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犬排尿困难的几类疾病以及其诊断治疗方法

排尿是一个由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和泌尿系统等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健康犬排尿姿势自然,尿液微黄清亮,尿量正常。临床上,引起排尿异常的原因很多,及早确诊十分重要。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引起犬排尿困难的几类疾病以及其诊断治疗方法。

1、尿道疾病

尿道狭窄。常因尿道内存在炎症、瘢痕、砂粒等异物,或因尿道周围压迫,致使尿道孔径变成狭窄状态而发病,公犬发病率高。临床上表现为排尿困难,常呈排尿姿势,但无尿液排出或点滴样排出甚至滴血,导致膀胱内尿潴留,膀胱胀大,不随意滴尿,终致肾功能障碍,出现呕吐甚至尿毒症征兆。

尿道损伤。由于机械的、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导致尿道黏膜、黏膜下组织,尿道周围组织损伤或裂伤。犬因交通事故,打斗时不慎跌落,造成后躯骨折等,导致尿道损伤。患犬阴茎肿胀、增温、敏感、运动强拘、阴茎外伸不能回缩,尿中夹血,排尿困难,尿淋漓,重者发生尿闭,甚至出现阴茎开放性损伤,创口滴血,甚至漏尿。病犬经常舔创口。骨盆部尿道损伤,出现无尿排出。尿全部漏入腹腔,导致尿毒症。

尿道阻塞。因炎性渗出物、脓或血凝块堵塞尿道,或因前列腺肥大、盆腔肿瘤压迫尿道,造成尿道阻塞。多见于老龄犬的尿道鳞状细胞瘤和传染性肉瘤,会阴疝和手术后尿道狭窄。临床上出现排尿困难、尿血和尿淋漓等典型症状。患病犬常努责,但仅有点滴状尿流出,如尿道完全阻塞,无尿排出,12~24小时持续无尿,即可发生肾衰竭。

尿结石。尿路中形成盐类结晶的凝结物称为尿石。因尿石的刺激,致使尿路黏膜出血、感染或阻塞,称为尿道结石。犬尿石大多在肾脏形成,流入膀胱胀大,随尿排出。如体积小则成为尿砂,体积大则形成石块,堵塞公犬尿道,患犬排尿痛苦,排尿时间延长,尿液呈断续状流出,有时排尿带血。尿道完全阻塞时,则尿闭,肾性腹痛。导尿管插入困难,膀胱膨满,按压无尿排出,时间长可引起尿毒症。

尿道肿瘤。犬尿道多为鳞状细胞瘤和阴茎肿瘤。病灶出现在尿道黏膜上,偶见于包皮。有专灶呈菜花状,有蒂或结节状,乳头状,也有呈小叶状,瘤体硬、易碎,一般不易被发现,有时出现血尿,常被误认为是尿血症。肿瘤可通过交配行为传染给母犬。

2、阴道疾病

阴道炎。成年动物阴道内积聚分泌物和尿液等,引起炎症。某些全身感染性疾病,如疱疹病毒等感染,亦可引起阴道炎。临床上表现频频排尿,排泄物中可能有浆性、粘性、脓血性或脓性分泌物。由于瘙痒,动物不时舔其外阴部,公犬常追随母犬。阴道分泌物中有大量衰老白细胞、细菌、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用开腔器检查,可见阴道黏膜充血、渗出物、水疱、溃疡及淋巴滤泡增生。

阴道肿瘤。传染性肿瘤,见于性成熟自然交配的公、母犬,多在生殖器周围散布着肿块,质脆,从阴道内流出血液,阴道分泌物涂片可见细胞周围密布高度有丝分裂的细胞,细胞内布满甲苯胺紫染成的胞浆颗粒。肿瘤覆盖尿道口后,表现排尿困难、滴尿和尿淋漓。

3、前列腺疾病

前列腺是雄性动物的副性腺之一,位于输精管开口处,尿道的周围,是环绕在膀胱颈和尿道起始部的球形结构,位于或接近于耻骨前缘。犬前列腺本来较大,如5岁、体重10千克犬的前列腺直径可达2厘米。直肠探诊时呈球形,可移动,无痛感。多因体内性激素分泌紊乱引起腺体肥大。犬前列腺无中叶,前列腺肥大后压迫直肠,引起排便困难,频频努责,顽固性便秘。偶有引起无尿或少尿者。

前列腺炎多发生于成年公犬,由细菌感染引起。常并发前列腺肥大、前列腺囊肿和前列腺癌。临床上出现便秘,里急后重,体温升高,不安,弓背,步样强拘,触诊耻骨前缘有压痛,尿道外口滴血样或脓性分泌物。前列腺脓肿的犬,可见排尿困难和尿闭。慢性前列腺炎多并发尿道炎。

前列腺囊肿是指伴发腺瘤型的前列腺肥大。因前列腺腺管堵塞或闭塞,前列腺分泌物贮积在腺体内形成囊肿。临床表现与前列腺肥大类似,因囊肿压迫导致顽固性便秘和排尿障碍。直肠触诊可于耻骨上方触摸到囊状物,波动感,无疼痛,非对称性前列腺肿大。

前列腺癌为前列腺的恶性肿瘤,发生率不足1%,随犬只年龄增大,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0岁以上犬发病较多。多因睾酮分泌过旺,破坏体内性激素间的平衡。临床表现为病犬不愿活动,后肢跛行,排尿困难,少尿。严重时可出现血尿、脓尿。直肠触诊前列腺肿大、质硬、疼痛。前列腺癌可以经淋巴管进行扩散。

相关知识

犬难产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认识的逐渐提高,对于犬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取手术疗法的接受程度更高,其中剖腹产手术即成为临床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常见手术方法,得到更多饲养者的认可。

1、早期诊断

通常犬的妊娠期是60天,有时也会出现提前或推迟1~2天生产的情况,还有的可能会推迟3天生产。如果发现犬有明显的分娩症状:如在分娩之前的3~10h有阵痛表现,母犬坐卧不安,呼吸加快、气喘或尖叫,抓扒地面,同时排尿次数增多,阴道内流出黏液,即表明几小时之内母犬就会生产。母犬的分娩时间多在凌晨或者傍晚,所以饲养者要勤观察待产母犬。如果已经超过正常产程但是并没有产出胎儿,即为难产;采用催产药物或者进行人工助产后依然没有效果的,要尽快准备然后进行剖腹产手术。早期判定母犬难产,是剖腹产手术成功的保障。切忌只是采取保守或者对母犬强行助产,否则会导致母犬的体质下降,错过最佳的手术时间,之后即使进行剖腹产手术取胎,但是取出的胎儿孱弱或者死亡,严重的会造成母仔都死亡。所以,一旦可以确诊母犬发生难产的情况,尽早进行剖腹手术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效果,可以减少损失。

2、术前准备

进行剖腹产手术之前,对于手术过程中需要用的器械、敷料进行消毒和准备,并且确定术式;还要求犬主做好思想和物质准备,即向犬的主人说明手术成败的可能情况;将产仔箱、保暖器材等提前准备好,取出胎儿时用。冲洗创面、创腔多用灭菌的温生理盐水或加入抗生素的温生理盐水。一般生理盐水要求加温到35~40℃,室温条件下的生理盐水不宜使用,避免子宫收缩给取胎造成困难,对母体产生较大刺激。母犬在接受剖腹产手术之后,重要的操作是输液治疗,应根据母犬具体的病情和患病表现,具有针对性的采用适宜的输液量及速度,同时要注意补充能量和维生素,相关药物要充分准备并且正确的在临床中给患犬应用。

3、手术术式

保定与麻醉:通常给犬进行剖腹产手术的时候采用仰卧保定的姿势,然后采取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相结合的方式。实践证明保定可采取仰卧再侧卧结合的方法进行,有利于快速取胎和排除子宫内残留物。

手术切口的位置:犬剖腹产手术的腹壁切口通常有腹中线切口,中线左、右旁切口,乳腺外侧左、右切口。手术切口位置的选择应依据临床检查结果和手术个体的不同而异,腹中线切口最佳,因为出血少、愈合早、不易为被毛污染、创口不易撕裂。犬剖腹产手术的子宫切口通常有子宫体切口、单侧或双侧子宫角切口、单侧或双侧子宫角基部切口。

手术切口大小:根据母犬体型的大小区别,选择不同的腹壁切口,但是一般均为8~15cm,而子宫切口的大小是根据胎儿大小确定的,一般是6~10cm。

手术过程中的常见问题:给母犬进行剖腹产手术的过程中尽量避免肠管脱出,缩短肠管在体外暴露的时间;将子宫切开之后把胎儿取出,在此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免子宫缩回腹腔;取胎的时候要先将切口同侧的胎儿取出,而子宫体处的胎儿后取,对侧子宫的胎儿留在最后取出;取胎儿的时候可以拉其头部或者后肢,但是不能拉其背部;胎儿取出后进行清洗,争取做到母子兼顾。胎儿全部取出以后要对其两侧子宫角内有无残留的胎水、血液及胎衣碎片进行仔细的检查,同时促进将其尽快在短时间内排出。

4、子宫缝合

缝合子宫的时候可以采用可吸收缝线进行两道缝合。禁止腹腔内流入子宫中的液体,避免污染腹腔、导致脏器黏连。第一道应该采取全层连续缝合的方式,而且要避免在缝合将子宫内膜扎透。确保子宫内膜缝合成功,否则术后子宫内膜可能发生黏连而导致子宫角被堵塞,恶露无法排出,从而导致愈后不良。而第二道应该采取浆膜肌层内翻缝合的方式,注意在缝合的过程中不要将黏膜层穿透,否则在手术之后子宫的内容物外渗会造成母犬继发腹膜炎,造成不良的影响。

5、护理

术后护理主要应该注意母犬的保暖、及时对伤口进行消毒、母犬自身的卫生状况,以及提供给母犬的食物中营养成分与清洁程度,避免母犬发生便秘或者是腹泻。对患犬进行治疗的时候,不仅要采用抗生素,还要配合营养方面的调整,有条件的还要进行输液治疗,但是要注意避免患犬受到应激刺激。

作者简介:司文超(1987-),男,黑龙江牡丹江人,本科,助理兽医师,主要从事犬、猫、牛、马等动物的诊断与治疗技术服务工作。

司文超

奶牛难产的临床检查、鉴别诊断及其治疗


1临床检查

阴道检查。检查前,要准备好足够的肥皂、温水、消毒药水、塑料手套、垫草。助手先朝向一侧将奶牛的尾巴拉起,然后对外阴及周围用肥皂和温水进行彻底洗净。术者对手臂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涂抹适量的润滑液,之后才能够将手伸入到阴道中,如果此时奶牛正好排出粪便,则术者手臂和机体外阴要再次进行清洗。检查过程中,要确定阴道状态,子宫颈质地和开张程度,以及软产道是否正常。

胎儿检查。奶牛外阴和检查者手臂进行消毒,然后将手伸入到产道,隔着胎膜对胎儿进行触摸。检查胎儿体型大小,是否与产道大小相适应。另外,可适当拉动胎儿,如果胎儿存在反应,同时对脐动脉进行触诊,如果能够感觉到血管正常搏动,说明胎儿存活。

2.鉴别诊断

正生或倒生定。当胎儿正生时,会在检查产道时能够用手触摸到胎儿的脑、口腔以及舌头,如果出现生理反则表明胎儿存活。当胎儿倒生时,一般能够有手可触摸到胎儿的肛门或者脐带、后肢和尾巴,如果触摸出现生理反应则表明胎儿存活。如果检查产道过程中,对胎儿各个部位用手触摸没有出现任何生理反应,则说明是胎儿死亡。

胎儿头颈侧弯。即伸入奶牛产道的是胎儿前腿,且头颈没有伸直而是在躯干一侧弯曲,从而导致无法顺利产出,临床上奶牛常见难产中超过so%是该类型。难产初期,胎儿头颈没有进入产道,而处于骨盆的一侧,且头颈发生轻度侧弯,只能够在阴门口观察到胎儿的蹄部。随着奶牛子宫的不断收缩,胎儿会逐渐向阴门处移动,导致胎儿头颈发生更加严重的侧弯,导致胎儿的两前腿部以上伸到阴门外面,但没有看到唇部、头部。胎儿头颈侧弯通常位于胎儿伸出阴门肢蹄的一侧,此时术者的手沿着该方向往往能够触摸到胎儿的头部位于自身胸部的侧面。

胎儿腕部前置。主要是由于胎儿没有伸直前肢,腕关节上面的部分顶在母体耻骨前沿,在胎儿腕关节发生屈曲时伴发引起肘关节屈曲,导致整个前肢处于折叠状态,促使肩胛围的体积明显增大而导致难产。如果只有一侧腕关节的某个部位顶在母体的耻骨前沿,就能够在阴门出观察到胎儿的一个前蹄,检查产道时还能够用手触摸到胎儿一个或者两个前肢,还能够在耻骨前沿触摸到发生屈曲的腕关节;如果胎儿两侧腕关节部都顶在母体的耻骨前沿,则无法在阴门处看见胎儿的任何部位。

3治疗措施

一般原则。难产奶牛采取助产时,不仅要提前做好所有准备,且在采取多种助产手术时必须完全确保无菌,加强细节操作,还必须采取及早发现尽陕处理的措施,以确保能够进行有效且合理的助产术。对奶牛采取一系列详细的产科检查,制定有针对性且合理的助产方案。提高消毒意识,对产道进行充分润滑,避免损伤产道。根据奶牛的解剖学特点采取相应的助产,禁止生拉硬拽。

对症治疗。如果奶牛由于无力分娩而发生难产,助产人员可将手臂伸入到产道,人为拉出胎儿,或则采取催产措施,即注射8~lOmL垂体后叶素或者催产素等药物,如有需要可间隔20~30min再进行1次注射。胎儿出现异常姿势时,如果胎儿头颈发生侧弯,且胎儿已经将两腿伸出产道,但由于头颈朝向一侧发生弯曲而无法产出时,助产人员可将手臂伸入到产道进行检查,从而能够触摸到头部,如果胎儿体积较小,且产道足够润滑,只发生轻度扭转时,可通过用手矫正其头部;反之,如果胎儿体积较大,且产道比较干涩,并发生严重扭转时,则要先将胎儿已经伸出的两肢用力推回到产道深处,同时矫正发生侧弯的头颈。如果胎儿头颈发生下弯,且位于两前肢侧面后者之间而无法顺利产出时,助产人员可将胎儿已经伸出产道的肢体用力推送回到官腔,然后手臂再沿着胎儿的腹侧继续深入,直到用手将胎儿嘴唇端和下颌扣住,接着将胎儿的肩部用助产叉顶住,助产者用手拉出胎头并伸直的过程中,用另一只手将胎儿躯干用助产叉顶进宫腔,通过反方向的作用力,才能够完全矫正胎儿头部。如果胎儿头向后仰或者头颈扭转而引起难产,当胎头发生轻度偏移,助产者可用手将唇部住,由此拉正头部即可;当胎头发生后仰或者严重扭转,可先采取措施将胎儿推回到官腔,然后采取适当矫正,最后以正位将胎儿拉入产道。由于胎儿前肢的腕关节发生屈曲后伸人产道而导致难产时,助产者要先将胎儿推回到子宫,然后将手臂伸人到产道,将胎儿发生屈曲前肢的蹄部握住,尽可能向上抬高,接着将蹄部拉入到骨盆腔内,即可将前肢拉直。但胎儿出现坐生而引起难产时,采取的矫正方法与前肢的相同,即当胎儿体积较小时,可不采取任何矫正直接将其强行拉出。通过以上措施矫正胎儿的姿势、胎位后,才能够缓慢拖出胎儿,如果人数较少而不容易拉出时,可采取将胎儿的某一部位用经过消毒的产科绳套住,再由助手沿着产道方向将其牵拉。

犬产后瘫痪的病因 犬产后瘫痪的临床症状、诊断及其防治


犬产后瘫痪是由于哺乳母犬经由乳汁向将体内大量的钙质排出,且没有及时得到补充,导致钙浓度急剧降低而出现发病。通常母犬产仔超过3只时最容易出现发病,主要在产后3周左右发生。病犬临床上主要特征是意识混乱、痉挛以及低血钙症,应采取有效防治。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犬产后瘫痪的病因犬产后瘫痪的临床症状、诊断及其防治。

1、病因分析

该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母犬严重缺钙。例如,母犬饲喂品质低劣的食物,或者发生偏食,导致机体无法吸取全面且均衡的营养,都能够诱发该病。一般来说,母犬饲喂人工自由配制的食物时,主要包含谷类、肉食以及肝脏,再搭配少量的蔬菜,容易使其通过肠道吸收较少的钙或者自身缺钙,且在分娩前、后没有及时补充足够的钙,从而出现发病。另外,随着胎儿的发育以及骨骼的形成,会需要更多的钙,这也会导致母犬血钙水平下降而出现发病。母犬妊娠中、后期,由于胎儿体积不断增大,在腹腔内占有大部分空间,使胃肠道受到明显挤压,影响消化机能,导致母体经由肠道只能够吸收较少的钙,这也能够引起该病。此外,母犬分娩后由于泌乳量明显增多,导致体内大量的钙进入乳汁,使其血钙浓度明显降低,而此时神经肌肉过于兴奋,从而会导致肌肉发生颤栗性痉挛。尤其是母犬产仔数量较多时,随着仔犬不断生长发育、体重增加,但没有及时进行补料,就会导致泌乳量进一步增多,从而流失更多的钙。如果进入乳中的血钙量超过母体肠道吸收的钙和动员的钙的总量,就会导致其运动神经过于兴奋而出现发病。如果母犬活动空间较小,使其运动不足,且缺乏光照,也能够引起发病。

2、临床症状

母犬通常在分娩后10-30天出现发病,往往在喂奶、采食、活动时突然出现发病,病程持续时间短,发展快速。病犬突然表现出恐惧不安,全身肌肉出现强直性或者间歇性痉挛,四肢变得僵硬,体温升高,上下牙齿经常碰击,口持续开合,且有白色泡沫流出,大量流涎。病犬严重抽搐时,由于无法自控,往往会咬伤舌体,且由于全身发抖、颈部肌肉痉挛,往往会导致头颈后仰,呈现角弓反张,鼻唇及可视黏膜发绀,倒地后四肢呈游泳状划动,体温升高达到40-43℃,呼吸达到60-220次/min,心跳达到120-200次/min,大部分只能够卧地不起,四肢持续抽搐痉挛。病程持续略长的病犬,主要表现出突然无法稳定站立,后躯摇晃,行走不稳,步态强拘,共济失调,精神极度紧张,两眼瞪圆凝视,眼球上翻而突出,发出呻吟,呼吸逐渐加速,最终呼吸急促,走动笨拙,但体温基本没有变化,接着肌肉出现抽搐,共济失调、震颤,体温有所升高,后期会出现惊厥,耽误治疗会导致死亡。另外,发病后症状往往会快速缓解或者消失,如果没有采取治疗或者继续进行哺乳,经过数小时或者数天就会出现复发,且第二次的发病症状要明显加重。

3、实验室检查

抽取病犬2.5mL血液,通过离心后提取血浆。然后取3支干净的试管,分别添加蒸馏水、钙标准液和血浆,剂量都为0.2mL,接着再添加1mL浓度为0.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及1滴钙红指示剂,然后立即使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进行滴定,直到溶液呈浅蓝色停止,记录每管添加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剂量,并计算测定结果。正常情况下,母犬正常血钙浓度为100mL含有9-11.5mg,如果每100mL血清中含有少于7mg的钙,就可诊断发生产后瘫痪。

4、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只要发现母犬出现发病,要及早进行诊断并立即进行治疗,主要是使用钙制剂。临床上,病犬选择使用10%葡萄糖酸钙作为钙制剂,其与碳酸钙、氯化钙、乳酸钙、钙中钙其他强心剂相比,具有疗效较好、安全以及价格便宜等优点。另外,葡萄糖酸钙可采取静脉推注和静脉滴注途径给药,不仅能够避免出现漏出血管外面的现象,还不会导致局部发生肿胀和坏死。病犬可静脉注射15-30mL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大多数在用药经过30min左右症状就能够明显缓解,主要表现出体温降低,呼吸次数显著减少,全身痉挛明显缓解。但要注意的是,葡萄糖酸钙通常不采取肌肉注射或者皮下注射,且静脉注射必须确保注射速度缓慢,一般滴速适宜控制在每分钟少于30滴;不能够大剂量注射,防止血钙急剧升高,造成心力衰竭而发生死亡。另外,病犬在注射过程中如果出现轻微的呕吐现象,这属于正常现象,无需采取任何措施,但如果出现严重呕吐,就要立即调慢注射速度。如果病犬持续痉挛,要转移到安静的地方,并按每千克体重静脉注射20-30mg戊巴比妥钠或者15-17mg硫喷妥钠。如果病犬持续高热,可肌肉注射1-2mL安痛定以及适量的氨苄青霉素。病犬症状缓解后,可每天内服o.5-1.0g葡萄糖酸钙片、碳酸钙或者乳酸钙,以及5-10mL鱼肝油,连续使用3-4周。

加强饲养管理。母犬要饲喂全价配合日粮,如果饲喂自配日粮,则要在妊娠后期将适量的钙制剂添加在食物中。日常要适当到户外进行一定的活动,促使机体对维生素D以及钙、磷吸收、代谢、转化和利用。

浅谈生猪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猪场一旦猪感染病和其他传染病,它会造成大量的死亡现象,传染病的爆发对于养猪业是非常严重的危害,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有关猪的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猪养殖队伍也逐渐庞大,然而,对猪的疾病诊断与防治工作仍然没有减少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关于猪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不应被低估,刻不容缓,只有真正的诊断和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疾病,履行早发现早治疗的宗旨,只有这样,才可以大大减少对养猪专业户的影响从而大大提高生猪养殖的质量。

一、生猪疾病诊断的重要性

对母猪、仔猪以及育肥猪的病情进行控制有利于猪病的及时治疗,因此,一定要做到早期发现和早治疗,并且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工作。这样,不仅可以大大降低生猪在选育过程中的死亡率,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养猪育种养殖效益和利润,真正做到通过控制疾病来提高和改善农场生猪养殖成活率,保证生猪养殖的质量。

二、生猪的疾病致病因素

1.免疫程序缺乏

免疫程序从出生到生猪出栏进入市场,都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是绝对不能被忽视的,免疫规划实施的目的是在养殖场内提高生猪对感染的抗病性。但在大多数养猪场的不良现状是由于认识和观念的落后造成的,很多养殖场对免疫工作不重视,例如,省略一个或几个猪免疫,从而降低养殖成本和减少选育过程中的麻烦问题,从而使养猪场中发生猪流感的高发期和发病范围无法估计,造成严重后果的。

2.环境的原因

现在,中国养猪业面临许多棘手的问题,各种禁养和限养令的发布加剧了生猪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因为猪饲料成本高,猪场污水和垃圾的处理的高价费用致使中国养猪业没有得到一个稳定的市场,甚至存在猪与人争粮问题。其次,中国的大多数养猪场污染问题十分严重,蚊子的快速繁殖不仅增加了繁杂疾病的类型,也使人类和动物的威胁。因此,只有低碳高效育种技术的发展,可以缓解能源的高消耗,污染排放量急剧和大问题的根本,因此,低碳高效养猪实用技术不仅可以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可以大大提高经济效益,总之,生态养殖技术是中国养殖产业革命的必然发展趋势。

3.疫苗和药物的使用不当

不合理使用药物和疫苗,也使猪在养殖过程中出现免疫功能状态低下,从而导致频繁的猪病发生,一些养殖厂在中国滥用药物和疫苗会使繁杂的疾病在不同程度的增加,药物和疫苗也失去了有效性,以至于猪病愈发地出现早期诊断困难,难处理,难隔离,难控制的局面。

三、生猪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措施

1.红皮病

1.1红皮病症状主要为皮肤是紫色,用手指压病灶部位不褪色。红皮病主要发生在仔猪身体上。体温升高到41到42℃,多发于耳后,颈部,胸部,腹部,四肢内侧的位置,四肢内侧。一般夏季发病,主要是飞虻蚊虫叮咬传播。

1.2治疗时,发现猪体有红皮病症状,立即应用三氮脒肌肉注射。通过5-7mg/公斤标准体重,用生理盐水配为5%溶夜,1次/日,连续3天;或多西环素10毫克/公斤体重/天的使用,用4天。没有发病的仔猪也可用于饲料中添加0.2%的土霉素做预防。此外,在场内繁殖圈内做好灭虫工作,切断传播途径。

2.猪口蹄疫

2.1口蹄疫的诊断病猪有4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的症状,这种疾病的特点是成年猪在蹄部有水泡,蹄踵,蹄冠、蹄叉红肿,形成水泡和溃疡,继发感染,蹄壳脱落。病猪活动受限,跛行。口腔,鼻腔,牙龈,舌,乳腺(主要是哺乳母猪)也可见到水疱、糜烂;乳猪显示急性胃肠炎,腹泻,和心肌炎猝死。

2.2处理

口蹄疫外源性抗体用法:肌肉注射,根据1公斤的重量,0.1ml药物,首次量加倍,并能有效地控制引发的心肌炎,做到对死亡的有效控制;也可用本品做应急免疫。(如混合症状需要配合使用的抗生素,如头孢噻呋钠,比较敏感的头孢喹肟等)。配合(瑞特灵1公斤)与饲料混合,或健力源500g拌饲料1吨,做全群的治疗和预防。

3.猪瘟病毒和猪链球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3.1症状诊断病猪长躺不动,嗜睡,流浆液性鼻液,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结膜发绀,尿黄,大便是算盘珠状或粪便,粪便中混合脱落的肠粘膜;四肢和腹部有紫红斑,耳尖紫色;运动障碍,有些不能站产或爬行,可达40.5-42℃的温度,病程3-5天,最后衰竭死亡。病喜欢扎堆,有些病猪出现神经症状,如磨牙,后肢麻痹,前肢爬行,转圈等,少数病猪后期呼吸困难,口鼻流白色或红色的泡沫。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治疗,病猪体温下降,但发病2-3死亡后。通过观察,检查,诊断,测试和其他方法。观察症状,体温测量,检测血液和内脏进行判断。

3.2治疗猪瘟和猪链球菌混合感染,无有效的治疗措施,是一种在生猪育种中大规模死亡疾病。因此,最好的治疗就是预防,建立科学的免疫接种程序,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控制疫苗的质量,注意隔离和监控,以保持清洁的养殖条件。在疾病的高发期仔细观察,一旦发现,立即隔离。

四、结论

随着生猪养殖的队伍不断扩大,生猪养殖技术也在不断的成熟。因此,必须认识到对其进行疾病预防控制的必要性,让零散养殖户和后加入的养殖人员转变观念,以科技促发展,以加强在生猪繁殖过程的管理,提高养猪技术,改善猪的养殖环境,严格接种,妥善处理病猪,加强预防,有效地控制猪的致病率,提高成活率,保证市场供应生猪屠宰期合理,提高猪肉的品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生猪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母猪常见疾病及其治疗偏方


1.石灰水上清液治母猪产后瘫痪。取石灰水上清液300~400毫升,一次拌入饲料中饲喂母猪,每天2次,连用7天。
2.益母草治母猪胎衣不下。取益母草(干品)200克,桃仁50克,黑大豆200克,共研细末,煎煮候温,白酒、红糖为引,灌服,每天2次,连用1~2天。
3.白酒治母猪无乳。白酒200克,红糖200克,鸡蛋6个,先将鸡蛋打碎搅散,放入红糖拌匀,然后放入白酒,拌入精料内喂给,1次即可。
4.复方皂角注射液治母猪喘气病。去子皂角80克、杏仁25克、葶芬子25克,水煎取汁2000毫升,过滤备用。按猪每5千克体重取1毫升皂角液,肌注,连用3~5次即愈。5.洗必泰栓治母猪生殖道炎症。取醋酸洗必泰栓一粒,从母猪阴门放入,并推入5~6厘米,轻者1次,重者隔天再用药1次即愈。
6.鸡新城疫苗治母猪传染性胃肠炎。取鸡新城疫苗0.5克,()生理盐水250~500毫升,混匀进行肌肉注射,每次3~15毫升,每天1次。要求药液现配现用。
7.公猪精液诱导母猪发情对长期不发情的母猪。取公猪精液20毫升,采用人工授精输精管缓慢地将精液输入母猪的子宫内,并不断地转动和来回抽动输精管,并用少量精液洒于母猪鼻端,加强饲养,4天左右即发情配种。
8.中药治疗母猪乳房炎。当归、生地、地丁草、银花、赤芍、川芎、夏枯草、甘草各15克煎服,疗效甚好。9.乙稀雌酚治母猪子宫炎。取0.5%高锰酸钾,2%明矾溶液中冲洗子宫后,把青霉素20万~40万单位用授精器注入子宫内,同时肌注乙烯雌酚5毫升-10毫升,连用2~3次。
10.黄体酮治母猪卵巢囊肿。取黄体酮15~25毫升,一次肌注,每天1次,连用3~5天。
董永潮

引起哺乳仔猪死亡的因素及其应对方法措施


因哺乳仔猪的各项器官和生理机能的发育还不健全,体温调节能力较差,抵抗力不强等,极易受到不良环境以及不佳的饲养管理的影响而患病、死亡。在养殖生产过程中引起仔猪死亡的常见原因包括营养、管理、疾病、环境等。现对这些原因进行简单分析。下面一起来看看:引起哺乳仔猪死亡的因素及其应对方法措施。

1、营养因素

仔猪只有获得充足的营养才可保持较好的体质,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哺乳仔猪的营养来源主要为母乳,母猪充足的乳汁是确保仔猪良好营养的关键,要想使母猪保持较高的泌乳量就要确保母猪妊娠后期和泌乳前期的营养供给,尤其要注意日粮的能量水平。尤其是目前配种技术的不断进步,母猪的繁殖性不断提高,产仔数不断的增加,这就需要母猪分泌更多的乳汁,让能保证全窝仔猪的成活率。因母猪的采食量又受到环境、应激、饲料等因素的影响,通常母猪的采食量对泌乳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另外,乳汁中的营养成分对仔猪的成活率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如果乳汁中的脂肪含量较高,会增加仔猪能量的摄人量,从而增加仔猪体脂的沉积,可以起到抵抗寒冷的作用,对于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很有帮助。

2、管理因素

冻死。对仔猪的饲养管理不当是导致仔猪死亡的重要因素。因初生仔猪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尤其对寒冷的环境更为敏感,加上哺乳仔猪体内能量的储备有限,被毛稀少,皮下脂肪含量较少等,在寒冷季节,保温条件较差的情况下,经常发生哺乳仔猪被冻死的现象。另外,寒冷还会增加仔猪压死和发生腹泻死亡的几率。

压死。有的母猪母性较差,或者饲养条件不佳,母猪在产后恢复不好,常导致母猪烦躁不安,有的仔猪好动常在母猪身边活动,母猪在起卧时常出现仔猪躲闪不开被压死或踩死的现象。有时由于猪舍内的温度较低,仔猪常挤一起或者躺卧在母猪的腹下取暖,也易被母猪压死或踩死。

饿死。如果母猪在产后的泌乳性能较差,泌乳量少或者没有奶,不及时的催奶,发生乳房炎,所产仔猪的数量过多,大于母猪的用效乳头数,母猪母性较差不哺乳仔猪,寄养不成功等都会导致仔猪因饥饿而死亡。

应激。仔猪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极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而产生应激反应,如气候骤变、饲养密度过大、空气质量较差、光线过强、突然换料、营养物质缺乏、疾病等都易使仔猪出现应激反应,从而引发恶癖发生,如咬耳、咬尾,如果不及时的处理伤口会导致病菌感染,严重时会引发死亡。另外,母猪也会有一些恶癖而出现咬伤或者咬死仔猪的现象。

3、疾病因素

仔猪的免疫系统还健全,从母体那获得的被动免疫也逐渐的消失,在这一空档期仔猪的抗病能力极差,如果饲养条件较差,饲养管理不到位极易患病。其中仔猪腹泻是常发病之一。引发仔猪腹泻的原因极多,腹泻一直是仔猪养殖的难点和重点。当仔猪受寒、感染病菌、消化不良时都会发生腹泻,如果防治方法不得当使得腹泻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就会导致仔猪的生长发育缓慢,严重时还会发生死亡。另外仔猪水肿病也是导致仔猪死亡率提高的重要疾病之一,还有一些常见的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寄生虫病也会导致仔猪死亡。

4、环境因素

仔猪对养殖环境的要求较高,如果仔猪舍的温度不适宜,湿度过高或过低,空气质量较差,饲养密度过大,环境卫生较差等,会使仔猪舒适度大大降低的同时,还会使仔猪的抗病能力下降。另外,不良饲养环境利于病原微生物的大量滋生与繁殖,而仔猪的抵抗力较差,极易感染病菌而患病死亡。因此仔猪养殖要求环境要适宜,仔猪阶段对温度的要求要高一些,饲养密度要根据仔猪的体重以及季节合理的调整,加强通风,以减少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为仔猪提供舒适的生活在环境,可有效的减少死亡率。

5、其他因素

除了以上因素外,在哺乳仔猪的养殖过程中还会有很多因素会导致仔猪死亡。仔猪的初生重对死亡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初生重较小,不足1kg时,仔猪的死亡率会增加。有的仔猪在出生后呼吸较为微弱,或者停止呼吸,但是心脏还正常的跳动,此现象为假死,这是由于仔猪在子宫内缺氧·或者在分娩时难产等引起的,此时要及时进行辨别与抢救,以免造成“真死”。

母猪发生难产是导致仔猪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并且仔猪的死亡率会随着产程的延长而增加,当产程延长时仔猪会出现缺氧,当严重缺氧时会导致仔猪在出生前就窒息死亡。如缺氧不严重则会导致仔猪的活力下降,吃奶量减少,体质较弱,抵抗力较差,极易死亡。

养殖仔猪设备条件不良,如产床的设计不合理,仔猪没有单独休息的地方会增加仔猪被母猪压死或踩死的几率。如果保温箱的设计不合理,红外灯照度不够等都易导致仔猪死亡率增加。

哺乳仔猪死亡的主要时期与原因

哺乳仔猪是指从出生到断奶阶段的仔猪(即吃母乳的仔猪)。仔猪哺乳期长短不相同,一般为21~35天(国外多为21~28天)。仔猪在胎儿期完全依靠母体供给各种营养物质并排出废物,母体对胎儿来说是个相对稳定的生长发育环境。与之相比,仔猪生后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要使用肺呼吸;其次是必须用消化道来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第三是直接受自然条件和人为环境影响。可以说,出生是猪一生中所遭受的最大应激。哺乳仔猪培育效果的好坏,关键取决于出生后最初阶段对这些应激控制或适应程度。管理好哺乳仔猪,应尽量减轻应激,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使仔猪成活率高、生长发育快、个体大小均匀整齐、健康活泼、断奶体重大,为以后养育成种猪或商品肉猪打下良好基础。

哺乳仔猪易病难养,从出生到断奶死亡率20%左右,不仅影响猪群发展,而且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其死亡的主要时期是在分娩后3天内,死亡原因是多方面的。断奶前仔猪死亡比例为:分娩前(死胎)14%,分娩时16%,分娩当天16%,生后1天15%,生后2天13%,生后3~6天12%,生后7~34天14%,即包括死胎、分娩至2天死亡的是总死亡的74%。从死亡原因看,死胎占16%,事故占22%,感染疾病死占l5%,肢蹄软弱致死占4%。总之,仔猪死亡原因与环境、猪栏结构、饲养管理、疾病预防措施、种猪近交程度等有关。死亡大多发生在分娩后7天内,特别是分娩后3天内仔猪死亡率最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0157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