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养殖经验之冬季投放蟹苗效果更好


近年来,各地大闸蟹养殖生产发展很快,许多养殖户都把投入蟹苗的时间选在春暖花开的时节。实践证明,冬季投放蟹苗效果更好。
一是价格便宜。每年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是蟹苗大量起捕、转池集中越冬和销售的时期,在此期间选购苗种价格低廉,一般每只1元左右,而到了翌年春季,蟹苗每只售价达2元~3元。
二是运输安全。刚起捕的蟹苗体内储存的脂肪丰富,体质强健,适应能力和抵抗力强,再者此时南北温差只有5℃~10℃,空气湿度大,便于操作,管理简单,运输安全可靠;而越冬后的蟹苗身体虚弱、抵抗力差,再加上南北温差大,易患多种疾病,运输成活率低,且运输条件要求较高。
三是成活率高。冬季由于水质洁净,细菌病毒活动减弱,投放的蟹苗受各种病菌感染的机会减少;而春季蟹苗则会遭受多种病菌的侵袭致病,降低成活率。
四是生长期长。春投蟹苗的生长期只有6个多月,除去适应期,生长期更短,个体小、产量低在所难免;冬季投放蟹苗一般可延长有效生长期1个月~2个月,对增大规格、提高产量、增加效益效果显著。

相关推荐

大闸蟹养殖之蟹苗、幼蟹放养技术



培育幼蟹用人工繁殖的蟹苗在5月上旬或中旬放养。天然蟹苗在6月上旬或中旬放养。选择体质健壮、活泼,手抓一把轻捏,松手后能迅速散开逃逸,经过淡化,规格整齐,一般14万只/kg左右的蟹苗。土池、稻田、滩地每100平方米放养0.5kg。水泥池每平方米放养0.05kg。网箱放养0.1kg。
培育蟹种在5月下旬~6月下旬放养。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4万只/kg左右的Ⅲ期幼蟹。土地、稻田、滩地、网围、箱围每667平方米放养0.5kg。
放养密度与培育池的环境条件、饲料投喂、水质管理、饲养技术水平有关。
放养密度小,个体发育整齐,增重倍数大;放养密度大,个体发育慢,增重倍数小,个体大小悬殊,成活率低,规格偏小。
蟹鱼混养可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饲料,改善水质条件,有利于蟹、鱼生长,但以不影响幼蟹、蟹种生长为前提。对混养鱼的种类、数量、规格要控制,不能放养危害幼蟹、蟹种的鲤鱼、青鱼等鱼,放养应先放蟹,后放鱼。

大闸蟹养殖之蟹苗幼蟹的饲养管理技术



(一)饲料投喂
幼蟹、蟹种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充足的营养。5月~6月蟹苗下池,由密集到分散,由游泳到底栖,有个暴长的过程,须多投蚌肉、鱼虾、网糜等动物性糊状饲料。7月~9月,水温高,河蟹活动频繁,摄食旺盛,增投麸皮、菜饼、稻谷等植物性混合饲料,动物性与植物性饲料之比为2:1。日投喂量为幼蟹体重的10%~20%。饲料可投在池边浅水区的多点饲料台上。网箱、围网投饲,可用勺均匀泼洒。
(二)水质管理
幼蟹对缺氧特别敏感。要经常加注新水和换水。5月~6月,蟹苗、幼蟹放入后,水位保持在40cm~50cm。7月~9月高温季节,水位控制在1.0m~1.2m。培育期间,尤其是在高温季节,一般每周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5cm~10cm。要边注入,边排出,进水速度要适中,水温差要在±3℃以内。
(三)防逃、防病、防敌害、防洪涝、防干旱和防台风
因苗种迁移,不适应环境,缺乏饵料,水质恶化,天气突变等原因常引起逃逸。每天早晚要检查网和堤埂是否有洞,防逃设施和进出水口网罩是否损坏。洪涝时要排水,干旱时要注水,台风季节要注意网具的维修。

大闸蟹养殖之蟹种放养技术要点



蟹种放养是成蟹养殖的第一道工序,选择品种纯正、体质健壮、规格适宜的蟹种科学放养,是养蟹成败和效益高低的关键。放养蟹种应掌握以下技术要点。
1、做好放养前的准备:蟹种放养前要抽干池水,让池底经日晒或冰冻一段时间,修整好池埂、圩堤和防逃设备,用生石灰、茶粕等彻底消毒,移栽芦苇、蒿草、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水花生等水生植物,同时投放一定数量的鲜活螺蛳。为防止蟹种摄食水草嫩芽,可事先用密眼网围拦占蟹池总面积10%左右的地方,让蟹种暂养一段时间,然后拆除网围,使蟹进入生态环境较好的大水面中生长育肥。
2、注意选购蟹种质量:蟹种有用天然苗和人工繁殖苗培育之分,还有长江水系、辽河水系、瓯江水系之别。目前养殖效果最好的是长江天然苗培育的蟹种,但数量极少。一般用以长江水系亲蟹模拟天然条件繁殖的蟹苗培育的蟹种,但选购时要注意识别,防止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最好自育蟹种或购买本地健康的蟹种,避免长途调运外地来路不明或“带病”蟹种养殖。同时,要鉴别性早熟蟹种。所购蟹种既要品种纯正,又要规格合适、肢体完整、爬行活跃、体质健康、无病无伤。
3、掌握放养规格和密度:为了提高商品蟹的规格和养殖效益,最好选择上年培育的每1kg80~160只的“扣蟹”放养。放养密度根据养殖条件、养殖模式和饲养管理措施灵活掌握,原则是宜衡不宜密,精养的每667m2不应超过1200只,最好在700只左右,混养和粗养的一般每667m2放养200~600只。
4、重视科学的放养方法:蟹种运输:运输时间越短越好,最好在12小时以内,蟹种用网袋或蟹苗箱盛放,运输途中防止挤压和失水。放养时间:宜早不宜迟,一般在水温10℃左右时进行。浸水处理:经运输的蟹种放养前应在水中浸泡2~3分钟取出,如此反复2~3次,让蟹的鳃吸足水份。蟹种消毒:为防止蟹种带入寄生虫和病菌,经浸水处理后放入配置好的药液(每1kg水用高锰酸钾50mg、或呋喃西林1~2mg、或喹乙醇6~8mg)中,浸泡消毒3~5分钟,然后让其自行爬入养殖水域。

池塘养殖大闸蟹之蟹种放养技术



1.清塘消毒
蟹种放养前,先将池水排干,铲除池底腐殖质和过多的淤泥,曝晒池底,清除乌鳢等凶猛性鱼以及鳝、蛙、蛇等河蟹的敌害生物。时间是在投放蟹种前半个月,可在干池里放水深至5cm~10cm,每公顷用生石灰1125kg,溶化后全池泼洒。生石灰能杀死细菌、寄生虫、水生昆虫、椎实螺、害鱼、蛙卵、蝌蚪、青泥苔等,这是因为生石灰经水化后变成强碱性的氢氧化钙的作用,其反应式是:CaO+H2O→Ca(OH)2。用生石灰清塘后,还可提高池中的pH值,尤为重要的是可增加池中钙离子的含量,部分满足河蟹蜕壳中对钙的需要,促进河蟹的生长发育。也有带水清塘的,具体方法是水深1m左右,每公顷用生石灰1875kg~2250kg,同样是化水全池泼洒。清塘药物还可用漂白粉等,但综合效果不如生石灰。
2.蟹种选择
目前长江中下游省份池塘养蟹的蟹种大都选择长江天然1龄蟹种。要求蟹种体色正常,体形完整,无断肢足,体质健壮,规格一致。对于长江口附近的蟹种要严格检查看有无蟹奴寄生,对蟹奴寄生的蟹种要坚决剔除。
3.蟹种投放时间
湖泊养蟹的蟹种以冬末春初投放为好,但池塘养蟹不宜投放过早,因河蟹在池塘中越冬会因水位过低而冻伤甚至死亡。一般认为,池塘养蟹的投放时间以2月份~3月份为好,这时,要加深池水防冻伤。在运输和投放等操作中注意不使之冻伤和损伤,蟹种进池适应一段时间后即可摄食生长。
4.放养规格
80年代中期刚开展池塘养蟹时,投放蟹种的规格偏小,约为20xx代后期,改为投放每千克60只~100只大小的规格蟹种,这种大规格蟹种一是成本增加,二是成分复杂,尤其存在着一定量的性成熟现象,导致养殖效果也仍然不佳。适合的规格应为120只/kg~200只/kg,即每只5g~8g左右。
5.放养密度
根据目前池塘养蟹尚有一些难题没完全解决的现状,建议放养蟹种密度不要过大。投放密度过大,往往因饲料不足而使河蟹自相残杀,或者因水质不适而导致疾病增加,以致死亡。

大闸蟹养殖之成蟹的池塘养殖技术



1.池塘的要求及准备用于养殖成蟹的池塘要求环境安静,背风向阳,靠近水源,灌排方便;长方形,面积1500~3500平方米,池深1.5米以上,池埂宽,池埂坡比1:3~4,池底平坦,淤泥浅。池塘四周用石棉瓦、或聚乙烯网片、塑料膜、钙塑等材料建一高约1米,深入土中15厘米,稍向内倾斜的防逃墙。
混养前排干池水,检查修整池埂,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污物,然后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待药物毒性消失后,每平方米施用0.5~0.6千克腐熟粪肥,并将在自然水体中采集的轮叶黑藻切成10~20xx可长成100克以上的商品蟹。为了调节和改善水质,成蟹养殖池中也可投放少量滤食性鲢、鳙鱼。不可投放鲤、青鱼、草鱼、鲂等,因鲤鱼、青鱼是河蟹的天敌;草鱼、鲂鱼会吃掉专门为何蟹栽种的水草。
3.饲养管理
(1)投饵养殖成蟹的饵料十分广泛,低值杂鱼、螺蚌肉、蚯蚓、切碎的动物内脏及各种饼粕、水陆鲜草、蔬菜等都可以用于饲喂河蟹。如养殖规模较大,最好使用人工配合饵料,人工饵料一般用20%~30%的动物性蛋白原料,配以60%的植物性蛋白原料,再加5%的黏合剂、2%~3%的矿物质和1%~2%的复合维生素混合制成,为颗粒料。饵料投喂视水温而定,初下塘时水温较低,河蟹摄食量小,每3天投喂1次,且以青粗饵料为主;以后随水温上升逐渐增加精饵料和投喂量,6~10月是河蟹的生长盛期,要加强投饵,每天上午和傍晚各投喂1次,日投喂量为蟹体重的10%,以投喂后2~3小时抢食干净为宜。
(2)水质调节混养蟹种时池塘水位只有约50厘米,以后随水温上升逐渐要加深水位,至夏季水位保持在1.2~1.5米,并每隔3~4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约占全池的1/3~1/2。换水时,老水和新水的温差不能超过3℃。
(3)日常管理每日早、晚巡视池塘,以检查河蟹的吃食、生长情况及防逃设施。水温20℃以上时,每15~20天泼洒生石灰1次,药量为每100平方米1.5~3千克,防治病害。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245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