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高温天死亡原因有哪些?

河蟹养殖进入后期,但是高温天的到来容易给河蟹养殖带来高风险,河蟹池塘死亡严重,也就意味着损失。高温期间河蟹死亡的原因有哪些?
1.长期ph偏高,河蟹池塘高温期间水草光合作用旺盛,导致池塘酸碱度高,河蟹长期处于慢性中毒,河蟹引发死亡。水草生长旺盛建议各位朋友拉掉池塘部分水草,经常用水博士和黄金益菌素调水。
2.池塘缺氧,高温期间,蓝藻爆发,很多人选择盲目杀蓝藻,期间没有做好增氧解毒,导致河蟹缺氧泛塘。高温期间处理蓝藻一定要选择有风的天气,或者局部地区处理,处理蓝藻一定要做好增氧,千万不能马虎大意。
3.暴雨应激,高温期间,特别是下雨雷阵雨,容易导致池塘倒藻,池塘理化指标发生变化,河蟹死亡突然增加,然后死亡有所减少。在有雷阵雨的时候一定要用黄金多糖和抗激灵增强体质。傍晚的时候用原子氧和全效底改拌料,防止底部缺氧。
4.河蟹黑鳃黄鳃,最近河蟹好多发现黑鳃黄鳃的现象,伴随水肿。这个是河蟹前期消毒工作没有做好,导致河蟹引发细菌感染。有少量死亡可以用黄金多糖和弧菌天敌连用两次。
河蟹池塘中发生任何的事情都不是小事,各位朋友要重视起来

相关推荐

蝎子死亡原因有哪些?


蝎子常见的死亡原因有以下6点:

(1)水上不服。

北方人到南方引进蝎种(或南方人到北方引种),由于两地的气温、湿度及环境有很大差异,造成蝎子水土不服,便会逐渐死亡。因此,养蝎户最好在本地或周边地区就近引种。

(2)蝎种不真。

一些炒种者捕捉野生蝎子作为种蝎出售给养殖户,由于野外与蝎房内的环境有很大区别,人工又很难模拟自然界的温度、湿度及饲料等适宜条件,蝎子便会大量死亡。因此,初养者一定要到正规的有养殖经验的养殖场引种,不要上炒种者当,引进假蝎种。

(3)营养不良。

因蝎子属低等动物,有自相残杀习性,若是饲料供给不足或大小不适口,就会发生互相残杀或饥饿而死现象。如至三龄的幼蝎捕食能力差,吃不了大黄粉虫,若是不能供给小虫,幼蝎就会互相残食或被饿死。若能保证供给足量的大小适口的鲜活昆虫(如黄粉虫等),就能避免这种现象。

(4)饮食不洁。

由于养殖户粗心大意,喂养管理松懈,对蝎子吃剩的死虫不能及时捡出,或供水食盘及海绵长期不清洗,蝎子吃了死虫或喝了变质的水后,就会生病而死。为使蝎子健康生长,一定要供给鲜活昆虫和洁净水。

(5)冬眠不好。

养殖户因喂养数量太少(几百条蝎子),再加上对蝎子生活习性不其了解,在冬季需要进行恒温养殖时,觉得不值得为区区几百条蝎子(一塑料盆)付出几吨煤炭的加温成本,便把蝎子扔在屋子里不管不问。岂不知蝎子在冬眠时,是要潜到0.5米深的地下七层中,二是需要57℃的适宜温度。若足不能提供这两种适宜条件,蝎子便会死亡。//农村致富经网//

(6)温、湿度不适。有两种表现:

①温、湿度调节不当。

高温、高湿突然来临,在热气的作用下,蝎子急性脱水而引发体懈病(又名麻痹症)。蝎子初时出穴爬动,慌乱不安,继而节肢软化,麻痹瘫痪,三小时左右死亡。防治方法一是门窗通风换气,降温降湿;二是把蝎子捕出后进行补水:在30℃的热水中,加少许食盐和白糖,喷在蝎子的身上(喷湿即可),待养蝎室的温、湿度恢复正常后,再将蝎厂移入。

②湿度过大。

在梅雨季节,由于环境过于潮湿,霉菌大量滋生,致使蝎子发生严重的斑霉病。蝎子身上出现黄褐色或红褐色小点状霉斑,极度不安,不吃不喝;直至死亡。防治方法一是在地上撒草木灰吸潮或燃蜂窝煤炉排潮;二是向蝎池喷洒1%的福尔马林或0.1%的高锰酸钾杀死霉菌;三是用土霉素或氯霉素片,加入饲料中给蝎子喂食,直至病愈。

河蟹产生应激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防控?



河蟹养殖过程中,防抗应激是关键,那么河蟹产生应激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防控?
原因:1、在换季时节,温差变化大,温度或高或低,造成河蟹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
2、气候突变,如遇冷空气,台风、暴雨,连续阴雨天,冷热湿差大等恶劣气候的影响,导致河蟹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
3、出现倒藻,藻类突然死亡,水色变清等水质突变,导致河蟹产生应激反应。
4、青苔和水草死亡腐烂后,产生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刺激,导致河蟹发生应激反应。
防治方法:1、在换季时节,针对温差变化较大的特点,适时适量全池泼洒多肽抗激灵和多糖VC颗粒等抗应激类药物,缓解河蟹应激反应。同时开增氧机,上下对流水体,消除温差。
2、通常情况下,河蟹在雨后会迎来脱壳高峰,若管理不善,会出现脱壳不遂和软壳蟹。因此在下雨之前全池泼洒多糖能量钙同时在饵料里拌乳酸活粒钙,补充水中钙离子浓度和机体所需的钙元素。若出现连续性阴雨天,定期开动增氧机增氧,增加水中溶解氧,同时用超能底改王全池撒洒,消除残饵粪便,净化池底。雨后用多肽肥水液和菌源全池泼洒,稳定水质,保持健康养殖环境。
3、当水体出现倒藻,藻类突然死亡,水色变清时,先排放老水10-15厘米,然后进入新鲜水10-15厘米复原,池水不易排放过多过急。换水结束后,全池泼洒水产解毒神解除藻毒素,再用藻源类物质配合氨基酸类水体营养剂全池泼洒,稳定pH值,平衡藻相,创造良好生态环境。
4、加强水草管理,定期投施草肥,促进水草生根长叶,适时适度稀疏水草密度,修剪水草高度,保持水草覆盖率60-70%,防止水草腐烂。若出现青苔和水草腐烂要及时捞除,适当换水,并全池泼洒解毒碧水爽,及时消除产生的有毒物质。

近期河蟹最后一壳死亡的原因分析



各位朋友早上好,今天是8月15日,离中秋节还有40天。今天天气多云,明天天气多云转阴,后天天气阴转小雨。
河蟹蜕最后一壳,最近有少部分塘口发现河蟹死亡现象,部分塘口有撑爪,鳃上发黄,发黑带有少量纤毛虫,肌肉发白等现象。
1.部分河蟹肌肉发白,做水质检测和弧菌检测发现弧菌超标的塘口。弧菌天敌和黄金多糖一组两亩,可以三天两次。
2.部分塘口发现黄鳃黑鳃的现象,说明鳃上有细菌感染,可以用超碘消毒,三天两次。
3.部分塘口开始投喂冰鱼过后,发现河蟹有少量死亡的,死亡的河蟹有肠炎现象。建议各位朋友选择优质的冻鱼,而且冻鱼必须用超碘消毒,然后投喂。
4.河蟹经过高温应激,然后被弧菌感染,导致河蟹体质偏弱的塘口。可以先用黄金多糖和抗激灵增强体质,然后用弧菌天敌消毒。
5.现在有少部分塘口死亡严重,前期杀过蓝藻,而且还是伊乐藻沉在底部引起的死亡。建议先过水,每天过水三到四个小时,特别是底层水,然后用解毒灵解毒三天两次,再用黄金多糖和抗激灵加应激硬壳灵提高河蟹体质,增强免疫力。
河蟹池塘中发生任何的事情都不是小事,各位朋友要重视起来

河蟹脱壳死亡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河蟹蜕壳是其生长的一个关键阶段,每蜕一次,就长大一点,如果进行得不顺利,不仅影响生长,还易引起死亡。死亡原因如下:
一、体质弱,蜕壳不遂。河蟹蜕壳时,甲壳硬、体质健壮、体表无伤、胸足齐全的容易蜕壳;反之,体质差、受过伤的即容易引起死亡。
二、水质不适宜。河蟹蜕壳时对水中溶氧要求较高,喜清瘦、无污染的水体,河蟹蜕壳大多在离水10-20厘米的近岸边进行;水质不好、溶氧不足即对河蟹蜕壳不利。
三、饵料中缺乏钙等微量元素。壳长不硬,蜕壳也困难。平时需补充大量的钙铁等元素,食料中应加些贝粉或者钙片。
四、敌害侵袭。河蟹在蜕壳时,易遭受杂食性鱼类和肉食性生物的侵袭,有时甚至发生互相残杀。
针对以上原因,可采取如下几条预防措施:
一、调节好水位。河蟹蜕壳时池水不宜过深,防止因水的压力过大而给蟹蜕壳带来困难,故河蟹便于在浅水区自行蜕壳。另外,河蟹蜕壳必须带水,离开水就无法进行,所以池水要保持一定的水位。
二、清除池中敌害。河蟹蜕壳时喜欢爬到安静而隐蔽处,故可在蟹池边栽种漂浮和沉水植物,使河蟹得到隐蔽而不受惊扰。但要注意,放入的水草不能满池覆盖。
三、在河蟹蜕壳期要增加对动物饵料的投喂,防止脱壳期互相残杀。
四、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在河蟹生长旺季大量投饵时,要注意及时清除吃剩的饵料。水源要清洁卫生,无污无毒。

河蟹不明原因死亡的幕后真凶是什么?



高温,一个让人听着就要冒汗的词语,无法躲避,像往常一样高温天气如约而至,八月份,养殖后期,在这个马上就要收获的时间,存在着诸多难缠的问题,严重影响河蟹的健康以及最后的产量,严重的出现大量死亡,导致减产,五壳临近,所有的问题都是影响其规格的因素,不容小觑,烈日炎炎,每当去到一个出现死亡的塘口,看到的都是养殖着脸上的无奈与辛酸,自己付出的东西,一个一个的被捞上岸,心急如焚,我们技术人员看在眼里,都想去想尽办法去帮助他们控住病情。
言归正传,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河蟹在高温天气大量死亡呢?
首先,溶氧问题:
高温、雨天较多,外加吃不败的塘口高温天气活力差,产氧量下降,晚上气温下降,水草活力得到提升,但是此时,它成为了塘中耗氧的东西,经过检测不难发现,白天下午八个点溶氧的塘口,到了第二天早上却只有两个点左右,在天气不好的情况下,极易出现缺氧,缺氧后螃蟹体质下降,陆陆续续的出现死亡,而此时缺氧不仅仅是三天不长那么简单。那么,我们如何去预防缺氧呢?平时多注意换水,把烂的水草及时捞出。多注意改底,减少塘底的耗氧物,喂食的时候可以配一些增氧片一起撒下去,有增氧机的塘口提前开起增氧机。
其次是草烂中毒问题:
近期塘口不少有蜷爪的现象,不少养殖户以为出现了抖抖病,其实并不是,就是草烂以及塘中藻类代谢产生的毒素导致,草烂产生的硫化氢以及藻毒素在高温天气的致死问题不容小觑,这种情况下,要把烂草捞出,并且注意改底跟解毒,三天用两次。
再者是细菌感染:
我提到细菌感染时,养殖朋友会说我前几天刚消毒的啊,为什么还会有这种现象,高温池塘底部极易缺氧,这时就为细菌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当螃蟹体表有磨损或者刚退完壳就很容易被细菌侵入,所以,消毒改底同时进行,并且使用正规过硫底改。
以上是最近发现的主要致死原因,希望能够对接下来的养殖提供一点帮助,希望养殖朋友在看到后能及时预防,减少损失,为五壳以及上市保驾护航,安全度过高温。

冬季养殖河蟹常见的三个死亡原因



冬季是河蟹极易死亡的时候。有的河蟹养殖户不注意加强管理,造成河蟹大批死亡。因此,预防冬季河蟹死亡,是提高河蟹成活率的关键之一。具体的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自然死亡俗话说:“西风起,蟹脚痒”。每年9~11月,都有一批生长了2年的河蟹由“黄蟹”脱壳成为“绿蟹”,性腺成熟,进入其生命的最后阶段。凡是脚痒要逃跑的,因已经成熟,体内渗透压升高,不能适应淡水低渗透压环境,大部分会自然死亡。对这些河蟹应趁其活时及时捕抓出售。
二、感冒死亡冬季白天黑夜温度变化大,水温差别也大,有时达10℃,河蟹很不适应,容易感冒,导致食欲不振、呼吸困难而死亡。预防办法是:平时要注意调节水位,控制水温剧变,注入新水时温差不要大于3℃,水面要种些水葫芦、水花生等覆盖植物。但不要大于水面的1/2。天气变化时,要加深水位。
三、消化不良死亡因气压、水温变化,河蟹的食欲改变,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死亡,这就是平时所说的“胀死”,严重时会全部死亡。防治办法:
1.改变水质、定期用石灰水消毒。2.在食物中定时加抗菌素和生长素。
3.不喂或少喂植物性饵料。
4.投食要定时定量,水温下降时要适当减少其投饵量。
注意:无论是什么种类的河蟹,吃死蟹都是非常危险的,不仅是因为蟹本身营养丰富,死后易腐烂,而且河蟹体内含有一种叫组氧酸的物质,垂死或已死时,蟹体内的组氧酸会分解产生组胺。组胺为一种有毒的物质,随着死亡时间的延长,蟹体积累的组胺越来越多,毒素越来越多,即使蟹煮熟了,这种毒素也不易被破坏。因此,千万不要吃死蟹。

河蟹塘套养鳜鱼死亡原因及对策分析



我镇渔业科技示范户赵耀主反映,他去年河蟹塘套养鳜鱼苗成活率很低,我调查走访了我镇其他河蟹养殖户,发现有不少河蟹养殖户存在类似情况,当然,也有不少河蟹养殖户鳜鱼苗成活率很高。成活率最低的,40亩河蟹塘套养了400尾鳜鱼苗,年终只起捕1尾。最高的,16.2亩塘,放165尾,年终起捕149尾,成活率达90%,差别如此大。经过对全镇河蟹养殖户套养鳜鱼苗前准备工作和套养后管理工作调查分析,笔者认为造成鳜鱼苗成活率偏低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1.药物清塘不彻底,塘中遗留的野杂鱼,如乌鳢、鲶鱼等凶猛性鱼吞食了鳜鱼苗。
2.进水时,进水管没用密眼网袋过滤,乌鳢等野杂鱼随水入塘。
3.放养的鳜鱼苗种规格偏小或不齐。规格偏小,下塘后,适应环境能力差;规格不齐,存在大吃小。
4.放苗地点水位太浅、离河岸太近或在下风处。放养的苗种在苗种场起苗时,经过多次拉网,已受伤生病。放养后,苗种遂渐消瘦,最终死亡。
5.个别养蟹户放养鳜鱼苗时,装鳜鱼苗的氧气袋没经过温度缓冲,直接放入池塘,氧气袋水体和池塘水体温差大于3℃,导致鳜鱼苗死亡。
6.池塘中鳜鱼苗的饵料鱼严重不足或不适口。池塘中饵料鱼严重不足,部分鳜鱼苗因长时间不能进食,逐渐消瘦,最后饿死;池塘中鳜鱼苗的饵料鱼不适口,如:饵料鱼规格偏大,鳜鱼苗进食后,不能完全吞食,被饵料鱼卡死,饵料鱼规格过于偏大的,鳜鱼苗则无法进食。
7.放苗后,塘中水体严重缺氧,鳜鱼苗因缺氧死亡。
8.塘中水草密度太大或塘中生大量青苔,鳜鱼没有活动空间,有的被青苔缠绕而困死。
9.养殖到中后期,没有进行有效病害防治,部分鳜鱼病死。
10.为了给塘中鱼蟹治病,用了鳜鱼敏感的药物,鳜鱼被药死。
针对以上因素,提高鳜鱼苗成活率,应当采取如下相应措施:
1.首先要认真做好清塘消毒工作,彻底杀死野杂鱼等有害物。要挖出塘底部分淤泥,只保留10~15厘米深度。清塘药物可选用生石灰,亩用120千克,先打干池水,只留5~8厘米深水,生石灰化水后,要趁热泼洒,泼洒后,要用耙子在淤泥中来回拖拉,从而有效杀灭野杂鱼。这样做,是因为部分乌鳢、鲶鱼和鲤鱼会潜伏在淤泥中,尤其会潜伏在下水裤走过的脚塘里。还因为池塘水抽干后,附近池塘水位还较高,在池塘四周底部周围出现微弱渗水流,部分乌鳢等凶猛鱼类得以苟活。如果是种藕塘改养河蟹的,还要先彻底清除藕杆,再用药物清塘。对于底质偏碱性塘口或急于准备放苗塘口,可选用漂白粉清塘,亩用15千克左右,化水全池泼洒。清塘前要检查生产日期及包装有无破损,最好检查有效氯。对于新开挖的塘口,也要清塘。尤其是农田开挖的塘口。因为农田中有水渠,或多或少会有野杂鱼留存。药物彻底清塘后,老塘口还要充分晒塘。
2.塘口每一次进水,都有要用密眼网袋过滤。进排水口用塑料网围住,塑料网下端连滑石笼,且和防逃网连成一体,石笼埋入泥下30厘米,并且要夯实。
3.放养的鳜鱼苗种,要求规格在6厘米以上,且体质健壮、活动能力强、无病无伤、规格整齐。在苗种场起苗时,鳜鱼苗规格不齐的,一定要用网筛筛一下。放养的鳜鱼苗,必须是同一批次的苗,而且要一次性放足。
4.放鳜鱼苗地点应在塘口上风处,离岸1米以上且水位较深,附近没有大量水草。
5.鳜鱼苗放养时,如果氧气袋水体和塘口水体温差大于3℃的,应把氧气袋放在塘里缓冲10~15分钟,等两水体温度相近,再打开氧气袋缓缓放苗。
6.根据各个塘口情况,在清塘后,每亩可放养麦穗鱼0.5~1千克或抱仔青虾0.5~1千克,让其自然产苗,供鳜鱼苗摄食。放鳜鱼苗前,在蟹塘边浅水处观察,发现有适量小鱼苗或小虾苗时,再放养鳜鱼苗。
7.鳜鱼对低溶氧相当敏感,塘中应配备微孔增氧设备,在天气不好,塘中水体溶氧不足时增氧。随着水温不断升高,逐步加深池水,5~7天加新水一次。高温季节,2~3天加新水一次,最好保持微流水。养殖中后期,视池水水质状况,每周或每10天换水1/4~1/3。换水时,不可先抽水,然后再加水,这样做,水草暴露在阳光下,易脱水死亡,使水质变坏。从5月份开始,交替用EM菌和光合细菌调节水质,每15~20天一次,使用前和使用后7天不得使用杀菌剂。确保塘口水质清新、溶氧适中。
8.塘中水草覆盖面要小于55%,多出的要及时清除。在高温来临前,要逐步加深池水,并对伊乐藻进行割刈,保留水草底部10~20厘米。水草之间要留2~3米无草区,这样可避免水草过多,造成蟹池缺氧。对于易生青苔的塘口,药物清塘前,可选用硫酸铜,每亩0.5千克化水全池泼洒,5天后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进水后,放蟹种前7~10天,每亩施经发酵的有机肥100~150千克或生物有机肥10~15千克。使水适当变肥,从而抑制青苔生长。对于已经生青苔塘口,青苔覆盖面较大的,可用杀青苔剂和泥土混合,在有青苔的地方撒,用药面积较大的,用药后视水质情况,注意换水增氧,然后再用腐质酸钠。
9.鳜鱼病害主要是爆发性出血病,其防治要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重点放在水质调控上。中后期,10~15天用全效底改一次(用量5~8亩/袋),15天左右用生物制剂调水一次,10~15天用碘制剂对水体杀菌消毒一次。鳜鱼病害防治可以和河蟹病害防治结合起来同时进行。
10.在给塘中鱼蟹治病时,要避免用鳜鱼敏感的药物。全池泼洒硫酸铜溶液,要避开高温天气,用药后要注意增氧,视水质情况,可适当换水。

河蟹暂养死亡原因分析及注意事项



河蟹暂养有两个目的:一是使部分“黄蟹”完全成熟为“绿蟹”;二是待价而售,充分发挥地区、季节差价获得较高利润。但不少养殖户片面追求暂养规模,忽视河蟹暂养技术的提高,易造成大批暂养蟹死亡,经济损失颇大。
一、死亡原因
1、生理性死亡:河蟹性腺成熟后,需要进入海江交界处的咸淡水区域进行生殖洄游,如继续在淡水中暂养,会造成体内渗透压过高而亡。
2、河蟹质量差:暂养河蟹规格不同、暂养密度高、暂养时间过长,容易造成互相残杀,规格小的死亡率高;如果暂养蟹中有病蟹、肢体不全的蟹易造成疾病传染,暂养蟹因发病而死亡;有些养殖户收购河蟹后再进行暂养,由于河蟹离水时间较长,长时间因呼吸作用而使鳃腔与鳃丝受到严重损失,失水过多,导致河蟹大量死亡。
3、暂养环节多:部分暂养户起捕河蟹时,先用封闭型网箱暂养,后来又转入土池中暂养。由于网箱孔目是河蟹攀爬的附着物,密度较高时,容易折断河蟹附肢,有些河蟹会因步足受损丧失保护能力而死亡。
4、生态水平差:有些暂养户仅以防逃为重点,忽略了河蟹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如暂养池面积过小、水草覆盖率低、无可供河蟹隐蔽的人工巢穴使河蟹完成最后一次蜕壳的能力大大降低;水位浅导致水质变化快、溶氧低使河蟹频繁上岸,造成体力消耗多;暂养池清淤不力使水体偏酸、暂养蟹抗病能力差;水质肥、暂养密度高,也会造成暂养蟹窒息死亡。在这种恶劣环境条件下,以上原因致使暂养蟹死亡率提高。
5、投饵量不足:水温在4℃以上,河蟹仍会摄食。如投饵量不足,加之暂养池天然饵料生物少,会造成河蟹为争夺有限的饵料而互相残杀,部分河蟹蜕壳不隧而亡或因索饵而逃跑。
二、暂养注意事项
1、暂养池的选择。综合考虑到水源、水质、淤泥、水体交换等条件,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溶氧丰富的微流水附近,淤泥沉积少、水生植物覆盖率在40%以上、僻静处、注排水方便的塘口,面积3~5亩,水深1.5~1.8米。暂养蟹入池前半个月彻底清塘,每亩用生石灰100公斤,既可杀灭病原体,又可提供ca2+,提高pH。
2、暂养蟹的要求。暂养蟹要求体质健壮,规格均匀,甲壳、附肢完整,无病、无伤,并一次放足。选好的河蟹用4%的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消毒杀菌。放养过程中如遇软壳蟹、顶壳蟹,应单独剔出暂养于壳变硬后,再放入暂养池。
3、减少暂养环节。最好不要用网箱暂养河蟹,若是暂养时间短,可在箱体四周铺设水花生进行网箱暂养。暂养密度应视暂养条件、管理水平及暂养时间长短而定,一般掌握在每亩150-200kg;经过长时间运输的河蟹,入池前应逐只进行检查,剔除伤残蟹、垂死蟹、死蟹和病蟹,最好分级分池暂养,以利于捕捞出售。
4、暂养病害防治。在河蟹暂养时,定期泼洒0.5毫克/升强氯精消毒水体,每半月用土霉素拌饵投喂,连喂5天,预防蟹病;若出现蟹腹部附肢腐烂、肛门红肿、拒食现象,可用用2毫克/升的土霉素和蟹康宁Ⅱ号拌饵投喂;若发现水老鼠、水蛇、青蛙等,可用药物(捕)杀、工具捕杀、人工捕捉等方法除害。
5、暂养管理措施。若是为了获取高额利润,暂养对象选择绿蟹会降低死亡率,因为它们不需完成生殖蜕壳,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河蟹的暂养时间一般以1个半月到2个月为宜,尤其是水体面积小、水质差、水体交换转慢、河蟹暂养密度较高的情况下,暂养时间更应缩短。暂养河蟹入池后必须及时加强科学管理。日常管理主要是保持水质清新,每5~7天选择中午换一次水,每次换水15~25厘米,每20~30天泼洒一次生石灰,增加池水钙质,每天要捞除池中残饵、杂物、死蟹等;每天投饵一次,投喂量为暂养蟹量的3%~5%,其中动物性饵料占60%,确保河蟹健康上市。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067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柴犬要怎么养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