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塘看不见河蟹伤亡,为什么到最后却没什么产量?


相对来说,今年的螃蟹相对较多,几乎占到塘口的30%。好多养殖户会反应,蟹塘里每年都看不见河蟹伤亡,怎么到最后就没什么产量呢?河蟹到底去哪里了!而像这样的偷死现象,打洞是罪魁祸首(如图1-2)。那么螃蟹为什么会打洞呢?
1.应激
图3:20xx3月份兴化地区气温走势图
从图3我们可以看出,近期天气温度起伏较大且早晚温差较大,水位较浅。池塘水温受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螃蟹今年摄食量明显减小。
2.池塘水草
螃蟹本身喜爱躲在阴暗有遮蔽物的地方。如果塘里水草过少,螃蟹无法藏身,螃蟹就会打洞。
3.池塘毒性(如图4-6)
洞里取出来的螃蟹
养殖老板习惯性的用菊酯类的清塘,每亩达到1两到1斤不等,甚至更多。而他们习惯性的解毒产品就是有机酸,但有机酸对解菊酯的毒性并不是很好,从而造成塘口的残留较大。外加今年新开塘口较多,养殖户急于放苗,忽略稻田的农药残留。而今年的前期温度相对来说较高,温度越高,塘口挥发的毒性越强。严重会导致螃蟹撑爪,游边。时间一长,螃蟹肝脏就会出现问题,吃食量明显减少,特别体制较差的螃蟹,就会打洞死在洞里。
4.土质
螃蟹本身习惯性在土质较硬的地方打洞
5.坡比
螃蟹喜欢在坡度较大的地方打洞
面对如此规模的大洞,我们改如何解决呢?
1.减少应激
天气环境我们不可控但可以通过池塘环境条件来改变。开挖环沟相对深一点,保持在80公分到100公分。定期肥水,维持水体环境。肥水旺+纳米黑金(培养以硅藻为主优质的藻类,增加营养饵料和溶养,在低温螃蟹不摄食时,增加被动摄食,肥水旺里添加小分子氨基酸能够通过呼吸作用直接吸收营养)。
2.合理栽种水草
根据环沟面积在沟中栽种三到四排,株与株保持在两米左右,排与排保持在三米左右。水草面积占到全塘面积的60%左右,好让螃蟹有个躲藏遮荫处。
3.选择合适的解毒产品
新塘口或是用菊酯清塘的塘口,在放苗之前务必全塘打满水,最低用解毒灵针对性的解毒两到三次。
打洞体质较差的螃蟹定期内服肝胆泰乐+高稳维西生命元,定期外泼黄金多糖
4.改善土质
塘口两到三年进行翻耕
5.合理设计坡比
塘口一般坡比在1/3
如果养殖老板塘口出现打洞现象,还需谨慎!

相关推荐

为什么蟹苗在下塘前必须暂养饱食后下塘?



人工育苗或天然蟹苗均需经过淡水淡化后才能销售。但沿海淡水都带一些盐度(2‰~4‰),属氯化水(含氯量高),而且其钙、镁离子含量高,钙镁比例为1:1~2;如采用地下水,尽管水中镁离子少,但其铁离子、氟离子高。而内河淡水,通常盐度在0.5‰以下,钙、镁离子含量低,钙镁比例为1:0.3,属碳酸水(碳酸盐高)或硫酸水(硫酸盐高)。由此可见,沿海淡水与内河淡水水质上的差异很大。因此蟹苗要适应这种差异,必须通过有机体渗透压的调节来适应新的环境,这就要消耗大量的能量,需要在良好的水质、充足的适口饵料条件下进行调节。如果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大批死亡。生产实践证明,蟹苗在下塘1~5天中最容易死亡。而蟹苗下塘前,先暂养在网箱内,其水质条件好,在网箱内投入水蚤,饵料相对密度大,蟹苗捕食水蚤的机率大大提高。蟹苗饱食后,其调节渗透压的能力、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以及捕食能力均有明显提高。此外蟹苗摄食生物药饵后,还可以提高其抗病能力。因此,蟹苗下塘前必须经过暂养,饱食下塘,才能提高其成活率。

河蟹塘水混过后水为什么会发白?



最近小编在塘口一线做技术服务的时候有养殖老板问我这段时间水挺好的怎么就是感觉有点白呢?随后我去跟踪了几个塘口,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前一段时间大部分塘口水质一直浑的塘口水落清之后水色容易发白,这是什么原因呢?随后小编又展开全方面的调查,总结了几点分享给大家。
一、情况分析:
1.由于蟹塘长时间水浑,水中有益藻类不容易很好的生长繁殖,导致水中有益藻类较少,塘中菌藻相不平衡,水色比较清没有肥度水色发白,俗称缺藻,这种情况往往还容易伴随着轮虫。
2.有的养殖老板会大量的用肥水产品调水,水体肥度上来了但上边还是有点泛白色,像这种情况是因为蟹塘长时水浑,水质较脏有害细菌(如弧菌等厌氧菌)大量繁殖,造成水色泛白。
3.使用药物打过后水色泛白,使用一些化学药品是可以把水浑的塘打清,但是同时也能把水中藻类跟菌类打灭,容易导致水中没有藻类,繁殖困难从而导致水色比较清没有肥度水色发白。
二、危害:
1.有益藻类少,容易有害藻类滋生爆发,如青苔、蓝藻、裸甲藻等有害藻类爆发。
2.水中有害细菌、底部厌氧菌较多,时间长了以后在水中成为菌群,体质较弱的螃蟹在蜕壳过程中容易细菌感染,尤其是有龙虾、青虾的塘一定要注意了,特别容易感染弧菌导致黑腮、烂鳃、肠炎等疾病的产生从而发病死亡,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三、处理措施:
这里重点说一下处理有害细菌的措施
1.整底干撒2亩/袋
2.蛭菌1102亩/瓶或者是蛭尊3亩/瓶晴天上午化水泼洒
3.AA绿源+藻乐肥+活力菌4亩/组晴天上午化水泼洒。

河蟹塘杂鱼为什么会多?有什么危害?怎么处理?



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因为在近期的塘口服务工作中遇到了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那就是蟹塘水浑问题之前也写过几篇关于如何认识和处理蟹塘水浑的文章。但是这次着实犯难了为什么呢?因为遇到了一个令人头疼的对手那就是蟹塘多杂鱼问题。而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新挖塘口。如果您塘口附近有新塘或者您自家就是新塘您会发现原本水体良好的塘口在一两天的时间突然就浑了,而且不管怎样调就算当时水体净下来了但过不了几天水就又浑了,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您可以考虑是否该杀杂鱼了。当然也不排除其他可能(天气突变缺氧引起河蟹活动量大、食没喂足等),笔者在这里只简单的分析一下蟹塘多杂鱼问题:
1、蟹塘杂鱼多的原因
①清塘不彻底:尤其是新挖塘口新开塘口大部分是由稻田开挖形成在养殖前期未曾清塘导致塘里多杂鱼
②打水时鱼卵由进水口进入塘口然后孵化
③4、5月为泥鳅等野杂鱼的孵化季节增加了蟹塘杂鱼的基数
2、杂鱼多的危害
①与河蟹抢食增加饵料投喂量降低饵料系数
②导致水体浑浊影响水草生长
③消耗水体溶氧
④增加蟹塘载货量影响河蟹规格
⑤易导致水体稳定性差水体培藻难培,有机碎屑耗氧物多,水体保肥性、保温性差。
3、如何预防和处理蟹塘野杂鱼
①、在养殖结束后选择合适的清塘药物彻底清塘。
②、进水口用网目过滤;60目的网两层绑在进水口水管上,鱼卵直接不会进入到蟹塘。
③、用笼捕逐步减少蟹塘杂鱼数量
④、投放鳜鱼,一亩地正常投放量在10-15尾当杂鱼过多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投放量在20-25尾
⑤、使用针对性药物杀除杂鱼,这里可以分两种一种是全塘泼洒但这种方法在杀除杂鱼的同时还会把白鲢、鳜鱼等套养品种杀掉在一定程度上对河蟹也有影响代价较大。第二一种方法是拌药饵泼洒,一般如清塘2008等药物可拌5-6斤药饵用量大约在10亩左右,这种方法相对于前一种来说安全性较高,但是用过以后也请注意观察。

为什么会形成懒蟹?



所谓懒蟹就是幼蟹养到年底,有些河蟹个体极小,其头胸甲宽仅1~1.5厘米,体重1克左右。它们往往栖居在洞穴里,懒得出来活动和觅食,体色深黑,甲壳硬,生长缓慢,称为懒蟹,又称僵蟹石蟹。形成懒蟹的主要原因是:
(1)池中缺少附着物(水葫芦、水花生、聚草等)。
如水中溶氧经常不足或水质污染,河蟹就离水在岸边挖洞栖息,时间一长就适应沿岸洞穴生活,懒得下水觅食,故个体生长很慢。
(2)水位变动大,有些水体像潮水河,水位忽高忽低,河蟹就容易在潮间带挖洞穴居,懒于出来活动,形成懒蟹。
(3)投饵不均匀。
一部分河蟹因投饵不匀而吃不到足够的饵料,只能摄食洞穴附近泥土中的腐殖质,维持生命,其个体生长缓慢。
由此可见,产生懒蟹的技术关键是尽量减少幼蟹穴居的数量,使幼蟹在池内过隐居生活。

蟹塘水清草好,为何河蟹就是没规格、没产量???



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老朋友——饶小坤,今年兴化地区整体效益不错,但是呢!还是有少数塘口出现了一些问题,今天借这个机会针对朋友所反映的一个问题——塘口全年水清草好,又没出现大批量损耗,为啥没规格没产量?对!就是这个情况,抽空来跟大家聊聊!
首先大家需要根据自己塘口每年的产量规格来计算塘口的蟹苗存活率,这个数据很重要,是判别你当年拿的苗好与坏的一个关键数据!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比如一个塘口60亩,开春放苗120xx这批蟹苗存活率了,螃蟹统评2母3公,就按正常公母比例对半来算,平均一个螃蟹2.5两,那么,塘口150斤一亩产量,螃蟹一亩存活了600只,这个时候存活率就可以算出来就是50%。(当然,如果这种情况下,卖蟹发现公蟹比母蟹还多,打个比方也就一个螃蟹评2.7两,那么这个塘口一亩存活的螃蟹为555.6只,也就存活率更低!)
存活率可以反映很多东西,蟹苗的质量,塘口管理是否到位等等!
这里面再深入分析,当塘口水清草好的情况下,出现整体规格不大,产量不高的现象,个人觉得只要塘口构造设计上不出大问题,我们可以重点关注三个方面:蟹苗质量、塘口溶氧、塘口毒素残留!
1、蟹苗质量
并不是说这一批苗质量都不行,可能别人也拿这家苗养的还可以,而你就是没养出来,这个如何解释?还跟苗质量有关系么?
答案是肯定的!
有一个很现实的例子,一个朋友他本身自己培苗,他把苗塘基本的苗都卖给别人了,苗不够了,只能给自己塘口留了一些苗塘尾期苗,全年养下来,基本水清草好,没有出现任何问题,蓝藻都没有,本以为会很不错,但是,到卖螃蟹发现塘口从一开始拿螃蟹一直卖到结束,只有一天母蟹数量比公蟹多,螃蟹大的也有5公,评也就是2.5母3.5公的水平,产量也只有150斤一亩,奈何母蟹太少,公蟹太多,没有达到预期!
其他拿他家蟹苗的人养的都还可以,就他自己这里不行,这就是尾期苗的危害,其实也是苗质量问题!当然,如果拿一家苗的几家都没养好,那更不用提了,肯定苗有问题!
2、塘口溶氧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很好理解,并不是水清草好的塘口就不存在缺氧问题,这是同样存在的,而且更为致命!因为在你心里会有一种错觉,你总觉得我塘口有满塘水草怎么可能缺氧呢?其实,特定时间点,反倒更容易缺氧,比如:长期阴雨天,水草过密,塘口溶氧甚至会低于没草塘口!高温闷热天,气压低,水草过密,水体缺乏流动性,同样还存在缺氧问题!这也就是为何特定的时间点需要开始割草、拉草,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保持水体流动性等等!
所以,水清草好有些时候就是一塘死水,水草出水面,更需要额外引起重视!
3、塘口毒素残留
对于这一点,其实,我很早之前就写过一篇文章《关于兴化地区养殖模式中最不确定因素的一点思考?》,文中就提到一个问题:目前兴化地区传统菊酯敌百虫类清塘模式,加上环沟暂养的养殖模式,这点不同于湖北地区的暂养塘模式,这两点加在一块,结合兴化地区这近几年的养殖存活率来看,菊酯敌百虫类清塘药物的毒素残留对蟹苗下塘之后,换句话讲也就是前两壳,甚至前三壳的存活率会有很大的影响,因为本身清塘方案就是饮鸩止渴!不可避免会出现蟹苗前三壳期间在环沟都损掉一部分,后期,滩面上水之后,水清草好,没出任何问题,前期螃蟹就损失了,后面没产量也非常正常!
所以,毒药清塘的观念不改变,很多人还是不会明白为何螃蟹养不起来,甚至怎么亏的都不知道!
水清草好
结语:
其实呢!还有一个影响因素是营养,但是,这个影响因素相比于其他三个因素,我觉得可以排在后面一些,因为正常塘口都有放一些螺蛳,还有很少有养螃蟹的朋友不舍得喂的,正常都舍得喂料,只是说它吃不吃的掉的问题,所以这个我并不强调。
好了,说完了,以上都为俺的一家之言,欢迎大家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有多讨论多交流,我们才能更接近真相!
公众账号:养蟹者说

河蟹塘后期损蟹分析



王老板:这两天塘里怎么有两个螃蟹损啊?前两天还不多的,这两天怎么增加这么多的啊?
孙老板:台风过去的第二天,塘里螃蟹,龙虾浮得不清呢!
高老板:怎么回事啊?这么大的螃蟹怎么就损掉了呢?是不是海鱼喂了的?
......
最近这两天类似的电话接了不少,几乎有一半的客户塘里出现有损蟹情况,至于什么原因引起的?我们分析了看一看,希望能给广大养殖朋友带来帮助。
首先我们先把出现损蟹情况分一下类:
1、台风过后出现死亡,死亡量以40亩为例在10-20xx的残饵粪便,腐烂的水草,缺氧就更严重了!
2、弧菌,这个众所周知的事情了,但到了养殖后期被不少养殖户所忽视,消毒的频率大大降低,但这一段时间正好水温整体下降,底部又特别容易缺氧,导致弧菌大肆横行!
3、青虾,因为几次台风带来的缺氧,塘里的青虾或多或少的出现部分死亡,那死亡的虾去哪了呢?一般是被底部微生物分解了,有害细菌借助虾的尸体里的营养大量繁殖,因为分解的过程中需要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如果被螃蟹或者其他的虾吃了就会导致:有食线的螃蟹,虾出现死亡了!
4、取龙虾的方式,这两年龙虾行情不错,不少蟹塘里套养了龙虾,前十天左右龙虾价格统评都在50一斤左右,这两天价格回落了也能在35-40左右。在价格高的时候,不少养殖老板下大地笼,用药驱赶等等方法,大笼放在塘里,有不少螃蟹走里面走,久而久之就会有溃疡、磨爪、掉爪等现象,一旦消毒不及时,就造成了现在的损蟹。这里建议大家利用龙虾性成熟之后游边繁殖打洞的生物习性,用小甩笼下午放笼早上收,白天放在岸边晒,这样对螃蟹的损伤可以降到最低!
小结:
台风来时做好抗应激工作,台风过后要消毒,每天关注底层缺氧问题,捕虾捕蟹要科学!最后预祝各位养殖老板养殖大丰收,2018发发发!

池塘养成蟹为什么要设蟹穴和蟹岛?



成蟹养殖池坡度大,不利于河蟹挖洞穴居。设人工蟹穴的目的是便于河蟹隐居。蟹岛,又称蟹墩,设在池塘中央,其目的是为河蟹提供浅水、安静的蜕壳环境,以避免自相残杀。
以往人工蟹穴采用固定式蟹巢。即采用小青瓦在池内砌成镂空状蟹巢。这种固定式蟹穴有很多弊病。一是瓦片易碎,蟹穴群容易坍塌,给以后的捕捞操作带来很大困难;二是在蟹穴区粪便残饵多,造成严重污染区,其淤泥多,溶氧条件差,河蟹在此生活,脐黑,体色深,生长慢。改进的方法可采用移动式蟹穴。即用毛竹筒、塑料管构成,直径9~10厘米,长30厘米,毛竹一端竹节打通,塑料管一端用网片封闭,每8~10根捆成一捆,每捆的捆扎绳由浮子浮于水面。投放时,应接近投饵区,而远离蜕壳的蟹岛区,一般每亩放置50~60捆。这种移动式蟹穴的优点是便于提取蟹穴,倒出其中河蟹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而且由于蟹穴经常移动,可有效地防止穴区污染。此外人造蟹穴也是良好的捕捞工具,减少劳动强度,避免了河蟹损伤,用人工蟹穴捕蟹,回捕率可达60%左右。
蟹岛在蟹池中央,呈方形、圆形、十字形和廿字形小岛。以往小岛高出水面20~30厘米,但这种设置的弊病是占用了养殖水面,而且小岛往往容易成为水老鼠、水鸟的栖息场所。因此,应将蟹岛改为低于水面10厘米的蟹墩,在其上种植水生经济作物。蟹墩上不投饵料。这样既防止了敌害生物的栖居,又为河蟹蜕壳提供了浅水、隐避和安静的环境。

河蟹养殖为什么要定期肥水



河蟹养殖中最重要的因素为苗、草、水。而水是生命之源,不管是螃蟹还是水草的生长,都离不开水,而定期肥水可以使水体更加稳定,更加适合水生物的生长,大家应该都知道河蟹养殖前期要注意肥水,中期要注意调水,后期就要注意保水,肥水,即培养水体中的有益藻类,我接下来就要详细的讲一下为什么要定期肥水。
1、肥水有利于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前期为河蟹增加天然饵料。
2、肥水可以加快水草的生长,还可以控制控制青苔的生长。
3、藻类多了后,光合作用可以提高水体溶氧,促进河蟹饵料的吸收利用率。
4、藻类光合作用吸收降低甚至消除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
5、藻类可以为螺蛳提供充足的饵料,增大其抱卵量。
6、藻类丰富的塘口,其水体稳定,有利于河蟹脱壳的成功率。
7、如果螃蟹脱壳时期,水体中有虫子时不能杀,蟹塘的水就容易混,这时就要加大剂量肥水,培养藻类,使虫子有吃的,可以防止水体变混。
8、后期高温时,蟹塘藻相均衡,可以有效抑制蓝藻的大爆发。
影响肥水的因素:
1、气温低,藻类活力低,生长缓慢(纳米黑金+绿爽一组10亩)。
2、光照不足,藻类繁殖缓慢。
3、水中藻源不足,培养藻类慢(可先加入一部分外源水,再肥水)。
4、清塘药物残留,有的药物对藻类有害,抑制藻类繁殖(先用解毒灵6亩/袋解一下毒,之后肥水)。
5、虫子,吃藻类,容易浑水(先杀虫,不能杀时,就加大肥水的剂量)。
6、螺蛳,会滤食一部分藻类(定期肥水,加大剂量)。
7、青苔,过多的话会吸收肥料,影响肥水(青苔净2亩/瓶+纳米黑金8亩/袋,之后绿爽6-8亩/袋肥水)。
8、沙底塘,由于底部渗水,导致肥水持续时间短。
现在温度慢慢开始回升,兴化地区的蟹塘三月份已经开始有虫子(轮虫、枝角类),如果不及时肥水的话,水会慢慢开始变的白混,水质就会变的很差,影响螃蟹和水草的生长,所以,我们要定时肥水,保持蟹塘水质的稳定。

河蟹塘上大水您应该注意什么?



近期有部分蟹塘已经开始上大水了,那么上大水之后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笔者在此分析以下几点望能对各位老板有所帮助:
1、滩面上大水可以缓慢的上水,不要一次上到位,可以少量多次,避免陡加水带来的应激反应。
2、滩面上上水,前期清塘药物(菊酯、草甘膦等)会随水溶解到池塘,特别环沟两边有螃蟹死亡的。建议各位老板可以用解毒灵解毒减少药物残留带来的河蟹损伤,为二壳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上水过后,好多池塘轮虫,枝角类很多,发现水草活力不好,或者上面有泥质,建议各位老板可以先处理虫子,然后解毒、然后用纳米黑金+黄金益菌素调水去除草上泥质。
4、滩面上上水过后,随着温度的升高水韭菜开始发芽,建议上水超过20公分,防止线虫吃水韭菜,可以在上水五天左右杀一次虫。
5、滩面上上水,好多池塘容易滋生青苔,为预防青苔可以用纳米黑金+活肥培肥水质抑制青苔生长,然后7-10左右追肥一次,保持充足的肥度。
6、如果田面没有围网的塘口建议在上水过后水韭菜发芽之前投放螺丝防止河蟹上田面后夹食水韭菜。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50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