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岚绒山羊:我国第三个绒山羊新品种

11月17日,记者从岢岚县政府获悉,该县培育的晋岚绒山羊新品种通过国家畜禽品种遗传资源委员会认证,成为继柴达木绒山羊、陕西白绒山羊之后的我国第三个绒山羊新品种。这是我省牛羊业目前拥有的惟一一个国家级品牌。

绒山羊是我国独有的优势品种资源,是农业部明令禁止出口的家畜品种;山羊绒是世界上名贵稀有的特种动物纤维,是纺织工业的高档原料,享有纤维宝石、软黄金等美誉。

岢岚养羊业历史悠久,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岢岚三晋绒山羊第一县。从上世纪80年代起,该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养羊作为脱贫致富的抓手,积极开展绒山羊品种改良,提高绒山羊的品种质量。培育新品种的主阵地是岢岚县种羊场,由省农业厅统一组织协调,省市县有关部门和养羊科技工作者和养殖户联合攻关,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终获成功。新品种以辽宁绒山羊为父本、吕梁黑山羊为母本,采用高效育种、高效繁殖调控和平衡营养调控等技术,经过杂交改良、横交固定和选育提高3个阶段,最终培育成遗传稳定、产绒量高、绒细度好、适应性强的晋岚绒山羊。

今年,农业部国家畜禽品种遗传资源委员会羊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来到岢岚,对晋岚绒山羊进行了现场验收审定,一致同意晋岚绒山羊初审通过。随后国家畜禽品种遗传资源委员会对初审结论进行了严格讨论和公示,最终认为这是我国的第三个绒山羊新品种。

相关知识

陕北白绒山羊 陕北白绒山羊的饲养管理技术


陕北白绒山羊是以辽宁绒山羊为父本,陕北黑山羊为母本,采用杂交方式经过25年培育而成的以产绒为主、绒肉兼用型的山羊新品种。和国内其他绒山羊品种比较,陕北白绒山羊具有单位产绒量高和绒质优良的特点,在绒纤维细度、长度和产绒量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陕北白绒山羊陕北白绒山羊的饲养管理技术。

一、品种选育
1.种公羊的选择。选择体格大、绒细长和长绒量高的一级种公羊进行配种。建立健全种公羊登记制度,有计划地进行配种,以免过度近交。尽量采取现代化的选育技术,扩大和延长优秀种公羊的使用年限或冷冻精液的保存年限。
2.母羊的选择。选用产羔多、羔羊成活率高且体格发育良好的种羊组成多胎基础羊群,在此基础上再次选择多胎母羊进行配种,逐步提高羊群的多胎性能。
二、饲养管理
1.羊舍的选择。羊舍应选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和向阳的地方。羊舍地面要高出羊圈地面20厘米以上,建筑材料应就地取材,总的要求是坚固、保暖和通风良好。羊舍的面积可根据饲养规模而定,通常每只羊要保证1~2平方米的面积。
2.种公羊的饲养管理。非配种期要加强饲养,促其运动,有条件时要进行放牧。非配种期除放牧外,冬季每日补饲精料和胡萝卜各0.5公斤、干草3公斤、食盐5~10克、骨粉5克。夏季以放牧为主,适当补饲精料,每日饲喂3~4次、饮水1~2次。
配种期饲养可分为配种预备期(配种前1~1.5个月)和配种期两个阶段。配种预备期应增加饲料量,按配种喂量的60%~70%饲喂,逐渐增加到配种期的精料给量。配种期的公羊神经处于兴奋状态,经常心神不定,不安心采食,这个时期的管理要特别精心,要早起晚睡,少给勤添,多次饲喂。饲料品质要好,必要时可补饲一些鱼粉、鸡蛋和羊奶,以补充公羊配种时期大量的营养消耗。配种期如果蛋白质饲料数量不足或品质不良,会影响公羊的性能、精液品质和母羊的受胎率。配种期每日的饲料定额大致为混合精料1.2~1.4公斤、苜蓿干草或野干草2公斤、胡萝卜0.5~1.5公斤、食盐15~20克、骨粉5~10克、血粉或鱼粉5克,分2~3次投喂草料,饮水3~4次。每日放牧或运动时间约6小时。
3.母羊的饲养管理。配种前要做好母羊的抓膘复壮,为配种妊娠储备营养。日粮配给上以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为基础,对断奶后较瘦弱的母羊还要适当增加营养,以使其复膘。母羊妊娠前3个月由于胎儿发育较慢,营养需要与空怀期基本相同。妊娠的后两个月由于胎儿发育很快,胎儿体重的80%在这两个月内生长,因此这两个月应供给母羊充足、全价的饲料,这一时期母羊的代谢水平提高了15%~20%,饲料中钙、磷含量应增加40%~50%,并应含有足量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对怀孕母羊加强管理,防止拥挤、跳沟、惊群和滑倒,日常活动要以“慢、稳”为主,不能饲喂霉变和冰冻饲料,以防流产。
母羊从生产至产后3个月为哺乳期。产后两个月母乳是羔羊的重要营养来源,尤其是出生15~20天的羔羊,母乳几乎是其唯一的营养来源,应保证母羊全价饲料饲养。到哺乳后期,由于羔羊采食饲料增加,可以逐渐减少直至停止对母羊的补料。哺乳母羊的饲养要注意控制精料喂量,产后1~3天内不能饲喂过多的精料,不能饮冷水和冰水。羔羊断奶前应逐渐减少多汁饲料和精料喂量,防止发生乳房疾病。对母羊舍要经常打扫、消毒,胎衣和毛团等污物要及时清除,以防羔羊吞食发病。在哺乳期除青干草自由采食外,每天补饲多汁饲料1~2公斤、混合精料0.6~1公斤。
三、疾病预防
1.保持圈舍干燥清洁。定期对羊舍进行清理,保持羊舍整洁。每年入冬前要对羊舍进行消毒,常用的消毒药有新洁尔灭,10%~20%的石灰乳和10%的漂白粉溶液。可将消毒液盛于喷雾器内对地面、墙壁和天花板等进行消毒,在产羔前及产羔结束后对产房进行一次彻底清扫消毒。在病羊舍和隔离舍的出入口处,应放置浸有消毒液的麻袋片或草垫,消毒液可用2%~4%的氢氧化钠溶液(针对病毒性疾病)。
2.适时驱虫。每年应给羊驱虫两次,分别在2—4月份和9—11月份进行。对短期育肥的羊应在育肥开始时驱虫。用于驱虫的药物种类很多,其中搭配使用丙硫脒唑片和阿维菌素片效果显著,每隔15天轮换使用一次。驱虫应在早晨6—7时羊空腹时进行,剂量为每10公斤体重用药1片(两种药物药量相同)。喂药后6小时内禁食和禁水。
3.免疫接种。每年春、秋季接种四联苗(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疽、羔羊痢疾)、破伤风类毒素和布鲁氏杆菌疫苗,对易感地区还要注射口蹄疫疫苗、羊痘和II号炭疽芽孢菌等。
4.药浴。药浴应选在晴朗、无风和温暖的天气进行,第1次药浴后,最好间隔7天再药浴1次,以确保效果。浴前8小时停止放牧和喂料,浴前两小时让羊饮足水,以免羊药浴时因口渴误饮药液。羊在药浴池中停留3~4分钟,浴中用压扶杆将羊头压入药液中2~3次,使其周身都浸泡到药液。对怀孕母羊不要进行药浴以防流产。

横山县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1℃。干旱缺雨(年降水382毫米)、无霜期短(150天),是制约农业生产的瓶颈。200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9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畜牧业总产值4.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养羊总产值3.5亿元,分别占农业总产值和畜牧业总产值的38.7%和78%。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015元,是2000年的2.5倍。
1978年开始,我县引进辽宁盖县白绒山羊,以其为父本,陕北黑山羊为母本,采取简单杂交育成方法,历经25年的艰辛培育,经验收后,2003年被农业部公布为陕北白绒山羊新品种。陕北白绒山羊具有产绒量高、绒质优良、遗传稳定、群体中选育群间存在着多绒型和频密产羔个体等特征,在绒纤维细度、长度和产绒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我县陕北白绒山羊成年公羊平均绒长10.75±1.06厘米,产绒量996.76±157.83克,成年母羊分别为8.15±1.68厘米、703.16±36.8克,成年公羊抓绒后体重53.46±10.5千克,成年母羊47.36±3.68千克,绒细度15微米以下,净绒率60%以上,母羊产羔率120%以上,屠宰率45%以上。以陕北白绒山羊为主的羊产业已成为县域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也是今后农民增收的亮点产业。2000年以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大力发展羊产业的指导思想,从饲草基地建设入手,制定了封山禁牧舍饲养羊政策。通过加大投资力度,加强舍饲棚圈等设施建设,改善饲养管理技术,强化良种繁育技术推广和注重疫病防治等措施,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全面推动了全县羊产业的快速发展。陕西省农业厅命名横山县为陕北白绒山羊育种基地县、种羊场为陕西省陕北白绒山羊原种场;陕西省科技厅确定为陕北白绒山羊高效设施养羊科技示范县。2007年,全县羊子饲养量达到104万只,其中存栏58.2万只,出栏45.8万只,较2000年增长了1倍,年生产羊毛480吨,羊绒225吨,羊绒增长123.5%;羊肉4524吨,增长50.8%。全县农民人均养羊收入1000元以上。建成了以横山、塔湾、赵石畔、雷龙湾、波罗、双城等6个乡镇,马家梁、曹阳湾、水掌、芦河等160个行政村为主的陕北白绒山羊良种扩繁基地,饲养陕北白绒山羊65万只以上,户均40只以上。初步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格局,规模效益显著。专业户户均收入2万元以上,人均4000元以上。随着羊产业的进一步开发,横山县必将成为陕北白绒山羊主产区,成为面向全国的绒山羊供种基地。

丹东地区绒山羊饲养方式 绒山羊增绒技术的发展思路


辽宁绒山羊是我国珍贵的产绒山羊品种,所产山羊绒因其优秀的品质被专家称作“纤维宝石”,是纺织工业最上乘的动物纤维纺织原料。辽宁绒山羊在绒毛品质、产绒量等方面,居世界同类品先进,被誉为“中华国宝”。绒山羊是以摄取营养物质用于维持生命和生产的。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丹东地区绒山羊饲养方式绒山羊增绒技术的发展思路。

1、建立畜牧小区方式

从2009年开始,辽宁省畜牧局提出在全省建立畜牧小区,其中绒山羊小区在丹东地区最多达百余处。小区的标准是绒山羊存栏500只以上,有标准羊舍,有畜牧专业技术人员等。由省、市、县三级财政补贴20万元。这是丹东地区一种新的饲养方式,实现畜牧向规范化、集约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具有现代畜牧业的雏形。如宽甸县大川头乡新生村某养殖小区饲养绒山羊达500余只,种30余亩饲草,全年舍饲。绒山羊平均产绒量达700g/只,一年纯收入达30余万元,既有经济效益,也有生态效益。这种饲养方式虽然代表了畜牧业的发展方向,但它需要大量的资金,丹东地区仅绒山羊小区,省财政补贴达千万元,这是其一,其二需要有一定的场地,受地域的限制。其三是受到有一定能力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限制。经过三年的运作,现在绒山羊小区仅剩70处,规模也不足500只,降至300只左有,同时绒山羊小区绒山羊的存栏数量有限,仅占全地区存栏总数的5%。这种饲养方式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它不是饲养方式的主体。

2、传统的饲养方式

传统饲养方式的特点是成本低,所需资金少,经济效益好。缺点是科技含量低,害处是破坏山林和生态。这种饲养方式应该加以改进,采取绒山羊“分段饲养法”和严禁幼林地放牧的措施。具体是5月15日~11月15日为放牧阶段;11月15日~12月15日、4月15日~5月15日为半牧半舍饲阶段,12月15日~第二年4月15日为舍饲阶段。采取分段饲养法既解决了充分利用山林资源,又防止了羊冬季啃食树木,从而保护了山林生态环境。而且由于冬季舍饲,补草补料,有利于绒山羊的健康,提高了产羔率和羔羊成活率,也提高了产绒量。传统的绒山羊饲养方式所饲养的绒山羊数量占绒山羊存栏总数的90%以上。绒山羊“分段饲养法”执行的较好,仍是现阶段饲养方式的主体。

3、“小规模,大群体”的饲养方式

在林权制度改革实施后,宽甸县镇江乡大青村开始了绒山羊饲养方式的改革,采取每户饲养绒山羊10只左有,全村发展养羊户212户,共养殖绒山羊2292只,比林权制度改革前的饲养数量翻一番还多,总结出了“小规模,大群体”的常年舍饲经验,为我市开展绒山羊的舍饲圈养开创了新的养殖方式。“小规模,大群体”常年舍饲的养殖模式,既拓展了养殖空间,增加了单位面积的养殖数量,又提高了羊品质,为小区农民提供了一条快捷的致富门路。

普及发展绒山羊舍饲圈养,一是能缓解林牧矛盾,杜绝了羊上山啃食树木的现象发生,提高了农民的生态意识,做到养羊植树两不误。“小规模,大群体”养羊,养殖户与养殖数量同步增加,在饲草资源许可范围内,最大程度地普及绒山羊的发展。二是有利于绒山羊的科学化管理,推广应用新技术。三是能够提高产绒量和增重,常年舍饲管理到位,防疫及时,羊增重较快,不仅冬季不掉膘,全年还有40g左有的日增重。营养全面,毛束发育好,促进了羊绒的生产,且不上山放牧,避免了树丛的刮拽,羊腹部两肋绒毛不受损伤,羊绒产量增加,平均每只舍饲羊可多产绒90~110g。四是提高“三率”。舍饲方便观察发情羊,及时配种,母羊受胎率和产羔率得到提高,为羔羊提供了良好的生产发育环境,提高成活率。五是减少了矛盾,促进了和谐,过去经常发生养羊户与非养羊户之间的矛盾,而现在户户都养羊,矛盾自然减少,促进了和谐。

“小规模,大群体”常年舍饲养羊能够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认真解决和不断完善:一是集中配种环节有隐患。一户养10只左右母羊1只种公羊在经济上不划算,需要统一配种,这就需要开展人工授精技术,统一配种。二是养羊生产中的科技含量低,同养殖牛、猪、禽比较,养羊生产中的技术含量最低,养殖绒山羊还在用着原始的管理方式,与现代的养殖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小规模,大群体”的饲养方式还仅是开始,但它是绒山羊饲养方式的变革,应加大宣传、扶持力度,更大面积地推广,使绒山羊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4、小结

笔者认为:畜牧小区饲养方式是现代畜牧业的雏形,是畜牧产业发展的方向,但凶受到资金的限制,这种饲养方式不是现阶段的主要方式,今后除了增加财政投入以外,还要鼓励有能力有志向的企业投办畜牧小区,发展绒山羊产业。传统的饲养方式虽然比较原始落后,但如能加以改进,实行“三段饲养法”,仍可缓解林牧矛盾,做到充分利用和保护山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失为饲养方式的主体。“小规模,大群体”的饲养方式,虽仅仅是开始,但它是绒山羊饲养方式的变革,既增加了广大农户的经济效益,又保护了山林资源,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同时增强农户的和谐,应该加大宣传、扶持力度,大面积的推广,使绒山羊产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适应社会发展,顺应市场变化,巩固提高绒山羊生产流通体制按照不同的生态条件和品种羊的分布,有计划的建立绒山羊生产基地和组织绒山羊饲养者协会,形成行业力量,推行产、加、销一条龙的生产模式,协调农、商和毛纺、外贸等部门的关系,搞好绒毛市场管理和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加强绒山羊生产科技信息交流,并尽快与国际市场质量监督工作接轨。产、加、销三方要建立起互惠互利的信息关系,促进重点地区绒山羊生产的发展。
特点
是目前世界上绒毛品质优良、产绒量最高的白绒山羊品种,属绒肉兼用品种,产绒量高,适应性强,遗传性能稳定、改良各地土种山羊效果显著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绒山羊增绒技术的发展思路:

一是在政策的引导下,加大推广力度,通过合作组织将增绒技术推广到户,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养殖效益;
二是积极开展新品系选育工作,采取群选群育的办法,逐步淘汰产绒量低于500克、细度大于15微米的绒山羊,通过选优汰劣,进一步提高绒山羊群体生产性能及品质,创造新的育种材料;
三是开展绒山羊增绒技术原理研究。与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和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国内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增绒技术原理研究,为在绒山羊主产区进一步选育四季长绒型绒山羊新品系和推广示范增绒技术奠定理论基础。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47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