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鸡雏鸡的培育技术与方法

种鸡雏鸡的饲养和培育是决定母鸡饲养效益回报高低的关键因素,因此关注种鸡雏鸡生长的每一个环节,采取正确的培育方式:从选择种鸡雏鸡、分阶段饲喂和营养供给、单笼饲养、温度和光照、定期对种鸡雏鸡进行体重检查等方面加强管理,才能真正保证种鸡雏鸡安全的培育过程和健康生长,从而在雏鸡阶段为提高养鸡业的经济效益打下坚实基础。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种鸡雏鸡的培育技术与方法。

雏鸡管理的目标是满足父母代种公母鸡在育雏育成期各个阶段的需求,使种鸡在育雏育成期按标准体重曲线生长,为性成熟做准备,在整个生产周期内获得最佳的生产性能。

1、生长发育特点

一是雏鸡自身的体温调节机能并不完善,初生的雏鸡体温较低,直至10日龄时,体温才会趋于正常,并在6周龄左右开始适应外界环境。为此育雏期间,工作人员应做好环境的控制工作,从而确保雏鸡正常的新陈代谢。

二是新陈代谢较为旺盛,雏鸡生长较快,养殖过程中应保证充足的营养,尤其应供给足量的蛋白质与维生素,以满足雏鸡的生长需求。

三是消化机能发育并不健全,雏鸡的胃肠道容积较小,机能较差,此时的日粮应确保易消化、易吸收。

四是自身的抗病能力较差,雏鸡的适应力较差,很容易因细菌的侵袭发病,此时应按照正规程序做好雏鸡的免疫工作,确保其健康成长。

五是初级群居性强,且胆子较小,雏鸡具备较强的群居性,且自卫能力低,饲养因素的改变很容易使其引发应激反应,为此鸡舍还应尽量保持安静。

2、培育要点

2..1饮食方面

在进苗后,稍作休息便可以开始饮水,以便促进雏鸡胃肠道蠕动,快速排出粪便,增强食欲。同时,还应增加提升抵抗力的药物,增强雏鸡免疫能力。雏鸡在出生36h后,其消化系统才会发育完全,过早开食会损害其消化器官,但过晚开食也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此时养殖人员应控制合理的开食时间,确保体内卵黄被进一步吸收。

2..2饲养密度方面

当前雏鸡饲养主要以笼育为主,且在每层应放置3~4个水壶与料斗。在首次免疫之后,还应挑出体质较差的雏鸡,进行集中饲养。

2..3温度方面

在育雏第一周时,鸡舍的温度应保持在33~36℃,直至第五周时才可以恢复正常的室温,但也应保持在20℃左右。实际饲养过程中,环境以及饲养条件的改变均会导致鸡舍内的温度发生变化,此时还应根据鸡群的生长情况进行合理调控。

2..4通风控制

刚出生的雏鸡对风速较为敏感,此阶段应严禁凉风直吹雏鸡。而随着其日龄的增长,也可以适当提高风速。通风不可避免的会降低鸡舍的温度,此时为了保持标准温度,养殖人员还可以增加暖风机等设备,为鸡舍推送新鲜的热风。总而言之,在养殖前期应做好雏鸡的保温工作,后期应做好通风工作,从而保持舍内干爽清新。

2..5光照方面

光照会影响雏鸡的正常采食与休息,出生的雏鸡可以给予强度较大的光照,也可以保持较长的光照时间,但是随着雏鸡的进一步成长,养殖人员应适当减弱光照强度,并缩短光照时间。还可以利用自然光照的方法进行控制,以免雏鸡发生光照应激反应。

2..6饲喂方式

育雏期间,养殖人员可以采用自由采食的方式进行饲喂,前期可以利用料斗饲喂。总体而言,雏鸡应保持少量多餐,且养殖人员还应确保饲料干净新鲜,每次下料前,应根据雏鸡的生长情况进行控制,以免发生浪费。前期的雏鸡可以在水壶中饮水,但在生长至8日龄后,则可以使用水管乳头饮水,为了确保水质干净卫生,养殖人员每天还应定时更换水槽中的水,在使用水管乳头时也应保持干净,每周利用清水及时清洗水槽与食槽。

3、结束语

只有做好雏鸡管理、免疫工作,确保其在育雏阶段按照标准体重曲线成长,才可以确保鸡群健康,并获得最佳的生产性能。为此,养殖人员应做好雏鸡的细节管理工作,为雏鸡建立正确的采食与饮水习惯,并提供优良的生长环境,从而满足其各种生长需求。

相关推荐

肉种鸡采精与输精技术


随着肉鸡饲养业不断发展,一些种鸡场已经采取笼养肉用种鸡的方式。肉用种鸡采取笼养后,公母分开,不能自然交配时,人工授精就成为生产肉种蛋鸡的途径。

采精技术

采精时最好2人配合进行,1人保定公鸡,1人采精。保定者从笼中抓出公鸡,左右两手握住公鸡大腿根部,鸡头朝后,身体保持平衡,两腿自然分开,紧贴身体右侧(如果采精者用右手按摩,也可贴身体左侧)。采精者右手中指和无名指夹着集精杯,杯口朝外,掌心紧贴公鸡耻骨下缘的腹部,做腹部抖动的准备,左手放于公鸡的腰背部向后至尾根按摩数次,当泄殖腔外翻或呈交尾动作时,左手立即离开背部,用大拇指与食指轻轻挤压泄殖腔外缘,肛门外翻即有精液排出。与此同时,用药棉将泄殖腔处的粪便和尿酸盐等污物擦去,夹着集精杯的右手迅速反转为手心朝上,集精杯放于泄殖腔下边,协同左手将精液收集到集精杯中。公鸡随个体不同其性反射的速度也不同。在实践中,应注意观察不同鸡的射精规律,力争采出最多精液。公鸡要轮回使用,不能使用过度,也不能长时间不用,如果是因精液品质不好而不用,则应尽早淘汰。

输精技术

输精也多为2人合作,1人翻肛,1人输精,但最好3人合作,2人翻肛,1人输精,工作效率最高。翻肛者一般是右手从鸡笼中抓住鸡的两腿至笼口,左手(或右手)拇指和其他4指跨于泄殖腔柔软部分,用巧劲向腹部施压,泄殖腔即可翻开,输卵管口也随即翻出,即可开始输精。输精的同时,要解除对腹部的压力,这样有利于精液流向输卵管。用吸管输精时,输精管前端的空气应排出,输精器插入阴道深度2厘米左右。输精量一般为原精液0.025毫升/羽,其中有效精子数不低于5000万个~7000万个。初次输精剂量应加倍,或连续2天输精。输精量太少,精子数不足,会影响受精率;输精量太多,不仅浪费精液,还会降低种鸡利用率。输精时间一般安排在绝大部分母鸡产蛋后,下午2时以后进行。输精间隔为4天~5天。收集种蛋的时间一般在第二次输精后的第二天,若在首次输精后的第二天收集种蛋,则这些种蛋的受精率不高。

河蟹仔蟹培育的蟹苗投放与培育管理技术



1.蟹苗投放
①选购蟹苗标准:日龄6天以上,淡化4天以上,盐度3‰以下,体质健壮。手握有硬壳感,活力很强,呈金黄色,个体大小均匀,规格180000只/千克左右。
②蟹苗运输:蟹苗装箱前应在箱底铺一层纱布、毛巾或水草,既能保持湿润,又防止局部积水和苗层厚度不同。蟹苗称重后,用水轻轻均匀撒在箱中。动苗过程中,要防止风吹、日晒、雨淋和防止温度过高或干燥缺水,也要防止洒水过多,造成局部缺氧。
③蟹苗放养:放养密度1000只/平方米,放养时先将蟹苗箱放置池塘埂上,淋洒池塘水,然后将箱放入塘内,倾斜地让蟹苗慢慢地自动散开游走,切忌一倒了之。
2.培育管理
①饲料管理:蟹苗下池后前三天以池中的浮游生物为饵料,若池中天然饵料不足可捞取浮游生物或增补人工饲料,直至第一次蜕壳结束变为Ⅰ期仔蟹。Ⅰ期仔蟹后改喂新鲜的鱼糜加猪血、豆腐渣,日投饵量约为蟹体重的100%,每天分6次投喂,直至出现Ⅲ期仔蟹为止。Ⅲ期后,日投喂量为蟹体重的50%左右,一天分3次投喂,至蜕变为Ⅴ期。此后投喂量减少至蟹体重的20%以上,同时搭喂浮萍,至投苗后4周止。投饵方法为全池均匀泼洒。
②水质调控:蟹苗下塘时保持水位60~80厘米,前三天不加水、不换水。Ⅰ期仔蟹后,逐步加注经过过滤的新水,水深达100厘米以后开始换水,先排后进,一般日换水量为培育池水1/4~1/3,每隔5天向培育池中泼洒石灰水上清液。调节池水pH为7.5~8.0之间。
③充气增氧:蟹苗下塘至第一次蜕壳变Ⅰ期仔蟹期间,大气量连续增氧;蜕壳变态后,间隔性小气量增氧,确保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
④仔蟹分塘:经4周培育变成Ⅴ期仔蟹后,即可分塘转入扣蟹培育阶段。仔蟹的捕捞以冲水诱集捞取为主,起捕的仔蟹经过筛选,分规格、分级和分塘放养。

肉种鸡鸡群体重与均匀度的控制方法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肉种鸡的生产性能,应在育雏和育成这两个关键时期管理好鸡群的体重和均匀度。控制好体重的前提是掌握好料量、定期称重、及时纠正体重偏差、保证生长曲线平滑等;控制好均匀度应从日常工作抓起,供给营养全价饲料、提供合理的料位和水位、及时扩栏分群等。

一、体重的控制

1.认真记录采食量

4周龄前记录鸡群每天的采食量,从而确定自由采食到限饲的平稳过渡料量。一般情况下,母鸡第一天给料14克,以后每天加料3克,到第一周末料量达到32克,第二周开始限饲,料量控制在29~30克之间,第三周料量为32~33克,第四周料量为35~36克。公鸡第一周每天料量比母鸡高1克,第二周还应自由采食,料量从36克逐渐增加到52克,第三周料量为53~55克,第四周料量为55~58克。从第一周到第四周,每周公鸡实际体重应比标准体重超40~60克,这样便于第五周限饲时体重的平稳过渡。

2.定期称重

为了掌握鸡群体重情况,必须坚持每周称重,从而计算出全群的平均体重。称重鸡只要达到足够的数量,最好占全群的10%。一般在鸡舍内2~3个位置用围栏圈住部分鸡只,然后对所有围住的鸡进行逐只称重,计算出全部鸡只的体重。在每日限饲的情况下于喂料前称重,当采用其他限饲方式时可在无饲日称重。值得注意的是,不仅鸡群的平均体重非常重要,而且体重的分布也同样重要。

3.及时纠正体重偏差

对连续3~5周的体重资料应进行1次统计分析,在出现偏差时应复称,杜绝之字形曲线发生。如果前期体重出现偏差,在12周应回归到标准体重曲线上来,以后按标准曲线平滑增长。

体重出现偏差时的纠正措施要及时、平稳:每偏差40克体重,用1克饲料来调整。若5~14周体重比标准体重超或低100克,应调整周增重比标准少或多20克,在10~20周达到标准体重。若15~20周体重比标准体重超100克,应保持标准周增重不变,在24周时保持比标准体重超100克。若15周体重比标准体重低100克,应调整周增重比标准多20克,在20周时达标。若20周体重比标准体重低100克,保持标准周增重不变,在24周时保持比标准体重低100克,这时应晚一周增加光照刺激。

4.适时调整饲料喂量

实际生产中,饲料喂量调整后,鸡群体重不会马上发生变化,一般在两周之后才表现出来,应避免过快和幅度过大的饲喂调整,使生长曲线尽可能地平滑。在5~10周,饲料采食量有少许变化,就会对鸡群体重产生很大的影响;在11~15周,相对而言此期鸡只对料量的变化不敏感;在16~22周,每周增加料量5~7克,能刺激生殖系统的迅速发育;在23~24周,加光后要控制加料速度,每周加2~4克,否则27~28周时会出现超重、脱肛现象。

5.确保生长曲线平滑

育雏和育成期的主要目标是在完成一个平滑的生长曲线下使体重达标。第一周雏鸡自由采食,根据鸡群状况、运输条件、接雏时间等决定开始限饲的时间,但不应太迟,以免雏鸡早期饲喂过度。一般母鸡每日采食量达到32克时开始限饲,公鸡每日采食量最好不超过69克就开始限饲。12周后理想的体重增长曲线应与标准曲线重合或平行于标准曲线,以免影响性器官的发育。另外,定期对体重曲线进行分析,有助于调整饲喂量。

6.公鸡体重的控制

公鸡需要自由采食3~4周时间,体重才能达标。4周前,每周要称重两次,并尽可能提供高质量的颗粒破碎料并延长光照时间,以控制好体重。5周龄后,由于公鸡体重增加较快,对饲料增加比较敏感,所以育成期应按照饲养管理手册推荐的管理方法和标准进行饲养管理,以期在产蛋期有良好的表现。

二、均匀度的控制

均匀度通过体重可以得到反映,但事实上,均匀度是反映鸡群中鸡只个体发育的情况,而不是表示相同体重鸡的数量。造成均匀度较差的原因有:雏鸡到场时温度过低(/);运输途中鸡只出现脱水;断喙不正确;料位不足;给料速度慢或饲料有分层现象;供水速度慢或供水不足;发生疫病;饲养密度过大;产生应激等。另外,限饲时饲料营养水平低会加剧鸡只的争抢,从而导致均匀度降低。所以,应控制饲料的能量含量,适当提高鸡群的饲喂量。

1.确保饲料的均一性

鸡群均匀度不仅受饲料配方中营养水平的影响,而且受营养成分在饲料中分布的影响,所以应保证饲料混合完全和氨基酸的添加。如果饲料营养不平衡,适口性差,势必造成鸡只采食量或多或少,生长不均匀,发生营养缺乏症,造成有些鸡只慢性消瘦,影响鸡群均匀度。

2.提供合理的料位、水位

提供合理、有效的料位、水位,能促使鸡群同时采食并饮到充足的水。尽量保证公、母鸡使用不同的饲喂器具,并掌握好各自的密度和料位,料位不足时应通过添加料盘来补充,确保鸡群采食量相同。从8日龄开始挑选小母鸡(约占全群的5%~8%),且每周末都进行挑选。挑出的小母鸡群多增加10%~15%的饲料,保证其在4周末体重达标。

3.供料应快速、均匀

母鸡第二周开始限饲,喂料要快速均匀,并随时调整喂料器的高度,防止饲料溢出。

自动喂料时要使用高速喂料器(20~30米/分钟),送料时间不能超过4~5分钟,否则需要在料线上安装辅料箱。在鸡只看到料前将料槽全部传到料,在料布满料槽的情况下,料机也应不停地转动,直到料吃完为止。人工用料桶喂料时,应在头一天上好料,尽可能使每个料桶的料量一致,并将料桶悬挂起来,第二天早晨喂料时应先放下料桶再开灯或在鸡只看到料前放下料桶,使鸡群同时吃到料,尽量做到早喂料。

4.选用正确的限饲方式

肉种鸡育成期的限饲,一方面是为了控制体重,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均匀度,因此限饲方式恰当是提高育成质量的关键。一般平养鸡群采用5/2限饲或4/3限饲方式,笼养鸡群采用6/1限饲或5/2限饲方式,均有利于提高均匀度。限饲强度越大,对鸡群造成的应激越大,鸡只的正常生长发育就较差,从而影响鸡群生产性能的发挥。因此,在生产中建议在保证均匀度的前提下,尽量使用强度较低的限饲方式,限饲程序也要尽量简单。5.及时扩栏

在3日龄应进行第一次扩栏,6日龄时应将两栏合并成一栏,在10日龄时让鸡群占满舍内能够提供的所有面积,以使鸡只肌腱得到充分发育。随着周龄的增长,应确保饲养密度合理,饲养密度不仅关系到鸡群运动量大小,更关系到采食和饮水的均匀和通风换气等。饲养密度过大时,会导致环境恶劣、采食不匀,严重影响均匀度。

6.分栏管理

根据4周末均匀度情况,在5周初进行全群称重,分为大、中、中、小四栏,每个栏的大小分别占全群的10%~15%、35%~40%、35%~40%、10%~15%。从5周一直到21~22周混群前,每周末上午称重,下午调鸡,保持各栏鸡数不变,并准确记录称重数据。把小鸡栏的大鸡(超过中鸡平均体重)与两个中鸡栏的小鸡互换,把两个中鸡栏的大鸡(超过大鸡平均体重)与大鸡栏的小鸡互换。以栏为单位,做出育雏、育成期生长汇总表,4个栏按其加权平均数合成一个舍的报表。

一般要求鸡群均匀度达80%,如果均匀度不达标,应在10周之前再进行1次分群,10周以后不再调整鸡群,保证每栏的鸡群体重与标准曲线平行增长。转群时根据性器官发育情况分群,以避免对发育不良鸡只过度刺激。

另外,考虑调整鸡群的因素,应适当增加料量,确保每个栏的周增重更加合理。中鸡栏按照标准料量来增加,其增重和标准周增重一致;小鸡栏多加料10%~15%,使小鸡栏比标准周增重多增20~30克;大鸡栏料量与中鸡栏持平或略低1~1.5克,适量调整饲养密度,使大鸡栏维持标准周增重或略低10~20克。出现体重偏差时,及时按纠偏措施执行。

7.饲养密度要合理

肉种鸡的饲养密度要符合本品种的标准要求,只能低于标准,不可高于标准。饲养密度过大是当前管理中的一大弊端,这不仅不利于饲养管理,且造成鸡只互相堆挤,弱瘦强欺,甚至造成损伤,影响生长速度,不利于均匀度的提高。

8.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给鸡群提供舒适的环境条件,如保持舍内温度相对稳定,昼夜温差不超过3℃(这是控制禽流感的关键);控制好舍内湿度,避免呼吸道黏膜受损;合理进行通风,以提供充足的新鲜空气,降低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浓度;利用益生素、脲酶抑制剂降低环境中氨气等有害有毒气体的浓度,以维护鸡只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使鸡群保持较高的均匀度。

9.减少应激

当饲料发生变化、饮水不足、转群、接种疫苗、操作声音过大时,都会给鸡群带来应激,轻者造成惊群,重者使鸡只受到损伤,甚至死亡,对应激较敏感的鸡群受到的影响会更大,最终导致鸡群生长不均匀。生产中,要尽量减少鸡群的应激反应。

珍珠鸡雏的养殖技术 珍珠鸟饲养方法


珍珠鸡是国际上近年来养殖业推广的品种之一。珍珠鸡是粮草兼食的节粮型的特种禽类,既可以放牧养,又可以舍养殖。珍珠鸡适应性好,抗病力强,对设备和房舍要求简单,耐粗饲、易饲养,所以从事珍珠鸡饲养业投资少、周转快、效益高。珍珠鸡在0~21日龄为育雏期,雏鸡呼吸、消化机能还不完善、体温调节能力差,此时鸡对疾病的抵抗力差,很容易感染疾病死亡,因此要认真管理、精心饲养。现介绍珍珠鸡雏的养殖技术和珍珠鸟饲养方法。一起来了解一下:

1、鸡舍位置

珍珠鸡作为商品肉鸡,一般采取平养方式。饲养场要远离嘈杂的闹市,鸡舍要坐北朝南、便于采光,要设置通风口,保障鸡舍的良好通风,鸡舍地面要干燥、地面选用沙质土壤比较适合,这样可以满足珍珠鸡喜欢沙浴的生活习性需要。育雏舍的墙面、门、窗要密封严密、不漏风。另外,鸡舍周围最好种树或种草以保证全场空气清新。

2、饲养管理

出壳24h后鸡雏可以开食,开食前先在饮水器中加入5%的葡萄糖水供鸡雏引用,出壳2~3h后再开饲,开食料选择泡软凉干的玉米粉或者碎米,开食后可以自由饮用水温为20~25℃水质较好的饮水。

出壳1~2天后可以饲喂复合雏鸡饲料。出壳1周龄内的鸡每天饲喂6~8次,出壳2周龄的鸡雏每天饲喂5~6次,出壳3周龄的鸡雏每天喂3~5次。育雏期使用水槽和料槽的数量和长短,要根据鸡的饲养数量而定,保证每只鸡分配到的水槽长度为0.6cm、料槽长度为2.5cm。

刚出壳的雏鸡体重较小、饲料消耗比较少、体重增加快,所以此时要求饲料的营养水平高质量好,可以参考下面的饲料配方:玉米50%、豆饼31%、鱼粉12%、麦粉3%、麦麸2%、骨粉1.1%、食盐0.4%,氨基酸、促生长素、微量元素、多种维生素、抗生素药物等添加剂0.5%。

3、对舍内环境的要求

3.1光照

如果鸡舍是密闭的,每天一定要打开窗户来增加光照强度。每天光照的时间不能低于10h。光照强度在2W/m2左右。而且要保证鸡舍各部分的光照均匀一致。只有保障鸡舍内的光照充足,雏鸡才可能健康地生长。

3.2湿度

育雏舍的温度过高会导致湿度低从而致使鸡舍内空气干燥,这样就会引起雏鸡体内水反流失而使其成长受到影响,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鸡脱水。育雏舍内悬挂干湿温度计来测定相对湿度。育雏舍内的相对湿度要保持在60%~65%左右。育雏舍湿度低的时候可放一个盛满水的容器(桶或者盆)通过容器内水分的蒸发来提高鸡舍内的湿度。切忌直接把水喷洒在地面上,因为地面上水的蒸发会导致一些细菌进入鸡雏呼吸道从而导致鸡雏发生呼吸系统疾病。育雏后期的相对湿度维持正常即可。

3.3温度

珍珠鸡原产地是非洲,因此珍珠鸡喜干怕湿,怕冷耐热,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承受能力比较强,尤其是对炎热的气候环境的承受能力比较强。鸡舍内的温度高达35℃的时候,珍珠鸡依然能保持安静状态,甚至都不会影响其产蛋。经过驯化的珍珠鸡虽然能够在冬季气候条件下生存,但是其生产性能会受到限制,繁殖力下降,抗病力降低。因此在冬季加强科学的饲养管理尤其重要。由于珍珠鸡的活动量较大,因此既要注意保证鸡舍温度又要及时疏群,防止拥挤。

珍珠鸡的育雏温度比一般的家鸡要高1~2℃,适宜1周龄内的鸡雏温度为36~38℃,以后每周降低2~3℃,直到降到和室温一致。观察鸡群的表现来判定鸡舍温度是否适宜:温度适宜时鸡精神活泼,表现舒适;温度过低,鸡群扎堆;温度过高,鸡就会张口喘气。

3.4通风

每天都要定期开窗通风换气,这样可以保持空气流通,保持鸡舍内空气新鲜,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4、小结与讨论

珍珠鸡苗育雏必须注意:鸡雏要从专业正规的鸡场购人,引进鸡雏时要对当地流行病学进行调查,不从疫区购鸡雏。经过长途运输的鸡雏首先在饮水中加入5%的葡萄糖或者电解多维来增强鸡的体质,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

雏鸡呼吸、消化机能还不完善、体温调节能力差,此时珍珠鸡对疾病的抵抗力差,很容易感染疾病死亡,因此要认真管理、精心饲养。

珍珠鸟饲养

金山珍珠学名叫斑胸草雀,别名也叫锦花鸟、锦华鸟、珍珠鸟、小珍珠、锦花雀等。金山珍珠鸟属雀形目梅花鸟科,原产澳洲东部和印尼东部热带森林中。我国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澳大利亚引进,现已繁殖培育出骆驼色、白色、花色等多个品种。金山珍珠鸟羽毛鲜艳,娇小玲珑,活泼轻巧,非常可爱,现在正成为世界的许多国家饲养的观赏鸟。

形态金山珍珠雀体长约10厘米,雄鸟头顶青灰色,眼前方灰白色,眼后下方有棕红色圆形大斑,上体大部羽毛棕灰色;翅羽黑褐色,肋部棕红色并有白色珍珠样点斑;尾羽黑色并有较规整的白色横纹,尾端呈圆铲形;喉及颈侧淡灰色,并有黑色横纹,胸腹部土灰色。嘴壳朱红色,足趾肉红色,雌鸟羽色暗淡,头、面颊、喉均呈青灰色;眼下方具有黑色纵纹;上体羽色为淡灰褐色;胸腹皆为淡灰色;嘴壳红色略淡于雄鸟,足趾红色也淡于雄鸟。人工饲养的金山珍珠已经培育出白色和驼色的品种,在中国的北京、江苏、天津、上海、广州、青岛、济南、厦门等省市广泛饲养。

得名原因

珍珠鸟原体羽白色、散缀许多小白斑点,形似“珍珠”而得名珍珠鸟,而且据说澳大利亚的悉尼先前传说富有金矿而被称为“金山”,正如美国的圣弗兰西斯科因先前富有金矿而被称为“旧金山”一样,由此,珍珠鸟也就因地域而形成了一个“金山珍珠鸟”的俗名。

饲养

珍珠鸟可以成双成对饲养,亦可成群饲养;既可供观赏,也可供繁殖。用单笼饲养时可以养一对,用巢箱饲养时可以根据箱体大小,饲养成群或数对。一般家庭饲养箱笼以长约30厘米、宽25厘米、高35厘米,饲养一至数对即可。箱笼内上方的一个角落上要设置人工巢箱,人工巢箱约长9厘米、宽7厘米、高10厘米,箱底铺约2厘米厚的棉花或巢草,出入口约直径3厘米,出入口外有小台。也可用竹筒或葫芦代替。珍珠鸟比较怕人,需单独饲养。

繁殖

繁殖前的准备工作。珍珠鸟性情胆小怕人,3-4个月可达性成熟。一般选择4个月左右的健康鸟做为种鸟,繁殖用笼可用金属制的方形笼。供繁殖用巢可用15厘米×10厘米×10厘米的方形槽,中间设隔板,把巢箱分为内外2间,隔板及外间分别留进出口,出入口外设小平台,便于鸟出入巢时蹬踏。也可用壶状草巢或小葫芦等,巢内放干净的垫草并把巢挂在笼内上方的一角,笼内设栖杠2根,并放食、水、砂槽。

孵化

珍珠鸟长到3-4月时,选好亲鸟,喂鸡蛋小米,及清洗干净的鲜青菜(以油菜为佳),促使发情,当发现雌雄配对后,亲鸟频频出入繁殖巢时,表示雌鸟将要产蛋,一般产蛋4-6枚,产至3-4枚时,开始孵化,一旦发现一只鸟总在窝内不出来,那就是开始孵化了,雌雄亲鸟轮流孵化,孵化期为14天,孵化期水槽水电尽量少些,以免亲鸟洗浴,并撤掉鸡蛋小米及蔬菜,换上谷子、黍子和稗子等。珍珠鸟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25℃,冬天室内不能低于15℃,夜晚要保温。

孵化时的注意事项

由于珍珠鸟胆子很小,孵化时要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除添喂食水外,不要去窥视,绝对不要移动鸟笼,以免亲鸟受惊弃窝不孵或小鸟出壳亲鸟不喂。为了提高饲养珍珠鸟的经济价值,可以把蛋取出,让正在孵化的十姐妹代孵,方法是选产蛋期和珍珠鸟相同或相差2-3天的十姐妹,用小勺取出十姐妹的蛋,再放入珍珠鸟的蛋,动作要轻。十姐妹抱性很强,有保姆鸟之称。一般饲养户要多养几对十姐妹,并控制其孵化时间。出壳后,十姐妹会把幼珍珠鸟喂大,直至分窝独立生活。

珍珠鸟的饲养

小鸟出壳后则把主食蛋清、小米换上,并恢复其新鲜蔬菜的供应。约经1个月,小鸟就可以独立采食,但最好40天左右与亲鸟分开,减少幼鸟死亡率。

采食

珍珠鸟一年四季都可以繁殖,只要生存环境安静,笼内光线不要太强,就可连续产蛋。日常管理要保持笼舍和笼具的卫生,经常对室内及笼具进消毒(方法是可用来苏儿等喷洒室内,用高锰酸钾稀释液浸泡水槽、食槽)。珍珠鸟虽然体型较小,但体质较强,不易生病、耐粗饲,繁殖力强,一般饲养条件都能饲养成功。

喂养方法之制作方法

①蛋小米制作方法:一斤小米打一个鸡蛋,可以少量加入一些墨鱼骨、蜂蜜。搅匀后晾干也可以用火炒一下干的快。

金山珍珠

鸟可用各种小型竹笼或金属笼关养,每笼饲养1对。笼条应细密,食缸、沙盒、饮水器等都应小而精致,以提高观赏价值。也可在禽舍、房屋内群养。在墙上悬挂繁殖巢箱,巢箱规格为1.4厘米×9厘米×9厘米。架设木板隔成上下两层,做成暗巢,数量应多于实有配对鸟数,以免争巢格斗。巢内应铺垫棉絮、棕丝、干草、羽毛等物。出雏后在房内地面上立几个稻草或麦草垛,任雏鸟藏躲其中。亲鸟来哺育时,它们会自动相认。

食物珍珠鸟日常饲养喂以带壳小米,也可用稗子60%、小米30%、黍子10%混合供喂。以幼鸟期和繁殖期喂给蛋清小米。并增加新鲜的油菜等青绿叶菜、水果供应,矿物饲料如墨鱼骨、贝壳粉、砂砾等亦应酌加供应。

水浴此鸟非常喜欢水浴,但除育雏期外,备缸供应适量的浴水。珍珠鸟畏寒,冬季要加强保暖措施,室温宜保持在10℃左右。





怎样养殖黄粉虫?黄粉虫良种的选育与培育方法


现在很多人养殖蝎子、蜈蚣、牛蛙等动物,都是用黄粉虫作饲料的。黄粉虫的蛋白质含量很高,比麦麸的营养价值高几十倍。选育畜禽、昆虫新品种和繁育优良作物种子是发展农业生产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黄粉虫工厂化生产中,品种效应同样十分重要.为了促进黄粉虫的大规模生产,必须要有经过科学选育的优良品种。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怎样养殖黄粉虫?黄粉虫良种的选育与培育方法。

怎样养殖黄粉虫
一、养虫设备的要求
用纸箱、盆缸、水泥池等均可,要求内壁光滑,深15公分以上,以免虫子外爬。现在较理想饲养设备是用四方木盒饲养,我场用100/50/10厘米的木板钉成四方形木盒,底部用胶合板钉紧,四周用宽胶纸贴紧,使盒子内部四壁光滑,防止虫子外爬。另外,蛾子产卵时,可用木板钉成,底部用铁丝网51目钉紧,蛾子放在里面,产卵时把尾部伸出铁丝网产到产卵箱,产卵箱里可铺上一麸皮以免卵损坏,使用方法:把的方木盒放在底下,上面放上的铁筛子,里面放上产卵的蛾子,撒入麸皮、蔬菜叶、瓜果皮等,任其自由采食,在撒饲料时,不能超过l厘米,以免蛾子产卵时,尾部伸不出铁砂网。当蛾子产卵7天左右即换产卵箱,产卵箱要单独放,要注意不要使卵受到挤压,以免损坏。当卵孵出幼虫,这时不必添加饲料,原先产卵箱的麸皮够幼虫吃的,随着虫子的逐渐长大,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添加饲料,还要定期筛虫粪。
二、对饲料的要求
黄粉虫吃的食料来源广泛,在人工饲养中,不必过多的研究饲料,但为了尽快生产黄粉虫,应投麦麸、玉米面、豆饼、胡萝卜、蔬菜叶、瓜果皮等,也有喂鸡的配合饲料,以增加营养,但必须要有60%的麦麸为宜。我场用的配合饲料配比为:麦麸80%,玉米面10%,花生饼粉10%,各种食料搭配适当,对黄粉虫的生长发育有利,而且节省饲料。
三、温度的要求:黄粉虫较耐寒,越冬老熟幼虫可耐受-2℃,而低龄幼虫在0℃左右即大批死亡,2℃是它的生存界限,10℃是发育起点,8℃以上进行冬眠,25℃-30℃是适温范围,生长发育最快在32℃,但长期处于高温容易得病,超过32℃会热死。以上温度是指虫体内部温度。4龄以上幼虫,当气温在26℃时,饲料含水量在15%-18%时,群体温度会高出周围环境10℃,(也就是26℃气温)加群体温度10℃相当于36℃,应及时采取降温,防止超过38℃,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应注意。
四、对湿度的要求
黄粉虫耐干旱,能在含水量低于10%的饲料中生存,在干燥的环境中,生长发育慢,虫体减轻,浪费大量饲料。理想的饲料含水量为15%。湿度为50%-80%。如饲料含水量超过18%,空气湿度超过85%,生长发育减慢,而且易生病,尤其蛾子最易生病。如养殖室内过于干燥,可撒清水,湿度过大要及时通风,黄粉虫虫体含水量为48%-50%。
五、光线的要求
黄粉虫原是仓库害虫,生性怕光,生性好动。而且昼夜都在活动,说明不需要阳光,雌性,成虫在光线较暗的地方比强光下产卵多。
六、黄粉虫饲养场
黄粉虫对饲养场地要求不高。室内养殖要能防鼠、防鸟、防壁虎、防蚂蚁、等等,并且要防阳光直接照射和空气污染与过重的噪音。还要注意通风,四季内的温度要控制在20度以上35度以下就可以了。最好是将大棚建在半地下为好,因为半地下式是大棚可有效保存温度,大大节约升温成本,半地下大棚的优点在于成本低好建造,且有冬暖夏凉的效果。利用大棚养殖黄粉虫应该强调有害物质对黄粉虫的侵害,有害物质的主要要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空气、涂料有害源,养殖车间的粉刷、油漆等涂料大多数含有挥发性有害气体,这些有害气体会间接的对黄粉虫养殖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虫子对这些有害气体特别敏感,虫子的生理构造很容易受到这些有害气体的伤害。

黄粉虫的食物
1、主要是麦麸,还有米糠、树叶、野草等。
2、采用配合饲料营养更完善,生产效果较好。配料:麦麸45%,米糠45%,鱼粉10%,或以麦麸为主,喂中添加少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B。
3、人工饲养黄粉虫一般以粗片麦麸作主食,每隔一天辅助多种蔬菜、瓜果皮(以白菜、苞菜、南瓜、黄瓜、西瓜皮为最好)。
4、喂幼虫的配方:麦麸40%、玉米粉24%、大豆粉5%、食盐0.5%、饲用复合维生素0.5%、虫粪沙30%、添加剂。
5、喂成虫的配方:麦麸45%、玉米粉35%、豆饼18%、食盐1.5%、饲用复合维生素0.5%、添加剂。
6、喂产卵成虫的配方:麦麸75%、鱼粉5%、玉米粉15%、食糖3%、食盐1.2%、饲用复合维生素0.8%、添加剂。
7、喂繁殖育种成虫的配方:纯麦粉95%、食糖2%、蜂王浆0.2%、食盐2.4%、饲用复合维生素0.4%、添加剂。

黄粉虫养殖市场行情
黄粉虫于2005年刚从国外引进试养,各地在生产养殖技术上,还在不断探索与研究之中,所以在我国尚未形成规模产量,而市场需求急剧增加,尤其是以金龙鱼、银龙鱼为代表的名贵大型捕食性观赏鱼的迅速发展,亟需黄粉虫这类个体较大、营养较为全面的活体饵料进入市场。
黄粉虫形态特征
黄粉虫为全变态昆虫,其一生可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卵:椭圆形,乳白色,表面有斑纹。卵长(1.72±0.27)mm,卵宽(0.91±0.09)mm。8月份室内饲养所产卵的孵化率为88.24%。
幼虫:身体细长,呈圆筒形,老熟幼虫体长(24~29)mm,初孵幼虫为乳白色,后变为黄褐色,各节背面前后缘淡褐色,节间及腹面为黄白色,各龄幼虫体长及头壳宽比较稳定,是幼虫分龄的主要依据。
蛹:幼虫长到50天后,长约2-3厘米,开始化蛹。蛹头大尾小,头部基本模样,两足(薄翅)向下紧贴胸部。蛹的两侧呈锯齿状,棱角。蛹初为白色半透明,体较软,渐变褐色后变硬。
成虫:扁平长椭圆形,体长(13.02±0.91)mm,体(4.11±0.33)mm刚羽化成虫的鞘翅为米黄色,前胸背板为褐色,3h后鞘翅变为红褐色,3~4d后,成虫鞘翅颜色变为黑褐色,触角念珠状,第3节长度短于第1、2节之和,末节长宽相等,且长于前一节,鞘翅表面刻点很密。成虫的产卵前期约为3~5d,卵多为散产,既可产在饲料中,也可产在饲料底层的纸上。成虫在经过20目筛的上层疏松麦麸饲料中产卵,有97.4%的卵都产于纸上,而在同等厚度(5cm)条件下,用面粉代替麦麸,只有21.4%卵产于纸上,没有饲料时成虫一般不产卵或产卵很少。
在任何养殖业或种植业中,品种对生产的效应都是巨大的。在黄粉虫生产中。品质效应同样十分重要。由于百年的民间人工分散饲养,大多数虫种已严重的退化。种群内部数十代,甚至进百代地近亲交配及人工饲养中的一些因素的影响,使部分种群失去活性,抗病能力变差,生长缓慢,取食量不断下降,个体越来越小。所以,人工饲养首先应该选择优良品种。
在饲养生产的初始阶段,应直接选择专业化培育的优质虫种。几年来笔者带领山东农业大学昆虫研究所黄粉虫研究课题组,经过艰苦努力,已培育出GH-1.GH-2HH-1几个黄粉虫优质品种,分别适宜于不同地区及饲料主料。以通过山东农业厅组织的专家坚定,并注册了“神虫”商标,可选择推广应用。在饲料生产过程中还应不断进行细致的选种和专门的管理。
优良品种应从幼虫期开始挑选,一般选择个体大.体壁光亮.行动快.食性强.食谱广的个体。应将优良品种的繁殖与生产繁殖分开。优良品种的繁殖温度应保持在24~30℃之间,相对湿度应在60~70%之间。成虫饲料应营养丰富,组份合理。要求蛋白质丰富,维生素.无机盐充足必要时还应加入蜂王浆,促进其性腺发育,延长成虫寿命,增加产卵量。成虫雌雄比以1:1为佳。成虫寿命一般为60~185天,诺管理良好,饲料配方合理,可延长成虫寿命,产卵量可增加650粒/头以上。

种鸡剪羽技术及其优点 种鸡剪羽技术的注意事项


近年来,养鸡技术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种鸡养殖技术水平。种鸡的剪羽技术在此时也有其一定意义。该技术有优点有缺点,无论是种公鸡还是种母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剪羽区域,在剪羽之后都有利于种用操作,可以大幅度提升种用的利用率。在剪羽之前,养殖人员应该准备好所需物品,按要求进行修剪,注意以下要点,避免伤害种鸡的皮肤和发生啄癖现象,注意保暖,减少脱肛现象发生,以免造成剪羽的失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关注一下:种鸡剪羽技术及其优点种鸡剪羽技术的注意事项。

1、种鸡剪羽技术简介

1.1种公鸡剪羽技术

种公鸡一般在120天时进行剪羽,在剪羽之前,养殖人员应该准备好医用面罩、脱脂棉、橡胶手套以及毛剪等物品。且还应该做好备用物品的消毒与烘干工作,而后工作人员穿好工作服,并带好手套,准备进行接下来的剪羽工作。同时,整个工作需要两人共同配合完成,一人用手握住种鸡,并将其双腿并拢,右手固定种鸡,使其头部向下,尾部向上。另一个人则手持毛剪,先以2~3cm为半径,以肛门圆心,剪去周围的羽毛,而后在逐步剪去腹部的羽毛,再剪去部分主翼羽、副翼羽等,最后清理部分残留的羽毛。

1.2种母鸡剪羽技术

种母鸡主要作为种用,而有时也应适当进行剪羽,种母鸡一般在100天左右时进行剪羽,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剪羽区域,且只可以剪掉以肛门为圆心的部分羽毛,但在高温季节可以适当多剪掉羽毛。

2、种鸡剪羽的好处

无论是种公鸡还是种母鸡,在剪羽之后都有利于种用操作,可以大幅度提升种用的利用率。一是种鸡的羽型会发生改变,外形会变得更加漂亮,增加了观赏价值,并提升了种鸡的整体价值;二是种公鸡在采集精液时,可以避免混入杂物,提高了精液的质量水平;三是种母鸡在人工受精时,会减少羽毛与肛门的接触.进而减少了感染的几率,也降低了药物的治疗成本;四是种母鸡在产蛋时可以避免蛋产出时与肛门周围的羽毛进行接触,提高了鸡蛋的质量;五是对部分散养鸡群来讲,剪羽可以利于种鸡的自由交配,提高了种蛋的受精率;六是在剪羽后,种鸡的体重会相应减轻,便于工作人员实行人T授精;七是可以帮助种鸡顺利度过炎热的夏季,种鸡的皮肤没有汗腺,剪羽后会帮助种鸡散热。

3、种鸡剪羽的注意事项

种鸡剪羽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因而在其过程中应该充分注意以下几点,以免造成剪羽的失败。首先,在剪羽时极易伤害种鸡的皮肤,而皮肤的破损会感染葡萄球菌,增加了种鸡的淘汰率。为此当剪羽过程中发现鸡皮肤流血时,应该利用药物进行止血,促进鸡皮肤伤口的快速愈合。

其次,剪羽后的种鸡会发生啄癖现象,而由于种公鸡会单笼进行饲养,因而啄癖受损程度较低。而种母鸡会高密度饲养,每个笼子会盛放4只母鸡,这也为缺乏硫氨基酸的母鸡提供了更多啄癖的机会,甚至最终会杀害母鸡。

再次,在寒冷季节,鸡舍的温度会大幅度下降,种鸡剪羽后,羽毛会减少很多,加之鸡舍的早晚的温度差,极易使种鸡的腹部受凉,以致产生肠道或呼吸道疾病。

最后,在种鸡剪羽之后,由于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很容易导致种鸡发生脱肛现象。且剪羽后,种鸡肛门与笼子的接触面积增大,以致肛门经常会黏附排泄物,久而久之便会发生溃疡,甚至还会糜烂。而产蛋时的用力极易导致直肠脱出,发生泄殖腔炎,最终导致种鸡的死亡。

4、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的养鸡技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种鸡的剪羽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此技术既存在优点,也具备一定的缺点,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无论是种鸡还是商品鸡,其羽毛种类都是相同的,且羽毛中都含有比较丰富的蛋白质物质。鸡的羽毛一般由正羽、绒羽以及毛羽组成,而平时常见的羽毛则都是正羽,且绒羽与毛羽都已经被正羽所覆盖。为此在剪羽过程中,应该根据羽毛的位置施以不同的技术。

种鸡剪羽技术及其优点
羽毛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它们占鸡活重的4~8%。就一根羽毛而言,一般分为正羽、绒羽、毛羽(线羽),还有一些纤羽、粉羽和半线羽。在体表面易见的羽毛都是正羽。绒羽、毛羽、纤羽等全被正羽所覆盖。羽毛按生长的部位,各有其名称,如头羽、体羽、颈羽、翼羽、鞍羽、尾羽、胸羽、腹羽、大小腿羽等。种鸡的剪羽技术包括种公鸡的剪羽技术与种母鸡的剪羽技术。
1、种公鸡的剪羽技术
种公鸡一般于120Et龄左右进行剪羽。剪羽前,将毛剪、医用橡胶手套、医用棉口罩、医用脱脂棉、工作服、工作帽、75%酒精等准备好。此阶段,要十分注意备用物品均要进行彻底洗净消毒和烘干才行。剪羽工作人员穿好工作服,戴好工作帽、医用棉口罩和医用橡胶手套。两人操作进行种鸡剪羽时。一人用左手缓缓握住种公鸡并拢的两腿.右手轻轻固定种鸡脖颈部位,种公鸡头部向下,使尾部向上。另一个人右手持毛剪。先剪去种公鸡以肛门为圆心.2~3厘米为半径的毛羽,向周围以同心圆式剪毛;然后,逐步向腹部羽毛剪;再剪去部分副主翼羽、副翼羽、蓑羽、小翘羽;最后,清理部分残留的毛羽和绒羽。剪完羽后,尾部皮肤外观清洁,皮肤与羽毛间有明显区分。尾部皮肤用脱脂棉蘸取75%酒精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后。将种公鸡放回笼内。单人操作进行种公鸡剪羽时.人坐于凳子上,将所选公鸡保定于两腿间.持毛剪依次剪掉毛羽并处理好。其间注意:公鸡保定于两腿间时不可太过用力,以免对内脏造成损伤。
2、种母鸡的剪羽技术
种母鸡作为种用,有时也可进行适当剪羽。种母鸡一般于100日龄左右进行剪羽。种母鸡剪羽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剪羽区域的大小。种母鸡可以只把以肛口为同心圆的一小部分毛羽剪掉。高温季节.种母鸡可以多剪掉部分毛羽。具体操作可以按照种公鸡剪羽进行。

3、优点
剪羽后,不论种公鸡还是种母鸡.都有利于种用操作,提高种用利用率。
(1)剪羽后,种鸡羽型有所改变,外观漂亮些。提高部分观赏价值,对种鸡整体价值提升有促进作用。
(2)剪羽后,种公鸡在人工采精时.可有效避免一些杂质经集精杯混入精液,进而进一步提高精液质量。
(3)剪羽后,种母鸡在人工授精时.可有效减少一些毛羽与肛口的接触。减少生殖感染机会。
(4)种母鸡在人工授精时,易造成部分种母鸡生殖感染,增加了防治药物的用量,加大成本,剪羽后,可有效降低一些药物成本。
(5)剪羽后,种母鸡在产蛋过程中.可避免一些种蛋产出时与肛El周围羽毛的有害接触.减少有害细菌感染机会,提高种蛋质量。
(6)对于一些非笼养种鸡,在一定程度上利于自由交配。一只精力旺盛的公鸡.每天交配10次左右是很正常的。剪羽后,甚至有时可以交配40~50次以上,也提高了种蛋受精率。
(7)种鸡剪羽后,减少了部分体重.利于人工授精人员操作时因体重带来的操作不便。
(8)种鸡皮肤覆盖贴身的绒羽和紧密的表层羽片.构成了非常有效的保温层,加之皮肤没有汗腺,减少羽毛这个保温层是有利于度过炎炎夏日的有效措施之一。另外,剪羽利于体温调节机能更加完善。当环境气温上升达到26.6。C,呼吸散热虽为主要散热方式。但剪羽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热量的传导,减少种鸡中暑的机会。
4、缺点
鸡剪羽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投入较大。
(I)种鸡剪羽时,易伤种鸡皮肤。
当皮肤有伤口也血时,极易感染葡萄球菌病,从而极有可能造成种鸡淘汰率的增高。当种鸡皮肤有伤口出血时。有条件者,可用些云南白药进行止血,利于种鸡皮肤伤口的愈合。
(2)剪羽后的种鸡容易发生啄癖。
种公鸡单笼饲养,啄癖受损程度较种母鸡低些。种母鸡由于高密度饲养,有时每个笼位可饲养到4只或4只以上,在很大程度上,给剪羽后部分缺乏含硫氨基酸的种母鸡创造了啄肛啄羽的机会。啄癖往往最终成为杀害种鸡的最根本原因。
(3)寒冷季节,鸡舍气温下降。种鸡剪羽后,羽毛减少,再加上鸡舍早晚温差有时可能要超过1—2℃,易使种鸡腹部受冷,导致肠道疾病。当然,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可能与种鸡剪羽也有间接关系。
(4)种母鸡剪羽后,人工授精时,由于人工授精人员操作不当易导致脱肛现象发生。剪羽后的种母鸡肛口与笼具接触机会和面积较大。肛外常附有粘条状排泄物,长期会形成溃疡和水肿并伴有糜烂,产蛋鸡时常用力努责,直至直肠和泄殖腔脱出,发生泄殖腔炎,导致鸡死亡。


稚鳖培育的饵料与投喂技术介绍



1.饵料
出壳稚鳖在卵黄吸收完之后,即可摄食,对饵料要求较高。要求“精、细、软、嫩、鲜、易消化”,而且营养成分全面的优质饲料。尽量使稚鳖在当年有限的生长期内,达到早开食、吃好食、晚停食,以强化饲养,安全越冬。
稚鳖在饲养1个月内要强化投饲,宜投喂水蚤、蚯蚓、米虾等高蛋白动物性饵料,有条件的还可投喂些鸡蛋、鸭蛋、动物肝脏等营养价值高、且易消化的饵料,切忌投喂含脂量高的饵料。以后逐渐转为动物性饵料与植物性饵料,动、植物饵料之比为2:1。动物饵料可用绞肉机绞细投喂,植物性饵料可将麦麸、玉米面煮成粥状然后加入5%骨粉、1.5%酵母粉、0.4%盐、1.5%畜用生长素,调匀后投喂。
据报道:有人以“不同饲料对稚鳖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养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利用鲜鱼肉与人工配合饲料(其营养成分:粗蛋白质45.32%、粗脂肪4.87%、粗纤维9.21%、灰分13.14%、无氮浸物22.39%)混合投喂稚鳖,由于适口性好,增强了稚鳖的摄食强度,同时饵料中所含营养成分,尤其所含氨基酸较接近稚鳖的营养需要。因此,无论是促进稚鳖的生长、增重,还是饵料系数、蛋白质效率都是比较理想的稚鳖饵料。
2.投喂
喂料应做到定质、定时、定位、定量,以使稚鳖养成定时定点摄食的习性。每天上午9~10时、下午4~5时2次投喂,投喂时可将饵料直接投放于水池边的饵料台上,为避免争食相互撕咬,要多设几个投喂点。一般投喂量可控制在同池饲养稚鳖总体重的5%~10%。投喂量也可根据天气、水温、饲料质量和稚鳖的摄食状况而加以控制,一般掌握在次日上午能吃完为度,剩余的饵料要及时清理干净,以免沾污新饵料和污染水质。

蛋雏鸡球虫病的发病原因 蛋雏鸡球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球虫病是一种全球性的原虫病,它是规模化养鸡业最为多发、危害严重且防治困难的疾病之一,主要危害的群体为3月龄以内的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温暖潮湿的5~8月最为严重,与蛋鸡的饲养管理是否到位、养殖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需采取综合的措施对鸡球虫病进行防治。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蛋雏鸡球虫病的发病原因蛋雏鸡球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1、病原与流行病学

该病是由于球虫原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寄生性的原虫对宿主有一定的选择性,球虫的卵囊抵抗力极强,可在土壤中存活4~9个月,各品种的鸡均易感,但是以雏鸡的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尤其是15~45日龄的雏鸡最易发病,并且死亡率可高达80%。患病雏鸡病愈,其生长发育也会缓慢、受阻,增重速度减慢,成年后的生产性能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健康鸡啄食球虫卵囊而发生感染,因此受带虫鸡粪便污染过的饲料、土壤、饮水以及工具等都可传播。另外,其他鸟类、家畜及饲养人员也可成为该病的传播者。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以温暖潮湿的季节多发,其中5~8月份是该病的发病高峰期。

2、发病原因

该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饲养管理不到位,环境卫生过于恶劣以及饲料中的营养不足造成的。当雏鸡的饲养密度过大,育雏舍的温度不适宜,相对湿度过大,过于潮湿,卫生条件较差时雏鸡会处于应激状态下,从而抵抗力下降,另外,这样的环境下还会导致病原大量繁殖,进而加大了雏鸡感染球虫病的几率,也是导致该病大肆流行的主要原因;另外,当雏鸡饲料的营养物质不全或者配比不合理时会导致雏鸡的体质较差,抗病能力不强。当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时,消化道黏膜的完整性自我保护和血液凝固的机制受损,而易受到球虫的侵袭,导致该病发生。

3、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临床症状。雏鸡患有此病多为急性感染。病雏鸡在感染的初期精神不振、低头缩颈、闭上呆立、羽毛蓬乱、双翅下垂、喜卧不喜动、嗜睡、食欲减退。鸡冠和可视黏膜苍白,腹泻,粪便稀薄并伴有腥臭味,有时表面还覆盖有鲜血。病雏鸡的泄殖腔周围羽毛由于腹泻而导致被粪便黏连,还带有少量的血液。病鸡逐渐的消瘦,体重下降,两腿会发生痉挛性收缩,最后会食欲废绝,渴欲增加,最终死亡。

病理变化。对病死雏鸡进行剖检可见明显的病理变化。嗉囊内充满积液,胸肌苍白,盲肠肿大,为正常的2~4倍,内容物为血样,小肠肿大,肠壁增厚,浆膜出血,并有针尖至米粒大小的灰白糜烂点。

4、诊断

对该病进行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最终确诊还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当根据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怀疑是鸡球虫病时,要采取病鸡的粪便或者其他病料,送人实验室进行涂征检查,其方法是将病料置于载玻片上,滴入甘油饱和盐水,混合均匀后,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视野中有圆形的裂殖体和裂殖子,即可确认为该病。还可以进行虫卵检查,方法是取病鸡的新鲜粪便,用饱和盐水漂浮法进行检查,如果发现其中有卵圆形的球虫卵囊,可确认为该病。

5、防治措施

首先要给鸡群提供营养全价、配比合理的饲料,注意各营养物质的供应要充足,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根据雏鸡日龄的增加,及时的调整饲养密度,防止鸡群过于拥挤。保持舍内适宜的环境,调整好鸡舍的温度、相对湿度,加强通风换气,以降低舍内湿度,改善空气质量,勤换垫料,保持舍内清洁干燥。鸡舍每天都要及时的清扫,及时清理舍内的粪便,并将粪便堆放在指定地点进行发酵处理,定期对鸡舍的环境、工具等进行消毒,以减少或者杀灭环境中的球虫卵囊,从而防止该病的发生。做好夏季蚊蝇、鼠类的消灭工作,以减少传播途径。可对鸡群进行药物预防。鸡的最易感日龄为15日龄,此时可以接种球虫疫苗可以达到理想的预防效果,但是在接种时要注意不建议在饲料中添加抗球虫药。在发病高峰期,对于污染较为严重的鸡舍可以使用药物预防,一般从1日龄开始。对于发病鸡的粪便要做好处理工作,通常球虫卵囊随粪便排出后需要在1~3天才可发育成具有感染性的卵囊,因此在打扫鸡舍的粪便后,要将其运到远去进行发酵处理,可以起到杀死卵囊的作用。

治疗。如果对球虫病进行确诊后要积极治疗。要通过实验室确定主要致病球虫的种类,然后选择相应的敏感药物进行抗球虫的治疗。常用药为球立消、球妥、呋喃唑酮等。在治疗时可轮换的使用不同的球虫药物,以防止产生耐药性,提高治疗效果。用法为使用球立消按每升水加入0.5g,分早晚让病鸡饮用,连用3~5天,恢复正常后再巩固2天,防止复发。使用球妥时用量为每升25mg,每天1次,连饮3~5天,5天后再重复用药1次,在使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可以在饮水中加入一些保健类的制剂,如0.5%的海博莱胺基维他,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种鸡人工授精技术


采用人工授精是提高种母鸡受精率、种公鸡利用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的最佳途径,特别是在种鸡场的生产和育种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种鸡人工授精已成为现代养鸡业不可缺少的一项应用技术。

一、种公鸡的挑选

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公母比例可由自然交配的1∶10降至1∶25,另留10%的公鸡备用即可。选留的种公鸡外貌、体重、体形和性成熟特征必须符合品种的要求。种公鸡配种前要进行调教,根据精液密度和质量做进一步筛选。确定参与配种的种公鸡要剪尾羽、扒转肛门周边的羽毛,以便于采精。

二、采精准备

操作工具(输精管或输精枪,枪头,采精杯等)必须清洗干净,放入消毒柜中烘干,并保持30分钟以上。操作员要换上消毒后的工作服,洗净并消毒双手,不给细菌、病毒侵入鸡体的机会。

三、人工采精

人工采精一般由1名采精员和1名辅助员共同完成。辅助员将消毒好的采精杯、棉签、输精管(或输精枪)、枪头从工具箱中取出,并用手掌盖住采精杯口,尽可能地避免室内的灰尘和污物进入杯中。采精员从鸡笼中提出种公鸡并对其肛门周边进行消毒,然后用双腿夹住公鸡的双脚,左手放在鸡体肛门位置,右手从鸡颈部顺背部向尾部按摩。辅助员将准备好的采精杯递给采精员,采精员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夹住采精杯,右手把肛门打开并用力挤压,左手迅速用采精杯接住挤出的乳白色精液。在采精的过程中,辅助员必要时可将公鸡的翅膀拉开,以利于采精员的操作,特别注意的是采精杯内不能有粪便或其他污物侵入。

四、精液品质鉴定

种公鸡的射精量一般在0.3毫升以上,射精量低于0.3毫升或精液品质低下的种公鸡应及时隔离饲养甚至淘汰。通常用显微镜在鸡舍中现场鉴定精液,每毫升精液的精子数量要达到30亿个以上,精子活力应在0.8以上。

五、人工输精

人工输精一般需要两个翻肛员与输精员配合进行。翻肛员用右手从笼中拉出母鸡的双脚压于食指下,左手拇指与食指连翻带压将母鸡的肛门翻开并现卵巢,翻肛员身体要稍偏,以便于输精员迅速将精液用输精管或输精枪输入母鸡卵巢中。翻肛员要注意翻出的卵巢位置要正,并且放松。输精员要注意取精液量(0.03毫升)准确并迅速注入,同时要防止输精管或输精枪伤害鸡体,并确保精液不漏出。两人翻肛一人输精能提高劳动效率,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输精,使受精率更高。

总之,要提高种鸡人工授精的受精率,首先要有合理、均衡的营养基础作保障;其次要有严格的消毒措施和规范的操作程序;再次要合理使用种公鸡(每5天采精1次),以确保精液品质良好,对预留的种公鸡也要按时(每6~7天)采精废弃,保证种公鸡的生理正常;最后还要注意输精的时间要适宜,通常在14:30之后进行人工输精,并根据种鸡的产蛋时间和气候调整。

(作者联系地址:贵州省贞丰县小屯乡畜牧兽医站邮编:562205)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89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