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肉鸡均匀度的原因 提高肉鸡均匀度的探讨

肉鸡的均匀度是评定整个鸡群是否正常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的指标,而导致肉鸡均匀度差的主要原因有多种,要充分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提高肉鸡的均匀度,从而提高整个鸡群的生产性能,现简单介绍影响肉鸡均匀度的原因提高肉鸡均匀度的探讨。

1、肉鸡均匀度差的原因

引起肉鸡均匀度差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饲养管理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疾病因素。在肉鸡的养殖过程中如果饲养管理不到位会阻碍肉鸡的生长发育,造成生长发育不均匀的现象发生,如在提供饮水时,水位不足,水线的高度不适宜,供水不合理,水质较差,在喂料时,料位不足或者过多,饲料的分配不均匀、喂料的时间不固定、料线的高度不适宜等,在免疫接种时,出现漏免、接种剂量不足的问题,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肉鸡均匀度较差。育雏阶段的管理工作对于肉鸡今后均匀度的影响非常大,在育雏时如果环境温度不适宜,过高或过低,或群体内的温度不均匀,舍内湿度过低,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过高,光照不合理等也是导致肉鸡均匀度差的主要原因。疾病因素是导致肉鸡均匀度差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肉鸡患球虫病或其他肠道疾病,会影响肉鸡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而导致肉鸡的体质变差,随之受到影响的就是肉鸡的均匀度。另外,免疫程度不合理,鸡场内无健全的生物安全体系会导致肉鸡易感染传染性疾病而使均匀度变差。

2、肉鸡均匀度的提高措施

肉鸡的均匀度是评价整个肉鸡群是否正常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影响着肉鸡的健康以及生产性能,对于整个肉鸡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施来提高肉鸡的均匀度。

仔细挑选雏鸡。要从育雏阶段就加强肉鸡均匀度的管理工作,在挑选雏鸡时要仔细认真,挑选出健康、活力强、大小均匀的雏鸡。并且要将不同周龄的雏鸡分开饲养,以避免饲养管理的过程中出现相互间争食、争水、打斗的现象。雏鸡在人舍饲养后要给其提供充足的饲料和饮水,并在育雏的过程中要将那些采食能力较差、体质较弱、个体较小的鸡挑选出来单独饲养,挑选的时间在每次的接种、称重、扩群时,按照大小来分组饲养,这样可提高雏鸡整体的均匀度。

做好饲喂丁作。尽早的训练雏鸡采食饲料和饮水,使雏鸡形成良好的食欲,可以促进肉鸡的生长发育,提高均匀度。因此,在雏鸡育雏前就要提前将饮水设施以及饲料准备好,使雏鸡尽早的开水和开食。在饲喂时要控制好饲喂量,从1日龄开始少量的饲喂,并让其自由采食,并使每一栏的肉鸡每天在相同的时间采食等量的饲料,并结合实际的生长增重情况,及时调整饲喂量以及饲料的结构,以缩小体重的差异,这样使其在雏鸡阶段就有良好的开端,这对于提高全群的均匀度极其有利。在雏鸡进舍后要随时检查料盘和饮水器是否充足,并且要注意随着雏鸡日龄的增长逐渐的过渡到料线和水线。随着肉鸡日龄的增加,鸡群的采食、饮水的竞争力加强,均匀度较难维持,此时更要加强料线和水线的管理,并要及时调整各栏的饲喂量,控制好鸡群的增长速度,使鸡群的生长发育均匀。肉鸡在育成期的喂料量较低,料线中的饲料分布不匀极易导致均匀度变差,因此,要对不同周龄的肉鸡采取不同的限饲方式,以保证肉鸡充足的采食时间,这对于提高均匀度十分有帮助。在产蛋期要及时将病弱残鸡淘汰,并且及时减去相应的料位和水位,避免造成个体差异过大。

定期称重,及时调整均匀度。对肉鸡定期称重,充分了解肉鸡的增重情况,便于整体均匀度的调整,称重前要确定合理的体重范围,称重时要按照大、中、小鸡分群。对于体重较轻的群体可以提高蛋白质饲料的饲喂量以加快增重,对于体重偏大的群体则要减慢加料速度,使其在2~3周内达到标准。肉鸡10周龄后就不必再进行全群称重。

加强饲养管理。在饲养肉鸡时要及时的分群,以获得良好的骨骼和骨架发育,雏鸡最佳的分群日龄为21~28日龄,分群的依据是按照体重将鸡群分成大、中、小三个群体。要经常的检查全群肉鸡的体况和均匀度,以确定下次分群的时间,使全群的均匀度达到80%以上。在分群时不必逐一称重,以减少鸡群应激。要正确评估鸡群的均匀度,鸡群的均匀度除了要保证良好的体重增长外,还要保持良好的骨架发育情况以及性成熟和体成熟。评估方法为通过鸡窝主翼羽的更换情况,就可知道肉鸡是否达到了性成熟。在称重时可通过触摸鸡身体上的脂肪对鸡进行体型的评定,并做好记录,再进行鸡群丰满度的调控。鸡生性敏感,因此在肉鸡的饲养管理过程中要严格认真的执行饲养管理程序,保证鸡群的健康,为提高鸡群的健康度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要给不同日龄的鸡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以及空气质量。做好舍内的卫生清洁与消毒_丁作。

加强防疫,预防疾病。做好鸡群的疾病预防工作是提高整体均匀度的重要工作内容,要制定符合本场的免疫计划,并严格执行,对鸡舍定期的进行清理和消毒,可以在鸡的饲料和饮水中添加添加预防性饲料添加剂,提高鸡群的抗病能力。及时的淘汰不健康鸡只,并将死淘鸡只进行无害化处理,以控制疾病的发生。

提高肉鸡均匀度的探讨

育雏期
首先应根据孵化厅给出的标识,按雏鸡的大小进行分栏,尽可能的把来源批次相同或周龄相同的雏鸡放在一块,并做到公母完全分栏分饲,且保证存栏准确。在此期间应有意识的对雏鸡进行“调鸡”工作,既把各栏中的小鸡挑出并集中到一栏,给予特护,并适当的增加料量;此时对于大栏中的小栏(以每个保温伞为单位)最好晚些并栏,但最晚不超过10天,这样对于控制鸡群体重及料量有利,使得各栏之间的差异尽可能的缩小。制定出一套最佳的断喙标准及操作要求,认真做好断喙工作,喙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鸡只的采食及生长,一般的先断公鸡,后断母机,并且此样工作必须由专人操作。

当开始对鸡群限饲后,由于此时鸡只较小,过早的采用料线不太妥,6周以前最好采用料桶或料盘,同时满足每个料桶供给16-18只鸡使用,在育雏后期对于公鸡应考虑降低此比例;做到黑灯人工饲喂或黑灯升降料桶饲喂方式,让鸡群在短时间内同时吃到饲料,再鸡群吃完饲料后的短时间备好次日的饲料,并让料桶有一定的高度,防止鸡只飞入;同时确保饲料的准确性,防止饲料的浪费及撒料。

育成期
育成期入舍密度母鸡在7只每平方米,公鸡4.2只每平方米,并在分栏是有意识的把小鸡放在水帘位置处或靠近料箱位置处,当然如果在顺季育成且进风口有时在水帘处则最好忽将小鸡放于此处;同时还应做好鸡舍的堵漏光,水及垫料的管理工作。

此段时间的管理工作更为重要,对于育成期均匀度不好的鸡群更为重要,但如果在加光是鸡群的均匀度仍不好的话,到时再想弥补就不太容易了。此阶段的工作重点应放在饲喂控制及控制鸡群体重和调鸡上,当然防疫仍是重点。
首先,应根据前期分栏及选留体重的结果,同时参考季节的变化制定出一套适宜的限饲方案,一般在7-13周使用四三限饲;在14-18周采用五二限饲;在19-22周采用六一限饲,最后用每日饲喂方式。经验表明在加光照后最好对鸡群采用每日饲喂方式有教大益处,尤其对在冬季饲养的鸡群更为有利,这样做对鸡群应激较小,利于鸡群生产性能的发挥,但如果采用这种方法应适当调整饲养方案。M.Yz023.com

其次,控制好喂料方法:一是根据入舍鸡只数来确定各栏密度及料位;我们都希望给小鸡栏创造一个更好的饲喂条件,总以为料位越多越好,但实际结果却是小鸡栏越多其均匀度越差,因此我们在安排料位时一般按大鸡栏为12-13厘米,小鸡栏为13-14厘米,如果料位仍有富裕,则宁可将其封上。二是保证鸡群有一个同等的采食机会及一个相对稳定的饲喂环境:这要求做到黑灯喂料及教快的转料的速度,并最好采用自动转料方式;对于大荷兰料线则考虑添加副料箱,并且使副料箱等份料线;一般的要求是在150秒内料能接上较为理想,同时保证主料箱和副料箱出料口一致,并根据饲料量及饲喂方式的改变来适当调整出料口的大小和转料时间。此外确保饲喂设备的正常运转,着要求必须做好日常的检查及维修工作,尤其是在清理鸡舍时必须注重对各种设备的爱护,检修及保养工作,三是确保备料的准确性及均匀性,防止可能由于主观上造成的失误。

第三,由于育成期给料的主要依据就是鸡群的体重,因此必须认真做好日常的称重工作。一是在限饲日称重,称重时间及称重地点必须保证相对固定,并为以后产蛋期称重养成良好的习惯打下基础;二是鸡只称重比例至少在10%以上;三是确保称重器具准确,这要求在称重前必须对称重器具进行校准,并保证读数及称重数量准确。如果可能的话,要求称重是有技术人员在场,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称重的可靠性,并及时计算出称重的结果。

第四:根据称重结果确定出调鸡体重的上下限及所需调鸡的数量。一般的均匀度是按鸡群平均体重的正负10%来计算,然后根据在次范围的鸡只比例来确定各栏所需调鸡的数量,对于那些体重距离下限体重较多的鸡只(一般为200克以上)可以考虑淘汰;调鸡工作应从9周开始,同时必须确保调鸡的数量达到既定计划:如果调鸡过程中调鸡数量达不到所应调鸡的的鸡只数,而鸡群均匀度有较差,则可考虑降低小鸡栏里的大鸡的体重或大鸡栏里小鸡的体重,并使调鸡完成后各栏存栏不变;调鸡工作必须保证在每周称重日完成,并且在13-15周之间做一次全面的调鸡。对于公鸡也应适当的调鸡。

最后,根据体重的涨幅来确定鸡群的给料量:一般的先依据鸡群选留体重确定处始料量,然后根据以后的称重结果进行给料,通常须注意增重的滞后性及不同季节带来的影响,另外还必须考虑鸡群生长发育的三个关键时期:13-14周,17-18周及加光照后。此时我们应更多注意鸡群的每周增重,控制鸡群周增重与标准一致或接近,保证鸡群体重在加光照时与标准体重接近。对于小鸡栏应给其补适宜手工料,此料量可以从母鸡总料中取出:料量的多少应以每周体重为参考,但必须保证在加光照前小鸡体重追上或接近平均体重,在18周左右更好;并且在加光照后3周内还应保证一定的手工料。如果加光照后鸡群均匀度仍较差,此时唯一的补救办法是重新挑出小鸡,并给予较高的料,使其在加光照后2-3周内体重得到较多的提高并接近平均体重,当然此时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其他
1.换料:在各个阶段的换料过程中,往往由于换料不均或换料时间过短而对鸡群产生应激,并影响部分鸡群的生长发育。
2.水的管理:保证水位充足,普拉松饮水器按80-100只鸡计算,乳头式饮水器每个乳头按10-12只计算,同时水又不能太大,否则容易造成鸡舍垫料潮湿,鸡舍氨味浓。
3.垫料的管理:防止垫料结快,最好在加光照前换一次垫料。
4.绝对禁止串栏现象的发生。
5.温度的管理:鸡群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在20-25摄氏度。下限不应低于19摄氏度,上限不应低于29摄氏度。

相关推荐

怎样提高仔猪均匀度


仔猪的成活率、初生重、断奶重以及健康度一直以来都是养猪生产中非常重视的问题,而仔猪生长的均匀度往往被人们所忽略,断奶仔猪的均匀度与育肥猪的均匀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仔猪群体的均匀度差会对生猪养殖带来一系列不利的影响,打乱了全进全出的生产节奏,影响了栏舍的使用率,导致养殖经济效益受损,因此,在生产中,要注意提高猪群的均匀度,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也就是从母猪配种前就要加强饲养管理,以保证母猪正常的受胎,在分娩时获得较高出生重的仔猪。并在分娩后做好仔猪的饲养与管理工作,以提高断奶仔猪的均匀度,进而提高育肥猪的均匀度,提高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

1、分娩前母猪的饲养管理

仔猪的出生重影响着仔猪的断奶重,而仔猪的断奶重对后期的育肥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仔猪的初生重非常重要,母猪在分娩前的饲养管理工作可以确保母猪产出体重均匀,并且健壮的仔猪,可以确保母猪在哺乳期正常的分泌乳汁,以保证仔猪能够吃到充足的初乳和常乳。分娩前母猪的饲养管理分为母猪配前的饲养管理和妊娠期的饲养管理。

配种前的饲养管理。仔猪的初生重不但跟母猪妊娠期的饲养管理有关,配种前1周的母猪的体况也对仔猪的初生重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仔猪初生重取决于母猪的排卵、受精以及受精卵的着床。只有母猪在断奶后恢复好适宜的体况,才能有足够的能量来保证卵子的良好发育,并且保证足够多的排卵数量,使得受精卵能够同时在子宫内着床。人工授精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提高母猪的配种受胎率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配种前1周加强母猪的饲喂量以及营养,对母猪的排卵以及配种的成功率方面都有所帮助。一般,由于激素的影响,母猪在发情时的食欲会减退,采食量有所下降,从发情到配种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在此阶段如果采食量下降会对母猪能量的摄入产生影响,从而对断奶后母猪卵子的发育以及正常排出产生一定的影响。可以在日粮是额外添加一定量的营养物质,同时提高母猪的采食量,可以使母猪断奶后的发情天数、所产仔猪的数量以及初产仔猪的均匀度起着良好的效果。

妊娠期的饲养管理。母猪配种后,在妊娠前期胚胎的生长发育缓慢,母猪获得的营养大部分都用于维持自身所需,用于胚胎生长发育的很少,当胚胎发育到80d时,开始迅速的生长,此时,母猪的营养需要量增加,营养的摄入除了要满足自身的维持所需外,还要满足胚胎的快速生长发育。如果此时母猪的营养不良,会导致胚胎因营养的供应不足而出现胚胎早期死亡形成木乃伊胎,即使存活下来的仔猪也会因营养不足成形成弱仔。在实际生产中不能机械地对所有妊娠母猪采用通一的饲养管理,要视每头母猪的膘情来确定饲喂量,以避免妊娠母猪过肥或过瘦。

2、分娩后仔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分娩后仔猪的饲养管理工作对于提高仔猪的均匀度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段时期的饲养管理重点在固定奶头、寄养、补料以及预防腹泻等工作上。

固定奶头。固定奶头是提高仔猪均匀度的重点所在,因为母猪不同部位乳头的泌乳量不同,一般靠前的3对乳头的泌乳量较高,而后2对乳头的泌乳量最少,因此,仔猪吃奶的位置决定了仔猪的增重情况,固定奶头的基本原则先按照仔猪的意愿,再进行人工调整。在实际的生产中,个体较大的仔猪会首先争抢乳头,所以要先将个体大的仔猪固定好适宜的位置,再安排其他仔猪。避免仔猪间因争抢乳头而出现打斗的现象。如果出现产仔数少,而乳头多的情况,可以训练个体较大的仔猪吃后部的两个乳头,这样不但可以满足仔猪的生长所需,还可以增加有效乳头的个数,以提高弱仔固定奶头的成功率,从而提高这一窝仔猪的均匀度。

寄养。寄养对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和均匀度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寄养时要保证被寄养的仔猪先吃足初乳,并且优先选择个体大的仔猪寄养,寄养仔猪与被寄养仔猪的出生时间间隔不能超过3d,代养母猪要有充足的乳汁。在寄养时常出现代养母猪攻击寄养仔猪,或者原有仔猪排斥寄养仔猪的现象,要做好仔猪气味的处理工作。

补料。母猪的泌乳量在分娩后的21d达到高峰,此后开始下降,而此时的仔猪生长发育迅速,单纯吃母乳已经无法满足生长发育所需,所以要对仔猪进行早期补料。对仔猪进行早期补料还可以促进仔猪消化机能的发育。补料的时间最好选在母猪泌乳量下降前的3~5d,这段时间补料对提高仔猪的均匀度和断奶重有很好的效果。在实际生产中,可在7~10龄时给那些吃不饱的仔猪实施人工强制补料,可以起到很好的补饲效果。

预防仔猪腹泻。仔猪腹泻是仔猪的常患病,严重影响着仔猪的生长速度。仔猪腹泻的预防工作对于仔猪的健康度和均匀度都起着非常重要作用。首先要给保证仔猪生长环境的舒适度,减少因环境不适而引起的腹泻,其次是要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作者简介:王年有(1973-),男,辽宁大连人,本科,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技术推广方面工作。

王年有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畜牧技术推广站,辽宁大连116200)

肉种鸡鸡群体重与均匀度的控制方法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肉种鸡的生产性能,应在育雏和育成这两个关键时期管理好鸡群的体重和均匀度。控制好体重的前提是掌握好料量、定期称重、及时纠正体重偏差、保证生长曲线平滑等;控制好均匀度应从日常工作抓起,供给营养全价饲料、提供合理的料位和水位、及时扩栏分群等。

一、体重的控制

1.认真记录采食量

4周龄前记录鸡群每天的采食量,从而确定自由采食到限饲的平稳过渡料量。一般情况下,母鸡第一天给料14克,以后每天加料3克,到第一周末料量达到32克,第二周开始限饲,料量控制在29~30克之间,第三周料量为32~33克,第四周料量为35~36克。公鸡第一周每天料量比母鸡高1克,第二周还应自由采食,料量从36克逐渐增加到52克,第三周料量为53~55克,第四周料量为55~58克。从第一周到第四周,每周公鸡实际体重应比标准体重超40~60克,这样便于第五周限饲时体重的平稳过渡。

2.定期称重

为了掌握鸡群体重情况,必须坚持每周称重,从而计算出全群的平均体重。称重鸡只要达到足够的数量,最好占全群的10%。一般在鸡舍内2~3个位置用围栏圈住部分鸡只,然后对所有围住的鸡进行逐只称重,计算出全部鸡只的体重。在每日限饲的情况下于喂料前称重,当采用其他限饲方式时可在无饲日称重。值得注意的是,不仅鸡群的平均体重非常重要,而且体重的分布也同样重要。

3.及时纠正体重偏差

对连续3~5周的体重资料应进行1次统计分析,在出现偏差时应复称,杜绝之字形曲线发生。如果前期体重出现偏差,在12周应回归到标准体重曲线上来,以后按标准曲线平滑增长。

体重出现偏差时的纠正措施要及时、平稳:每偏差40克体重,用1克饲料来调整。若5~14周体重比标准体重超或低100克,应调整周增重比标准少或多20克,在10~20周达到标准体重。若15~20周体重比标准体重超100克,应保持标准周增重不变,在24周时保持比标准体重超100克。若15周体重比标准体重低100克,应调整周增重比标准多20克,在20周时达标。若20周体重比标准体重低100克,保持标准周增重不变,在24周时保持比标准体重低100克,这时应晚一周增加光照刺激。

4.适时调整饲料喂量

实际生产中,饲料喂量调整后,鸡群体重不会马上发生变化,一般在两周之后才表现出来,应避免过快和幅度过大的饲喂调整,使生长曲线尽可能地平滑。在5~10周,饲料采食量有少许变化,就会对鸡群体重产生很大的影响;在11~15周,相对而言此期鸡只对料量的变化不敏感;在16~22周,每周增加料量5~7克,能刺激生殖系统的迅速发育;在23~24周,加光后要控制加料速度,每周加2~4克,否则27~28周时会出现超重、脱肛现象。

5.确保生长曲线平滑

育雏和育成期的主要目标是在完成一个平滑的生长曲线下使体重达标。第一周雏鸡自由采食,根据鸡群状况、运输条件、接雏时间等决定开始限饲的时间,但不应太迟,以免雏鸡早期饲喂过度。一般母鸡每日采食量达到32克时开始限饲,公鸡每日采食量最好不超过69克就开始限饲。12周后理想的体重增长曲线应与标准曲线重合或平行于标准曲线,以免影响性器官的发育。另外,定期对体重曲线进行分析,有助于调整饲喂量。

6.公鸡体重的控制

公鸡需要自由采食3~4周时间,体重才能达标。4周前,每周要称重两次,并尽可能提供高质量的颗粒破碎料并延长光照时间,以控制好体重。5周龄后,由于公鸡体重增加较快,对饲料增加比较敏感,所以育成期应按照饲养管理手册推荐的管理方法和标准进行饲养管理,以期在产蛋期有良好的表现。

二、均匀度的控制

均匀度通过体重可以得到反映,但事实上,均匀度是反映鸡群中鸡只个体发育的情况,而不是表示相同体重鸡的数量。造成均匀度较差的原因有:雏鸡到场时温度过低(/);运输途中鸡只出现脱水;断喙不正确;料位不足;给料速度慢或饲料有分层现象;供水速度慢或供水不足;发生疫病;饲养密度过大;产生应激等。另外,限饲时饲料营养水平低会加剧鸡只的争抢,从而导致均匀度降低。所以,应控制饲料的能量含量,适当提高鸡群的饲喂量。

1.确保饲料的均一性

鸡群均匀度不仅受饲料配方中营养水平的影响,而且受营养成分在饲料中分布的影响,所以应保证饲料混合完全和氨基酸的添加。如果饲料营养不平衡,适口性差,势必造成鸡只采食量或多或少,生长不均匀,发生营养缺乏症,造成有些鸡只慢性消瘦,影响鸡群均匀度。

2.提供合理的料位、水位

提供合理、有效的料位、水位,能促使鸡群同时采食并饮到充足的水。尽量保证公、母鸡使用不同的饲喂器具,并掌握好各自的密度和料位,料位不足时应通过添加料盘来补充,确保鸡群采食量相同。从8日龄开始挑选小母鸡(约占全群的5%~8%),且每周末都进行挑选。挑出的小母鸡群多增加10%~15%的饲料,保证其在4周末体重达标。

3.供料应快速、均匀

母鸡第二周开始限饲,喂料要快速均匀,并随时调整喂料器的高度,防止饲料溢出。

自动喂料时要使用高速喂料器(20~30米/分钟),送料时间不能超过4~5分钟,否则需要在料线上安装辅料箱。在鸡只看到料前将料槽全部传到料,在料布满料槽的情况下,料机也应不停地转动,直到料吃完为止。人工用料桶喂料时,应在头一天上好料,尽可能使每个料桶的料量一致,并将料桶悬挂起来,第二天早晨喂料时应先放下料桶再开灯或在鸡只看到料前放下料桶,使鸡群同时吃到料,尽量做到早喂料。

4.选用正确的限饲方式

肉种鸡育成期的限饲,一方面是为了控制体重,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均匀度,因此限饲方式恰当是提高育成质量的关键。一般平养鸡群采用5/2限饲或4/3限饲方式,笼养鸡群采用6/1限饲或5/2限饲方式,均有利于提高均匀度。限饲强度越大,对鸡群造成的应激越大,鸡只的正常生长发育就较差,从而影响鸡群生产性能的发挥。因此,在生产中建议在保证均匀度的前提下,尽量使用强度较低的限饲方式,限饲程序也要尽量简单。5.及时扩栏

在3日龄应进行第一次扩栏,6日龄时应将两栏合并成一栏,在10日龄时让鸡群占满舍内能够提供的所有面积,以使鸡只肌腱得到充分发育。随着周龄的增长,应确保饲养密度合理,饲养密度不仅关系到鸡群运动量大小,更关系到采食和饮水的均匀和通风换气等。饲养密度过大时,会导致环境恶劣、采食不匀,严重影响均匀度。

6.分栏管理

根据4周末均匀度情况,在5周初进行全群称重,分为大、中、中、小四栏,每个栏的大小分别占全群的10%~15%、35%~40%、35%~40%、10%~15%。从5周一直到21~22周混群前,每周末上午称重,下午调鸡,保持各栏鸡数不变,并准确记录称重数据。把小鸡栏的大鸡(超过中鸡平均体重)与两个中鸡栏的小鸡互换,把两个中鸡栏的大鸡(超过大鸡平均体重)与大鸡栏的小鸡互换。以栏为单位,做出育雏、育成期生长汇总表,4个栏按其加权平均数合成一个舍的报表。

一般要求鸡群均匀度达80%,如果均匀度不达标,应在10周之前再进行1次分群,10周以后不再调整鸡群,保证每栏的鸡群体重与标准曲线平行增长。转群时根据性器官发育情况分群,以避免对发育不良鸡只过度刺激。

另外,考虑调整鸡群的因素,应适当增加料量,确保每个栏的周增重更加合理。中鸡栏按照标准料量来增加,其增重和标准周增重一致;小鸡栏多加料10%~15%,使小鸡栏比标准周增重多增20~30克;大鸡栏料量与中鸡栏持平或略低1~1.5克,适量调整饲养密度,使大鸡栏维持标准周增重或略低10~20克。出现体重偏差时,及时按纠偏措施执行。

7.饲养密度要合理

肉种鸡的饲养密度要符合本品种的标准要求,只能低于标准,不可高于标准。饲养密度过大是当前管理中的一大弊端,这不仅不利于饲养管理,且造成鸡只互相堆挤,弱瘦强欺,甚至造成损伤,影响生长速度,不利于均匀度的提高。

8.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给鸡群提供舒适的环境条件,如保持舍内温度相对稳定,昼夜温差不超过3℃(这是控制禽流感的关键);控制好舍内湿度,避免呼吸道黏膜受损;合理进行通风,以提供充足的新鲜空气,降低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浓度;利用益生素、脲酶抑制剂降低环境中氨气等有害有毒气体的浓度,以维护鸡只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使鸡群保持较高的均匀度。

9.减少应激

当饲料发生变化、饮水不足、转群、接种疫苗、操作声音过大时,都会给鸡群带来应激,轻者造成惊群,重者使鸡只受到损伤,甚至死亡,对应激较敏感的鸡群受到的影响会更大,最终导致鸡群生长不均匀。生产中,要尽量减少鸡群的应激反应。

影响猪群健康度的因素和提高猪群整体健康度的方法


1、影响猪群健康度的因素

环境因素。猪场环境的好坏对猪群整个的健康度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环境因素包括猪舍的朝向、排污系统、夏季的防暑降温、冬季的御寒保暖、舍内的温湿度、新鲜空气的流通、采光等,这些都影响着猪群的健康。为猪群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对于猪群健康以生产水平都有利。饲养环境恶劣会导致猪发生应激,使猪只患病,对各生长阶段和生理阶段的猪都有影响,从而打破了猪场的稳定生产水平,最终影响了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

品种。健康高产的种猪品种对于养猪业来说非常重要,选择好的品种可以降低料肉比,使猪场维持较高的生产水平。对于向外引种的猪场,种猪的健康关系到整个猪群的健康,所以在引种时,首先要了解种猪场的疾病情况,并且在引种后要注意隔离饲养,以免对整个猪群造成不利的影响。

营养因素。饲料营养是保证猪只体质的根本,不同的品种以及处不不同年龄阶段、生理阶段的猪对营养的需求不同,如母猪营养不良会导致发情异常,影响配种,使母猪的繁殖性能下降,最终被淘汰;如果哺乳母猪发生营养不良,真接对泌乳造成影响,从而使仔猪吃不到充足的乳汁而造成生长发育受阻,还会导致仔猪体质变弱,易患疾病,进而影响了后期的育肥效果;如果育肥猪的营养不良会使育肥时间延长,影响出栏。饲料的品质对猪健康的影响也很大,如果给猪群饲喂发霉、变质或受污染的饲料,会导致猪群出现中毒现象。另外,猪场水的质量是决定猪群健康的重要因素。

防疫和保健。对猪群进行疫苗接种和定期进行药物的驱虫保健工作是保证猪场健康生产的有力保障,定期驱除体内外的寄生虫可以提高猪群的抵抗力。进行疫苗接种是为猪群构建特异性的免疫力,保健则是提高这些免疫力,两都相结合,可以有力地保证猪群的健康。

2、提高猪群健康度的方法

猪群的健康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饲养管理是否到位,为了提高整猪群的健康度,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环境。猪场的选址应注意地势高、通风良好,并且向阳,在养猪场的周围3km内没有其他养殖场,并且要保证有干净的水源。做好猪绿化隔离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排污系统。注重日常的卫生和消毒工作,保证舍内的环境卫生,及时清理粪便,定期进行消毒,即使在冬季也要注意舍内的通风换气工作,减少有害气体的浓度,当舍内有害气体超标时,会引起猪患呼吸道疾病,使猪群更易感染其他疾病,因此要加强猪场环境的管理,为猪群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品种。选择优良并且健康的种猪品种,实行自繁自养,如需引种,是要注意事先了解引种场以及周边地区疾病的流行情况,做好引种的准备工作,引种后要将新引入种猪与本场猪群进行隔离饲养,一方面是为了适应环境,另一方面则是要便于观察猪群的动态,以确认无病菌感染。

营养。保证各生长阶段以及生理阶段猪群的营养供给以及营养均衡,同时要保证饲料的质量,预混料要购于正规的厂家,而对原料,包括玉米、豆粕、麸皮等则要注意日常的贮存,避免发生霉变或遭虫鼠的破坏而受到污染。如果饲喂猪群发生霉变的饲料,不但会造成猪只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导致妊娠母猪流产、仔猪腹泻等症状,还会影响饲料的适口性,造成营养物质的损失,使PSE肉增多,使猪群机体的免疫下降,导致猪群易感染疾病。为了避免生产上霉变饲料对猪群造成的伤害,可以在饲料中添加脱霉剂等饲料添加剂,可以起到防霉脱霉的作用。

做好免疫接种以及药物保健工作。要本场以及当地周边地区的疫病流行情况以及猪群的健康状况以及抗体水平,来科学合理的制定免疫程序,并要求猪场严格地按照所制定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的接种工作,尤其是病毒性的疾病,会导致猪的抗病能力下降,导致免疫抑制,易感染多种疾病,疫苗要从正规的厂家购买,并按照说明进行接种,用量不足起不到效果,如果过量,不但会造成浪费,还会导致猪群发生不良反应。在进行免疫接种后,要定期对猪群抽取血样进行抗体水平的监测,对于抗体水平达不到保护猪体健康水平的,要及时的补注,以加强免疫。在免疫接种的同时,要对猪群进行药物的保健工作,以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包括用药物驱除体内体外的寄生虫,对处于特殊生理阶段的猪群适当的用药,以起到增加免疫力、促生长,提高猪群整体健康度的目的,如可以在母猪的产前产后、仔猪断奶后的饲料和饮水中添加主谱抗菌药,如强力霉素、恩诺沙星等。

夏季减轻热应激对猪群带来的危害。发生热应激时,猪的采食量、抗病能力以及生长速度都会下降,还会影响公猪精子的生成以及活力,影响母猪繁殖性能,使得发情排卵异常,所以在夏季就做好降温工作,可以采取喷雾降温或滴水降温的方法,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抗热应激类药物,以增强猪群的抗应激能力,降低热应激带来的危害,提高整个猪群的健康度。

作者简介:李胜杰(1979-),男,黑龙江绥化人,本科,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技术推广与服务方面工作。

李胜杰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兴福乡农牧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黑龙江绥化152000)

肉鸡养殖效益低的原因 提高肉鸡养殖经济效益的方法


肉鸡养殖经济效益低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包括鸡苗品质、药物和免疫、饲料因素、环境因素、疾病因素以及饲养管理因素等.为了提高肉鸡养殖的经济效益需要充分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来提高肉鸡养殖的经济效益。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肉鸡养殖效益低的原因提高肉鸡养殖经济效益的方法。

1、肉鸡养殖经济效益低的原因

鸡苗的品质。鸡苗的品种好坏是肉鸡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引起肉鸡养殖经济效益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鸡苗的品质不佳。这主要是由于一些种鸡厂、孵化厂为了眼前的利益在一些工作环节上不够严谨,导致鸡苗的品质较差,而养殖户为了贪图便宜,选购价格较低的鸡苗而忽略了鸡苗的质量,或者在选购鸡苗时没有注意防疫这重要的工作,从疫区采购,从而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影响了鸡苗的成活率,还增加了饲养管理的难度。

药物和免疫不当。肉鸡的饲养周期较短,但是较为敏感,易患病,在治疗疾病时势必会使用药物,而药物的使用不当,如长时间的使用一种药物,诊断不准确而用药错误,盲目的投药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在用药时使用剂量不当,不注意用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忽略了机体对药物的承受能力等,不但不会起到有效的治疗效果,还会造成浪费,增加养殖成本,给疾病预防与治疗带来困难。另外,长时间和大剂量的使用‘抗生素还会引起机体免疫抑制。另外疫苗本身就是一种病毒,如果接种不当,肉鸡不但不会产生抵抗力,反而会受病毒的侵害而患病,会造成一定的损失。

饲料因素。饲料因素包括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不全、不足、配比不合理以及饲料的质量较差,发生霉变。如果饲料中缺乏某种或者某些营养素时会导致肉鸡摄入的营养不足,导致机体生长发育不良,料肉比增加。有的养殖户不注重饲料的品质,饲喂肉鸡发生霉变的饲料,霉菌毒素会对肉鸡产生极为严重的危害,使免疫器官萎缩,免疫力下降,严重时还会继发或者并发多种疾病,得不偿失。

环境因素。不良的环境因素会引起肉鸡应激反应,如不良的通风、舍内温度和湿度不适宜、饲养密度过大、光照不合理、有害气体的浓度过大、卫生条件较差时都会对肉鸡产生不良的影响。阻碍了肉鸡的生长发育,使患病的几率增加,死亡率增加,严重影响了肉鸡养殖的经济效益。

疾病因素。疾病因素是肉鸡养殖经济效益低的主要原因,肉鸡生性敏感,对不良环境以及不当饲料方法的表现极为敏感,易患病,当肉鸡患病后,如果诊断不准确、治疗不及时或者用药不当会贻误病情,盲目的用药会导致机体中毒,使得肉鸡不能正常的出栏,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从而使得养殖经济效益不高。

饲养管理不当。饲养管理是否到位直接影响了肉鸡养殖的经济效益。科学的饲养管理可以使肉鸡充分的发挥其固有的生产性能。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如饲料的营养不全、饲喂不合理、饮水不足、管理过于粗放,会导致鸡体的抵抗力下降,从而使病原微生物乘虚而人,导致鸡群患病,死亡率增加,出栏率减少。

2、提高肉鸡养殖经济效益的方法

选择优质的鸡苗。优质健康的鸡苗才是获得较高养殖经济效益的根本。在选购鸡苗时要注意从正规的养殖场购买,并在购买前了解购买地以及鸡厂是否有疫情发生,严禁从疫区选购鸡苗。在挑选鸡苗时要选择活力好、体质佳、符合该品种特性的健康鸡苗。只有优质的鸡苗再结合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才可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注重饲料的品质。要给肉鸡提供营养全面、充足、配比合理的日粮,要保证饲料中各营养物质的浓度,使肉鸡获得充足的营养,对于增加肉鸡的生长以及增重速度,提高机体的抵抗力都十分重要。要严禁饲喂肉鸡发生霉变的饲料,做好饲料的贮存保管工作。

加强环境管理。要做好鸡舍内环境的控制工作,每天都要按时打扫鸡舍,保持舍内的环境卫生,调控好舍内的温度,根据肉鸡的日龄以及天气情况灵活的调整温度,避免舍内温度过高或过低,保持舍内适宜的湿度,要勤换垫草、垫料。保持合适的饲养密度,加强通风换气工作,减少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保持舍内外环境安静,提高肉鸡的舒适度,以防止鸡群出现应激反应。

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科学的饲养管理可以使肉鸡充分的发挥生产性能,是获得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在养殖过程中要根据不同日龄的肉鸡提供相适应的饲养管理方法,合理的饲喂,做好环境的控制工作,尽可以的减少鸡群发生应激反应。

搞好疾病的防治工作。加强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工作,以预防为主,可以使用药物进行预防,但是要注意用药得当,不可盲目的投药,要根据不同的日龄以及本地区的常患病有针对性的投药预防,如果发现患病,要及时选择合适的药物,严格按照使用方法投药治疗,药物治疗要按疗程,不可长时间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和毒害机体。科学的制定符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并选择适宜的疫苗免疫接种,要注O意在免疫的前后几天内不可使用药物,以使鸡群形成一定的免疫力。

如何有效提高肉鸡养殖效益?
肉鸡如何科学养殖,如何才能提高养殖效益,是养殖户最关心的问题。肉鸡养殖效益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遗传因素和饲养管理两方面大因素,遗传因素无法改变,但饲养管理的好坏则可以人为的进行调节。选择科学的金宝贝干撒式发酵床养鸡技术,加强饲养管理,尽力满足肉鸡不同生长发育期的各种需要,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供养殖户参考:
1、选择优良的雏鸡品种目前白羽鸡以艾维因、AA品种较好,这两个品种的雏鸡生长速度快,抗病毒能力较强,饲料报酬也较高,料肉比可达1.87:1,7周龄时平均体重可达2.5-3kg。建议选择信誉好的大型种鸡场健康鸡群所繁殖的雏鸡,弱雏鸡适应能力差,易发生死亡,饲料报酬低,容易带入传染病,不易管理。
2、选择科学的养殖技术鸡生长是否健康和圈舍环境的好坏有很大的关系,传统养鸡模式不仅环境差,还要每天清理鸡粪,既影响鸡的的健康生长,还费人力。因此,选择生态环保的科学养殖技术很重要。建议选择拥有国家发明专利的金宝贝干撒式发酵床养鸡技术,不用每天清理粪便(鸡粪便在金宝贝功能菌的作用下,一部分降解为无臭气体被排放掉,例如:水蒸气和CO2;另一部分转化为粗蛋白、菌体蛋白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从源头上消除了粪尿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使圈舍无臭味,达到零排放。鸡舍干净卫生,鸡生长健康,很少生病,大大节省医药费及人工费,有效提高养殖效益。
3、鸡群密度要合理肉鸡群不宜过大,一般以400只左右一群为宜,常进行强、弱、大、小分群,饲养密度一般以每平方养10-15只较为合适,否则因密度过大,会造成采食、饮水不均,弱雏因抢不上食、水而生长更弱,致使鸡群生长不平衡。使用金宝贝发酵床养鸡技术,体重在4~6斤的肉鸡,建议每平方养8只左右。
4、鸡舍温度控制雏鸡进入鸡舍时,要绝对保证舍内温度达到32-35℃,以后每周降2℃,一直降到20℃左右为宜,同时应处理好鸡舍保温与通风的矛盾关系,防止鸡群因慢性缺氧而引发腹水症等其它疾病。
5、做好饲料管理肉鸡饲养管理经济效益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饲料的选择和饲喂,因为在肉鸡饲养中,饲料成本一般占到养鸡成本的80%左右,所以,要根据肉仔鸡的各阶段生长发育需要,适时更换饲料,饲喂优质全价料,并配合发酵饲料,增加其采食量,保证肉鸡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
6、了解行情适时出栏①了解行情:肉鸡出栏时的市场价格对肉鸡饲养的经济效益影响很大,因此,饲养户要经常了解、掌握肉鸡市场信息,根据饲养量及毛鸡的需求量决定进雏时间,目前,随着气温的升高使一些病毒病尤其禽流感病毒无处藏身,人们的食鸡意识也逐渐增强,养殖户应多方关注信息适时进雏。②适时出栏:一般肉鸡的出栏时间是46-52天,超期饲养,肉鸡的采食量增加而增重率降低,料肉比下降,饲养的经济效益降低。

高温对肉鸡的不利影响 高温季节肉鸡的营养调控措施


肉鸡天生没有汗腺,并且羽毛较厚,因此极易受到高温的影响。肉鸡在高温环境下会发生热应激,会使肉鸡的生产性能下降,增重速度减慢,生理机能发生紊乱,抗病能力减弱而易患多种疾病,在高温季节,从营养的角度进行调控可以减少高温对肉鸡的不利影响。肉鸡生活在高温的环境下,当外界的温度超过27℃时,就会食欲减退,采食量会有所下降,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指标发生改变,生理功能开始出现紊乱,机体会产生非特异性反应,即热应激,从而导致肉鸡的生产性能下降,死亡率增加,严重影响着肉鸡养殖的经济效益。在养殖过程中从营养的角度来调控,可以减少高温对肉鸡的不利影响。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高温对肉鸡的不利影响高温季节肉鸡的营养调控措施。

1、高温对肉鸡的不利影响

使采食量下降。肉鸡在高温环境下的采食量下降,这是由于当环境温度过高时,鸡的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较小,增加了体热的散发难度,从而使肉鸡产生热应激。在热应激下,肉鸡采食中枢的兴奋会受到部分的抑制,消化道的活动功能也减弱,同时肉鸡为了降温会饮用大量的水,这些都会导致采食量减少。有研究表明,在21~30℃的范围内,环境温度每上升1℃,采食量下降1.6%,高于32℃时,温度每上升1℃,采食量降低4.6%。

生产性能下降。当肉鸡在高温环境下,食欲减退,采食量比较低,摄入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能量等会相应的减少,同时饮水量增加,从而使肠道内消化酶的深度降低,导致食糜在消化道停留的时间缩短,这会影响到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从而使肉鸡的生长发育以及增重的速度减慢,饲料利用率降低,导致肉鸡的生产性能下降。

影响生理功能。当肉鸡发生热应激后,为了散热维持正常的体温,呼吸速度会加快,此时由于呼吸过快,会导致体内二氧化碳的排ILIJ量增多,使血液中的pH值升高,从而导致肉鸡出现呼吸性碱中毒。而当鸡舍的温度持续升高后,肉鸡的腹肌疲劳,呼吸速度开始转慢,体内的二氧化碳蓄积,血液中的pH值降低,ILIJ现呼吸性酸中毒,导致肉鸡出现肌无力、瘫痪,死亡率升高的现象。另外,当肉鸡发生热应激时,心律会提高,血液循环加快,会使体表、腹部肌肉等处的血液量增加,从而使消化系统、内脏器官的供血量不足,从而使营养的吸收和利用受到限制,使肉鸡的生长发育停滞,严重时还会引起肉鸡死亡。

易患疾病。在高温环境下,肉鸡的血清皮质类固醇的分泌量升高,当皮质类固醇进入淋巴细胞后会抑制细胞增生固了或者白细介素II的产生,其中的糖皮质激素会抑制机体的免疫器官和淋巴组织的蛋白质合成,从而使机体的免疫受到抑制,肉鸡长时间处于热应激下则会导致血精皮质类固醇分泌过多而使胸腺以及淋巴节萎缩,使免疫器官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作,导致机体的免疫力下降,进而使一些疫苗的免疫接种效果受到影响。另外,在高温环境下,病原微生物易大量的滋生与繁殖,且鸡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易诱发多种疾病。

2、高温季节肉鸡的营养调控措施

为了减少高温对肉鸡的不利影响,可从营养的角度来进行调控,起到良好的效果。首先要调整肉鸡日粮的配方。凶在炎热季节,肉鸡的售价减退,采食量下降,营养的摄入不足,凶此要增加日粮中营养的浓度,从而确保肉鸡摄人充足的营养物质。但是要注意,有的养殖场认为单纯的提高日粮中的蛋白质浓度,饲喂肉鸡高蛋白饲料,即可满足肉鸡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而实际并非如此。这是由于肉鸡在摄人高蛋白饲料后,会进一步的降低肉鸡的采食量,严重时甚至会拒食,而导致肉鸡能量的摄人不足,这必然会影响到肉鸡的生长发育和增重。凶此在高温季节可适当提高日粮中的能量水平,同时降低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此时肉鸡为了满足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会多采食饲料,同时摄入了充足的能量,肉鸡的体重会有所增加,饲喂效果较好。

调整每天的饲喂次数和饲喂时间。温度过高时肉鸡的食欲较差,凶此可将饲喂时间进行调整,避免在一天中温度较高的时段喂鸡,尽量选择在一天中较为凉爽的时段来喂鸡,可在清晨提前一些,傍晚推后一些来喂鸡,以降低体温,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另外,让肉鸡在高温时段休息,可提高肉鸡的日增重。

提供充足的饮水以及增加凉爽饲料的饲喂量。肉鸡能过饮用清凉的饮水可以有效的降温,凶此要尽量在高温季节给肉鸡提供新鲜、清凉的饮水。另外,在饲料的选择方面可增加一些块根、块茎、瓜果类的饲料的饲喂量,可起到降低温度,减轻热应激的作用。

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在炎热季节,肉鸡易发生呼吸性中毒的不良反应,而使体内的酸碱平衡受到破坏,从而使生理功能发生障碍,凶此要调节好肉鸡体内的酸碱平衡。可在肉鸡的饮水中添加适量的氯化钾,或者柠檬酸。

使用药物来减缓热应激。在肉鸡发生热应激时可在肉鸡的日粮中添加一些抗应激类的制剂,如维生素C,可以缓解热应激,帮助肉鸡度过炎热的季节,添加量一般为每升饮水中添加200mg,或者可以在肉鸡的日粮中添加。还可以添加一些镇静剂、抗生素类的药物,提高饲料的转化率和胃肠道的吸收能力,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都有一定的效果。

肉鸡快速生长的原因与肉鸡品种、饲料、饲养环境及饲养管理对生产的影响


养殖技术的发展使得肉鸡的养殖速度越来越快,大多数肉鸡的生长速度快、出栏早,有的品种仅用1个月的时间就能够育成出售,但是由于过快的生长速度,常会使人们怀疑生产者在饲料中添加激素而导致其快速生长。其实随着肉鸡品种的不断优化,加上科学的饲料配方、严格的卫生防疫措施以及合理的饲养管理等因素,都会使肉鸡生长迅速。

1、品种特点

随着遗传育种技术的不断进步,诸多育种机构经长期对肉鸡品种的研究,选育出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产肉率高的肉鸡品种。现代肉鸡育种的选择强度非常高,这种高强度的选择方法,保证肉鸡育种的高速发展,使现代肉鸡生长速度快的这一遗传特性不断提高。原来每只商品肉鸡达到2.5kg体重时需饲养52d,现在仅需42d即可达到此标准。

2、饲料与营养

使肉鸡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的遗传基因得到充分发挥,需要结合高能高蛋白的全价饲料。现代肉鸡的养殖,都是根据肉鸡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生理特点和营养要求来提供饲料,将不同种类的饲料原料进行科学的配比,制成营养均衡的全价饲料,以满足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肉鸡的营养所需。

一般肉鸡的饲料分为三个时期,即雏鸡料、中鸡料和大鸡料。肉鸡在1~14日龄饲喂雏鸡料,雏鸡料中含粗蛋白21%,能值1010kcal/kg(1cal=4.186J)左右,同时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肉鸡在14日龄到出栏前7天饲喂中鸡料,这一阶段的饲料中的蛋白质的含量有所下降,饲料中的能量含量有所提高,主要为了肉鸡增重提供能量。中鸡料中的粗蛋白含量为20%左右,能值约为3100kcal/kg。同样要提供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在肉鸡出栏前7天饲喂大鸡料,其中粗蛋白含量为18%~20%,能值达到3200kcal/kg。这种饲料供给方法为肉鸡健康、快速生长提供了物质基础。

3、饲养环境

温度对于肉鸡的生长发育起着关键的作用,对肉鸡的健康影响非常大,不合适的温度会使鸡只将采食的饲料中的能量转化为维持机体体温的所需,从而导致鸡只的饲料利用率降低、生长速度缓慢。一般初生雏鸡要求环境温度较高,应控制在34~35℃。以后随着雏鸡日龄的不断增大,温度也随着下降,但是要注意温度的变化不能骤变,因为肉鸡对温度的变化表现的非常敏感,所以要逐渐的降温,每周下降2~3℃,直到35日龄时将温度控制在21℃。

肉鸡对相对湿度的要求不高,但结合温度则对肉鸡有着重要的影响,肉鸡在1周龄时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0%~65%,以后随着肉鸡的不断生长,相对湿度可逐渐下降到45%~65%。

肉鸡的生长速度快,新陈代谢旺盛,呼吸快,体内排出的二氧化碳量大,加上肉鸡的饲养密度大这一特点,容易使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超标,肉鸡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不但会影响生长发育的速度,还会严重影响肉鸡的健康,使鸡群易患呼吸道疾病,从而增加死亡率,因此,为了保证舍内空气质量,要进行鸡通风换气。可以采用自动的通风设备来控制鸡舍的通风时间,以保证空气的新鲜。

4、科学的饲养管理

提高肉鸡7日龄的体重。研究表明,肉鸡7日龄的体重对出栏体重的影响非常大,合理的肉鸡7日龄体重意味着肉鸡在育雏期的生长发育良好,为今后的肉鸡育肥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了提高肉鸡7日龄的体重,可以在雏鸡孵出后6h即进行诱食,培养雏鸡的食欲,并且可刺激肉鸡消化道的发育。在育雏的前3天训练雏鸡自由采食,能够让雏鸡尽可能的多吃料。为了增加雏鸡的采食量,在雏鸡进舍前2天要实施24h的光照时间、60lx的光照强度,到第三天以后,逐渐减少光照时间和强度。

肉鸡生长到7日龄后,肌肉、骨骼及羽毛的生长迅速,和快速生长的肌肉相比,骨骼的发育相对较慢,会导致肉鸡的腿部出现问题。此时通过光照控制技术来进行调控,通过降低光照强度以及减少光照时间的方法来减少雏鸡的采食量,使肉鸡生长速度减慢,以平衡肉鸡肌肉、骨骼和心血管系统的发育,进而提高肉鸡的存活率。在出栏前7天,再通过增加光照时间的方式来促进肉鸡采食,达到迅速增重的目的,弥补肉鸡在饲养前期的体重损失。

5、卫生防疫措施

肉鸡的卫生防疫措施是保障肉鸡快速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现代肉鸡场要建立在远离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区域,并采用封闭式的饲养管理模式,做好物品及车辆的消毒、人员进出场的管理、消毒以及鸡群的免疫工作。鸡舍在肉鸡出栏后要进行空舍消毒,将舍内粪便以及杂物清理后,用清水将鸡舍冲冼干净后,再用5%的烧碱水溶液进行喷雾消毒,或者用高锰酸钾和甲醛混合液进行密闭熏蒸消毒,熏蒸后通风,散尽气味后,做好升温工作,准备进行下一批的肉鸡饲养。

作者简介:赵平辉(1979-),男,山东泰安人,本科,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服务工作。

赵平辉

巴吉度犬吃什么 巴吉度犬怎么训练


巴吉度猎犬它还有一种特别的称呼叫做法国短腿犬。巴吉度犬是一种古老而高贵的猎犬品种。巴吉度犬的血统是法国,后来在英国发展起来。最开始的时候是在法国和比利时,巴吉度猎犬主要的作用是用于追踪家免、野兔。这些动物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可以看出追踪的痕迹。然后可以通过痕迹找寻。那么接下来,小编带领大家一起去认识了解一下所谓的巴吉度犬。对于巴吉度犬很多人都很关心一些问题,今天小编也带来了几个问题和问题相应的答案。

巴吉度犬吃什么

1、巴吉度猎犬平常除了吃狗粮之外,主人也可以给它煮些狗粮的,像小米粥之类的,它也很喜欢吃,有时候熟蛋黄喂它少量的它也会吃。所以主人不用担心买不到合适的狗粮,如果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品牌,自己在家里制作也是不错的,不过不管使用什么样的狗粮,主人可千万不要忘记喂水才好。

2、巴吉度猎犬是一种聪明可爱的狗狗,虽然它的智商在狗狗中排名比较靠后,但仍然会有大批的粉丝。我家里养的都有一只巴吉度猎犬养了已经有五年了。其实初养的时候最好是挑选几种狗粮看看小狗喜欢吃哪种的,然后可以固定的一个牌子的就可以了。

巴吉度犬怎么训练

1、训练对主人和犬都是一件愉快的事,开始训练时,先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几周后逐步提供分散犬注意力的条件,直到犬在任何环境下都表现的良好,训练时期要短,当主人和犬精力集中时训练最佳,不要下达无法执行的命令。

2、容易理解的命令:犬对人的语言理解能力有限,它们对短而清楚的语言反应敏感.为避免命令的混淆,应给犬取一个或两个音节名字,不要连续重复某一个命令,因为这容易使犬迷惑不解,选择简单的词语如自由,好作为解除命令。

巴吉度犬好养吗

1、对于养过宠物狗狗的朋友会觉得没什么难处,可是对于没有任何饲养经验的朋友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不过相对来说巴吉度犬的性格还是比较温顺的,对待小孩有很高的亲和力、而且比较合群,能和其它同类狗狗和平相处,有着聪慧的大脑,学起东西还比较快。

2、很多人对巴吉度猎犬的印象就是一只十分容易打理的宠物狗。简而言之也就是,巴吉度猎犬饲养起来还是很容易,很简单的。巴吉度猎犬与比格犬外形有点像,但是两者的特征也都很明显,要区别并不难。巴吉度猎犬好养。

怎么饲养巴吉度狗

1、首先,当狗狗便便错了地方后,把便便(或者尿液)放(吸)到报纸上,当着狗狗的面,把报纸放到同一个地点,累计起来(虽然有点味,忍耐忍耐)然后,带狗狗去指定的地点,告诉它这里才是厕所。

2、看到狗狗在地上闻来闻去,尤其是转着圈闻的时候,要注意啦,狗狗准备找地方便便(尿尿)了,在狗狗刚吃完饭或者喝完水之后尤其要注意,在这个时候,在狗狗顿下要开始前,要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的速度把狗狗抱到指定地点,如果狗狗已经做好姿势了,你就不要再动它了,避免引起一些问题。

对于巴吉度犬大家都很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是巴吉度犬究竟吃啥呢?究竟吃什么好这个小编心想大家都很关心吧。对于狗狗而言肯定是吃狗粮最好了,不过除了狗粮还可以吃其他的什么食物在前文中小编已经给出来了答案。小编,在最后提醒一下大家千万不要给狗狗喂葡萄。葡萄对于狗狗而已是一种十分危险的食物相当于人对于毒蘑菇。所以,大家切记不要喂狗狗吃葡萄。

肉鸡腿病的发病原因 肉鸡腿病的防治措施


肉鸡腿病是目前制约肉鸡养殖生产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当肉鸡患此病后会出现跛行、瘫痪,严重影响了肉鸡的运动和采食,从而使得肉鸡的生长速度变慢,增重缓慢,降低了肉鸡养殖经济效益。现主要分析引起肉鸡腿病的主要原因以及针对肉鸡腿病的防治措施。

1、发病原因

遗传因素。该病具有一定的遗传特性,研究表明肉鸡软骨营养障碍是一种遗传性状,通常由染色体隐性基因遗传,并且在相同的条件下,仔公鸡的发病率要高于母鸡,并且多发生在3~8周龄的鸡。发病率与肉鸡的发病日龄、品种存在一定的关系。

日粮因素。日粮中的营养成分不足或者缺乏是导致此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当日粮中的蛋白质和能量的水平不适宜时会引起代谢障碍而引起肉鸡发生腿病。当饲喂肉鸡高能高蛋白饲料时,尿酸盐会大量的沉积在关节处而形成关节。型痛风,使该病的发病率提高;当肉鸡饲料中缺乏钙磷,或者钙磷的比例不适宜时就会导致肉鸡患软骨症或者骨质疏松,而引发腿病;日粮中微量元素锰、锌、铜、硒等与鸡腿病有关,例如当肉鸡缺锰时会引起胫骨关节增大,胫骨远端和趾骨近端扭转或弯曲,行走困难。当缺锌时,病鸡会出现运动失调,跗关节肿大,严重时会发生坏死性皮炎。肉鸡缺铜时会表现为骨折,骨骼处软骨增厚,出现痉挛性麻痹;当日粮中维生素D不足时会患有佝偻病、软骨症,当维生素E缺乏时会出现脑软化,共济失调;维生素B。缺乏会引起外周神经麻痹而表现出观星状;烟酸缺乏时会出现关节肿大,腿骨弯曲;日粮中的电解平衡失调会增加腿病的发病率,而增加日粮中的正离子则可以减少该病的发生率。

管理因素。在肉鸡的养殖过程中管理不当也是引起肉鸡腿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当肉鸡发生机械性骨折,或者扭伤时而引发炎症,就会发生腿病,这一现象主要在抓鸡环节中出现;当鸡舍内环境不适宜,如肉鸡长期生活在高温、缺氧的环境下会出现骨骼变形、强度变弱、发生中毒等而引发腿病,光照不合理,也会引发该病发生;另外,当对患病肉鸡使用药物治疗时,如果用药不合理,如药量过大、使用时间过长等会使肉鸡发生常规药物中毒而引起腿病发生。

疾病因素。疾病因素是导致肉鸡发生腿病的主要因素,当肉仔鸡患病时,其主要症状就是在腿部发生病变。例如,当肉鸡患有非典型新城疫后,病鸡多表现为步态不稳,跛行或双腿麻痹;当患有神经型马立克氏病后,由于病毒会侵害肉鸡的坐骨神经丛,而使病鸡一侧或者双侧的腿发生麻痹,而出现劈叉的姿势;当肉鸡患有传染性滑膜炎后,其跗关节和脚垫处发生病变,表现为跛行,病腿不能伸张,负重无力而不能行走;当肉鸡患有禽霍乱时,如果是骨骼受到侵害则会表现为一侧跛行、关节内结核而引起瘫痪;葡萄球菌病多因外伤感染而引起,病鸡会出现关节肿大,跛行、不能站立,严重时还会发生股骨头坏死,易发生骨折;另外,当肉鸡发生寄生虫病后,有时会导致肉鸡运动困难,趾骨坏死。

2、防治措施

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为肉鸡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做好鸡舍各环境指标的调控工作,包括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光照程序、饲养密度等管理工作。根据不同的季节做好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工作,在夏季要防止鸡舍出现高温高湿的环境,要加强舍内的通风换气工作,以降低舍温,排出舍内污浊的空气和潮气,保持鸡舍空气新鲜。保持鸡舍卫生、干燥,要勤换垫料,防止潮湿的垫料滋生大量的细菌,对鸡群不利;冬季则要做好保温御寒的工作,尤其是育雏舍,更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冬季要合理的通风,并做好通风与保温之间的关系。

进行合理的光照程度,让鸡在特定的模式下休息和活动,不可采用连续光照,要让鸡有一定时间的黑暗时间,以减少肉鸡的活动量,这对肉鸡骨骼的发育和腿部健康有益。调整好鸡群的饲养密度,在鸡群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要及时调整饲养密度,肉鸡在3~4周龄时每平方米不宜超过12只。另外,在日常的管理如称重抓鸡时要轻抓轻放,以减少腿部受伤和避免发生应激。

提供适宜的营养,日粮中的各营养物质要全面且配比合理,有效控制饲料的质量,以提高肉鸡的饲料利用率,促进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在饲喂时要注意不可使用发生霉变的饲料,做好饲料的贮存工作。并且要随着肉鸡生长及时的调整饲料配方和饲喂量。

做好其他疾病的预防工作。严格执行生物安全制度,做好隔离、消毒工作,切断传播途径,杜绝外源性病原菌的感染。加强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提高鸡群特异性免疫力。病鸡和瘫鸡应及早隔离淘汰,消灭传染源,将损失降到最低。

当肉鸡发生腿病,在诊断时不可轻易的下结论,要根据饲养管理的情况、饲养环境、饲料营养以及品种等进行综合的分析、考虑,最终确认是何原因引起腿病的发生,然后再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

肉鸡腿病预防措施

腿部疾病是肉鸡的常见病,表现为腿无力,骨骼变形且关节囊肿等,造成跛行、瘫痪,严重影响运动和采食,制约生长速度,降低养殖效益。该病发病率约为2%~5%,目前尚无特效措施预防,只能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来减少发病率,减轻症状,把损失降至最低。

1、分段控制营养在饲养前期(3周龄~4周龄),要使鸡长好骨架,促进骨骼发育,防止体内脂肪堆积。为此,要加强运动,增强其体质。要控制饲料中代谢能的不平,或根据需要限量饲喂,控制脂肪堆积,可定期抽查体重,及时调整日粮水平。4周龄-5龄后,加速育肥上市。
防止日粮中钙、锰及VD、VB2缺乏,VD对骨骼的发育尤为重要。对于0周龄~3周龄的仔鸡,每公斤日粮中VA、VD的含量应保证在250国际单位~400国际单位可定期少量投喂含VA、VD丰富的多汁新鲜饲料,如胡萝卜、南瓜等。
2、创造良好环境鸡舍要经常保持通风、卫生、干燥,垫料要松散防潮,定期更换。饲养的密度要适宜,3周龄~4周龄后,每平方米饲养肉鸡不超过10只。采用勤添少喂的方式投料,增加鸡啄食和运动时间。在转群、疫苗接种时应尽可能减少应激,防止惊群,尽量避免捕捉鸡只。
3、搞好疾病预防部分细菌和病毒会造成肉鸡发生腿部疾病,如葡萄球菌、病毒性关节炎等。必须做好疫苗接种和预防工作。对已患腿部疾病的肉鸡要及早隔离,精心护理。

舍饲方式对肉鸡的影响 肉鸡舍饲的饲养管理要点


目前规模化肉鸡养殖多选择舍饲的饲养方式,这种方式有很多优点,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如果鸡舍的环境控制不到位,会对肉鸡的健康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严重时还会导致肉鸡大量的死亡,严重影响了养殖经济效益。因此,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善养殖环境。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舍饲方式对肉鸡的影响肉鸡舍饲的饲养管理要点。

1、肉鸡舍饲的优缺点

优点。舍饲饲养是目前肉鸡养殖的主要方式,肉鸡在室内饲养,可以进行大规模、集约化、机械化的养殖,使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增加了肉鸡养殖的数量。通过这种方式养殖肉鸡,可利用一定的工人和空间,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增加了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养殖人员的工作量,从而降低了养殖成本。另外,在室内养殖肉鸡,便于管理,肉鸡的成熟期较短,可提前出栏,缩短了肉鸡养殖的资金周转,见效较快。对于舍饲养殖,便于使用机械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可进行规范而统一的管理,可有效提高肉鸡养殖的经济效益,可为市场提供大量肉鸡,满足了市场的需求量。促进了肉鸡养殖业的发展。另外,采用舍饲养殖的方法,可以对天气的变化、兽害等一些对肉鸡养殖不利的情况进行有效的规避,减少了养殖过程中的损失。

缺点。舍饲养殖肉鸡虽然有诸多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在这种饲养模式下肉鸡的鸡肉品质与散养肉鸡相比要相对的差一些,因为肉鸡缺乏运动,增重速度较快,其抗应激能力也较差,免疫力低下,抗病能力下降,易患多种疾病。而一旦患病,由于养殖条件为密封管理,因此疫病的传播速度非常的快,对肉鸡的健康非常的不利,会造成鸡群大面积的感染疾病而发生大量的死亡。另外,舍饲环境给病原微生物提供了有利的繁殖条件,对肉鸡进行密集化的养殖,会加快病毒的传播速度,将影响的范围扩大,如果控制不力,会影响到全群,损失惨重。舍饲条件下影响最大的就是养殖的环境,散养方式下的肉鸡排泄的粪尿可通过自然环境进行分解和利用,清理卫生的难度较小,而舍饲养殖对于卫生清理的难度则增加,并且对于这项工作的要求也较为严格,否则,如果不及时的清理,会导致粪尿发酵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等,而使鸡舍的空气质量下降,对肉鸡的健康极为不利。因此,舍饲方式是的环境控制是工作的重点,除了要保持鸡舍的卫生,还要控制好鸡舍的其他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和光照等,以确保肉鸡健康生长发育和增重。

2、肉鸡舍饲的饲养管理要点

肉鸡舍饲养殖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进行改善,才可发挥这种养殖方式的优点,保证肉鸡的健康,从而提高肉鸡养殖的经济效益。

首先要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机制。肉鸡养殖场在采用舍饲养殖时要根据本场的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殖制度,运用科学用效的技术和科学的方法进行饲养管理。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以发挥舍饲养殖的优势,并有效的规避劣势。在养殖过程中要将饲养人员的分工细化,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要有相应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进行明细化的分工作,可对舍饲养殖场进行有效的管理,要注意养殖人员要相对固定,一旦确定好就不可随意的改变,否则易引起鸡群发生应激反应。舍饲养殖要在舍内设置完善的配套设施,包括鸡笼、喂料系统、饮水系统等,鸡笼的设计要科学合理,料线和水线的位置要合理,便于肉鸡采食的饮水,同时要还要注意进行合理的设计,从而确保养殖环境的卫生。

舍饲养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环境,养殖环境是否适宜对肉鸡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做好舍饲环境的控制工作。除了要加强鸡舍的环境卫生管理外,还要注意控制好鸡舍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控制好鸡群的饲养密度,以将引发疾病的诱因尽量的减小到最低,使肉鸡的生产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要根据肉鸡不同阶段的体重大小、养殖季节、鸡的品种等合理的调整饲养密度。做好鸡舍内温度的调节工作,要根据鸡群的具体表现来确定最适宜的温度,在调整温度时不可忽高忽低,要保持温度恒定,避免鸡舍的温度过低或过高而使肉鸡发生冷、热应激。保持舍内适宜的相对湿度,防止过于干燥,否则会导致舍内尘土、羽毛、饲料粉末等飞扬,使鸡患呼吸道疾病,也不可过于潮湿,否则易导致饲料发生霉变,病原微生物大量的滋生。另外,要加强鸡舍的通风换气工作,合理的通风换气对于舍饲养殖肉鸡非常的重要,可起到控制舍内温度和湿度的作用,还可以降低舍内有害气体的度,保持鸡舍内空气新鲜。

加强鸡群的疾病预防工作。舍饲条件下鸡的抗病能力较差,因此要加强疾病的预防。注意加强日常的卫生清洁和消毒工作,以减少养殖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从而减少感染疾病的机能,还可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可给肉鸡饲喂一些保健类的药物以提高鸡群的抗病能力。另外,还要根据本场的免疫计划做好免疫接种的工作。

提高肉鸡饲养效益的几项关键方法


摘要:肉鸡养殖业在市场的不断拉动下,饲养周期以及出栏日期都明显的缩短,这对于饲养管理技术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所以应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来加强饲养管理,以期获得较高的肉鸡养殖经济效益。现对提高肉鸡养殖经济效益的一些关键措施简单的加以简述。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6)10-0039-01

1做好肉鸡品种的选择工作

肉鸡的生产性能具有遗传性,因此要想提高肉鸡养殖的经济效益,就要做好肉鸡品种的选择工作。品种选择是饲养好肉鸡的前提,是获得较高饲养效益的基础。在肉鸡品种的选择上要注意结合本地的气候条件,本场的饲养环境,当地的饲料资源以及养殖场的技术力量来选择适宜的肉鸡品种进行饲养。

2.保证肉鸡采食到充足的饲料

肉鸡的养殖过程中要保证肉鸡能够采食到充足的饲料,喝到充足的饮水。所以应该及时给各生长阶段的肉鸡提供水和饲料,在鸡舍内要配备齐全充足的饲喂设备,尤其是雏鸡阶段,因为在给雏鸡及时的喂料和供水是肉鸡前期饲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生产环节,如果供料和供水不及时,会导致雏鸡因找水和饲料而造成体重增长缓慢。在前期的饲养要达到养殖标准,满足每只肉鸡在前期的采食量,以使其获得充足的营养,并且要注意料槽和水槽的管理工作,合理的调整料槽和水槽的高度,因为每个料槽和水槽的高度会直接影响到雏鸡的采食和采水,如果高度不合适会造成采食和饮水困难而使采食量下降,影响肉鸡的生长发育。肉鸡前期的生长发育对于后期商品肉鸡的培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满足营养需求、舒适度以及基本的生长环境。

3做好育雏工作,提高出栏率

肉鸡的出栏率是指出栏肉鸡的数量与开始引进雏鸡数量的百分比。一般出栏率高的鸡群饲料成本较低,料肉比低,其他费用的开销也较少,并且出栏时肉鸡的品质较高,所以要做好雏鸡的饲养管理工作。外购雏鸡进行饲养时,要注意购买渠道正规,在雏鸡的选择时要做好病弱雏鸡的识别工作,以保证所购买雏鸡健康无病,且活力好。在运输时要尽量选择环境温度较低的清晨或傍晚,要注意运输途中的饲养管理工作,经常的观察鸡群的状态。对于自繁自养的肉鸡场,同样要做好雏鸡的选择工作,及时剔除不合格雏鸡。

做好育雏前的准备工作,将育雏舍和育雏工具清洗、消毒彻底后备用,在进鸡前将温度预热到33~35℃。计算好饲养肉鸡的数量和规模,以调整合适的饲养密度。适宜的饲养密度是肉鸡成功养殖的关键,利于肉鸡的健康生长,对温度控制也有利。

雏鸡进舍饲养后要及时的开饮和开食,开饮的水温要求为25~30℃,开饮后再开食,将开口料均匀的撒在塑料膜上,诱导雏鸡采食。因蛋白质是构成动物机体组织器官的主要物质,并且对维持体内渗透压和水分的正常分布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可调节各种生理生化反应,因此,蛋白质对肉鸡饲养非常重要,要控制好蛋白质的饲喂量,在育雏期可饲喂蛋白质含量为19%的颗粒料,并且其他类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矿物质等要全面且丰富、均衡。保证饲料的品质,不饲喂发生霉变的饲料。为了提高肉鸡的成活率,要做好雏鸡的免疫接种工作,主要根据当地和本地的疫病流行情况和国家要求来制定免疫计划,并严格执行。免疫接种后,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抗体的监测工作,对于免疫不合格的情况,要及时的进行补免,以起到良好的免疫效果。

4加强肉鸡的饲养管理

加强肉鸡的饲养管理工作,控制好肉鸡的育雏环境,主要包括光照、温度、湿度以及通风。在育雏前的3天内光照时间要保持在23h,以后逐渐的缩短,直到自然光照时间为止,光照强度要求为10~20lx,相对湿度为60%~70%。雏鸡对温度较为敏感,育雏3日龄内的温度要求为33~35℃,以后每天逐渐的降低2~3℃,直到23℃为止。做好鸡舍内的通风换气工作,以保证舍内空气的清新度,还可以通过通风换气来降低舍内的相对湿度,利于肉鸡的生长发育。做好消毒工作,以杀灭病原菌。搞好舍内的环境卫生工作,可以有效的预防疾病的发生。

5降低饲料成本,适时出栏

饲料成本占肉鸡饲养成本较高,约为70%左右,因此,降低饲料成本可以有效提高肉鸡养殖的效益。饲料浪费是养殖业一直都存在的问题,为了减少肉鸡饲料的浪费,除了要及时的断喙外,还要科学合理的选择和设置料槽,以提高饲料采食量。同时在日常的饲喂过程中要注意不可饲喂过量,控制喂料量。在饲料的选择时要尽量从当地选购,这样可以节省运输成本,在原料的选择上要选价格较低,质量较好的饲料。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以自配饲料,这样不但可以满足本场肉鸡的营养需求,还可以节约饲料成本。

一般肉鸡在达到56日龄时出栏最好,也有的肉鸡品种的出栏时间较早,所要要观察好肉鸡的增重情况,做到适时出栏。如果出栏太早,肉鸡育肥达不到最佳的体重;如果出栏过晚,则料肉比较高,造成饲料的浪费。要注意,肉鸡在出栏前要停止喂食6~12h,以减少运输应激的发生,并且在出栏前半个月左右停止使用任何药物。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89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