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最后一次蜕壳期间的饲养管理要点


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河蟹进入最后一次蜕壳,也就是整个生长期的第5次或第6次蜕壳,更是河蟹育肥、增重的关键时期,抓好这段时间的饲养管理,是确保丰产、丰收重要措施,建议养殖户要掌握以下要点。
一、加强底质改良。蟹池经过几个月的使用,池底积累了很多的剩渣残饵、动物粪便和腐烂的水草等有机质,底泥往往出现发黑发臭现象,对底栖习性的河蟹生长极为不利。建议每周使用1次改底产品,采取生物底改配合化学底改交叉使用,如臭氧片和高铁酸盐等增氧型的氧化底改。但池塘爆发蓝藻时,切不可用季磷盐底改。
二、加强水体消毒。经历前期持续的高温,蟹池态环境有恶化的趋势,水中尤其是底部的厌氧有害菌增多。建议使用温和性的消毒剂如噬菌蛭弧菌,可7~10天使用一次,高温时尽量在早晨或者傍晚时使用。pH过高的蟹池,先使用有机酸或乳酸菌进行缓冲,然后再使用蛭弧菌。
三、加强饲料营养。选择正规厂家生产、诱食性好、蛋白质含量适宜的配合饲料;补充投喂冰鲜鱼一定要选择质量好、新鲜程度高、不变质的海淡水小杂鱼。最后一次蜕壳前饲料中可添加一些具有诱食、开胃、保肝、利胆、防肠炎、助消化和抗应激的保健药品,如免疫多糖、海藻多糖、大蒜素、复合维生素等,以提高河蟹的体质。饲料投喂仍然要坚持“四定”的原则。
四、加强用药管控。河蟹最后一次蜕壳后,经过一段时间育肥即将进入市场,后期蟹池用药必须严格执行NY5071标准,杜绝使用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类等禁用药物和抗生素。目前市场上的药物种类繁多,很容易造成药物的无意非法使用。养殖者在购买时一定要选择有药物成分、含量及生产批号的正规产品,所购药物必须有产品质量检测报告,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等。用药要执行“休药期”制度,并做好用药记录,备于追溯。

相关推荐

如何提高螃蟹最后一次蜕壳“翻壳比”



螃蟹最后一次蜕壳大概从阳历8月下旬开始,持续20天左右到9月上旬,最后一次蜕壳是对螃蟹最终上市规格影响最大的一次蜕壳,蜕壳好的体重翻倍不止,如二两的螃蟹蜕完壳可以翻到四两以上,蜕壳不好的也就翻到三两左右。那么,影响最后一次蜕壳翻大的因素有哪些呢?或者如何促进螃蟹最后一次蜕壳翻大呢?影响螃蟹最后一次蜕壳“翻壳比”的关键因素有三点:溶氧(特别是底层溶氧量)、营养和水质。那么如何做好这三点呢,以下分别阐述供大家参考。
图1螃蟹最后一次蜕壳后上市
一、溶氧
螃蟹蜕壳时需要的氧气是平时的2-3倍,正常螃蟹在夜间到清晨蜕壳最多,此时是全天水体溶氧较低的时候,正常夜间底层溶解氧大于5mg/L,螃蟹的“翻壳比”才不会受到缺氧的影响。
图2螃蟹规格较大的塘口,夜间10点检测1.5米深处溶解氧8.66mg/L
那么如何提高底层溶氧量,注意以下几点:及时捞取过密的伊乐藻,水韭菜过密的要割“通风道”,避免因水草过密导致水体流动性差而缺氧;及时打开增氧机,后半夜天天开,阴雨或闷热天气全天开,微孔增氧机对底层的增氧效率更高些;外河水相对较好的可以适当打水换水增氧;用药方面,慎用耗氧药物,对于水质不好、放养密度大(或混养池塘)等易缺氧的塘口以及阴雨、闷热等易缺氧的天气可以干撒“底加氧”增加底层溶氧量,平时定期使用“底居安”改底可以减小底层有机质耗氧,间接提高底层溶氧量。
二、营养
营养保证规格,螃蟹蜕壳是很大的应激过程,需要较大的体力支持。如何保证充足的营养?环境好的塘口在最后一次蜕壳前10天开始,除了投喂高蛋白饲料外,可适当加大冰鲜鱼的投喂量,用“冰鲜宝”拌冰鲜鱼补充冰鲜鱼中缺乏的多种限制性营养物质,加强营养积累;由于螃蟹最后一次蜕壳周期长,至少需外泼三次复合有机钙(“活力钙”)补充优质钙,帮助螃蟹蜕壳,利于硬壳增重;对于吃料不好的塘口,及碰上天气突变时(立秋后天气变化大,常有台风、降雨),应及时外泼“激活”抗应激,提高螃蟹体质,减小蜕壳期应激伤亡;最后,由于受三伏高温天气的影响,螃蟹最后一次蜕壳时的体质相对较弱,因此,最后一次蜕壳期最好不要用化学消毒剂等刺激性药物,以免进一步削弱螃蟹体质,雪上加霜,蜕壳期消毒防病选择无刺激的生态消毒剂“优肽”即可。
图3用“冰鲜宝”拌冰鲜鱼投喂
三、水质
螃蟹蜕壳是个“吸水膨胀”的过程,其一是要注意蜕壳期勤解毒,蓝藻生长死亡会代谢藻毒素、外河水也有药物残留、残饵粪便等有机质腐烂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雨水也会导致水体毒素增加,水环境越差毒素积累越大,蜕壳期应及时使用“碧水安”解毒,避免螃蟹蜕壳吸水中毒!其二,尽量给螃蟹提供清爽稳定的水环境,应根据具体水质情况适当补碳、补菌培藻,加强稳水、调水,良好而稳定的水质能促进螃蟹蜕壳吸水胀大。
图4螃蟹蜕壳“吸水膨胀”
总之,提高底层溶氧量,保证充足的营养和良好的水质环境,做好这三点,可有效提高螃蟹最后一次蜕壳“翻壳比”,促进螃蟹最后上市长大规格。

提高河蟹第一次蜕壳成功率的管理要点



河蟹通过蜕壳才能生长,其蜕壳需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蜕皮激素,二是有效积温,三是营养积累,三者达到统一促其蜕壳。扣蟹放养后在清明前后开始第一次蜕壳,此次蜕壳能否顺利进行,直接影响河蟹的成活率和产量,因此在河蟹蜕壳前要加强管理,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水质调控
水质调控主要包括水位控制和肥度控制。
水位控制主要是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适当调节水位,促进水温升高,减少河蟹应激反应。
肥度控制主要是肥水,前期由于干塘、晒塘、清塘等把池塘原有的藻种基本杀灭,加上水温低,新进水藻种少,易造成水清瘦难以肥起来,因此前期肥水一是要根据池塘的肥瘦程度来施足底肥,二是要及时补充有益藻种,三是要少量多次进行追肥,四是要定期对水体补充碳肥和矿物质。实践证明,同水位的肥水池塘水温比瘦水池塘水温要高1-2℃,且溶氧充足,减少河蟹的应激反应。
二、水草管理
早春由于低温肥水效果慢,应定期泼洒腐植酸钠,保持池水有一定的肥度和透明度,促进水草生根发芽繁茂起来。前期的养草主要是固根、发棵,追肥时应尽量施到根部,让水草很好地利用肥源,水草长势好了,水质就稳定。
三、投饲管理
河蟹下塘后要及时投喂,尽早开食,恢复河蟹体能。同时河蟹经过越冬后肠道消化能力弱,前期应选择一些营养全面、适口性好的饲料适当投喂,且拌服助消化、保肝胰脏的产品。投饵量多少无规定,若池中套养青虾较多要加大投喂量,只要河蟹吃,塘里就要保证有饲料供应,这样才能确保河蟹顺利地蜕第一次壳。
四、病害防控
此阶段的病害主要是纤毛虫和青苔。有机质多的蟹池易生纤毛虫,在晴好天气先杀虫再消毒和解毒;已滋生青苔的塘口要及时处理,过多的青苔导致水体营养缺乏,不利于水草生长,水体清瘦后引起pH值波动过大,影响虾蟹蜕壳。(

河蟹第四次蜕壳期间及蜕壳后的养殖管理技术



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河蟹成蟹养殖将进入第四次蜕壳过程。就对成蟹养殖而言,河蟹第四次蜕壳只要管理措施得当,一般不会出现较大伤亡。但是,这一阶段已进入梅雨季节,临近盛夏高温季节,河蟹养殖管理具有要求高、难度大的特点,不能有丝毫松懈麻痹思想,必须一着不让抓好这一阶段的养殖管理。
一、环境的营造
蟹池中旱期布局的各类水草均处于生长旺盛期,应做好水草的养护工作,板田上水草长势不好的池塘应在水草区域适度施肥,水草不足的区域要及时补种或移植,争取做到池塘中水草疏密相间,合理布局,池塘生态环境良好。围网种植轮叶黑藻的池塘,应视水草生长情况决定围网撤除,大部分围网撤除时间在6月中旬-下旬;环沟深处的伊乐藻应进行部分清除与移栽,防止高温季节因水草腐烂而败坏水质从而引发疾病。在清除伊乐藻过程中,应做到少量多次,边改底边清除,防止池塘底层有毒的害物质泛池败水。对尚未补放螺丝的池塘,可在蜕壳后投放一批优质活螺丝,投放量视螺丝存塘量而定,普遍可投每亩300斤左右。
二、饵料的投喂
进入6月份河蟹摄食量已较大,第四次蜕壳以后食量将增加,应及时调整投饵量,日投喂量一般应控制在其存塘量的8﹪-12﹪,饵料的投喂重点以小鱼为主,日投喂小鱼每亩达3斤左右,并搭配适量的颗粒饲料、小麦、豆粕、玉米、黄豆、蚕豆等,动物性饲料所占比例应不低于60﹪。
三、水质的管理
河蟹养殖池塘水质应保持鲜、活、嫩、爽,池塘水位一般要求达到较高水位,在蜕壳前可泼洒一次生石灰进行调节水质,生石灰用量不宜过高,要求每米水深每亩用生石灰10斤左右,适度增加水体中的钙离子含量。由于气温较高,河蟹活动量增加,可能由于投喂量不足、水质调节不好、水体活动空间小、杀菌消毒不到位等因素造成池水浑浊,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如调整饵料、品种,调节水质、增加水位,杀菌消毒、使用微生物制剂等相应措施,保持池塘水质清爽,水质清瘦的池塘应应考虑适度肥水,池水透明度保持在50公分左右,有利于河蟹的的健康生长。
四、病害的防治
现在正处于梅雨季节,天气变化无常,气压低、湿度大、光照少,伊乐藻、苦草顶端出水水部分易腐烂,致病细菌大量繁殖,有机物质分解不彻底,产生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当前是河蟹病害防治的关键时刻,应结合养殖过程中饵料投喂、水质调控、水体生态环境营造等开展防治工作。在第四次蜕壳以后要进行1次杀菌消毒,特别是在第三次蜕壳以后这项工作做得不到位的尤为重要。现在也是微生物制剂应用效果较好的时期,可广泛使用、定期使用,一般7-10天左右用一次,既可调节水质保持水体良好的生态环境,又可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浅谈河蟹前两次蜕壳的管理技术要点



河蟹作为甲壳类水生动物,只有通过蜕壳才会长大,而河蟹的前两次蜕壳一方面由于蟹苗越冬消耗大量体力,体质较弱,另一方面春季气温波动大,而河蟹的前两次蜕壳只相隔20xx河蟹的前两次蜕壳伤亡率都比较大,那么如何管理好河蟹的前两次蜕壳势必对全年的养殖都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判断河蟹是否要蜕壳:
1、检查河蟹体色,蜕壳前呈黑褐色或黄褐色,蜕壳后体色变淡,腹甲呈白色,步足软。
2、看河蟹规格大小,在捕出的河蟹群体中,如发现体大、体色淡的河蟹,表明已经开始蜕壳了。
3、看水草和浅滩处是否有蜕壳后的空壳,如果有,表明河蟹已经开始蜕壳。
4、观察吃食情况如发现近几天投饵剩余量增加,表明河蟹即将或已经开始蜕壳。
河蟹的前两次蜕壳都在春季,而春季多变的天气等外部因素是不可控的,那么我们就要从营造良好的池塘环境和增强河蟹的体质两方面入手,促使河蟹同步蜕壳和保护软壳蟹则是提高蜕壳成活率的关键,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调节水质
首先在河蟹蜕壳期,不要轻易排灌水和下塘作业(如割草、拉草),将水位控制在60-80cm。最好在蜕壳前使用一遍水精灵进行解毒,防止水体中的毒素和药物残留使河蟹慢性中毒而出现蜕壳不遂等死亡现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其次,通过肥水提高水体的稳定性,防止青苔、水浑等现象,同时也增加了水体的保温效果,减少因春季温差大而造成河蟹蜕壳出现的应激反应,最好选用全溶、营养全面的肥水产品。(水动力、生物肥水膏);最后,在蜕壳后全池消毒,防止河蟹因蜕壳后细菌、病毒感染,可选用安全无刺激的复合碘或抗毒宁。
二、加强底部改良
尤其注意底部增氧和控制有害菌的繁殖,充足的溶氧是蜕壳成功的必要条件,要定期改底减少底部耗氧物质,增加底部溶氧,可选用底得乐+底安康。
三、增强河蟹体质
只有足够强壮的体质,河蟹才会有充足的体力去蜕壳和硬壳,才会有明显的脱壳翻倍率去长成大规格的河蟹。首先,在投喂上,增加动物性饵料和高蛋白饲料的比例,给河蟹蜕壳补充充足的营养。注意在池塘蜕壳集中区域不必投喂,以免硬壳蟹进入残食软壳蟹。同时由于春季气温不稳定,河蟹个体小,肠道菌群不发达,消化能力弱,营养积累慢,建议大家配合内服助消化、保肝产品,如乳酸特优+金多维+活力健。
另外,由于河蟹通过腮吸收水体中钙离子的能力比通过肠胃吸收饵料中钙离子的能力强,而且河蟹在蜕壳和软壳期间是不吃食的,所以可以在河蟹蜕壳期向水体泼洒全溶于水、在水中以离子状态存在的补钙产品,如虾蟹巨能钙、离子钙宝,可有效促使河蟹同步、集中蜕壳,缩短硬壳时间,避免发生软壳蟹被残食的情况。如果遇到天气突变、气温起伏大等情况,建议将补钙产品和VC解毒应激宁一起使用,从而增强河蟹体质,提高抗应激能力和蜕壳成功率。
四、做好水草的种植和管理工作。
弱光的环境有助于河蟹蜕壳,而水草良好的遮阳效果正是河蟹蜕壳的最佳去处。水草栽种成“井”字形排列,宽3米、间隔1-2米,从四月中旬以后,可定期将长的过盛的水草割掉一部分,同时外泼水精灵分解叶面矿物盐、清洗泥垢,定期使用底安康增加底部溶氧,保持水草活力,为河蟹蜕壳营造一个良好的场所。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在营造池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增强河蟹的体质两方面下足功夫,不管天气等外部因素如何影响,河蟹也会安全地渡过蜕壳期。

关注河蟹的第一次脱壳



随着河蟹养殖的迅速发展,养殖技术日新月异,每亩池塘放苗数量不断增加,追求大规格和高产量的欲望更加迫切。但是,从近几年的养殖结果来看,低回捕率一直困扰着每一位养殖户,平均回捕率一般维持在50%至60%的水平。分析其原因有很多,如苗种抗逆性、环境污染、现有池塘结构下的承载能力以及套养的模式等等。但是,无论何种原因造成,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以科学为依据,坚持细节管理,降低风险,提高回捕率。
从放苗之日起,我们就必须根据河蟹的生理和生长特性精心呵护,科学管理。尤其是蟹苗放塘后第一次脱壳,决定了整个养殖回捕率的60%。实验表明,在成蟹塘脱一壳时,健康的蟹苗能成功脱壳,但脱壳后不能完全硬壳的达到20xx蟹苗在越冬期遇上寒冬,新陈代谢降低,摄食量减少,放苗时空肠空胃较多,在换了新环境后,受到清塘药残、温度骤升引起的底热以及应激等原因的影响,蟹苗转塘上岸的现象普遍存在。给第一次脱壳造成不利因素。面对这些不利因素,我们一定要高度关注,做好每一个细节管理。
1、放苗前科学解毒、肥水、多种水草。
2、蟹苗放进成养塘一段时间后,已适应了新的环境,摄食基本正常,此时气温的回暖使水体中致病菌也快速滋生,直接威胁一些亚健康和已带菌的蟹苗,尤其是在捕苗和放苗时造成的应激性断肢和机械性磨爪的蟹苗,一旦被感染,第一次脱壳时就会死亡,严重影响回捕率。鉴于这种情况,在蟹苗进塘10~15天后,用生物制剂或碘制剂进行抑菌或杀菌处理,以防感染。
3、在预防工作完成后,就必须考虑对蟹苗强化营养,补充能量。由于冬季蟹苗在高密度、低溶氧的苗塘中,吃料少活动少,饲料蛋白低,体能代谢慢,肝胰腺负担小,而进入成蟹塘后,环境变好,开口饲料都是高蛋白,给河蟹造成功能性的营养失衡,不利于河蟹的消化吸收和肝胰腺的发育生长。所以,河蟹下塘后可以先投喂一段时间的鱼,满足河蟹的适口性和营养需求;或坚持拌料投喂,提高诱食和营养的全面性,辅助河蟹的消化吸收。
4、河蟹日常吃料的营养环节完善后,在清明后河蟹就要脱第一壳。此时,应分两次泼洒水溶性好的钙,当发现个别小规格河蟹脱壳时泼洒一次,以增加水体钙离子浓度,刺激整齐脱壳;当发现多数大规格河蟹脱壳时再泼洒一次,以稳定水环境,加快钙的吸收,帮助硬壳。河蟹如果都能安全脱完第一壳,对后期的回捕率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一壳期间最好不要杀青苔,不要杀虫,不要使用刺激性大的水产药品,给河蟹一个安全、稳定、生物量丰富的水体环境。

河蟹前期蜕壳管理要点


每个地区,每年都会有很多相同现象,相邻的两张池塘,苗一样,水一样,饲料一样,用药一样,一年到头也看不见死螃蟹,而年底的产量规格却相差甚远。那为何差异会如此之大呢?产量低的池塘,河蟹都去哪里了?如果河蟹三壳以后出现大量死亡,基本都是可以看见的,死亡量少对最终产量的影响也不会很大。其实大家都知道,最终产量低的池塘,主要是早期一二壳的成活率很低,“偷死”严重。近几年,河蟹苗种退化严重,很多池塘也存在连作障碍,再加上很多人为不正确操作因素,致使河蟹在一壳、二壳时出现顶壳、掉脚、“偷死”等现象导致前期成活率极低。因此,前期蜕壳期间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深水位
稳定决定存活。前期昼夜温差大,水位越深,温差越小,河蟹应激也越小,吃料也会越好,成活率也会越高。众所周知,河蟹蜕壳时所需溶氧更高,大约是是平时的2-3倍,水越深,水体越大,溶氧越充足,翻壳比也会越大。同时,前期温度低,水草生长缓慢,而水浅光照强,青苔(喜光,光照越强,生长越快)却容易大量生长,严重影响水草生长。
2、保证足够的营养
营养决定规格。河蟹蜕壳时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只有保证足够的营养,才能帮助河蟹顺利度过“鬼门关”。只有在吃料好,营养积累充足,体质好的前提下,蜕壳才越顺利,翻壳比也会相应增大。因此,前期要投喂高蛋白饲料或者冰鲜鱼,同时使用“利洋营养套餐”(“LY-生命素”4袋+“营养快线”4袋+“利多精”1瓶)拌1000斤料,或者1袋“冰鲜宝”拌20xx底利益的最大化。

河蟹蜕壳期间注意事项



天气开始回暖,也接近河蟹蜕第一次壳,河蟹第一次蜕壳很重要,决定河蟹的回捕率,开始有少量河蟹蜕壳。蜕壳期间的几个注意事项:
1、发现蜕壳可以用应激硬壳灵和黄金多糖第一次补钙,蜕壳高峰期用补钙素第二次补钙。
2、蜕壳期间保持一定的水位,严禁大量打水。
3、蜕壳期间要实时根据水色来肥水,保持水体肥度,定期用乌金膏和纳米黑金肥水。
4、蜕壳期间可以拌料投喂高稳维西生命元应激硬壳灵,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5、打外源水的时候要注意水质指标,可以让技术员检测河水,指标正常可以打水
6、禁止杀虫、杀青苔等,在晚上用灯光诱捕虫子或用纳米黑金控制青苔。
7.水清虫子多的塘口,只要水质不混浊,可以用水博士和底改,不要着急肥水。
8、水有一点小浑,有虫子但不多,藻类偏少的塘口,用灯光诱捕控制虫子繁殖,适当加水,然后用乌金膏和绿爽肥水即可。
9、刚杀过青苔的塘口,先解毒、再肥水,脱壳期青苔只能控制不能杀,可以用纳米黑金和乌金膏肥水抑制青苔。

河蟹马上最后一次脱壳,养殖户该如何做好准备工作


河蟹马上最后一次脱壳了,我该如何做好准备工作?
处暑和白露之间,大部分河蟹将进行最后一次脱壳,最后一壳对增重增产至关重要,此时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加大动物性饵料的投喂量(如小鱼),同时搭配全价配合饲料,提供全面丰富营养,为河蟹脱壳增重提供物质基础,建议使用金维C+利肝舒拌料,增强体质。
◇处暑和白露分别使用一次金维安+离子钙,补充钙质和营养,提高抵抗力,预防软壳、脱壳不遂,保证脱壳顺利完成。
◇水质较浑浊时要注意应激反应,使用解毒应激精华液能有效降低脱壳期的各种应激症状,防止出现伤亡。
◇经过长时间养殖,后期水体有机物杂质较多,水色通常较浓和浑浊,大部分水草(尤其是伊乐藻)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衰败,此时一定要注意溶氧是否充足,可以通过加注新水、使用三效底净片来缓解溶氧压力,防止缺氧,此时不要盲目刻意去净水而使用耗氧药物,因为越到后期水越浑浊,跟河蟹的生理活动有关。
※注:最后一壳管理以促脱壳、促生长、防病害为主,兼顾水质、底质,保证最后的生殖脱壳顺利完成才是重中之中,月初月底建议各使用一次3倍蛭菌110预防有害菌滋生,为即将上市保驾护航。

河蟹在蜕壳期的管理要点



1、及时观察,确认河蟹蜕壳期
(1)河蟹养殖期间,要加强对池塘的巡视工作,主要是多看池塘蜕壳区、浅水的水草边和浅滩处是否有河蟹蜕壳后的空壳。如发现空壳,即表明河蟹已开始蜕壳了。
(2)检查河蟹体色。蜕壳前的河蟹体色深,呈黄褐色或黑褐色,步足硬,腹甲水锈多,而蜕壳后,河蟹体色淡,腹甲无水锈,步足柔软。
(3)看河蟹规格大小。河蟹蜕壳后壳长比蜕壳前增大20%左右,而体重比蜕壳前增大了近一倍。在河蟹生长例行检查时,捕出的群体中,如发现个体大、体色淡的河蟹,表明河蟹已经开始蜕壳了。
(4)检查河蟹吃食情况。河蟹总是在蜕壳前几天吃食迅猛,主要是为后边的蜕壳提供足够的能量,但是到了蜕壳前一两天,河蟹基本上不吃食。如发现近几天投喂饲料的剩余量有所增加,检查无蟹病发生,则表明河蟹有可能即将蜕壳。
2.河蟹蜕壳时期的管理事项
河蟹在蜕壳的进程中和刚蜕壳不久,尚无抵御敌害的能力,因此养殖过程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做好蜕壳时的保护工作。
(1)为河蟹蜕壳提供良好的环境,给予其适宜的水温、隐蔽场所和充足的溶氧,池水不可灌得太多,因为水位深,蟹体承受压力大,增加河蟹蜕壳的困难,所以在建池时留出一定面积的浅水区,或适当留一定的坡比,以供河蟹蜕壳。
(2)投喂区和蜕壳区必须严格化分,严禁在蜕壳区投放饲料,蜕壳区如果水生植物少,应增投水生植物,并保持安静。
(3)为便于加强蜕壳管理工作,蜕壳来临前,在饲料中添加快佳钙或快补配合肝胆康和高稳易还原VC或汉宝水产专用VC,保证大部分的河蟹以良好的体质同步蜕壳,而且有必要增加动物性饲料的数量,使动物饲料比例占总量的1/2以上,保持饲料的喜食度和充足,以避免残食软壳蟹。
(4)河蟹蜕壳时喜欢在安静的地方或者隐蔽的地方,因而在大批量河蟹蜕壳时,需有足够的水草,可以临时提供一些水花生、水浮等作为蜕壳场所,减少投喂,减少人为干扰,并保持安静,应尽量少让人进入池内,也少用捞网打苗检查,注意家禽鹅、鸭等、进入培育池,惊扰河蟹蜕壳,甚至引起死亡。
(5)蜕壳期间,保持水位稳定,经常用超浓缩PSB调节水质,一般不需换水。
(6)发现蜕壳时,需加强巡塘检查力度。清晨巡塘时,如发现软壳蟹,可以检起放入水桶中暂养1~2小时,待河蟹吸足水份膨胀后,自由爬动时,放入原池塘。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收取刚蜕壳的河蟹换个池塘专养。
(7)河蟹在蜕壳后蟹壳较软,需要稳定的环境,此时不能施肥、换水,饲料的投喂量也要减少,以观察为准。待蟹壳变硬,体能恢复后出来大量活动,沿池边寻食时,可以大量投喂,同时可在饲料中添加高稳易还原VC+VE或新酶肽VC配合新酶肽免疫多糖和水产专用消化酶,同时定期外泼优力钙配合解毒应激灵,增加河蟹抗应激作用,强化河蟹的营养,促进生长。

河蟹补钙是补一次好还是补两次好?



现在螃蟹第一壳差不多接近尾声了,有很多养殖户都在问第一壳是补一次钙好还是补两次钙好?针对这个问题其实看个人怎样理解补钙这件事,从字面上理解补钙也就是增加水体钙浓度增强河蟹翻倍率,但是仅仅只是如此吗?一壳可以说是整个河蟹养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它除了是翻倍率(规格)的保障以外更是存活率(回补率或者说是产量)的保障,那么我们不妨换一个问题思考那就是补钙到底是雪中送碳的好?还是锦上添花的好?笔者在此分析一下补钙还有那些您不知道的妙用望能对您的养殖有所帮助:
1、钙作为河蟹甲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首当其冲的就是帮助河蟹蜕壳增强河蟹翻倍率。
2、从今年放苗的整体情况来看苗种规格参差不齐,导致小螃蟹先蜕壳而规格稍大的螃蟹后蜕壳由于螃蟹相互残食的天性导致软壳蟹死亡降低存活率这时候补钙就能有效加速螃蟹蜕壳缩短硬壳过程减少损伤。
3、今年前期温度较去年高虫子来点较早加上前期青苔泛滥而此时正值螃蟹蜕壳时期,这类问题只有等一壳结束后再做出理而一壳和二壳间隔时间较短留给我们处理这类问题的时间有限这时候补钙能有效加速河蟹蜕壳进程留足时间处理虫浑青苔多等问题。
4、鸟害问题,螃蟹不仅对我们来说是个美味的东西同样对鸟类来说也是美味,这段时间不断有养殖户朋友反映鸟吃软壳蟹较多驱之不去。螃蟹蜕壳期间一般活动力较差极易被鸟类捕食这时候补钙也有利于缩短硬壳时间增加活动性减少损伤。
5、减少应激性损伤,一壳期间气温变化较大导致大量软壳蟹死亡对部分塘口造成极大损失。螃蟹蜕壳时吃食量较差体质也会受到影响。这时候补钙加速硬壳的同时促进河蟹被动摄食增强河蟹体质减少应激性损失。
总而言之第一次补钙主要在于增加水体钙浓度为河蟹蜕壳储蓄能量缩小蜕壳差异化而第二次补钙的意义在于缩短蜕壳时间加速河蟹硬壳减少蜕壳期间软壳蟹出现较大损伤保障河蟹蜕壳存活率。
以上看法纯属个人观点,是否进行二次补钙视各个塘口状况酌情而定。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469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