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绒螯蟹的稻田养殖条件


养蟹的稻田面积在2~20亩。应选择水质清新、水源和底质没有工业污染、进排水方便、光照充足的田块。底质以黏壤土为宜,不渗不漏,田埂高0.8~1米,坡度1:2或1:2.5,并要夯实,严防在埂中留有缝隙,造成漏水或逃蟹。
沿田埂内侧四周开挖环沟,沟宽2~3米,深0.6~0.8米,作为养蟹的主要场所。要挖好田间沟,采取“十”字沟或“井”字沟的形式,供中华绒螯蟹爬进稻田觅食与隐蔽。所挖沟宽和沟深各为0.5米左右,并与环沟相通。
通常在田块的一端或一边挖足够面积的暂养池,用来培育大眼幼体或暂养蟹种,当收获成蟹时也可以使用,面积约占田块的5%,深1米。养蟹的全部开挖面积一般可占稻田总面积的10%~15%。
防逃设施可沿养蟹稻田四周架设塑料板或双层农用塑料薄膜防逃墙,通常高50~60厘米,埋入土内10~15厘米,用木桩支撑固定。防逃墙向内倾斜20~30度角。
进、排水闸门要排灌自如,水位易于控制,安全可靠。闸门要用绢布封好,以防中华绒整蟹逃跑或敌害生物进入。
水稻品种的选择应选择耐肥力强、茎秆坚硬、抗倒伏、生育期长、产量高的品种。无需晒田的品种在选择水稻时应优先选用。养殖河蟹期间如需晒田应以多次短时为原则,晒田时水位降至稻田田面露出水面。

相关阅读

中华绒螯蟹的稻田养殖技术



水稻要求插秧株行距采用5厘米×5厘米或5厘米×6厘米,并注意在田间沟内侧要插双株。除草治虫要用低毒农药且应在插秧前封闭使用,在蟹种下田前10~15天停止用药。下塘后原则上不再使用农药。注意观察中华绒整蟹的反应,并及时换水。
在蟹种放养前要清除田内的野杂鱼、青蛙等敌害生物,每亩用生石灰70~80千克,然后施底肥,约占总肥量的60%。移植凤眼莲、水花生或其他水生植物,作为净化水质和中华绒螯蟹的天然饵料,为蟹种提供栖息和蜕壳的生态环境,移植面积可占总水面的30%左右。
蟹种一般放养前先在暂养池中强化培育1~2周,待水稻返青分蘖后再放入大田饲养,暂养池一般设在田块的一角,四周也要设防逃墙。适当投饵,投饵多少应以扣蟹吃饱为原则。由于扣蟹在暂养期间要蜕壳2次左右,下塘前用10%的食盐水浸洗20分钟。
蟹种的放养量根据需要获得的产量进行选择。一般每亩放600~800只,亩产可达40千克以上。
日常管理要在充分利用稻田天然饵料的同时,坚持人工投喂。5~6月份投喂应以精料为主,采取少量多次的投喂方法;7~9月份为中华绒螯蟹的摄食高峰期,投喂应以青料为主,可在田中大面积养殖浮萍等,饵料要量足质优、新鲜适口,同时也要添加一些新鲜肉料以增加饵料的诱食效果;10月份应以动物性饵料为主,使中华绒螯蟹大量摄食,以提高养殖效益。
日饵量为蟹体重的5%~8%,日投饵2~3次。投喂应以傍晚1次为主,该次投喂量应占全天投喂量的65%左右。饵料投喂方法采取多点投喂、喂均喂匀,并根据天气、水质变化、稻田中可用饵料以及中华绒螯蟹摄食情况,调整饵料的投喂。
平时要坚持检查防逃设施、检查水质情况,及时换水。
稻田养蟹的收获,可以选在10月份进行。收捕方法可综合使用多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先加水后排水,将中华绒螯蟹引入暂养池进行捕捞;第二种方式是设置地笼、蟹笼或挖陷阱进行捕捞;第三种方式是利用晚间中华绒螯蟹上滩爬行及趋光的习性,在晚间用灯光诱捕;最后才是干塘散捕。
由于水稻与中华绒螯蟹在收获时间上不一致,因此要调整好收获时间。可提前收获中华绒螯蟹,也可以将中华绒螯蟹引入暂养池中,然后再排水收稻。或在种植时选择晚熟品种,待中华绒螯蟹基本收获完后再放水收稻。

中华绒螯蟹


[学名]: Eriocheir sinensis H.milne-edards
[资源名称]: 中华绒螯蟹
[外文名]: Chinese mitten-handed crab
[别名]: 河蟹,毛蟹,湖蟹,螃蟹,大闸蟹,清水蟹
 
[形态特征]:
  中华绒螯蟹头胸甲呈圆方形,后半部宽于前半部、背面隆起,额及肝区凹陷,胃区前面有6个对称的突起,各具颗粒。胃区与心区分界显著。前者的周围有凹点。额宽,具额齿4个。眼窝上缘,近中部处突出,呈三角形。前侧缘具4个锐利的齿突,最后一个齿突最小,并引入一隆线,斜行于鳃区的外侧。沿后侧缘内方亦具一隆线。雄性螯足比较大,掌节于指节基部的 内外侧密布绒毛,腕节内末角具一锐刺。步足以最后3对较扁平,腕节与前节的背缘各具刚毛,第四步足前节与指节基部的背缘与腹缘很密具刚毛。雌性腹甲第5节上有一对生殖孔,雄性在第7节上有一对交接器,雌、雄腹部形状不同。
 
[原产国家]:中国,朝鲜,日本  [原产省份]:江苏、安徽等省  [原产地区]:南通,安庆等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  [生命周期]:36  
[地理分布]:目前北欧诸国、英国的泰晤士河、朝鲜沿海以及北美洲都有分布。中国东部沿海,北起辽河口,南至闽江口,都有河蟹苗天然分布。但以长江口为最大产卵场。  
[水域环境]:海水,淡水,半咸水  
[生活习性]:
中华绒螯蟹在蚤状幼体初期以浮游植物为主食,随后即转为杂食性,偏爱动物性饵料,喜掘穴栖居,其掘穴能力很强。河蟹感觉器官比较发达,对外界环境反应灵敏,视觉尤其敏锐,有趋光习性,爬行动作迅速,也能攀高和游泳,尤其横向爬行方式,更为独特。如受强烈刺激或伤害时,会发生自切现象,一旦断肢又会在折断点复生新足。中华绒螯蟹雌雄异体,生殖期有洄游的习性,即生殖洄游,在淡水中性成熟的中华绒螯蟹,成群沿江河而下,到达河口区的咸淡水中交配繁殖。所以海水是其交配产卵的必要条件。从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到成蟹,要经过多次的蜕壳成长过程。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79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