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鸭瘟病

疾病名称鹅鸭瘟病

疾病类型 病毒性传染病
动物种类 鹅
疾病概述
鸭瘟病毒而引起的,以流泪,头颈肿大,泄殖腔溃烂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

流行病学特点 发生于鸭瘟病流行区。自然情况下,鹅与病鸭密切接触而感染发病,大部分是种鹅,少数是3~4月龄肉用仔鹅,雏鹅未见发病。人工接种,可使多种水禽感染。发病时间多在9~10月间,一般鸭发病1~2周后,鹅群内就有少数鹅开始发病,通常3~5天遍及全群。整个流行过程约2~6周。鹅的发病率20%~50%,病鹅死亡率可达90%以上。本病常呈地区性流行,也有少数散发性流行。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发病初期,病鹅精神,食欲无多大变化,当体温升高到42~43℃时,出现精神沉郁,行动呆滞,食欲废绝,两脚发软,翅膀下垂。病程短者6~7天,长者15~20天,最后因衰竭而死亡。病鹅特征是流眼泪,眼睑水肿,周围的羽毛沾粘。起初眼睛流出浆性液体,以后变成粘稠或脓样分泌物,上、下眼睑部分粘在一起,眼结膜出血水肿;头颈肿大,鼻中流出稀薄或粘稠的分泌物,呼吸困难;下痢,排出灰色或灰白色稀粪,泄殖腔的周围羽毛沾污和结块,腔内粘膜充血,水肿,有出血点,以后泄殖腔溃烂严重外翻。解剖可见病鹅全身浆膜、粘膜、皮肤有出血斑块,消化道和泄殖腔粘膜有坏死并形成假膜等特征性病变,典型病例在头颈肿大处切开时,流出淡黄色的透明液体。

诊断方法 根据鹅与病鸭有密切接触史及典型的特征性症状与病变,作出初步诊断。要确诊本病,可用鸭瘟疫苗对免疫与未免疫鹅进行攻毒试验。即选症状典型的鹅,无菌取肝、脾磨碎,用灭菌生理盐水1:4稀释成混悬液,每毫升加青、链霉素各2000单位,置4℃冰箱作用3小时,分别注射3只免疫10天的鹅与3只未免鹅,每只2毫升,若免疫组鹅健活,未免鹅组发病,死亡,症状同自然发病鹅,即可确诊。也可用鸭瘟的标准毒与患鹅病料接种鸭胚进行对照试验,如鸭胚接种后均死亡,死胚剖检变化相同,即可确诊。即用灭菌生理盐水将上述标准毒1:10稀释,接种11日龄鸭胚尿囊腔内,每胚0.2毫升,接种后3天鸭胚死亡,同时将鹅病料(肝、脾)磨碎,1:10释稀制成悬液,抗生素处理,置4℃冰箱内作用1小时,然后2000转/分离心半小时,取上清液接种鸭胚,每胚0.2毫升,鸭胚于接种后第4天死亡。

预防 尚无有效药物治疗,只能采取避开鸭瘟流行区,严格消毒和注射鸭瘟疫苗的办法来预防。

治疗方法 北海动植物检疫所认为,每只成年鹅所用的鸭瘟疫苗的有效剂量为免疫鸭剂量的3~4倍。但也有的认为,用鸭瘟鸡胚化弱毒苗作预防注射,剂量可按鸭免疫剂量的5~10倍。对出现病例的鹅群作紧急预防,剂量为鸭的20倍(一只鹅要换一个针头)。

相关阅读

小鹅瘟病的临床症状 小鹅瘟病的诊断与防治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雏鹅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原体是小鹅瘟病毒。本病主要侵害出壳后4~20天的雏鹅,传染快、死亡率高。近几年来随着养鹅业的不断发展,小鹅瘟在很多地区呈现流行和传播趋势。在自然条件下可传至下一代。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小鹅瘟病的临床症状小鹅瘟病的诊断与防治。

1、流行病学

小鹅瘟病大多发生在1个月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可达90%以上,并且发病日龄越小,死亡越快,死亡率越高。2~3日龄的雏鹅即开始发病,7日龄以内的雏鹅最易感染、发病最快、常呈最急性发病,死亡较快,往往没有任何症状就突然死亡,15日龄以下的雏鹅一般发病表现为急性症状,15日龄以上的雏鹅发病表现为亚急性症状。一般病鹅的日龄越大,病程越长,症状越轻,死亡率也比较低。

2、临床症状

急性患鹅临床症状表现为病鹅精神沉郁,萎顿不振,无精打采,似睡非睡,离群独处,缩头抱膀,松毛耷翅,行走困难,叫声无力,食欲不强甚至废绝,喜饮凉水,严重下痢,排灰白或淡黄绿色并混有气泡的稀粪,鼻孔流出浆液性分泌物,摇头,口角有液体甩出,呼吸用力,喙端色泽变暗,嗉囊中有多量气体或液体。有些病鹅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颈部扭转,全身抽搐,两腿麻痹,2~3天内衰竭死亡。亚急性患鹅临床症状以精神萎顿、食欲不良、消瘦、腹泻为主要症状,病程长,少部分的病鹅可自愈但生长不良,大部分由于营养不良而死亡。

3、剖检变化

嗉囊松软,含有大量液体和气体,口腔、鼻腔内部蓄积有大量稀薄液体,胆囊膨胀,胆汁稀薄,十二指肠内粘液增多、黏膜呈橘黄色,小肠中后段膨大增粗,肠壁变薄,黏膜坏死脱落,有大量渗出物,脱落的黏膜与纤维渗出物凝固形成腊肠性栓塞,将肠塞满。直肠黏膜轻微出血,内含黄白色稀粪。肝脏肿大,呈深褐色和黄红色,肝上有大小不等的白色坏死点,胆囊明显膨大,充满蓝绿色胆汁。胰腺颜色变暗,个别病死鹅的胰腺出现小白点,心肌颜色变淡,脾脏充血,肾脏肿胀。法氏囊质地坚硬,内部有纤维素性渗出物。有神经症状的病死鹅剖检后,可见脑膜下血管充血。有的病变不典型,仅见黏膜充血或出血,肠内容物混有较多的灰白色纤维素性絮片,肠黏膜肿胀,并且具有出血点。

4、预防

建立严格的卫生制度,搞好饲养场的卫生,对养殖场和鹅舍及饮水、喂食等设备要定期消毒,及时清扫粪便、污水,保持舍内清洁卫生,通风良好,干燥。有专人管理、饲养、孵化,进出饲养场和其他鹅舍要先消毒,穿防护服,养殖场和孵化场禁止外人进入。同时,在孵化前后必须对包括孵化器、出雏槽等一切设备、用具用福尔马林熏蒸法彻底熏蒸消毒;将种蛋清洗干净,并用低浓度的消毒药消毒,晾干装入孵化器。对开产前30天的种鹅用小鹅瘟鸭胚化弱毒疫苗进行4倍量的免疫注射,产蛋30天后再进行第2次加强免疫注射。雏鹅出壳1~2天进行小鹅瘟鸭胚化弱毒疫苗免疫注射;小鹅瘟病发病严重的地区,先用小鹅瘟高免血清肌肉注射,5~7天后再用小鹅瘟鸭胚化弱毒疫苗进行免疫注射。小鹅在育雏期间要注意保温、降湿,下水时间不宜过早;有条件的要尽量小群饲养,有利于饲养管理和疫病的控制;对从不同地区购买的雏鹅要单独饲喂,不能混群饲养。要用全价饲料饲喂,营养丰富、全面,饲料搭配合理,给予足够的清洁饮水。

5、治疗

对于发生小鹅瘟病的患鹅要立即采取紧急有效的治疗措施,将没有出现临床症状的雏鹅挑出,隔离出饲养场地,放在清洁无污染的地方饲养,用小鹅瘟高免血清2~4倍量肌肉注射;对已发生小鹅瘟病的雏鹅要立刻用小鹅瘟高免血清2~4倍量肌肉注射,根据病情,隔天1次,连续2~3次。同时,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禽用抗病毒药物,添加电解质、多种维生素等增强雏鹅的体能;为了防止细菌性感染,可以用抗生素等进行口服或注射。对整个养殖场及病鹅所用的用具、设备、鹅舍用强效消毒药物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对病死的小鹅集中深埋或用火烧掉,进行无害化处理。

小鹅瘟的诊断与治疗技术
1发病情况

本病全年均有发生,但多发于冬末春初,主要侵害3~20日龄雏鹅。鹅群发病常呈爆发流行,传播迅速,高传染率和死亡率。在饲养管理差,卫生环境差,潮湿阴冷,鹅龄小发病率较高,1~4日龄越大,死亡率越低,40龄以上鹅只,未见发生本病。

2临床诊断

病雏鹅发病经过多呈急性发作,精神出现颓废,弓背缩头,被毛蓬乱,步履蹒跚不稳,严重者倒地不能站立,并有“吱吱”叫声发出。饮欲增加,有食欲但不能正常采食。有乳白色或黄白色的粪便排出,粪便呈浑浊稀薄并伴有气泡,气味恶臭。失水消瘦现象迅速,体重锐减。鼻腔内有大量半透明状分泌物,患病鹅因鼻腔分泌物多影响呼吸而不停的甩头。大部分雏鹅在死亡前头向背颈弯曲,脚掌呈游泳状抽搐,张口喘气并发出“吱吱”惨叫声。病呈短一般1~2d内死亡,死亡尸体僵直。

3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病死雏鹅肝脏有轻微肿大,部分死亡雏鹅肝脏颜色呈现土黄色,有少数病死鹅胆囊比正常肿大。脑、肾、心等器官肉眼观察无明显病变,气管、泄殖腔、关节等部位无出血点,胃肠无食物呈空虚,肌胃角质层出现脱落,肠道黏膜发生肿胀,并有充血和出血现象,黏膜部位被大量黏液覆盖,靠近卵黄囊的肠腔部位出现明显肿大,剪开肿大的肠管,可见灰白色状如绦虫腊肠样栓子,长度约为5~8cm,剪开栓子,内部为深褐色干燥的肠内容物,“栓子”外层被覆质地脆弱和厚薄不一的纤维素性假膜,假膜表面有类似出血的斑块。心房扩张,心壁松弛,心肌晦暗无光泽,呈苍白色。切片可见心肌纤维有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颗粒变性以及肌纤维断裂。脑膜血管充血,并呈点或片状出血,神经细胞变性,血管周围间隙淋巴细胞浸。

4实验室诊断

4.1镜检

取心血涂片、肝脏触片,美兰染色镜检,未见可疑致病菌。

4.2抗血清保护实验

用无菌法取病死雏鹅的肝、脾、胰等组织研磨,加灭菌生理盐水作成悬液,取上清液备用。选健康雏鹅4只,分成实验、对照2组,每组2只,实验组肌注2ml小鹅瘟抗血清,对照组不注射。之后,用制备好的上清液分别对4只雏鹅注射0.5ml,8min后观察,对照组2只雏鹅精神萎顿、低头缩颈,相继抽搐死亡,实验组2只雏鹅存活。结合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确诊为急性型小鹅瘟。

5防控措施

5.1消毒灭源

将假定健康雏鹅转移到另一经过严格消毒过的圈舍饲喂,并精心护理。消毒灭源,对鹅舍、饲养场地、用具、周围环境用1:600的三氯异氰脲酸粉(大卫立康)进行彻底消毒,2次/d(早、晚各1次),连用5d,对死鹅及其污染过的饲料等挖坑深埋。

5.2特异性治疗

用抗小鹅瘟抗血清肌注,2ml/只,全群大腿肌肉注射。

5.3补液治疗

防止脱水和继发感染,饮水中加电解多维和氟派星等肠道抗菌药物,连用5d。整个鹅群继续饲喂广谱抗生素,以控制并发或继发感冒。治疗3d后,病情得到控制,除弱雏零星死亡外,再无死亡现象,7d后,全群基本健康恢复,采食正常。

6讨论

6.1做好生物安全工作

对种蛋和孵化器具、雏鹅及所用的设备都要严加清洗、消毒。严格控制引进来自疫区的种蛋和雏鹅。另外最好从非疫区鹅群中引进种蛋,不同地区种蛋和雏鹅不得混孵或混群,以避免感染发生。

6.2做好雏鹅免疫工作

对雏鹅注射抗小鹅瘟的血清进行免疫是防治该病的一项关键措施。出壳1~2d的雏鹅,每只皮下注射0.5ml,保护率达95%左右。发病的雏鹅每只注射0.5~1ml,治愈率为85%。

6.3做好成年母鹅的免疫工作

利用弱毒疫苗,甚至强毒疫苗给成年母鹅进行预防注射是预防本病最经济而有效的方法,近年来,该病呈现流行趋势,但由于农户养鹅量较少,故未引起足够重视,以致本病没有得到及时确诊。随着养鹅专业户、重点户的日益增多和商品生产的不断扩大,小鹅瘟给农户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日趋严重。因此,必须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尽快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控制本病流行。

小鹅瘟病有哪些症状


小鹅瘟病1-10日龄的雏鹅最易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有时高达100%。往往呈最急性型,突然发病,缺乏前驱症状,病雏衰弱、倒地,经0.5-1天死亡。15日龄左右鹅发病后多为急性,病鹅精神不振,食欲不佳,喜饮水,排出灰白色或淡黄绿色稀粪,并混有气泡,呼吸困难,病鹅时时甩头,最后出现神经症状,扭颈、麻痹、抽搐、昏迷而死。病程1一2天。 20日龄以后鹅发病,多呈亚急性或慢性经过,病程1周左右,主要为下痢、不食、消瘦,部分病鹅虽可恢复,但生长发育十分迟缓。病鹅剖检,见小肠的中段和下段,回盲肠部膨大2-3倍,内有灰白色或淡黄色的腊肠样栓子,栓子外包围着一层厚坏死性肠粘膜组织和纤维形成的假膜。

小鹅瘟的症状 小鹅瘟病理变化及防控措施


小鹅瘟,又称鹅细小病毒感染,是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精神萎顿、食欲废绝、严重下痢,有时出现神经症状,死亡率高为临诊特点,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并可经卵垂直传播。小鹅瘟主要是4-20日龄的雏鹅感染发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能够达到90%-100%,且可快速传播。随着日龄增大,发病率逐渐降低。成年鹅感染病毒通常不会出现临床症状,但能够通过排泄物和卵来传播该病。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小鹅瘟的症状小鹅瘟病理变化及防控措施。

1、流行病学

任何品种的鹅都非常容易感染该病。但小鹅瘟不同毒株具有大小不同的毒力,凶此对雏鹅具有不同的致病性。另外,鹅对小鹅瘟的易感程度与日龄密切相关,日龄越小越容易感染,而日龄越大具有越小的易感性。这主要是由于雏鹅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免疫系统,具有相对较弱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一般来说,小于30日龄的雏鹅非常容易感染发病,而大于30日龄的鹅较少感染,尤其是出壳后3~25日龄的雏鹅最容易感染。但在该病流行的高峰期,有时35~45日龄的鹅也能够感染发病死亡,但病程持续时间较长,且症状较轻。患病雏鹅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来源,其排泄物与分泌物中含有病毒,导致垫草、饮水、饲料、水盆和食槽等被污染,从而变成该病的传染媒介。此外,孵房污染病原体后也是传播该病的重要传染媒介。在自然情况下,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在密集饲养的地区及高度集中孵化时,该病通常呈现周期性流行。

2、临床症状

雏鹅不同日龄感染具有长短不同的潜伏期,小于2周龄的雏鸭无论是自然感染还是人工感染,都具有2~3天的潜伏期;大于2周龄的雏鹅感染后具有4~7天的潜伏期。另外,雏鹅感染日龄不同,病程也有所不同,据此可分成三种类型,即最急性型、急性型和亚急性型。

最急性型。通常是小于1周龄的雏鹅和初生番鸭容易发生该类型,且往往突然发病、死亡,快速传播,发病率一般达到100%,病死率超过95%。雏鹅在精神萎靡后的几小时内就会由于衰弱而倒地,两腿不断划动,并快速死亡。

急性型。通常是1~2周龄的雏鹅容易发生该类型,患病雏鹅具有明显的症状,主要表现出全身委顿,往往蹲伏,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增加饮水,明显下痢,排ILIJ青绿色或者灰白色稀粪,其往往混杂有纤维碎片或者没有消化的饲料,临死前头部通常触地,且两腿抽搐或者麻痹。病程可持续大约2天。

亚急性型。通常是大于2周龄雏鹅容易发生,主要在流行后期出现。患病雏鹅主要表现出精神萎靡,腹泻,机体消瘦。个别存活者在一段时间内生长发育较差。病程通常能够持续3~7天,有时甚至更长。

3、病理变化

对病死鹅进行剖检,发现主要是消化道发生病变。小肠中段、下段明显膨大,至少达到正常大小的2倍以上,且质地坚硬,小肠黏膜充血、肿胀、发炎、坏死,存在大量淡黄色渗出物;肠管内含有脱落的带状假膜,肠腔中存在由淡黄色、灰白色的凝固物形成的栓子,从而导致肠管堵塞。栓子外层是由纤维素渗出物以及坏死的肠黏膜、组织构成的凝固物,中心为褐色的肠内容物,质地坚硬,如同腊肠样,长度一般在3~4cm左右。直肠内积聚大量稀粪。肝脏呈紫红色,明显肿大,胆囊扩大,含有浓稠胆汁。心脏颜色变深,肾脏轻度肿大,脑膜下血管发生充血。

4、防控措施

严格消毒。种蛋消毒,即种蛋室要使用福尔马林进行熏蒸消毒,人孵的种蛋要使用药液进行彻底冲洗,避免通过种蛋传播病原。种蛋室一般按每立方米体积使用15mL福尔马林,添加7g高锰酸钾后进行12h薰蒸消毒;种蛋要浸入到0.2%新洁尔灭溶液中进行消毒,经过2~3min取出沥干,之后才能够入孵。设备消毒,即孵室内的所有用具、设备、室内以及地区都要按照消毒程序和要求操作,按每立方米使用25mL福尔马林,并配合添加12.5g高锰酸钾后进行12h薰蒸消毒。环境消毒,即经常清扫室外、道路等外部环境,确保清洁卫生,之后均匀喷洒1遍20%草木灰水或者2%氢氧化钠热碱水;墙壁和供排水系统要使用由3%来苏尔液和20%石灰水组成的混合液进行1遍粉刷。

合理免疫。免疫预防是预防发病的关键,养鹅户要积极、及时地给鹅群注射免疫疫苗、卵黄液、抗血清等。根据对象不同选择适宜的类型,一般雏鹅适宜选用灭活的免疫疫苗或者抗血清,而成鹅适宜选用活疫苗或者卵黄液。母鹅群要每半年免疫接种1次小鹅瘟弱毒疫苗,从而使后代雏鹅形成天然被动免疫力;或者母鹅群在产蛋前1个月免疫注射疫苗,经过半个月就能够建立免疫,也可使后代雏鹅获得被动免疫。如果种鹅没有经过免疫种,则其所产种蛋孵出的雏鹅要及时注射雏鹅用小鹅瘟疫苗,经过3天就能够形成免疫力。

紧急治疗。只要该病发生或者流行,不仅要进行严格封锁、隔离以及消毒,还要立即使用抗小鹅瘟血清进行防治,并配合采取对症治疗。治疗时,小于15日龄的患病雏鹅每只适宜注射1mL,大于15日龄每只适宜注射2mL,间隔1天冉使用1次。

(1)大体病理变化本病大体病理变化以消化道炎症为主,全身皮下组织明显充血,呈弥漫红色或紫红色,血管分枝明显。
最急性型:由于雏鹅日龄小,多为l周龄以内雏鹅,病程短,病变不明显,仪见小肠前段黏膜肿胀充血,覆盖有大量黏稠的淡黄色黏液。有些病例小肠黏膜有少量出血点或出血斑,表现急性卡他性炎症变化。胆囊肿大,充满稀薄胆汁。
急性型:患病雏鹅一般在1~2周龄,病程2天左右,有比较明显的肉眼病理变化,尤其是肠道有特征性的病理变化。脏器病变情况如下:
消化道:患雏食道扩张,腔内含有数量不等的绿色稀薄液体,混有黄绿色食物碎屑,黏膜无可见病变,腺胃黏膜表而均有多量淡灰色黏稠液附着,肌胃的角质膜很黏腻,容易剥落。肠道均有明显的病变,尤其是小肠部的病变最显著和突出。十二指肠,特别是其起始部分的黏膜呈弥漫性红色,肿胀有光泽,黏膜表面有散在节段性发红,少数病例黏膜有散在性出血斑。空肠和回肠的回盲部肠段,外观变得极度膨大,呈淡灰白色,体积比正常肠段增大2~3倍,形如香肠状,手触肠段质地很坚实。从膨大部与不肿胀的肠段连接处很明显地可以看到肠道被阻塞现象。膨大的肠段有的病例仅有1处,有的病例见有2~3处。每段膨大部长短不一,最长达10厘米以上,短者仅2厘米。膨大部的肠腔内充塞着淡灰白色或淡黄色的栓子状物,将肠腔完全阻塞,很像肠腔内形成的管型。栓子物的头尾两端较细,栓子物很干燥,切面上可见中心为深褐色的干燥肠内容物,外面包裹着厚层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和坏死物凝固而形成的假膜。有的病例栓子呈扁平带色,外形很像绦虫样。阻塞部的肠段由于极度扩张,使肠壁菲薄,黏膜平滑,干燥无光泽,呈淡红色或苍白色,或微黄色。无栓子的其他肠段,肠内容物呈棕褐色或棕黄色,很黏稠样。有些部分肠段见有纤维素性凝块或碎屑附着在黏膜表面,但不形成片状的假膜。肠黏膜呈淡红色至弥漫性红色,偶见出血斑点。结肠黏膜表面有多量黄色或棕黄色黏稠液附着,黏膜肿胀发红,靠近回盲部更加明显。盲肠黏膜变化与结肠相同。直肠无明显变化。泄殖腔显著扩张,充满灰黄绿色稀薄内容物,黏膜无可见病理变化。法氏囊无明显病理变化。
肝脏:稍肿火,表面光滑,质地变脆,呈紫红色或暗红色。有些病例呈黄色甚至深黄色。切面有淤血流出。少数病例肝实质有针头至粟粒大坏死灶。
胆囊:显著扩张,充满暗绿色胆汁,胆囊壁弛张,黏膜无明显病理变化。
肾脏:稍肿大,呈深红或紫红色,质脆易碎,表面和切面上血管分枝清
晰,有少量淤血流出。输尿管扩张,充满灰白色尿酸盐沉着物。
胰脏:呈淡红色,切面血管扩张充血。少数病例偶见有针头大的灰白色小结节。
脾脏:不肿大,质地柔软,呈紫红色或暗红色,切面上组织结构无明显病理变化。少数病例切面上可见有散在性针头火的灰白色小坏死灶。
心脏:右心房显著扩张,充满暗红色血液凝块或凝固不良的血液。心外膜表面血管分枝明显充血,稍微隆起于表面,个别病例有散在性淤斑。心内膜一般无可见病理变化,心壁弛张,心肌晦暗无光泽,个别病例心肌苍白。
肺:呈不同程度充血,两侧肺叶后缘有暗红色出血斑,质地较实。挤压肺脏,切面上有数量不等的稀薄泡沫流出。
气管黏膜和气囊:一般均无明显病理变化。
脑:脑壳充血、出血,尤其是小脑部最为显著。脑膜血管显著充血扩张,切面血管亦有同样变化,少数病例的软膜上有散在性针头大出血点。
皮下:全身皮肤,尤其是头部皮肤出现紫红色出血斑块,有的病例融合为大片紫癜。
亚急性型:患病雏鹅肠道栓子病变更加典型。
(2)显微病理变化
消化道:小肠膨大处的变化为典型的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假膜脱落处残留的黏膜组织仍保留原有轮廓,但结构已破坏。固有层中有多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少数中性粒细胞浸润。黏膜层严重变性或分散成碎片,肠壁平滑肌纤维发生实质变性和空泡变性以及蜡样坏死。大多数病例的十二指肠和结肠呈现急性卡他性炎症。
肝脏:肝细胞严重颗粒变性和程度不一的脂肪变件,有些病例还有水泡变性。
肾脏:间质小血管扩张充血,有时发生小出血。肾小管上皮颗粒变性,少数病例实质中有小坏死灶,间质中也有炎性细胞弥漫浸润。
胰脏:间质血管充血。腺泡上皮变性,部分区域腺泡结构破坏,上皮脱落,形成小坏死灶。间质中有少数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
脾脏:髓质脾窦轻度出血。淋巴滤泡数最减少和结构不清楚,坏死灶周围水肿,脾髓中单核细胞广泛增生,有的形成大片的增生区,混有少数中性白细胞。
心脏:心脏纤维有不同程度的颗粒变性和脂肪变性,很多肌纤维断裂,排列零乱,肌间血管允血并有小出血区,肌纤维问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弥漫性浸润。
肺:间质血管显著充血,肺泡毛细血管同时发生充血扩张和散在出血,肺泡及副支气管腔中含有淡红水肿液,混有少最的红细胞及淋巴细胞。
脑:脑膜及实质血管显著扩张,充满红细胞,实质小血管扩张破裂,红细胞渗出于周围间隙中形成小出血灶。神经细胞变性,严重病例出现小坏死灶,胶质细胞增生。少数病例血管外膜细胞增生,周围有淋巴细胞及胶质细胞浸润,形成轻微的“套管”现象,表现非化脓性脑炎变化。

鸭鹅病的临床检查


在现场进行疫情调查时,一般原则或程序是先检查健康群,后检查发病群;先检查发病群中的健康鸭鹅.后检查病鸭鹅;先对病鸭鹅作一般性检代,后作各系统的详细检查。

(1)群体检查。为了避免对发病鸭鹅的过分惊扰,可先从一定的距离外进行观察,待禽群逐渐适应后,才进一步接近并做进一步的观察和检查。观察禽群内的鸭鹅是否分布均匀,有无拥挤或打堆现象;采食和饮水状态;粪便情况如何等。对笼养鸭鹅,还应检查笼具大小,安装是否合适,有无破损;供料、供水系统是否适合,状态是否良好等。凡羽毛松乱而无光泽、羽毛异常脱落或生长异常,精神呆滞或嗜睡.翅尾下垂,呼吸、姿态或动作异常,头颈卷缩或伏卧不起,颜面肿胀,眼鼻分泌物增多,食欲降低或废绝,粪便异常等表现者均为病象,应逐一挑出和做进一步的检查。

(2)病鸭鹅个体的检查。个体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病鸭鹅的精神、体态、羽毛、营养状况和发育情况,呼吸、目光、食欲、饮欲等及各个系统的功能、结构有无明显的异常。

(3)精神状态和机能的检查。大多数疾病都能引起病鸭鹅表现精神沉郁、毛松眼闭等症状。如出现昏睡或昏迷,多属代谢扰乱性疾病、严重传染病后期或某些中毒性疾病,预后多不良。精神兴奋、运动增强、向前冲突或不断转圈,是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升高的表现,常见于脑炎初期、毒物中毒或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伤疾病的后遗症。鸭鹅在许多疾病过程中,如肉毒梭病毒素中毒可见头颈和四肢的无力性麻痹;雏鸭病毒性肝炎、脑型大肠杆菌病等传染病、中毒病等则可引起机能亢进,临床表现角弓反张、头须握转或痉孪;维生素B1缺乏病则可见望星 姿势。脊髓损伤可表现出动作不协调,虽有采食欲,但不能准确地啄取食物,如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就以头颈震颤和共济失调为其特征性症状。

(4)营养状态和发育情况检查。肌肉瘦削、生长发育不良、矮小均为营养不良的征候,常见于营养缺乏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

(5)羽毛、皮肤及可视粘膜检查。羽毛生长不良、粗糙和容易脱落,多与日粮中氨基酸(特别是含硫氨基酸)、维生素(如泛酸等)、微量无机元素(如锌等)的缺乏有关,也可能是寄生虫早病的一种表现,临床可见啄羽等症状,但要与正常的换羽相临别。眼周羽毛污脏不洁和粘液、血液枯附则可能揭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鹅红眼病或嗜眼吸虫病等疾病;而肛周羽毛污秽、粘有粪便则多为腹泻的特征。皮肤的检查注念其有无创伤、颜色、状态等的异常。皮下气肿多见于气囊破裂,而皮肤千燥、皱缩是脱水的表现;颜面部肿胀可见于禽流感和鸭瘟等。

(6)呼吸系统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呼吸的频率、状态、呼吸音和鼻漏等。在正常情况下,鸭鹅的呼吸频率都有一定的范围,超过这个范围的上限即称为呼吸频率增加,或呼吸急促,或浅频呼吸;反之则称呼吸频率减缓,或呼吸深长。前者多见于发热、贫血、脚腔或肺部疾患,而后者则多见于昏迷、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或异物引起的狭窄等情况。高温中暑时可见张口喘息、呼吸迫仲、两翅张开等症状。

(7)消化系统检查。主要指口腔、舌、咽喉、食道膨大部、腹腔脏器、泄殖腔和肛门的检查,以发现其色泽有无改变,有无渗出物、创伤、炎症、溃疡、异物或寄生虫;食道膨大部的胀摘程度及其性质;腹部是否胀满及其性质如何;泄殖腔枯膜有无充血、出血、坏死或溃疡;排粪的情况、数量及其性状等。

许多传染病在发病过程中,常见食欲减少或废绝,而断饲或限饲等长期饥饿后恢复供料,可见食欲亢奋和暴食。高温季节,腹泻,日粮中食盐、钾和镁含量高或食盐中毒,以及发生热性传染病时,禽群饮水址增加,甚至出现暴饮现象。

口腔、舌面、咽喉出现炎症、结节、伪膜可见于维生素A缺乏、鸭瘟、禽珠菌等疾病。食道膨大部膨大硬实,可能是其内充满干燥未消化饲料或羽毛、泥沙等异物;食道膨大部膨胀,柔软下垂,倒提时从口中流出大量酸臭液体,此多由食物发霉变质所致,而禽霍乱、鸭瘟等传染病时亦可发生。腹部触诊有助于了解腹腔内部的一些情况,如有无肿窟或异物、母禽是否蛋滞留、肝脏是否肿大及其质地是否正常、有无腹水等。腹部膨隆下垂、有波动感提示腹水的存在,可见于卵黄性腹膜炎、大肠杆菌病、肝肿瘤、腹水综合征等。许多疾病都会导致腹泻,多可见肛门羽毛污秽和有稀粪,依据粪便的性质、色泽等常能为临床诊断提供有用的信息。

(8)体温侧定。侧量病禽的体温亦可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必要的线索。一般来说,患急性传染病时,病禽的体温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临死前则常有体温下降;慢性传染病病便,通常发热不明显;中毒性疾病和营养代谢性疾病,其体温很多属正常范圈或稍低于正常;热应激(热射病或中暑)时,体温常有明显的升高。

鸭(鹅)常见眼观病变


鸭(鹅)在发病的过程中,其正常物质代谢和生理机能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和障碍,进而引起相应的组织器官在形态和结构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这种形态上的改变称为病理变化。鸭(鹅)死亡,其组织器官因受体内酶和细菌等的作用和外界温度的影响,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机体死亡时后发生的,故称之为死后变化。在剖检应时注意与生前发生的病变相区别。尸体腐败后,将使生前的病变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变,从而影响剖检时的观察和正确判断,此时不宜做剖检,因此剖检工作必须于鸭(鹅)死亡时尽快进行。常见的眼观病变有:

(1)充血。器官或局部组织中的血管扩张、血液含量增加谓之充血,有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两种,后者又叫郁血或淤血。由于静脉血的二氧化碳含量较多,故郁血器官组织呈紫红或暗红色,稍肿大,切面常有暗红色血液流出。郁血常见于肺、肝、脾和肾等器官组织

(2)出血。血管的完整性因外伤或疾病过程而受到破坏,血液流出血管壁之外称为出血。出血是一种很常见的病变,在各种疾病过程中,特别是在传染性疾病过程中,常可见不同类型的出血性病变,包括点状出血、淤斑状出血、出血性浸润、体腔积血和血肿形成等。

(3)水肿。因营养或疾病等原因而使体内水代谢过程发生障碍,过多的液体蓄积在组织间隙中的病理现象称为水肿,如肺水肿、皮下水肿、肠粘膜水肿等。如果过多的水分蓄积于如胸腹腔、心包囊、脑室内等体腔时.则称为积水,是水肿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4)萎缩。这是指成熟器官组织的体积缩小、重量减轻的现象,可分为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前者如性成熟后禽只的胸腺和法氏囊的萎缩.是正常的生理表现;后者如长期营养不良或某些疾病过程中,出现一种或多种器官组织的萎缩,这是一种病理性表现,常见不同的诊断意义。

(5)肥大。这是指器官组织的体积、重量较正常增加的现象,也可分为生理性肥大和病理性肥大两类。生理性肥大如产蛋期母禽的卵巢和输卵管的体积明显增大,而病理性肥大则是常因种种原因引起器官组织内实质细胞或间质的异常增殖所致,如肝硬化前期因小胆管和纤维组织的大量增生而使肝脏体积增大、重量增加。

(6)混浊肿胀。又称颖粒变性,是蛋白质代谢障碍的一种表现,多发生于代谢比较旺盛的器官,如肝、心和肾。病变器官肿胀,色禅混浊如沸水烫过一样,常见于急性传染病和中毒病的过程中。

(7)脂肪变性。这是脂肪代谢障碍的一种表现,多发生于肝脏和心肌,常见于急性热性传染病和中毒病。肝病变轻微时,仅见其色稍黄;严重者,肝脏肿大,质柔软,呈弥漫性黄色,切面带油脂状;心肌脂肪变性时,亦带黄色,切面见有黄色条纹.与正常红揭色心肌相间,形成花斑样外观。

(8)坏死。局部组织细胞死亡称为坏死,可发生于任何组织器官。坏死的组织失去正常的结构和色泽,质多松脆,多呈灰白色或灰黄色。引起坏死的原因很多,具体表现各异。如急性禽霍乱时,肝表面和切面均可见大量分布较为均匀、针尖或针头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点.而患沙门氏杆菌病时,其坏死点则较疏而大;患曲霉菌病时,肺脏常有黄白色、粟粒至绿豆大小的结节性病灶,而慢性禽霍乱则常引起肺部的大面积坏死。

(9)尿酸盐沉积。由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或维生素A不足,以及某些疾病过程引起体内尿酸的代谢和排泄发生障碍,导致灰白色的尿酸盐在体内的某些器官或组织中沉积。沉积于关节时,称为关节痛风;广泛沉积于内脏器官表面,则称之内脏痛风。肾是尿酸的主要排泄器官,最易发生尿酸盐沉积。此时,肾脏肿大,因肾小管充斥灰自尿酸盐而使之呈现出白色网状结构,输尿管亦可因充满尿酸盐而显著增粗。

(10)炎症。炎症可发生于机体的任何部位,是指机体在致炎因子的作用下的一种防御性反应,其临诊特点是红、肿、热、痛和机能障碍。因炎症发生的部位及其渗出物不同,其形态学上的表现也有差异。卡他性炎是指粘膜表面的炎症,此时粘膜浮肿发红,上覆有大量浆液或粘液性渗出物.如卡他性肠炎;如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的.血液,则称为出血性炎;如有多量的纤维素,则称为纤维素性炎;炎症过程有明显的坏死时,称为坏死性炎;若坏死组织溶解脱落。留下一凹陷病灶时,称为溃疡。病程延长,炎症转为慢性,此时急性渗出较少,且多为纤维素物。随着渗出物的吸收和纤维素的机化,常常引起内部器官的粘连。如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鹅蛋子监(卵黄性腹膜炎)、大肠杆菌病等时的心包粘连、腹腔器官粘连等。

鸭鹅场的经营设想


首先应确定鸭鹅场的经营方向,即办什么类型的鸭鹅场这必须根据市场需要并兼顾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而确定.总之.经济效益是个根本问题,怎么做经济效益高就怎么做,同时还要考虑生产土的可行性,最后做出选择。例如市场上鸭蛋紧俏,价格较高,经营商品蛋鸭经济效益高,同时又具备相应的条件,就可饲养商品蛋鸭。

经营方向包括专业化饲养和综合性饲养两大经营类型.如养鸭,专业化饲养是指养某一鸭种的一个类刑即养肉鸭还是蛋鸭;综合性饲养是指养某一鸭种的儿个类型或与其他物种一起饲养如肉用种鸭场兼养肉用仔鸭和养鱼、养猪相结合等。

专业户养鸭鹅一般应进行专业化饲养,少用综合性饲养.这是因为综合性饲养的经营范围广、规模大、投资大、饲养条件和技术力量要求较高.同时在苗禽来源和产品销售上难度也较大,虽然综合性饲养的经济效益较高,但一般的专业户难以办到.

鸭、鹅的疾病各有哪些特征


(l)传染病的特征 由特定的病原体引起;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明显的全身症状;一般其有相同的和固定的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能产生可用血清学反应检查的特异性抗体和变态反应。耐过的鸭、鹅 能获得特异性反应。使机体在一定的时期内或终身不再患该种传染病。

(2)寄生虫病的特征寄生虫病除了具有以上特征外。还具有以下一些共性:发病鸭、鹅 一般出现逐渐消瘦、贫血、水肿、生长发育迟缓和生产性能低下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症状;传播过程中常常需要,中间宿主的参与:有明显的季节性; 常可复发、并发或继发。

(3)营养代谢性疾病的特征 病情发展缓慢,病程一般较长:具有群发性,发病率较高.但没有接触传染的病史;多呈地方性流行.特别是矿物质微量元素引起的营养代谢病。在相同的条件下.雏鸭、雏鹅.生长期的鸭、鹅 及产蛋高峰期的鸭、鹅 常常容易或 首先发病.而且症状明显;用抗生素及常规对症药物治疗一般无效.补给所缺营养成分或去除过多成分。疾病可得到有效控制。

(4)中毒性疾病的特征 急性中毒病通常发生在放牧、投食、用药或其他一些饲养管理条件改变后;规模化饲养方式下.,中毒病也有群发的特点.症状和病变相同.但无接触传染性;体格越大,摄食能力越强的个体常常先发病,病情较严重。身体弱小者病情常较轻;去除可疑有毒因素后,鸭、鹅群病情不再扩大。不再有新的病例出现;一般没有固定的综合征,也没有特征性的病理变化。

鸭(鹅)内脏眼现病变与疾病


(1)心包、心肌病变组

①心包积液或含有纤维素渗出,常见于鸭瘟、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禽霍乱、禽李氏杆菌病、霉浆体感染、鹅螺旋体病以及某些中毒病,如霉菌毒素中毒、食盐中毒、氟乙酞胺中毒、磷化锌中毒、药物中毒等。

②心包增厚、纤维索性心包炎,常见于大肠杆菌病、禽霍乱、霉浆体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等。

③心包及心肌表面附有大量的白色尿酸盐结晶,常见于内脏型痛风。

④心冠脂肪出血或心内外膜有出血斑点,临诊上见于鸭疽、鹅副粘病毒病、禽霍乱、大肠杆菌败血症、鹅流行性感胃、肉毒梭菌毒素中毒、食盐中毒、棉籽饼中毒、氟乙酰胺中毒等。

⑤心肌有灰白色坏死或有小结节,或肉芽肿样病变,临诊上见于禽流感、大肠杆菌败血症、禽副伤寒等。

⑥心肌变性,临诊七见于禽流感、维生素E和硒缺乏症等。

⑦心肌出血,临诊上见于禽霍乱、出血性贫血。

⑧心肌缩小、心肌脂肪消耗和心冠脂肪变成透明胶冻样,这是心肌严重营养不良的表现,常于慢性传染病,如结核病、慢性副伤寒以及严重的寄生虫病等。

(2)肝脏病变组

①肝脏肿大或缩小,表面有灰白色斑纹或有大小不等的肿瘤结节,常见于黄曲霉毒素中毒病;肝脏极度肿大,质地较硬,也见于鸭淀粉样变病。
②肝脏肿大,并出现肉芽肿,临诊上见于大肠杆菌病。
③肝脏肿大,淤血,表面有坏死点、坏死斑,常见于鸭瘟、番鸭花肝病、急性禽霍乱、禽副伤寒、大肠杆菌病、螺旋体病、鹅流行性感冒、禽链球菌病等,有时也见于鸭瘟、小鹅瘟、鹅副枯病毒病等。
④肝脏肿大,有出血斑、出血点,临诊上见于鸭病毒性肝炎、禽流感、鸭次睾吸早病、禽霍乱以及痢特灵中毒等,也见于鸭瘟期的肝脏病变。⑤肝脏肿大,呈青铜色或占铜色或墨绿色,常见于大肠杆菌病、禽副伤寒、禽葡萄球菌病、禽链球菌病等。
⑥肝脏肿大、硬化,表面粗糙不平或有白色针尖状病灶,临诊上见于慢性黄曲霉毒素中毒。
⑦肝脏萎缩、硬化,多见于腹水症晚期的病例和成鸭成鹅黄曲霉菌毒家中毒。
⑧肝脏肿大,有结节状增生病灶。则见于成鸭成鹅的肝癌。
⑨肝脏肿大,表面畏盖渗出物,临诊上常见于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败血霉浆体感染、鸭瘟疫、鹅鸭瘟、脂肪肝综合征等。
⑩肝脏肿大,呈淡黄色脂肪变性,切面有油腻感,多见于脂肪肝综合征,也见于维生素E缺乏症和鹅流行性感胃。⑾肝脏有寄生虫,常见于后睾吸虫病。
⑿腹腔内有血凝块,常见于外伤、肝破裂等。

(3)肺病变组

①肺淤血、水肿,临诊上见于慢性鸭瘟、急性传染病如禽流感、番鸭细小病毒病、鹅粘病毒病、禽霍乱、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副伤寒、禽链球菌病、霉浆体病等,也见于棉籽饼中毒。
②肺实质有淡黄色小结节,气囊有淡黄色纤维渗出或结节或者有灰黑色或淡绿色霉斑,临诊上见于曲霉菌病。
③肺有淡黄色或灰白色结节,见于曲霉菌病、结核病。
④肺肉变或出现肉芽肺,见于大肠杆菌病等。
⑤肺内容物呈胶状,见于中暑、急性缺水等。

鸭、鹅是否有推荐的免疫程序


生产中.应根据本地区常发病和多发病的种类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没有共用的免疫程序,推荐的免疫程序只有参考价值。不能照抄照搬。

(1)鸭的免疫程序(推荐)1~3日龄颈背部皮下注射鸭病毒性肝炎血清(或卵黄抗体)或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 8~10日龄肌肉注射大肠杆菌病-传染性浆膜炎二联灭活疫苗,10~14日龄肌肉注射禽流感油乳剂灭活疫苗. 18~20日龄肌肉注射鸭瘟灭活疫苗.种鸭或蛋鸭在65~75日龄进行禽流感油乳剂灭活疫苗和鸭瘟弱毒疫苗的2次免疫,产蛋前2 周进行禽流感油乳剂灭活疫苗和鸭瘟弱毒疫苗的3次免疫和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的2次免疫.以后每隔平年再免疫 1次。

(2)鹅的免疫程序(推荐)1~3日龄颈背部皮下注射小鹅瘟血清(或卵黄抗体)或小鹅瘟弱毒疫苗8~10日龄肌肉注射大肠杆菌病-传染性浆膜炎二联灭活疫苗.10~14日龄肌肉注射禽流感油乳剂灭活疫苗和鹅副粘病毒病油乳剂灭活疫苗.种鹅或蛋鹅在65~75日龄进行禽流感油乳剂灭活疫苗和鹅副粘病毒病油乳剂灭活疫苗的2次免疫.产蛋前2周进行禽流感油乳剂灭活疫苗、鹅副粘病毒病油乳剂灭活疫苗的3次免疫和小鹅瘟弱毒疫苗的2次免疫,以后每隔半年再免疫1次.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21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