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后期河蟹黑鳃病处理要慎重


河蟹养殖中后期,很多黄壳蟹都会伴有黄鳃或黑鳃现象,不少蟹塘出现河蟹趴边上岸以及黄壳蟹或软壳蟹死亡等。对部分出现问题的蟹塘进行水质化验、河蟹诊断,发现水质基本正常,溶氧稍偏低,河蟹肝脏都很正常,但是大部分鳃部不清爽,有的还有附着物,鳃丝呈黄色或黑色的较多,镜检没有发现寄生虫。蟹塘问题的处理涉及到水质、水草、蟹病等,必须进行综合处理。
处理措施:
1、进入白露时节,蟹塘水位不宜过深,一般控制在60-70cm,排去过多的水;外河水源好的,可以换去部分水。
2、尽量拉去环沟里的水草,沿环沟干撒三效底净片(1-2亩/袋),环沟淤泥多、发臭的,或者河蟹黑鳃严重的,隔天再用一次三效底净片;
3、选择上午全池泼洒解毒应激精华液(2亩/瓶),池塘溶氧低的蟹塘,要及时使用AA绿源+藻肽(8亩/组)进行培藻,提高水体溶氧。
4、黄壳蟹多的蟹塘,再使用金钙(4亩/袋),隔2天再泼洒一次。
注意事项:
1、后期处理河蟹黑鳃,根据河蟹生理习性进行调节,是安全高效的方法;
2、不宜使用戊二醛、二氧化氯等化学消毒剂,避免刺激河蟹鳃部而引起应激死亡,破坏藻相而加剧池塘缺氧。

相关知识

黑鳃舌鳎


[学名]: Cynoglossus roulei
[资源名称]: 黑鳃舌鳎
[外文名]: Roule's tongue-sole
[别名]: 罗氏三线舌鳎, 细鳞龙利, 龙舌
 
[形态特征]:
 
背鳍121~125;臀鳍9l~95;腹鳍4;尾鳍9~10。侧线鳞12~13+102~122。 体长为体高3.5~4.1倍,为头长4.1~4.5倍。头长为吻长2.5~2.7倍,为眼径10.8~12.2倍。 体长舌状,甚侧扁。头较短。吻略长,前端圆钝,钩状突略短,尖端伸达有眼侧前鼻孔下方。眼小,两眼均位于头部左侧,下眼前缘在上眼前缘的后方。眼间隔平坦,被5行小栉鳞,约等于眼径的2/3。有眼侧前鼻孔管状,位于下眼前方;后鼻孔位于眼间隔前部。无眼侧两鼻孔位置较高。口小,下位,口裂弧形,口角后端伸达下眼后缘的前下方。有眼侧两颌无牙;无眼侧两颌具细绒毛状牙,窄带状排列;鳃孔窄长。前锯盖骨边缘不游离;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无鳃耙。 有眼侧被栉鳞,无眼侧被圆鳞或弱栉鳞。除尾鳍外,各鳍均不被鳞。有眼侧具3条侧线,上中侧线间具19~20行,中下侧线间具鳞19~20行。 背鳍起点在吻部前端的背方。臀鳍起点约在鳃盖后缘的下方。背鳍和臀鳍鳍条均不分支,后端均与尾鳍相连。无胸鳍。有眼侧具腹鳍;以膜与臀鳍相连, 无眼侧无腹鳍。尾鳍后缘尖形。 有眼侧淡褐色,鳃盖具一不规则的黑斑块。
 
 
[原产国家]:中国[原产地区]:西北太平洋: 中國。  
[气候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 西北太平洋: 中國。中国分布于南海、台湾海峡、东海。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居于水底的; 海洋性鱼类

黑鳃兔头鲀


中文名称 黑鳃兔头鲀
拉丁名称 Lagocephalus inermis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鲀形目
拉丁目名 Tetraodontiformes
中文科名 鲀科
拉丁科名 Tetraodontidae
中文属名 兔鲀属
拉丁属名 lagocephalu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亚圆筒形,尾部侧扁,口小,前位,鼻孔每侧2个,鼻瓣呈卵圆形突起,体侧具皮褶,体背腹面均被小刺或背面光滑无刺,背鳍1个,12~14鳍条,臀鳍与背鳍同形且相对,10~14鳍条,背、臀鳍仅前方有1~2不分支鳍条,无腹鳍,尾鳍凹入。脊椎骨17~20,后匙骨宽柄状,中筛骨细长,尾上骨在尾杆骨上方呈垂直状,背、臀鳍最后一支鳍骨均呈叉状,鳔卵圆形或椭圆形,具气囊。

河蟹黑鳃病甲壳溃疡要注意 改底消毒工作不可忽视



五月的天气相对稳定,随着气温的回升,河蟹代谢水平提高,投喂量增加,残饵、粪便、腐败水草等等加大了池塘底部的污染,引起底黑、底臭、底热、底部缺氧等情况,此时池塘也往往大量滋生致病菌、病毒,引起河蟹感染,造成河蟹伤亡。
一、基本情况
南京高淳庙岗镇下庄孔老板蟹塘面积22亩,以种植伊乐藻为主,5月15日塘口出现河蟹伤亡,围塘边转一圈可发现有4~5只伤亡的河蟹。
二、案例记录
5月18日上午10点,检测水质pH8.2,氨氮0.1mg/L,亚硝酸盐0.08mg/L,矿化度(美国度)200。
伤亡的河蟹外部症状表现背部有少量斑点;解剖发现肝胰脏正常,但鳃部发黑,初步判断河蟹甲壳溃疡以及细菌感染。(如图1)
图1河蟹黑鳃
三、应对方案
上午外泼“至尊-95”控制池塘致病菌数量,减少致病菌对河蟹的侵害;
中午干撒“好运-CC”快速恢复河蟹体质,增强其抵抗力;
傍晚使用“超能粒”减少底部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增加池塘底部溶氧,改善底部环境。
以上方案连续使用两次,一天一次。
四、效果反馈
通过以上处理后,螃蟹活力好,体质强,鳃部干净白亮,在河蟹蜕第三壳之前解决好问题,客户满意度高。
好润提示:
甲壳溃疡多数因为池塘底质及水质差,造成河蟹抵抗力差,继而感染致病菌,感染期多为河蟹软壳期。而引起河蟹黑鳃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池塘水中杂质较多,导致鳃部呼吸不流畅。
①“至尊-95”蛭弧菌对许多致病菌都有清除作用,消毒时无刺激无残留,消毒效果好,消毒后不用解毒。
②“超能粒”主要成分为高铁酸盐,氧化性强,快速分解底部杂质,增加水体溶氧状况,改善水体自净能力,稳定水体。
③配合内服“绿动力”+“加乐福”+“好又多”,提高河蟹对饵料的利用率,减少残饵、粪便对池塘的污染;其中“加乐福”可促进体内蜕壳素合成,使河蟹平衡集中蜕壳,增强体质,提高蜕壳成活率。

黑鳃梅童鱼


[学名]: Collichthys niveatus
[资源名称]: 黑鳃梅童鱼
[外文名]: Bighead croaker
[别名]:
 
[形态特征]:
  体长而侧扁,背部弧形,腹部较平直,尾柄细长;体长为体高的3.3~3.5倍,为头长3.3~3.7倍。 头大而圆钝,额部隆起,高低不平,粘液腔发达,头长为吻长4.1~4.7倍,为眼径4~5倍。枕骨棘稜显著,马鞍状,具前后2棘,两棘之间平凹无小棘。吻短而圆钝,吻褶完整,无缺刻。眼中大,上侧位,在头的前半部,眼间隔宽凸,大于眼径。鼻孔2个,前鼻孔小,圆形;后鼻孔较大,长圆形。口前位,口裂宽大,深斜。上下颌约等长;上颌骨伸达眼后缘下方;下颌缝合处有一突起与上颌中间凹陷相对。口腔无色。上颌牙细小列成带状,下颌外行牙稍大略向后弯曲,犁骨及腭骨均无牙。舌发达。颏孔不显著,无颏须。鳃孔大。 鳃盖膜与峡部不连。前鳃盖骨边缘无细锯齿。鳃盖骨后上缘有一软弱扁棘。鳃盖条7。 具假鳃。鳃耙细长,9+15~16,最长鳃耙大于鳃丝长,小于眼径。 鳞片大而薄,易脱落;头及全身均被圆鳞。腹部在腹鳍前后、臀鳍上方、尾柄腹面及鳃盖骨上具许多显著皮腺体。侧綫明显。 背鳍连续,起点在胸鳍基部上方,鳍棘部与鳍条部之间具一凹陷,具9鳍棘,23~25 鳍条。臀鳍起点在背鳍第12鳍条下方,具2鳍棘,11~12鳍条,鳍棘细弱。胸鳍尖长,超过腹鳍尖端。腹鳍起点稍后于胸鳍的起点。尾鳍尖形。 体腔大,腹膜浅色。肠短,作二次盘绕。 胃大,长囊状。幽门盲囊细长,10~14个。 鳔大,前端弧形,两侧不突出成短囊,后端尖长,鳔侧具14~15对侧肢,各侧肢分为背分枝和腹分枝,背分枝在鳔的背部中央与对侧之背分枝几相遇;腹分枝细长,沿腹腔膜伸达腹面中央与对方腹分枝几相遇。脊椎骨26~27。 背侧面灰黄色,腹侧面金黄色,鳃腔上部深黑色,唇橙红色,口腔浅色,各鳍淡黄色。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  [原产地区]:东海、黄海  
[气候带]:暖温带,温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国东海及黄海,朝鲜西海岸。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黑鳃梅童鱼为东黄海近海小型信用鱼类,体长一般80~120mm。长江口以北水域尤多,上海沿海沿海地区数量较少。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077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