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产后子宫脱的发生原因 奶牛产后子宫脱的预防和治疗

子宫脱出:是指子宫部分或全部翻转,脱出于阴门之外。是产后奶牛的一种常见疾病,在很多农村常被老百姓俗称为“吹葫芦”。该病是临床中较为难治的一种疾病,且该病治疗后很容易复发而通常久治不愈,很多高产奶牛因此而淘汰,给广大奶牛养殖户带来很大危害。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奶牛产后子宫脱的发生原因奶牛产后子宫脱的预防和治疗。

1、发生原因

营养水平。由于奶牛日粮中的钙、磷比例不当或者缺乏,造成奶牛产后子宫脱,或由于奶牛过于肥胖造成部分奶牛的子宫收缩无力,致使奶牛产后怒责过大,致使子宫脱。

运动场坡度过大。一些奶牛场为了夏季排水方便,运动场的坡度在10度以上,奶牛在趴窝期间阴门在坡度下方,长期下去,子宫后移,造成产后子宫脱,奶牛运动场的坡度在3~5度为宜。

饲养管理。进口澳牛由于自然野性较大,奶牛产后应激反应大,为了防止工作人员伤到犊牛,子宫没有回复进而运动过早,导致产后子宫脱出。

2、预防措施

配置钙、磷比例合理的日粮,保证每个时期的饲料配方不一样,干奶期为60天以上,确保奶牛有足够的修整期,加强干奶期的饲养管理。

产犊前加强运动,每天应运动2千米左右,有条件的牛场安装奶牛计步器,还可进行人工每天驱赶运动。

奶牛运动场的坡度应在3~5度,场地铺设为立式黄砖,平均每平方米110块,坡度不要过大。

3、治疗

麻醉:采用神经阻滞传导麻醉,在尾椎第1~2节之间深度麻醉,用手举起尾巴侧关节处有一凹点,就是中心点,即为麻醉注射点。

剪毛、消毒:用弯剪子在该中心点剪毛,要尽量干净,再用5%的碘酊消毒,从中间往四周涂抹,尽量不要重复涂抹,防治消毒不彻底进而感染。

注射麻醉药:用2%的普鲁卡因10~15毫升,持注射器45~65度斜向前刺注,刺入深度为2~4厘米,穿过椎弓间韧带时,有穿透纸片的感觉,注射时无阻力为正确,5~15分钟开始麻醉,麻醉时间一般为60~90分钟。

清洗子宫。将脱出的子宫用35℃左右的温水清洗干净,摘除胎衣,用手指肚剥离,尽量要轻拿轻放,再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温度为35℃左右清洗2~3次。

子宫复位。兽医用手顺着子宫颈口用力往奶牛阴门内送,助手在一旁拖好子宫,防止污染,把脱出的子宫送到子宫内为止,大约是成人一只手臂的长度。子宫复位后再往子宫内注入5~8升的高锰酸钾溶液,为了进一步让子宫复位。

牵引固定。准备6米长左右的麻绳和1个大O型的圈,将绳子固定在O型的圈两侧,扣在阴门上,绳子的另一头系在牛的脖子上,努责不出来,必要时在阴门用螺旋缝合法缝上3~5针,防防止努责过大子宫再次脱出。

药物治疗。用“头孢先锋”(主要成分为头孢噻呋钠)180单位溶于10%生理盐水静滴,连续打7天。维生素K50毫升肌肉注射,连续打3天。同时补能量合剂2000毫升静脉注射,连续用7天。同时补喂奶牛产后汤10升,即红糖500克,麸皮1~1.5千克,温水10千克,一次性饮完。

4、小结

奶牛的产后子宫脱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主要是饲养管理和运动不足造成的,这与我们平时观察是有一定的关系。对奶牛子宫脱的研究主要是子宫复位的方式方法,以及固定绳子的方法,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治疗。

相关推荐

奶牛子宫脱出的病因 奶牛子宫脱出的临床症状及治疗


子宫脱出是指子宫全部反转脱出于阴门之外,为子宫末端翻入子宫腔或阴道内的病理过程。子宫脱出多见于产程的第3期,有时则在产后数小时内发生,产后超过1天发病的患畜极为容易死亡。严重损害了奶牛养殖户的经济利益。下面就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奶牛子宫脱出的病因奶牛子宫脱出的临床症状及治疗。

1、病因

奶牛发生子宫脱出主要是由于妊娠期间缺乏运动,饲养管理水平较差,由于饲喂不合理的饲料导致缺乏营养和体质虚弱。另外,奶牛分娩时发生难产,以及低血钙性子宫弛缓等,也是导致子宫脱出的一个常见原因。此外,奶牛分娩时间过长,排出大量的羊水,产道过于干燥,在快速将胎儿拉出时,就非常容易发生子宫脱出。特别是体质虚弱的年老经产奶牛,会阴部结缔组织和骨盆韧带过于松弛,或者分娩时用力努责,助产时过猛牵拉,重物附着在露出胎衣上等,以及发生产后瘫痪、感染病菌等,都能够导致该病。

2、临床症状

临床上,主要是发生阴道脱或者子宫半脱,此时可在奶牛阴门外看到椭圆形的袋状物,开始时体积较小,存在光泽,呈鲜红色,且站起后能够自行缩回,之后体积会逐渐增大,最终不能够缩回。如果奶牛还能够站立,子宫脱出后会在跗关节周围悬垂。子宫黏膜上往往附着没有剥落的胎衣,并分布有紫红色、红色的椭圆形或者圆形母体胎盘。由于不断摩擦后肢以及经常起卧等因素,露出的子宫往往会黏附泥土、尿液、粪便、褥草等污物,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变成暗红色,存在瘀血,发生水肿,接着发生干裂或者糜烂。病牛初期主要表现出兴奋不安,弓背、努责;接着精神萎靡,虚弱无力,往往卧地不起。如果脱出的子宫发生出血,就会导致黏膜苍白,出现颤栗、虚脱现象,并能够继发引起出血或者败血症。

3、治疗措施

保守治疗。奶牛发生子宫部分脱出,无需进行特殊疗法,只要注意护理,避免脱出部位发生损伤或者不断扩大。例如,固定奶牛尾部,避免脱出部位与其不断摩擦,避免发生感染;最好采取放牧,如果进行舍饲需要饲喂容易消化的饲料等。

手术治疗。病牛在干燥的地方呈前低后高的站立姿势保定。接着使用温水进行灌肠,促使直肠处于空虚状态。然后对脱出部位的表面以及周围附着的污物使用温度适宜的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冲洗,剥离坏死组织以及残留的胎衣,再使用3Y6-5%的温明矾水进行冲洗,还要注意止血。如果脱出部分发生明显水肿,可将黏膜用经过消毒的针头刺破,挤出里面的液体,若存在裂口,要涂擦适量的碘酊,若裂口大且深还要进行缝合。尾荐间隙要注射8~10mL2%的普鲁卡因,采取硬膜外腔麻醉。手术前,术者要对手臂进行严格消毒,然后戴上经过灭菌的长臂手套,再将脱出子宫用灭菌纱布或者消毒的搪瓷托盘托起到与阴门水平的位置。观察病牛的努责情况,在不努责时将子宫向里面送,但在努责时要注意用手将已经送人部分挡住,通过几次操作,最后送人子宫角,并展开子宫内壁使其都彻底复位,防止子宫角发生套叠。整复完成后,向子宫腔内投入4~6粒洗必泰栓,缓解子宫壁炎症和水肿。大部分子宫在整复后容易出现复发主要是没有进行适当的外固定,因此整复借助后必须及时将其固定在阴道壁上。阴道壁进行固定时,术者要先用手感觉阴道壁的走向,以选择在相应的体外皮肤上适宜的位置进行固定。确定固定点后,对阴道壁进行水平钮扣缝合,使其在相应的体外皮肤上固定,但要注意只能够使用10号双股无菌丝线,并在缝线接触阴道、皮肤的位置上下铺垫灭菌纱布卷。通常在阴道壁的左右两侧分别进行2~3个水平钮扣缝合,当病牛完全恢复后要拆除缝合线。最后从上向下对阴门进行2~3个水平钮扣缝合,最终留出3指空间作为排泄口。如果奶牛发生严重子宫脱出,在进行整复、固定后,可在阴门两侧注射20~40mL酒精,从而促使局部组织发生增生,有利于阴道壁固定。对于少数病牛固定后依旧不断进行努责,可每天在后海穴进行2次封闭,能够有效控制努责,有利于子宫复旧。

术后护理。病牛术后要加强看护,补充糖钙,净化子宫,抗菌消炎。术后可静脉注射由500mL5%葡萄糖注射液、1000mL25%葡萄糖注射液、1000mL5%葡萄糖氯化钠、500mL10%葡萄糖酸钙、30mL维生素C注射液、500万IU链霉素、1600万IU青霉素。经过一段时间病牛就能够站立,精神状态较好,且食欲有所恢复,连续使用3天食欲基本能够恢复至正常。然后即可将缝合线拆除,向子宫内灌注250mL添加有3~4g土霉素粉的生理盐水,间隔l天1次,连续使用3次。

加强饲养管理。奶牛妊娠期要饲喂含有充足维生素、钙的饲料,尤其是饲喂青绿多汁饲料较少时,要注意每天补喂适量的添加剂。奶牛分娩前1周,精料喂量要减少1/3,但青绿多汁饲料或者品质优良干草的喂量要适当增加;运动时间要适当延长,每天至少要在舍外进行4h的运动。奶牛不能够采取过度饲养,避免机体沉积过多脂肪而导致体重过高,从而能够避免发生难产以及子宫脱出。

奶牛子宫捻转的临床症状 奶牛子宫捻转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宫扭转虽然发生率较低,但临床上特别是特别是规模化牧场及散养户,如发现时间较迟,将给治疗造成一定的困难和损失,因此及时确诊与整复至关重要。本文对奶牛子宫捻转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进行了介绍,并分析建议牛子宫捻转确诊后立即进行压板法复位以提高母子顺利分娩的有效方法。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1、病因分析

正常情况下,子宫阔韧带只能够使子宫颈、子宫体以及子宫角基部的两侧被固定,而没有固定子宫大弯。奶牛妊娠后期,由于胎儿体积快速增大,会导致子宫角大弯逐渐向前扩展延伸,但子宫小弯没有明显扩展。此时,由于子宫明显向前、向腹下移动,导致子宫整个前部及子宫角大弯处于游离状态,这些游离部分能够在水平方向上明显移动,就容易导致子宫体、子宫颈以及阴道前部出现捻转。奶牛站起时先是后躯抬起,卧下时先是前躯卧下,体内脏器会在机体起立、卧下时向前移动,导致腹腔内的子宫处于悬垂状态。当妊娠奶牛急剧起立、卧下,且朝向一侧倾斜时,在惯性的作用下就会导致子宫向着一侧发生捻转。另外,妊娠奶牛突然滑跌以及快速跳跃、奔跑时,都能够导致机体围绕自身纵轴发生严重转动,也是直接导致子宫捻转的原因。此外,妊娠奶牛饲养不当或者缺乏运动,特别是长时间限制运动,会导致子宫及其支持组织、腹壁肌肉变得松弛,从而引起子宫捻转。

2、临床症状

病牛表现出腹痛不安,停止采食,呼吸急促,脉搏加速,但体温基本正常,分娩时也能够正常出现阵缩及努责,但长时间都没有露出胎膜,也没有流出羊水,阴唇两侧没有肿胀,一侧阴唇略微缩入到阴道内,阴道腔有所变窄,呈漏斗状,即外大里小,且深部存在螺旋状的黏膜皱襞,这是发生子宫捻转的典型特征。

3、诊断

子宫颈前捻转。通过阴道检查,可发现分娩过程中只要捻转程度在360°以内,会使子宫颈口略微张开,并朝向一侧倾斜;达到360°时,就会使子宫颈腔部变成紫色,子宫颈塞发生红染。但要注意的是,产前捻转采取阴道检查往往变化不明显,因此还要配合进行直肠检查才能够确诊。直肠检查,可发现耻骨前缘的两侧子宫阔韧带相互交叉,其中一侧会位于另一侧的上方,且如果捻转程度在180。以内,往往位于下方的韧带要比上方紧张,达到360°时上下两侧的韧带都明显紧张,且有时会排出混杂血液的粪便。

子宫颈后捻转。通过阴道检查,可发现阴道壁明显紧张,且越向前会更加狭窄,还可在阴道壁的前端形成大小不同的螺旋状皱襞,由此即可判定为子宫捻转,且能够根据螺旋的方向判定是向右捻转还是向左捻转,并能够判断捻转的程度。如果捻转达到180°时,能够勉强将手伸入,但达到270°以上时手就无法通过,达到360°以上时子宫颈会完全拧闭,不能够看到子宫颈口,但可看到位于前端的皱襞。直肠检查的结果与颈前捻转相同。

4、治疗方法

产道矫正。奶牛子宫捻转在90°以下时可采取该法治疗。病牛外阴部以及术者手臂要采取常规消毒处理,病牛呈侧卧、前卧后仰或者前低后高的姿势保定,术者将手臂沿着阴道皱褶伸入子宫内,将胎儿前肢或者后肢握住,接着朝发生捻转的反方向围绕子宫纵轴转动,同时让助手尽可能向上托起腹部,直到整个子宫恢复正常,接着采取适当的助产将胎儿拉出,然后对奶牛外阴及胎儿采取常规处理。

母体翻转矫正。病牛发生较大程度的捻转,且通过产道不能够矫正时,可使用该方法治疗。病牛呈前低后高的姿势,根据捻转方向使其在平整且辅有垫草的地面上呈右侧或者左侧卧保定,然后在前后肢都拴系绳扣,并配合朝捻转的反方向迅速翻转,通过阴道检查确定子宫复位情况,然后再缓慢向捻转侧复位。经过3~4次,通过阴道检查发现整个子宫都恢复到正常位置,即可采取相应的助产将胎儿拉出,然后对奶牛外阴及胎儿采取常规处理。

剖腹矫正。如果病牛发生严重捻转,且采取阴道矫正或者母体翻转矫正都无疗效时,可采取该法治疗。病牛术部及术者手臂要采取常规消毒,麻醉后在距离右侧腰椎横突20cm和距离最后肋骨8~10cm的位置,与肋骨弓保持平行向下切一切口,长度要控制在20cm以内,腹腔打开后术者将双手伸到腹腔,通过探查腹腔明确子宫捻转的方向,然后隔着子宫将胎儿的后肢或者前肢握住,其中以握住后肢为最好,围绕子宫纵轴朝向捻转的反方向转动,直到整个子宫完全恢复正常。如果此时胎膜没有发生破裂,子宫重量较大,同时腹压也较大,则要让助手经由阴道将胎膜戳破,促使胎水流出,使子宫重量以及腹压减小,然后继续进行矫正,复位后即可从产道内拖出胎儿。如果胎儿体型过大、胎儿发生腐败、子宫颈没有完全张开或者子宫壁存在淤血、发生水肿、质地变脆无法矫正时,要立即采取切开子宫取胎。

术后药物治疗。病牛术后可肌肉注射10支80万IU青霉素、200万IU链霉素、50mL鱼腥草、50mL安痛定;静脉注射500mL糖盐水、500mL10%葡萄糖、20mL2%樟脑磺酸钠、5支25mg地塞米松、5支5g维生素C注射液。

奶牛子宫捻转的发病原因
1、病因:子宫扭转的直接原因本病多发生在妊娠末期母牛,子宫扭转多是颈前子宫角的一部分围绕自己的身体纵轴发生扭转,与子宫解剖构造及起卧姿势有关:怀孕末期孕角很大,大弯显著地向前扩张,但小弯扩张不大,而子宫阔韧带仅附着子宫颈和子宫体及子宫角基部的小弯上,它固定的主要是孕角后端,而前端大部分子宫是游离的,不能保持固定,加之母牛急剧起卧,并转动身体跳跃牛栏或,角斗长途运输,而发本病。
2、其他因素:母牛长期运动不足导致神经调节功能失调,可使子宫支持组织弛缓,也是造成子宫捻转的诱因,或某些有害因素的刺激所引起腹痛。
临床常见发病规律
子宫扭转是整个怀孕子宫或一侧子宫角围绕自身的纵轴发生扭转,是引起产道性难产的原因之一。大约占难产病例的3%~5%。
90%发生于分娩阶段而妊娠阶段发生较少。乳牛逆时针子宫扭转的发生率远远高于顺时针扭转。
子宫扭转奶牛一般的外观表现
奶牛在即将产犊时发生孕畜不安,阵发性腹痛,继而腹痛加剧,卧地不起,站立之时,前肢刨地,后腿踢腹。拱腰努责,但不见排出胎水,及胎膜露出阴门外,或胎水流出、不见胎儿蹄、头部,外阴户发绀变紫、软产道狭窄或拧闭,两侧阴户不对称等特征。
阴道检查特征
初步判定后就需要进一步确诊和检查扭转的角度和方向,产前的捻转阴道壁常干涩.触摸子宫颈口及周边肌肉,如果存在皱褶,感觉像是一只旋转磨盘,旋转的车轮、漩涡产道向一侧倾斜等。
处理原则:

扭正子宫并娩出胎儿而且对母牛损伤降到最低提高母子成活率
正胎方法采用牛仰卧快速翻转母体法、徒手产道整复法、翻转牛体压板法,在正胎过程中,子宫向哪边旋转,牛就要顺着子宫旋转的方向翻转,徒手产道整复法则需要向相反的方向扭正胎儿。
具体操作:
1、产道矫正法.这种方法仅适用于扭转不超过90°,手能通过子宫颈握住胎儿。矫正时应将母牛站立保定、并前低后高。必要时进行交巢穴麻醉,以减轻努责。手握胎肢,向相反方向扭转胎儿,可望扭正子宫。
2、普通翻转母体法:翻转母体须在平整宽阔的土地面上进行;垫上一层软稻草、将母牛侧卧着地,并用一长光滑的直径2—3米的木杆纵向穿过四肢,并将缚好的前后双肢固定在长杆上。由四个人,两人一组分别站上牛头前和牛尾后。在同一方向握住长杆,子宫向那侧扭转也使母牛那侧腹壁着地,按术者指挥使之仰卧急速向对侧转动(180°)。每翻转一次,须经产道检查子宫复位情况,达到复位为止。
3、外固定胎犊压板法复位:
主要操作方法,则需要一个更宽阔平整的土地面上进行便于多人协助操作,将母牛两前腿、两后退、用绳子系住前面两人翻转前腿、后面两人翻转后腿,与此同时前面一人按住母牛头部至平地防止母牛挣扎,用一长木板或木棍4.0-5.0米长两边各一人按压在母牛腹壁上,其按压重量可根据母牛体重大小年龄适度调整;大约以50—100kg左右的重量即可起到固定腹中胎儿的目的,防止在翻转母体时胎儿随母体旋转,按压在母牛腹壁的人员随翻转母牛方向进行按推起到助力的作用,压板与翻转牛体按术者指挥同时进行;待整后做产道探查整复情况,整复成功后不要急于助产让母牛缓解应激稍作休息在实施助产。
4、治疗:
﹝1﹞、胎儿过大造成产道损伤向产道内涂抹碘甘油,子宫放入土霉素泡腾剂2片。
﹝2﹞、对母牛体质差产程过长而造成母牛体力透支的同时应;静脉输液补充葡萄糖酸钙提高血钙浓度,增强胃肠蠕动子宫收缩,同时氯化钠,碳酸氢钠,及葡萄糖3000—4000ml并加入维生素B1.维生素C,抗生素,及解热镇痛药安乃近、及肌肉注射氟欣安。
﹝3﹞、肌注衣露净﹝通用名氯化铵﹞注射液,增强胃肠蠕动子宫收缩促进胎衣的排出。
5、总结
子宫捻转一经确诊应尽快复位若持续时间过长且捻转严重,可引起子宫坏死,若子宫阔韧带撕裂和血管破裂,可发生内出血。上述三种方法,对捻转小于90°有望徒手可以复位。对90°以上用单一翻转牛体法因个体母牛瘤胃体积过大或胎儿过大个别母牛一次或多次复位成功比较困难,反复操作使母牛体能消耗,威胁母子生命安全;用外固定压板法是通过人为辅助母体固定胎儿防止胎儿随母体翻转,简便快捷使母牛短时间一次性准确快速复位成功率大大提高,三年来共整复了14头母牛,全部一次性复位,收到了良好效果。
注意事项:
1.在处理子宫扭转母牛及胎儿时,一定要认真仔细地即要诊断准确,又要处置得当,是成功治愈的关键。
2.子宫复位后,一定不要马上拽出胎儿,要注射一定剂量的催产素,待扭转部位子宫肌恢复正常再处理胎儿,防止子宫破裂母牛及胎儿双亡。
3.若胎儿过大或死亡,为保全母体,最好采用截胎术,但在胎儿的截取过程中,一定要用无菌纱布或胎儿皮肤包盖骨质的断端。
4.术后子宫产道损伤的检查及投药,是母牛产后子宫复旧提高受胎率的关键。
5.防止子宫扭转的方法是,妊娠后期的母牛一定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长途运输。运输途中,避免紧急刹车及牛只倒卧车上。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83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