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清水养出大螃蟹?这是真的吗?


1、河蟹塘水草养护得好,水质就较清爽,水体溶氧就高,水体各种中微量矿物质元素如钙镁等含量就高,螃蟹蜕壳后,能充分吸收膨胀,所以,草好水清爽,螃蟹蜕壳翻倍率就容易大,这样的蟹塘,就容易出大蟹。
而如果草少水浓藻多,水体溶氧一般不足,中微量矿物质被藻类消耗,就严重影响螃蟹蜕壳翻倍率。
2、是不是所有草好水清的蟹塘都出大蟹?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影响螃蟹蜕壳翻倍率大小的主要因素有:水体溶氧,中微量矿物元素,螃蟹营养积累(肝脏饱满度)。所以,草好水清的蟹塘也不一定出大蟹,如部分伊乐草很密很好的蟹塘,夏天清澈见底,螃蟹也不大,主要原因就是溶氧不足,而加了底增氧的小精高模式,投喂跟上了,螃蟹就大了。而也有少数草少水浑、有蓝藻,最终的膨胀率也很大,关键是看蟹塘水质溶氧、螃蟹营养积累(肝胰腺饱满度)、水质矿物营养(钙镁磷等)是否跟得上。
所以,一般情况下,清水出大蟹,是真的,但不是所有!
3、蟹塘夏天清水抑藻有哪些妙招呢?苦思冥想一下
水草清水:苦草、轮叶黑藻、黄丝草、青苔等
投螺清水:螺蛳、浮螺等都能清水
用菌清水: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
解毒清水:大苏打等
改底清水:强氧化底改等

相关知识

为什么螃蟹肝胰腺会白化?



为什么螃蟹肝胰腺会白化?
1、螃蟹体内有一种叫虾青素的物质,虾青素具有超强的抗氧化能力,虾青素含量越高,螃蟹抵抗外界恶劣环境的能力就越强,所以,虾青素让螃蟹具有了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如果螃蟹体内缺乏虾青素,则螃蟹的免疫力明显下降,生存易受到威胁。螃蟹体内的虾青素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环境中获取。
2、据研究发现,当螃蟹受到冻伤、农药中毒、水质恶化等恶劣的环境胁迫时,会大量消耗体内虾青素,如不能及时从环境中获取补充,易造成螃蟹肝胰腺白化症,就是我们通常所看到的螃蟹白肝花肝。所以,肝胰腺白化也是螃蟹免疫力降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如不及时改善,就容易受到病原侵袭,造成肝胰腺萎缩坏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水瘪子。
3、为什么蟹肝宝能增强螃蟹抵抗力和免疫力,让螃蟹肝胰腺更红润饱满?一方面,蟹肝宝功能饲料选用了富含虾青素的原料,饲料中虾青素含量高,所以能让螃蟹肝胰腺更红润。另一方面,蟹肝宝功能饲料应用了海大研究院生物发酵酶制剂,能有效改善螃蟹肠道健康,所以,使用一段时间后,螃蟹肠道更粗壮。
再则,蟹肝宝功能饲料选用了优质的饲料原料,营养配方平衡,螃蟹肝胰腺的消化率更好,所以,螃蟹肝胰腺更饱满。【南通海大~蟹肝宝功能饲料研发团队】

近期你的螃蟹为什么不吃食?



最近几天总有养殖户朋友跟我说:“小唐呀,我的螃蟹这几天不吃食怎么回事啊”。第五壳也快要开始了,现在不吃食螃蟹怎么长,在这里给大家分析以下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1、溶氧
溶氧在合适的范围内(5-8),越稳定的池塘螃蟹吃食理所当然的会更好,就跟我们人一样,在溶氧较低的高原地区容易出现恶心、厌食的现象,在溶氧过高的地方,就会有醉氧的现象,所以溶氧在合适的范围内越稳定越好。这段时间高温,但是华中的天气又不怎么稳定,有时晴有时雨,跑暴的时候,水体最容易出现缺氧的情况。像这种天气怎么办呢?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一台能帮助我们准确检测池塘水体溶氧的神器,早发现问题遭采取措施。
当我们可以时时观察的时候,也需要5-7天一次底质改良(强效底净),减少底泥耗氧。天气不好的时候晚上早点把增氧机打开(22点或者更早),没有增氧机的池塘,在喂完食后选择增氧时间长的增氧颗粒(原子氧)撒下去。同时水草过厚的池子,及时割草,可以再推几条行子出来,减少水草晚上的耗氧。
2、蜕壳
有的朋友会说现在不是第四壳都脱完了吗,怎么还说在脱壳。今年的高温与往年又有所不同,晴的时间较长,但温度却没有去年那样高。但是湖北地区还是有很多螃蟹的第四壳有所推迟,前段高温晴天有的只脱了50%-70%左右,到了这段时间的降温阴雨天又开始脱壳了。所以在这四壳的尾声适当减少投喂量,补充水体的钙离子含量的同时补充营养增强体质(应激硬壳灵/补钙素+黄金多糖)。
3、蓝藻
肝脏是螃蟹的解毒器官,也是分泌消化液的器官。今年蓝藻的爆发很严重,湖北武汉市蔡甸区的蟹塘80%以上都有过蓝藻。蓝藻死亡之后的藻毒素对螃蟹的肝脏损伤很大,有蓝藻的池塘不仅仅要对水体解毒(水博士),还要对肝脏进行修复(肝肠舒),肝脏好的螃蟹吃食更好。
螃蟹已经进入第五壳的准备期,营养很重要,吃食不好,螃蟹怎么有力气去脱壳,翻倍率怎么能高。请关爱螃蟹的健康,从吃食做起。

螃蟹蟹苗出池与运输


一、蟹苗出池前的淡化
当池内第Ⅴ期溞状幼体80%变态成为大眼幼体时,成为大眼幼体1日龄,等到3~4日龄时,就对育苗池的水体进行淡化,每日降低盐度0.005~0.01,使最终池水盐度降到0.005以下,以使蟹苗适应淡水生活。淡化时,将原池的海水排掉部分,再注入淡水,用海水比重计换算成盐度,依次逐日淡化。随着大眼幼体日龄的增加,对淡水的适应力也增强。一般5~6日龄的大眼幼体,在淡水中能很好地生存。
淡化的目的,在于使蟹苗从海水的环境转向淡水环境的生活,逐渐调节体内渗透压与外界的平衡,使之过渡到淡水中生活。当淡化池水时,同时逐步降低池水温度,室内水泥培育池每日降1~2℃,直至与外界水温一致为止,这样还有利于运输。
人工繁殖的河蟹苗,必须经过淡化后,方能出售与放养。没有经过淡化的蟹苗,如马上放入淡水池,由于环境盐度的突变,体内渗透压与外界失去平衡,很快会造成蟹苗部分或大量死亡,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暂养锻炼
大眼幼体(蟹苗)出池前,在原池还要进行暂养锻炼,目的使出池蟹苗更“老炼”,不仅能游泳,而且还能爬行,提高蟹苗的成活率。蟹苗准备放养到淡水水域去之前,尚须经过暂养锻炼阶段。刚完成蜕皮变态的大眼幼体,由海水环境一下子进入淡水,半小时即麻醉,其后死亡。但随着其日龄的增加,对淡水的适应力明显增强。1~2日龄的大眼幼体从0.028盐度海水环境进入淡水池,24小时后的成活率只有10%~30%。但3~4日龄的大眼幼体进入淡水后,24小时的成活率可达60%~80%以上。5~6日龄的大眼幼体(每千克14万~20万只的个体),进入淡水后成活率达95%以上。
因此,为了提高大眼幼体(蟹苗)的放养成活率,出池蟹苗一定要经过暂养和池水渐渐淡化的过程。
三、蟹苗出池
第Ⅴ期溞状幼体蜕皮1次,即成为大眼幼体(蟹苗),这时着手淡化池水,并逐渐降低水温。当池中80%左右的溞状幼体变为大眼幼体时,即为出池的最好时机,当大眼幼体变为幼蟹时,就不易起捕。
培育池中的蟹苗,采用捞海网或聚乙烯网布制成的目大2毫米大拉网,捕法有以下几种:
①白天用捞海网捞取,利用蟹苗喜集群,喜岸边的习性,在土池选择上风一角,用捞海网不断搅动池水,造成一定方向的水流,可以捕到大量蟹苗。
②晚上灯光诱捕,利用蟹苗喜光的习性,用100~200瓦电灯光(加罩),用捞海网在光区抄捞。
③大拉网捕苗,它与鱼苗发塘中捕捞“夏花”一样进行捞取,起捕率可达90%以上。
④水泥培育池,可在排水孔放水出苗,用集苗箱收集。留下的在晚上用灯光法诱捕干净。
四、蟹苗质量好坏的鉴别
(1)看色泽:好的蟹苗体色呈淡黄色,差的为乳白色,体色发黑表明蟹苗已老化。
(2)看个体大小:好的蟹苗个体大,规格整齐,每千克14万~20万只。差的蟹苗个体较小,一般每千克在24万~28万只。
(3)看活动状况:好的蟹苗活动力强,反应灵敏,用手捏成团,松手后马上散开,垂直放入水中,立即朝旁边游去,离水后迅速爬行,反之则为质差苗。
五、人工繁殖蟹苗的运输
人工繁殖的蟹苗,均来自沿海自然海水的育苗场(厂)和内陆人工配置的海水育苗场。一般在4月下旬5月初至6月上旬(分两批育苗),人工繁殖的蟹苗,是在人为管理的育苗池中育成,并没有经过大自然的考验,因此必须在育苗池经过3天左右的暂养锻炼和淡化处理后才能运输。
人工繁殖蟹苗短距离运输,用蟹苗箱(图43)装运,每箱可装0.5~1千克。长距离运输采用尼龙袋充氧法比较理想,用10千克容量的尼龙袋,袋中装1/5量的淡水,内放1ppm土霉素,再放些水草,盛0.1~0.15千克的蟹苗,充氧后将袋口扎紧,不能漏水、漏气。如中间夹放冰袋降温更好,将尼龙袋放入纸板箱内,用包装带捆扎牢,采用汽车、火车、轮船、飞机运输均可。

养泥鳅居然不怕缺氧,是真的吗?



养鱼怕缺氧,地球人都知道。每年各地时有发生大量死鱼的现象,大多是因为天气突然变化,水体溶氧过低而引起的缺氧死亡现象。

泥鳅不怕缺氧,是真的吗?

在养泥鳅的池塘常看到这样的景象,当天气闷热时,有些池塘的泥鳅在水面蹦跳,发出“啪啪”的声音。为什么有这样的现象,听养殖场技术员介绍才知道,泥鳅蹦水说明水体严重缺氧,它蹦水是呼吸空气,以至于发出“啪啪”的声音,这预示可能要下雨了,所以泥鳅也被称为“气候鱼”。泥鳅除了鳃呼吸外,皮肤、肠道均可呼吸,所以不至于发生水体缺氧而死亡,甚至在没有水的情况下,只要保持湿润,很长时间泥鳅都不会死亡。
当问到为什么有些养鳅池塘安设了增氧机呢?技术人员介绍说,安设增氧机的池塘是泥鳅苗培育池塘和集约化养鳅池塘。泥鳅苗孵化出来至达3厘米左右时,器官发育不完善,还只能依赖水中氧气,当水体严重缺氧时还是会出现缺氧死亡现象,当泥鳅苗规格达3厘米后,就再不会怕水体缺氧了,所以为了提高育苗的成活率,在池塘往往会安装增氧机。集约化养殖泥鳅,养殖密度较高,虽不怕水体缺氧,但保持水体溶氧4-5mg/L以上时,泥鳅的采食更旺盛,饲料转化率更高,而且更有利于保证良好水质,高产高效益更有保障,所以建议高密度养殖的池塘也应安装增氧机。




图片拍摄于简阳农友泥鳅

养虾风险大吗


养虾的风险取决于养殖经验和后期销售渠道,只要养殖技术掌握的好,养虾的风险其实不大,毕竟现在市场对于虾的需求还是挺大的,所以做好销售渠道,也是降低养虾养殖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实只要有投资,就会有风险,养虾的风险和掌握的经验也是有一定关系的,经验技术好的话,风险相对来说也要小一些。除此之外,还要做好销售渠道的打理,这样才能不让龙虾出现没有渠道销售的情况,降低了它的养殖风险。其实现在市面上对虾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只要养殖的好,销售渠道做好了,不仅风险不大,利润还非常可观。

养虾的注意事项

1、池塘清理

池塘在养殖之前,一定要做好清理工作,可以将石灰粉撒子里面消毒,不过要提前十五天撒是最好的。如果已经养殖过虾的池子,里面肯定会有一些残留的粪便或者是饵料,如果不及时的清除,对它的生长是有一定影响的,所以要做好清淤工作。

2、调节水质

当它的池水透明度变的低的时候,一定要做好换水的工作,一般换掉池塘里面一般的水,判断换水的方法就是透明度下降到20厘米左右。换水的时候,一定要先换掉底部的一层水,然后在上面灌入新水。如果雨水比较多的话,就不用这样了,只要将上面的淡水排掉就行了。

3、合理投饵

在开食养殖的时候,一般每天喂食三次即可,可以采取早中晚三次的原则,到了后期,就需要加大喂食量了,差不多要每天喂食六次的样子,每隔四个小时就喂食一次。喂食一般选择一些水蚯蚓、螺蛳、屠宰场边角等来喂养。

4、防止浮头

虾子出现浮头的情况,一般都是因为水中缺氧所导致的,所以一定要做好水质的监测工作,可以在里面适当的增加一些氧气,在缺氧的时候,尽量不要喂投食。出现旱情要及时的进行灌水,要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为什么螃蟹养殖池必须种植水生植物?



成蟹池种植水生植物有以下优点:
(1)作为成蟹的天然饵料,以弥补人工饵料的不足。
人工饵料中往往缺乏维生素等活性物质,而天然饵料中就包含大量活性物质。河蟹摄食水生植物后,不仅利用了天然饵料,而且可以充分发挥人工饵料的生产潜力。此外水生植物大量生长,还能招引一批昆虫、小鱼、小虾前来栖息,又为河蟹提供了优质的天然动物性饵料。
(2)净化水质,增加溶氧。
河蟹在肥水中生长慢,且易患病。池塘中种植大最水生植物,可吸收水中大量营养盐类,使水转清。同时,也可通过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大量氧气,这就加速了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有利于净化水质,保持水质清新,促进河蟹在清水中迅速生长。
(3)为河蟹提供栖息和蜕壳的生态环境,防止逃逸,提高了成活率和回捕率。
池塘水体小,河蟹放养密度大,这就容易造成河蟹在蜕壳时被其它河蟹所残杀,影响成活率;也容易因生态条件不良,缺乏隐蔽物而逃逸,影响回捕率。池塘种植大量水生植物后,就为河蟹提供了隐蔽、蜕壳、逃避敌害和栖居的良好场所。据观察,河蟹最喜欢在水草丛中蜕壳。在水草丛中既有浅水遮光的环境,又有安静隐蔽的场所,而且大量的水生植物将池塘水体分隔成无数的小空间,也立体利用了池塘水体,为河蟹提供了良好的栖居环境,大大提高河蟹的成活率和回捕率。
(4)提高河蟹的品质。
池塘中如无水生植物,河蟹主要生活在池底淤泥中,并以淤泥中的腐殖质为主食,致使河蟹背甲、步足呈黑色,腹部具黑褐色水锈,肉质较松散,价格下降。而池塘中具大量水生植物,河蟹则主要在水生植物丛中生活,并以水生植物为主食,其背甲呈青绿色,腹部白色,肌肉硬结,品质和价格与湖泊养殖河蟹相近似。
(5)夏秋季节防止了水温过高。
水温超过30℃对河蟹生长不利。池中种植水生植物,就起了遮荫作用,水温就不易上升,有利于河蟹生长。
(6)消浪护坡,防止池埂坍塌。
池塘种植大批水生植物,分隔了水体,防止池水风浪过大,保护了池坡。

(7)水生植物可供人类或鱼类等食用。
种植的水生经济作物如水稻、茭白、菱、水蕹菜可供人类食用,过多的水草也是草食性鱼类、畜禽类良好的饵料。
通常在池塘四周种植茭白、蒲草等挺水植物,在池中种植菱、芡实等浮叶植物或水蕹菜、水葫芦等漂浮植物或菹草、眼子菜等沉水植物,在蟹岛上种植水稻、慈姑、荸荠等经济作物。一般水生植物在池塘中覆盖面积达2/3左右。

草鱼真的都是病死的吗?


每年6、7、8三个月的高温期,都是淡水大宗水产品—草鱼的生死劫难。每年的这个季节,本应该是鱼类等变温动物的生长旺季,因为水温高,酶促反应快,消化吸收也相应加快,鱼类摄食旺盛,自然生长增重加快。

但是自然规律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近年来,由于饲料、租金、苗种、药品、工资等生产成本的大幅度增加,导致养殖户不得不通过增加放养密度来增加养殖产量,以达到平衡不断增加的养殖成本。但是放养密度和产量的不断加大,导致单位公斤鱼所生存的水体空间不断被压缩,同时,随着摄喂量却在不断加大,鱼类的排泄物也进一步增加,导致鱼类生存的水体不断被污染,双重的环境胁迫,在导致鱼类免疫力和抗病力快速降低的同时,也会导致致病微生物的迅速增殖和疾病的快速传播。直接后果就是放苗越来越多,水质越来越难管理,疾病越来越难防治。

按照三环分析法,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水环境这个因素,每年到高温季节,天气和气温都变化莫测,加上前期大量的投喂,导致池塘底部积累大量的有机污物和有害物质,极易导致倒藻和转水,形成老绿水、混浊水、黑水、红水、腥臭水等不良水体,给高温期草鱼疾病的暴发和传染埋下了物质祸根。

其次,恶劣的水质和底质环境给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增殖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加上高温期天气变化莫测,极易导致底部有害微生物大量增殖,给高期期草鱼疾病的暴发和传染创造了病源基础。再次,持续高温、暴雨大风、倒藻转水、毒素积累等因素导致草鱼免疫力和抗病力都严重下降,平时内服保健和外用消毒调水工作又不到位。三环交差,养殖的草鱼必然暴发疾病。

由此可见,高温期草鱼的死,不都是病死的。那么还有其它什么原因导致草鱼死亡的呢?

1、高温期排换水少“热死的”。

2、高温期低压缺氧“憋死的”。

3、高温期倒藻坏底“熏死的”。

4、高温期台风暴雨“吓死的”。

5、高温期滥用消毒杀虫抗生素“药死的”。

6、高温期不合理控制饵料投喂量“撑死胡”。

如何才能让草鱼养殖顺利渡过高温危险期呢?

一、定期排老水加新水,特别是持续高温天气要及时补充新水,维持池塘水温在草鱼养殖适合的范围之内。定期使用“藻毒分解素”和“解毒应激灵”降解池塘水体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重金属离子、残留杀虫药等有害物质,保持养殖水体的嫩爽,同时使用“强氧底净、安进巨能氧、底复壮、氧复壮、底源康”等产品改善池塘底部环境,净底除臭,氧化分解粪便、死藻、残饵等有机污染物,保持一个良好的池塘养殖水体环境。

二、定期拌料投喂“转肝灵”+“渔乐健”+“酶益添”+“复合免疫多糖”的安进全面护养套餐,五脏同调,六腑共养,综合提高草鱼的抗病力和免疫力。

三、定期使用“铂立康泡腾碘”或“铂立康溶液”、“黄连康”、“白便白斑宁”、“出血烂鳃停”等性质温和、刺激性小、不影响池塘水体藻相平衡的符合国标的控制有害微生物的消毒及中药类产品,把池塘水体及底部的有害微生物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

通过以上三为一体的调控方案,从源头上解决了草鱼养殖过程中导致其发病的根本原因,从而让草鱼顺利渡过每年的高温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202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