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法氏囊病的发病因素 鸡法氏囊病的防控与治疗

鸡法氏囊病是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是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根据病鸡的发病症状、病理变化,临床诊断,作出初步诊断.若需确诊,尚须进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以及血清学试验.对该病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加强饲养管理,科学规范生产程序,做好卫生消毒等工作。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鸡法氏囊病的发病因素鸡法氏囊病的防控与治疗。

1、发病因素及特点

鸡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雏鸡免疫抑制的传染病,导致鸡类家禽间传染性疾病,通常造成法氏囊发炎和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该病发病率高、发病急、周期短、致死率高,易引发鸡自身免疫抑制,尚无预防效果较好的防疫疫苗。

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是携带病毒的鸡粪便,造成生活环境的污染,如水源、食料和养殖环境等。传染鸡群中其他鸡的消化和呼吸道,研究发现该病毒还可经鸡蛋传播。

健康鸡突然发病,经过数天可以使鸡舍的发病率达到60%~90%,病鸡表现精神高度抑郁,闭眼、伏地、嗜睡等症状,整个鸡群采食量下降、饮水增加,排白色水便,肛门周围羽毛有粪便黏着。一般发病初期即有死亡,发病后的第三天停止死亡,7~8天症状消失。

2、防控措施

2..1健康养殖保证鸡场环境卫生

养鸡场应坚持健康养殖,保证养殖场的环境卫生,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定期开展好卫生、消毒工作,制定防护措施,严防把传染性病毒携带入养殖场,疫情高发季节应每日观察,及时发现疑似病例,采取隔离处理措施,减少二次传染几率。对病死鸡应进行消毒无害化处理。养殖场应每隔2周使用聚维酮碘全方位消毒1次,对于进入养殖场的一切外来人员和物资进行雾化消毒,严防外来病毒的传染。鸡舍应保持空气流通,严防寒冷空气快速进入引发鸡群不适,避免法氏囊病毒的发生,减少鸡呼吸道与消化道炎症发生。

2..2消除垂直传播因素

建议在鸡法氏囊病易暴发的春夏季节,在鸡苗7日龄时按照疫苗注射流程注射具有防疫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药物,防止垂直传播下的鸡法氏囊病存在,防止对7日龄因接种疫苗引起发病。

链球菌可以垂直传播,在鸡苗开口用药物期间.选择对链球菌有效的药物,避免因为垂直传播引起鸡法氏囊病发生,注意防止7日龄接种疫苗诱发此病。

防止因接种疫苗不合适引发的疾病:按照程序接种疫苗前,用抗病毒药物进行预防,这样可以防止接种疫苗诱发温和型流感和气囊炎的发生。要间隔开高免卵黄抗体与法氏囊弱毒疫苗注射接种时间,避免因接种高免卵黄抗体与疫苗会发生中和反应引发的不良反应,导致不能达到预期接种免疫效果。

3、控制原则

鸡法氏囊病控制用药时应使用对链球菌、支原体、大肠杆菌治疗有效的广谱抗真菌药物,避免鸡法氏囊病毒对抗真菌药物的耐受性,科学治疗即可高效地控制鸡法氏囊病发生。

鸡因感染鸡法氏囊病导致的养殖场的直接经济损失严重。只有做好养殖场日常健康饲养工作,才能科学有效预防鸡法氏囊病的暴发,把由于感染鸡法氏囊病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4、治疗方案

养殖场的鸡群如感染鸡法氏囊病时,应第一时间将携带病毒的鸡群进行消毒处理,对养殖场进行全方位的卫生清扫和消毒避免病毒的二次传播;为了减少育雏鸡发病,养殖场应保证鸡舍有合适的环境温度,降低由于温度不合适导致的雏鸡死亡。在给鸡喂食饲料时,应科学配比鸡饲料中的维生素和蛋白质含量,提高鸡的机体抵抗力。

治疗感染法氏囊病毒初期的鸡时,可给病鸡注射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蛋黄液减轻病症,配合使用保护鸡肝和肾的药品,减轻鸡肝和肾的肿大症状,同时选用抑制大肠杆菌的广谱抗生素药,防止大肠杆菌继发感染,观察2周后,给病鸡注射法氏囊弱毒疫苗,提升鸡对法氏囊病毒的抵抗力。由于法氏囊病毒在特殊环境下对消毒抗菌药物的耐受力强,病鸡的排泄物在2个月后仍具有传染性,所以在处理病鸡舍内的饮用水、饲料和排泄物时应进行消毒、隔离,避免二次传播。

建议使用全进全出养殖模式,使用全价饲料。保证鸡舍通风良好,保持合适的温度、湿度,消除各种应激条件,改善鸡身体自身免疫能力。通过加强管理措施,减少感染疾病的可能性,促进养鸡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鸡法氏囊病的预防及治疗方法
一、鸡法氏囊炎病危害大,由其导致的免疫抑制危害更深远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是雏鸡和青年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它遍布于世界许多养鸡发达国家和地区,1988年以来,我国不同类型、不同品种鸡场都发生过严重的感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法氏囊炎病的发生无季节性,只要有易感鸡存在,全年都可发病。本病主要在法氏囊有功能时发生。雏鸡因有比较高的母源抗体保护而不发病,无母源抗体的雏鸡在出壳不久即可因感染发病;成年鸡因法氏囊萎缩而不敏感,或取隐性经过,也有少数在14~20周龄急性暴发。在自然条件下,2~11周龄的鸡均可发病,但以3~6周龄居多,4周龄鸡最易感.
本病可在感染鸡和易感鸡之间、病鸡及隐性感染鸡群之间迅速传播。病鸡及隐性感染的带毒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污染的饲料、饮水、垫草、用具等皆可成为传播媒介。主要经呼吸道、眼结膜及消化道感染。
在易感鸡群本病的发病率高达80%~100%;死亡率不等,低的为4%~5%,高的可达30%~60%。当伴发其它疾病时,死亡率会更高。初次暴发本病的鸡场,发病常为急性,症状明显,死亡率也较高,在流行后发病常转为不显症状的隐性感染,病变也不典型,表现一过性。
自然感染潜伏期短(1~5天),人工接种后2~3天出现症状,病程1周左右,于感染后第3天开始死亡,4~6天达最高峰,8~9天即停息。
发病鸡主要临床症状,早期为厌食、呆立,羽毛蓬乱,畏寒战栗等,继而部分鸡有自行啄肛现象。随后病鸡排白色或黄白色水样便,肛门周围羽毛被粪便污染。急性者出现症状后l~2天内死亡,死前拒食、羞明、震颤。病鸡耐过后出现贫血、消瘦、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低。
鸡法氏囊病主要剖检变化,骨骼肌脱水,胸肌颜色发暗,股部和胸部肌肉常有出血,呈斑点或条纹状,有的出现黑褐色血肿;法氏囊肿大2~3倍,大多可见出血,呈点状或出血斑,严重的法氏囊内充满血块,外观呈紫葡萄状。病程长的法氏囊萎缩,呈灰黑色。有的法氏囊内有干酪样坏死物;肾肿大,呈斑纹状。输尿管中有尿酸盐沉积;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有出血斑或散在出血点;盲肠扁桃体出血肿大。
法氏囊炎病除其本身对鸡群造成巨大损失外,由其直接或间接产生的免疫抑制对鸡群的危害更为深远。因为法氏囊炎病毒主要侵害鸡的重要免疫器官——法氏囊,破坏囊内淋巴细胞,导致免疫机能下降,降低鸡群对疫苗接种的免疫应答反应,增加对疾病的易感性,进而导致禽流感、新城疫、大肠杆菌、慢性呼吸道疾病、坏死性皮炎、葡萄球菌等多种疫病的暴发流行。
二、鸡法氏囊受损,免疫功能下降,对各种疾病易感
法氏囊位于鸡的泄殖腔后上方。在胚胎期间,法氏囊从鸡胚卵黄发育分化而来,囊内充满淋巴组织。雏鸡大约在21日龄以前,来自卵黄的淋巴干细胞在法氏囊诱导分化为成熟的B细胞,然后经淋巴和血液循环迁移到骨髓,脾脏,哈德尔氏腺及其他外周淋巴器官,对外周淋巴器官的发育起支配和决定作用。
鸡法氏囊的另一个功能是可作为外周淋巴器官捕捉抗原和合成某些抗体。
在法氏囊内成熟B淋巴细胞向外周免疫器官迁移过程中,若法氏囊受到损伤,外周淋巴器官的发育将受到影响,内部的B细胞数量减少,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免疫抑制。鸡群表现对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差,对各种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
另一方面,鸡法氏囊受到损伤,其本省捕捉抗原和合成某些抗体的能力也相应下降,鸡群表现免疫抑制。
免疫抑制的轻重取决于法氏囊损伤的严重程度。通常,鸡法氏囊病毒感染鸡的日龄越大,法氏囊损伤越轻,导致的免疫抑制也越轻,出现可修复的暂时性免疫抑制;法氏囊病毒感染鸡的日龄越小,法氏囊损伤越严重,导致的免疫抑制也越严重,甚至出现不可修复的永久性免疫抑制。
肉仔鸡大约以21日龄为界,鸡群在21日龄之后感染法氏囊炎病毒,免疫抑制现象较轻,或出现一过性免疫抑制;鸡群在21日龄之前感染,免疫抑制现象比较严重,或出现永久性性免疫抑制.
免疫抑制的轻重还取决于所感染法氏囊炎病毒的毒力。毒力越弱所导致的免疫抑制越轻微,毒力越强免疫抑制越严重。
传染性法氏囊炎弱毒疫苗残留毒力强时,也会引发免疫鸡群出现免疫抑制.
当鸡群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时,鸡群对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差,对禽流感、新城疫、大肠杆菌、慢性呼吸道疾病、坏死性皮炎、葡萄球菌等多种疫病的易感性增加,容易导致疫病暴发流行。
三、如何治疗鸡法氏囊
现在市场上流行的治疗鸡法氏囊特效药很多种,养殖户也无从选择,针对鸡法氏囊病利德天邦动物药业公司的禽病研究工作室专门研发出来一款治疗鸡法氏囊的特效药-高免素针对现流行的鸡法氏囊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治疗鸡法氏囊特效药-高免素的特点和优势

1、本品对动物有免疫增强作用。使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动物恢复免疫功能,对正常肌体的抗体生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使弱、病等免疫功能低下者迅速恢复正常,使巨噬细胞数增加,吞噬细胞功能增强,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从而提高患畜对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抵抗力。
2、yebaton是国际一类基因工程抗病毒新药,进口原来。在美国主要用于人的HIV引起的免疫缺陷综合症、病毒性肝炎及一些重症病毒性疾病的治疗。
鸡法氏囊特效药-高免素主治:免疫低下或缺陷综合症,提高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对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细小病毒、法氏囊病毒、伪狂犬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痘病毒、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口蹄疫、猪瘟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鸭肝炎病毒、鸭瘟病毒、犬、貂的犬瘟热病毒等都有强大的灭活作用。
注:
1、鸡法氏囊病与鸡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时治疗鸡法氏囊特效药-高免素配合治疗鸡大肠杆菌特效药-新磷安即可。
2、鸡法氏囊病与鸡气囊炎呼喝感染时治疗鸡法氏囊特效药配合治疗鸡气囊炎特效药-气囊专治,全天10小时自由饮水即可。

相关推荐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冶方法


本病是RNA病毒引起的主要危害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发生于鸡,其中以3-6周龄鸡最易感染发病。一年四季均有流行,但以4-6月间为本病发病季节。本病主要通过被病鸡排泄物污染的饲料、饮水和垫料经消化道感染,也可经呼吸道传播本病。雏鸡感染本病后对新城疫等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有很大影响,往往造成免疫失败。

症状:

鸡群突然发病,发病后第3天开始死亡,5-7天达到死亡高峰,以后逐渐减少而康复。病鸡出现减食或拒食、萎顿、羽毛蓬乱,体温升高到43摄氏度以上,排出黄白色水样稀粪。病鸡严重脱水呈现眼窝凹陷,脚爪干枯,个别鸡自啄肛门。

死亡率一般为3%-30%,有的高达50%-60%。

病变:

主要特征是法氏囊受损、肿大2倍以上,后期可萎缩成正常的1/3,颜色由正常的白色变为黄色或黑紫色,浆膜呈胶冻样水肿;腺胃和肌胃处有出血等。

诊断:

本病根据发病急、传播快、病程短,并结合法氏囊、肌肉、肾脏和腺胃等器官的特征性病变,对典型病例不难作出诊断。对于亚临诊型病例可进行病毒分离、琼脂扩散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确诊。本病在雏鸡阶段与新城废容易混淆,注意区别。新城疫病程较长,多发生在大龄鸡,有呼吸和神经症状,也没有肾脏和法氏囊特征性病理变化。

防治:

(1)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可参考以下免疫程序。

种鸡:1日龄种雏来自没有经过法氏囊病灭活苗免疫的种母鸡,首免一般多在10-14日龄进行(如果种雏来自注射过法氏囊灭活苗的种母鸡,首免一般多在20-24日龄进行)。二免在首免后3周进行。然后在20周龄和38周龄再用油乳剂灭活苗各肌肉注射1次,从而保证后代雏鸡获得较高水平的母源抗体。

商品蛋鸡:首免在15-18日龄进行,二免在首免后3周进行。

肉用仔鸡:雏鸡3-4周龄时用弱毒苗进行一次免疫接种。如果仔鸡在本病高发区饲养,并且超过60日龄出售。应在免疫后的3周进行二免。

(2)搞好卫生消毒工作:

由于法氏囊病病毒对环境因素的抵抗力很强,一旦环境被污染,将长期存在。因此。对环境、鸡合、笼具、用具、地面、种蛋等要彻底清洁消毒。严格限制人员进出鸡合、并进行消毒。

(3)发病后的处理措施:

鸡场一旦暴发本病,要隔离病鸡,用福尔马林、强碱或酚类制剂等消毒药进行彻底消毒。给鸡群充足的饮水,饮水中加糖、0.1%的盐和适量的抗生素。对发病初期的病鸡和假定健康的鸡,全部使用接氏囊病高免血清,每只鸡肌肉注射0.4-0.6毫升或者注射1-2毫升高免卵黄液进行治疗。治疗后10天用两倍量的中等毒力活疫苗进行接种。

鸡法氏囊病夏季高发的原因及对策


目的:分析鸡法氏囊病夏季高发的原因以及对策的研究。方法:据近几年来各省市畜牧兽药局统计调查疫情的发现,鸡法氏囊病夏季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分析原因以及对策的研究。结果:根据不同的发病原因要及时的采取补救措施。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严重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目前法氏囊病的主要发病特点为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夏季高发;发病年龄渐宽,疫苗品种众多,但免疫失败时有发生,可诱发多种疫病并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具有爆发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等特点,近几年来,据各省市畜牧兽药局统计调查疫情发现,鸡法氏囊病夏季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免造成损失

2.方法:根据近几年的疾病发生情况分析发病的原因以及对策

二、讨论

1.原因分析

1.1夏季为高发季节,夏季降雨较多,气温高湿度大,对鸡体造成的应激比较大。病鸡极易接触法氏囊病毒,而造成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1.2许多农村养殖设备差,地面饲养多,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球虫病极易,抑制体内的蛋白质的合成,因此,当注射法氏囊的疫苗时,鸡的体内只产生少量的抗体,所以导致该病的爆发;

1.3因饲养设备的限制,第一次注射疫苗并未进行鸡体内的抗体监测。首次免疫时间的提前而受母源干扰,如果鸡体本身的抗体分泌较多时会免疫,会导致抗体的数量减少;如果较低时免疫,就会造成发病,这是目前该病发病率较高的原因;

1.4目前我国对于鸡法氏囊病用的疫苗多是中等毒力的疫苗,如果疫苗较早的注射到出生不久的小鸡身上,就会容易导致该病的发生,所以不妨时不发病,防时反而发病;

1.5许多的养殖者考虑到鸡场的利润,日龄的小鸡并未及时的注射疫苗,但是又没有补种,造成雏鸡体内的抗体产生较少,对外界的病毒并不能抵抗,导致发病。

2.免疫失败的原因

2.1.变异毒株的出现法氏囊病毒有两种血清类型,两种类型的交叉部分只有30%,第2类型不能导致该病发生,所以病毒的变异还是1型较多。而且关于病毒变异和毒性增强的报道,所以这是失败的一个原因。

2.2.鸡体内本身的抗体也会产生干扰,假如在幼鸡鸡体抗体过高的条件下注射疫苗,两种抗体会发生反应,导致注射的疫苗未能发挥作用,这也是免疫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2.3.外界环境的变化也会导致免疫失败。比如:鸡棚内的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大等;在鸡棚内存在较多病毒等。

2.4疫苗本身的问题也会导致免疫失败。比如说注射的疫苗毒力与现时流行的病毒不相符,差异较大;注射的疫苗毒力较弱。目前,我国的法氏囊病毒疫苗的效果并不理想。在选择疫苗时毒力不能选择较弱的,也不能选择过强的,剂量的选择也会导致免疫失败。

3.防治对策

3.1要选择适合本地区的疫苗,在首次免疫时选择毒力较小的弱毒苗进行免疫。

3.2根据确切的资料,疫苗注射日期不能过早或过晚,要形成合理的注射程序

3.3对于鸡棚的环境,必须要定期的进行消毒处理,尤其是在鸡棚空时应彻底清理,保持舍内的卫生,舍内的湿度、温度要控制的合理。

3.4在饲料方便应提供优质的饲料,保持舍内通风。减少小鸡的的应激反应,增强鸡体的体质,总之,控制法氏囊病不能靠一方面的工作,而应该综合性的,全面做好各项工作,但是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是,必要措施要认真、切实的做好。

3.5正确选用疫苗。应根据该病的特点、小鸡的鸡体抗体水平,不同的种类要选择不同的疫苗。对于鸡体本身有抗体的鸡群要选择毒力较弱的毒株,而对于没有抗体的或者鸡群抗体较弱的,则可以选择较弱的疫苗。第2次免疫时要用毒力中等的疫苗;对于法氏囊病毒污染程度比较严重的区域,应使用毒力中等或偏高的疫苗,这样的效果比较好。

三、结果

根据不同的发病原因要及时的采取补救措施。

家禽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


本病由病毒引起,通常以为36周龄鸡最易感染,4周龄最多,成年鸡通常不感染。雏鸡常突然发病,病程多为一周左右。本病感染率常为100%,死亡率036%不等。继发感染其它疾病时,死亡率可高达50%。发病鸡精神差,感染后23日拉白色水样稀便,体温高达43C。病鸡常脱水,趾爪单调。病鸡无食欲。腿部、腹部及胸部的肌肉常见血条纹或出血斑。肾肿,尿酸盐沉积,法氏囊肿大、出血。腺胃乳头周围常充血。本病对鸡马立克病和鸡新城疫所免疫干扰显然。

预防本病必须制订威严的卫生防疫制度,选择有效的福尔马林进行熏蒸流水线。0.2%的过氧乙酸喷雾效果好。预防本病的疫苗有二种:一种是用于雏鸡接种的防毒苗。一种是给1820周龄种母鸡接种的油佐剂法氏囊苗。

治疗:在发病初期注射高免卵黄抗体(卵黄抗体注射的越早,其治疗效果越好,而在发病的中、后期注射高免卵黄抗体,其治疗效果不显然)。同时用抗生素拌饲,预防继发感染。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技术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BursalDisease,IBD),又称甘博罗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严重危害雏鸡的一种急性、热性、免疫抑制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989年,该病的强毒力株在英国流行,造成每周死亡鸡30万只,因此又被称为鸡的艾滋病。该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养鸡集中的国家和地区,与鸡新城疫、鸡马立克病一起被认为是危害养鸡业的三大传染病。
一、IBD的临床特征
该病潜伏期为2~3天,临床上表现为突然发病,发病后传播迅速,发病率高,病程短,一般为7~8天,多呈一过性;可诱发多种疫病,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患鸡畏寒、扎堆,严重腹泻,极度虚弱,并有不同程度的死亡,典型发病鸡群呈现尖峰式死亡曲线。特征病变是胸肌、腿肌出血,法氏囊出血、水肿或萎缩,肾脏肿大并有尿酸盐沉积。根据流行病学特点,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即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应进行血清学诊断和病毒分离。病毒分离的最佳时间是发病后2~3天,最佳组织是法氏囊组织。此外,临床上应注意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二、鉴别诊断
1.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患病鸡群整体精神状态较好,常见肾脏肿大、苍白,多数呈斑驳状的花肾,输卵管有尿酸盐沉积,排白色稀粪,明显脱水;腺胃、肌肉一般无出血。有时可见法氏囊充血或轻度出血,但无黄色胶冻样水肿,耐过鸡的法氏囊不见萎缩或呈蜡黄色。病死鸡气管充血、水肿,支气管黏膜下有时可见胶冻样变性。
2.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8周龄以上的鸡多发,16周龄以下的鸡较少发生。解剖可见肝脏肿大数倍,又称大肝病;脾脏体积增大,呈灰棕色或紫红色;肾脏肿大,色变淡;肝、脾、肾多见肿瘤;法氏囊无出血、胶冻样水肿和萎缩病变,剖面皱襞有灰白色隆起或结节增生,因瘤体发育而失去原有形态结构。瘤体剖面偶见干酪样坏死或豆腐渣样物质。
3.速发嗜脑肺型新城疫。4~7周龄鸡多发,表现为突然发病,传播迅速,可见明显的呼吸道和神经症状;法氏囊无水肿或萎缩,但有出血、坏死和干酪样物,()亦可见腺胃乳头出血和盲肠扁桃体出血或肿胀,新城疫HI价测定可达9~11log2(感染IBD的鸡群HI价仅为2~3log2)。
4.住白细胞原虫病。该病由媒介昆虫传播,一般在气温20℃以上,媒介昆虫繁殖快、活动力强时流行严重。患鸡精神沉郁,鸡冠苍白,内脏器官肿大出血,脾可肿大1~3倍,肾、肺出血最严重,胸肌、心肌可见白色小结节或血肿,脂肪组织上有小血肿。
5.包涵体肝炎。5~7周龄的肉仔鸡多发,表现为精神沉郁,贫血,剪开骨髓常呈灰黄色,肝脏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和坏死,腿肌可见出血斑,法氏囊有时亦可见萎缩且呈灰白色。该病有时与IBD混合感染,从而使症状加重。
6.传染性贫血。1~3周龄的雏鸡多发,表现为精神沉郁,骨髓黄染,鸡皮肤、喙、肉髯和可视黏膜苍白,全身点状出血。特征性病变是翅膀或腹部皮下出血,又称蓝翅病;胸腺、法氏囊萎缩。
7.马立克氏病。4~18周龄的鸡多发,表现为外周神经肿大,瘫痪或轻瘫,消化道、性腺、肝、脾、肺等常见肿瘤,虹膜常见混浊;偶见法氏囊萎缩。早期感染IBDV,可增加马立克氏病的发病率。
8.球虫病。该病多出现血便,鸡冠和可视黏膜贫血、苍白;因腹泻导致机体脱水,羽毛粗乱,皮肤皱缩。用抗球虫药物治疗有效,即可准确鉴别。
9.雏鸡白痢。该病14~21日龄常发,鸡群怕冷昏睡、缩头垂翅,粪便呈糨糊状,肛门常被干石灰样粪便封堵,常伴有肺炎,并可见肝脏肿大、变脆、有坏死点,抗菌药物治疗有效。
10.葡萄球菌病。患鸡表现为各关节肿大,多见皮肤液化性坏死,皮下呈弥漫性出血,法氏囊呈灰粉色或灰白色。
11.大肠杆菌病。患鸡多见肺炎、肝包膜炎和心包膜炎等病理变化,法氏囊呈灰黄色,可见轻度肿大。
12.磺胺类药物中毒。当各种磺胺类药物的用量超过饲料量的0.5%时,连用5天,便会发生中毒。患鸡常表现兴奋,痉挛,不食,偶见麻痹;剖检患鸡可见出血综合征的多种病变(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内脏器官有出血,水肿,脑膜水肿、充血和出血,骨髓黄染),但法氏囊仅呈灰黄色,未见水肿和出血。诊断时,有磺胺类药物用药史,停药后病情好转或停息,即可正确鉴别。
13.霉菌中毒。饲料被黄曲霉污染后,所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对2~6周龄的雏鸡危害严重,常伴有神经症状,死亡率可达20%~30%。解剖可见肝脏肿大,胆囊肿胀,皮下及肌肉偶见出血;法氏囊仅呈现灰白色,不见萎缩或肿大。
14.禽痛风。各日龄鸡群均可发病,表现为行动迟缓,腿、翅关节肿胀,厌食,衰竭,腹泻,肾脏、心脏、肝脏等内脏器官均可见尿酸盐沉积。因粪尿中尿酸盐增多,肛门周围羽毛上常黏附大量白色尿酸盐。
15.肾病。患鸡常有急性肾病表现,法氏囊多呈灰色,可见轻微萎缩。该病多呈散发,通过询问病史可准确鉴别。
16.雏鸡脱水。一次性大量出雏、过高温育雏或长途运输时,均易引起雏鸡脱水,多在1周龄内发病。临床表现为趾爪干瘪,多为单侧肾脏肿大、苍白,可见尿酸盐沉积;输尿管肿大,充盈尿液和尿酸盐。
三、小结
IBD是我国二类动物疫病,呈暴发流行时要及时上报疫情,由当地兽医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控制该病的关键在于预防,要按计划进行正确的免疫接种。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育雏期间要尽可能地消除应激因素,适时投放抗应激药物,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有效防止该病的暴发和继发感染。
(作者联系地址: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科研路2号农牧科学研究院邮编:024031)

奶牛酮病的发病因素 奶牛酮病的诊断与治疗


奶牛酮病是由各种病因造成泌乳奶牛体内缺糖,由此引起体脂分解、大量酮体生成并蓄积而出现的营养代谢病。临床上以消化功能障碍、血酮、尿酮及乳酮含量增高、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为特征。主要发生于经产而营养良好的高产乳牛,以3胎~6胎母牛发病较多。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冬季发病较多。母牛产乳量过高,或产后饲料不足(缺乏)、品种单一、饲料霉败或品质低劣,或者精料补充过多,钴、磷等矿物质缺乏,多汁的饲料、青草及谷物等碳水化合物供给不足,乳牛过度肥胖等,均可引发酮病。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奶牛酮病的发病因素奶牛酮病的诊断与治疗。

1、发病因素

奶牛酮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①分娩的关系:约80%的病牛发生于泌乳量开始增加的分娩后5周以内,胎次在2胎以上的牛居多。②与季节关系:该病以冬季到春季多发,夏秋季较少。冬末初春,天气温差较大,奶牛运动不足,饲料单一。③与泌乳量的关系:大量泌乳。由于大量的消耗糖,容易导致糖不足。④与饲料关系:分娩后为追求高泌乳量而给予过多的浓厚饲料,致使瘤胃功能减弱,粗饲料产生的低级脂肪酸减少,血糖降低,进而引起继发性食欲减退,营养的摄取减少,造成奶牛体内的能量负平衡而呈现酮病。⑤与遗传、品种关系:调查表明荷兰种奶牛比其他品种发病率高,而爱尔夏种成牛发病率较低。

2、病例介绍

2..1病例1

检测:尿酮和乳酮的定性检验。试剂:复方亚硝基铁氰化钠试剂。硫酸铵100g、亚硝基铁氰化钠1g,分别研成粉末,装入褐色瓶内震荡混合,28%浓度氨水1mL,静置,如两液面交界处形成紫红色环轮,则为阳性反应。

诊断:根据分娩后发病情况,食欲减退或废绝,前胃弛缓,产奶量减少,渐进性消瘦和呼出气体及尿、乳味的改变等临床症状;用亚硝基铁氰化钠对乳汁的定性检查可作为参考,确诊为酮病(以消化型为主的奶牛酮病)。

治疗:治疗原则是补糖抗酮,促进糖原异生,提高血糖含量,减少体脂运动,提高饲料中丙酸及其他生糖先质的利用。西药50%葡萄糖1000mL静脉缓慢注射;5%葡萄糖500mL、地塞米松20mg混合静脉注射。以上联合并用,完全恢复的标志是恢复正常的采食量,支持治疗应持续5天,使患牛能维持正常的血糖量。肌肉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20mL,可防止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从而可增加肝糖原,同时能使垂体前叶细胞活化,促进肾上皮质激素分泌。中药:以补气健脾、活血补血为治疗原则。苍术80g、党参60g、当归60g、赤芍60g、九地60g、砂仁60g、茯苓60g、白术50g、甘草50g、神曲100g,研末开水冲调,候温后口服,日服1剂,连用3天。

2..2病例2

临床症状:病牛体温37℃,心率为110次/min,呼吸达到35次/min,瘤胃蠕动音极度虚弱,两侧腰窝明显塌陷,瘤胃极度空虚,走路不稳,拱背,目光怒视,横冲直撞,且无目的的奔跑,磨牙,感觉迟钝,流涎,眼睑痉挛,肌肉无力,浅表静脉明显扩张,乳房肿胀。有时低头耷耳,眼睑闭合,嗜睡,呈沉郁状。

检测:试剂硫酸钠100g,无水碳酸钠50g,亚硝铁氰化钠3g,分别研成粉末,装入褐色瓶内震荡混合,保持干燥。取28g放在玻片上,加尿汁3滴,立即出现紫红色即为酮体阳性反应。在用上述方法加入乳汁3滴,并出现紫红色判定为酮体阳性反应。

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确认为酮病(具有神经型的奶牛酮病)。

治疗:方法同病例1。出现神经症状的牛用水合氯醛,首次剂量为25g,加水口服,下午再给药7g,每日2次,每次7g,连用3天,水合氯醛除具有镇静作用外,还能促进瘤胃中的淀粉分解,刺激葡萄糖的产生和吸收,同时抑制发酵,减少甲烷的生成,使瘤胃中积聚氢,从而促进丙酮酸生成丙酸的过程。

3、小结与体会

防止泌乳牛过度肥胖,在产后要逐渐增加精料量,防止一步到位地增加饲料,保持适宜的粗精料的比例。增加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在产后随产奶量的增加到20kg以上时,可口服葡萄糖。增加优质青草或青干草,减少劣质青草的投喂。在奶牛妊娠期加强饲养管理,保证奶牛充足的能量摄入。在产犊前,取中等能量水平,如以粉碎和大麦片等为高能饲料,能很快提供可利用的葡萄糖。

奶牛酮病是因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功能失调性疾病,为多发生于高产奶牛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
。一百多年来,奶牛酮病在世界许多国家流行,严重影响了奶牛业的快速发展。在我国,随着奶牛业的发展,奶牛酮病尤其是亚临床酮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临床酮病的发病率一般占产后母牛的2%~20%,亚临床酮病的发病率一般占产后母牛的10%~30%
。本病多发生于产犊后的第一个泌乳月内,尤其在产后3周内,但以3~6胎的母牛发病最多;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冬春季节发病较多。根据临床症状,一般可分为消瘦型、神经型和瘫痪型,以低血糖症、高酮血症、高酮尿症和高酮乳症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迅速消瘦;便秘,产奶量下降,乳汁易形成泡沫,严重的病例排出的乳、尿液和呼出的气体中都有酮体气味,尿液呈现浅黄色,加热酮体气味更加明显;病牛呈拱背姿势,表现轻度腹痛,凝视;大多数病牛嗜睡,少数出现狂躁,表现为转圈,摇摆,无目的的狂叫,向前冲撞;治愈的奶牛下次分娩可再次发病,而且常常伴发子宫内膜炎、前胃弛缓、生产瘫痪等,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材料
1.1.1病例1清水永清镇奶牛养殖基地2011年3月15日024号牛在产后3周发病,6岁,体重520Kg,日产奶28Kg。饲养员诉说母牛精神沉郁,食欲减少,反刍停止,凝视,步态蹒跚,粪便干燥带有黏液且臭味大,呼出气体有酮体气味。

1.1.2病例2清水永清镇奶牛养殖基地2011年5月06日012号牛在产后15天发病,7岁,体重480Kg,日产奶27Kg。饲养员诉说奶牛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反刍减少,嗜睡,起立困难,易于倒地,肌肉无力,产奶量下降,乳汁易形成泡沫,逐渐消瘦,病牛呈拱背姿势,表现轻度腹痛,尿呈浅黄色,有轻度的烂苹果味。
1.1.3病例3清水永清镇奶牛养殖基地2011年7月10日早上07号牛在产后24天发病,8岁,体重550Kg,日产奶25Kg。饲养员诉说病牛突然发病,表现为惊慌、哞叫、性情凶暴、向前冲撞、目光呆滞,1.5h后开始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中午病情加重,感觉过敏,肩部肌肉和眼球震颤,有时兴奋和沉郁交替进行。1.2设备与器械试管,吸管,冰袋,药勺,针头,注射器,听诊器,体温计,载玻片,移液枪,计时器,离心机,5ml离心管,容量瓶,采血针管,无菌试管,血糖仪(REFLOLUX-S型,台湾惠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3试剂与药品

1.3.1试剂蒸馏水,硫酸铵,稀盐酸,3.8%柠檬酸钠,亚硝基铁氰化钠,无水碳酸钠,20-800R型试纸条(天津亿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标准编号YZB/津1193-2010),BHBA检测试剂盒(厦门慧嘉生物公司生产),尿液分析试纸条(上海西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等。

1.3.2药品50%的葡萄糖,安钠咖,地塞米松,促肾上腺素皮质激素,水合氯醛,氯酸钾,维生素B1,维生素C,促反刍液(浓氯化钠),5%碳酸氢钠,辅酶A,中草药方剂等。

1.4临床诊断经检查病例一、病例二、病例三体温分别为37.0℃、36.9℃、38.1℃,较正常体温略有降低;呼吸频率分别为25次/min、27次/min、30次/min,呼吸深而慢,略带啰音。眼眶下陷,瘤胃蠕动微弱,四肢末梢冰凉,病例一和病例二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嗜睡安静,乳汁和尿液中有酮体味;病例三狂躁不安,惊慌,哞叫,性情凶暴,目光呆滞,向前冲撞,根据以上典型症状初步诊断为奶牛酮病。

1.5酮体检测分别对三例病牛颈静脉采血4ml,各加入3.8%的柠檬酸钠0.2mL,立即放入冰盒内,取2ml血液室温静置30min后提取血浆,分别标为1号、2号、3号血浆;再取2ml血液以3500r/min离心20min提取血清,分别标为1号、2号、3号血清;同时用无菌的试管采集待检乳牛的新鲜乳样和尿液,放入冰盒用于检测酮体。

1.5.1酮粉法:王俊东等人检测酮体的方法,将亚硝酸铁氰化钠3g,无水碳酸钠50g,硫酸铵100g,研细,均匀备用。用药勺移取少许粉剂于载玻片上,再用吸管吸分别取血清、乳液、尿液各2~3滴滴于粉剂上,约3min后判断结果,无颜色变化者为阴性,颜色变粉色以上者为阳性。其中阴性为“-”,粉红色为“+”,红紫色以上为“++”。

1.5.2试纸法:采用张志刚等人检测酮体的方法,用手拿试纸末端的塑料部分,将试纸条测试区浸入被检的血液、乳液和尿液样品中,30s后取出,在容器边缘上将多余的被检样品除掉,将试纸条测试区与瓶子上的比色区相对照,本方法以比色区粉色血清BHBA的浓度为1.47mmol/L(150mg/L)为判断标准,颜色在粉色以上者,即血清BHBA的浓度大于此值为阳性。

1.6血糖检测(血糖仪测定血糖法)1.6.1血糖浓度的测定:取三例患病奶牛的血浆各2ml,分装于3支试管,分别标记为1、2、3号。按ON/OFF钮,开启血糖仪,用吸管各吸取1、2、3试管号的血液一滴,滴在试纸条的试验区(注意血量应足够大地覆盖整个试验区),立即按“Time”钮,仪器自动显示血液需要在试纸条上的反应时间“-60秒”,60秒后用干棉球轻轻拭去血滴,然后将试纸条插入血糖仪测试孔,注意测试面应面对ON/OFF钮方向,当120秒后血糖仪将自动显示测定结果,并自动储存记忆该次测定的血糖值和日期,测试完毕后抽出试纸条,按ON/OFF钮,关闭仪器。

1.6.2结果判定正常奶牛的血糖浓度为2.80mmol/L(500mg/L),如果低于2.80mmol/L,即判定为血糖浓度偏低。

1.7治疗方法对病例一和病例二,进行静脉注射50%的葡萄糖溶液500ml,长时间静输,并注射10%安钠咖20ml,地塞米松10mg,维生素C和维生素B1各20mg。8小时后重复注射一次。同时由于病例一和病例二瘤胃蠕动微弱,在输液结束后,又给病牛灌服了500ml促反刍液以促进其瘤胃蠕动。对于病例三,口服水合氯醛30g,继之再给予7g,每天2次,再配合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200~600IU和辅酶A肌肉注射,5%的碳酸氢钠溶液

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甘波罗病,是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由于该病发病突然、病程短、死亡率高,且可引起鸡体免疫抑制,目前仍然是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近几年来,经过科研部门及广大兽医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使该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控制。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1、流行特点

在自然条件下,鸡是法氏囊病毒的易感群体,并且所有的品种和日龄均可感染,其中以3-6周龄的鸡最易感。该病的主要传染途径是病鸡排泄物污染的饮水、饲料、用具、环境等,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以及眼结膜等感染。养殖人员以及昆虫也是该病毒的传播者,该病还可以通过种蛋传播。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是多发生在4-10月份,尤其是在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夏季和秋季。该病的发病率高,有的可高达90%以上,传播速度快,可呈暴发性发病,一般在感染此病3天后即可发生死亡,死亡率的差异因饲养管理、鸡群的体况以及病毒的致病力的不同而不同,一般为15%-20%,严重时高达60%以上。该病因免疫系统受到破坏,易感染其他病菌,因此常与大肠杆菌病、鸡支原体病等发生混合感染,会导致死亡率明显升高。

2、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短,一般为2-3天,病程一般为3-5天,最长不超过7天,死亡多集中发生在发病后的2-3天,有的病鸡会发生突然的死亡。病鸡常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病鸡的精神萎顿,食欲下降,畏冷集堆,多呈昏睡状态,羽毛蓬乱,双翅下垂,常蹲伏于一角,有时会卧地不起。有些病鸡行走不便,走路摇晃、步态不稳,或者驱赶不动,体温升高。病鸡有脱水的表现,出现眼窝凹陷,爪与皮肤干枯。病鸡还表现出腹泻的症状,会排出白色水样的稀便,粪便中常有白色尿酸盐,肛门会受到粪便的污染。病鸡在临死前体温下降,严重脱水,最后衰竭而死亡。

3、病理变化

在发病初期突然发生死亡的病鸡病理变化不明显,仅在肾脏发生病变,表现为轻度的肿大与花斑。随着病程的发展,病鸡会表现明显的脱水现象,肌肉发干、颜色暗陈,嗉囊空虚,或者在其中有积水或者积气。在腿部和胸部肌肉会出现条纹状、斑块状和放射状的出血,且在腺胃和肌胃的交界处也可见条状的出血点。病死鸡的法氏囊发生病变,发病初期法氏囊充血水肿,2-3天后可肿大至正常的2倍而变圆。浆膜上覆盖淡黄色的胶胨样的渗出物,导致法氏囊为奶油黄色,病变严重时法氏囊的外观为紫黑色,切开后可见黏膜皱褶有出血点和出血斑,并且其中有脓性分泌物。肾脏肿大明显,有花斑,颜色为灰白色,输尿管内常见尿酸盐沉积,脾脏肿大,表面有坏死点,盲肠、扁桃体和胸腺肿大、充血、出血。

4、诊断方法

诊断时可结合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最后经实验室诊断进行确诊。实验室诊断时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取病死鸡的法氏囊和脾脏,研磨处理后加灭菌后的生理盐水制成悬液,冻融2-3次后,离心取上清液,加入抗生素作用th,然后接种于9-12日龄的鸡胚,受感染的鸡胚在3-5天后死亡,且与自然病例症状一样。另外,还可以使用琼脂扩散试验来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或者法氏囊组织中病毒抗原。

5、防控措施

预防。该病的发生与不良的饲养管理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对该病进行预防时要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鸡群的抗病能力。做好日常的卫生清扫和消毒工作,认真的落实各项的卫生消毒工作,加强对环境的消毒,包括鸡舍、用具等。在每次出栏后、进鸡前都要对空舍进行彻底的冲洗和消毒,待彻底干燥后再进下一批鸡。为了提高鸡群的抗病能力,可提高母源抗体的水平,在种鸡的18-20周龄和40-42周龄时分别接种法氏囊油佐灭活苗,以使子代获得较高水平的抗体。

做好鸡群的免疫接种工作。目前生产上用于接种的法氏囊炎病疫苗有活疫苗和灭活病苗,种鸡的免疫多选择使用灭活油,肉仔鸡则使用中毒力苗,在免疫前需通过检测母源抗体的水平来确定首免日龄,在首免后间隔10-14天进行二免。

治疗。鸡群发病后要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首先给病鸡肌肉注射法氏囊、新城疫精制双价高免卵黄抗体和适量的抗生素,同时给病鸡服用葡萄糖、食盐水等水溶液。如果病鸡伴有其他症状,如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时则可喂服泰乐菌毒,同时还可以使用其他一些抗生素类药物以预防病鸡继发其他细菌或者病毒性疾病,等病鸡的病情稳定后要做好保健工作,以免发生再次感染。在治疗期间要加强饲养管理,提供适宜的日粮,可适当降低病鸡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多种维生素的饲喂量,同时给病鸡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控制好鸡舍的温度、相对湿度以及空气质量,加强通风换气,提供充足的饮水,防止肉鸡发生应激反应。为了避免疾病的大肆传播,在发病期间要加强消毒,每天都要将粪便清理干净,并彻底消毒。在消毒剂的选择上,要注意禁止使用对鸡呼吸道黏膜发生损伤的药剂。

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
自然条件下,本病只感染鸡,所有品种的鸡均可感染,但不同品种的鸡中,白来航鸡比重型品种的鸡敏感,肉鸡较蛋鸡敏感。本病仅发生于2周--15周的小鸡,3~6周龄为发病高峰期。病毒主要随病鸡粪便排出,污染饲料、饮水和环境,使同群鸡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眼结膜等感染;各种用具、人员及昆虫也可以携带病毒,扩散传播;本病还可经蛋传递。

症状病变
雏鸡群突然大批发病,2~3天内可波及60%~70%的鸡,发病后3~4天死亡达到高峰,7~8天后死亡停止。病初精神沉郁,采食量减少,饮水增多,有些自啄肛门,排白色水样稀粪,重者脱水,卧地不起,极度虚弱、最后死亡。耐过雏鸡贫血消瘦,生长缓慢。剖检可见:法氏囊发生特征性病变,法氏囊呈黄色胶胨样水肿、质硬、粘膜上覆盖有奶油色纤维素性渗出物。有时法氏囊粘膜严重发炎,出血,坏死,萎缩。另外,病死鸡表现脱水,腿和胸部肌肉常有出血,颜色暗红。肾肿胀,肾小管和输尿管充满白色尿酸盐。脾脏及腺胃和肌胃交界处粘膜出血。
疾病诊断
本病在高度易感鸡群中急性爆发时,诊断并不困难,可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等作出初步诊断。若需确诊,尚须进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以及血清学试验。
治疗方法
(1)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血清注射液。3~7周龄鸡,每只肌注0.4毫升;大鸡酌加剂量;成鸡注射0.6毫升,注射一次即可,疗效显著。
(2)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蛋黄注射液,每公斤体重1毫升肌肉注射,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3)复方炔酮,0.5公斤鸡每天1片,1公斤的鸡每天2片,口服,连用2~3天。
(4)丙酸睾丸酮,3~7周龄的鸡每只肌注5毫克,只注射1次。
(5)速效管囊散,每公斤体重0.25克,混于饲料中或直接口服,服药后8小时即可见效,连喂3天。治愈率较高。
(6)盐酸吗琳胍(每片0.1克)8片,拌料1公斤,板蓝根冲剂15克,溶于饮水中。供半日饮用,以上为20~25羽鸡一日量,3天为一疗程。
(7)中药治疗。方药:蒲公英200克、大青叶200克、板蓝根200克、双花100克、黄芩100克、黄柏100克、甘草100克、藿香50克、生石膏50克。水煎2次,合并药汁得3000~5000毫升,为300~500羽鸡一天用量,每日一剂,每鸡每天5~10毫升,分4次灌服。连用3~4天。金蟾毒败每袋拌料100KG,为提高治疗效果,在选用以上治疗方法的同时,应给予辅助治疗和一些特殊管理。如给予口服补液盐,每100克加水6000毫升溶化,让鸡自由饮用3天,可以缓解鸡群脱水及电解质平衡问题;或以0.1%~1%小苏打水饮用3天,可以保护肾脏;如有细菌感染,投服对症的抗菌素,但不能用磺胺类药物;降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到15%左右,维持一周,可以保护肾脏,防止尿酸盐沉积。
预防指南
(1)加强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工作,防止从外边把病带入鸡场,一旦发生本病,及时处理病鸡,进行彻底消毒。消毒可选用以下药物和方法,聚维酮碘快碘喷洒。下批鸡进鸡前鸡舍用烟客烟熏消毒门前消毒池宜用复合酚溶液,每2~3周换一次,也可用清净农场癸甲溴铵,每周换一次。
(2)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是预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一种有效措施。目前我国批准生产的疫苗有弱毒苗和灭活苗。进口有中等毒力活苗派斯德D78
①低毒力株弱毒活疫苗,用于无母源抗体的雏鸡早期免疫,对有母源抗体的鸡免疫效果较差。可点眼、滴鼻、肌肉注射或饮水免疫。
②中等毒力株弱毒活疫苗,供各种有母源抗体的鸡使用,可点眼、口服、注射。饮水免疫,D78苗剂量不需要加倍。
③灭活疫苗,使用时应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活苗配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效果受免疫方法、免疫时间、疫苗选择、母源抗体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母源抗体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有条件的鸡场应依测定母源抗体水平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
现介绍两种免疫程序供参考。无母源抗体或低母源抗体的雏鸡,出生后用弱毒疫苗或用1/2~1/3中等毒力疫苗进行免疫,滴鼻、点眼两滴(约0.05毫升);肌肉注射0.2毫升;饮水按需要量稀释,2~3周时,用中等毒力疫苗加强免疫。有母源抗体的雏鸡,14~21日龄用弱毒疫茵或中等毒力疫苗首次免疫,必要时2~3周后加强免疫一次。商品鸡用上述程序免疫即可。种鸡则在10~12周龄用中等毒力疫苗免疫一次,18~20周龄用灭活苗注射免疫。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冶疗和预防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是目前危害养禽业的三大主要疫病之一。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属于双RNA病毒科,包括两个血清型。主要特征为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从而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干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发病率十分高,将近100%,但是死亡率较低,只有5%~15%。

1流行特点

在自然条件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只感染鸡,而且所有品种的鸡均可感染,不过在这些不同品种的鸡中,白来航鸡相对于其他品种的鸡更易感,肉鸡相对于蛋鸡更敏感。主要发生于2~15周龄的鸡,3~6周龄的鸡最易感。病毒传播途径是发病鸡的粪便污染饮水、饲料以及环境,导致同群鸡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眼结膜等感染;另外饲养用的工具、饲养员以及昆虫也会携带病毒传播;再有就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可通过蛋传播。

本病特点为突然发生,并且传播非常迅速,可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导致鸡舍内所有鸡被感染,通常在感染后的3d开始死亡,5~7d达到高峰,以后很快停息,表现为高峰死亡和迅速康复的曲线。死亡率差异很大,一般死亡率为15%~20%,但是有些仅为3%~5%,严重的发病鸡群死亡率60%以上。本病常与大肠杆菌病、新城疫、鸡支原体病混合感染,死亡率也可提高。

2症状

目前法氏囊病的发生病程长,但死亡率低。而以往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生,病程多在3~5d,一般不超过7d,呈尖峰式死亡曲线,死亡多集中在发病后的2~3d。本病潜伏期很短,2~3d后即可出现临床症状,在鸡群中首先出现数只死亡,其后更多的鸡出现减食、萎顿、打堆、昏睡、羽毛蓬松。特征性的表现有:排出白色水样稀粪;脱水表现为眼窝凹陷,脚爪与皮肤干枯;发病初期少数鸡调头啄自己的肛门,可能是法氏囊痛痒的缘故;发病前期体温升高达43℃以上,临死前下降。以上症状有一过性的特点,发病一周后,病亡鸡数逐渐减少,迅速康复。

过去该病常突然发病,传播速度极快,但现在在发病初期,除一部分鸡群发病速度较快以外,另一部分鸡群症状极其轻微,在鸡群处于安静状态下,仅见个别鸡只精神异常,似打盹状,但在添加饲料或饮水时病鸡又趋于正常,此种情况如果出现在第12~15d,养殖户在观察不仔细的情况下,常常误以为鸡群健康状况正常而给鸡免疫接种法氏囊疫苗,从而造成鸡群大面积发病。

根据经验,鸡群在发病前常出现一些反常的表现,如采食量突然比平时增加20%以上或在气温正常时饮欲异常增加等,在这种情况下,一般第2天即会表现出症状。鸡群发病后,精神不振,常蹲伏于墙角处,卧地不起。羽毛蓬乱或逆立,特别是头部和颈部羽毛更为明显,两翅下垂,颤抖,昏睡。一些鸡走路摇晃,步态不稳。病鸡排出白色石灰水样或奶油状稀便,肛门周围的羽毛常被粪便污染。发病后食欲迅速减退,但饮欲增加。

3病理变化

发病初期死亡的病例,常不表现明显的病变,仅肾脏微肿且有轻度花斑。病情继续发展,则病死鸡皮下组织和肌肉明显脱水,肌肉发干、色暗,嗉囔空虚,有的积气或积水(/)。腿部和胸部肌肉常出现条纹状、斑块状和放射状出血,在腺胃和肌胃交界处见有条状出血点。法氏囊的病变在发病中后期具有典型性,发病初期,法氏囊由于充血水肿而肿大,2~3d后可肿大至正常的2倍,外观变圆,浆膜覆盖有淡黄色胶冻样渗出物,表面纵行条纹明显,法氏囊变为奶油黄色,严重时出血,外观呈紫黑色,似紫葡萄状,切开囊腔后,常见黏膜皱褶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囊腔中有脓性分泌物,时间稍长则有黄白色干酪样物。肾脏肿大,有花斑,呈灰白色,两侧输尿管中常见有尿酸盐沉积。脾脏肿大,表面常有均匀散布的小坏死点。盲肠扁桃体和胸腺多肿大、充血、出血。

4治疗

鸡群发生本病后,应结合鸡群的日龄、病情轻重以及并发或继发病等因素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

(1)30日龄以内的商品肉鸡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时,应尽量在发病初期逐只注射质量合格的卵黄抗体,根据日龄和体重,注射用量为1~2ml。为同时预防或治疗大肠杆菌等并发或继发病,可在抗体内加入头孢曲松钠,用量为每250ml抗体加入2g,为避免过度刺激肾脏,不要在抗体内加入链霉素等对肾脏刺激性较大的药物。

(2)30日龄以上的肉鸡发病,如病情较重,也应及时注射高免卵黄抗体;如零星发病且病情较轻,为防止鸡群遭受应激反应,可以采取个别发病鸡注射抗体与中西药物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养殖户也可以用双花、连翘、地丁、茵陈、黄连、黄柏、黄芩、党参、黄芪、茯苓、甘草等中药自己组方,对本病早期治疗也有较好效果。

(3)本病整个发病过程在5~7d,因此不建议养殖户在发病初期大剂量饮水免疫法氏囊疫苗。相反,在12~14日龄或25~28日龄给鸡群接种疫苗时,应仔细观察鸡群在安静时的精神状态,如发现个别鸡只异常,应在诊治好所发病之后再进行疫苗免疫,以免将疫苗接种于该病的潜伏期或发病初期,给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

(4)鸡群发生本病后,要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各种应激因素,鸡群密度要适中,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保证通风良好。在饮用中西药物的同时,要在饮水中加入优质的电解多维。由于本病能造成鸡的肾脏肿大,在鸡群发病较重时,为减轻肾脏负担,可适当饲喂一些解除肾肿的药物。同时,在全价颗粒饲料中加入20%的粉碎玉米颗粒,以降低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从而减少尿酸盐的生成与沉积,减轻肾脏的负担。为防止发生并发或继发病,在积极治疗该病的同时,应投喂一些抗菌药物,如氟苯尼考等。在预防和治疗球虫病,特别是盲肠球虫暴发时,应选择一些中药制剂和止血剂合用,要避免使用磺胺类药物,以免刺激肾脏而加重病情。

鸡马立克氏病的症状与防控 鸡马立克氏病的疫苗免疫


马立克氏病(MD)是鸡群中比较常见的传染性疾病而且是具有高度接触性的肿瘤疾病,病原是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目前,只有马立克氏病可以通过疫苗免疫预防肿瘤产生,所以应该掌握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及疫苗免疫方法。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鸡马立克氏病的症状与防控鸡马立克氏病的疫苗免疫。

1、流行病学

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所引起的鸡的一种传染病。鸡群感染本病可使养鸡场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病的主要特征是淋巴细胞浸润和增生,病鸡或隐性感染鸡可以长期带毒排毒,羽毛囊上皮细胞可复制具有感染力的完全病毒。这种完全病毒对外界有极强的抵抗力。病毒随皮屑和脱落的羽毛污染垫料、粪便、尘埃、空气等,并能在室温下存活4~6个月。病毒通过空气经呼吸道感染。健康鸡与病鸡直接与间接接触,也能受到感染。

2、症状和病理变化

马立克氏病可分为神经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神经型:多见病鸡步态不稳、运动失调,然后出现一侧或双侧性的瘫痪,如翅膀下垂,腿不能站立,呈一腿向前而一腿向后姿势。内脏型:急性发作时,几周内可见进行性消瘦、脱水、昏迷,直至死亡。眼型:虹膜褪色,瞳孔边缘不规则(呈锯齿状)、瞳孔变大。皮肤型:皮肤上有肿瘤。

病理变化,肉眼可见周围神经及神经丛的病变,如腰荐神经、坐骨神经、肾神经、前肠系膜神经及内脏大神经等。受侵害神经呈灰色或淡黄色、水肿样、失去横纹,比正常粗2~3倍;往往单侧受害,可检查对称部位,加以区别。肿瘤可出现在卵巢、肝、脾,心、肾、肺、腺胃、肠、胰腺等内脏器官以及肌肉、皮肤等。内脏的肿瘤尤为多见。肝脾肿瘤可能呈弥散性,也可是结节状或单一的肿瘤。肿瘤为灰白色,坚实,切面平滑。腺胃变得钝厚而坚实。心肾的肿瘤可为多个结节状或单个呈灰白色,凸出于表面。卵巢无正常的叶状外表,被分叶的肿瘤所代替或呈菜花样。肌肉肿瘤在胸肌中较为常见。

3、防控措施

孵化室与育雏室应远离大鸡舍,并应处在上风位置。对房舍、用具等一切接触雏鸡的物品均应及时严格消毒。工作人员进入育雏室应换鞋、更衣、洗手。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在3周龄内,隔离饲养措施尤为严格。忽视卫生措施可致疫苗免疫失败。曾有人用MDV强毒感染1日龄和50日龄的鸡,两组发病率分别为73%和6%,由于可见保护雏鸡的重要性。

由于雏鸡对MD病毒的易感性远比大龄鸡高,因而保护雏鸡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措施。疫苗病毒可抗御淋巴瘤的形成,但不能阻止强毒的感染。早期的隔离与卫生措施可推迟MDV强毒的感染,以便让接种疫苗的鸡有足够的时间建立牢固的免疫力。

用火鸡疱疹病毒疫苗,或为防止超强毒感染可用联苗作主动免疫。由于疫苗中的裸露病毒易于失活,稀释后的疫苗应在1~2小时内注射完毕。每只鸡接种剂量不应少于1头份。为保护疫苗病毒,延长其活性,可在稀释液内加如4%犊牛血清。

4、疫苗免疫

鸡马立克氏病冻干活疫苗是采用火鸡疱疹病毒PB-THV1毒株于鸡胚成纤维细胞中培养后,加稳定剂冻干而成。本疫苗是细胞结合性疫苗的新发展,不需存放于温度极低的液氮罐中,而只需2~8℃贮存。适用于1日龄雏鸡免疫接种,以预防鸡马立克氏病。用注射器抽取2mL稀释液注入含有冻干疫苗的小瓶中,待疫苗完全溶解后,再将疫苗从小瓶中吸出,加入到适量的稀释液中,使每200mL稀释液内含有1000头份剂量的疫苗。颈部皮下或腿部肌肉注射,每只鸡0.2mL疫苗。无需重复接种。本疫苗最好于1日龄时接种,稀释后的疫苗应于6小时内用完,否则应废弃。

鸡马立克氏病SB1冻干活疫苗是采用鸡疱疹病毒SB1株与稳定剂和抗菌素一起冻干而成的一种活毒疫苗,用于预防鸡马立克氏病。每头份疫苗至少含鸡疱疹病毒SB1株200PFU。用于预防鸡马立克氏病。本疫苗一般不单独使用,为了获得足够的免疫力,本疫苗可与HVT疫苗联合使用,即为HVT+SBl双价冻干活疫苗,可用于预防超强毒马立克氏病。用注射器将2ml。稀释液注入SB1冻干疫苗中,待疫苗完全溶解后,再将疫苗从小瓶中吸出,加入到适量稀释液中。用稀释液冲洗疫苗瓶3次,将冲洗液加回稀释液瓶中。腿部肌肉或颈背侧皮下注射,每只鸡0.2mL,无需重复接种。一般推荐接种1日龄鸡只,但本疫苗与HVT疫苗联合应用加强免疫时,可有效用于2周龄鸡只。疫苗一旦稀释,需在2小时内用完,剩余疫苗应废弃。免疫后7天即可抵抗马立克氏病病毒强毒株的攻击。

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和治疗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鸡马立克氏病的特点是病鸡的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出现单核细胞浸润,并伴随麻痹和产生内脏肿瘤,鸡马立克氏病是一种淋巴瘤性质的肿瘤疾病,鸡马立克氏病对养鸡业的发展危害相当严重。从火鸡身上分离出火鸡疤疹病毒FC126号病毒株,用以制成疫苗,鸡马立克氏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对养鸡业的损失大大降低。但近几年在许多地区又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流行,现就鸡马立克氏病发病原因及防制措施简述如下:
鸡马立克氏病发病原因。鸡马立克氏病疫苗的质量问题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出现问题,如停电、意外暴晒、超温保存等,或疫苗受到污染、失效、稀释液达不到质量要求等。疫苗的剂量不足或免疫技术的错误疫苗的噬斑单位不足;疫苗稀释后不立即使用或不现配现用,导致疫苗效价降低;稀释倍数错误,造成注射剂量不足;免疫接种方法、途径、部位不正确等。早期感染鸡马立克氏病及超强毒的存在环境消毒不彻底,有野毒和超强毒存在,使雏鸡在免疫前感染鸡马立克氏病,另外,疱疹病毒免疫后需2周时间才能达到免疫高峰,在这段时间也很容易受到MD野毒和超强毒的感染(免疫潜伏期内感染)。母源抗体的影响亲代鸡群经疮疹病毒疫苗免疫后,其子代如再用同种疫苗免疫,就会受母源抗体影响。
鸡马立克氏病变异病毒的出现由于病毒的变异,使得火鸡疱疹病毒疫苗免疫失败。疫苗本身的保护率最高可达85~90%,所以鸡群免疫后,仍可能有少部分鸡感染、发病,随之排毒,如果不经常搞好卫生消毒,就会造成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的传播。某些微生物的影响由于某些致病性微生物的早期感染,而影响火鸡疮疹病毒的免疫效果。也有人认为有些鸡群免疫系统缺乏或功能不全。

羊痘病的病因、症状和防控方法


1病因分析

饲养管理不当: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羊或者治愈的病羊,其排出的病毒会对周围环境、饮水、饲料等造成污染,如果没有及时采取隔离预防,使健康羊只与病羊混群放牧,彼此接触,同食同饮,吸入污染病毒的空气,都非常容易感染该病。羊舍过于狭窄,饲养密度过大,通风较差,没有及时清除粪污,从而引起发病。季节因素:在我国大多数四季分明的地区,随着季节不同会具有不同的发病率。由于羊痘病毒具有非常强的抵抗干燥和寒冷环境的能力,因此在气候寒冷的冬末春初季节容易发生该病。疫苗因素:贮存疫苗没有完全符合规定,即羊痘疫苗必须储存在低于0℃环境中,但如果储存温度过高,就容易使其失效,不具有免疫效果,从而导致即使采取免疫接种也能够感染该病。寄生虫因素:寄生虫也能够携带该病毒,如果羊场没有及时进行驱虫或者加强灭虫,就会导致羊体抵抗力减弱,从而容易感染该病。人为因素:防疫人员没有按照规定合理接种疫苗,注射前没有进行严格消毒,没有选择在合适的部位注射或者注射方法不当等,都会影响接种预防效果,导致该病快速扩散。

2.临床症状

该病通常具有6~7天的潜伏期。发病初期,病羊体温明显升高,可达到大约41℃,精神沉郁,脉搏和呼吸加速,食欲不振,拱背呆立,先是从眼角流出眼泪,之后逐渐流出脓性分泌物,流出的鼻液也从浆性变成脓性,母羊患病后泌乳量下降或者停止,有些病羊还会伴有轻度咳喘症状。体表皮肤先是出现丘疹,之后形成单个或者相互融合的水泡,叫做痘疹,最终形成褐色痂块。通过肉眼观察,能够在嘴唇、眼睑、四肢内侧、尾巴下面以及乳房发现痘疹,如果用手对体表各部位触摸,都能够触摸到痘疹。痘疹能够快速蔓延,病程持续大约半个月,痘疹结痂干燥脱落后机体逐渐康复。对于恶性病羊,往往在2~3星期内发生死亡。妊娠母羊患病后会发生流产,羔羊患病后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

3治疗措施

血清治疗:集中病愈后的羊只采取血液,加入烧瓶内室温下静置30min左右,用针管抽取析出的血清,给病羊进行肌肉注射,按每千克体重注射ImL,通常注射一次就能够痊愈。如果病羊症状严重,可每天或者间隔1天注射1次,连续使用3次。除少数症状比较严重的病羊或者伴有痢疾等病的病羊,基本都能够痊愈,特别是受到威胁羊群产出的没有出现发病的羔羊,如果能够立即紧急接种病愈羊只的血清,通常不会再出现发病,也具有较好的紧急预防效果。

西药治疗:病羊形成的痘疹区要使用1%的盐水溶液或者0.1%高锰酸钾进行清洗,接着涂擦适量的碘甘油或者由蜂胶、酒精和云南白药组成的合剂,每天2~3次,连续使用数天。如果病羊患处发生破溃,可先涂擦适量的紫药水或者0.1%高锰酸钾溶液,同时配合按每千克体重分别肌肉注射0.05mL康帝和0.2mL克毒金刚,或者0.2mL-针红,每天1次,连续使用3~5天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症状严重的病羊,可静脉注射500mL5%葡萄糖(按每千克体重添加0.2mL克毒金刚),治愈率较高。

中药疗法:取地骨皮、山枝子、柴胡各25g,射干、黄连各50g,添加lOkg后煎煮至3.Skg药液,之后使用滤纸进行过滤,待温度适宜后给病羊肌肉注射,一般大羊每次用量为lOmL,中羊为5~7mL,小羊为3~5mL,每天2次,连续使用2~3次,治疗效果也较好。还可取金银花、贯众、艾叶、防风和连翘各62g,加水煎煮后取药液对病羊痘疮局部进行擦洗,注意清洗前要先将水痘用银针刺破,使破溃处逐渐形成结痂,之后将痂皮剥掉,再涂抹适量的菜籽油;取丹参、苦参、白芷各30g,柽柳、牛蒡子各50g,60g紫草,40g金银花,全部研成粉末,再添加500g白糖,充分混合均匀,每次每只病羊用量为50g,添加开水冲调,待温度适宜后灌服,连续使用2天。

4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引进羊只时,禁止从疫区购买种羊,尽可能不要经由外地渠道引进种羊。种羊引进后,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严格的消毒检验,并采取隔离饲养,通常持续30天左右。在此过程中,要随时对羊只进行观察,确定患病与否,只要发现患病就要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如果没有发生任何疾病,则需要再次进行消毒,之后才能够混入羊群饲养。羊舍保持光照和通风良好,并在此基础上加强防寒保暖,最好不要使羊群进入牧区放牧,羊舍中的粪便要及时清除,定期进行消毒,抑制各种病原体的滋生,避免发生疾病。

疫苗接种:在羊只饲养过程中,要加强对羊群进行普查,即要定期对机体状况进行检查,确保机体健康。羊只还要定期接种疫苗,注意要严格遵守疫苗接种程序,一般选择在羊只股内侧、尾根内侧下方进行注射,每只皮下注射0.5mL的羊痘疫苗。大多数情况下,羊只接种经过4~5天就能够增强自身的免疫力,能够有效抵抗多种疾病,尤其是羊痘。

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由于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而导致。该病特点是急性发病,病程持续时间短,且具有很高的发病率。病鸡主要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发生腹泻,且由于损伤法氏囊内B淋巴细胞而导致机体免疫能力降低,给肉鸡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的病原和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1、病原和流行特点

该病病原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该病毒可在鸡舍内存活2-4个月,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的传染源,病毒从病鸡的体内通过粪便排出后经过50天,仍可保持较高的污染力。法氏囊病毒耐酸、耐热、耐阳光和紫外线,但是不耐碱,对醛类、过氧化氢等消毒液敏感。

鸡对此病有极高的易感性,在自然条件下,鸡是唯一感染群体,并且各个品种的鸡都会感染发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是以多雨季节的发病率较高。对于没有母源抗体的肉鸡,在出壳的早期即可感染此病毒,有母源抗体的肉鸡在患此病后,发病时间会推迟到5-8周龄。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炎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其主要的传播途径为受到污染饲料、饮水、垫草、垫料、工具等,经过消化道、呼吸道以及眼结膜来传播,除此之后法氏囊病毒还可通过禽卵进行传染。该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是鸡舍饲料、饮水、垫料、粪便、尘土、鼠类、昆虫、家畜以及工作人员。

2、临床症状

此病的潜伏期为2-3天,易感鸡群在感染此病后会突然发病,病程约1周左右,病鸡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闭目嗜睡,食欲减退,采食量下降,饮水量增加,严重者会食欲废绝。病鸡全身羽毛松乱无光泽,双翅下垂,畏冷,喜在热源处扎堆,全身震颤,走路摇晃,步态不稳,弓背蹲坐,严重者会卧地不动,伴有体温升高。病鸡有腹泻的现象,常排泄白色黏稠如蛋清样的稀粪,有的会有水样的下痢,还有的病鸡的粪便为带石灰样的蛋清状,常导致病鸡的泄殖腔周围的羽毛被粪便黏染。病鸡在恢复期会排泄绿色粪便。在发病初期,有的病鸡有啄肛的现象,病鸡在发病的中后期手触后有冷感,常因腹泻而导致严重的脱水,使得趾爪干瘪,眼窝深陷,最后会衰竭死亡。该病的死亡高峰期为发病的5-6天,一般情况下病鸡在感染的第7天进入恢复期,死亡率明显减少,病鸡逐渐的康复。因该病会发生免疫抑制,从而使抵抗力下降,在发病后期如果继发其他疾病,如大肠杆菌病等,会使死亡率增高。

3、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鸡的尸体,脱水严重,发绀、鸡爪干瘪,皮下的肌肉干涩,有胸肌、腿肌有大量的条纹状或者刷状出血斑,严重的病例在整个腿肌上有红布样出血。眼虹膜出血。腺胃与肌胃的结合部出血,在腺胃乳头的基部也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肠黏膜黏液增多,也有出血的现象,肠道有轻微的炎症,盲肠苍白肿大、出血。法氏囊在发病初期肿大,变为原来的2-3倍,一般在第五天可恢复到正常体积,第六天开始萎缩,第八天继续萎缩到原来的一半大小,同时胸腺萎缩。在法氏囊的浆膜面上有黄色胶胨物覆盖,黏膜瓣浑浊,有出血块或者干酪样物,切开法氏囊后可见内壁的褶皱消失,其中有白色干酪样的渗出物,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肾脏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大和尿酸盐沉积,肾上管扩张;肝脏有轻度的水肿,颜色变淡,质地变脆、易碎,边缘钝圆。

4、防控措施

做好该病的预防工作,加强鸡群的饲养管理工作,搞好鸡舍的卫生清扫以及各项的消毒工作,要在进雏前对鸡舍、工具、设备等进行彻底的冲洗和消毒,另外还要定期的进行带鸡消毒,给肉鸡提供一个适宜的饲养环境。对鸡群进行预防接种的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选择最佳的免疫时间和疫苗的种类,法氏囊疫苗可分为温合型疫苗、中等毒力苗和中等偏强型疫苗,在选择时要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接种法氏囊炎疫苗的时间一般选择在13-14日龄时使用冻干苗滴口,在28日龄时使用冻干苗饮水。在免疫时可以配合使用一些免疫增强剂,以提高免疫效果。

对于发病的鸡群要进行隔离,并且每天上下午进行1次带鸡消毒,对环境、工具、人员等也要进行彻底的消毒。对发病鸡群及时的注射法氏囊卵黄抗体1mL,在注射时要每注射一头换一个针头,以防止发生交叉感染,加重病情,另外,在注射时还要避免与法氏囊弱毒苗和新城疫疫苗同时接种,否则会导致免疫失败。所使用的高免卵黄抗体的抗原最好出自本场,以增强效果。在治疗的同时要保持鸡舍的安静,同时可适当的提高舍温2-3℃,减少应激的发生。适当降低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可配合使用一些补肾、通肾的药物,以减少肾脏的损伤,利于机体的恢复。

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的疾病介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属于双RNA病毒科,包括两个血清型。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从而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干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发病率高,几乎达100%,死亡率低,一般为5%~15%,是目前养禽业最重要的疾病之一。
流行特点
自然条件下,本病只感染鸡,所有品种的鸡均可感染,但不同品种的鸡中,白来航鸡比重型品种的鸡敏感,肉鸡较蛋鸡敏感。本病仅发生于2周--15周的小鸡,3~6周龄为发病高峰期。病毒主要随病鸡粪便排出,污染饲料、饮水和环境,使同群鸡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眼结膜等感染;各种用具、人员及昆虫也可以携带病毒,扩散传播;本病还可经蛋传递。

症状病变
雏鸡群突然大批发病,2~3天内可波及60%~70%的鸡,发病后3~4天死亡达到高峰,7~8天后死亡停止。病初精神沉郁,采食量减少,饮水增多,有些自啄肛门,排白色水样稀粪,重者脱水,卧地不起,极度虚弱、最后死亡。耐过雏鸡贫血消瘦,生长缓慢。剖检可见:法氏囊发生特征性病变,法氏囊呈黄色胶胨样水肿、质硬、粘膜上覆盖有奶油色纤维素性渗出物。有时法氏囊粘膜严重发炎,出血,坏死,萎缩。另外,病死鸡表现脱水,腿和胸部肌肉常有出血,颜色暗红。肾肿胀,肾小管和输尿管充满白色尿酸盐。脾脏及腺胃和肌胃交界处粘膜出血。
疾病诊断
本病在高度易感鸡群中急性爆发时,诊断并不困难,可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等作出初步诊断。若需确诊,尚须进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以及血清学试验。
治疗方法

(1)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血清注射液。3~7周龄鸡,每只肌注0.4毫升;大鸡酌加剂量;成鸡注射0.6毫升,注射一次即可,疗效显著。
(2)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蛋黄注射液,每公斤体重1毫升肌肉注射,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3)复方炔酮,0.5公斤鸡每天1片,1公斤的鸡每天2片,口服,连用2~3天。
(4)丙酸睾丸酮,3~7周龄的鸡每只肌注5毫克,只注射1次。
(5)速效管囊散,每公斤体重0.25克,混于饲料中或直接口服,服药后8小时即可见效,连喂3天。治愈率较高。
(6)盐酸吗琳胍(每片0.1克)8片,拌料1公斤,板蓝根冲剂15克,溶于饮水中。供半日饮用,以上为20~25羽鸡一日量,3天为一疗程。
(7)中药治疗。方药:蒲公英200克、大青叶200克、板蓝根200克、双花100克、黄芩100克、黄柏100克、甘草100克、藿香50克、生石膏50克。水煎2次,合并药汁得3000~5000毫升,为300~500羽鸡一天用量,每日一剂,每鸡每天5~10毫升,分4次灌服。连用3~4天。金蟾毒败每袋拌料100KG,为提高治疗效果,在选用以上治疗方法的同时,应给予辅助治疗和一些特殊管理。如给予口服补液盐,每100克加水6000毫升溶化,让鸡自由饮用3天,可以缓解鸡群脱水及电解质平衡问题;或以0.1%~1%小苏打水饮用3天,可以保护肾脏;如有细菌感染,投服对症的抗菌素,但不能用磺胺类药物;降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到15%左右,维持一周,可以保护肾脏,防止尿酸盐沉积。
预防指南
(1)加强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工作,防止从外边把病带入鸡场,一旦发生本病,及时处理病鸡,进行彻底消毒。消毒可选用以下药物和方法,聚维酮碘快碘喷洒。下批鸡进鸡前鸡舍用烟客烟熏消毒门前消毒池宜用复合酚溶液,每2~3周换一次,也可用清净农场癸甲溴铵,每周换一次。
(2)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是预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一种有效措施。目前我国批准生产的疫苗有弱毒苗和灭活苗。进口有中等毒力活苗派斯德D78
①低毒力株弱毒活疫苗,用于无母源抗体的雏鸡早期免疫,对有母源抗体的鸡免疫效果较差。可点眼、滴鼻、肌肉注射或饮水免疫。
②中等毒力株弱毒活疫苗,供各种有母源抗体的鸡使用,可点眼、口服、注射。饮水免疫,D78苗剂量不需要加倍。
③灭活疫苗,使用时应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活苗配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效果受免疫方法、免疫时间、疫苗选择、母源抗体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母源抗体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有条件的鸡场应依测定母源抗体水平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
现介绍两种免疫程序供参考。无母源抗体或低母源抗体的雏鸡,出生后用弱毒疫苗或用1/2~1/3中等毒力疫苗进行免疫,滴鼻、点眼两滴(约0.05毫升);肌肉注射0.2毫升;饮水按需要量稀释,2~3周时,用中等毒力疫苗加强免疫。有母源抗体的雏鸡,14~21日龄用弱毒疫茵或中等毒力疫苗首次免疫,必要时2~3周后加强免疫一次。商品鸡用上述程序免疫即可。种鸡则在10~12周龄用中等毒力疫苗免疫一次,18~20周龄用灭活苗注射免疫。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06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蜈蚣养殖前景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