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产生应激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防控?


河蟹养殖过程中,防抗应激是关键,那么河蟹产生应激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防控?
原因:1、在换季时节,温差变化大,温度或高或低,造成河蟹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
2、气候突变,如遇冷空气,台风、暴雨,连续阴雨天,冷热湿差大等恶劣气候的影响,导致河蟹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
3、出现倒藻,藻类突然死亡,水色变清等水质突变,导致河蟹产生应激反应。
4、青苔和水草死亡腐烂后,产生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刺激,导致河蟹发生应激反应。
防治方法:1、在换季时节,针对温差变化较大的特点,适时适量全池泼洒多肽抗激灵和多糖VC颗粒等抗应激类药物,缓解河蟹应激反应。同时开增氧机,上下对流水体,消除温差。
2、通常情况下,河蟹在雨后会迎来脱壳高峰,若管理不善,会出现脱壳不遂和软壳蟹。因此在下雨之前全池泼洒多糖能量钙同时在饵料里拌乳酸活粒钙,补充水中钙离子浓度和机体所需的钙元素。若出现连续性阴雨天,定期开动增氧机增氧,增加水中溶解氧,同时用超能底改王全池撒洒,消除残饵粪便,净化池底。雨后用多肽肥水液和菌源全池泼洒,稳定水质,保持健康养殖环境。
3、当水体出现倒藻,藻类突然死亡,水色变清时,先排放老水10-15厘米,然后进入新鲜水10-15厘米复原,池水不易排放过多过急。换水结束后,全池泼洒水产解毒神解除藻毒素,再用藻源类物质配合氨基酸类水体营养剂全池泼洒,稳定pH值,平衡藻相,创造良好生态环境。
4、加强水草管理,定期投施草肥,促进水草生根长叶,适时适度稀疏水草密度,修剪水草高度,保持水草覆盖率60-70%,防止水草腐烂。若出现青苔和水草腐烂要及时捞除,适当换水,并全池泼洒解毒碧水爽,及时消除产生的有毒物质。

相关知识

母羊流产的原因及防控


引起母羊流产的原因较多,这其中主要包括:羊的传染性疾病引起母羊发生流产;养羊场户对母羊的饲养管理不良,如母羊采食霉烂变质、过冷或过热、酸性过重、饲喂过量的酒糟或未经去毒处理的棉子饼或菜子饼,饲料中掺有麦角、毒草(如闹阳花、无刺含羞草等)的饲料而引起母羊发生流产;母羊机械性损伤,如母羊进出栏舍压迫或挤压腹部、母羊在放牧时走陡坡和转急弯发生滑跌,母羊跑跳、急走和羊群之间出现打架伤及母羊的腹部,羊群在放牧时打冷鞭和猛忽间受惊吓等而引起母羊发生流产;此外,母羊发生急性或慢性生殖道疾病(如母羊患子宫内膜炎)等均有可能引起母羊发生流产。因此,养羊场户要防范母羊发生流产,必须针对母羊发生流产的原因采取相应而积极的防控措施。建议养羊场户在发现母羊发生流产征兆后,应及时请当地有经验的执业兽医对母羊进行诊治。现就母羊流产提出如下建议防控方案:

一是重视羊群传染性疾病引起的母羊流产并严加防范。

如果在母羊群内连续不断地发生多只母羊流产,且在羊群中不断发生不明原因的关节肿大、跛行的羊只,正常分娩的母羊容易出现胎衣不下,同群的公羊中不断发生不明原因的睾丸肿大等现象,则应重点考虑母羊是否因感染传染性疾病布氏杆菌病而流产。羊布氏杆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羊群感染后,养殖人员、兽医等与病羊有过亲密接触的人员如果不注重防护和消毒等自我保护,也易导致人发生感染并出现与病羊相类似的临床症状。鉴于布氏杆菌病的危害性,如母羊群内连续不断地发生多只母羊流产,可提前对羊群采用布氏杆菌羊型5号弱毒苗进行免疫的同时,建议养羊场户应及时与当地的动物疫病防控部门联系,尽早做好检测和诊断工作,如一旦确诊母羊属于感染布氏杆菌病而引起母羊发生流产的,应及时按照突发羊布氏杆菌病的防控预案采取果断措施,以确保养殖人员、兽医等与病羊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安全。

怀孕母羊感染衣原体病引起母羊发生流产,则一般多呈地方性流行,且流产现象多发于初产母羊,而经产怀孕母羊一般表现无异常,只是在发病后期忽然发生流产、早产、产死胎和弱羔,其弱羔多在产出几天内死亡。在羊衣原体病流行的地区,可提前用羊流产衣原体油乳型灭活苗,在母羊怀孕前或母羊怀孕后1个月内每只皮下注射3毫升进行免疫预防(其免疫期一般为7个月)。

二是养羊场户应加强对怀孕母羊的饲养管理。

饲喂怀孕母羊的饲草和补喂的精饲料均应力求新鲜、多样化,尤其是幼嫩的牧草、胡萝卜等青绿多汁饲料则可多喂。禁止给怀孕母羊饲喂马铃薯、酒糟和未经去毒处理的棉子饼或菜子饼,并禁喂霉烂变质、过冷或过热、酸性过重或掺有麦角、毒草(如闹阳花、无刺含羞草等)的饲料,以免引起母羊发生流产、难产和发生产后疾病。同时在母羊的整个怀孕期均应细心管理。具体来讲,母羊配种后如养殖场户的养殖条件许可,则应尽可能地将母羊圈养休息3~5天,母羊配种一星期至怀孕4月龄则可照常外出放牧,但不宜过度。母羊怀孕1~2月龄,由于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还没有完全形成、结合,而较易引起母羊发生流产,因此在放牧时应防止母羊跑跳、急走;怀孕3~4月龄的母羊应逐渐减轻放牧强度,母羊放牧和进出栏舍要防止互相拥挤,放牧时切忌母羊走陡坡和转急弯,以防折伤腹部引起动胎流产,同时切忌打冷鞭和猛忽间受惊吓,天气过冷或过热时不可出牧,每昼夜应保证母羊有14~16小时的休息和反刍时间。母羊怀孕最后一个月应尽量避免远牧,切忌将羊群赶到过高过陡的山坡或崎岖不平的山岗处放牧,以防母羊滑跌,并防止母羊受狂风暴雨的侵袭,谨防引起母羊流产。怀孕母羊的圈舍应通风干燥,光线充足,并勤清扫粪便、勤换垫草。母羊产前7~10天应及时转入产羔房内饲养,产羔房应事先彻底清扫干净,地面挖换新土,然后用2.5%~3%烧碱水喷洒消毒,墙壁用20%石灰乳粉刷消毒,羊床上垫以软短垫草,以确保母羊的安全。

三是对母羊患有急性或慢性生殖道疾病(如母羊患子宫内膜炎)的,应在母羊发情配种之前,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一般可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反复清洗母羊的子宫,以促使其子宫内的黏液全部排出,对生殖道疾病病情比较严重的,可待母羊子宫内的清洗液排出干净后,及时向子宫内注入抗菌消炎类药液,并配合使用抗菌消炎类药物肌肉注射,精心护理,以促进母羊恢复生产性能,防止母羊患生殖道疾病继发引起流产。

四是养羊场户如遇母羊产期未到意外地表现一些流产征兆,如母羊表现腹痛不安,时起时卧,拱腰努责,小便频繁,阴道内流出粘液或血水等,则是母羊发生流产动胎的征兆表现,建议养羊场户应及时采取紧急治疗措施。其治疗方法可参考如下:

①给母羊内服烧酒50~100亳升,给予轻度麻醉以抑制母羊努责和阵缩;

②母羊轻症动胎者,可肌肉注射黄体酮2~5亳升;

③如母羊因损伤性胎动不安的,则应在给母羊肌肉注射黄体酮的同时,并配以给母羊内服止痛清热安胎散,即用酒知母3克、酒黄柏3克、川断6克、没药2克、乳香3克、地榆5克、当归5克、生地炭3克、酒黄芩6克、砂仁3克、鹿角霜6克、川芎2克、桑寄生5克、伏苓5克、台乌5克、血竭花5克、熟地6克、甘草3克,共为细末,开水冲调,童便20克为引给母羊内服;

④如母羊因血热宫燥,阴道内流出血水,则应在给母羊肌肉注射黄体酮的同时,并配以给母羊内服苎麻根安胎汤,即用鲜苎麻根20克、仙鹤草30克、艾叶10克,煎水给母羊内服;

⑤如母羊呈现习惯性流产,为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可在确定母羊怀孕后,每隔半月给母羊内服一付保胎安全散,即用全当归6克、川芎3克、菟丝子6克、炒白芍3克、川贝母3克、黄芩6克、荆芥2克、厚朴2克、艾叶2克、炒枳壳3克、羌活2克、甘草2克、黑杜仲3克、续断6克、故纸3克,共为细末,生姜5克为引,调匀后给母羊内服。

(湖北襄阳市襄州区畜牧兽医局441104夏道伦)

河蟹高温天死亡原因有哪些?


河蟹养殖进入后期,但是高温天的到来容易给河蟹养殖带来高风险,河蟹池塘死亡严重,也就意味着损失。高温期间河蟹死亡的原因有哪些?
1.长期ph偏高,河蟹池塘高温期间水草光合作用旺盛,导致池塘酸碱度高,河蟹长期处于慢性中毒,河蟹引发死亡。水草生长旺盛建议各位朋友拉掉池塘部分水草,经常用水博士和黄金益菌素调水。
2.池塘缺氧,高温期间,蓝藻爆发,很多人选择盲目杀蓝藻,期间没有做好增氧解毒,导致河蟹缺氧泛塘。高温期间处理蓝藻一定要选择有风的天气,或者局部地区处理,处理蓝藻一定要做好增氧,千万不能马虎大意。
3.暴雨应激,高温期间,特别是下雨雷阵雨,容易导致池塘倒藻,池塘理化指标发生变化,河蟹死亡突然增加,然后死亡有所减少。在有雷阵雨的时候一定要用黄金多糖和抗激灵增强体质。傍晚的时候用原子氧和全效底改拌料,防止底部缺氧。
4.河蟹黑鳃黄鳃,最近河蟹好多发现黑鳃黄鳃的现象,伴随水肿。这个是河蟹前期消毒工作没有做好,导致河蟹引发细菌感染。有少量死亡可以用黄金多糖和弧菌天敌连用两次。
河蟹池塘中发生任何的事情都不是小事,各位朋友要重视起来

种公牛热应激产生的原因 热应激对种公牛繁殖机能的影响及对策


热应激对种公牛的危害极大,会严重影响种公牛精液的品质,使精子的数量、精子的活力、精子的密度等发生变化,从而使精液的品质下降,受精率降低,因此在养殖生产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或者减轻热应激对种公牛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种公牛热应激产生的原因热应激对种公牛繁殖机能的影响及对策。

1、种公牛热应激产生的原因

环境高温。环境高温是导致种公牛发生热应激的主要原因,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外界环境的温度越来越高,过高的环境温度会引起种公牛发生热应激。一般种公牛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8-16℃,当环境的温度超过机体的生理值时就会产后热应激。

自身的生理特点。种公牛的体型一般较大,导致相对散热面积小,另外,牛的新陈代谢较为旺盛,产生的热量较大,而牛的汗腺并不发达,不能很好的利用皮肤进行散热,如果环境温度过高,相对湿度过大,再加上机体产生较大的热量则会加剧热应激的发生。

采食的饲料。牛是反刍动物,采食的饲料会在瘤胃中发酵,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牛在消化和吸收饲料以及代谢的过程中会产生代谢热,这是引起种公牛产生热应激的主要原因之一。饲料的组成成分是使热应激加剧的主要因素。如果饲喂的草料质量较差,会使消化产生的热量增加,更易发生热应激。

2、热应激对精液质量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睾丸的适宜温度要低于体温3-7℃,当睾丸的温度升高后,达到38℃以上时就会导致生殖上皮细胞变性,从而导致精子的成熟、性激素的分泌以及成分都发生变化,进而使得种公牛的繁殖性能下降。热应激使精子的活力下降,精子的密度降低,使死精量、畸形精子的数量增加,顶体的完整性也降低。

对精子活力的影响。通常情况热应激对射精量和精子数量的影响并不明显,但是有研究表明,夏季种公牛的射精量和精子的数量要高于其他季节,但是活力却是最低的。这主要是由于夏季高温环境下,睾丸的温度升高,精子受到损伤而使精子的活力下降,其原因是由于高温应激下精子的呼吸作用增强,同时消耗大量的代谢基质,导致精子在排出后活力降低。

对顶体完整率的影响。精子的顶体位于精子的头部,对热应激表现的极为敏感,易变性而从头部脱落。研究表明,顶体的完整性在8、9月份最低,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夏季高温会引起睾丸的温度过高,从而使精子产生自体免疫,在自体免疫的过程中,顶体的完整性下降。另外.热应激还会使种公牛性腺分泌物的量以及成分发生变化,从而使顶体的完整率下降。

对精子密度的影响。在热应激下,阴囊和睾丸的热调节能力失去作用,睾丸的生精能力受到损害,从而抑制了精子的形成,而种公牛的射精量在夏季高温的影响作用较小,有的还会升高,从而使精子的密度下降,另外,夏季高温还会使异常精子的数量明显增多,进一步的使精子的密度下降。

3、应对种公牛热应激的对策

营养调控。营养是提高种公牛繁殖性能,提高精液品质的关键因素。所以在养殖生产中所提供的营养是否充足、配比是否均衡对于种公牛的繁殖性能充分的发挥有着重要的作用。可通过营养的调控来避免或者减轻热应激对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影响。合理的配比日粮,种公牛以采食粗饲料为主,但是也要饲喂一定量的精饲料,日粮中要有适当的精粗比,通常低粗纤维可减少热负担,因此在保证种公牛瘤胃健康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精料的饲喂量,增加营养,以缓解热应激。精液的重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热应激会使蛋白质的降解速度加快,同时蒸发散热还会使氮的排出量增加,另外,热应激下种公牛的采食量下降,蛋白质的摄入量不足,会使精子的生成受阻。如果能量不足也会使种公牛的睾丸和附睾发育不良,导致精液的品质较差。因此在热应激条件下可适量提高日粮的营养浓度,保证种公牛摄入充足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另外,可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抗应激添加剂或者具有清热解毒功能的中草药以缓解热应激。

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环境温度调控工作,可在养殖场的四周、场区内的空地以及运动场周围种植树木和植物以改善牛场的小气候。运动场搭建凉棚,防止太阳直射。牛舍内则可安装电扇等通风装置,以加强舍内通风换气的力度,同时为了达到快速降温效果可结合用水。除了要保证种公牛有充足且清凉的饮水外,还可用凉水冲刷牛体或者沐浴,以降低体表的温度。夏季还要保证牛体和牛舍的卫生,要经常的刷拭牛体,每天都要彻底的冲洗牛舍,每周消毒1次。另外,夏季也要保证种公牛有一定的运动量,可增加种公牛的体质和性欲。但是要注意在高温时段尽量让种公牛躺卧和休息,避免由于运动产生体热,减小热应激的危害。

母猪繁殖机能障碍产生的原因和防冶


1母猪妊娠期间出现的繁殖生理问题

母猪妊娠是一种生殖应激,会出现一系列的繁殖生理问题。母猪从怀孕开始因体内激素发生改变,可以引起乳房水肿、便秘等,特别是母猪分娩时生理变化最为明显,非常容易出现产后过度疲劳、产后疼痛应激、产后感染、产后高热、产后厌食等。以下简要介绍母猪妊娠时出现的繁殖生理症状及引起的原因。母猪乳房的水肿从怀孕开始,体内激素发生急剧变化,迅速使全身血容量扩张、血液中的白蛋白和血红蛋白骤降;母猪泌乳时大量白蛋白随乳汁排出等,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引起组织水肿和乳房水肿等。

1.1便秘

母猪怀孕开始时由于血液中孕酮的增加使平滑肌收缩减慢,肠内粪便水分被大量吸收而使粪便变硬;由于怀孕后期胎儿的快速生长压迫肠道,引起肠道蠕动减弱而使粪便变硬;母猪产后过度疲劳和过度疼痛应激等引起胃肠蠕动减弱而出现便秘;由于大量使用劣质麦麸和统糠等粗纤维引起大便干结;母猪妊娠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肠道微生物生态平衡的破坏而造成药源性便秘;由于天气炎热造成热应激引起胃肠蠕动减弱而便秘,诸如以上众多因素均可引起母猪便秘。

便秘造成大量毒素被吸收造成组织破坏引起乳腺炎,造成胚胎发育受阻或死亡,损伤肝肾、心肺、破坏免疫功能,导致母猪食欲差、营养失衡、难产死产、弱胎死胎、母乳不足、仔猪黄白痢、生长缓慢,母猪发情延迟或不发情等。

1.2贫血

母猪怀孕时由于血容量的增加,使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下降引发贫血;怀孕后期由于胎儿的快速生长,对血红蛋白的需求大增,以及怀孕后期易出现高热便秘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等,加重了贫血过程。

1.3分娩无力和产程过长

由于氧气供应不足导致分娩无力;怀孕时营养失调,缺乏额外的补充钙、铁剂和硒等,而热应激又会引起钙、碘的需求增加而导致血钙、血碘下降,继而导致母猪分娩无力和产程过长。

2母猪繁殖障碍的根源

2.1子宫内膜炎导致母猪不发情或返情、发情配不上种

如果母猪患有便秘,会导致子宫受到压迫,再有产后卫生处理不好,引发感染以及助产措施不当或流产等,都有可能引发子宫感染而发炎。另外,使用了催产素而导致恶露、胎衣碎片甚至死胎留在子宫都可能引起发炎。再有一些外源性微生物侵害也是导致母猪子宫发炎的主要原因,比如一些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衣原体、支原体、弓形体、螺旋体等,都会引发母猪繁殖问题,引发子宫内膜炎的原因很多,而子宫内膜炎也是造成母猪不孕和流产的重要原因,要引起足够重视,采取适当措施进行防治。

2.2传染性病原因素与繁殖障碍

传染性疾病病原因素引起母猪繁殖障碍主要包括猪细小病毒病、日本脑炎、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温和性猪瘟、猪肠病毒综合征等。

2.3母猪便秘与繁殖障碍

饲料的配比不合理、饮水不足、运动缺乏、母猪直肠麻痹、消化不良及肠道寄生虫、传染病等疾病原因都有可能导致母猪便秘,一旦母猪患上便秘,往往会造成体内毒素排出受阻,引起胎儿吸收、流产等,另外会导致母猪的消化不良,食欲下降,容易引起猪的肠部病症,导致生理机能障碍,发情周期受到破坏。

2.4用药与繁殖障碍

一些药物的使用会造成繁殖障碍。例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引起母猪流产;抗蠕虫药物苯丙咪唑类药物(芬苯哒唑、丙硫咪唑、噻苯咪唑等)可引起畸胎,特别是在受精后20~40天;血虫净(贝尼尔)引起母猪流产;氨基甙类抗生素引起胎儿肾炎和听觉障碍;大环内酯类抗寄生虫药物,使用剂量达到3毫克/公斤时,会引起怀孕后期母猪流产;四环素类药物大剂量长期使用会引起产后母猪无乳症;阿散酸在饲料添加250毫克/公斤时,会引起死胎或流产。此外接种流感疫苗和其他病毒性疫苗可引起胚胎吸收、产仔数下降和怀孕后期母猪流产。

2.5营养因素与繁殖障碍

饲料中维生素与矿物质比例失调、饲料中的能量过高、霉变饲料及滥用脱霉剂都会造成母猪的营养不平衡,由于营养的供给出了问题,会导致母猪身体产生一系列变化,继而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比如造成母猪交配流血、难产或产程过长、胎衣显著减少、发情不明显、免疫力低下等。这些症状的发生,都会严重阻碍母猪的繁殖。

2.6滥用生殖激素造成母猪严重的繁殖障碍

一方面是滥用催情激素。催情激素使用不当会引发母猪假孕或窝产仔数显著减少。遇到母猪不发情或发情不明显等,就会大量使用催情激素,如雌激素、三合激素等。注射这些雌激素以后,母猪会表现出发情的症状,反复注射反复发情,但母猪只发情不排卵,始终配不上种,属于无效发情,长期使用该激素还容易造成卵巢机能减退和卵巢的萎缩,出现顽固性的繁殖障碍。

另一方面是滥用催产素助产,这会引发一系列问题。有些猪场用催产素作为一种防止产程过长、促进产仔、促进子宫复原和恶露排出的一种手段,但会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如过早使用催产素可造成难产,仔猪在子宫或产道内闷死。胎儿过大、胎位不正容易造成母猪死亡;羊水过早排掉,产道阻力增大,造成难产;子宫颈过早关闭:无法助产(手伸不进子宫);无法净宫(恶露、胎衣、胎儿排不出);初乳丢失,仔猪易得黄白痢或成活率低;扰乱内分泌,导致免疫功能低下。

3防治措施

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科学合理的搭配日粮、建立严格的防疫制度是减少母猪繁殖机能障碍的根本措施,选用优质饲料是解决霉菌毒素危害的根本,远离激素有利于维护母猪正常生殖机能,也是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作者简介:李洪邈,中专学历,东丰县二龙乡畜牧站,兽医师,研究方向:畜牧管理。

河蟹软壳病产生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河蟹软壳病产生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河蟹生长速度或脱壳时间间隔与水温、气温、饵料和生长阶段等有关。每次河蟹脱壳都是的生死大关,部份养殖户河蟹脱壳后壳发软,河蟹成活率低。根据多年的科技指导、水产医院多年工作经验、和示范户与养殖户交流,现浅析锦溪镇河蟹软壳病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一、症状

河蟹蜕壳后,长时间壳不硬(超过30小时),手捏壳薄且软,壳肉几乎分离,病蟹不吃不动,有时壳下积水、甲壳粗糙。

二、原因分析

1、投喂的饲料单一或营养不全面。投喂的饲料缺钙或钙磷比例不平衡,或者饲料投喂量长期不足,造成河蟹营养不良,这可能是河蟹发生软壳病的主要原因;

2、使用杀虫剂种类或时间不当。未对症下药,科学治疗,造成河蟹药物应激,体能下降,有些药物可能药物成分原因,也可能造成河蟹软壳病;

3、中后期水质恶化。

4、水体中重金属离子含量过高。

三、浅析防治方法

1、严把饲料质量关。选择优质动物饵料和营养全面的颗粒饲料,切勿投喂霉变过期饲料,并视河蟹吃食情况,增加投喂数量。

2、调节水质,改良底质。适时进水换水,定期施用EM菌、光合细菌等微生物活菌制剂改良水质,并结合底质改良,维持好水体生态系统平衡,特别是养殖中后期,要注意池底改良,防止池底恶化;定期施用生物肥,经常保持好养殖过程中池水肥度,在培育天然生物饵料同时,丰富池塘钙源;加强中后期水草护理,净化水质。

3、因使用杀虫剂或池水重金属超标导致河蟹软壳病应立即进行水体解毒。全池泼洒解毒素。

4、加强机体营养和肠道环境改良。每次河蟹脱壳前后全池泼洒离子钙或葡萄糖乳酸钙,补充池水钙源和营养物质,同时在饲料中添加氨基酸类、多维、免疫多糖、离子钙等营养物质,改善肠道消化环境,增强河蟹抗病能力。完成最后1次脱壳后,可使用1-2次硬壳宝。

家禽的冷应激产生的影响与冷应激的预防


冷应激是养禽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家禽生产性能、抗病力的影响日益严重,对家禽冷应激机理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冷应激是家禽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由于寒冷造成的应激反应,对家禽的养殖造成很大危害。不但给养殖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制约我国北方地区的养禽业发展。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家禽的冷应激产生的影响与冷应激的预防。

1、冷应激

加拿大病理生理学家HansSelye在1936年首次提出了应激的概念,是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异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应激与体内大多数器官和组织相关,主要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大脑皮层整合调节,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和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实现。冷应激是一种高寒地区动物普遍存在的应激,低温为其应激原,对家禽养殖的影响非常大。通常13-25℃为家禽的最适温度,当温度突然出现10℃以上的降低时,会导致家禽发生冷应激。

2、冷应激产生的影响

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冷应激可以促进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活动,提高血液中儿茶酚胺水平,并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另外.动物试验证明,寒冷刺激能够通过皮肤感受器传入神经通路传至下丘脑,促进TRH和TSH的分泌。在寒冷刺激10min内血清TSH水平即可升高,引起血中T3和T4水平增加,同时下丘脑内侧基底部TSH含量上。神经内分泌的作用促进细胞糖异生及蛋白质分解,增加机体产热量并维持体温恒定。

对能量代谢的影响:冷应激能够明显影响家禽能量代谢。羽毛尚未长成的开食期雏鸡,由于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为了在寒冷环境中保持体温,需要消耗较多的能量,增加的采食量大部分用于产热,只有很少一部分用于沉积脂肪,从而增加了饲养期的料肉比。

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屠云洁等人的研究发现,冷应激能够使家禽全血中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显著低于冷应激之前的水平,而白细胞显著增高(Po.05)。邳静伟等发现在急性冷应激过程中贵妃雏鸡谷氨酰转肽酶(GT)、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活性均上升;血清葡萄糖、钙磷和尿素氮等在冷应激过程中也有显著变化。

对胃肠道黏膜的影响:冷应激会导致胃肠道充血、出血、溃疡和氧化应激,最终引起肠道的病理性损伤。李士泽等观察了冷应激对海兰雏鸡胃肠道黏膜损伤的情况,结果表明,与冷应激前相比,冷应激后12h胃肠道充血比较严重。研究表明,冷应激可引起肠组织中炎症因子如11-4、11-6、IFN-γ和11-17mRNA等含量或mRNA表达的改变,引起雏鸡回肠和盲肠扁桃体黏膜组织形态学发生变化。

3、冷应激的预防

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在冷应激问题严重的北方地区,冬季饲养管理最重要的就是禽舍的防寒保温工作:禽舍顶棚用干稻草或塑料薄膜加盖并增加保温隔热层;禽舍北壁增加保温吊棚并用塑料布增加隔温层;堵北窗并设屏风以缓解寒风袭击,保持适宜的通风换气量,以便于及时排出舍内的有害气体和水汽,又不至于使舍内温度下降太多,温度过低时可采用取暖设备。

加强营养调控:补充一定量的色氨酸,可以对雏鸡发挥抗寒促生长作用;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维生素C可以提高产蛋量,增强蛋壳强度,并促进机体生长,维生素E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能够提高机体的耐寒力,有良好的抗应激作用;添加碘、硒、锌等参与代谢的微量元素,在维持体温、抗冷应激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另外,添加抗冷应激制剂能够降低家禽对冷应激的敏感性,提高防御能力,有效提高家禽的御寒抗病能力。

培育耐寒品种:培育耐寒品种,进行品种选育,可提高整个群体应激能力,对于家禽的养殖,特别是在北方高寒地区尤为重要。

春季如何预防鸡群冷应激
春季气候多变,如果遇到寒流,鸡就很容易受凉,产生冷应激,使鸡产蛋下降,饲料转化比降低,甚至发生呼吸系统疾病。若舍温过低,还会冻伤鸡冠、肉垂和鸡脚,发生停产等不良后果。其后果的严重程度,取决于采取对策的措施是否适当而异。

注意鸡舍防寒保温鸡只在寒冷的鸡舍里,往往缩成一团,通过分解体内脂肪产生大量热能抵御寒冷,或者加大采食量进行自我调节。这样不仅降低体质,而且降低饲料转化率,很不经济。因此,做好鸡舍防寒保温工作是饲养管理的头等大事。增加鸡舍保温隔热层,鸡舍顶棚的失热占舍内总失热的60%以上,所以顶棚的隔热层薄厚、隔热材料如何,对鸡舍保温起着决定性作用。北壁的导热性也很要紧,如果发现鸡舍顶棚和北墙有结霜现象,就应增加保温层的吊棚,用塑料布或油毡纸增加隔温层,堵北窗,也可在主风向距鸡舍适当的地方,设挡风屏障以缓解寒风侵袭。气温低时,降低风扇的转速,减少空气流通量。

增加高能量饲料喂料量适当增加,以保生长、产蛋不受低温影响。生产证明同样状况的鸡群,在不同舍温下,能量需要量不同。在气温逐渐上升或下降的情况下,鸡群可以通过采食量逐渐调整,来满足热能的需要。假若寒流到来,气温突降,鸡群本身则无法一下子调整采食量,就会造成很大的应激。所以,春季养鸡应注意气象预报,力争在寒流来前1-2天,给鸡群每只增加10克-20克饲料量,持续3-5天,可使鸡能够多得到热量,以应付气温下降时热能之不足。当寒流过去、气温回升后,立即恢复原来饲料量,免得过肥。气温逐渐下降时,每下降3℃,应给鸡加料5克左右,使鸡得到足够的热量,以维持体温和产量水平。同时,要特别注意各种氨基酸的质量和数量。

适当通风换气春季为了保温,往往关窗闭门、四处严密,不进行通风换气,结果易造成舍内空气污浊,湿气增大、垫料潮湿。轻者对鸡的羽毛生长和脚部不利,重者由于空气环境恶化,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甲烷及粪臭素等倍增,灰尘及微生物等超过鸡舍卫生标准,致使鸡群发生呼吸系统疾病、肉仔鸡腹水症等,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切不可单纯为了保温,不进行通风换气,应保持舍内一定的气流速度,达到鸡舍卫生标准要求。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8309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