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鲳越冬期间水霉病的防治

淡水白鲳是一种热带鱼类,其主要生长适温范围在21-32℃间,最适温范围在28-30℃,水温在16℃时,白鲳才开始少量吃食,12℃时鱼体平衡失调,10℃时则引起死亡,越冬过程中水温过低,会导致鱼体抗病力减弱而引起发病,尤以越冬初期和春季出越冬期时为甚。10月份一般进入苗种越冬饲养关键期。养殖淡水白鲳苗种的越冬管理白鲳越冬期间水霉病的防治,具体来了解一下:

一、清塘
放养白鲳苗种越冬的池塘一般要求2亩,水深在2米以上,以保证水温稳定,放苗前必须先进行清塘处理,以杀死池中的有害生物,一般应以生石灰200-250斤/亩进行清塘,同时泼洒杀虫灵30毫升/亩,以杀死病虫体,一周后即可放入苗种。
二、投饲
越冬前10-11月份,白鲳苗种放入越冬池前需强化投饲,以增强体质,提高其抗病能力,一般以投喂高能饲料,如麦夫皮、豆饼等,每日可按鱼体重的5%进行投饲。
三、放养量
放入越冬池的苗种密度一般掌握在3万尾/亩左右,以防密度过大,水质容易发生恶化,同时每亩可投放500尾左右罗非鱼苗。
四、鱼病预防
越冬池的白鲳苗种一定要注意鱼病预防,因一旦发病,治疗都存在一定难度,应加强预防,才能保证安全越冬。
1、越冬池放养苗种时一定要小心操作避免鱼体受伤,进入越冬池前,以盐水3%浸洗10-15分钟,以杀死鱼苗体表的有害生物,防止带入越冬池中。
2、防止草鱼混入越冬池,因草鱼极易被九江头槽绦虫寄生于肠中,排出的虫卵孵化成球虫蚴,它的中间寄主是剑水蚤,白鲳苗种摄食剑水蚤,即可引发九江头槽大量寄生肠胃而死亡。
3、每周使用一种药物预防一次,一般可以漂白粉和硝酸亚汞交替进行,方法是:
(1)以漂白粉挂袋,每袋100g挂于食场附近进行预防。
(2)以漂白粉(含氯20%以上)每立方米1克,全池泼洒。
(3)硝酸亚汞,每立方水0.1克,全池泼洒。

白鲳苗种进池越冬管理技术
1.越冬池准备
面积600~1500平方米,池深1.5米,池水南京浦口区地区为温泉水,呈微流入池,进水管10厘米,池底淤泥厚10厘米。干池消毒后,进水。每池配备三千瓦增氧机两台。
2.白鲳苗种放养
放养前三天停止进水,使越冬池水温与池塘水温接近,温差在2摄氏度以内。南京地区一般9月底10月初起捕鱼苗,鱼苗用亚甲基蓝0.2ppm药浴10~15分钟后,进越冬池越冬。每立方水体放养180尾左右。
3.投饵
白鲳入池后投喂蛋白含量在30%以上的浮性饲料,每日投喂3~4次,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4%。
4.日常管理
越冬期间,水温控制在26~28摄氏度,水流量稳定。定期取样,检查鱼体生长及摄食情况,并镜检病虫害。越冬后期,池中载鱼量增加,开动一台增氧机,除投饵时24小时不停机。
5.越冬规格控制
淡水白鲳强食能力强,个体生长悬殊较大。在越冬养殖期间,宜采用少量、定点、长时间投喂方式,避免了白鲳规格过分悬殊,并且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每立方水体一般可出池越冬鱼种15公斤左右。

白鲳越冬期间水霉病的防治
1、淡水白鲳越冬期间常发生的疾病
淡水白鲳越冬期最常发生的鱼病是水霉病、小瓜虫病、车轮虫病、斜管虫病等,特别是小瓜病,易造成暴发性死亡。发生各种鱼病的致病原因是由于越冬期间水温低,鱼类无摄食,体能消耗大,体质变差或由于在低温天气捕捞和运输不慎造成了损伤或低温冻伤,是大量各种寄生虫、细菌乘虚而入,侵袭和危害鱼体而出现各种疾病。因此,要以“预防为主”的防疫方针,在抓好越冬保暖,加强饲养管理的同时,抓好疾病防治工作,进池前的鱼体要用4%~5%的食盐水药浴10~15分钟。如发生有病鱼,应及时对症下药治疗。但在用药时,切忌用敌百虫和孔雀石绿。
2、水霉病
水霉病是淡水白鲳越冬期间最常见、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尤其在开春的鱼种塘最易暴发该病害。
(1)病原
水霉菌、绵霉菌。
(2)症状
病鱼体表局部肉眼可见长出许多絮棉状的白毛来(感染初期,肉眼看不出症状),病鱼焦躁不安多在水面慢游,食欲减退,鱼体消瘦而导致死亡。
(3)防治方法
①尽量避免在低温季节捕捞和运输鱼种,以防止机械损伤和冻伤。尤其是在开春后,应在水温稳定在22℃以上时,并经投料恢复鱼体后方可捕捞运输鱼种。
②在越冬前要加深塘水,使水深在2米以上,或采取其它保温措施,使水温保持在19℃以上,以防冻伤鱼体。同时要注意水体环境切忌水质过肥,水色呈茶色、浅黄绿色。
③鱼种运输时,应在运输水体中加入1%左右的食盐杀菌消毒;鱼种过塘时要用1%~2%食盐水浸泡5分钟后下塘养殖。
④发病鱼塘可用0.04%食盐全池泼洒;或可同时加入0.04%的小苏打全池泼洒;或每亩水面用2.5~5千克菖蒲叶捣烂加0.5~1千克食盐,加入2~20千克人尿,浸泡24小时后全池泼洒有一定疗效。

相关阅读

淡水白鲳的越冬保种


淡水白鲳适温为12-35℃,水温低于12℃时会死亡,因此越冬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越冬场所可根据当地条件选用越冬池、温泉水深井水或电厂余热水越冬方法可采用专池饲养,也可与罗非鱼混养。

1.越冬长江流域约在10月中旬起捕越冬。越冬池水温应控制在23-24℃,鱼种放养密度为每立方米160-300尾。鱼种进池前要用浓度为0.2 x 10的亚甲基蓝药浴10一15 min,入池后2-3 d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全池遍洒,以防因捕捞、运输过程中导致鱼体受伤所感染水霉病和斜管虫病。

越冬期鱼种饵料粗蛋白含量在28%-30%,鱼种人池4 -6 d 后,每天上、下午个投饵I次,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I %,并根据具体摄食情况进行调整,同时投喂一些新鲜的菜叶等。 越冬池放养密度较大,水质易败坏,要经常除去池底污物,及时捞除死鱼,适时换水或开增氧机,以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此外,越冬池可混养部分罗非鱼,能起到调节水质和生物净化作用。也可将淡水白鲳混养于罗非鱼越冬池中,利用原有设施进行越冬也是切实可行的。

2.越冬出池

1)准备好储种塘。鱼种出池前要先准备好储种塘,面积大 小可视鱼种多少而定。同时要按一般育种塘的规范认真做好清 塘、施基肥、放试水鱼等一系列工作。水深保持1m左右,确信他水毒性已完全消失后,将试水鱼捞起才可以放鱼种。

(2)不需拉网锻炼。淡水白鲳由于鳞片细小,容易受伤,因此不需拉网锻炼,最好在各项运输器具准备就绪后才围捕,围捕 需歇息1-2 h便可运输。如围捕时间过早、吊水时间过长, 体容易受伤。

(3)选择适当的天气。鱼种出池必须是在气温、水温稳定的季节,同时还要选择晴朗的天气而避免闷热、阴雨或久阴不见太阳的日子。

(4)运输用水。为提高鱼种运输成活率,运输时尽量不用泪泉水,应就地采用水质清新,含有机质少,溶氧量高的江河湖库或清洁的池塘水。

(5)运输器具。运输器具可选用帆布桶或水桶,如人工挑的可用竹箩,运输密度不宜过大一般底径1.1M,高Im、口径 90cm的帆布桶,每桶装10 cm左右鱼种3000尾为宜。运输时人工增氧动作要轻,不要用力拍击,以免击伤鱼体。

淡水白鲳的越冬进池


1.进池时间

淡水白鲳进越冬池时间应早于罗非鱼,必须在第1次寒流到 来之前(黄河流域为10月中下旬)移进越冬池。水温低于24度 淡水白蝎易患小瓜虫病和白皮病,故淡水白鳍进越冬池时的水混 应高于24度。应选择天气晴朗、气温较高时进池。

2.进池规格

进池的鱼规格要求全长在4 cm以上规格越大,越冬成活率越高。秋季繁殖的鱼苗应强化培育,以提高进池时的规格。不同大小、规格的鱼,必须分池越冬。

3.放养密度

成鱼或后备亲鱼在流水池中每立方米水体放4-8 kg;体重 2 kg以上的亲鱼,每立方米水体放1尾重50-150 g/尾的鱼种在流水池中放养为5-10 kg/m;重50g/尾以下的鱼种,每立方米流水放1-2 kgo在静水池中亲鱼或鱼种放养密度均应减半。另外,在越冬池中可适当搭配同规格的罗非鱼,一般为淡水白鳍数量的5%-10%。这样,既可提高水体利用率,又可利用池中有机碎屑。实践证明,搭养罗非鱼还可减少淡水白鳍的发病率。

4.鱼种消毒

淡水白鲳在进池前要经过消毒。可用0.2 mg/kg亚甲基蓝浴液浸浴10-15min,或用3%-5%的食盐水浸浴10-20 min.

淡水白鲳的亲鱼的越冬培育


淡水白鳍性腺发育的水温要求是21-32度,其亲鱼培育与我国四大家鱼的不同之处是每年需要越冬培育。当室外水温降到 20'C左右时,应将淡水白鳍转人越冬池。越冬池应建在温室或塑料大棚内,用地热水、工厂余热水或锅炉等加温。越冬池一般选用土质底,水温控制在20-26度,水质清新,溶氧不低于2 mg/LpH 值6.2-8.4整个越冬期间,投喂的颗粒饲料的蛋白质水平一般是30%左右,日投饲量为亲鱼体重的2%-3%,每隔2-3天还要投喂麦芽和青菜1次,每次的量为体重的1%。若是流水池一般每立方米水体放养6 kg(2-3尾)亲鱼,静水池放养密度减半。此外,池中最好放入一定数量的水葫芦和绿萍,可起到净化水质和提供青饲料的作用。

越冬期罗非鱼养殖常见病水霉病防治技术



1、越冬鱼病预防

罗非鱼在生长季节,一般疾病比较少。而在越冬季节,由于越冬池面积较小,放养密度较大,水质相对较差,水温偏低,再加上处于不太活动与少摄食的情况下,罗非鱼就容易生病。

鱼病防治要采取以预防为主,治疗结合的原则。

在越冬期间一般每隔10~15天预防鱼病一次,每次每立方水用含氯量为30%的漂白粉1克或用0.5克硫酸铜和0.2克硫酸亚铁合剂,加水溶解后,均匀泼洒全池。要经常检查鱼的活动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检查、治疗。

2、水霉病

主要由于鱼体冻伤或因拉网、运输操作不慎,使鱼体鳞片脱落,皮肤损伤,水霉菌从伤口侵入而引起。

(1)症状

病鱼体表菌丝大量繁殖生长,呈旧棉絮状,白色或灰白色,肉眼可见。严重时,遍体都是。病鱼焦躁不安,独游水面,游动缓慢,皮肤粘液增多,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最后因衰弱而死亡。

(2)防治方法

①在越冬前拉网和运输操作时要仔细,勿使鱼体受伤。

②发现水霉病后将越冬池水温升高到20℃。

③用万分之四的食盐和万分之四的小苏打混合溶液全池泼洒,效果较好。


白鲳


[学名]: Ephippus orbis(Bloch)
[资源名称]: 白鲳
[外文名]: Spade fish
[别名]: 燕子鲳、瓜核、铜盘、鲳仔
 
[形态特征]:
 
体侧扁而高,近圆形。吻短。口小,前位。两颌牙尖锐,呈刷毛状的宽带。背鳍第一与第二鳍棘短小,第三至第五鳍棘延长。胸鳍短。腹鳍第一鳍条长。背鳍鳍条部和臀鳍基底被细鳞。背侧灰白色,腹部白色。背鳍2个,分离,其中第一背鳍的1~2鳍棘短小,第3~5鳍棘突出延长且粗壮坚硬;胸鳍短;腹鳍第1鳍条长;尾柄短,尾鳍稍呈双凹形。体青褐色,腹部浅白色;体侧具6条黑褐色橫带;鳞片緣具黑纹。各鳍浅褐色。
 
[原产地区]:印度-西太平洋区,西自东非  
[气候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西自东非洲,东至菲律宾,北起日本南部,南迄澳洲北部。我国只产于南海。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暖水性小型鱼类,体长一般70~150毫米。喜栖息于近海岩石或珊瑚礁间。为广东沿海一带习见种。

河蟹水霉病


疾病名称水霉病

为害对象 河蟹
病原 主要是由于老鼠、水獭、水蛇、青蛙、龙虾、水鸟等的侵袭,尤其是在脱壳时受其残杀或其他机械性损伤破坏蟹的体表,使水霉菌侵入感染所致。

症状 病蟹体表及附肢局部,尤其是伤口处出现白色棉毛状菌丝,病蟹行动迟缓,食欲减退,伤口不愈合,导致伤口部位组织溃烂并蔓延。严重者因身体瘦弱而无法蜕壳死亡。

防治方法(1)注意预防河蟹敌害;在捕捞、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勿使蟹体受伤。

(2)在蟹大批蜕壳期间增投动物性饵料。

(3)用3%-5%食盐水浸洗病蟹5分钟,并用5%碘酒溶液涂抹患处。

淡水白鲳的催产


淡水白鲳可选用在家角圆形产卵池中催产,产卵池面积为 40-50m,池深1.6-2m,水深0.8-1m,淡水白鲳催产的水温应在22℃以上,最适水温为26-30度,故催产期选择在天气晴暖且几天内无降雨或寒潮时,注射催产剂的时间应在早晨。

1.催产亲鱼的选择雌鱼腹部略膨大,后腹稍软,生殖孔微红稍突;雄鱼挤压腹部有少量乳白色精液。雌雄比为1:2-1 .5:2。

2.催产剂及剂量主要用脑垂体进行胸鳍基部1次注射,雌鱼有效剂量为每千克鱼重3.8-7.8 mg,雄鱼为每千克鱼重1.4 -4.5 mg.也可以每千克雌鱼用3 mg地欧酮(DOM)加2g促黄体激素类似物(LRH-A)及2 mg脑垂体(PG),雄鱼减半,1次注射,或每千克雌鱼用800 rU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加 10g促黄体激索类似物(LRH-A)雄鱼减半,1次注。

泥鳅水霉病


疾病名称水霉病

疾病概述 病鳅行动迟缓,食欲减退,体表可见灰白色棉絮状绒毛

病原 为水霉菌

症状 冬季长期蓄养,鱼体受伤后也易发生此病,病鳅行动迟缓,食欲减退,体表可见灰白色棉絮状绒毛。严重时,病鳅身体消瘦,不堪重负,终至死亡。此病常与腐鳍、腐皮、赤鳍等鳅病并发。

防治方法
(1)尽量避免鱼体受伤。

(2)受精卵感染此病时,用6.7毫克/升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30分钟。

(3)泥鳅感染此病,用10-30毫克/升浓度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病鳅15-30分钟,或用3%食盐溶液浸洗5-10分钟。

(4)用1毫克/升浓度的漂白粉化水全池遍洒,杀灭水体及病鳅体表的病原菌。

淡水白鲳的繁殖习性


淡水白鳗为溯河性产卵鱼类,一般3龄性成熟,成熟个体重在 2. 5 kg以上,分批产卵11个月左右强化培育可产卵1次。在原产地,10-12月份为产卵期,产卵繁殖适宜水温25^28度,自然繁殖需有水位的变化、水流的刺激、天气降雨量等环境条件的协同刺激才能达到性成熟,在我国饲养,5-10月份为产卵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培育的亲鱼,必须经过人工催产。初产的雌鱼每干克体重 1次可产8-10万粒卵;第2年后,若培育得当,平均每千克雌鱼可产10-15万粒卵。成熟卵微青或黄褐色,外观晶莹圆润,直径 1.06-1.11mm,在静水中为沉性,流水中为半浮性,外表有粘液。在水温27.5-29.5度条件下,22 h破膜而出。刚破膜的仔鱼体长在3.6 mm左右,体透明无色。

淡水白鲳的生活习性


淡水白鲳喜栖自于水的中下层,性情温顺,善集群,成鱼行动迟缓,易捕捞淡水白鲳属热带鱼类,其生长适宜的水温是 21~32度,最适水温是28-30度,当水温低于12度,失去平衡,低于8度,出现死亡。当水温高于16度,才开始摄食。淡水白鲳耐低氧能力较强,当水中溶氧降到0.5mg/L 也很少浮头,但溶氧高于4mg/l 生长佳。喜微酸性水(ph值5.6-7.4),耐盐能力很强,在盐度为0.5%一10%的水中生长良好.经驯化后,可在2.0%的海水中生活。应注意的是:淡水白鲳对敌百虫和孔雀石绿敏感,应在养殖中禁止使用这两种药物 淡水白鲳,刚孵出时,摄食单细胞藻和轮虫,当全长为16 时,主要以水蚤为食,以后逐渐摄食有机碎屑和人工饵料,成鱼食性很杂,各种农副产品、瓜果皮(特别是西瓜皮)、草种、底栖动物、有机碎屑及小鱼、小虾都是它的好饵料。由于淡水白鲳是底栖鱼类,投喂的饵料最好是沉性的。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0138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