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河蟹早期成活率的两大法宝


很多人的逻辑很简单,要想饭多,就多放米,同样,要想蟹产量高,就多放苗。基于这种思维,在刚刚过去的20xx,湖区围网养殖增加到1000只每亩以上,以高产为代表的常州武进、儒林地区密度增加到20xx底各地区河蟹产量来看,大部分地区没有因为高密度带来高产量,反而减产。什么原因呢?是因为大家不重视早期管理,光顾着自己逍遥自在,把小蟹苗忽视了,结果蟹苗的成活率大打折扣。这时,有人要说话了,不是我不管,实在不知道怎么管。那如何做好早期管理,提高河蟹的成活率呢?实践证明:强化营养和稳定水质是两个关键点。
强化营养
营养是蟹苗生长的必要条件,早期如果营养缺乏生长速度就会下降,甚至体质弱,抗应激能力差,经常出现“拉脚”、“顶壳”等蜕壳不遂现象,而蟹苗吃得饱,营养才有保障。因此早投喂、投喂足尤其重要。具体操作如下:
1、人工投喂。早期投喂最好以适口性好的饵料为主,比如早期的开口料、冰鲜鱼、豆粕等,保证蟹苗正常摄食。温度低时,深水区投喂;温度高时,可以扩大投喂面积。由于蟹苗个体小、体质弱,消化能力不足,我们可以人为加入一些诱食剂和一些助消化、营养保健类的产品来提高消化率和吸收率。
2、培养天然饵料。比如藻类、浮游动物等,这些非常优质的活饵料,对小虾、小蟹生长极为有利,所以早期我们要多肥水,保持藻类的丰度。肥水产品的选择是很有讲究的,要选择一些营养全、溶解好、易吸收、高碳低氮的有机肥料。切忌乱肥,因为质量差的肥料会残留于池塘底部,造成一些氨氮、亚硝酸等毒性增加。
3、多向池塘中泼洒一些营养物质。比如氨基酸电解质多维、超Vc、营养增强剂、复合有机钙等,也会提高虾蟹苗的营养积累,强化体质、促进蜕壳。我们熟悉的一些高产地区宜兴新建、金坛儒林等等一些养殖较好的客户,在早期虾蟹苗饵料摄入少,营养不足的时候,每年都大量地泼浇营养,尤其蜕壳前后,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冰冻活鲫鱼
投喂的牛肝
冰鲜鱼添加“营养快线”
稳定水质
首先,保持较深水位。水位尽量提高至60-80公分,甚至更深。由于早期天气多变,昼夜温差大,水温也会忽高忽低。在这种气候条件下,人都容易感冒,何况我们的小蟹呢。为了他们能够活下来,还是要保持适当的水深,水深了水温变化会缓慢一些,能够给他们一个适应的时间。理由是水深水体相对大,水体大水就稳定,想想我们的湖区围网养殖或者是江河湖泊中的虾蟹,大风大雨对他们影响就很小。所以建议养殖朋友们提早加深水位,尤其是这几天会大幅度降温,水浅、水瘦的池塘虾苗蟹苗会产生强烈应激,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其次,注意肥水。水肥的池塘比水瘦的池塘水质更稳定,我们早期要尽可能的早肥水、定期追肥,以培养大型的藻类、优质藻类为主,刚刚肥起来的水由于小藻类多,看起来很清爽、很嫩,但是非常不稳定,很容易出现倒藻。定期的追肥,可以把藻类逐渐向着大型化、多样化方向培养。藻类种类越多、越大水质就越稳定,池塘中生物链越复杂水质就越稳定,有时候池塘有点虫子也不要过分担心,除了它可以作为虾苗蟹苗的优质饵料外,也是生物链的一部分,消灭池塘的一些有机质。杀虫会破坏水质稳定,产生药物残留,毒害虾苗蟹苗。
然后,减少人为破坏水质。早期蟹塘中最常见的就是青苔、水浑、草脏、颤藻等问题,见到这些问题很多养殖朋友“很有经验”,采取杀灭的措施,殊不知这些杀苔、杀藻药物同时也杀掉了有益藻类、提高了氨氮、亚硝酸盐等一些指标,破坏了水质。产生的药物刺激和过量的毒素残留也会影响到蟹苗的成活。另外注意就是下雨前后、用药前后注意解毒稳水,补充碳源,稳定水质,防止倒藻。
综上所述,河蟹养殖早期提高成活率重要措施就是强化营养、稳定水质。

相关知识

提高犊牛成活率的技术 提高犊牛成活率的综合措施


我国的养殖业有着良好的竞争力,在国际的市场中占有主要的地位。犊牛作为牛群基础,处在牛生长发育最关键的时期,犊牛成活率的高低对养牛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直接影响。而如何加强犊牛的饲养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提高犊牛成活率的技术提高犊牛成活率的综合措施。

一、加强妊娠母牛后期的饲养管理
妊娠母牛围产期,指母牛分娩前后一个月的时期,该时期不仅是母牛分娩、泌乳的重要时期,也是影响犊牛初生重、断奶重及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需要加强妊娠母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保证母牛日粮中的蛋白质、钙、磷及维生素等必需营养物质充足。可以供给母牛优质的干草和青草,让母牛获得足够的营养以保证犊牛的正常生长,避免犊牛佝偻病、肺炎和痢疾等病的发生。
二、加强犊牛的护理
犊牛出生后要及时将其鼻孔和口腔内的黏液清除,便于犊牛呼吸与吮乳,若犊牛吸入黏液致其假死,可提起犊牛两后肢倒出咽喉部羊水,将其鼻孔和口腔内的黏液清除干净再进行人工呼吸,帮助犊牛恢复自主呼吸。犊牛脐带若没有自然扯断需人工断脐,断脐后,为防止犊牛受凉,尽快将其被毛擦干。鉴于犊牛自身各器官和机体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对外界环境没有适应能力,极易受到病菌侵袭引发疾病而死亡。因此,为确保犊牛健康,增强其抵抗力,必须让犊牛及时吃到初乳。
三、注重犊牛哺乳期的饲养管理
犊牛出生2周后使用哺乳器喂奶,旨在令乳汁能够流入真胃。采用奶桶给犊牛喂奶,通常会造成犊牛食管沟闭合不全,乳汁会溢入前胃,而犊牛前胃机能还没有发育完善,极易引起异常发酵,严重时可导致犊牛死亡。建议犊牛出生4周后使用奶桶喂奶,且应使用干净的毛巾及时擦除犊牛口角的乳汁,防止犊牛反舔自身脐带和乳头。
常乳可满足犊牛生长对蛋白质的需要,然而其维生素C、铁质的含量较少且能量也不足,无法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为此在饲喂常乳时还应加强补饲管理,适当添加植物性饲料,可在犊牛出生后1周,在饲槽内添加优质干草供其采食,2周后添加精料,不仅可以锻炼犊牛消化器官,提高犊牛消化道对粗饲料、精饲料的适应性,而且也能够促进其生长发育,为早期断乳打下良好的基础。
犊牛在采食植物性饲料时,难免有各种寄生虫进入体内,这些寄生虫在犊牛体内繁殖生长,汲取犊牛机体的营养,导致犊牛机体代谢不良,影响犊牛生长发育。为此,一定要定期对犊牛进行驱虫,采用广谱驱虫药有较好的效果。
四、犊牛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
1.脐带炎。在剪断犊牛脐带时未做好消毒工作,以及由于产房卫生较差导致犊牛脐带发生感染,部分犊牛互舔也可能感染脐带炎。
犊牛断脐后要严格进行消毒,在距离犊牛腹部约5厘米处剪断脐带,然后使用10%碘酊将断端处浸泡约1分钟,并且要做好断脐后犊牛的护理工作,确保卫生环境良好达标,圈舍、运动场所应定期进行消毒,此外,还要避免犊牛相互吮吸脐带。对于轻度脐带炎病牛,可采用抗生素及局部封闭治疗,若出现脓肿症状时需要尽快通过外科手术及时排脓,并于清除腐烂组织后清洗消毒,最后涂敷消炎药物。
2.下痢。引起犊牛下痢的主要病因包括初乳喂量不足、不及时,冠状病毒、轮状病毒、沙门氏杆菌及大肠杆菌等感染,球虫感染,环境温度低,奶温不定,维生素A不足等。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病牛精神不振,食欲减退,高烧,排水样性呈黄白色或灰白色粪便。部分病犊牛粪便中混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及血液、黏液等,排血样腥臭味粪便,肛门周围与尾根被稀粪污染,尿量减少,后期病犊牛往往由于脱水衰竭而亡。
预防犊牛下痢要注重保温及改善饲养条件,治疗本病时应采用药物结合补液的治疗方法,以选用抗生素、抗毒素类药物为主。适当减少喂奶量,避免犊牛肠道负担过重,且加强病犊牛的供水。
3.支气管肺炎。妊娠期母牛营养不良,长期缺乏维生素A、蛋白质等主要营养物质,造成犊牛体质差,抵抗力弱,极易感染细菌。同时,牛舍潮湿、通风不良会引起犊牛上呼吸道感染,导致支气管肺炎的发生。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病犊牛体温升高、精神颓废,呼吸困难、咳嗽,听诊肺部呼吸音变粗,伴有湿啰音或干啰音。急性病例多呈现肺气肿、心力衰竭及败血症死亡,慢性病犊牛则表现为生长发育受阻并伴有长期咳嗽。预防本病应以改善饲养条件、加强通风、及时消炎为主。对轻症病犊牛,可采用抗生素治疗,对重症病犊牛需进行补液治疗。

提高牛养殖中牛犊成活率技术的方法
1、完善牛犊的营养结构
牛犊的营养所需物质较成年的牛来说更为复杂,牛犊自身正处于旺盛的生长阶段,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种类较多。如果在牛犊的成长过程中不能对其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牛犊将不能完善自身的各系统机能,最终严重的情况会致使牛犊死亡。牛犊在哺乳期内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母乳喂养,牛奶中含有很多牛犊成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并且这些营养物质是天然进行配比的,对提高牛犊的成活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牛犊成长一段时期后就要对其进行断奶,使其进行饲料的喂养。在牛养殖业中牛犊的养殖最为注意营养结构,提高牛犊的成活率就要将牛犊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所有营养物质都进行细致的分析,对其饲料中各种成分进行严格的配比,保证供给牛犊所需的所有营养物质。
2、为牛犊提供适宜的气候条件
牛犊在成长后期要进行放牧,草场的气候特点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牛犊的成活率,所以依草定畜,科学利用草场,发展持久畜牧业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目标。草场资源应用不尽合理,超载现象普遍存在,导致草场退化,畜群体质下降,成活率降低。所以现阶段找到适合气候的草场是十分困难的,一种良好的解决措施就是充分利用夏秋季草场初级生产力高,营养丰富的优势,开展季节性放牧,夏秋牧场应集中在高山、边远地区,克服这类草场的“轻牧”现象,同时也可减轻冬春季草场的“过牧”现象,使冬春季草场自然贮草量增多。这种放牧的方法会将增加我国的牧场数量,对牧场的气候条件的改善也有良好的影响。只有科学利用草场资源才能使畜牧业持久稳定地发展,所以我国需要珍惜现有的草场资源。
3、预防牛类疾病
在牛养殖业中预防牛类疾病是十分重要的,养殖的牛一旦被感染上传染性疾病就会在整个牛群中进行扩散,最终使牛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牛犊在刚出生不久后的抵抗能力较弱,不能很好地对外界的病毒进行预防与抵抗,所以牛犊是最容易患得牛类疾病的。牛犊出生后两星期内是患病的高峰期,大多数新陈代谢从而提高饲料转化率防止细菌滋生。是肺炎和下痢这与其所处牛舍的环境有关。牛舍要尽量保持干燥、清洁、阳光充足、温度适宜,以保证牛牛犊的哺乳过程要根据牛犊的生长过程而改犊有新鲜、充足、卫生的饮水冬季时则应饮温水。预防牛类疾病就要从牛犊时期开始,对刚出生的牛犊进行所有易感染类疾病疫苗的注射,防止牛犊在出生不久后就感染传染性疾病,最终导致牛犊的大批死亡。结语
我国的养殖业是所有产业中较为突出的一项,它的发展在近些年中也是较快的。但在发展的历程中仍会出现一些制约我国养殖业继续发展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我国的养殖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找出相应的制约因素,利用现今先进的科学技术,找出解决的办法,严格的按照解决办法来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与解决。只有这样我国的养殖业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才能越来越顺利,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如何提高仔猪成活率


尽管对妊娠母猪饲养管理很到位,但也难免会有生下弱胎和小胎,而且新生子猪本身适应能力差,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胃肠消化机能低,极易患病死亡,给生猪的养殖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就能提高生产效率、过挣钱,所以让仔猪都能成活下来是关键。而众所周知,如何提高子猪的成活率是广大养殖户需要解决的难题。笔者在生产中对初生子猪的生理特点和生长规律,采取以下措施,有效降低了子猪死亡率,从而显著提高了养猪的经济效益。

做好保温工作:

子猪最适宜的环境温度是子猪出生后6小时内为35℃;2日龄~4日龄为34℃;7日龄为30℃;8日龄~14日龄为26℃~28℃。新生子猪的组织器官和机能处于未成熟状态,子猪毛稀、皮薄、油脂少,缺乏自身调温能力,低温环境很容易造成子猪冻僵、冻死。现在已步入晚秋,晚上温度已在18℃以下,此时如子猪再不能及时吃上初rǔ,很容易变成弱子,甚至会造成伤亡。特别是在严寒季节产子,特别要做好猪舍的保温工作,可在猪舍内为子猪设置保温箱并安装红外线保温灯或加热板,保持舍内恒温;采取半封闭式的饲养方式,即喂完猪后把猪赶到舍外排粪便,其余时间在舍内饲养,这样不但有利于保持舍内干燥,而且有利于保持舍内温度。

采用产床产子母猪采用产床产子便于管理,可有效改善母猪踩压子猪及子猪环境卫生条件,可有效减少子猪伤亡和疾病的发生,子猪健壮整齐,为生长肥育阶段打下良好基础。

固定rǔ头吃好初rǔ:

仔猪产下时就要按照其大小强弱固定好rǔ头,务必使每只仔猪都能得到充足的rǔ汁供应。

子猪出生后2天~3天内让子猪及时吃上初rǔ是提高子猪成活率的关键措施之一。产后及时哺rǔ可使子猪获得母源抗体,产生免疫力。人工帮助子猪固定rǔ头,即人为将子猪放于母猪rǔ头边,并帮助其固定rǔ头,吃上初rǔ。让子猪养成固定rǔ头吮rǔ的习惯。让体重小的子猪吃前边的rǔ头,让体重较大的吃后边的rǔ头,因为前边的泌rǔ量比后边的多。这样可以让体重小的子猪吃到足够的rǔ汁,提高子猪整齐度和成活率。

实施早期断奶技术:

早期断奶可以缩短母猪的繁殖周期,增加年产子数和窝数,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饲料消耗,提高子猪体重和均匀度,减少子猪死亡。子猪1月龄左右食量增加,是由吃奶过渡到全部采食饲料、独立生活的重要准备时期,在这过程中,必须抓好四个过渡:一是子猪断奶要逐步过渡,采取逐步减少吃奶次数的办法进行。二是饲料成分的改变要逐步过渡,让子猪的消化道有个适应过程,尽量减少应激反应,断奶l个月后可逐步改变饲料成分。三是饲喂次数的改变要逐步过渡,断奶1个月后可逐渐减少子猪饲喂次数,这样有利于胃肠道发育,防止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四是饲料量的增加要逐步过渡,断奶后逐步增加饲料喂量,掌握八分饱的原则,严禁暴食暴饮,确保断奶子猪健康生长。

及时补铁:

新生仔猪补铁是一项容易被忽视而又非常重要的措施。子猪生长快,铁元素需要量大,母猪在哺rǔ期间供给子猪的铁量不足5%时,子猪出生后很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缺铁子猪常表现为精神不振、生长缓慢、诱食困难,易发白痢、肺炎等,解决的唯一办法是补铁。

供应充足的铁或其他微量元素,具体做法是:黄土22.5公斤、红黏土22.5公斤、骨粉2.5公斤、硫酸亚铁250克、硫酸锌100克、硫酸铜150克,过磷酸钙0.25公斤、碘化钾30-50克,共同捣碎混匀备用。从仔猪3日龄起,每10头仔猪栏内放一小块以上混合物,让仔猪自由舔食即可。

预防子猪贫血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子猪生后3日龄、10日龄内肌肉注射补铁剂。

及早补料:

哺rǔ21天后,母猪泌rǔ高峰期已过,泌rǔ量会明显减少,而仔猪此时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为此,为满足仔猪对营养的需要,哺rǔ21天后就要提早给仔猪补料,如稀粥、豆浆、稀释的奶粉等,补料可涂在棍子上或手指上,或涂在母猪rǔ头上诱使仔猪采食;

早期补料的仔猪生长快速,适应性强,在断奶时应激小。可根据子猪消化器官发育的特点,配制适口性强、营养全价的饲料,在5日龄~7日龄时对子猪进行补料,即将子猪关在保温箱内,待子猪饥饿时放置饲料,使之被动觅食,每天要训练2次~4次。子猪早期觅食可促进胃酸的形成,从而激活胃蛋白酶消化饲料,为提前断奶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寄养:

当子猪吃奶不够时须采取寄养,寄养时须选择两头产子时间间隔不超过3天的母猪,且子猪均由人工辅助,吃1天~2天的初rǔ。子猪并窝前要将寄养的子猪和本栏的子猪涂上同一种有强烈异味的药液(如碘酊),否则嗅觉灵敏的母猪会因别窝子猪气味不同而将其咬死或拒绝哺rǔ。

做好预防工作:

首先应做好日常的卫生消毒、隔离、无害化处理等工作,其次定期给母猪接种猪瘟、口蹄疫、蓝耳病、猪丹毒及肺疫、乙脑等疫苗,初产母猪配种前1个月注射细小病毒,经产母猪在产前1个月注射伪狂犬和产前20天左右注射大肠杆菌三价苗等疫苗,这样可有效降低子猪疫病发生,明显提高仔猪成活率和养猪的经济效益。

怎样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方法


主持人:早上好,听众朋友!欢迎您收听致富早班车节目,我是田园。为充分发挥生猪遗传潜力,确保猪肉市场有效供给,促进养殖场户增收,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提出了提高母猪生产水平和仔猪成活率的技术措施,我们今天就邀请到了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爱国博士,继续为听众朋友们介绍提高母猪生产水平和仔猪成活率的技术措施,现在王教授已经来到了我们的演播室,王教授,您好!

专家:田园,你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在上次的节目时间里呢,王教授首先为听众朋友们介绍了种母猪的选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种母猪的选择首先要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自己的饲养管理水平和条件,选择合适的父母代母猪。还要了解不同品种猪的繁殖性能特点,注重个体选择和所选母猪的健康状况。提高母猪繁殖力,除了科学选择好后备母猪外,适时配种与淘汰、实现各阶段精细化饲养也是提高繁殖母猪生产效率、实现繁殖母猪高产高效养殖的技术关键。王教授还按照不同的饲养阶段介绍了后备母猪、空怀母猪、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节目的最后呢您还介绍了哺乳母猪接产和难产的处理要点,哺乳母猪饲养管理还有哪些要点需要我们掌握呢?

专家:还有就是固定奶头,固定奶头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仔猪吃到初乳。关于吃上初乳,我们要求小猪在出生24小时之内要固定奶头吃上初乳。吃上初乳后把仔猪放入保育箱,进行仔猪保温,这是关于固定奶头的事。

还要做好哺乳期母猪的饲养管理。主要是严格按饲养标准和需要量饲喂哺乳母猪;一般日喂3次,夏季炎热天气可以在晚上增加一次。一定要保证充足清洁饮水的供给;泌乳期母猪饲料结构要相对稳定,特别要注意不喂发霉变质和有毒饲料。

再一个就是断奶时间的问题,要根据仔猪的体重决定断奶时间。条件好的猪场,如果保育舍的温度可以保证,而且有比较好的仔猪料,可以选择在28天左右断奶,不主张在中小规模猪场21天以前断奶,断奶体重要求不小于7千克。在夏季或冬季,可以采取不同的做法,在夏天特别热的时候或者冬天特别冷的时候,可以适当晚断奶几天。所谓的28天左右断奶,也就是说现在生产工艺以周来进行,也就是4周,实际情况来讲超不过28天,平均24、25天就可以断奶,关键是考虑断奶仔猪的体重。这是断奶仔猪体重的问题。

提供良好猪舍环境。猪舍内和猪床上要保持温暖、干燥、卫生、空气新鲜,每天清扫猪栏,坚持每2~3天用对猪没有副作用的消毒剂喷雾消毒猪栏和走道。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保持安静的环境条件。

主持人:听众朋友们,您现在收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早班车节目,今天的节目时间里,我们为大家介绍提高母猪生产水平和仔猪成活率的技术措施。做客我们的是中国农业大学王爱国教授。在刚才的节目时间里,王教授给我们介绍了泌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我们已经说到了母猪生出小猪了,那接下来,我们再来说一下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吧。

专家:好的。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做好防冻保温工作。对刚生下来的小猪,挤压和低温是主要的不利因素,产房里大猪怕热,小猪怕冷,产房里适温在20℃左右,大猪比较适合。对小猪来说,仔猪刚出生以后,要求的所适宜的温度在32~34C左右,这就是一个矛盾了,怎么解决这个矛盾问题,通常的做法是在舍内设置仔猪保温箱,箱内吊250瓦的红外线灯,灯距箱底面40厘米左右,这是一种方法,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在箱内铺电热板或热水保温板。

第二要加强分娩护理,减少仔猪死亡。主要做法是正确推算母猪的预产期,母猪产前1周到产后1周要加强护理,昼夜值班护理;在分娩舍内设置护仔栏,以保护仔猪和限制母猪活动。

要保证初生仔猪尽早吃上初乳,最好是出生头一天就吃上,增强机体免疫力。对弱猪一定要采取人工辅助哺乳的方法,直到仔猪能自己站立吃乳。要求在3日内必须固定好奶头。母猪的乳头前后泌乳量是有一定差别的,固定奶头要考虑弱小仔猪固定在前中部乳头,前中部泌乳量好一些,保证全窝仔猪均匀发育。

主持人:嗯,这样我们就知道了哺乳仔猪在饲养管理上,首先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好防冻保温工作,另外要加强分娩护理,保证初生仔猪尽早吃上初乳,还要固定奶头,保证全窝仔猪均匀发育。王教授,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还有其他的技术要点吗?

专家:有。我们通常讲母猪在它的一生当中不是总下大窝,还有小窝,大家知道母猪的奶头是固定的,是6对还是7对,每窝的产仔数有时多有时少,比如它只有12个奶头,它这窝下了13只甚至14只,另外的猪尽管奶头多但只下了7,8个怎么办,这就需要调整,就是寄养技术。如果产仔过多而无力全部哺育时,应将多余仔猪寄养给其他母猪代养,就是仔猪寄养。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适应问题,寄养时,感觉不出来是外面进来的。一般来讲在被寄养仔猪身上涂沫药物或保姆猪粪尿,这样其他仔猪认为它们是同一窝的,避免打架。

还要注意补铁、补料问题。在仔猪生后2~3天,给每头仔猪肌注补铁100~150毫克,预防缺铁性贫血,有利于提高仔猪断奶成活率。仔猪生后7天左右,可以饲喂开食料,主要目的是让仔猪认料,有助于将来母猪的奶不够时,可采用饲料,更重要的是提高仔猪断奶重。

还要减少断奶仔猪的应激。

主持人:我们通过哪些方法可以减少断奶仔猪的应激呢?

专家:一是通过补料,做好饲料与饲喂方法过渡。仔猪7~10日龄时可开始诱食,每天投料5~6次,少喂勤添,及时清除剩余料,特别要注意清洁饮水的供给问题。

二是做好环境条件过渡和合理转群。断奶时可赶走母猪,在原栏留下小猪进行保育;这样就避免了断奶仔猪转群时的应激问题。

三是调节畜舍温、湿度。在冬季,要特别注意保温。在夏季,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室内干燥。

四是调教仔猪定点排便,固定采食、躺卧、排便,三点定位,主要目的是便于管理,减少疾病传播。

最后一点就是关于小公猪去势,肥公猪要去势,去势早一些较好,小公猪在7~10日龄进行阉割。补料要特别注意一定要把料补好。

初生羔羊成活率低的原因 提高初生羔羊成活率的方法


羔羊成活率低,会给肉羊的养殖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导致羔羊成活率低的原因主要包括母羊的乳汁分泌不足,加上补料不及时,会导致羔羊吃不饱,营养不良;饲养环境不良,饲养管理不到位等会导致羔羊体质弱,易患病,死亡率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初生羔羊成活率低的原因提高初生羔羊成活率的方法。

1、初生羔羊成活率低的原因

母乳不足,补奶随意,羔羊处于饥饿或半饥饿的状态。羔羊在出生后营养主要来源于母乳,如果母羊在产后体质虚弱,补料催奶不及时,初产母羊配种过早或者乳房的发育不良,母羊在产后患病未能及时的治疗,还有的母羊一胎产多羔都会导致乳汁分泌不足,羔羊无法吃到充足的乳汁,而处于饥饿或者半饥饿的状态,导致羔羊的体质瘦弱,抵抗力下降,一旦饲养管理不善、天气突变或者感染疾病就会导致羔羊死亡。

饲养管理粗放没有设置独立的羔羊舍,而将羔羊与成年羊混合饲养。这种情况下,在养殖过程中哺乳母羊和羔羊的饲料会被其他羊抢食,羊群过于拥挤,卫生条件较差,羊舍内温度不适宜,过于潮湿都会威胁到妊娠母羊、哺乳母羊和初生羔羊的健康,另外,混合饲养还易导致初生羔羊发生意外事故,提高羔羊的死亡率,同时也为某些疾病的发生与大肆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补料不及时,羔羊掉膘严重。羔羊在出生后的生长速度增快,随着羔羊体重增加,羔羊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也逐渐的增加,如果补料不及时则满足不了羔羊生长发育的需求,会导致羔羊掉膘严重,体质较差,严重时还会导致羔羊死亡。

保暖措施不当。羊喜欢温暖、干燥、清洁的环境,尤其是对于羔羊来说,对温度的要求更高,如果温度不适宜,保暖工作不当,会导致羔羊的死亡率升高。另外,如果羔羊舍的环境较差,温度较低,湿度较大,草料不卫生等还易导致羔羊发生多种疾病,多给羔羊的健康带来隐患,导致成活率降低。

免疫不到位。因初生羔羊免疫系统的发育还不完善,在出生后靠吃初乳来获得被动免疫,而被动免疫是有一定的时间限制的,因此初生羔羊的抗病能力较差。此时如果对羔羊的免疫不到位,如没有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相关的疫苗,出现某种疫苗漏注的现象,有的养殖场甚至不给羔羊免疫等,会使流行性疾病大肆传播而使初生羔羊的成活率下降。

2、提高初生羔羊成活率的方法

加强妊娠母羊的饲养管理工作。加强母羊的饲养管理的目的是增强母羊的体质,保证其在分娩后能分泌出产量高、质量好的乳汁,以为初生羔羊提供充足的营养。母羊在妊娠期间要合理的饲喂,尤其是在妊娠后2个月,这一阶段是胎儿快速生长发育的阶段,同时也是为泌乳贮备能量的阶段,这一阶段要根据母羊的体况提供适宜的营养。另外,在母羊的产后也要加强饲养,适当的补喂一些易于消化的饲料,尤其是青绿多汁的饲料,可以促进母羊多分泌乳汁,保证羔羊的体质健康和成活率。另外,对于初产母羊来说,羔羊的死亡率要比经产母羊高出很多,因此加强初产母羊的饲养管理以及哺乳工作的管理也是提高初生羔羊成活率的重要工作。首先要做到对青年母羊进行适时的配种,不可配种过早,否则易导致母羊的体况下降,胎儿的生长发育受阻,使初生羔羊的体质较差等。如果初生母年在产羔后出现母性差,不哺乳羔羊的现象,则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母羊不恋羔的现象,可以相办法培养母子间的感情,而对于母羊拒绝哺乳则可能是由于初产母羊乳房的发育不良,或者由于乳房发生肿胀疼痛,此时要做好母羊乳房的护理工作,减轻母羊乳房的疼痛感。

做好初生羔羊的接产工作。母羊在产羔羊要做好接产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准备产羔室,要求产羔室干燥、光线充足、清洁、温度适宜,并做好产羔室的消毒工作。在母羊分娩时要正确的接种,尽量的让母羊自行生产,如遇难产则要实施科学助产。羔羊在产出后要让母羊将羔羊身上的胎液舔舐干净或者使用毛巾擦干,以免羔羊受凉。在羔羊出生后要尽快的让其吃上初乳,对于吃不到母乳的羔羊则要找保姆羊,或者进行人工哺喂,防止羔羊挨饿。

加强饲养管理。因初生羔羊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抗病能力不强,易受多种病原侵袭而患病,因此要保持羔羊舍的环境要保持干燥、清洁、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勤换垫草垫料。对于体质较差的羔羊则要加强护理工作。及时对初生羔羊进行免疫接种工作,使其获得免疫力。在羔羊的培育过程中要设置单独的羔羊舍,与其他成年羊分开饲养,避免在养殖过程中发生意外,还可减少疾病的传播。随着羔羊的生长发育、体重的增加一般在7天左右时要进行补饲的工作,以使羔羊获得充足的营养,同时还可以锻炼肠胃的功能。

羔羊成活率低的原因
1、补奶随意常见于母羊产后体质瘦弱,补料催奶不及时;母羊初产或母羊配种年龄过早,乳房发育不良;母羊产后患病未能及时治疗;部分高产母羊一胎产羔过多以及部分养殖户忽视对羔羊的喂养和管理,导致羔羊补奶随意,羔羊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造成体质瘦弱。一旦染病或遇天气突变,羔羊极易受冻死亡。
2、羔羊与成年羊混牧混圈由于条件限制,没有设立独立的羔羊圈;深秋、冬季和早春寒冷季节产羔时缺少防寒保暖设备和保温措施;有些仅能初步适应放牧的羔羊随大群羊远牧;拥挤、卫生状况恶化、低温、潮湿、远牧等,无一不影响和威胁临产母羊、哺乳母羊和低龄羔羊的健康。成年羊与羔羊混牧混圈的饲养环境,也给某些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创造了条件。
3、补草补料不及时养殖户过分地依赖放牧采食,导致羔羊掉膘现象。进入冬季枯草季节,随着羔羊体重的增加,生长速度的增快,羔羊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会逐渐增加,有些羔羊还处于断奶期,仅靠单纯的放牧远远满足不了羔羊生长发育的需要。如饲草饲料贮备不足,补草补料不及时,或羔羊与成年羊混圈,补喂羔羊的饲草饲料被其它成年羊和体质强壮的羊哄抢,即会导致羔羊掉膘,如遇风、雨(雪)天气,很容易危及部分弱、幼、病羊的生命。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05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