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黄鳝的饲养管理技术介绍


黄鳝的生长期为每年的4~10月份,在这一时期,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饲养管理工作。

1、加强投饵

黄鳝有极强的耐饥饿能力,数月甚至一年不吃也不会饿死,但养殖的目的就是要求黄鳝能快速生长,而保证充足且新鲜的饵料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实践证明,喂饵得当时,当年可增重3~4倍,一般也可增重2~3倍;若喂饵不当时,甚至连所投种量也很难保。因此,必须加强对黄鳝的投饵管理。

在天然条件下,黄鳝以肉食性为主,喜食活饵料,不吃腐臭食物。其主要饵料有蚯蚓、蝌蚪、蝇蛆、小鱼虾、蚕蛹、黄粉虫、动物下脚料、螺蚌类等。也兼食一些植物性饵料,如麦麸、米糠、麸饼类、米饭、糟渣类、瓜果、菜叶等。

要实行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四定投喂法则。日投喂量应根据前一天的吃食情况进行调整,以略有剩余为度,养殖初期一般不少于黄鳝总重量的3%,而生长旺盛期不少于5%。根据黄鳝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投喂时间以傍晚时分为宜,但也可逐步驯化黄鳝使之能在白天摄食。投喂要在固定的食台内,食台可用木材也可用聚乙烯网片制成。在每个养殖池中应分散设有多个食台,以免黄鳝集群争食。水温15℃投喂量要减少,10℃以下时停止投喂。

2、加强水质管理

养殖池内的池水不宜过深,水位保持以10~15厘米为宜,高温季节可加深到25厘米。这主要是因为黄鳝常将头伸出洞外窥视觅食,或到水面呼吸,若水过深时会使它们常常游出洞外,消耗过多体能,不利于生长。当天气突变时,水体很容易缺氧,此前要提前及时换水,平时也要每天或隔天换水1次,以保持水质良好。若晚上不见黄鳝露出水面,表明水质可能已变坏,必须马上换水,以免造成大量死亡。


相关阅读

黄鳝苗种的饲养管理技术介绍



枝角类、桡足类等大型浮游生物和蚯蚓、水生昆虫、摇蚊幼虫等,都是鳝苗喜食的优质饵料,尤其是水丝蚓,是鳝苗的最佳开口饵料。因此,鳝苗入池后,头2天投喂水丝蚓碎片,3天后可逐步投喂整条蚯蚓。投喂应在固定地点,最好在池子遮荫的一侧。日投喂量占鳝苗总体重的10%~15%,分四五次投喂。

经60~65天培育,鳝苗的体长达30毫米以上时,便开始第1次分养。方法是:在鳝苗集中摄食时,用密网眼将身体强壮、争食及活动能力强的鳝苗捞出,移入另一培育池内培育,密度降为每平方米150~200尾。此时投喂的饲料主要是蚯蚓、蝇蛆、少量麦麸、米饭、瓜果、菜屑等。日投喂量占鳝苗总体重的8%~10%,日投喂2次,分别在8~9时和16~17时。

经l个多月的饲养,鳝苗体长达到50~55毫米时,进行第2次分养,方法与第1次分养相同,放养密度降为每平方米100~120尾。这一阶段主要饵料为蚯蚓、蝇蛆和其他动物性饲料,也可投喂部分的鳗鱼种饲料。鲜活饵料的日投喂量为鳝鱼总体重的6%~8%。

在精心饲养条件下,当年的鳝苗体长可达150~250毫米,体重达5~10克,部分可达10~15克规格。此时可分池进入成鳝池进行越冬,也可在原池越冬。一般在水温降至12℃左右时,鳝鱼即停食并钻入泥中越冬。鳝鱼苗种培育的日常管理工作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好水环境条件

鳝鱼苗种培育要求水质清新、较肥、溶氧量高。春秋季每6~7天换水l次,夏季每3~4天换1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总量的1/3~1/2,换水时采取先排后灌的原则,换水时间应安排在傍晚前后进行。水深保持在10厘米左右,水温保持在25~30℃。

2、加强管理

坚持每天巡池3次以上,做好防逃、防病工作,及时清除池内污物杂物,保持培育池的清洁卫生。当天气由晴转雨,或由雨转睛,或转闷热时,鳝苗容易将头伸出水面,应及时加注新水补充氧气。不投喂腐败饲料。发现个体分化较大时,要及时分养。

3、加强病害防治工作

经常检查鳝苗,定期进行水体消毒,发现鳝苗活动或摄食不正常时,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清除池中的敌害生物。

无土流水饲养黄鳝技术介绍



黄鳝无土流水饲养与常规的静水有土饲养法相比,具有生长快、成本低、产量高,起捕方便等特点。其技术要点如下。

1、建池。选择有常年流水的地方建池,池最好建在室内,用水泥砖砌,每个池2-3米2,四周池壁高40厘米左右,在池的相对位置设3-4厘米的进水孔1个和排水孔2个。进水孔与池底等高,排水孔1个与池底等高,另1个高出池底4.5厘米,孔口都要装金属网罩防逃。

2、放养。池建好后,将总排水口塞好,灌满水浸泡5-7天以上,然后将水放干,再将底下的1个排水孔塞住,保持每个小池有少量流水,水深4-5厘米。鳝种放养前用0.001%孔雀石绿溶液浸洗3-5分钟,防止霉病发生和清除鳝鱼体表的寄生虫。鳝种消毒后及时放养,每米放4-5公斤。

3、投饲。鳝种初放时不肯吃人工投喂的饲料,需要进行驯饲。驯饲的方法是:鳝种放养后2-3天白天不投饲,在晚上进行引食。引食饲料可用蚯蚓、蚌肉、螺肉等,将饲料切碎,分成几个小堆放在进水口一边,并适当加大流水量。第1次的投饲量为鳝种总量的1%-2%,以后逐渐增加到3%-5%。等到吃食正常后,可在引食饲料中掺入蚕蛹、蝇蛆、煮熟的动物内脏和血、鱼粉、米糠、瓜皮等饲喂,第1次可加1/5,同时减少1/5的引食饲料。如吃食正常,以后每天增加1/5,5天后即要取消引食饲料。

4、管理。注意保证水流畅,防止鼠、蛇及寄生物为害。饲养一段时间后,同一池的鳝鱼如果出现大小不匀时,要及时将大鳝分开饲养,以防止大吃小现象发生。


入冬之后黄鳝养殖管理技术介绍



鳝鱼是一种半冬眠的鱼类。当气温低于15℃时,鳝鱼便不吃不动,靠微量呼吸入蜇冬眠。因此,在进入秋季以后,气温逐渐下降,鳝鱼的觅食和活动也逐步减弱。这时需加强秋冬管理。其主要措施是:

1、增喂脂肪含量高的饲料

增喂脂肪含量高的饲料以便让鳝鱼积累更多的脂肪,供停食冬眠时消耗。脂肪含量高的饲料,如蚕蛹、蚯蚓、蝇蛆等,要尽量多喂。

2、合理捕捉上市

鳝鱼喜欢钻入池底淤泥中,尤其是在气温降低后,会钻入淤泥里越冬。为此,对于成鳝,应在入冬前合理捕捉上市。捕捉时,应先将池水排干,并清除表层泥浆,再用双手翻池底捕捉。要避免使用铁锹、铁铲等硬质锐器深挖,以防铲断或碰伤鳝鱼。同时,要注意捕大留小,以便来年产卵繁殖。

3、加强越冬防护

留在池中越冬的鳝鱼,可采用两种方法:

一是水源条件比较好的鳝池,可以采用深水越冬法。即在池中保持50~70厘米深的水层,并在水面上放些水草、浮萍等。这样,既能保持池底温度,又能保持池水含氧量,给鳝鱼创造一个理想的越冬条件。

二是水源条件不够好的鳝池,可在鳝鱼开始冬眠时,放干池水越冬。但是要注意:池土要保持湿润,不可过于干燥。池土上要加盖塑料网,防止猫、狗等动物捕食鳝鱼。当来年开春气温升至15℃以上时,要及时投喂饵料,促进鳝鱼生长。


庭院养殖甲鱼的饲养管理技术介绍



1.池水要求及放养密度
放养前对养殖池、池周陆地等养殖环境及所用养殖器具彻底消毒。池水深度可视养殖规格而定,如养殖稚鳖可保持20~30厘米,养殖幼鳖可保持40~50厘米、成鳖和亲鳖保持1米左右,并适量施放经发酵腐熟的有机肥料,保持一定的肥度,透明度为30~40厘米。
放养前对由外地购进的鳖严格检查,一定要健康活泼,无伤无病,而且在进池前要以3%~4%的食盐水或10毫克/升漂白粉溶液浸洗消毒,严格把好防病关。
放养密度根据规格不同,要合理的高密度养殖,同时在养殖过程中要根据生长情况及时合理的分养。
2.投料饲养
饵料是鳖快速生长发育的物质保障,所以应因地制宜、力所能及的为不同规格的鳖提供适口性良好、营养丰富的全价饵料。饵料投喂也要坚持四定,即定时、定质、定量、定点投喂。
3.科学管理
养殖水体是鳖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条件,所以要经常注意水质变化,定期换注新水,并定期施放生石灰以改善水质。要注意鳖的摄食、活动情况,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同时,还要根据气温、水温的变化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如在炎热天气,池中种些水草或在池边种爬蔓的植物搭架遮荫,但要有一定的光照空间,让鳖晒背;在寒冷时节,鳖池上以塑料大棚保温,为鳖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在不冷不热的季节,强化投饲促进生长。
庭院养鳖规模虽小,但对家庭养殖来说,如果饲养管理搞得好,也可达到低投入、高产出的目的,是一项很有发展前景的家庭养殖业。

甲鱼的人工饲养管理技术介绍



1.仔鳖的饲养管理
刚出壳的仔鳖要放在湿润的细砂箱中暂养3~5天后再移入仔鳖池。仔鳖池应在温室内,水深应为0.1米。每平方米放养50~60只幼鳖。日投饲量为鳖总体重的5%左右。此时要喂以高蛋白动物性饵料,如蚯蚓、糖虾、水蚤、碎禽蛋、碎动物内脏等。早期孵出的仔鳖在越冬前能长到10~15克,晚期孵出的仅在5克左右。仔鳖的适应能力差,自然越冬困难,在秋后气温降到15℃时,就应移入室内越冬。
2.幼鳖和成鳖的饲养管理
4~5月将早期孵出且体质良好的仔鳖直接放入幼鳖池饲养。随着幼鳖长大,及时按个体大小分池,以免弱肉强食。一般成鳖每平方米放养10只左右,若体重500克以上,则放养1~3只。
由幼鳖长到成鳖,摄食力增强,食量增大,所以一定要定点、定时、定量、定质地投足饵料。在池近岸或水面上设固定的饵料台,饵场要幽静,夏天要有遮荫。投饵要及时:春初秋末在上午9时投饵1次,饵量约为全池鳖重的5%;春末到初秋,每天早、午、晚各投喂1次,早晚饵量略大,全天饵量要达全池鳖重的20%左右。
幼鳖和成鳖仍以动物性饵料为主,辅以植物性饵料。饵料可以是新鲜的碎贝、螺蛳、鱼虾、禽畜内脏、蚯蚓、蚕蛹、鱼粉以及豆饼、玉米面、米糠、甘薯渣、蔬菜、瓜果等。在池中近水面上设置黑光灯诱捕昆虫,让鳖捕食活饵,促使其生长加快。
每天要定时巡池,对食用不完的残饵要及时清除,池水保持绿褐色,透明度低于30厘米时,应换部分新水。夏季在池上方搭棚种瓜类,既能充分利用空间,又为鳖池遮荫。冬季在池北搭防风障,严寒时可在池面覆薄膜保温,以保证幼鳖安全越冬。

成品甲鱼养殖的池塘清整与消毒技术介绍



成鳖养殖阶段,鳖的生活习性、行为和发病特点等较幼鳖生长阶段稍有不同,所以要注意科学饲养和健康管理。为了使鳖种当年达到商品规格(400~500克),放养的鳖种要求体格健壮,规格稍大,一般在150~200克。也可视养殖地的气温高低,调节放养鳖种规格的大小。经过冬季加温饲养的幼鳖,到第2年4~5月份,体重可达到200克,而露天池饲养的幼鳖则需要2~3年才能达到此规格。目前,成鳖的粗放式养殖主要是露天池养殖。特别是我国中南部地区夏季的露天池水温有近5个月时间稳定在25℃以上。露天池养鳖不仅可以节约能源,而且经半年的饲养,鳖的色泽肉味都较温室养殖的鳖好。
做好鳖池的清整与消毒工作,是防病养鳖进行健康管理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减轻环境对鳖产生不良压力的不可忽视的环节。
1.小型养鳖池
面积以200平方米左右。如果是新修的水泥池,在使用前20天中,要进行多次浸泡。在放养鳖种的前6天要对鳖池进行清洗和消毒,方法是首先注满水,然后加入30~50毫克/升的漂白粉或生石灰浸泡消毒,消毒药物要事先溶化在少量的水中,尽量不要将大块的药物洒入池中,以免埋入泥沙中,不易清洗。1周后,将池水排干,并用清水将池壁和池底以及沙中药物冲洗干净,重新注入新水,即可投放鳖种。
2.大型土池
面积以1~3亩为宜。鱼鳖混养池最大不要超过10亩。首先,放干池水,按50~100毫克/升的用量将生石灰均匀地泼洒在池底泥土或沙上,然后翻耕并让其曝晒(特别对用过多年的老池塘尤为重要),1周后,再往池塘中注满养殖用水,并按20~30毫克/升的用量,均匀泼洒漂白粉,3天后,待药性消失,即可放鳖。另外,最好清除掉池塘长得茂盛的杂草,以便于日常观察和管理。周边有缓坡的地带,要将上面的碎石或硬物收拾干净,然后均匀地撒上一层薄薄的沙土。以利于鳖健康、安全地栖息。最后,要对池埂上的防逃墙和排水闸的周边进行检查,以防止鳖逃跑。

成品黄鳝养殖之水泥池的建造



成鳝养殖是将体重10~15克的鳝苗(种)养到体重80~100克或100克以上的食用鳝的过程。这是黄鳝养殖的最后一环。

成鳝池面积一般为20~30平方米,有些小的仅3~5平方米,而大的甚至可高达100平方米。作为家庭养殖的,以10~15平方米、池深1~1.2米为宜。池的形状应结合实际地形灵活掌握,方形、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均可,但以长方形和椭圆形最为常用。建池地点要求水源水质良好,无污染,排灌方便。

成鳝池按结构可分为土池和水泥池两类,而按养殖方式又可分为静水有土养殖、流水无土养殖和流水鳝蚓混养等。但无论哪种结构,在建池时都必须要考虑防逃、易捕捞和进出水方便三个原则。

水泥池的部分池体建在地面以下。按设计要求先挖好土池,池壁用砖(或片石)水泥砂浆砌好后,用水泥砂浆批挡;或用混凝土现浇做成池壁后,再用水泥砂浆批挡而成。池面要高出地面10~15厘米,以防下雨时雨水流入;池壁顶部用砖或其他材料做成向池内伸进15~20厘米的“7”字形“压口”(或叫“出檐”),以防黄鳝用尾部勾墙而逃;池底可用水泥砂浆,也可用三合土浇成。在离池底高30厘米处开出水口,50厘米处开进水口,进出水口都要用细网目的网封住,以防在排灌水时黄鳝逃走。池子建成以后,在池底铺一层20~30厘米厚的淤泥,泥质要软硬适度,以利于黄鳝打洞穴居,然后注入新水,水位保持在10~15厘米,水面离池壁的“压口”处高度应有30厘米。

在池中还可以建一个1~1.5平方米的幼鳝池,幼鳝池周围留数个大小不一的窗孔,窗孔用铁丝网片罩好,不让成鳝进入,只让幼鳝通行而起到对幼鳝的保护作用。

在水泥池铺底用的泥土,可直接选自河底、湖底或池塘底中的黑色淤泥。但这种泥因有机质含量丰富,细菌密度大,使池水耗氧量大,黄鳝发病率高,而且黄鳝不便打洞穴居。因此,采取以下措施常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1)将淤泥摊开曝晒3~5天后入池进水。

(2)直接用黄泥踩碎后入池进水。

(3)在池中铺好底泥后,栽种一些挺水植物,如茭草(或茭白)、慈菇等。

(4)在底泥中添加一些石块、砖头等物。


池塘鱼鳖混养的饲养管理技术介绍



一、投饵管理
鱼鳖混养池塘,鱼的投饵管理与常规鱼相同。鳖有专门的食台,用芦席编制,每3—5亩设置1个,每个1—2㎡,鳖的饲料一般选用新鲜的野杂鱼,剁碎后投喂,投喂量为鳖体重的3%—10%,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投喂量,具体投喂量视吃食情况而定,以2小时吃完为度,每天下午投喂一次。
二、水质管理
池塘水质不宜太肥,鳖也不宜水色过浓。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基本不施肥,只在冬天鱼种放养前施适量的有机肥作为基肥。养殖过程中一般不追肥,经常换水,7—9月高温季节,每周换水一次,每次换水20㎝—30㎝。晴天中午开增氧机2—3小时,保证水体有充足的溶氧。
三、病害防治
鱼鳖混养池塘的防病措施和单纯养鱼池塘相似,每年干塘后用生石灰清塘,鱼、鳖种下塘前进行消毒,3—11月份每月用生石灰或氯制剂消毒1次,杀虫药根据需要使用。鱼鳖混养鳖易患腐皮病和穿孔病,生石灰和二氧化氯对该病都有疗效,只要做到正确预防,一般发病不高。
四、巡塘
每天坚持早、中、晚巡塘,观察鱼鳖的活动情况,吃食情况,及时调整投饵量。是否发生病害,及时进行防治。检查进排水口,防逃墙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检查产卵场所,是否有鳖产卵等。

网箱养殖黄鳝驯食和前期管理技术介绍



投放天然的黄鳝苗,进箱后如拒食人工投喂饵料,需进行人工驯食。下箱后影响成活率的关键时段在前20天,应加强前期管理:①养护水环境,由于栖息环境突变和密度加大,应激反应加强,皮肤粘液分泌减慢导致抵抗力下降,外界致病生物易侵袭。此时需控制内外水环境,保护表面粘液,在1周内防抗应激是关键,②黄鳝初入网箱,对新环境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应在放苗4~5天稳定后开始投饵驯化。用少量的红丝虫、蚯蚓等驯食开口,并拌健长灵+活性蒜宝,驯食时间尽量长,以使苗子开口率高。驯食应按照红丝虫(蚯蚓)→红丝虫+鱼浆→红丝虫+鱼浆+饲料→鱼浆+饲料的过程慢慢驯化,全程拌喂活性蒜宝+健长灵。驯食期间根据具体的情况约需2周时间,这是一项耐心、细致的工作,是保障黄鳝摄取全面营养、健康生长的关键。驯食成功后,进入了人工正常管理阶段,苗种在初期阶段,食欲旺盛,仔细观察摄食量和摄食速度,适时调整投饵量,合理选取摄食点,适期更换。

黄鳝网箱养殖技术要点之饲养管理



1、配合饲料投方法

膨化颗粒饲料在投喂前宜用清水浸泡,待其吸水膨胀,软化后再投喂。泡水的颗粒饲料可减少饵料吸附池中池污水,减少病害;泡水后饲料外表软化,减少损伤肠道机率,减少肠炎病的发生;泡水后的饲料易吸收。

2、“四定”、“四看”投饵

和常规鱼类的饲养管理方法相同,黄鳝的投饵也要坚持“四定”、“四看”原则。四定的内容包括:定时。野生黄鳝昼伏夜出,经驯化后,一般都可在白天摄食。水温在20—28C。下午5-6投喂。高于28度水温,投喂时间可以推迟。定量:水温在20—28C时,配合饲料的日投喂量为鳝鱼体重的1.8%,鲜鱼的投饵量可在黄鳝体重的1.8%以上,水温20C以下或28C以上投喂量应减少;定质饲料一定要新鲜、优质,腐败变质和发霉的切不可投喂。黄鳝适应某种饲料后,一般不要更换;定位:投饲点不要轻易变更,让黄鳝在固定的地点取食。四看的内容包括:看季节,黄鳝的摄食量在一年中是不等的,投饲应掌握的基本原则是中间量大,两头量小。即6—9月份占全年的70%—80%,6月以前,9月以后量小,只占全年的20%—30%。看天气。晴天多投,阴雨天少投,闷热无风或阵雨前停止投喂。当水温高于28C,低于15C时。要注意减少投饲量。水温25C—28C时,是黄鳝旺长的时机,要及时适当增加投饲量和投喂次数,并加大蛋白质含量高的优质配合饲料的投量。看水质。水质好时多投,水质差时少投。看食欲。黄鳝活跃,摄食旺盛抢食快。短时间内能吃光饲料的。应增加投饲量;反之,应减少。一般10分钟内全部吃光的,可以增加投饲量;若剩余,则需减少投量。
加工好的饲料
定点投料
定点投料
定点投料
鳝鱼吃食

3、食场卫生

每天早上必须清理食台,舀净残饵,确保食台无异味,如果有异味,可用“底改霸王”洒食台。在非消毒时期,也可用活菌1号泼食台,消除异味。坚特晚上查箱,及时夹除上草病鳝,切切不可让死鳝在网箱里腐败。如果网箱里有死鳝,黄鳝一定会出现厌食甚到拒食,给提高开口率带来障碍。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201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