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鱼混养的优点、原则和混养模式

混养是池塘养鱼稳声高产的重要技术措施。混养包括:

①在同一养殖池内混养7~10种不同的养殖鱼类,且可达到共生互利的目的;

②同一种养殖鱼类不同年龄、不同规格同池混养;

③多种鱼类及其不同年龄、不同规格同池混养。

1.混养的优点

混养具有以下优点。

(1)可以充分的合理的利用养殖水体与饵料资源我国目前养殖的食用鱼,其栖息生活的水层有所不同,鲢、鳙鱼生活在水体的上层,草鱼、团头鲂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而青、鲤、鲫鱼则生活在水体的底层。将这些鱼类按照一定比例组合在一起,同池养殖,就能充分利用养殖水体空间,充分发挥池塘养鱼生产潜力。

我国池塘养鱼使用的饵料,既有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各种水旱草,还有人工投喂的谷物饲料和各种动物性饵料。这些饵料投下池后,主要为青、草、鲤鱼所摄食,而碎屑及颗粒较小的饵料又可被团头鲂、鲫鱼以及多种幼鱼所摄食,而鱼类粪便又可培养大量浮游生物,供鲢、鳙鱼摄食。因此混养池饵料的利用率较高。

(2)可以充分发挥养殖鱼类共生互利的优势我国的常规养殖鱼类多数都具有共生互利的作用。如青、草、鲂、鲤等吃剩的残饵和排泄的粪便,可以培养大量浮游生物,使水质变肥。而鲢、鳙鱼则以浮游生物为食,控制水体中浮游生物的数量,又改善了水质条件,可促进青、草、鲂、鲤鱼生长。而鲤、鲫、罗非鱼等,不仅可充分利用池中的饵料,而且通过他们的觅食活动,翻动底泥和搅动水层,可起到增加溶氧的作用,促进池底有机物的分解和营养盐类的循环作用。

(3)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多种鱼、多种规格的鱼同池混养,不仅水体、饵料可以充分利用,而且病害少、产量高,从而降低了养殖成本,增加了经济收入。

2.混养的原则

混养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鱼相互之间的关系,避害趋利。

(1)青、草、鲤、鲂鱼(俗称吃食鱼)与鲢、鳙鱼(俗称肥水鱼)可以混养由于吃食鱼与肥水鱼在食性、生活水层上的不同,同池混养时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在不施肥的情况下,每长1千克吃食鱼,可带出0.5千克的肥水鱼。渔谚说一草养三鲢就是这个道理。

(2)青鱼与草鱼一般不可混养青鱼较耐肥水,而草鱼则喜欢清水,故青鱼、草鱼是不能同池混养的。即使混养,草鱼的放养量只能占青鱼放养量的25%,以充分缓解青鱼、草鱼在水质要求上的矛盾。

(3)鲢鱼与鳙鱼的关系鲢鱼以浮游植物为饵,鳙鱼以浮游动物为饵。鲢鱼争食性强,大量吞食浮游植物,势必影响浮游动物的生长。因而鲢鱼、鳙鱼同池混养时,鲢、鳙鱼的放养比例一般宜控制在3:1~5:1,即每放3~5尾鲢鱼,顺带放养l尾鳙鱼,以解决它们在饵料上的矛盾,达到都能获得较好产量的目的。

(4)鲤、鲫、鲂与青、草鱼的关系青鱼吃螺蛳,草鱼、鲂鱼吃草,鲤鱼、鲫鱼为杂食性的。这些鱼类同池混养,也能起到共生互利的作用。一般每放1千克青鱼种可配养规格为20克左右的鲤鱼2~4尾;每放1千克草鱼种可放规格为8-20克的团头鲂6~10尾,还可适量搭养一些鲫鱼。

(5)罗非鱼与鲢鱼、鳙鱼之间的关系罗非鱼为杂食性的,也能摄食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在食性上与鲢鱼、鳙鱼有一定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在饲养管理上,上半年重点抓好鲢、鳙鱼的饲养,促其加快生长,自7月下旬开始捕捞鲢、鳙鱼陆续上市,腾出水体和饵料,促进下半年罗非鱼加快生长。

(6)同种鱼不同放养规格之间的关系2~3龄的青草鱼,可放占总量的70%~75%,同时搭养20%~25%的2龄以下青草鱼和5%~l0%的1龄青草鱼。鲢、鳙鱼同样也可放3种规格的,即250克/尾、100~150克/尾和13厘米以上的1龄鱼种,放养比例根据轮捕轮放要求确定。大规格的当年养成商品鱼,中小规格留作下一年的鱼种。

3.混养的主要模式

根据混养原则,目前我国各地形成了多种混养模式。这些混养模式与鱼种、饵料来源、养殖习惯以及市场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精养鱼塘,一般亩产量都可达500千克以上。主要混养模式有以下几种。

(1)以草鱼为主的混养模式该模式以饲养草鱼为主,草鱼种通常放养三种规格,出池时草鱼产量要占总产量的35%。该模式适宜湖南地区水草资源比较丰富,或饲料地较多,可以种植大量鱼饲草的地方采用。

(2)以团头鲂为主的混养模式团头鲂生长快,产量高,肉质好,很受消费者欢迎,目前市场上的需求量较大。该模式既适宜水旱草饵料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又适应使用团头鲂的配合饵料来源较方便的地区,因而该模式有着较大的发展前景。

(3)以异育银鲫为主的混养模式异育银鲫为优质淡水常规鱼类,饲养容易,种子来源广,饵料易解决,养殖产量高,鱼肉品质好,是目前水产品市场上最热销的品种之一,需求量很大。yZ023.com

(4)以鲢、鳙鱼为主的混养模式目前在全国各地仍然是一种主要的养殖形式,特别是城郊养鱼大多采用这种模式。该模式主要以施肥为主,还可和畜牧业结合起来,发展为鱼猪结合、鱼禽结合、鱼猪奶牛结合等多种生态养鱼模式,本模式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生态效益也好,是今后池塘养鱼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上介绍的四种混养模式,是目前西南地区比较普遍也比较典型的常规鱼混养模式。在生产实践中,要根据鱼池、气候条件、鱼种、饵料来源、饲养管理技术和养殖习惯来选择,也要根据市场需求与变化,不断加以调整与完善,使养殖模式更加科学。

相关阅读

蝎子和土元混养模式


土元是常用药材,单独养殖效益并不很高。利用养蝎房,将土元和蝎子进行混养,土元所产生的效益可以保证养殖蝎子的加温、食料和人工费用,蝎子为纯增利润。在混养的情况下,孵出的土元幼虫可以作为蝎子的食物,幼蝎蜕下的皮和吃剩下的黄粉虫枯体又被土元吃掉,这样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土元与蝎子混养的方式如下:

先在饲养池内均匀铺上5厘米厚的饲养土,上放蝎子栖息用的瓦。栖息瓦内的湿度是蝎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湿度过低幼蝎蜕不下皮,而湿度过大,会导致蝎子囊肺积水、呼吸不畅而窒息死亡。目前,蝎子栖息窝穴的形式一种为养殖池内用砖瓦石块垒成窝供蝎子栖息,上面用海绵供湿或隔日喷水供湿,虽然表面看似潮湿,但蝎子栖息的窝穴湿度根本无法达到要求;一种为巢格式(或蜂巢式),内装泥土加水供湿,但供湿不匀,蝎子囊肺积水死亡现象相当严重,蝎房定期消毒除螨也无法进行;另一种为地池式,即在平地挖坑建设多个独立的小池。虽地表面的渗湿基本达到要求,但池与地面连接,地表温度随季节的变化而起伏,很难使蝎子达到速牛的目的。所以我们建议,选用长度高于窝穴5厘米、直径5厘米的塑料管,管壁钻有直径2~3毫米的孔,内装沙子或海绵(供加水用),管与普通瓦块的间隙装有2~3厘米厚的渗湿土层,效果较为理想。如有条件,使用养蝎盘格状栖息瓦,内设自动渗湿器,效果就更为理想。

在饲养池内投放2龄蝎。按每平方米养殖面积1000只实行一次性投放。在投放2龄蝎的同时,筛取2龄期的土元若虫也投放在饲养土上,数量为每平方米50克。蝎子栖息在瓦垛间隙的饲养土上,可放食盒或食盘,内撒与蝎子龄期相同的黄粉虫供蝎子主食。食盒长50厘米、宽5厘米、高1.2厘米。食盘可采用浅碟。每隔3~5日,将炒香的麦麸、花生饼等混合饲料加拌青菜,撒入食盒或食盘内,以维持黄粉虫的正常生存。其他饲养土表面上也要少撒,供土元取食,宁欠不余,做到土元将食料2天内吃光为度。这样不但可避免剩余饲料霉烂污染饲养土,而且土元在得不到充足食物时,会将幼蝎蜕下的皮和吃剩下的黄粉虫枯体吃掉,发挥了清洁环境的作用。

待蝎子进入5龄期,可清池换窝消毒一次。饲养池中的饲养土,用8目的筛网将士元筛出,用网筛分拣出5龄期以上的土元放进另一饲养池中集中饲养,待长为成虫后,可作为种源也可作为商品加工出售。筛出的饲养土在太阳下暴晒后添加新鲜饲养土,再用浓度为0.3%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拌和使用:分拣出的小土元如密度过小时,可增加2~3龄期的弱虫再投入蝎池内继续混养。

大闸蟹池塘混养鳜鱼的技术



一、蟹塘选择与清整:
⑴水源水质:要求水源充足,无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流入,水质要求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
⑵蟹塘底质:以砂壤土和粘土为佳,塘底淤泥不超过20xx成蟹收捕后,排干池水,挖去过多的淤泥,晒塘冻土并进行药物清塘。清塘药物可选择茶粕、生石灰等。
二、移栽水草,投放螺蛳。

⑴移栽水草:3月份移栽水草,品种以小黄草和伊乐藻为主,搭配其它品种,水草生长面积应占蟹塘的50%左右;
⑵投放螺蛳:4月中旬投放新鲜螺蛳,每亩500千克左右,以保证蟹塘水质的净化和螃蟹摄食的需要。
三、蟹种放养。
蟹种应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爬行敏捷,无伤无病的长江水系中华绒蟹蟹种,规格以每千克150-200只为宜,放养密度为每亩600只左右。
四、鳜鱼种放养。5月份,选择体长5-8厘米的优质鳜鱼种,每亩放养10-15尾。
五、生产管理。蟹塘混养鳜鱼的生产管理,按照螃蟹养殖生产的常规管理程序进行,一般无需针对鳜鱼另外采取投饵和防病措施。通过一个周期的饲养,在不影响河蟹产量和重量的基础上,可每亩产出鳜鱼5-8千克,鳜鱼个体重量可达0.5千克左右。

养鱼利润和成本计算,鲢鱼混养亩利润可观


按养1亩鲢鱼来计算,利润为2675元左右,成本为3300元左右。成本:鱼塘建设800元,鱼种500元,饲料1500元,水电医药500元,共计3300元。计算:亩产800斤左右,400斤花白鲢8元/斤,350斤白鲢6.5元/斤,50斤花鲢10元/斤,共计5975元左右,减去成本利润即2675元左右。

养鱼的成本

鱼塘养鱼一般选择混合喂养,养鱼成本包含育苗引进、饲料成本、水电医药、肥料、池塘建设等费用,下面我们主要用鲢鱼的混养来做个简单的利润和成本计算,仅供大家参考:

1、鱼塘建设:可以选择旧池塘改造,也可以挖建新池塘,一般费用约需800元左右。

2、鱼种引进:池塘多选择混合喂养,可在池塘混养白鲢、鳊鱼、鲫鱼、草鱼、花鲢等,总计约需500元左右。

3、饲料、肥料费用:约需1500元左右。

4、水电、医药:约需500元左右。

综上,养鱼的成本约需鱼塘建设800元+引进鱼种500元+饲料肥料1500元+水电医药500元=3300元。

养鱼的利润

一般一亩鱼塘的产量在1000斤左右,若按亩产800斤计算,花白鲢亩产400斤,白鲢350斤,花鲢50斤,目前市面上花白鲢的售价为8元/斤左右,白鲢售价为6.5元/斤左右,花鲢售价约在10元/斤左右,总收入约为花白鲢8元400斤+白鲢6.5元350斤+花鲢10元50斤=5975元左右。养鱼的利润约为收入5975-成本3300元=2675元。

家庭养鱼技术

1、饲料投喂:给鱼投喂富含营养的水蚤、蚯蚓、黄粉虫等动物性饲料和白芝麻;最好不要投喂劣质金鱼饲料,营养较差,不易被吸收且容易污染水质。投喂饲料一般在上午、下午各一次,投喂数量不要太多,以鱼能吃完为宜,以免影响水质。

2、光照:将鱼缸放在有阳光照射1-2小时的地方,以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菌,减少鱼群患病,且在光合作用下,鱼体的颜色会更加鲜艳美观。

3、换水:定期换水,确保水中含氧量充足,每次换水时只需换掉1/3-1/4即可,换水时水温温差不能太快,换水时间根据水质决定,若水质浑浊则勤换,水质清澈则可少换。

4、放养密度:家庭水族箱一般较小,因此放养密度不能过大,具体数量根据水族箱的大小进行调整,若水族箱长约40cm,宽约25cm,高约30cm,则可以饲养6-8条规格在5-7cm的小鱼。投放密度与鱼缸大小、鱼只规格、水温、水质都有一定关系,一般鱼体较大则投放少;冬季多养,夏季少养;水温较低时多养,水温高时则少养。

中华绒螯蟹混养模式的试验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又称河蟹、大闸蟹、毛蟹,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名贵水产品,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ca)、十足目(Decapoda)、方蟹科(Grapsidae)、绒螯蟹属(Eriocheir),中华绒螯蟹分布十分广泛,在我国北起鸭绿江、南至珠江口均有其自然分布,另外在欧洲、美国也有少量的分布。中华绒螯蟹因其肉质细腻、鲜美、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深受市场欢迎,尤其是近些年来市场需求快速上升,河蟹养殖业已成为中国水产业中最具代表性和最有影响力的主导产业之一,其高效养殖无论对于内需的拉动还是外汇的创收都具有积极的意义。0.01)。蟹-虾-鲢鱼混养模式3个养殖池塘的河蟹回捕率分别为74.33%、78.54%、75.86%,3个池塘的平均回捕率为76.24%,蟹-虾-鳙鱼混养模式3个养殖池塘的河蟹回捕率分别为77.39%、77.01%、72.03%,3个池塘的平均回捕率为75.57%,两种混养模式下的河蟹回捕率差异不显著。蟹-虾-鲢鱼混养模式3个养殖池塘河蟹的平均产量为32.99kg,蟹-虾-鳙鱼混养模式3个养殖池塘河蟹的平均产量为30.59kg,前一种混养模式下的河蟹产量高于后一种混养模式下的河蟹产量且差异显著(P0.05)。在青虾的收获量方面,蟹-虾-鲢鱼混养模式3个养殖池塘青虾的平均产量为26.81kg,蟹-虾-鳙鱼混养模式3个养殖池塘青虾的平均产量为23.46kg,前一种混养模式下的青虾产量高于后一种混养模式下的青虾产量且差异显著(P0.05)。0.05),青虾的产量差异显著(P0.05)。②蟹-虾-鲢鱼混养模式下产出的河蟹均重显著高于蟹-虾-鳙鱼混养模式下产出的河蟹均重,前一种混养模式下产出的河蟹均重比后一种混养模式下产出的河蟹均重高8.84g,两种混养模式下产出的河蟹均重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P0.05)。③两种混养模式下的河蟹回捕率无显著性差异。④蟹-虾-鲢鱼混养模式的经济收益略高于蟹-虾-鳙鱼混养模式。

河蟹塘多品种混养高产模式


周惠良是江苏省张家港市大新镇的一位从事水产养殖二十多年的水产养殖户,他深知除了掌握养殖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外,养殖模式与品种的搭配同样十分重要,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他承包了邻近长江江堤的40亩水面(共5口塘),全部实行鱼虾蟹混养模式,其中2口塘计20亩以鱼为主,另外3口塘则偏重于虾蟹。2013年,以鱼为主的塘口平均亩产量达450千克,其中长春鳊、细鳞斜颌鲴、赤眼鳟、翘嘴红鲌等小品种特种鱼占75%,鲢鱼、鳙鱼和鲫鱼等常规鱼占25%。上述小品种特种鱼类在市场上较为畅销,价格也比常规鱼要高出一倍以上。以虾蟹为主的3口塘,春季商品虾亩产量为50千克,秋季商品虾亩产量为5千克,河蟹亩产量在75~80千克,平均规格为150克/只左右。无论是以鱼为主,还是以虾蟹为主,亩产值均在1.4万元左右,亩净利润在0.7万元以上,且养殖效益已连续几年保持稳定,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小。
一、多品种混养的好处
周惠良经过几年的实践,认为多品种混养有以下优点:一是产量较为稳定,降低了养殖风险;二是池塘中套养小品种特种鱼后蟹病也大为减少;三是混养后充分利用了水体空间,水体产出率整体得到了提高;四是产量、价格与效益可观,近几年小品种特种鱼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市场售价始终保持稳中有升。
二、混养品种的确定
1.以鱼为主的混养(见表1)
2.以虾蟹为主的混养(见表2)
对比以上两种混养模式,前者鱼类平均亩产量为650千克,而后者平均亩产量只有391.6千克。在放养规格相同的情况下,前者河蟹亩产量46.2千克,商品规格为140克/只,成活率为71.4%,总体表现为亩产量低、规格小;后者河蟹亩产量为60千克,商品规格为175克/只,成活率为42.9%,总体表现为亩产量高、()规格大。
三、日常管理的重点
1.水质调控
在冬季晒塘约15天,整修堤坝,以鱼为主的混养塘可用漂白粉清塘,水深20厘米时亩用量为15~20千克。漂白粉消毒相对于用生石灰清塘稍省力,但消毒效果稍差。以虾蟹为主的混养塘宜用碳酸氢铵清塘,水深20厘米时亩用量为15千克。碳酸氢铵清塘具有肥水较快、进水后浮游生物生长快的优点,有利于虾蟹的生长。清塘后3天就可进水50厘米深,等药性消失后就可放养。生产中,清塘在农历春节过后再进行,清明节后第一次加水,在气温22℃以上时,排掉塘中5厘米深的老水,再加同样多的新鲜水,保持水位在50~60厘米,到6月上旬时再逐渐加水,每15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10厘米深,7月上中旬水位保持在1米左右,7月下旬高温时达到最大水位1.2米,并且每天换水5厘米深,换水时间持续5~6个小时,保持微流水状态。对水体透明度的控制,春季一般为20~30厘米,5~6月为30~40厘米,7~8月保持为40厘米,9月以后再保持30厘米的肥水状态,以促进鲢、鳙鱼的生长。只有做好池塘水质调控工作,产出的鱼虾蟹质量才能有保障。
2.水草种植与螺蛳投放
一般在清塘后种植伊乐藻等水草,但周惠良认为最好在清明节后再种植水草,因为过早种植水草易造成水体清瘦,青苔随之大量繁殖,治理起来麻烦,另外在水体较瘦的情况下水温也相对较低。
春季时,螺蛳投放量控制在150千克/亩,过多易导致水体肥不起来。高温季节不投螺蛳,防止缺氧的发生,等高温过后,再次投放螺蛳,投放量为150千克/亩,此时河蟹规格已大,摄食螺蛳后有助于提高鲜美度。投放螺蛳时应避免同一点大量集中投放,应多点分散。
3.饵料投喂
在早春时,由于水体较肥,浮游生物丰富,基本不用投喂。清明节过后开始投喂,以小鱼为主,投喂量以当夜刚好吃完为宜,一般占河蟹体重的3%。在没有小鱼的情况下,从节省成本出发,可到菜市场鱼摊上购买废弃的鱼肠,用聚维酮碘溶液消毒后再投喂,每3天投1次。5月后再增投罗氏沼虾配合饲料,投喂量要灵活掌握,天气好、气温高时多投,反之少投,配合饲料以虾蟹体重的3%计算,每天8时、12时和17时各投喂1次,每次投喂量相等。6月青虾出售后就停止投喂罗氏沼虾配合饲料,专投废弃鱼肠,每3天投喂1次。鱼饲料按鱼体重进行投喂。
4.疾病防控
一般在清明节后用1次硫酸铜和强氯精,每亩每米水深用硫酸铜0.7毫克/升,与强氯精混合后全池泼洒(强氯精按照说明书说明使用)。当水温达到15℃以上时,开始用芽孢杆菌调水,水质较瘦时少用点,水质较肥时可适当多用些。在水质较瘦的情况下,池水中藻类少,也可交替使用EM菌和光合细菌。在白露前后,先用1次阿维菌素杀虫,第二天再用溴氯海因消毒杀菌。总的来说,一年中外用化学药物2次,其他时间全用微生物制剂调水。
平时防病主要用内服药,这样对水质影响较小,内服药主要有雷丸槟榔散、恩诺沙星和诺氟沙星,每20天轮流拌料内服1次,3~5天为一疗程,用量参照说明书。在药物中添加一定量的大蒜素、三黄粉和维生素C,防病效果较好。采取上述防病措施后,基本能确保池塘中鱼虾蟹不发病。
(作者联系地址:江苏省张家港市水产技术指导站邮编:215600)

混养黄颡鱼的技术 黄颡鱼的五种混养模式介绍


黄颡鱼属底栖杂食性鱼类,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经济价值极高,是极具市场潜力的养殖品种。黄颡鱼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慢于鲤科鱼类,但对该品种本身而言生长较快,当年繁殖的鱼苗当年能达到商品规格,且群体产量较高。因目前人工繁殖技术尚不成熟,大规模人工养殖有一定困难,因此开展混养已势在必行。混养黄颡鱼的技术黄颡鱼的五种混养模式介绍,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

一、成鱼池混养
成鱼池混养黄颡鱼,对池塘主养的鱼类没有严格的要求。养殖四大家鱼的鱼池和主养吃食性鱼类(如鲤鲫鱼、罗非鱼、淡水白鲳)等鱼池均可混养黄颡鱼。鱼池面积20亩~30亩,水深2米~2.5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注排水方便。一般亩放黄颡鱼40尾~50尾,规格3厘米/尾~4厘米/尾,可亩增收黄颡鱼5公斤~8公斤。
二、亲鱼池混养
亲鱼池混养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亲鱼池的水体空间,提高亲鱼池利用率,而且黄颡鱼可以摄食亲鱼池中的一些与亲鱼争食耗氧的小型野鱼类。亲鱼人工繁殖结束后,每亩放养黄颡40尾~60尾,规格2厘米/尾~3厘米/尾,可亩增收黄颡鱼6公斤~10公斤。
三、成蟹池混养
蟹池混养黄颡鱼,可以充分利用蟹池中天然饵料生物资源。一般蟹池面积30亩~50亩,水草覆盖率在50%左右,蟹种放养后,亩放养黄颡鱼30尾~50尾,规格3厘米/尾~5厘米/尾,可亩增黄颡鱼5公斤~10公斤。
四、河沟混养
河沟中低值野杂鱼类较多,混养黄颡鱼可节省人工饵料。一般亩放黄颡鱼40尾~60尾,规格2厘米/尾~4厘米/尾,可亩增黄颡鱼6公斤~12公斤。
五、大水面混养
大水面混养黄颡鱼,群体产量高,既不影响主养品种的产量,也不需另外投饵。一般亩放黄颡鱼40尾~60尾,规格3厘米/尾~4厘米/尾,可亩增黄颡鱼8公斤~15公斤。

无论采用何种混养方式,在养殖管理中须注意如下事项:
一、保持水体有较高的溶氧。黄颡鱼对池水溶氧要求较高,故混养时要求水质清新、溶氧充足,生长季节要适时加注新水,高温季节要勤换水,如保持微流水则更佳。
二、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放养规格。根据水体饵料生物量,科学合理确定混养比例和放养规格,一般水体以混养30尾~60尾为宜,放养规格为3厘米/尾~4厘米/尾。若密度过大,规格过小,年底达不到上市规格。
三、鱼池混养黄颡鱼后不再适宜混养其它肉食性鱼类,淡水沼虾、淡水螯虾的养殖池中不宜混养黄颡鱼。
四、养殖过程中,如发现黄颡鱼规格过小,说明鱼池中天然饵料生物量不足,可适当补放小杂鱼虾、家鱼夏花或投喂人工配制的专用黄颡鱼饵料。投喂人工饵料时,应先喂主养品种(投入浅水区),后喂黄颡鱼(投入深水区)。黄颡鱼有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投饵应以夜间为主。
五、蟹池中混养黄颡鱼,因河蟹、黄颡鱼在生态上处于相同的水层位置,容易引起两者生态位置竞争。因此,蟹池中必须保持充足的天然饵料生物,否则影响黄颡鱼饲养效果。可事先在蟹池中每亩投放螺蛳300公斤~400公斤以及部分怀卵的鲫鱼、抱卵的青虾,让其自然繁殖,供河蟹、黄颡鱼自由摄食。

黄颡鱼的五种混养模式介绍
1、成鱼池混养。成鱼池混养黄颡鱼,对池塘主养鱼的品种没有严格要求。鱼池面积20-30亩,水深2~2.5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注排水方便。一般每亩放体长3~4厘米的黄颡鱼苗种40~50尾,每亩增收黄颡鱼2.5~4公斤。
2、亲鱼池混养。亲鱼池混养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亲鱼池的水体空间,提高亲鱼池利用率,而且黄颡鱼可以摄食与亲鱼争食耗氧的野杂鱼。亲鱼人工繁殖结束后,每亩放体长2-3厘米的黄颡鱼苗种40-60尾,每亩增收黄颡鱼3~5公斤。
3、蟹池混养。蟹池混养黄颡鱼,可以充分利用蟹池中天然饲料生物资源。一般蟹池面积30~50亩,水草覆盖率在50%左右。蟹种放养后,每亩放体长3-5厘米的黄颡鱼苗种30-50尾,每亩增收黄颡鱼2.5~5公斤。
4、河沟混养。河沟中低值野杂鱼较多,混养黄颡鱼可节省人工饲料。一般每亩放体长2~4厘米的黄颡鱼苗种40~60尾,每亩增收黄颡鱼3~6公斤。
5、大水面混养。大水面混养黄颡鱼,群体产量高,既不影响主养品种的产量,也不需另外投喂饲料。一般每亩放体长3~4厘米的黄颡鱼苗种40-60尾,每亩增收黄颡鱼4-6公斤。
在养殖管理中须注意如下事项:
(1)保持水体有较高的溶氧。
(2)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放养规格。一般每亩混养30~60尾为宜,黄颡鱼苗种体长3-4厘米,若密度过大,规格过小,年底达不到上市规格。
(3)鱼池混养黄颡鱼后不宜再混养其它肉食性鱼。
(4)养殖过程中,如发现黄颡鱼规格过小,说明鱼池中天然饲料生物不足,可适当补放小杂鱼虾、家鱼夏花或投喂黄颡鱼专用饲料。
(5)蟹池混养黄颡鱼,必须保持充足的天然饲料生物。
鱼池中混养黄颡鱼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可以摄食池中低值小杂鱼虾、鱼类残饵、有机碎屑、浮游动物等,提高鱼池净产量。二是黄颡鱼摄食水体中锚头鳋等寄生虫,可以减少鱼病的发生。三是在不影响主养品种产量的基础上,每亩增养黄颡鱼5公斤~20公斤,亩增效益在100元以上。

效益不错的鱼鳖混养模式介绍



为了提高池塘养鱼的经济效益和克服温室养鳖品质差的缺陷,把鳖种放在池塘中进行鱼鳖同池混养,有如下好处:
一是可充分利用水体,提高鱼鳖产量,鱼鳖混养池的经济效益比传统养鱼高好几倍。
二是改善水中的溶氧条件,可使上层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大量过饱和氧气扩展到底层,弥补了深层水中氧气的不足,有利于鱼类代谢和浮游生物的繁殖。
三是能加速淤泥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防止水质突变;有利于净化和稳定水质,促进鱼类生长。
四是鱼鳖混养后,鱼类不仅可直接摄食鳖的残饵,而且有机物的分解为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又为滤食性鱼类提供了大量的饵料。使一种饵料在池塘中多次反复地利用,大大提高了饵料的利用率。
五是鳖能吃掉行动迟缓的病鱼或死鱼,从而防止了病原体的扩散和传播,减少了鱼发病的机会。
鱼鳖混养方法简单,操作管理方便,只要在传统养鱼基础上适当增加些设施,即可在原有的养鱼池塘中进行鱼鳖同池养殖。其主要技术措施是:
一、池塘改造。在池塘周围建造高30厘米的防逃墙,四角呈圆弧形,内壁用水泥抹光滑,以防鳖逃逸。池中用竹筏设晒台,供甲鱼晒背用,还需增添食台等必要设备。
二、合理放养。食浮游生物的滤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均可同鳖混养,但鱼鳖混养池不宜与青鱼混养,因为青鱼与鳖均吞食螺蛳,它们将会争食饵料。
三、控制鳖的放养密度。如以利用池塘中的养鱼饵料为主,适当增投一部分螺蚬、蚌肉等动物性饵料,每亩放养200—250克的鳖种50—100只,亩产成鳖20—40公斤;如以投喂鳖饲料为主,包括成鳖配合饲料、螺蚬、蚌肉及动物内脏等,则每亩放养200—250克的鳖种250—350只,亩产可达100—150公斤。
四、加强饲养管理。除了加强养鱼的饲养管理外,还应针对鳖的生物学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鳖的摄食和生长,并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尤其要减少拉网的次数。

河蟹和青虾混养的放养技术



河蟹混养模式有河蟹和青虾、河蟹和罗氏沼虾、河蟹和南美白对虾混养。混养技术如下:
1.池塘条件。选择外源水水质较好,池塘附近无工业污染,pH在7.0~7.5之间,溶氧在4毫克/升以上,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的池塘。池塘坡比为1:(2.5~3),水深1.5~2米,池底淤泥为10~20厘米。
2.种植水草。在离塘边1米的浅水地带,沿池塘四周种植空心菜、水花生等水草。草带宽1米左右,约占池塘面积的10%~15%,水草移入前用10克/立方米浓度的漂白粉消毒。
3.池塘消毒。在放苗前半个月用生石灰进行彻底清塘消毒,由于考虑到清塘过程中水草会被杀死,因此每亩用生石灰控制在50千克左右,这样既杀灭了野杂鱼和致病菌,又较好地保护了水草。经过1周左右,对池塘进行加水,使池塘水位控制在0.5~0.6米,确保水草旺盛生长。
4.注水肥塘。放苗前10天左右,用筛绢网过滤向池中注水,水深50~70厘米即可,有利于升温。注水后每亩堆施发酵好的粪肥300~400千克(新开挖虾池施肥量可以加倍),培养浮游动物和底栖饵料生物,这是虾、蟹早期生长阶段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的关键。池水透明度一般在30厘米为好。
5.苗种放养
(1)河蟹和青虾混养:青虾在2月之前投放结束,河蟹在2月底放养结束。青虾每亩放养量在20千克左右,河蟹每亩放养600只左右。
(2)河蟹和罗氏沼虾混养:罗氏沼虾苗和蟹苗要求淡化充分,体质健壮、肢体健全、完整无损伤,活跃、对水流刺激反应灵敏,逆水能力强,体表无污物、寄生虫,规格整齐。罗氏沼虾虾苗规格为1.5~2.0厘米,蟹苗为0.7~1.0克/只。罗氏沼虾每亩放养2万尾,河蟹每亩放养800只。河蟹一般先于罗氏沼虾15天放苗。
(3)河蟹和南美白对虾混养:南美白对虾放养经中间培育,已淡化的虾苗规格为2.0厘米,每亩放养2万尾。蟹苗为规格800只/千克,每亩放养量为500只。河蟹一般先于南美白对虾20天放苗。
在苗种放养前,均用2%~3%的食盐水浸洗消毒10~20分钟,放养时先将装苗塑料袋放入池水中15~20分钟,使内外水温趋于一致,然后解开袋口,往后拖放,位置在上风头。

草鱼混养池塘养殖新技术


近年来,随着渔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深入开展,一些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在宿迁市泗阳县三庄渔场得以推广应用。其中,在池塘主养草鱼方面,技术更新尤为突出,现将技术总结如下:

一、更新草鱼混养的搭配比例

2007年以来,我们改进以往高密度(1000~1300尾/亩)放养一龄鱼种(10~30尾/千克)养成鱼传统生产模式,指导水产养殖户进行科学合理化草鱼生产。更新模式为:每亩池塘放二龄草鱼150~200尾、白鲢100尾、花鲢20尾、银鲫500尾,其中吃食鱼与肥水鱼比例约为80∶20,符合颗粒饲料喂养成鱼生产要求。这样养殖到年底,成鱼上市规格可达:草鱼2.5~4.0千克/尾、白鲢1.5~2.0千克/尾、花鲢2.0~2.5千克/尾、银鲫0.4~0.5千克/尾,亩单产各为:草鱼700千克、白鲢160千克、花鲢40千克、银鲫200千克,亩总产达1100千克,可实现亩产吨鱼生产标准。

以上养殖模式的核心内容就是放养大规格草鱼斤两负种,另外合理搭配放养白鲢。理由是:①大规格负种发病率低,成活率高。对宿迁市多年来的小规格、高密度放养草鱼的生产实践跟踪考察验证,凡是放养14~16尾/千克规格的小鱼种、密度在800尾/亩以上的塘口,其发病率皆高,年终草鱼上市规格只在1千克/尾上下,产量相应在400千克/亩上下浮动,综合投入成本很大。多年统训~数据证明,按传统生产模式放养的获利率为6.5%,大部分养殖户即使在好的市场价格的年景下也是赔本。②搭配放养花白鲢,目的是调控池塘中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保持水质嫩、爽,使其有充足的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以满足吃食鱼的生长需氧要求,促其增产,减少疾病发生。反之,如果白鲢放养不合理,势必影响水体中的藻类分布,无法保持池水中水生动物与藻类、有机质等动态生态平衡,不利于优势藻类繁殖,如此将导致水质恶化,引诱鱼病发生、溶氧合成减弱等,影响吃食鱼摄食生长,降低饲料利用率,饵料系数变大,相应增大了投入成本,降低产出比。

二、更新生石灰、过磷酸钙的施用理念

随着水产颗粒饲料的应用,相应减轻了养殖生产的劳动强度,但同时也惯养出养殖户的惰性,其中传统的生石灰等施用理念逐渐被其淡忘,这是错误的。建议:从3月中旬开始,每隔半个月使用一次生石灰,每亩用量15~25千克,化浆趁热满塘泼洒。在使用生石灰7天后,再使用磷肥,每亩5千克,使用前,磷肥要溶水浸泡24小时,让其充分溶于水中后泼洒,这样才有效。只要按此法施用,一般来说,池水不会发生变质。生石灰使用不能超量,因为超量必然会杀死藻类,影响溶氧的生成。这样施用3~5天后,池塘优势藻类将出现生长高峰,总生物量增加,水中氨氮下降,保持池水的肥、活、嫩、爽,为鱼类生长提供适宜生态环境。注意两点:①磷肥不能与生石灰等强碱性物质混合使用,两者的施用要间隔7天以上,因为混合施就会生成不溶性的磷酸钙,使肥效降低。②磷肥宜于晴天上午9~10时泼洒。

三、更新加注水理念

加注新水作川有四:

①池水加深,龟类活动空间增加,相对降低单位水休养殖密度。水深也可稳定水质。

②池水透明度增大。注水能冲淡水色,增加光线入水深度,增大浮游植物在水中光合作用的制氧水层,结果提高整个池塘溶解氧。

③冲淡老水中有害藻类(如微囊藻等)分泌素的相对浓度,促进有益藻类的大量繁殖,使水质向活、嫩、爽方向发展。

④加注新水能使池水形成微水流,调配水体水平、垂直方向上的氧气分布,减少养殖鱼类浮头,增强鱼类食欲,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生长。

所以,我们倡导:入夏后要常注新水,每次加8~10厘米深,隔一天加水一次,待到水位超过常规水位线时,将池水排去20~30厘米,然后继续按照隔天加水操作方法,这样,就可达到池水的活、爽要求,给吃食鱼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注意两点:

①夏季高温,加注新水不能大排大换,应严格按上述方法加水,做到少量多次,以防鱼类应激。在鱼类生病期间更应谨慎加注水,加水操作规范。

②高温期,加注水时间选择在晴天下午1~3时进行。正常情况下太阳落山后严禁加注水,防止池塘上下水层夜间过早对流,加速有机物耗氧,引起色浮头。一个提醒:即使配备增氧机的池塘,也要常注新水,确保水质适宜鱼类生长。

四、更新增氧机使用的理念

在泗阳县三庄乡混养草鱼的渔场,许多养殖户形成了只到鱼浮头才开增氧机的习惯,认为平时鱼不浮头开机是一种浪费,把增氧机当作了救命机用,这是严重错误的认识。增氧机的作用有增氧、搅水、曝气三大作用,我们要充分发挥其作用,让其成为增产机。建议从4月初只要是晴天中午都要开机1~2小时,搅动池水,将水里的有害物质进行曝气散放到空气中,减少有害物质对色的危害。

五、更新饲料投喂理念

颗粒饲料的投喂,要严格遵循四看、四定原则,即看水温、看水色、看天气、看龟类吃食情况;定质、定量、定时、定位。另外,投饵还坚持匀、好、足原则,匀,就是要定好全程投饲计划,合理分配全程饲料量;好,即饲料质量必须要过关,不得使用营养不全面的劣质料;足,就是投量适当,在投饵机设定时间内位能将料,吃完,不能让负吃得过饱或过饥。特别提醒:在草鱼长到0.5千克之前(这里指那些放养一龄小规格草鱼种池塘),一定要控料,此间投饵量要控制在负,吃食四成饱,不能喂得太猛,喂得猛,草鱼发病率就高。等到草鱼长到0.5千克以上,鱼可喂到七成饱,以后就一直以七成饱投喂下去,直到长成成鱼。另外提倡常投青草等饲料,做到荤素搭配,减少因投精料过度或不合理而引起一些营养性病害的发生。

螃蟹和鱼混养技术


成鱼池以鱼为主,搭养一龄蟹种,实行鱼蟹混养。它有以下优点:
(1)不影响鱼产量。
(2)不占用农田和其它池塘发展养蟹生产。
(3)方法简便,技术容易掌握。
(4)出塘规格较大,品质优于专养河蟹池。
(5)经济效益较稳定。每亩鱼蟹混养池产值可达总产值30%~60%,净收入可达总净收入的50%~70%。

(6)成本低廉。如为连片精养鱼池,池塘数量多,覆盖面积大,各池均采用鱼蟹混养模式,由于池塘生态条件较好,河蟹的活动范围不大,在河蟹生长季节,很少爬入其它鱼池,因此通常只需在池塘进排水口安置拦网,而池塘四周不必设置防逃设施。这样可大大节约投资。如为单一独立的鱼池,也可在鱼池堤埂四周挖30厘米深、15厘米宽的小沟,沟内铺塑料薄膜,防逃效果也较理想。
如何进行鱼蟹混养?

鱼蟹混养池要求的条件和精养鱼池相似,其饲养方法除了与养鱼相同之处外,还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河蟹放养模式肥、活、爽。在投饵方面,除了为养鱼投喂的草类、商品饲料外,也可适当投一些河蟹喜食的动物性饵料。饵料可投在水花生附近或水花生丛中,通常在夜间投喂。池塘防治鱼病时,禁用敌百虫等甲壳类敏感的药物。日常管理同池塘养鱼。
(4)成蟹捕捞
鱼蟹混养池中的鱼类要到冬季才捕捞干池,结束生产;而成蟹必须在秋季秋季寒潮来以前捕出。加上连片精养鱼池进行的鱼蟹混养一般均不安装防逃设备,因此必须在河蟹开始生殖洄游前捕(通常9月底到10月中)。否则,回捕率明显下降。鱼蟹混养不能在鱼池内设簖捕捉,也不能干池捕蟹。一般均采用人工蟹穴、蟹罾以及夜间灯光诱捕等方法捕捉,然后放入成蟹暂养池暂养1个月~2个月后上市。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0178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东北细毛羊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