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青虾生态特性的对比分析


将河蟹、青虾的主要生态特性进行对比,就不难发现:它们对水环境的要求基本相同,青虾对水中溶氧的多少尤为敏感。二者的食性基本一致,但存在摄食能力和强度的强弱之分,河蟹强,青虾弱,因青虾的摄食能力较差,所以水生植物腐败的茎叶、有机碎屑等河蟹不食的食物便成了青虾的主食、故在蟹塘中混放青虾,能有效地清除残渣剩饵,防止有机物腐败而造成的水质变坏现象发生,二者在食物不足的情况下,虽都具有抢食和互相残杀的习性,但同养于一塘,面对螃蟹的凶猛捕食,青虾的互残现象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体幼弱小的青虾往往成为河蟹的美食。二者都具有蜕壳促生长的特性、同养于一塘对水质,营养和钙质的补充要求更高,必须强化饲养管理措施;河蟹善于攀越逃逸,防逃工作时刻不能放松,青虾不善攀逃、可以不作考虑;河蟹在咸水里生,青虾则在淡水中繁衍,当年虾又能繁殖后代。利用青虾这一特性,掌握好青虾的放养密度使繁殖的幼虾绝大多数成为河蟹的优质饵料,少数幸存者长成又大又肥的商品虾,池养蟹因饵足质优,上市规格必将比单养理想。

相关知识

池塘河蟹生态养殖



1.池塘选择与建设
标准塘池深为3.0米,有效蓄水深度为2.30℃的最适合生长温度,可有效降低河蟹积温,利于河蟹脱壳生长,同时提供适口的天然植物性饵料。
(2)螺类投放200只/千克,每亩放养350600只,放养时间为3月份。
(2)配套品种放养3月份每亩放养鲢鱼和鳙鱼(比例为0.5厘米,10~20尾,以有效清除养殖过程中的野杂小鱼,减少其与河蟹争食。
5.池塘管理
(1)水质调节从3月份放种水位为0.57月份以植物性饲料南瓜、小麦、玉米为主,小鱼为辅,投饲量占蟹体质量的5%~10%(其中动物性饲料占10%-15%);8—9月份,以动物性小野杂鱼为主,辅以南瓜、小麦、玉米等,投词量占蟹体质量的5%~8%。6—9月份投喂词料量,根据天然饵料和天气情况可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吃饱吃好。
(3)病害防治早春因水质清瘦,要注意防治青苔,可施用“青苔净”,在晴天的中午用喷雾器喷杀。不使用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药物,在7—9月份使用强氯精、二溴海因进行防治消毒,使用微生物制剂进行水质调节。生态养殖病害的发生率较低,平常注意调节水质,pH值保持在7.5~8.8。平常投喂的饲料中添加3%~5%的大蒜,以防止肠道疾病的发生。

河蟹和青虾混养的放养技术



河蟹混养模式有河蟹和青虾、河蟹和罗氏沼虾、河蟹和南美白对虾混养。混养技术如下:
1.池塘条件。选择外源水水质较好,池塘附近无工业污染,pH在7.0~7.5之间,溶氧在4毫克/升以上,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的池塘。池塘坡比为1:(2.5~3),水深1.5~2米,池底淤泥为10~20厘米。
2.种植水草。在离塘边1米的浅水地带,沿池塘四周种植空心菜、水花生等水草。草带宽1米左右,约占池塘面积的10%~15%,水草移入前用10克/立方米浓度的漂白粉消毒。
3.池塘消毒。在放苗前半个月用生石灰进行彻底清塘消毒,由于考虑到清塘过程中水草会被杀死,因此每亩用生石灰控制在50千克左右,这样既杀灭了野杂鱼和致病菌,又较好地保护了水草。经过1周左右,对池塘进行加水,使池塘水位控制在0.5~0.6米,确保水草旺盛生长。
4.注水肥塘。放苗前10天左右,用筛绢网过滤向池中注水,水深50~70厘米即可,有利于升温。注水后每亩堆施发酵好的粪肥300~400千克(新开挖虾池施肥量可以加倍),培养浮游动物和底栖饵料生物,这是虾、蟹早期生长阶段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的关键。池水透明度一般在30厘米为好。
5.苗种放养
(1)河蟹和青虾混养:青虾在2月之前投放结束,河蟹在2月底放养结束。青虾每亩放养量在20千克左右,河蟹每亩放养600只左右。
(2)河蟹和罗氏沼虾混养:罗氏沼虾苗和蟹苗要求淡化充分,体质健壮、肢体健全、完整无损伤,活跃、对水流刺激反应灵敏,逆水能力强,体表无污物、寄生虫,规格整齐。罗氏沼虾虾苗规格为1.5~2.0厘米,蟹苗为0.7~1.0克/只。罗氏沼虾每亩放养2万尾,河蟹每亩放养800只。河蟹一般先于罗氏沼虾15天放苗。
(3)河蟹和南美白对虾混养:南美白对虾放养经中间培育,已淡化的虾苗规格为2.0厘米,每亩放养2万尾。蟹苗为规格800只/千克,每亩放养量为500只。河蟹一般先于南美白对虾20天放苗。
在苗种放养前,均用2%~3%的食盐水浸洗消毒10~20分钟,放养时先将装苗塑料袋放入池水中15~20分钟,使内外水温趋于一致,然后解开袋口,往后拖放,位置在上风头。

河蟹养殖户如何对比选择不同地区的蟹苗



在河蟹养殖的开始,其苗种是养殖的基础,只有好的蟹苗,才能养出又大又肥的螃蟹,这就如同建房子,没有好的地基,又如何建出结实漂亮的房子呢?而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给河蟹养殖打造一个结实的地基。
大家都知道目前苗源主要有崇明苗,启东苗,如东苗,水阳苗,兴化苗,而前三者苗种地盐度较高,后两者苗种地盐度相对较低。苗种是养殖的基础,那么苗种的选择就成了重中之重,而我们大家挑选苗种时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苗种的选择要遵循就近原则,减少蟹苗应激以及因长途运输而对蟹苗造成损伤。
2、看蟹苗的活力,那些翻身吃力的则不能要。
3、苗种的大小要一致,这样蟹苗脱壳一致,可以避免其因脱壳时间不一致而自相残杀。
4、苗种甲壳色泽光亮,肢体健全,无纤毛虫。
5、蟹苗爪尖没有磨损,爪尖发黑有磨损的,会影响脱壳成功率。
6、蟹苗的鳃部为白色或浅白色且饱满,发黑说明其有细菌感染。
7、蟹苗肠道饱满,这样说明其吃食情况比较好。
8、蟹苗肝脏为橙黄色为好,不能发白。
9、蟹苗的第三对腿长超过眼点,这样的苗生长比较快。
10、看苗塘的水色环境是否良好。
蟹苗选好以后就到了苗种的运输了,而运输的过程中我们就要注意:
1、蟹苗放入沙袋时要扎紧,尽量不要让蟹苗活动,防止能量的损耗。
2、运输时气温在15℃以上时,建议在底部铺一层冰降温。
3、运输过程中不要让蟹苗受风。当蟹苗运到塘口时我们要尽可能的使成蟹塘与苗塘的水质条件(PH值、盐度等)保持一致,同时应注意:
放苗前苗塘肥水培藻,为蟹苗提供植物性饵料。
放苗前解毒,防止清塘药物有毒素残留。
蟹苗到塘口后要先用超碘或弧菌天敌+抗激灵泡苗,杀灭其体表的细菌,提高苗种体质。
放苗要选择晴天早上或傍晚,不要雨天放苗使蟹苗应激上岸。
我相信只要按照以上几点操作,大家一定会为以后的河蟹养殖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的。在这里祝大家来年都能养出高规格高产量的螃蟹。

高效生态河蟹养殖技术


河蟹喜在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水草茂盛、底栖生物丰富、透明度高的水域中生长生活,为此,围绕改善池塘水体水质条件,创造适合于河蟹生物学特性的养殖环境,是河蟹生态高效养殖的关键。具体在养殖生产中,须要重点把握好以下技术要点。

一、清整池塘

清整池塘足营造河蟹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科学合理的池塘清整,便于后续养殖管理工作的开展,有效节约养殖成本。

1.平整池底

冬季抽干池水,铲除过多淤泥,留淤5cm~10cm,用于种植水草和培育底栖生物。

2.修坡固埂

对池坡进行修护,使坡比达到1∶(2.5~3),便于河蟹摄食(河蟹夜间摄食时,大部分出现在池边浅水处);加固池埂受损部分,防止河蟹逃跑和池水渗漏。

3.杀菌消毒

平整池底、修坡固埂后,冻晒一个月,即可进行消毒杀菌,具体做法是:池内注水10cm,亩用生石灰250kg~300kg,溶水后全池泼浇。

二、种植水草

栽种复合型水草,使各水草品种之间形成优势互补,保持池塘四季常青。既为河蟹栖息、避敌蜕壳提供场所,又能净化水质、增加溶氧,还为河蟹提供优质植物性饵料。故渔谚有种好一塘草、养好一塘蟹一说。复合型水草具体栽种方法为:

1.黄丝草

种植时间为1月~2月。清塘药物药性消失后,池水保持在20cm~30cm,东西为行、南北为间,行间距4m~5m,黄丝草切成30cm进行撒种。

2.伊乐藻

冬季或早春,亦可4月底5月初种植。采取切茎分段扦插的办法,每亩用草量10kg左右,行间距1m~1.5m。

3.轮叶黑藻

3月中下旬种植轮叶黑藻,同样采取切茎分段扦插的办法,每亩用草量5kg左右,行间距1m~1.5m。

4.苦草

3月底4月初,将苦草草籽用泥土拌匀,撒播或条播,每亩播种100g左右。

养殖期间,若水草被破坏严重,还可在池塘四周离池边1m处设置2m宽、10cm厚的水花生带,作为辅助措施,用来吸收水体肥力,调节水质,为河蟹提供遮阴、栖息和避敌蜕壳场所。

三、放养蟹种

种苗是河蟹养殖的基础,选择优质蟹种进行合理放养,是提高河蟹养殖规格、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

1.蟹种选择

选样本地自育的大规格蟹种,避免外购的蟹种带来长途运输损伤、应激反应、质量难以追溯等问题。

2.合理放养

一改,即改冬放为眷放。冬季蟹种处于越冬休眠状态,活动能力差,易受伤,冬季放养蟹种影响成活率和回捕率,因此放养时间一般控制在2月底至3月份;二适,即适当放养规格和适当放养密度。通常蟹种放养规格120只/kg~140只/kg,放养密度800只/亩~1000只/亩。

四、移殖螺蛳

螺蛳是河蟹喜食的活性饵料,又能滤食池塘中(尤其是池塘底部)的悬浮物质,在自身生长繁殖的同时,有效改善池塘底质、净化池塘水质、减少池水耗氧量,具有一举多得的作用。通常在清明前后,每亩全池撒投活螺蛳400kg~500kg,若条件允许,8月份每亩可再一次性补投200kg~300kg。

五、微孔管增氧

溶氧是河蟹生态高效养殖的第一制约因子。目前,微孔管增氧是最适用于河蟹养殖的增氧方式,其多点增氧、底层增氧、静态增氧的特点,可有效增加池塘养殖容量,促进河蟹长快、长好。

1.微孔管安装

每亩池塘配套功率0.3kW微孔管增氧设施。安装方法为:总供气管道采用直径为60mm的硬质塑料管,支供气管道采用直径为12mm的微孔橡胶管。将总供气管呈南北向架设在池塘中间上部,高于池底130cm~140cm,沿总供气管每间隔6m~8m,水平铺设一条微孔管,微孔管一端接在总供气管上,另一端延伸到离池埂1m远处,并用竹桩将其固定在高于池底10cm~15cm处。

2.微孔管使用

在河蟹快速生长的5月~10月,一般掌握:闷热天气傍晚开机,开机2小时停机2小时,至第二天早晨8时,正常天气半夜开机至第二天早晨7时,同样间隔2小时开机2小时,节能减耗。连续阴雨天气则全天开机,以确保池塘水体溶氧充足。

六、科学投喂

要让河蟹吃好,一方面要培养水草、螺蛳和底栖生物等天然基础饵料,另一方面要加强优质高蛋白饵料的投喂。

1.基础饲:料培养

种草投螺之后,立即施肥培水,每亩施经发酵处理的鸡粪或猪粪200kg一250kg,或生物有机肥50kg~60kg,使池水呈微红色,达到肥、活、嫩、爽,以培育水体中的红虫、水蚯蚓、小螺蛳等生物,为河蟹提供适口的活性饵料,促进生长。以后(2月~5月),每月施肥1次,用量减半。

2.优质饲料投喂

按照前后精、中间青的投饵原则和四定、四看的投喂方法进行人工投饲管理。整个饲养过程饲料安排各有侧重:放养初期,蟹种经过漫长冬季,消牦较大,必须加强营养,才能确保顺利蜕第一壳,提高养殖成活率。饲料以动物性饵料和河蟹全价颗粒饲料为主;高温季节,少投动物性饵料,以免不利于河蟹消化吸收,引起疾病。采取以水草、南瓜为主,适当搭配动物性饵料和全价颗粒饲料,维持河蟹体内正常的新陈代谢;秋季为河蟹最后一次蜕壳和增重育肥阶段,此阶段饵料投喂应以动物性饵料和河蟹颗粒饲料为主,适当搭配水草、南瓜、山芋等青精饲料,利于提高河蟹个体规格和产量。

七、调节水质

采取三调、一控措施,使池塘水质达到清、新、嫩、爽,改善养殖水体的水质条件,对促进河蟹生长蜕壳,减少病害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三调

一是调新。5天~7天加注新水一次,高温季节每天注水20cm~30cm;二是调优。每10天~15天一次,亩用10kg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适当提高pH值,同时增加水体钙离子浓度,供给河蟹吸收;三是调活。高温季节,亩用5kg~6kg微生物制剂,转化吸收池底有机物分解释放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抑制有害细菌的滋生与繁殖。

2.一控

河蟹适宜生长水温为15℃~30℃,最适生长水温为25℃~28℃,水温在33℃以上时便停止摄食,处于半昏迷状态。河蟹养殖前期气温和水温较低,采取浅水位有利于养殖水体水温的迅速提高,使河蟹尽快进入正常摄食状态;中期高温季节,加深水位有利于降低水温,让河蟹正常摄食和蜕壳;后期稳定在一个适中的水位,有利于保持正常水温,让河蟹有一个稳定的增重育肥、顺利生长的水体环境。

因此,按照前浅、中深、后稳的原则,分三个阶段来进行水位调控:3月份水深掌握在0.5m~0.6m,6月份控制在1.2m~1.5m(高温季节须适当加深水位),9月~11月份稳定在1m左右。

八、防治病害

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坚持半月施用一次水质调节剂和底质改良剂等生物制剂,再半月施用一次水体消毒剂(以生石灰、溴制剂、碘制剂为主),每月投喂一次药饵(中草药、免疫多糖、复合维生素为主),提高河蟹抗病力。以生态调控与科学用药相结合的方法,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

河蟹生态养殖水质管理技巧



河蟹整个饲养期间,始终保持水质清新,容氧丰富。坚持“前浅、中深、后稳”的原则,即前期保持浅水位,以提高水温促进蜕壳,中期特别是炎热的夏秋季保持深水位,始终保持水质清新容氧充足。
养殖初期(3~5月)保持水位在0.5~0.8m,6月份后逐步加深水位,7月上旬前保持水位0.8~1.0m,7月上旬后至8月底保持水位1.2~1.5m,9月份后保持水位1.0~1.2m。
一般春、秋季每15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10~20厘米,6~9月每5~10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10~20厘米,方法采用先排塘内老水后灌注新水。高温季节每天加注新水500px左右,以降低水温,保持河蟹良好生长的水环境。
当蟹塘水质不良时,应及时采取换水或其它的措施来改善水质。5~9月每10~15天施用一次微生物制剂,再根据水质的情况辅以适当施肥。这样做可有效改善蟹塘水质,分解水中的有机物,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含量,保持良好的水质,特别是在换水不便或高温季节效果更加明显。另外,每15~20天施用生石灰一次,用量为10~15公斤/亩,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这样,一来调节水质,使池水呈微碱性,二来增加水中钙离子含量,促进河蟹正常蜕壳生长。

蜈蚣的繁殖特性


1、交配

蜈蚣为卵生,并有孵卵、育仔的习性。

蜈蚣生长3年(即3龄期后)性腺发育成熟,可以交配繁殖。交配期在每年的5-9月,大多在夜间交配,也有在清晨、傍晚时进行的。交配时,雄螟蚣爬到雌蜈蚣的一侧背面,一侧步足全部翘起,此时雌性很I仰,一侧步足也翘起。少时,雄体从生殖孔排出一鞭状精包,送人雌体生殖孔内,交配即告完成。

交配开始,雄蜈蚣用步足不停地抓雌蜈蚣,雌蜈蚣也反过来用步足抓雄蜈蚣,互相抓来抓去像逗情一般,最后雄蜈蚣逐渐爬到雌蜈蚣一侧的背面。从逗情到交配结束,全过程大约需要30分。蜈蚣的精子生命力非常强,交配1次雌蜈蚣可以连续产受精卵几年。

2、产卵

雌螟蚣1年产卵1次,产卵也多半在夜间进行。每年春末夏初,卵粒逐渐发育成熟,从6月中旬开始产卵,延续到8月上旬。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产卵旺盛期。产卵前,雌蜈蚣体色鲜艳,体态肥胖,腹部几乎贴近地面,行走缓慢.食量大增,喜欢钻洞。临产卵前1周左右,会在瓦片或石块下面的泥土中自行挖掘1个直径约6厘米、深1.5厘米的小土坑,产卵、孵化一般在坑里进行。也有个别选择在凸凹不平的石块底下或树根附近产卵的。临产蜈蚣呈S形,盘曲在小土坑内。产卵时,尾部翘在身背板第8-9节上,卵从生殖孔逐粒成串产出。

刚产出的卵呈灰黄色,半透明,略呈椭圆形,直径3毫米左右,附在母体的生殖孔附近。卵表面有一层黏液,可将产出的卵黏合成团,故称卵团。

雌螟蚣每次产的卵有20-60粒,多数为40粒左右。整个产卵过程需2-3小时。产卵完成后,蜈蚣即巧妙地翻身侧转,用前面几对步足将卵团全数抱在怀中孵化,并使卵团完全悬空,不和泥土接触。

3、孵化

雌蜈蚣抱卵孵化时间长达43天左右。这一时间内,雌螟蚣一直不离开卵子,精心守候孵化。抱卵的前2周雌蜈蚣不食不动,2周后开始经常翻动卵团,并用口舐卵面,清除异物。若孵化期间受到惊扰,雌蜈蚣和产卵时一样,会把卵子全数吃掉。也有个别束产卵的雌蜈蚣和产卵母体混抱同一卵团的情况,其结果往往以卵子被吃掉而告终。

卵团孵化过程缓慢,当孵至15-16天后,椭圆形的卵粒中间痕线处裂开,此时进人第1次蜕皮期,蜕皮的卵子两头脱开;20天后第2次蜕皮,蜕皮后的卵子呈月牙形,初具幼虫形态;35-40天时,幼虫第3次蜕皮,此时的幼体乳白色,呈蛆虫状,长约5毫米,在雌蜈蚣怀抱中有少量活动。接着经过2次蜕皮,幼体发育成体色灰黄、进而黄揭、体节背板呈淡黑的幼体蜈蚣。此时这些幼体蜈蚣松散地集中在雌蜈蚣的腹面,亦可与母体分离单独活动,自行觅食。

南美白对虾养殖特性


南美白对虾有生长速度快、对营养的需求低、抗病力强的特点,最适合生长的水温是22-35℃,当水温低于15℃的时候会影响摄食,低于9℃则会死亡。能在盐度含量0.5‰至3.5‰的水中生存,经过了淡化处理的虾也能在淡水中养殖。

南美白对虾耐高温,是属于热带型的虾,最佳的生长水温为22℃-34℃,但是在9℃-40℃之间也是能够生存的。由于南美白对虾对低温的适应能力比较差,所以当水温低于15℃的时候,就会影响它的摄食活动,9℃以下的话将会出现死亡的情况。

白对虾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比较强,可以在含盐度为0.5--3.5的水中生长,而且经过了淡化处理的虾可以很好的在淡水存活,更加适合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对水中溶解氧含量需要在5mg/L以上,最低忍受力能低于1.2mg/L。而且水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不能过高,PH酸碱值应该控制在7.0-8.5之间最为适宜。

养殖南美白对虾的优势

1、南美白对虾全年可产生苗种,繁殖周期比较长。

2、它的生长速度快,产出的规格比较整体,产量也高,能够进行高密度的养殖,成活率高达70%或以上,半精养的白对虾经过三个月的饲养,每亩的产量可以达到300千克左右,全精养的产量每亩高达800千克。

3、它的适应性比较广,生活的能力也较强,适合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养殖,但是为了避免出现虾壳软化,在养殖的水中一定要保持合适的盐度含量。

4、南美白对虾饵料需求的系数比较低。

5、可以销售活虾,因为它们离开水之后存活的时间比较长,占用投入资金的周期时间较短。还可以销售成品或者半成品,进行深加工的虾子出肉率高达65%以上。

河蟹池塘青苔“生态控制法”



预防青苔,是养殖早期河蟹池塘管理的重点工作。近几年,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杀青苔的产品,大多数养殖户朋友都有杀青苔习惯,但是杀青苔效果往往不理想,有的池塘青苔越杀越多,用完杀青苔药物后也出现一些问题,如水草叶片萎缩、生长缓慢等屡见不鲜,有的池塘用硫酸铜或漂白粉处理青苔,直接对水草有触杀作用,严重的会造成河蟹厌食等不良影响。如果不杀青苔,能不能有其它的方法控制青苔?本文从生态的角度出发,来谈一下该如何有效控制青苔。
一、青苔的种类
1、水绵
特点:早期低温时常见,生长初期深绿色,衰老期呈现浅绿色。
2、刚毛藻-不分枝型
特点:养殖中后期常见,油状,手摸上去有滑腻感,容易粘附水草,特别是水草挂脏后易粘附。
3、刚毛藻-分枝型
特点:干涩无滑腻感,易捞起。
4、双星藻
特点:黄绿色,喜欢浅水、透明度较高的瘦水,早期温度低时常见。
5、水网藻
特点:肉眼可见的网片状或网袋状群体,河蟹池塘不多见。
6、四集藻-“鼻涕苔”
特点:低温期、水浅、水瘦池塘常见,鼻涕样、果冻状,容易依附水草。
二、青苔的危害
1、影响水草生长
当青苔大量出现后,容易粘附到水草上,影响水草光合作用;其次青苔与水草竞争营养,影响水草生长。
2、缠绕蟹苗
蟹苗个体小,活动力弱,当被青苔缠住后,很难挣脱。
3、青苔腐烂后破坏水质、污染底质
大多青苔不耐高温,温度回升后青苔容易腐烂,使水质变坏,沉到池底造成底臭。
4、造成水瘦
青苔大量繁殖后,吸收池塘中大量营养,使藻类由于缺乏营养而无法繁殖。
三、青苔的防控措施
河蟹池塘养殖早期青苔问题比较突出,有些池塘整个养殖周期都有。青苔的预防很重要,下面就防治青苔提出以下方法供大家参考:
1、提高水位
青苔喜欢水位浅、透明度高的水体,特别是养殖早期池塘普遍水浅、水瘦。所以应把水位加深,一般平均水深60-80cm为宜。同时及时肥水,培养藻类,降低水体透明度,藻类会与青苔竞争生存空间,青苔由于生存空间及生存条件受限而不易滋生。
2、正确选择肥料
肥水时注意肥料的选择,这一步很关键。很多养殖朋友都知道肥水防青苔,但是肥水产品选择不好,水不但肥不起来,青苔反而会大量滋生!那么如何选择肥水产品呢?我们要针对藻类、水草的营养需求,选择可溶性好、高碳、低氮、低磷、营养全面的可溶性有机肥,例如“肥水肽”,而不是青苔喜欢的N、P含量高的肥料。
3、注意用药时机
与水草相比,青苔属于小型水生植物,生长繁殖所需的溶氧和光照都比水草要低的多,因此阴雨天气水草生长缓慢,而青苔生长较快。在用肥水、保草产品时,如果遇到阴雨天气就可能导致青苔大量繁殖,所以要注意关注天气,避免由于用药时机不当导致青苔大量暴发。
4、针对不同种青苔,选择不同的防控方法
水绵、双星藻和四集藻(鼻涕苔)都属于低温期青苔,不耐高温,只要我们早期养殖合理、及时肥水,就能有效的防控这类青苔。刚毛藻和水网藻一般中后期出现,这一时期水草已经生长稳定,一般青苔很难威胁到水草生长,只要我们定期为水草补充营养,改善水质、底质,青苔就不会对养殖产生影响。

河蟹塘水体浑浊的原因分析



蟹塘出现水浑的现象,而且有的长时间解决不了,用了很多的药物也不见效。根据日常工作经验,蟹塘水体浑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蟹在池塘的一角大量活动所致。建议养殖户要购买当地优质扣蟹,且一次放足。
2、池水过浅的塘浑浊度高。水位深的塘浑浊稍好过水浅的塘,原因是水浅的塘蟹活动空间较小,且水浅水温易上升造成河蟹提前觅食活动量增加导致,建议养殖户要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加注水。
3、前期水质过瘦,尤其是导致青苔滋生的塘,水体浑浊较为严重,而且较难治理。前期水肥的塘,没有青苔,水质清新、草长势好,不见水浑现象。养殖户要有这个理念:前期一定要水肥些。
4、营养不足,导致蟹非正常活动,觅食活动频繁所致。日常仔细观察蟹吃食情况,及时增加投喂量或增加投喂次数,多投喂些高蛋白饲料。
5、水体浑浊有假浑现象。由于地质以及降雨,会使水看起来有些浑浊,用白瓷碗打出水来发现并不是很混,此种水用吸附剂,如净水剂、护水解毒安类产品配合底改就可解决。
6、下雨导致水浑浊。下雨后泥浆水流入,河蟹会出现应激反应,活动量增强导致水浑,等天晴后,观察两天,若未能恢复,此时吸附剂或者粉剂底改使用两次即可。
7、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因为最近气温一直较低,有害微生物大量滋生,也会导致水体发白、显浑,此时消毒后投放EM菌或者光合细菌,配合肥水使用效果更佳!
8、鳃上有纤毛虫寄生。整个养殖至今没有杀虫,也导致水体浑浊,纤毛虫以及轮虫、枝角类过多导致藻类不能有效繁殖,藻类不能繁殖直接影响对有机碎屑的微小粒子吸附利用,从而导致水浑,此种水杀虫后,消毒,进点新水后重新肥水。
9、底质恶化导致蟹活动不正常。清塘时,要清除过多淤泥;早用微生物水质改良剂,不要过度投饵。
10.、缺乏矿物质,水温上升后水草大量生长导致矿物质不足。连续几次底改、吸附都没有成功的塘口,此时的原因可能是水体里有大量的悬浮物,此悬浮物的密度与水极为接近,而且粒径较大,吸附剂难以吸附,所以导致较难治理。
建议换掉三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二的水,然后重新做水(包括肥水、投放微生物)。通过换水降低此种物质的含量来提高水体透明度。

小型生态养猪场投资效益分析


当前,农村养猪能否赚钱和赚钱多少取决于五个因素:猪的品种、饲料自给与加工、购买猪苗开支、防病和猪场资源循环利用。

良种瘦肉型猪不仅生长快,上市价格也比普通肉猪高得多。饲料占养猪投入的55%~60%,完全靠商品饲料养猪很难赚钱,若是自己配料,将饲料粮先酿酒,用酒糟喂猪,降低饲料成本则可多赚钱。

良种猪苗占养猪投入的25%~30%,若实行自繁自养,猪苗投入可降至15%左右。实行生态养殖,推广猪一沼气一EM一蝇蛆~蚯蚓一青饲料养殖模式,用猪粪做原料,经过处理和三次利用,产出的蝇蛆和蚯蚓又是猪的高蛋白质饲料,沼气是猪场的新能源,沼液还是猪的好饲料。采用EM活菌剂为猪场除臭和提高猪的消化吸收能力,结合打好防疫针,猪发病率可降到最低程度。

生态养殖实现了猪场资源循环利用,一次投人,多次产出,养猪成本大大下降。

投资2万元,在果园、山坡林地或水库边、塘边兴建一个小型生态猪场,农村1~2个劳动力完全手工操作,饲养6头母猪,自繁自养,常年存栏商品肉猪30头,1年2批出售肉猪共60头、仔猪共60头,年纯收人近3万元。以下是猪场建设与投资效益分析。

(一)猪场建设

饲养6头母猪和30头商品肉猪的小型猪场,可在果园、山坡林地或水库边、塘边搭盖简易猪舍,实行圈养,也可用旧房改建成猪舍。猪舍要求阳光充足,地势高燥,排水方便。小型生态猪场需建种猪舍、育肥猪舍、饲料加工房、饲料生产房和宿舍。

1.种猪舍:

采用地面圈养,可利用普通闲置房改建,也可新建。新建种猪舍砖石棉瓦结构6间,按每间6平方米室内面积和9平方米室外活动场设计,室外活动场围墙高0.8米,母猪单间饲养。若利用旧房改建猪舍,则窗户面积应比普通住房的加大1倍,或改成半墙敞棚式结构。

2.育肥猪舍:

砖石棉瓦结构3间,按每间12平方米室内面积和18平方米室外活动场设计,室外活动场围墙高0.8米。3.饲料加工房、饲料生产房和宿舍:共4间,每间10平方米,为砖石棉瓦结构。

(二)办场投资概算

1.猪场建设投资共9660元。

(1)种猪舍:砖石棉瓦结构6间共36平方米,每平方米70元,共2520元。

(2)育肥猪舍:砖石棉瓦结构3间共36平方米,每平方米65元,共2340元。

(3)饲料加工房、饲料生产房:3间共30平方米,每平方米60元,共1800元。

(4)猪场配套设施:小型饲料粉碎机1台约400元;电动机1台400元;小型饲料手推车1辆约200元;饲料生产用具400元;围活动场的材料800元。合计2200元。

(5)简易宿舍:1间,800元。

2.引种费:本地良种预备母猪6头,每头体重20千克共120千克,每千克20元,共2400元。

3.水电、工具、防疫和消毒药品共1000元。

4.购买公猪精液,每份10元,复配每次2份,1年2胎,共240元。5.饲料周转金4000元。

6.不可预测的开支(以上1~5项的总和15%)共2595元。

以上1~6项合计1.99万元,投资概算取2万元。

(三)经济效益分析(2008年数据)

1.全年卖猪收入:

肉猪出生至6个月平均每头体重95千克时出售,每千克11元,60头商品肉猪收入6.27万元;60头仔猪35天断奶后再养25天,60天平均每头体重18千克时出售,每千克16元,60头商品仔猪收入1.728万元。当年分批出售商品肉猪、仔猪共收入7.998万元。

2.饲养成本支出:

①采用生态节粮养殖,补喂人工育虫活体饲料和矿物添加剂,投入商品精饲料很少。自配饲料每千克1.8元。商品肉猪每头体重95千克,60头商品肉猪共5700千克,料肉比按3.5:1计算,共开支饲料费3.591万元;6头母猪(含仔猪哺乳)全年饲料5475千克,共开支9855元;另外,每头仔猪加喂10元乳猪料,共开支1200元。饲料费共4.697万元。

②活体饲料生产费800元。

③水电1200元。

④工具300元。

⑤防疫和消毒药品共800元。

合计支出5.007万元。收支相抵,当年可盈利2.991万元。

(四)办场经营提示

要获得上述经济效益,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推广猪一沼气一EM一蝇蛆一蚯蚓一青饲料生态节粮养猪新模式。饲养环境良好,活体饲料充足,饲料自给率高,自配饲料每千克成本控制在1.8元以下。

2.繁殖与饲养技术过关,6月龄商品肉猪平均每头体重95千克以上,6013龄仔猪平均每头体重18千克以上。

3.按时出栏并尽量减少销售中间环节。若是卖给猪贩子,利润要减少]/3~1/2。若能从事饲料粮深加工(如玉米先酿酒,黄豆先做豆腐),再用加工副产品(酒糟和豆腐渣)喂猪,利润还可以大幅度增长。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242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