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的免疫特点和注意事项

仔猪的免疫特点:

仔猪的免疫系统由具有免疫作用的细胞及其相关组织和器官组成,是产生主动免疫力的物质基础,它包括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仔猪防止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线是血液中的嗜中性粒细胞,它们占血液淋巴细胞的50%(Sandborg和Smolen,1988)。仔猪在出生时已有嗜中性粒细胞并在最初几周内数目会迅速增加,但其趋化反应性却较低(Stokes等,1992)。白细胞表型和功能变化最大是在出生后的第7天。

新生仔猪白细胞亚群不同于成年猪,Hoskinson等(1990)认为,尽管仔猪一出生就有嗜中性白细胞,但开始时的功能和表型不同于成年猪,未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是由于新生的仔猪免疫系统发育还未成熟的结果,与其他因素的抑制作用,例如可的松、前列腺素等的影响无关。另一种可能性是刚出生时相对缺乏对分裂原刺激反应是由于仔猪的T淋巴细胞被抑制。仔猪在出生后前几周所存在的嗜中性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不明显(Hoskinson等,1990),即使它具有吞噬能力,但此能力也低于成年猪的嗜中性粒白细胞。

巨嗜细胞是一种大型的吞噬白细胞,它也是在骨髓中产生和分化的,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分散于全身各个部分(Carrasco等,1995),它是防卫和组织修补的重要介质,通过分泌几种细胞激动剂和抗原的存在,成为免疫反应调节的关键。

仔猪肺部至少有三种巨嗜细胞,初生仔猪肺部含有很少的巨嗜细胞,但几天以后,大量的巨嗜细胞出现,2周龄时达到成年猪的水平(Rothlein等,1981)。同样,刚出生仔猪血液内分化成熟的巨嗜细胞很少,但3~7日龄时开始出现分化成熟。刚出生仔猪的自然杀手细胞是没有活性的,需要2~3周时间才能发育成熟(Blecha等,1998),猪的自然杀手细胞的另一个特殊的地方是分析测定活性的时间很长,猪的自然杀手细胞与靶细胞孵育的时间则需要16~20h人的自然杀手细胞孵育时间才能测定(Cepica和Derbyshire,1984)。仔猪刚出生时虽然已经有了这些免疫细胞,但开始时,它们并不具有吞噬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只有分化成熟以后才具有这种能力。仔猪的非特异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和建立,至少应在7~14日龄后才能完成。

影响仔猪免疫的因素有很多,病原微生物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药物、饲料中的毒素、疫苗应用、生产管理等方面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仔猪的免疫。

仔猪免疫注意事项:

1.疫苗来源、运输与保存:要使用国家或农业部指定的正规生物药品厂家产品和在国内允许经销的进口疫苗,并要检查疫苗的有效期、包装有无破损,瓶口、瓶盖是否封严。疫苗的运输要执行冷链运输制度。疫苗保存要根据不同生物制品要求,严格按说明分开存放。

2.疫苗使用前要认真检查:首先要做疫苗真空试验,失去真空的疫苗不能使用。检查发现灭活疫苗的冻结、破rǔ、出现分层、水相析出超过10%、水油分离速度过快、冻干苗有溶化的禁用。

3.严格按照说明稀释、注射:疫苗要坚持现配现用的原则,稀释后的疫苗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用完,15℃以下应在4~6小时内用完,15~25℃在2小时内用完,25℃以上1小时内用完。如注射时间偏长,可放在加冰块的保温箱内。剩余的活苗不可随意丢弃,要进行无害化处理,以防造成污染。接种前后所有容器、用具必须进行消毒,整个接种过程坚持无菌操作。

4.疫苗的注射:根据猪群日龄及注射的部位,选用口径、长度适宜的针头。以一栏猪为一个单位,至少要求一管疫苗一个针头,严禁用已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吸取疫苗。油佐剂疫苗要求注射部位稍深,切忌将疫苗注射到皮下脂肪层,否则会引起局部非化脓性坏死、肿脓。出现漏注或注射后疫苗流出等现象时,立即补注同等剂量的疫苗。不打飞针。

5.消除影响疫苗接种效果的因素:对体弱、有病的猪,暂不宜接种。待康复后要及时补注。在免疫接种前后10天内尽量不要用抗生素类药物,以防影响免疫效果。注射疫苗时,有的猪反应较大,出现体温升高、发抖、呕吐、减食等过敏反应,一般1~2天后可自行恢复,重者可注射0.1%肾上腺素1毫升左右,即可消除过敏性休克。

6.定期监测免疫效价:疫苗免疫接种后要及时做好免疫记录,并定期监测免疫效价。

相关知识

口蹄疫免疫程序及注意事项


口蹄疫被认为是强制免疫病的一种,易感染猪、羊等偶蹄类动物,由于其致死率高、传染性强、发病急促等原因,一直是我业内人士关心和讨论的主题之一。本文就口蹄疫的免疫程序和相关的注意事项加以探讨分析,旨在更好的预防口蹄疫的发生。

我国为预防、控制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养殖生产的大型动物疫病的发生和发展,实施动物强制免疫这一管理措施。为了更好的保护人体健康,促进我国养殖畜牧业的发展,因此加大对动物疫病的免疫工作力度显得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动物疫病与人之间互相传染和病毒快速变异的时候,做好动物疫病的免疫工作,与社会的安定团结及人类的生存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在我国,动物疫病主要有四种,分别是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的猪蓝耳病和禽流感,现笔者针对口蹄疫病的免疫程序和相关注意事项加以阐述,内容如下。

一、口蹄疫的免疫

1.疫苗的选择

综合分析我国引发口蹄疫病的病原体的流行特点,结果发现,易感染口蹄疫的动物如猪、羊、牛等在春季和秋季两季易感染口蹄疫,因此每年的春、秋两季是防控的重要时期。依据中国农业部颁发的《口蹄疫防治技术规定》中规定,对易感口蹄疫病的动物选择O型灭活疫苗进行集中的强制免疫,所有的疫苗应选择已被农业部批准的产品,且是由动物的防疫监督机构进行统一组织、统一供应分配的。一年两次免疫。保证在两次免疫之间,对新生、补检或者漏检的动物进行补充免疫。

2.免疫程序

2.1新生家畜的免疫

对于羔羊和猪仔,在其出生的30-45天内,对其进行初次免疫,注射剂量为1ml/只(头)。所有的新生家畜得到初次免疫以后,时隔一个月以后进行再次的强化免疫,在这之后,每隔4个月就要免疫一次,剂量等要求与初次免疫一样。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可以根据动物的抗体的监测结果对免疫程序进行稍许的改变。

2.2母畜的免疫

对于不同时期的母畜,免疫时间不同。配种之前,母畜应予以一个月一次的强制免疫;处于孕期的母畜应注意,在配种后的一个月以及产前的两个月以内,严禁免疫,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因免疫接种而造成的一些不良的应激反应。对于处于孕期的家畜,选择怀孕当中较为合适的时间进行免疫。

二、免疫操作技术的规范

1.接种的动物

接种的动物应是健康的待免动物,对同时期的、同种族的一群动物,接受的疫苗也应是由防疫站统一发放的同一批疫苗,以免产生任何由疫苗本身质量问题引发的不良反应。

2.疫苗的保存

疫苗应在避光、低温的条件下进行保存和运输,稀释后的冻干疫苗应放在低温下,且尽快使用,一般不要超过两个小时。灭活的疫苗在使用前,让疫苗恢复到室温,打开后立即使用,以防变质。使用前,要仔细验证疫苗的详细信息,如厂家生产批号、疫苗的有效期等。如果发现包装有破损、疫苗的颜色发生变化等不应予以使用,以防出现不良反应。

3.免疫接种的设备要求

选择经过统一消毒的接种器进行接种,给动物的接种部位消毒后再注射疫苗,接种器上的针头也要随时更换,每头(只)牲畜用一个针头。接种免疫时,医护人员做好记录工作,记录要标明接种的动物的品种、性别、大小、数量等动物基本信息,还要标注所注射的疫苗的来源(即生产的厂家)、疫苗的批号、接种疫苗的时间、所用剂量等。

接种免疫后,用过的所有接种设备、器具通过无害化处理,以防病毒外散传播。一般情况下,接受疫苗的动物在1-2天,会出现进食量减少、体温增高等现象,部分动物还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此时给予这些动物一定剂量的肾上腺素来缓解、治疗上述情况的发生。

三、接种免疫的注意事项

免疫接种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养殖场按照上述免疫程序对动物进行免疫接种,为确定疫苗的安全度,可对同一批号的疫苗进行小范围的注射实验,待确保疫苗使用无副作用出现时,进行大规模的接种免疫。若同时还需要注射其他疫苗,应控制其间隔时间,一般在5-7天以后,注射其他疫苗,以防止影响免疫的效果。

2.在一些发生疫病的地区,接种免疫要按照规定顺序进行,此顺序为先是安全区,然后被威胁区,最后是疫区,以减少疫情蔓延,降低感染率。

3.注射疫苗时,应严格遵守规范的进行免疫操作,严格控制剂量的大小,对于患病的、体质瘦弱的、出生不足30天的、产前两个月的母畜以及早产的牲畜不能予以注射疫苗,因为这些牲畜抵抗力较弱,此时注射免疫疫苗,更容易引起各类疾病或者机械性流产,尤其是处于孕期的母畜必须进行一定的免疫,因为该时期的母畜易发生免疫副反应,为减少该情况的出现,可选择隔期多次注射免疫,并且要控制动物不让其做剧烈活动。所以,必须等到生病的牲畜康复后、母畜生产后、幼崽断奶后再进行常规的免疫接种。

4.进行免疫接种前,除准备好接种时所必需的接种器等设备以外,还必须准备足量的肾上腺素,以免过敏反应等突发情况的发生。接种免疫后12小时以内,要及时关注动物的情况,由于个体差异,会出现食量降低、体温升高、精神不振、呕吐等情况发生,严重的会发生抽搐、过敏、休克,此时需要给予消炎止痒、散热药物,肾上腺素用来治疗过敏反应,待动物恢复常态后再次进行免疫接种。

5.注射疫苗时,应将试剂注射到动物的肌肉内,不要太深,也不要太浅,若根据体重计算发现需注射大剂量的疫苗时,最好选择间隔相同的时间分次注射,以免一过性的大剂量注射会产生抽搐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四、讨论

总之,应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规定对动物疫病进行科学有效的强制免疫,须知,接种免疫是防止各种动物疾病发生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按照免疫程序逐步进行免疫接种,做到注意事项里所要求的每一件事情,才可以有效的预防各类疫病的发生。

河蟹塘的投喂特点及注意事项



成蟹养成过程中,饵料的投喂与气候、水温、水体溶氧等有关。关注天气变化,因地制宜搞好河蟹养殖。投喂时间:傍晚或下午4~5时;投喂量一般为河蟹养殖总体重的10%左右。实践中以第二天早晨检查摄食情况,以有无剩饵为标准,适度掌握。依据河蟹生长特点:一般以旬为单位,每10天微调一下投饲量.。投喂遵循“四定”原则。
一.饲料投喂在一年中分布特点:
⑴.3~4月份当水温10℃左右时,可开始投饵;当水温低于8℃时,不喂。投喂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在饵料投喂上遵循“两头精,中间青”原则。
⑵.5~6月份适时添加植物性饲料或颗粒饲料,荤素结合为水生动物提供适口的精饵料。
⑶.6~9月份是生长旺季,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动物性饲料为辅。6月份逐渐减少动物性饲料的占比,提高植物性饲料的占比。7、8月份以植物性饲料为主,9月份逐渐减少植物性饲料的占比,提高动物性饲料的占比。
⑷.10月份以动物性饲料为主;适当投喂南瓜、山芋、胡萝卜等维生素丰富的饲料。随着气温的下降,要防范投饲过多。
⑸.11~12月份、翌年1~2月份,关注天气变化,适当投饲,要防范投饲过多;投喂以动物性饲料为主,提高油脂含量。当水温低于8℃时,停止投喂。
二.注意事项:
⑴.“蟹大小,看水草”,水草的移栽面积一般占水面的1/3~1/4;水草覆盖面积不宜过水面的1/2,须适时刈割。当水草占优势时,抑制浮游生物量;过分茂盛,影响水体光照,抑制底栖生物生长。良好的生态环境有益于河蟹脱壳、生长;同时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
⑵.适时投放螺蛳,亩放养量:200~400公斤/亩;培育天然活饵料。
⑶.发现龙虾,及时捕出;减少与河蟹的生存竞争(河蟹、龙虾处于同一生态位)。
⑷.及时捞出残草、残饵;以防腐烂败坏水质。
⑸.关注天气变化,当气温突然上升或下降3~5℃以上时,须及时调整投饵量,以防残饵败坏水质。一般喂五成左右(正常情况喂8成饱)。天气急剧变化,影响水体溶氧;而摄食量的多寡与水体溶氧有关。溶氧高,摄食多,转化率高,生长快。
⑹.动物性饲料须新鲜、熟食,可减少肠炎的发生。另霉变的饲料不可入塘。
⑺.做好水质管理工作。当水温≧30℃时,适时加深水位,以便河蟹躲避高温。
⑻.做好病害预防工作。勤巡塘,勤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⑼.勤巡塘,勤思考;细节决定成败,实践出真知。

仔猪断尾的好处 仔猪断尾的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仔猪断尾作为产后必备的技术措施之一,已被欧美、日本、韩国、泰国等养猪先进国家所采用。在我国,许多集约化猪场和一些大的养猪专业户也在采用这一技术。仔猪断尾是生猪养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对仔猪断尾可以节省饲料,提高日增重,减少咬尾症的发生,降低仔猪的死亡率,还可以改善猪肉的品质,生产中断尾的方法主要有直接剪断法、烧烙法、牛筋绳紧勒法和钝钳夹持法,在操作时要注意一些事项。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仔猪断尾的好处仔猪断尾的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1、仔猪断尾的好处

节省饲料,提高日增重。仔猪的尾巴的作用其实并不大,其主要的功能是在有蚊蝇侵扰时来驱赶蚊蝇,并且使用尾巴与同类嬉戏,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动作,每天能量的消耗却很大。有研究表明,每天仔猪尾巴摆动所消耗的能量约占每天代谢能的15%,长期下来会造成饲料的浪费,而将这一部分能量用于仔猪的生长增重,可将日增重提高2%~3%,因此,对仔猪实施断尾后可以节省饲料的同时,还可提高日增重,进而提高育猪肥的养殖经济效益。

防止咬尾症的发生。仔猪咬尾现象时有发生,是猪的一种恶癖,而猪的尾部被咬坏,如果处理不及时易发生感染,导致抗病能力下降,易感染一些病原菌,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而患有疾病,影响生产性能。另外,猪尾巴受伤后,食欲也受到影响,采食量下降,营养的摄入不足而使生长发育以及增重受阻。将仔猪的尾巴剪断后可避免咬尾现象的发生。

减少仔猪死亡。母猪在分娩后在哺乳仔猪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生踩压到仔猪尾巴的现象,使得仔猪无法挣脱,有时会受伤或者造成死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而有的母猪母性较差,有恶癖,爱咬仔猪的尾巴,使仔猪的尾巴受伤,易发生感染而患病,使仔猪的死亡率升高,因此断尾工作非常必要,可有效的减少仔猪的死亡率,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提前出栏,改善胴体品质。有研究表明,对仔猪实施断尾,与不断尾的仔猪相比,增重率提高10%,生长速度也会提高,出栏时间提前半个月左右,另外仔猪断尾后不再频繁摆尾,利于休息与增重。另有研究表明,仔猪在断尾后,因摆尾动作消失,会使肋间的脂肪量沉积增多,肌纤维变得细腻,更易于咀嚼,适口性有所提高,屠宰率可提高4%~5%。

另外,仔猪在排泄时,粪便和尿液会黏在尾巴上,如时发生腹泻则这一现象更为严重,有时还会导致排泄物随摆尾动作也被甩到圈舍的各处,导致其他猪和猪舍环境受到污染,对仔猪的生长发育不利。断尾可以解决这一现象,

2、仔猪断尾的方法

仔猪断尾的方法较多,实际的仔猪养殖生产中常用的断尾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剪断法。便用的工具是剪刀。在操作时需要将仔猪固定好,以免断尾时乱动。在断尾前要使用消毒药剂对剪刀进行彻底的消毒,同时也要将断尾的部位消毒。断尾的位置要选择距离猪尾根部的2.5cm处,使用已消毒过的剪刀在这一部位剪断,断尾后使用清水冲洗伤口,然后涂上碘酒和止血剂。使用此方法存在一个弊端就是在断尾后会出血,易发生感染,并且创面在结痂后还易蹭掉出血,引发其他仔猪啃食而引起感染和发炎,所以断毛后的处理工作是重点。

烧烙断尾法。使用的工具是250W的弯头电烙铁。在操作时需要将仔猪横抱,使其腹部朝下,保持侧身站立,让仔猪的臀部与栏墙贴紧。操作人员将仔猪的尾根部拉直后,使用已经充分预热的电烙铁在距离尾根2.5cm的地方稍用力压下,仔猪的尾巴即可被瞬间切断。

钝钳夹持法。使用的工具是钝型的钢丝钳。操作时一般选择仔猪在吃奶或者在饮水时,操作人员将仔猪的尾巴提起,然后在距离尾根部2.5cm处使用钝型钢丝钳连钳2次,以破坏仔猪的尾骨组织,5~7天后由于尾骨组织受到破坏会停止生长,最后会自行脱落,达到断尾的目的。

牛筋绳紧勒法。使用的工作是浸泡数天的牛筋绳。选择在仔猪出生后的7~14天进行,方法是在仔猪距尾根部2.5cm处使用处理好的牛筋绳勒紧,一般在1~2周仔猪的尾巴即可自行的脱落,这一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不会发生感染。

另外,随着断尾技术在各养殖场的普遍使用,生产上发明设计了一种专门用于仔猪断尾工作的手术钳,可以达到快速断尾、消毒止血的目的。这种工具为电热断尾钳,在操作前要提前将其预热5~10min.操作时将仔猪的尾巴距尾根2.5cm处放在断尾钳的半圆口中,利用高温将其钳断,尾巴脱落后使用钳子烫一下创面,可达到止血、消毒的作用。

3、仔猪断尾的注意事项

在给仔猪断尾时要注意一些事项,以成功断尾,降低损伤。断尾的时间要宜早不宜晚,如果仔猪的日龄过大,尾巴的生长过粗,断尾操作的难度较大,创面也较大,增加感染的几率。在断尾时要尽量的选择仔猪在吃奶或者饮用时进行。一般选择在距尾根2.5cm处断尾即可,否则会导致切面达大,失血过多。切尾会引起仔猪发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对于应激反应过大的仔猪要及时的进行隔离饲养,并加强管理,以缓解应激反应。在断尾操作时要尽量做到“快、准、稳”,防止仔猪在断尾时挣脱而使仔猪和工作人员受伤。另外,还要做好仔猪断尾后的护理工作,以免发生伤口感染而患其他疾病。

仔猪断尾好处
1、减少咬尾症咬尾是猪的一种恶癖,原因很复杂,将仔猪断尾则有效控制该病发生。据统计,咬尾症在同群中一般可达20%-30%,由于该病的出现,降低了猪的饮食及抗病力,同时极易感染坏死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大大降低猪的生产性能。
2、节省饲料,提高日增重仔猪尾巴的功能是驱赶蚊蝇及同类嬉戏。虽然其作用不大,但猪每天摆尾消耗的能量占日代谢能的15%,无形中造成饲料浪费,如果把这部分能量用于脂肪沉积,可提高日增重2%-3%,还可节省饲料。
3、改善胴体品质断尾后猪的肋间脂肪沉积增多,肌纤维变得细腻,咀嚼阻率降低,适口性增强,同时屠宰率提高4%-5%。
4、降低仔猪死亡率仔猪断尾后,可提高窝成活率,原因是哺乳母猪有可能无意中压住仔猪的尾部,令其无法活动,仔猪又无力争脱,有的造成死亡。有的母猪有恶癖,专噬仔猪尾巴,断尾后则可避免。

钻石翡翠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现在养绿植是很多朋友都会去尝试的事情,并不关乎年纪。很多年轻的朋友也开始投入其中学习养殖,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钻石翡翠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钻石翡翠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养殖钻石翡翠可以选择肥沃且排水性能较好的土壤,需要有充足的光照,但不能在阳光下暴晒。平常浇水以早晚为主,太阳太大的中午不宜浇水。

二、钻石翡翠要点介绍

1、光照

钻石翡翠植物在养殖时要给它充足的光照,每天保持6小时的散光照射,只有足够的光照才能促使它更加健康茁壮的生长。夏季太阳强烈时要注意适当的遮阴。

2、浇水

浇水的时候要选择在早晨或是晚上,要做到干透就浇透,但是要注意千万不能让土壤积水,保持土壤湿润即可。另外,在浇水过程中也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具体应对,夏季气温高,此时就要适当的增加浇水的次数,而在冬天气温低的时候,要保持土壤不干燥就可以了。

3、土壤

在养殖时要选用优质的培养土,土壤要肥沃、疏松并且透气性要好,可以自己使用腐殖土、园土加粗砂自自己配置。

以上就是钻石翡翠的相关问题汇总了,希望对您的养殖能够有所帮助。

叶仙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叶仙,别名麒麟掌,是仙人掌科叶仙人掌属植物。在我国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浙江及江苏南部栽培。那么,叶仙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你都知道吗?

一、叶仙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1、叶仙抗旱能力强,不怕强光暴晒,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需要排水和透气性好的沙质土壤,比较耐寒、耐高温。

2、繁殖方法

(1)扦插

叶仙人掌主要利用茎或叶进行扦插繁殖。于秋季将2年生或1年生嫩枝剪成约10cm长的插穗,截口可蘸草木灰或香烟灰防腐,必须带叶节插入纯净沙土中,深约3cm,插后保持盆土和环境湿润,约经半个月即可在节上生根,第2年秋季可用于嫁接或造型。用茎扦插比用叶成苗快。

(2)嫁接

叶仙与蟹爪兰、鼠尾掌、仙人指和小型仙人球类有较强的亲和力,能迅速成活,近年来已逐渐取代仙人掌而成为这些植物的理想砧木。叶仙根系较发达,寿命长,对冷热干湿一些不良环境都较适应,能够保证嫁接苗整株旺盛生命力,使枝条翠绿、花多,观赏时间长,大大提高了蟹爪兰的观赏价值,从而避免了用仙人掌片或三棱箭(量天尺)作砧木因根量少、营养不充足导致蟹爪兰枝茎黄化萎蔫或砧木腐烂或老化现象的发生。

叶仙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浇水不能过量,不可积水。肥料每月施一次即可,可用动物的粪水或者其它复合肥。

增氧机的注意事项


科学养鱼的今天,许多养鱼户使用池塘增氧机缺乏科学性,直接影响增氧机的使用效果。合理使用增氧机可有效增加池水中的溶氧量,加速池塘水体物质循环,消除有害物质,促进浮游生物繁殖。同时可以预防和减轻鱼类浮头,防止泛池以及改善池塘水质条件,增加鱼类摄食量及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所以在这里说明一下正确使用增氧机需注意的事项。

1、如何确定类型

确定装载负荷一般考虑水深、面积和池形。长方形池以水车式最佳,正方形或圆形池以叶轮式为好;叶轮式增氧机每千瓦动力基本能满足3.8亩水面成鱼池塘的增氧需要,4.5亩以上的鱼池应考虑装配两台以上的增氧机。

2、安装位置

增氧机应安装于池塘中央或偏上风的位置。一般距离池堤5m以上,并用插杆或抛锚固定。安装叶轮式增氧机时应保证增氧机在工作时产生的水流不会将池底淤泥搅起。另外,安装时要注意安全用电,做好安全使用保护措施,并经常检查维修。

3、开机和运行时间

增氧机一定要在安全的情况下运行,并结合池塘中鱼的放养密度、生长季节、池塘的水质条件、天气变化情况、和增氧机的工作原理、主要作用、增氧性能、增氧机负荷等因素来确定运行时间,做到起作用而不浪费

正确掌握开机的时间,需做到六开三不开。

即,六开:

1)晴天时午后开机;

2)阴天时次日清晨开机;

3)阴雨连绵时半夜开机;

4)下暴雨时上半夜开机;

5)温差大时及时开机[7];

6)特殊情况下随时开机。

三不开:

1)早上日出后不开机;2)傍晚不开机;3)阴雨天白天不开机。

在出现天气突变或由于水肥鱼多等原因引起鱼类浮头时,可灵活掌握开机时间,防止浮头或泛塘发生。

4、定期检修

为了安全作业,必须定期对增氧机进行检修。电动机、减速箱、叶轮、浮子都要检修,对已受到水淋浸蚀的接线盒,应及时更换,同时检修后的各部件应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需要时再装成整机使用。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68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