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马上最后一次脱壳,养殖户该如何做好准备工作

河蟹马上最后一次脱壳了,我该如何做好准备工作?
处暑和白露之间,大部分河蟹将进行最后一次脱壳,最后一壳对增重增产至关重要,此时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加大动物性饵料的投喂量(如小鱼),同时搭配全价配合饲料,提供全面丰富营养,为河蟹脱壳增重提供物质基础,建议使用金维C+利肝舒拌料,增强体质。
◇处暑和白露分别使用一次金维安+离子钙,补充钙质和营养,提高抵抗力,预防软壳、脱壳不遂,保证脱壳顺利完成。
◇水质较浑浊时要注意应激反应,使用解毒应激精华液能有效降低脱壳期的各种应激症状,防止出现伤亡。
◇经过长时间养殖,后期水体有机物杂质较多,水色通常较浓和浑浊,大部分水草(尤其是伊乐藻)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衰败,此时一定要注意溶氧是否充足,可以通过加注新水、使用三效底净片来缓解溶氧压力,防止缺氧,此时不要盲目刻意去净水而使用耗氧药物,因为越到后期水越浑浊,跟河蟹的生理活动有关。
※注:最后一壳管理以促脱壳、促生长、防病害为主,兼顾水质、底质,保证最后的生殖脱壳顺利完成才是重中之中,月初月底建议各使用一次3倍蛭菌110预防有害菌滋生,为即将上市保驾护航。yz023.com>

相关阅读

河蟹养殖户如何做好伊乐藻养护工作



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水草关系着河蟹养殖的成败,其具有饵料、遮阴、降温、提供隐蔽场所等多种功能。相城区河蟹养殖池塘多种植伊乐藻,但伊乐藻不耐高温,夏季极易死亡腐烂、败坏水质。下面就伊乐藻的管护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作简要介绍。
1、3-4月份,池塘水位不易太深,不超过50㎝,这样确保伊乐藻能得到足够的光照,充分发挥水草的光合作用。
2、5月份,水温逐渐上升至20xx温度最高的季节,也是河蟹生长旺季,水位控制在80-2250px。高温季节提前加水,提高水位,促进伊乐藻根部生长。在高温季节来临前,一方面可按“+”字或“米”字形连根拔除,以通过增加水体的光照量来促进水草的光合作用,通过促进水体流动来增加水中溶氧,且方便投饵。如果出现全塘伊乐藻上浮,可用大网孔的网罩住水草,使其沉入水下,促进水草的新嫩枝生长。
4、添水或换水。应根据蟹池内的水位情况适时添加新水,一般每次加水数量为125px左右为宜,加水时,应缓慢加入,可以在池塘内布设2只以上水泵,使其向一个方向不断充水,促进池塘水体流动,不能一次加水过多。换水时应边排边注,使池水呈微流水状。
5、施肥。如果水草长势不好可能缺肥,需要适量施肥,但高温切忌施用有机肥,可以使用复合肥,如粒粒肥等,注意少量多次,防止水质无法控制。
6、定期调水。结合天气变化,在晴天定期使用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调节水质、改善底质,一般5月份前半月使用一次,6月-8月每7天使用一次,使水体透明度保持在750px左右。
7、及时捞除上浮水草。当水草的覆盖率在50%以上,于白天浮出水面,晚上沉到水下的水草,若发现其沉到水下后不再上浮,需及时捞除;若上浮水草无新根或新根呈黑色,应及时将其捞除。
8、把握割草时机。每次割草量不能过多,可以分点交叉割除,割草量最好控制在1/3以下;遇闷热天气,气压过低,可暂时不要割草,待天气和气压状况好转后再割;割草后应改良底质,防止水草割除时,搅动池水引起烂根而败坏水质,引起水体缺氧。
伊乐藻的养护主要是前期通过水位控制水草生长,中期及时割草,控制水温等。总之,伊乐藻的长势关系着全年养殖的成败,因此,养殖户要重视水草养护。

关注河蟹的第一次脱壳



随着河蟹养殖的迅速发展,养殖技术日新月异,每亩池塘放苗数量不断增加,追求大规格和高产量的欲望更加迫切。但是,从近几年的养殖结果来看,低回捕率一直困扰着每一位养殖户,平均回捕率一般维持在50%至60%的水平。分析其原因有很多,如苗种抗逆性、环境污染、现有池塘结构下的承载能力以及套养的模式等等。但是,无论何种原因造成,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以科学为依据,坚持细节管理,降低风险,提高回捕率。
从放苗之日起,我们就必须根据河蟹的生理和生长特性精心呵护,科学管理。尤其是蟹苗放塘后第一次脱壳,决定了整个养殖回捕率的60%。实验表明,在成蟹塘脱一壳时,健康的蟹苗能成功脱壳,但脱壳后不能完全硬壳的达到20xx蟹苗在越冬期遇上寒冬,新陈代谢降低,摄食量减少,放苗时空肠空胃较多,在换了新环境后,受到清塘药残、温度骤升引起的底热以及应激等原因的影响,蟹苗转塘上岸的现象普遍存在。给第一次脱壳造成不利因素。面对这些不利因素,我们一定要高度关注,做好每一个细节管理。
1、放苗前科学解毒、肥水、多种水草。
2、蟹苗放进成养塘一段时间后,已适应了新的环境,摄食基本正常,此时气温的回暖使水体中致病菌也快速滋生,直接威胁一些亚健康和已带菌的蟹苗,尤其是在捕苗和放苗时造成的应激性断肢和机械性磨爪的蟹苗,一旦被感染,第一次脱壳时就会死亡,严重影响回捕率。鉴于这种情况,在蟹苗进塘10~15天后,用生物制剂或碘制剂进行抑菌或杀菌处理,以防感染。
3、在预防工作完成后,就必须考虑对蟹苗强化营养,补充能量。由于冬季蟹苗在高密度、低溶氧的苗塘中,吃料少活动少,饲料蛋白低,体能代谢慢,肝胰腺负担小,而进入成蟹塘后,环境变好,开口饲料都是高蛋白,给河蟹造成功能性的营养失衡,不利于河蟹的消化吸收和肝胰腺的发育生长。所以,河蟹下塘后可以先投喂一段时间的鱼,满足河蟹的适口性和营养需求;或坚持拌料投喂,提高诱食和营养的全面性,辅助河蟹的消化吸收。
4、河蟹日常吃料的营养环节完善后,在清明后河蟹就要脱第一壳。此时,应分两次泼洒水溶性好的钙,当发现个别小规格河蟹脱壳时泼洒一次,以增加水体钙离子浓度,刺激整齐脱壳;当发现多数大规格河蟹脱壳时再泼洒一次,以稳定水环境,加快钙的吸收,帮助硬壳。河蟹如果都能安全脱完第一壳,对后期的回捕率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一壳期间最好不要杀青苔,不要杀虫,不要使用刺激性大的水产药品,给河蟹一个安全、稳定、生物量丰富的水体环境。

黄鳝养殖户如何做好防应激抗应激工作



1.黄鳝养殖户在投苗前4小时按50~60个箱泼洒纳米氧1瓶+护苗露1瓶;

2.苗到之后,平衡水温:放苗前先测暂养容器和养殖池的pH值和水温,如两者pH值差在0.5以内,水温差在2℃以内,可放苗;如两者pH值差>0.5、水温差>2℃,就将暂养容器的pH值和水温逐步调整至与养殖池相近或一致,以预防应激性感冒、发烧病。操作方法:鳝苗下箱前,先把容器内的水逐步换掉,第1次倒掉1/3后(倒水时用细网将鱼苗拦住,防止鱼苗倒出),加入池塘的水,水位不要太满,最好是离容器顶端10公分处为宜。20分钟后再倒掉容器内1/2的水,再加水到原位(加水时应尽量靠容器边上慢慢倒入)。20分钟后将整个容器的水全部倒掉,再加入水到原位。之后用应激宁或护苗露泡苗。应激宁或护苗露提前用一个容器化水,再兑到放苗种的容器内。(每250公斤鳝苗用1包应激宁或半瓶护苗露),30分钟后准备称苗下苗,称苗下苗时应轻拿轻放,切不可大力导致苗种受损。

3.放苗第二天,按30个网箱用应激宁1包+降解灵1包,防止鳝苗因地域变化和长途运输导致应激反应。第3天按25个网箱泼洒1瓶护苗露,保护粘液增加抵抗力。

河蟹最后一次蜕壳期间的饲养管理要点



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河蟹进入最后一次蜕壳,也就是整个生长期的第5次或第6次蜕壳,更是河蟹育肥、增重的关键时期,抓好这段时间的饲养管理,是确保丰产、丰收重要措施,建议养殖户要掌握以下要点。
一、加强底质改良。蟹池经过几个月的使用,池底积累了很多的剩渣残饵、动物粪便和腐烂的水草等有机质,底泥往往出现发黑发臭现象,对底栖习性的河蟹生长极为不利。建议每周使用1次改底产品,采取生物底改配合化学底改交叉使用,如臭氧片和高铁酸盐等增氧型的氧化底改。但池塘爆发蓝藻时,切不可用季磷盐底改。
二、加强水体消毒。经历前期持续的高温,蟹池态环境有恶化的趋势,水中尤其是底部的厌氧有害菌增多。建议使用温和性的消毒剂如噬菌蛭弧菌,可7~10天使用一次,高温时尽量在早晨或者傍晚时使用。pH过高的蟹池,先使用有机酸或乳酸菌进行缓冲,然后再使用蛭弧菌。
三、加强饲料营养。选择正规厂家生产、诱食性好、蛋白质含量适宜的配合饲料;补充投喂冰鲜鱼一定要选择质量好、新鲜程度高、不变质的海淡水小杂鱼。最后一次蜕壳前饲料中可添加一些具有诱食、开胃、保肝、利胆、防肠炎、助消化和抗应激的保健药品,如免疫多糖、海藻多糖、大蒜素、复合维生素等,以提高河蟹的体质。饲料投喂仍然要坚持“四定”的原则。
四、加强用药管控。河蟹最后一次蜕壳后,经过一段时间育肥即将进入市场,后期蟹池用药必须严格执行NY5071标准,杜绝使用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类等禁用药物和抗生素。目前市场上的药物种类繁多,很容易造成药物的无意非法使用。养殖者在购买时一定要选择有药物成分、含量及生产批号的正规产品,所购药物必须有产品质量检测报告,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等。用药要执行“休药期”制度,并做好用药记录,备于追溯。

放苗之前黄鳝养殖户如何做好健康清塘工作



清污除杂

清塘是指清除池壁和池底不利于黄鳝生长的各种因素。

老塘:需要进行彻底清理,目的一是彻底清除携带病原体的生物及病原菌;二是减轻池底有机负荷。

晒:先将水排干,曝晒至池底干裂状。

搬:人工搬去池底特别是排污区由于残饵、粪便、死草、死藻、有机碎屑等形成的污染物。

 翻:非雨季节可用翻晒法。塘底翻耕20cm;翻耕后日光曝晒,利于表层有机物氧化。

修:整污、修堤坝、堵塞漏洞

除:一定要清除池中野杂鱼虾蟹及其他生物。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消除池中的病原生物,明显减少鳝池有机负荷,改善养殖水体的环境。

新建水泥池:千万不能直接注水放养黄鳝,必须经过脱碱处理方可使用,否则可能“全军覆没”:

脱碱处理方法:①水浸法:将池内注满水,浸泡1~2周,期间每2天换一次新水;②醋酸法:用10%的醋酸(或食醋)洗刷水泥池表面,然后注满水浸几天.经脱碱处理后的水泥池,使用前必须用水洗净。水泥池经脱碱处理后,是否适于饲养黄鳝,可在池内放入几尾黄鳝,1天后,消除不良反应即可正式投入使用。

池塘消毒

进水10公分,若是酸性池塘,每亩用50~75公斤石灰清塘,以彻底杀灭有害微生物和蚂蟥等有害寄生虫,改善水质;若是碱性池塘,每亩用5公斤漂白粉消毒。还可选用百安威、绿康露、底舒安安全高效无药残,一瓶可用3~4亩。如有杂鱼杂虾杂鳝可用茶麸除杂;1~2天后排掉池水。

降解残毒

在消毒除杂三天后泼洒净水王或解毒超爽(1瓶3~4亩),降解消毒药的残毒以及重金属、亚硝酸盐、硫化氢、氨氮、甲烷和其它有害物质的毒性,同时利于肥水培藻、培菌养水。

生物降解和净化

解毒3~5小时后,全池泼洒有益微生物制剂,按6亩用黑金神1包+新活菌王1瓶+藻健康2包浸泡一晚,于第二天上午使用,分解消毒杀死的各种生物尸体,避免二次污染,消除病原隐患;建立有益微生物种群优势,将生物尸体或其它有机污染物转化为营养盐,修复活化塘底,促进肥水培藻。

今年小规格河蟹价格不好,养殖户如何做好暂养工作



由于河蟹价格一直比较低,部分河蟹养殖户池塘中的河蟹至今基本上没有捕捞出售,等待市场紧缺价格上扬时再进行捕捞出售,养殖户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因为河蟹在水温8℃以下0℃以上就接近冬眠状态,活动减少,回捕率就降低了,导致养蟹户经济效益下降,给养蟹户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建议养蟹户应立即采取一切捕捞措施,尽可能捕清池塘中的商品蟹,集中暂养在小规模的土池中、网箱中或水泥池中,等待价格高时出售。下面谈一下商品蟹暂养技术:
1、土池暂养。在河蟹养殖池附近,选择条件较好的池塘,且水源条件好无污染,一般4-10亩,水深1.5-2米,池底为硬底的池子作为暂养池,并在暂养池四周建好防逃设施。商品蟹入暂养池前15天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暂养密度一般为500kg/亩,暂养期间应定期投喂适量饲料,以利保膘增肥。此外,还要加强水质管理,定期加注新水排除老水,或者在暂养池中放养一些花白鲢净化水质。有条件的可在暂养池中安装一台增氧机,定期增氧。此种方法可暂养商品蟹一个月以上,成活率达95%以上。
2、网箱暂养。选用全封闭网箱,网箱大小以5平方左右为宜,过大不易操作,网线要稍粗,网目大小以蟹不能逃走为宜。放置网箱的水体水质良好且无污染,水深不低于1.5米,最好为微流水。一般每个网箱可放养40kg左右,暂养期间可少量投喂一些饲料。此种方法可暂养商品蟹一个月以上,成活率达95%以上。
3、水泥池暂养。面积控制在400平方米左右,池深1.5米,修建进排水系统和防逃实施。放养前15天用生石灰消毒。每平方米放1kg商品蟹。暂养期间要投喂适量饲料,同时经常加注新水、排除老水,以保持好的水质。此种方法可暂养商品蟹20-30天,成活率达90%以上。

如何提高螃蟹最后一次蜕壳“翻壳比”



螃蟹最后一次蜕壳大概从阳历8月下旬开始,持续20天左右到9月上旬,最后一次蜕壳是对螃蟹最终上市规格影响最大的一次蜕壳,蜕壳好的体重翻倍不止,如二两的螃蟹蜕完壳可以翻到四两以上,蜕壳不好的也就翻到三两左右。那么,影响最后一次蜕壳翻大的因素有哪些呢?或者如何促进螃蟹最后一次蜕壳翻大呢?影响螃蟹最后一次蜕壳“翻壳比”的关键因素有三点:溶氧(特别是底层溶氧量)、营养和水质。那么如何做好这三点呢,以下分别阐述供大家参考。
图1螃蟹最后一次蜕壳后上市
一、溶氧
螃蟹蜕壳时需要的氧气是平时的2-3倍,正常螃蟹在夜间到清晨蜕壳最多,此时是全天水体溶氧较低的时候,正常夜间底层溶解氧大于5mg/L,螃蟹的“翻壳比”才不会受到缺氧的影响。
图2螃蟹规格较大的塘口,夜间10点检测1.5米深处溶解氧8.66mg/L
那么如何提高底层溶氧量,注意以下几点:及时捞取过密的伊乐藻,水韭菜过密的要割“通风道”,避免因水草过密导致水体流动性差而缺氧;及时打开增氧机,后半夜天天开,阴雨或闷热天气全天开,微孔增氧机对底层的增氧效率更高些;外河水相对较好的可以适当打水换水增氧;用药方面,慎用耗氧药物,对于水质不好、放养密度大(或混养池塘)等易缺氧的塘口以及阴雨、闷热等易缺氧的天气可以干撒“底加氧”增加底层溶氧量,平时定期使用“底居安”改底可以减小底层有机质耗氧,间接提高底层溶氧量。
二、营养
营养保证规格,螃蟹蜕壳是很大的应激过程,需要较大的体力支持。如何保证充足的营养?环境好的塘口在最后一次蜕壳前10天开始,除了投喂高蛋白饲料外,可适当加大冰鲜鱼的投喂量,用“冰鲜宝”拌冰鲜鱼补充冰鲜鱼中缺乏的多种限制性营养物质,加强营养积累;由于螃蟹最后一次蜕壳周期长,至少需外泼三次复合有机钙(“活力钙”)补充优质钙,帮助螃蟹蜕壳,利于硬壳增重;对于吃料不好的塘口,及碰上天气突变时(立秋后天气变化大,常有台风、降雨),应及时外泼“激活”抗应激,提高螃蟹体质,减小蜕壳期应激伤亡;最后,由于受三伏高温天气的影响,螃蟹最后一次蜕壳时的体质相对较弱,因此,最后一次蜕壳期最好不要用化学消毒剂等刺激性药物,以免进一步削弱螃蟹体质,雪上加霜,蜕壳期消毒防病选择无刺激的生态消毒剂“优肽”即可。
图3用“冰鲜宝”拌冰鲜鱼投喂
三、水质
螃蟹蜕壳是个“吸水膨胀”的过程,其一是要注意蜕壳期勤解毒,蓝藻生长死亡会代谢藻毒素、外河水也有药物残留、残饵粪便等有机质腐烂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雨水也会导致水体毒素增加,水环境越差毒素积累越大,蜕壳期应及时使用“碧水安”解毒,避免螃蟹蜕壳吸水中毒!其二,尽量给螃蟹提供清爽稳定的水环境,应根据具体水质情况适当补碳、补菌培藻,加强稳水、调水,良好而稳定的水质能促进螃蟹蜕壳吸水胀大。
图4螃蟹蜕壳“吸水膨胀”
总之,提高底层溶氧量,保证充足的营养和良好的水质环境,做好这三点,可有效提高螃蟹最后一次蜕壳“翻壳比”,促进螃蟹最后上市长大规格。

河蟹养殖户如何把好养蟹最后一关



河蟹养殖即将进入收尾阶段,受恶劣气候(暴雨、大水、高温)影响,很多养殖户都反应今年的池塘情况比往年都要复杂得多,尤其是受水灾影响的区域,越到后期草越少、蓝藻越多,损伤也就越大,高温时节水质恶化严重,河蟹频繁缺氧、上岸,这也导致了到了末期(最后一壳)部分河蟹体质严重下降,营养及能量储备不足,导致蜕壳不遂及蜕壳期大量伤亡现象出现。
进入白露后,气温稍降,大部分地区的河蟹即将或者已经开始蜕最后一壳(部分密度低的区域甚至快结束了),由于今年产量明显比去年低,价格走势较高,因此必须保证河蟹顺利蜕好最后一壳,同时要及时防控后期可能出现的水环境问题,把好养殖最后一关,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白露及秋风阶段所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蜕好最后一壳
目前大部分螃蟹都在蜕第五或者第六壳,蜕完后河蟹逐渐成熟、规格基本定型,而今年高温期的影响较大,部分螃蟹在7、8月份已经处于半昏迷、缺氧、慢性中毒、摄食少营养不良等不良状态,再加上突然温度下降后造成的应激,导致最近池塘伤亡突然增多,尤其是一些软壳蟹和拉脚蟹,都是由于体质未恢复而应激性蜕壳所致。因此,在最后一壳蜕壳前,建议及时泼洒金维安+离子钙,加快河蟹体质恢复和积累能量。同时高温期为了降温而保持较高水位的塘口,此时要把水位适当降低,没草的池子及时移点水花生或其他水生植物,温度不高中午可开2个小时左右增氧机,晚上蜕壳时少开,可备点增氧颗粒应急,防止缺氧。定期检测亚硝酸盐含量,草烂得多的塘口建议每隔星期使用一次卫底(2亩/袋)+蛭菌110(2亩/瓶),分开用,改善底部环境,减少有害菌和毒素滋生,营造良好的蜕壳环境。
水草衰败是影响最后一壳的重要原因
2、防控纤毛虫
养殖越到后期池塘的有机物蓄积越多,随着温度的降低,水中纤毛虫(主要是累枝虫、钟形虫、斜管虫等)开始大量滋生,附着于河蟹甲壳、附肢、及鳃等部位,造成河蟹行为异常(蹭草、上岸不下水、扒底泥导致水混等)、影响呼吸及食欲减退等不良现象,若不及时采取措施,会继发为烂鳃、水肿、蜕壳不遂等病症。当出现轻微纤毛虫附着症状时,一般不用刻意杀,保持水质清爽,水浓稠的建议大量换水,降低有机物含量及刺激螃蟹蜕壳,若纤毛虫附着严重,可视水质情况使用药物处理(注意溶氧、刺激)然后换水解毒。后期建议还是要以预防为主,纤毛虫属于环境型寄生虫,喜欢有机质含量高的水体,草烂水浓有机物高的塘口建议每个星期使用一次FS活力菌(2亩/袋)+底福康(4亩/袋),及时分解水中过多有机物,保持水体透明度,外源水好经常换水(蜕壳期不换)从源头上防控纤毛虫病。
3、长膘增肥
螃蟹最后一壳也是最重要的一壳,直接决定了规格和产量,因此要增加后期饵料蛋白含量,促进长膘增肥。池塘环境好的建议增加动物性饵料的投喂,同时使用金维安+肝舒康拌料内服,提高食欲,强化营养,同时也能促进肝脏的修复和储存能量,尤其是后期准备囤螃蟹的塘口,经常使用可有效提高螃蟹后期的耐受力,减少营养性损伤。投喂小鱼的塘口可用蛭菌110浸泡再喂,减少细菌滋生。水环境不好的建议以商品料为主,定期换水改底,保证吃食稳定。
有机物过高易发纤毛虫和缺氧
4、昼夜温差、环境应激
进入9月,温度较高温期下降明显,特别是晚上,昼夜温差很大,易造成河蟹应激,导致应激性蜕壳。河蟹处于应激状态下食欲骤减,大量消耗体内营养,时间一长就导致部分伤亡。建议进入白露后使用金维安+离子钙外泼和内服,增强河蟹体质,提高抗应激能力。高温期处理过蓝藻及倒藻、草烂的塘口建议及时换水,然后以一星期用一次卫底,同时使用解毒应激精华液(2亩/瓶)提高水体的缓冲性,增强水体“抗应激”能力,另外保持水草覆盖率和水体适当肥度可有效防控河蟹应激反应,因此要加强日常管理。

养殖户如何正确应对河蟹的第二次脱壳



河蟹养成阶段的第一、二次蜕壳至关重要,其成功率对河蟹的回捕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时下正值长江流域养殖区的河蟹第二次蜕壳。河蟹蜕壳是其生长阶段必需的生理过程,与蜕壳激素的分泌息息相关,较高的水温与较长的光照时数有利于蜕壳激素的分泌。反之,较多的阴雨天气则对河蟹蜕壳不利。五月份恰是天气多变的春夏交季气候,因而如何根据天气调整应对不利因素是第一壳管理的重点。
首先,做好蟹池肥水。有水色的水体保温效果好,水温可高于清瘦水体0.5~2.0℃。另外可以降低水体透明度,抑制青苔的滋生。螺蛳投放可于第二次蜕壳结束后进行,螺蛳出色的净水能力使得池水透明度增加,亦是青苔滋生的重要条件。
其次,注意河蟹蜕壳期间的巡塘工作。河蟹在白昼和夜间都会蜕壳,主要在子夜至次日8时这段时间内进行,黎明时分为高峰时段。通过对河蟹旧壳的收集、分析,可以获得许多有用的信息,比如河蟹旧壳的厚重与否(河蟹新壳完成前会从老壳的内表皮层吸收钙离子,旧壳较重则预示新壳会发生软壳)、河蟹还可以蜕几壳(第Ⅵ腹节宽度与第4、5节轮间的宽度比例是具有数字经验)以及蜕壳完整度。另外,巡塘者也可以观察具有蜕壳异象的河蟹,并采用相应的应对措施,比如细菌感染。
第三,加强河蟹的饵料管理。河蟹觅食主要依靠触角上的化感器—感觉毛接受化学刺激,尤其是第一触角外鞭上的接触化感器—管状感觉毛数量多而密集,在觅食过程中活动明显。幼蟹在傍晚至20:00时摄食量最大,0:00~4:00时几乎停食,下午16:00时摄食量又逐渐升高。16:00~17:00时投喂一次即可,一日投喂量在饱食量85%~100%时河蟹生长最好。以喜食饲料为例料为食,4月份幼蟹的投饵率5%~7%为宜。可利用河蟹的争食习性,堆撒更有利于早春的摄食(便于查料,根据剩余情况调整每堆粒数,以50粒/堆为宜)。
第四,使用加工精良的膨化饲料拌饲(多维、化药)河蟹,吸收效果较好。淀粉糊化度大大提高的膨化料内部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药粉可最大程度地浸入饲料内部,提高了河蟹对拌饲药物的吸收。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051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