提高成活率和回捕率的重要因素。下面就此提出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放苗准备
1、加深水位
放苗前水位不应低于80-90cm,水位越深,水体越稳定,且更利于低温期的肥水;水位越浅,受到天气影响就越大。水位深,可减缓昼夜温差变化对水温的影响,减小对蟹苗的应激,有利于提高成活率;水位深,池底光线弱,青苔不容易生长;水位深,可以减少水体浑浊、白浊带来的影响。
2、彻底解毒
清塘、杀野杂鱼等药物的残留,及池塘中各种毒素和化工废水的污染,都可以直接影响蟹苗成活率,严重时会引起蟹苗打洞、上岸、甚至死亡。所以彻底解毒是重中之重,建议放苗前7天左右,全池泼洒“碧水安”,用量10亩/瓶。
3、肥水下塘
水肥后,不仅能够培养水草、藻类,有效控制青苔生长,而且水肥的池塘水质稳定,蟹苗适应快,有利于提高成活率。肥料的选择则尤为关键,最好具备全溶解、营养全、易吸收、不生虫、无污染等优点,因此可溶性有机肥为最佳选择,如“肥水肽Ⅲ”。在放苗前5-7天将水肥起来,早期温度低,肥水需多次多量才能达到效果。放苗后也需多次追肥,稳定水质。
二、放苗方法
放苗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吐水”、恢复体质和减少应激。蟹苗,尤其是外地苗,经过长途运输后体质下降,直接放入塘里应激大,易容易出现上岸、爬边等现象。若放苗时遇到天气不稳定或下雨时,常常造成大量死亡。
建议:①蟹苗先放于塘边适应气温;②使用池水淋洒或浸泡蟹苗3-5分钟,反复2-3次,使其吐出胃、鳃上面的泥巴或杂质,适应水质;③每80斤蟹苗使用1包“LY-生命素”+1包“激活Ⅱ”,浸泡10分钟恢复体质,过后可将浸泡液泼洒于池塘;④将蟹苗放到塘边浅水区,让其自由爬行,剔除活力差的。
三、注意事项
①传统的消毒方法常使用食盐、碘制剂、高锰酸钾等消毒剂,对蟹苗刺激较大,常常雪上加霜,影响成活率,所以不建议使用刺激性大的消毒剂。
②放苗后应及时投喂。大部分蟹苗在运输前都不喂食,体质较弱,所以建议放苗后第5天开始投喂,以开口料、鱼浆为主,恢复体质,提高抵抗力。

如何选择优质蟹苗



河蟹是现在水产养殖盈利比较稳定的行业,最近几年受天气和外源水质,病害的影响,让养殖户对消肿越来越重视,优质的苗种可以提高河蟹的产量,而且可以提高河蟹的规格,为河蟹带来更高的利润,那么如何选择苗种:
一、选择当地比较有名的河蟹苗塘:最近几年养殖比较好的养殖场,或者最近几年拿此苗都养的好的客户,良好的信誉保证其苗种质量。还有就是大公司或者有品牌的公司的苗种,公司的技术员水平高,选择亲本严格质量把关,选育出来的蟹苗质量也是非常可靠的。
二、观察蟹苗活动情况:冬季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温度超过12度以上河蟹苗会有摄食现象,观察水花生根须,如果比较少说明河蟹正常摄食,也可以询问技术员冬季有没有经常投喂,如果经常投喂河蟹打洞少,岸边河蟹洞少,说明穴居的河蟹少,懒蟹也就少,河蟹老头蟹少。
三、河蟹规格大小适中:河蟹苗种雌雄比例差不多,投喂充足的情况下,河蟹生长均匀,规格一般在80-120头/斤,如果河蟹规格差距太大,会造成河蟹抢食现象,影响河蟹的饵料系数,造成饲料浪费,建议老板要选择每个塘口放规格一致的苗种。
四、选择体表光亮,青背白板、红嘴黄毛:体色光亮,青背白肚,金爪红毛是长江中华绒螯蟹的特征,红嘴说明冬天河蟹正常摄食。
五、四肢健全,没有磨爪断肢腐壳现象:优质的河蟹苗四肢健全,并且第二附肢超过眼点,有磨爪,残肢的蟹苗,说明河蟹苗种容易受细菌感染。
六、可以连续翻身:把蟹苗连续翻转,蟹苗能够迅速转身,证明河蟹体质好,活力强
七、食线清晰:河蟹进入冬季以后,摄食逐渐减少,冬季食物充足的情况下,河蟹食线是饱满,充满整个肠道,说明河蟹体质好,如果肠道没有食线,说明河蟹开始消耗本身能量。
八、鳃丝透明:河蟹正常的鳃丝是透明的,水质清澈的情况下,鳃丝是干净无泥质。如果鳃丝发黑,或者发黄,充满泥质说明鳃丝感染或者有纤毛虫。
九、肝脏是鲜黄色或者蛋黄色:肝脏是河蟹重要的器官,负责消化,解毒,免疫的机能,好的肝脏是蛋黄色,肝小叶条纹清晰。如果出现花肝,白肝不建议选择
以上是我在长期选苗工作中的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河蟹养殖户应该如何掌握蟹池的水体环境



“清水养蟹”几乎是所有河蟹养殖户的观点,有些初养河蟹的人,一见蟹池里的水变肥、变色,就忙于换水,以防不测,池塘养蟹的水是否越清越好,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发现,中等肥度的水对河蟹养殖是相当有益的,这些池塘河蟹养殖的成活率、规格、产量均要比其他池塘高,发病率特别是近两年流行的抖抖病的发生率远远低于其他池塘。那么为什么中度肥水能提高池塘养蟹的产量,如何判断和调节养蟹池水的肥度,现分析如下:
蟹池人为大量投饵后的剩饲、残饲,河蟹的排泄物经过分解加上池底土壤厚有肥力对池水的慢慢释放等,形成了池水的肥力,池水肥力是池中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基础因素之一。当池中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生长,使池水呈某种藻类带来的固有色,有绿色、褐色、黄褐色等。水的肥度常按池水的颜色或透明度来判断。清水指水色清淡、水中浮游植物量少,水的透明度一般在35厘米以上,肥水指水色浓、水中浮游植物量多,一般呈褐色、茶褐色、油绿色,水的透明度较低。一般在15厘米以内,中度肥水介于二者之间,水色肥而嫩爽。
蟹池池水肥度的调节:
目前许多养蟹户普遍采用进排水的方法来调节蟹池水的肥度,这不是最佳办法。因为过多的进排水:一是浪费电力;二是流失水中有效成份;三是水位不定,河蟹洞穴变化频繁,部分河蟹迁移水面以上不吃食,不蜕壳,形成懒蟹;四是进排水稍有疏忽,就可造成河蟹的逃漏。养蟹池塘水的肥度可用以下办法来调节。
1、水质清瘦的池塘,往往池底淤泥少,池中肥力不足,可采用施肥的方法来调节,一般在池塘清整后,蟹种放养前15天,每亩施发酵过的粪肥3一5担,养殖中期如池水仍较瘦,可用化肥追吊,一般每次每亩用尿素3-4公斤,15-20天用一次。
2、投放鲢鱼、鲫鱼种或青虾苗。鲢鱼以浮游植物为食,鲫鱼和青虾能摄食河蟹吃剩的饵料碎屑,减少池塘有机物积累,繁池适当混养这些品种,可起到控制池水过肥的作用。一般亩放鲢鱼种100尾、鲫鱼种500-600尾(每公斤20-40尾)、青虾苗2万尾或2-3厘米的幼虾0.5-1公斤。
3、对池底淤泥较多,水中肥力较足的池塘,可通过栽植水草或投放浮游性水生植物如大、小叶浮萍、水花生等,吸收水中肥力,控制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移栽或投放的水草面积约占总水面积的1/5-1/4。这样不但能满足河蟹的生长需要,还可改善水质及河蟹的肉味品质。

养殖户如何选择水草,更有利于河蟹生长



众所周知河蟹养殖要种植水草,因为水草可以净化水质,保障河蟹品质,还可以帮助河蟹蜕壳附着、遮阴降温,适当补充天然饵料。目前养蟹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水草能否养好、保好。因此养殖户们绞尽脑汁的去种草、保草。近几年来由于水草越来越难种,高温期也越来越难管理,导致水草种植五花八门,最后很多养殖户直接每个品种的水草都种一点,结果往往是成本增加了,水草也没保住。
那么我们首先分析一下目前常见水草种类的优缺点,在此列举以下三种水草作比较:苦草(扁担草、水韭菜),轮叶黑藻(节节草),伊乐藻(吃不败)。
一、苦草、轮叶黑藻
优点:1、净水能力强,水清;2、耐高温。
缺点:
1、草易被螃蟹所破坏,一旦螃蟹出现缺氧或应激就会夹大量水草,甚至出现没有草的局面,补救困难;
2、管理难度大,要长时间让螃蟹暂养环沟,浪费池塘2/3的面积;
3、对水质要求高,一旦出现水体透明度低的情况,水草就很难生长,甚至出现死亡;
4、对底质要求高,在底质老化或淤泥厚的池塘种植难度大,易烂根或生根不牢导致上浮;
5、螃蟹生活空间利用率低,早期草长得慢螃蟹无法利用,长起来后由于形态不利于附着,也不能利用,并且缺氧时螃蟹爬不上来,容易死亡;
6、不利于肥水,由于净水能力强,藻类无法繁殖,螃蟹易得气泡病,套养青虾效益也不好。
二、伊乐藻(吃不败)
优点:
1、利于螃蟹蜕壳附着,缺氧时螃蟹可以及时爬到草头上,不易死亡。
2、生活空间利用率高,随时可以加深水位,利于水体稳定。
3、既可以生根生长,又能脱离土壤,浮于水面生长,生命力强。
4、不怕螃蟹破坏,再生能力强,高温期过后能迅速生长,净化水质。
5、控制面积方便,多了及时拉掉或割头,少了在六月份之前都可以补种。
缺点:1、高温期净水能力弱,水容易肥。2、缺氧严重容易腐烂。
苦草和轮叶黑藻有这么多缺点,为何还有养殖户选择栽种?
那是因为这两种草的净水能力强,种得好,水一直是清的,符合大家一直追求的清水出大规格观念,而忽略了它的缺点。有些地区随着养殖条件的退化(塘底老化和水源污染)和放养密度的增加,种这两种草的成功率越来越低,养殖效益也逐年下降。伊乐藻虽然优点很多,但因为高温期易缺氧腐烂,被很多地区的养殖户所讨厌,但这些地区的增氧设施基本都是落后的。
其实高温期伊乐藻缺氧腐烂的原因是水草太多,没有及时留好采光通道和通风沟造成缺氧严重。很多养殖户担心水草少就多种,而在水草过多的时候又舍不得拉,等出问题了又来不及拉草,才导致缺氧腐烂。
因此从利于河蟹生长的角度分析,伊乐藻更适合种植,只要合理布局,加强增氧,高温期是不会腐烂的,这样既能高产又能养出大规格。苦草和轮叶黑藻由于种植所受限制因素太多,风险较高,还是慎重选择,在放苗密度较低(500只/亩)和池塘条件较好(水源好、池底淤泥少、不老化)可以栽种。
还有部分养殖户认为苦草和轮叶黑藻螃蟹喜欢吃,容易养大规格,其实养大规格蟹的关键是水体稳定和营养保障,这里的营养主要是来自于投喂的玉米、饲料和冰鲜鱼等,水草只是少量补充,可忽略不计,另外,螃蟹大量夹草并不是主动去吃草,而是因为缺氧或受应激后的症状。
如何管理伊乐藻才能避免高温期腐烂?
1、保障水深促进生长。这样既能生根牢固又能充分吸收底泥的肥料,起到净化水质的功能。避免压低水位限制生长,导致高温期容易上浮腐烂。如果水草长势太快可以通过及时割草头和拉掉过多水草来控制。
2、保障营养。定期使用含碳量高的营养物质,达到水体营养平衡,充分吸收水体氮磷肥,避免水质老化出现蓝藻,导致水草腐烂。
3、减少刺激。一方面慎重对待蓝藻,不能盲目的杀藻,造成水草腐烂,应以保草增氧控蓝藻的思路处理;另一方面正确使用肥料长草,避免大量施肥导致环境破坏和直接刺激水草。
4、预防缺氧。一方面留好通风沟和采光沟,控制水草面积(1/2以内)避免水草密集生长;另一方面多装增氧机。

高温期间河蟹养殖户应如何选择饲料投喂



高温期间饲料投喂一般采用植物性饲料代替动物性饲料,高蛋白质饲料代替低蛋白质饲料,以期减少河蟹病害。随着水质调节和水草管理技术提高,盲目以天气情况来决定投饲品种,不利于提高河蟹养殖规格和产量,降低养殖收益。既要考虑天气因素,更要考虑蟹池的生态条件,区别对待,决定高温期间投饲品种。
1、高温前经常有零星河蟹死亡,数量在1只/亩以上,说明河蟹体质较差或池塘环境较差,饲料只能以玉米、小麦和蛋白质含量在28%以下的颗粒饲料。
2、水草品种单一,水草覆盖率低于40%,且断根上浮,水质变差,河蟹饲料同样只能选择玉米、小米和低蛋白质含量的颗粒饲料。
3、水草覆盖率在50~60%,有多种河蟹喜食的地方性水草轮叶黑藻、微齿眼子菜、青萍等,水草分布较为稀疏,且没入水面,有良好的增氧设施,水质透明度在50厘米以下,具备这种生态环境的蟹池,高温期间继续投喂动物性饲料,或蛋白质含量在34%以上的颗粒饲料,为河蟹提供充足的营养,促进河蟹快速生长,增大养殖规格。在这种条件下,投饲动物性饲料或高蛋白颗粒饲料不会增加河蟹病害。(徐舍镇农服中心 黄南荣)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8336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